公元184年,黄巾起义之后,汉朝开始进入群雄逐鹿的时代,那个时代的主角从来都是风水轮流转,各领风骚个几年,风骚这个东西吗,要领导首先你要有时间,其次你要有机会,最不济你要成年啊,
而当时曹操,已是人中龙凤,30岁风华正茂年纪,刘备也24岁,不过还在家窝着,还没起兵,孙坚已是长沙太守,后来三巨头风云人物,除了孙策10岁,就孙权和诸葛亮差不多,当时孙权3岁。二个奶娃娃又如何在前三国乱世出人头地咧?
有句话说的好,战在风口猪也能上天,可惜这第一波风口。诸葛亮是赶不上了的。
不过诸葛亮还是要特别感谢曹操,如果不是曹操,他也不会出人头地,并且有不断成长的时间。说到这要说要说下面二件事,
第一件事情:曹操讨徐州是以为父报仇名号攻打陶谦,要不是刘备救徐州,估计徐州要被屠城。不过曹操的打击还是让徐州生灵涂炭,正因此才有诸葛亮家族避祸远走荆襄发生,要不诸葛亮在徐州估计不会有司马徽这样老师,也不会有那大本事,而当时诸葛亮年仅10岁。
第二件事情:官渡之战,这是曹操一生最重要胜利,不过这场战斗的胜利很快,但战役却持续很久,曹操平定北方一共用七年。这七年给了诸葛亮足够成长空间,让诸葛亮从20岁的青葱少年,变成27岁的干练俊杰。
所以诸葛亮真要感谢曹操,第一个事情让他从徐州迁居荆州,从小受到更浓厚文化熏陶,第二件事,让他获得7年成长空间。
等到七年平定河北之后,曹操终于将目光望向南方,当时天下形势已渐明朗,北方曹操一家独大,南方孙权坐领江东,荆州刘表守土之犬,益州刘璋不值一提,汉中张鲁不过一神棍,西凉马腾还有韩遂匹夫之勇,辽东公孙家穷乡避壤。
唯一能对曹操造成威胁的,无疑是统治根基牢固的江东孙权,还有虽寄人篱下但是壮心不已的刘备。
那么天下数的上号的老板不过如下几个:“曹操,孙权,刘备,刘表,刘璋,韩遂马腾,公孙家。”貌似就这么几个了,这样我们在一个个看哈。
韩遂,马腾,公孙家,刘璋忑他妈远了,而且人生地不熟,过去在路上都有可能被干掉,不能去。东吴那是老哥根据地,大哥诸葛瑾已经在那扎下篱笆,貌似可以去。刘表家,也是好选择还有亲戚关系。刘备近水楼台先得月吗,看起来也不错。曹操,这个是仇人必须pass!
由此可见,诸葛亮在他27岁那年最适合的主公人选不过东吴孙权,荆州刘表还有刘备,很多人都疑惑诸葛亮为何不跟曹操,因为诸葛亮和曹操有仇啊。
诸葛亮本是徐州琅琊人,如果不是曹操讨徐州,他也不会举家逃离,路上多少家人去世,史书没有记载,但是心灵创伤肯定是有的。这也是诸葛亮不待见曹操的原因。至于后来很多人说的,曹魏的文官高层,大多数都是汝南和颍川人士,他去了发挥不了,也只能说是原因之一吧。真实的原因是,诸葛亮和曹操本来就不对盘。
至于家门口,还有亲戚关系的刘表。
其实也是不错的选择。但是诸葛亮多次的拒绝了刘表,原因也很简单。荆州太稳定,太平和了。在这样的地方出头,只能靠功绩,这需要的时间太久了。完全无法达到诸葛亮的预期。而孙权可算不错人选,但哪里人才也多啊,自从孙权听张昭建议,联合世家大族广纳人才后,东吴俊杰那是一波又一波,什么鲁肃,张昭,张纮,陆逊,不管是不是人才,但是人数很多。而且还有一个高山仰止的人物那就是周瑜。去哪里他出头之日太难找到。
不仅如此,他也进不了权利核心圈,这对心高气傲,志在天下的诸葛亮来说,无法接受。
排除了以上所有人之后,一生追求是出将入相的诸葛亮看到了唯一合适的人选,那就是刘备,原因吗很简单,看人啊!
刘备优点不少缺点也不少。
第一:人的心
这个是最关键的,没有雄心壮志的人如何能跟有出将入相之心的诸葛亮合拍?这也是诸葛亮几次拒绝刘表的关键。
第二:人才构成
刘备阵营吗,人才不少,但是都是武力出众,关张赵陈到,都是当时的稀缺将才,但是文官那就惨不忍睹了,糜竺同志是商人出生,弄后勤还不错,出谋划策就免了。简雍同志是辩士出生,高谈阔论那是一流,可是计谋战略完全无用。
第三:看基础
这个基础就有讲究了,既有政治基础也有威望基础,刘备势力虽然弱小,但是官职不小,左将军宜城亭侯,而且还有皇叔的排头,还有英雄之名和仁义之名,这样的人天生具有人和的优势。
缺点当然也不少;
第一:势力小
寄人篱下的刘备,兵微将寡,这是致命缺点。
第二:没有战略规划
这个一直是刘备的问题,而这个问题的产生就因为刘备没有战略规划人才。
那么我们在看诸葛亮的本事,他最擅长的就是大局和政治规划,还有谋略,这不都是针对刘备的短板吗?
同样的雄心,让他们志气相投,同样的处境让他们心有戚戚,在加上诸葛亮所长正是刘备缺少的,那还不是一拍即可?不过这样的一拍即可,还差一个契机,而这个契机在创业时代就叫“风口”。
而等待风口需要的是运气还有耐心,等风来是关键点。
诸葛亮能借东风,但是不一定能让风起,而有人可以那就是刘表。
刘表的死,就是风口,混乱的时代才有英雄的用武之地。
恰恰在曹操兵峰南指时候,荆州牧刘表生病,随后死去了。这个风口就来了。
而这一切其实在诸葛亮出山之前,诸葛亮就已经遇见到了。
刘表的不堪大任,诸葛亮怎么会不知道,如果荆州危亡,刘表必然会依靠刘备,这是刘表不得不做的选择,要不你以为在新野待七八年,白白养刘备为的是什么?只要刘表用刘备,刘备就有机会,而这机会有诸葛亮在的刘备必然不会错过。
这就是诸葛亮为何会选择看上去一无所有的刘备正真原因。
他相信时局一定会有变化,而变化就是生机。
看看《隆中对》怎么说的:
“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向宛洛,将军率益州之众出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翻译如下:如能占荆州益州,拒险而守,然后和各民族和好,安抚南边民族;联合孙权,革新政治,将大有可为。一旦天下形势变化,就派上将率荆州军出兵中原,自己率益州军出秦川,百姓一定热烈欢迎拥护您。如此,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这一番话,让有英雄之志的刘备当然是大喜过望,他一直缺少的不就是一位伟大的战略家来为他理清混乱现状,指明方向吗。
也因此他才会说:“今得孔明,真是如鱼得水,犹如天助!”
果不其然,如鱼得水的二人,就这样一见如故,成就了伟大的事业。
随后的好消息也是接踵而至。孙权派鲁肃到荆州吊丧名为吊丧,实是探听荆州虚实。这不就是《隆中对》里谋划的“东联孙权”吗?
于是,刚出山的诸葛亮马上便随鲁肃赶赴江东,然后孙刘联盟成。
赤壁之战,刘备飞跃,从此如龙入海,直到孙权背信弃义。
这一路走来,几乎局势隆中对的完美复现。
至于刘备和诸葛亮如何想见的。我绝对相信三顾茅庐的说法,不过和三国演义应该不同,刘备在荆州待了七年,诸葛亮名字他肯定听过,只不过诸葛亮不愿意见他而已。不愿意的原因,应该和年纪有关,20出头的毛头小子,估计会让人觉得嘴上无毛办事不牢,所以这七年即是他们互相的等待期也是他们互相的考察期。
之后有了诸葛亮的好朋友做推荐,刘备才终于有机会巴巴的跑过去,而且饶是这样,都还跑了三趟。但这一见,就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