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家知道,三国初期的刘备与曹操、孙权相比,势力最弱。而满腹经纶、雄才大略的诸葛亮,为什么偏偏看上了刘备呢?曾经有人说: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所感动,为报答刘备的“三顾之恩”,决意出山辅佐刘备。是这回事吗?

我们来看诸葛亮在《前出师表》留下的一段话:“……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不难肯定,这是诸葛亮选择刘备的真实原因,但不是绝对主要的唯一的原因。

其实诸葛亮愿意出山并辅佐刘备,因为刘备是汉室宗亲,也是当时天下的英雄,能笼络四方豪杰,深得天下人心;又有帝王之心、帝王之志;刘备还礼贤下士、求贤若渴,若辅佐刘备,定能得到重用,从而施展自己的军事才能。刘备宽仁、忠厚、待人谦恭的性格,也是诸葛亮选择他的原因之一。

然而,当时的曹操,名为汉丞,实为汉贼,朝野上下,无人不知。曹操本性凶残、狡诈、多疑,并且众叛亲离,不得人心。这恐怕是诸葛亮弃曹择刘的关键。

东吴孙权胸无大志,鼠目寸光。若跟随他会贻误了远大前程,况且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身在东吴,这大概是诸葛亮不归向孙权的根本原因。

诸葛亮选择并辅佐刘备成就了帝业,光耀千秋,这也是他正确抉择的最好回报!

最佳贡献者
2

谢邀请简作答。并非诸葛不扶助他人,此事实乃天意!①若非刘备席间蒙难,马跳檀溪,巧遇水镜先生焉知天下有伏龙凤雏二人?②若非刘备仁爱之德有名,引来徐庶,庶再荐孔明,刘备何以知之?③孔明虽有经天纬地之才,但隐居卧龙岗,曹魏和东吴几乎无人知晓!故很难求其为用。④即便曹操、孙权都知道有孔明,而曹操自有谋略,帐下谋士又众多,孙权帐下文有张昭,武有周瑜。所以皆不能请孔明出仕。⑤孔明本不欲出山,怎耐刘备求贤若渴,三顾之诚打动诸葛孔明,为报三顾之恩,施展才华济世,因此出山扶佐刘备以图帝业!

3

首先,无人邀请,诸葛亮从归隐山林之后,便只与好友徐庶等来往,知其者少,知其智者更少,若不是徐庶在刘备面前推荐,刘备又如何会三顾茅庐请一个乡野村夫出山呢?既然人称卧龙,诸葛亮一定是得卧着等人请的,不会主动出山,否则也不对起卧龙的称号啊,然而请卧龙出山的只有刘备,曹操远在北方,孙权帐下也是不缺谋士,何须屈身请一个躬耕之人?



其次,《三国演义》里是水镜先生司马徽,实则记录在《襄阳记》里司马德操日: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日:诸葛孔明、庞士元也”。而在诸葛亮出山之后司马德操又言“孔明得其主,却未得其时”。什么叫得其主呢?我认为是得到一个有雄才大略的主公,且在主公手下能施展一身才智。

那么这两点能达到的也就只有刘备了,为什么呢?有雄才大略的主公当时有曹操,孙权,但他们手下的谋士太多,曹操有荀彧,郭嘉,程昱,贾诩,荀攸,茅玠,钟繇等,孙权有张昭,张宏,鲁肃,周瑜,诸葛瑾等,没有诸葛亮施展的空间了。而如刘表、刘璋此类,别说雄才大略,刘表尚算英主,可年老体弱,子嗣也羸弱不堪,不可辅之成大事。刘璋坐拥益州,手下人才济济,可毫无大志,只求自保,赤壁之战时害怕曹操西图益州,暗中写书信向曹操示好的庸主,更不可辅之。

所以,刘备是诸葛亮难以拒绝的主公,在刘备这里才能是有面子的出山,有空间的施展,有位置的提升,有成就事业的期盼。

4

诸葛亮高居隆中,俯瞰天下,其才能也就自不必说了。如果投孙、曹,在众多谋士的挤压下,再加上自己村夫的身份,其才能很难施展,极易被埋没。所以,与其投孙、曹屈死,还不如图个安乐自在。刘备的出现就不同了,正因为刘备势弱,急需他这样的人才,再加上他也有信心和能力倒转乾坤,挽回局势,救刘备于水火,所以,这也算是适销对路了。更重要的是,他的才能在那里能得到充分地展示、发挥和利用,以慰自己的平生之愿,所以,他愿意投刘而不愿投孙、曹。说到底就是,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刘备那里能得到最大的体现。

5

当时的诸葛亮还不出名,拥有荀、郭嘉、荀攸、贾诩、程昱等众多谋士的曹操不会把诸葛亮放在眼里。诸葛亮未出山便有《隆中对》,对当时的情形分析得非常透彻,他要出山,肯定是要辅佐君王,在曹操那里讨不到什么好。而且曹操做事方法过于狠辣不符合诸葛亮心理(杀吕伯夷一家。徐州屠城)

孙权固守江东,手下多为江东世家,诸葛亮去了会被排挤,而且孙权手下有周瑜鲁肃二张等等也不缺谋士。

只有刘备,当时需要他。手下基本没有谋士,武将是他自己兄弟,有较高的出头几率。

就像去应聘,你到大集团公司,只能做个小职员;到小单位应聘,你可能做个部门经理,到有发展希望的公司,你就随公司一起发展,说不定能当上老总呢。

6

诸葛亮为什么投靠刘备,而不投靠曹操和孙权?看了那么多评论,有人认为诸葛亮投靠曹操不被重视,不被重用,咋看都有些矛盾。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又何惧曹操那些谋士?这么没有自信?诸葛亮常说淡泊名利,不求闻达于诸侯,既然不求加官封侯,何又怕不被曹操重用?说张良不求加官封侯天下人都相信,因为张良帮刘邦建立大汉后归隐山林。

司马懿都不怕曹操谋士众多,诸葛亮就怕了?那诸葛亮真不如司马懿吗?真实历史,诸葛亮真不如司马懿,毕竟司马懿统一了天下。

诸葛亮为什么不投靠孙权?那也不能说诸葛亮怕孙权谋士将才多,不被重用。如果诸葛亮有官迷官瘾,而且真有真才实学的,也不至于到孙权那里混不到一官半职,甚至可混个东吴丞相。

诸葛亮不投靠曹操、孙权,而只投靠刘备,现只有一个大胆的猜想,那就是诸葛亮想借刘备的威望和平台,替自己打江山社稷。也就是说,诸葛亮不甘拜将封侯,而是想象后来的司马懿那样统一天下做君王。

7

诸葛亮27岁出山,正是英气勃发的年纪,胸怀隆中三分对策,有匡扶天下之志。对于这样非常世诞生的非常之人,他找工作的目的肯定不像普罗大众那样只为了谋一张长期饭票,而是要能施展自己的抱负,实现自我理想与价值。

如果当时诸葛亮选择了曹操或孙权,表面看是“强强联合”,实则不然。曹操手下自然是不缺人才,孙权也一样,诸葛亮的老哥诸葛瑾在孙吴集团入仕,也是要从一方小县的县长做起。

更重要的是,当时无论是曹操还是孙权,都已经有了自己的指导思想。曹操是毛玠的奉天子以讨不臣,而孙权则有鲁肃的“划江而治、以图天下”。诸葛亮的隆中对策,在他们那里没有用武之地。

这么一比较,只有刘备是最适合诸葛亮投奔的对象。刘备和刘表、刘璋不同,他没有地盘,但有图天下的志向,并且还没有找到自己政权的指导思想。当刘备在听诸葛亮的隆中对时表现出那种由衷的赞同和欣喜时,诸葛亮就明白:我这块美玉,终于找到可以托付的人了。

而出山仅仅一年后,诸葛亮就被刘备委以重任,前往东吴促成孙刘联盟,这才有了赤壁之战的恢弘篇章;也是在同一年,诸葛亮被任命为军师中郎将,督令三郡。

因此,诸葛亮选择刘备,不但能让他施展抱负,而且能以最快的速度施展。

后来的事情就不用再详述了,诸葛亮的结局证明,至少在蜀汉这方寸之地中,他是这个割据政权无可置疑的一把手,整个国家完全按照他设计的蓝图在运转。这是身为人臣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诸葛亮与刘备,的确是天作之合。

倒是现在有些人,年纪和诸葛亮出山时相仿,却只想一味攀高官、进“国企”、求田问舍,还反过来质疑诸葛亮“为什么不投奔曹操”,那才真是犯了以今度古、以燕雀之心揣摩鸿鹄之志的大忌了。

8

这就是诸葛亮聪明的地方呀!

刘备有需求,渴望发展,前景广阔!

宁做鸡头,不当凤尾!

9

诸葛亮,就如大龄剩女待字闺中,他选刘备最终目的不过是合适得力还有机缘巧合。有时人不得不信命,刘备诸葛亮就是命中注定。

此话何解,那要从诸葛亮小时候开始说起。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之后,汉朝开始进入群雄逐鹿的时代,那个时代的主角从来都是风水轮流转,各领风骚个几年,风骚这个东西吗,要领导首先你要有时间,其次你要有机会,最不济你要成年啊,

可惜,诸葛亮当时还未成年,黄巾起义那年诸葛亮刚4岁,走路应该是可以走,说话估计也还利索,就是满腹经纶还没有啊。

而当时曹操,已是人中龙凤,30岁风华正茂年纪,刘备也24岁,不过还在家窝着,还没起兵,孙坚已是长沙太守,后来三巨头风云人物,除了孙策10岁,就孙权和诸葛亮差不多,当时孙权3岁。二个奶娃娃又如何在前三国乱世出人头地咧?

有句话说的好,战在风口猪也能上天,可惜这第一波风口。诸葛亮是赶不上了的。

不过诸葛亮还是要特别感谢曹操,如果不是曹操,他也不会出人头地,并且有不断成长的时间。说到这要说要说下面二件事,

第一件事情:曹操讨徐州是以为父报仇名号攻打陶谦,要不是刘备救徐州,估计徐州要被屠城。不过曹操的打击还是让徐州生灵涂炭,正因此才有诸葛亮家族避祸远走荆襄发生,要不诸葛亮在徐州估计不会有司马徽这样老师,也不会有那大本事,而当时诸葛亮年仅10岁。

第二件事情:官渡之战,这是曹操一生最重要胜利,不过这场战斗的胜利很快,但战役却持续很久,曹操平定北方一共用七年。这七年给了诸葛亮足够成长空间,让诸葛亮从20岁的青葱少年,变成27岁的干练俊杰。

所以诸葛亮真要感谢曹操,第一个事情让他从徐州迁居荆州,从小受到更浓厚文化熏陶,第二件事,让他获得7年成长空间。

等到七年平定河北之后,曹操终于将目光望向南方,当时天下形势已渐明朗,北方曹操一家独大,南方孙权坐领江东,荆州刘表守土之犬,益州刘璋不值一提,汉中张鲁不过一神棍,西凉马腾还有韩遂匹夫之勇,辽东公孙家穷乡避壤。

唯一能对曹操造成威胁的,无疑是统治根基牢固的江东孙权,还有虽寄人篱下但是壮心不已的刘备。

那么天下数的上号的老板不过如下几个:“曹操,孙权,刘备,刘表,刘璋,韩遂马腾,公孙家。”貌似就这么几个了,这样我们在一个个看哈。

韩遂,马腾,公孙家,刘璋忑他妈远了,而且人生地不熟,过去在路上都有可能被干掉,不能去。东吴那是老哥根据地,大哥诸葛瑾已经在那扎下篱笆,貌似可以去。刘表家,也是好选择还有亲戚关系。刘备近水楼台先得月吗,看起来也不错。曹操,这个是仇人必须pass!

由此可见,诸葛亮在他27岁那年最适合的主公人选不过东吴孙权,荆州刘表还有刘备,很多人都疑惑诸葛亮为何不跟曹操,因为诸葛亮和曹操有仇啊。

诸葛亮本是徐州琅琊人,如果不是曹操讨徐州,他也不会举家逃离,路上多少家人去世,史书没有记载,但是心灵创伤肯定是有的。这也是诸葛亮不待见曹操的原因。至于后来很多人说的,曹魏的文官高层,大多数都是汝南和颍川人士,他去了发挥不了,也只能说是原因之一吧。真实的原因是,诸葛亮和曹操本来就不对盘。

至于家门口,还有亲戚关系的刘表。

其实也是不错的选择。但是诸葛亮多次的拒绝了刘表,原因也很简单。荆州太稳定,太平和了。在这样的地方出头,只能靠功绩,这需要的时间太久了。完全无法达到诸葛亮的预期。而孙权可算不错人选,但哪里人才也多啊,自从孙权听张昭建议,联合世家大族广纳人才后,东吴俊杰那是一波又一波,什么鲁肃,张昭,张纮,陆逊,不管是不是人才,但是人数很多。而且还有一个高山仰止的人物那就是周瑜。去哪里他出头之日太难找到。

不仅如此,他也进不了权利核心圈,这对心高气傲,志在天下的诸葛亮来说,无法接受。

排除了以上所有人之后,一生追求是出将入相的诸葛亮看到了唯一合适的人选,那就是刘备,原因吗很简单,看人啊!

刘备优点不少缺点也不少。

第一:人的心

这个是最关键的,没有雄心壮志的人如何能跟有出将入相之心的诸葛亮合拍?这也是诸葛亮几次拒绝刘表的关键。

第二:人才构成

刘备阵营吗,人才不少,但是都是武力出众,关张赵陈到,都是当时的稀缺将才,但是文官那就惨不忍睹了,糜竺同志是商人出生,弄后勤还不错,出谋划策就免了。简雍同志是辩士出生,高谈阔论那是一流,可是计谋战略完全无用。

第三:看基础

这个基础就有讲究了,既有政治基础也有威望基础,刘备势力虽然弱小,但是官职不小,左将军宜城亭侯,而且还有皇叔的排头,还有英雄之名和仁义之名,这样的人天生具有人和的优势。

缺点当然也不少;

第一:势力小

寄人篱下的刘备,兵微将寡,这是致命缺点。

第二:没有战略规划

这个一直是刘备的问题,而这个问题的产生就因为刘备没有战略规划人才。

那么我们在看诸葛亮的本事,他最擅长的就是大局和政治规划,还有谋略,这不都是针对刘备的短板吗?

同样的雄心,让他们志气相投,同样的处境让他们心有戚戚,在加上诸葛亮所长正是刘备缺少的,那还不是一拍即可?不过这样的一拍即可,还差一个契机,而这个契机在创业时代就叫“风口”。

而等待风口需要的是运气还有耐心,等风来是关键点。

诸葛亮能借东风,但是不一定能让风起,而有人可以那就是刘表。

刘表的死,就是风口,混乱的时代才有英雄的用武之地。

恰恰在曹操兵峰南指时候,荆州牧刘表生病,随后死去了。这个风口就来了。

而这一切其实在诸葛亮出山之前,诸葛亮就已经遇见到了。

刘表的不堪大任,诸葛亮怎么会不知道,如果荆州危亡,刘表必然会依靠刘备,这是刘表不得不做的选择,要不你以为在新野待七八年,白白养刘备为的是什么?只要刘表用刘备,刘备就有机会,而这机会有诸葛亮在的刘备必然不会错过。

这就是诸葛亮为何会选择看上去一无所有的刘备正真原因。

他相信时局一定会有变化,而变化就是生机。

看看《隆中对》怎么说的:

“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向宛洛,将军率益州之众出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翻译如下:如能占荆州益州,拒险而守,然后和各民族和好,安抚南边民族;联合孙权,革新政治,将大有可为。一旦天下形势变化,就派上将率荆州军出兵中原,自己率益州军出秦川,百姓一定热烈欢迎拥护您。如此,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这一番话,让有英雄之志的刘备当然是大喜过望,他一直缺少的不就是一位伟大的战略家来为他理清混乱现状,指明方向吗。

也因此他才会说:“今得孔明,真是如鱼得水,犹如天助!”

果不其然,如鱼得水的二人,就这样一见如故,成就了伟大的事业。

随后的好消息也是接踵而至。孙权派鲁肃到荆州吊丧名为吊丧,实是探听荆州虚实。这不就是《隆中对》里谋划的“东联孙权”吗?

于是,刚出山的诸葛亮马上便随鲁肃赶赴江东,然后孙刘联盟成。

赤壁之战,刘备飞跃,从此如龙入海,直到孙权背信弃义。

这一路走来,几乎局势隆中对的完美复现。

至于刘备和诸葛亮如何想见的。我绝对相信三顾茅庐的说法,不过和三国演义应该不同,刘备在荆州待了七年,诸葛亮名字他肯定听过,只不过诸葛亮不愿意见他而已。不愿意的原因,应该和年纪有关,20出头的毛头小子,估计会让人觉得嘴上无毛办事不牢,所以这七年即是他们互相的等待期也是他们互相的考察期。

之后有了诸葛亮的好朋友做推荐,刘备才终于有机会巴巴的跑过去,而且饶是这样,都还跑了三趟。但这一见,就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了。

10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不忠行为,被人称为汉贼。引起了当时天下各路英雄不满,诸葛亮更是看不起曹操。投奔曹操就等于自己成了曹操的帮凶,助纣为孽不是诸葛亮的作风。而且用曹操那么大的势力就算是统一了天下也胜之不武,同时也会被天下人耻笑他是小人。其二曹操本人就有安邦治国之才,手下又有郭嘉等众多谋士,诸葛亮在这里不一定能得到重用。

孙权占有江东地势险恶,易守难攻,而且胸无大志,只图自保。诸葛亮一心要灭曹扶汉,他们之间正是所谓的道不同不相为谋。其二诸葛亮的哥哥在东吴为官,他投奔了孙权其不是强了他哥的饭碗吗?如果是这样他不但成了不义之人,而且他的一身才华也被终生埋没了。所以诸葛亮即不能投奔曹操也不能投奔孙权。

刘备是汉室的血脉,打着灭曹魏兴汉室的正义气号,和诸葛亮是英雄所见略同。特别是刘备的三顾茅庐之成心深深感动了诸葛亮。隆中对已定天下三分之事,使他们之间成了知己。有道的是女为悦己者而容,仕为知己者而死。诸葛亮从出山开始一至到刘备托孤,扶持后主,真正做到了鞠躬尽垂死而后己。诸葛亮认为当时的刘备没有安身之地,身边又没有多少兵马,正是用人之际,也只有投靠刘备他的才华才能得到施展。而刘备的队伍也正好缺诸葛亮这样的人才,他们在一起合作才是天作之合。这就是后人给他们的评语为:诸葛亮成全了刘备,刘备也造就了诸葛亮。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