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没什么难度。
当年飞跃驼峰航线损失之所以如此巨大,主要还是但年运输机性能不够。
驼峰航线上,美国和中国共有594架飞机失事,损失1659位机组成员。
这牺牲的1000多飞行员中,绝大部分是美国人。
驼峰航线的平均海拔高度是6000米,最高为7000多米。
根据今天的惯例,飞机航线上的最低高度,必须高于最高山脉顶部600米。
那么,当年飞跃驼峰航线的运输机,飞行高度应该接近8000米。
可惜,在那个年代是达不到的。
当年没有喷气式发动机,也没有涡桨发动机,活塞式螺旋桨飞机的飞行高度是有限的。
驼峰航线的初期和中期,主力运输机就是道格拉斯DC-3、C47、C46。
其中,道格拉斯DC3本来是客机设计,当然不需要飞的太高。
C47是DC3的运输机版本。
C47的性能优秀,但不是高原运输机。
它空载时,最大飞行高度是7070米,相对比较安全。
然而,作为运输机满载以后,它的飞行高度只有五千米左右。
也就是说,C47携带物资,就必须在驼峰航线上的山间飞行。很多山峰比它还高,稍有不慎就会撞毁。
C47的速度还是比较快的,1秒钟就可以飞行百米。
也就是说,飞行员只要有几秒的疏忽,就可能导致撞机的生命危险。
另外,驼峰航线的气象极为复杂,经常有大风、寒流、暴雨等等。
打个比方,这里经常有突然出现的大风,可以将飞机顺序推出几百米距离。
不要说当年的飞机,就算今天的现代化飞机遇到了,也很有可能被推离航线撞山坠毁,也更有可能出现机械故障。
而整个驼峰航线上,从印度起飞开始,都是高山峻岭,根本没有一块平地可以用于迫降,直到云南境内的丽江才有。而到了丽江,其实已经飞越了危险的地区。
一旦飞机出现问题,在驼峰航线上迫降也是个死。
同时,因为中国急需要美国的军火援助,这些运输机往往一天要飞几次,出事是正常的。
作家Ernest K. Gann回忆他曾在印度的Chabua机场一天内目睹四次坠机事故——两架C-47,两架C87,三名飞行人员遇难。
不过,后期驼峰航线的运输危险就降低了。
主要是使用了比较先进的飞机,比如“寇蒂斯”C46 。
该机1943年4月起开始执行驼峰航线飞行。
C46采用涡轮增压双引擎飞机,满载情况下也能在7000米以上飞行,这就超越了驼峰航线绝大部分的山峰。
同时它的发动机更先进,如果不超载,它可以只用一个引擎就能保持高度,然而“紧急军情”使负荷极限上升到4,000磅。
由此,自从C46开始大量装备以后,驼峰航线坠机率就大大降低。
当然C46也存在设计缺陷,可能出现空中爆炸,终究是少数现象。
时至今日,现代化运输机可以轻松在万米高空飞行,当然也就不畏惧驼峰航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