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国共内战爆发,第十二战区司令傅作义率部夺回张家口,得意之下有句失言。
傅作义保定五期毕业,原籍山西,从晋军少尉排长干起,一步步升为晋军第四师师长,军阀混战中以一师之众死守涿州百日,少帅张学良八万大军攻而不破,一战名扬天下。
阎锡山的部队也叫“晋绥军”,这里补个知识点,绥是指绥远省,民国时期塞北四省之一,首府为“归绥”(今呼和浩特市),正是因为傅作义出身晋军,又成为绥远省军政一把手而得名。日军进攻太原时傅作义为城防司令,城破后撤往绥远,从此自树一帜,成为塞外军事强人,逐渐脱离阎锡山系统。
傅作义抗日有功,以绥远省主席兼35军军长之身,沉重打击日伪军对內蒙古中部的侵犯,早期抗日就有“百灵庙大捷”,后来又有“五原大捷”,击毙日军水川一夫中将。甚至敢于长途奔袭日伪重兵把守之包头,所部第35军也不断壮大,应该说,宜生将军的军事才能是相当不错的。
傅作义治军较严,所部军纪严明,爱护百姓,同时在抗日战争期间,傅部容许共产党员帮助官兵提高思想认识,所辖河套地区治理的政治清明,水利兴旺,阎锡山诬其为“七路半”。
到抗战结束时,傅作义的第35军已经扩编为三个军,同时还有若干独立师和骑兵部队,凭借夺回张家口的战功升任张桓绥靖公署主任。1947年底,为统一华北军政,蒋介石也为了利用傅作义的20万军队,特别任命非嫡系的傅作义出任“华北剿总”总司令官。
这是老蒋一步臭棋,傅作义既不能彻底指挥华北中央军,也不方便指挥老东家“太原绥靖公署”主任阎锡山,更在关键时刻不会与蒋介石步调一致。
所以,傅总司令和阎主任的近80万大军,始终不能掌握华北局面,反而被不足30万人的聂荣臻和徐向前部解放军搞的手忙脚乱,既无法消灭近在咫尺的石家庄和西柏坡,也无力或无心出关增援东北战场,坐等林彪灭了卫立煌,大军直扑平津。
平津战役打响后,傅作义舍不得归绥,既不愿意按老蒋的意思率部南撤,也不愿主动出击改变被动,硬是以“不战、不撤、不和”的奇怪方略应对,结果老本第35军被歼,天津陈长捷被歼,傅总司令坐困孤城。
北平和平解放傅作义有大功,让这座古都和200万市民免遭战火,为新中国保护了一个伟大的首都。同时引导绥远起义,从解放战争后期的表现看,傅先生算是深明大义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