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能,抛开历史文献关于商朝君主记录不说,三个方面说不通啊

1、前面尧舜禹,到夏朝、周朝都是父系社会,商朝中间拐弯到母系了?

2、鼎除了王权象征,还可以煮肉吃、是炊食器;用来祭祀,后母戊鼎就是祭祀“戊”用的;陪葬用来显示地位。

3、除了后母戊鼎,还有司母辛鼎,妇好墓出土的,妇好和妇妌(戊)还有妇巧(学者推测)三人都是武丁的王后,要是母系社会,不得正好相反,这三人配几个男后?

可能有人说商朝甲骨文中出现了“诸父”(就是每个人的母亲确定,而父亲不确定)这个说法;但是也出现了“诸母”这个词。

另外,商朝还出土了四羊方尊、人面方鼎,那难道还有喜羊羊时代?

最佳贡献者
2

夏朝是父氏系社会现在基本没有争议,始于启终于桀。从一些零散的记载来看,没有女性当政的记录。到了商朝更是确定无疑的父氏系社会。我们再来说“鼎”。鼎在古代既是炊具又是礼器,主要有这么几个作用:

烹煮,调和五味。

这是鼎的原始功能,古人最早发明鼎应该是做为烹饪工具来使用的,类似现在的锅。三足两耳,便于移动,下面生火加热。在历史上用鼎煮食物的记载还是比较多的,但更出名的是一种刑罚叫“鼎烹”,据说就是商纣王发明的。

礼器,祭祀用具。

祭祀或国家经历重大事件时铸鼎以记录,并告慰神灵或祖先。所以中国古文字有甲骨文钟鼎文之说。

象征意义,权力或身份的象征。

古代传说天子十二鼎,诸侯九鼎,卿大夫五鼎,士一鼎。

司母戊鼎。

司母戊鼎现在命名为“后母戊鼎”,但不管司母也好,后母也罢,都应该是商王纪念母亲,或为祭祀母亲而铸的鼎。据专家考证,“母戊”是商王文丁之母的庙号,鼎是文丁为祭祀母亲所铸;另一说为“司”意为“后”,表明墓主生前乃商王之“后”。

由此,我们看出,司母戊鼎是商王为祭祀母亲所铸,与是不是“母王”没有关系

3

大约在五千年前中国结束了母系社会。

在考古学上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到距今大约一万年左右时,在考古学上属于中石器时代或属于新石器时代初期,母系氏族公社向前迈进了一步,到了距现在大约六七千年时,达到了繁荣时期。

母系氏族以母系血缘维系的,并且由母系关系传递,即由祖母传给母亲,由母亲传给女儿,由女儿传给孙女,依此类推,永不间断。在云南永宁纳西族还保留着有女儿不算断根,但是只生儿子则是断根,必须过继女孩为继承人。

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启,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王位之先河,此所谓的家天下。因此我们很多人都认为父系社会取代母系社会是从夏朝时期才开始的,其实不然,真正的开始时间甚至比有史记载的还要早,所以说到了商朝的时候已经不是母系社会了。

首先商朝是一个父系社会,虽然是父系社会大家可能会想到那是一个男权至上的朝代,其实不是这样的,在商朝贵族妇女的权利与自由是十分庞大的。

甚至说后世几百年,几千年都是无法企及的,我们经常说唐朝的女性是最为开放与自由的,因为我们从唐朝的壁画上就能看得出来女人们可以骑马,因为在古代女人是不允许骑马的,而且女人们的穿着也十分开放并且不裹小脚。

从近代来看,民国,一个妇女解放的时代,一个女权主义萌芽的时代。可是在几千年前的商朝,妇女的地位与权力已经远远超越了后世的历朝历代。

我们从殷商的殷墟墓葬中就能略窥一二,有很多的殷墟出土的都是女贵族的墓葬或是女将军、女官的墓葬,并且在甲骨文上也有很多关于女性官员、将军、贵族的记载。

这个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在商朝时期女性是可以参政、议政的,也可以上战场杀敌打仗。男女地位在某种程度上是处于平等的地位。所以在周武王伐纣时说过这样一句话“维妇人言是用。

这句话可能是在暗指妲己祸国,但是另一方面也是在指责商王朝这种任用女性,提高女性地位的政策。其实侧面来说周朝的典制礼法对于女性是打压和蔑视的。

商朝人还热爱喝酒,商朝的酒文化可以说是轰轰烈烈,上至大王,贵族,下至百姓。无人不饮酒为乐。可以说是以酒代水了,古代的酒度数也是低。古时生产力科学发展有限,所以老百姓在喝完酒后非常的有兴致充满活力。

商朝人热爱卜筮(占卜),商朝人事事占卜非常迷信鬼神,上至国家大事出征打仗下至播种秋收寻人寻物凡事皆占卜,就连老百姓都出门占卜一下看个吉凶。

国家在谋策大事时都会用兽骨或是龟甲放在烈火上灼烧,龟甲上就会出现纹路,巫师就根据纹路来判断这件事的吉凶祸福。所以周武王曾评价商人“殷人好鬼”他们在祭祀上以活人祭祀,丝毫不会感到罪恶感和愧疚感因为他们觉得这些人是奉祀神明的。

所以说司母戊鼎不能证明商朝是母系社会。









4

鼎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一种象征,具有极其崇高的意义。鼎盛行于商周时期,延续到汉代。在奴隶制鼎盛时代,被用作“别上下,明贵贱”,是一种标明身份等级的重要礼器。(文献记载:“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又载“铸九鼎,像九州”。)(又有成语“一言九鼎、问鼎中原、三足鼎立”),司母戊鼎体现了其,鼎的文化价值.文物价值.历史考古价值。

司母戊鼎的铸造工艺十分复杂。根据铸痕观察,鼎身与四足为整体铸造。鼎身共使用8块陶范,每个鼎足各使用3块陶范,器底及器内各使用4块陶范。鼎耳则是在鼎身铸成之后再装范浇铸而成。铸造此鼎,所需金属原料超过1000千克。而且,制作如此的大型器物,在塑造泥模、翻制陶范、合范灌注等过程中,存在一系列复杂的技术问题,同时必须配备大型熔炉。后母戊鼎的铸造,充分说明商代后期的青铜铸造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显示出商代青铜铸造业的生产规模与杰出的技术成就,足以说明我国商代高度发达青铜文化。 部分来源鼎文化

5

萧文昌回答!

鼎在中国是国家和王权象征,我们理解的鼎都是代指天命或王权。

鼎最初的作用是一种煮食物的器具,如成语“钟鸣鼎食”,成语虽然说的是权势,但字面意思鼎就是食用工具。 在古代,鼎不仅仅是用来烹煮食物,也是放在宗庙里祭祀用的一种礼器。

到了周代,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旌表功绩,记载盛况。

鼎很大、很重,所以“鼎”又表示很盛大,如:鼎鼎大名、鼎盛。

由于“鼎”的重要,又常用于比喻王权和帝业,如春秋时期,楚庄王“问鼎中原”,就是窥伺神器!

所以鼎的含义是我们赋予他的,在商代,鼎并没有达到周或周以后得专指王权。

殷商是一个敬重鬼神的朝代,特别重视祭祀,凡遇大事,则必祭祀!所以就殷商时代的鼎更多的是用来祭祀的。

根据殷墟出土的遗物中发现大量龟甲和兽骨,这些骨片大多都是用来占卜的,殷商王室对祖先更是要十分的尊重,时常祭祀供奉,祭祀的名目之多,次数之频繁。

祭祀的时日,用牲畜的种类之多数目之巨我们实在不敢想象,就连所用牲畜毛色、数量等都要一一占卜,询问。

如问题中提到的司母戊鼎,就是殷商时期著名的祖庚和祖甲为了纪念自己的母亲所铸成的大鼎。

武丁去世后,他的两个儿子祖庚和祖甲先后继位,父子三人开创了商朝一百多年的盛世,这时候商朝的国力非常强大,经济、文化、科技都有很大的发展,人们也越来越重视祭祀和礼仪了。

祖庚和祖甲的母亲名叫妇井,她是一位农业科学家,擅长种植庄稼。妇井去世后,祖庚和祖甲为了纪念自己的母亲,决定为妈妈铸造一只鼎。

大鼎的内壁上刻了“司母戊”三个字,“戊”是妇井死后的封号,这几个字的意思就是“祭祀母亲戊”,大鼎也就叫“司母戊鼎”了。而妇井也因为这只大鼎,在历史上永远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后来有很多的学者说“司”这个字通“后”,所以“司母戊鼎”又叫“后母戊鼎”。这其中“司”字更多的是盛大、隆重的意思。

通过以上史实和司母戊鼎大的历史故事,可以看出,这个鼎和母王时代是没有关系的。

中国的母系社会大概持续了长达35,000年。

母系社会大约在旧石器时代晚期(约50,000年前)形成,在新石器时代早期(约15,000年前)结束。

已经历经夏之后的殷商,不可能还会有母王时代这一回事。 但在殷商时期确有很多女的王后特别厉害,掌握权力,这个掌握权力更多的是依附丈夫或者儿子。

鼎是国家和王权的象征,但司母戊鼎无法证明殷商处于母权时代,就像武则天登基做了皇帝一个道理,同样无法证明大唐是母权社会。

当然中国古代除了宋以后礼教森严,北宋之前,皇帝娶寡妇,乃至寡妇有了孩子都是很正常的现象,所以中国古代宋以前女性地位不会很低。

6

我的答案:殷商是父系时代。司母戊鼎不能证明殷商是母王时代。

分析:司母戊鼎,应该叫后母戊鼎。后的意思是伟大尊敬的意思。

鼎是重要的青铜器,一般是炊具,也是祭祀的礼器,是青铜器中最能代表至高无上权力的器具,是国家和王权的象征。鼎有三足圆型和四足方型两类,又分带盖和无盖的两类,一般都带耳。鼎作为祭祀天地的礼器,天圆地方,所以圆型鼎祭天,方型鼎祭地。在古代,国家大事,在祀与戎。祀就是祭祀,也是区分贵族身份的礼器。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戎,就是军事、战争。鼎的作用相当于现在的锅,是用来蒸煮食物和盛贮肉类的器具。

自从夏朝开始,夏朝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王或者后。到了商代,司母戊大方鼎是在殷墟妇好墓出土的,肯定是商朝的。司母戊大方鼎和司母辛鼎是一个时期的。是后代的商王祭祀自己母亲用的鼎。司母戊鼎是国家的青铜器瑰宝!

综上所述,司母戊鼎不能证明殷商是母王时代,禹传子,家天下。夏朝时就已经是父系时代了,殷商同样是父系社会。




7

母系社会是原始社会的初期,殷商社会应该是以父系为主的时代,鼎是当时社会王权的象征。

8

司母戊大方鼎是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吴玉瑶家的农田中发现的。这里距武官村大墓西南隅大约80米。大鼎出土后,因太重太大,移动困难,人们便想锯断大鼎,然后运出。但是,由于日本侵略者多次勒索和强购,当时恐怕被日寇掠取,便把大鼎又重新埋在地下。1946年6月抗战胜利后,大鼎重新掘出,但已失去一耳。大鼎出土后,先存放在安阳县政府,同年10月移到前中央博物院筹备处(解放后称南京博物院)。1959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在北京建馆,又将方鼎运到北京展出。现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的是原鼎的复制品,真品早已作为珍贵的e68a847a6431333233656532历史文物保护起来了。司母戊鼎是世界上罕见的青铜器贵重文物,它是迄今为止所有出土的鼎中最大最重的。鼎重832.84公斤,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宽78厘米,足高46厘米,壁厚6厘米。鼎大得可以做马槽,所以人们又叫它“马槽鼎”。司母戊鼎纹饰美观庄重,工艺精巧,一向为世人所钦羡。它的价值因此而更高。鼎身四周铸有精巧的盘龙纹和饕餮纹,增加了文物本身的威武凝重之感。饕餮是传说中好吃的野兽,把它铸在青铜器上,表示吉祥、丰年足食。耳廓纹饰俗称虎咬人头纹,这种纹饰是在耳的左右作虎形,虎头绕到耳的上部张口相向,虎的中间有一人头,好象被虎所吞噬。耳的上面还有两尾鱼形。足上铸的蝉纹,图案表现蝉体,线条清晰。大鼎的腹内长壁上有三个铭文“司母戊”。关于这三个铭文如何解释,目前学术界有三种说法:(1)一般的解释认为这鼎是商王为祭祀他的母亲戊而铸造的。“司”解释为职司、官司、典司。(2)另一种解释认为这是一个氏族的名称。(3)第三种解释把“司”释为祠。“祠”就是祭祀的意思。也还有把“司”释作王后的“后”字的。“母戊”是谁呢?最早的推测,母戊是殷王武乙的配偶妣戊,即文丁的母亲,作器者则为文丁。卜辞记载文丁的配偶为批癸,而帝乙的配偶却不见记载,因此陈梦家同志认为,“母戊”可能是帝乙的配偶。据此,则大鼎力殷墟晚期的器物(陈梦家:《殷代铜器》见《考古学报》1954年第7册第30页)。另一种意见认为,“母戊”可能是指武丁的法定配偶或祖甲的法定配偶。因此作器者可能为祖庚、祖甲、或廪辛、康丁。这样,该鼎就是殷墟前期的遗物(《考古》1977年第1期)。司母戊鼎是我国殷代青铜器的代表作,有人曾用光谱定性分析它的合金成份,结果表明大鼎的成份和殷代一般铜器的成份基本相同。人们又对铜、锡、铅三元素用化学分析的沉淀法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大鼎的合金成份是:铜占84.77%,锡占11.64%,铅占2.79%,这一分析与《周礼·考工记》上说的“六分其金而锡居一”的记载基本是相符的。关于大鼎的铸造方法,根据考古工作者的观察分析,认为大鼎是采用组芯的造型方法,即先用土塑造泥模,用泥模翻制陶范,再把陶范合到一起灌注铜液。从铸造痕迹来看,司母戊鼎是用二十块范铸成的。司母戊鼎出色的铸造技术,标志着商代青铜铸造技术的发展水平。

9

此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武丁之妻)妇好而铸造。妇好曾多次率进出征,靖服商朝周边部落,有大功于商朝。据考证,妇好曾北征打败入侵的雅利安人(白种人),否则中国可能像古印度一样形成种族制度,华夏族沦为雅利安人的奴隶。

后母戊鼎(原称司母戊鼎)于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后母戊鼎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字得名,鼎呈长方形,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壁厚6厘米,连耳高133厘米,重达832.84公斤。鼎身雷纹为地,四周浮雕刻出盘龙及饕餮纹样,反映了中国青铜铸造的超高工艺和艺术水平。 后母戊鼎初为乡人私掘,因体积过大,为防日军抢走,将其重新掩埋。1946年6月重新出土,存于南京中央博物院。1959年铜鼎从南京调往北京,存于新建成的中国历史博物馆(今中国国家博物馆)至今。 经研究考证,鼎腹内壁铭文“后母戊”是商王武丁的后妃妇妌的庙号。后母戊鼎是用陶范法铸造而成的,在商后期铸造后母戊鼎至少需要1000公斤以上的原料,且要在大约二三百名工匠的密切配合下才能完成,经测定,鼎含铜84.77%、锡11.64%、铅2.79%,与古文献记载制鼎的铜锡比例基本相符。 后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现为国家一级文物,2002年列入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名单。

10

实际上绝大部分鼎都不能被看做是国家和王权的象征,能够承担这种特殊意义的鼎只有一个或者是一种---大禹当年征集九州之铜所铸的“九鼎”。除九鼎之外,其他所有的鼎要么是实用器具,要么是祭祀礼器,但绝没有国权之象征。

后母戊鼎(此前被称之为司母戊鼎),是商王祖甲为了祭祀自己的母亲而铸造的祭祀礼器,只是为了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国王为了祭祀自己的母亲,根本没有必要铸造一个象征国家王权的礼器,这于情于理于法都是不通的。

此外还需注意的是,中国历史上从来就没有出现过所谓的母王时代。在进入奴隶社会之前,确实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母系社会,但那不是什么母王时代。并且,我们现在也不能明确,在母系社会中女性的地位究竟是怎么样的。毕竟女子在体格上仍然是处于弱势的。夏商周时期早已是进入父系社会之后的奴隶社会,并且建立了正式的政权体系,女性的地位远低于男性。并且在进入父系社会之后,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就再也没有反超过男性,即便现代女性的地位有了很大提高,但依然没有达到反超男性的程度。

总体来说,在中国古代,九鼎可以被看做是国家和王权的象征,但九鼎在周显王时沉在了泗水之下,从此消失在了历史的尘埃之下,再也未曾现世。由于年代久远,史料缺失,所谓的九鼎原件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形态,至今未有定论。甚至于九鼎到底是就个鼎还是以九州来命名的一个鼎,现在也说不清楚。我们只知道“九鼎”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且不可替代的象征意义。当然后世唐朝、宋朝也曾经铸造过九鼎,但和大禹的九鼎就不能相提并论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