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文昌回答!
鼎在中国是国家和王权象征,我们理解的鼎都是代指天命或王权。
鼎最初的作用是一种煮食物的器具,如成语“钟鸣鼎食”,成语虽然说的是权势,但字面意思鼎就是食用工具。 在古代,鼎不仅仅是用来烹煮食物,也是放在宗庙里祭祀用的一种礼器。
到了周代,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旌表功绩,记载盛况。
鼎很大、很重,所以“鼎”又表示很盛大,如:鼎鼎大名、鼎盛。
由于“鼎”的重要,又常用于比喻王权和帝业,如春秋时期,楚庄王“问鼎中原”,就是窥伺神器!
所以鼎的含义是我们赋予他的,在商代,鼎并没有达到周或周以后得专指王权。
殷商是一个敬重鬼神的朝代,特别重视祭祀,凡遇大事,则必祭祀!所以就殷商时代的鼎更多的是用来祭祀的。
根据殷墟出土的遗物中发现大量龟甲和兽骨,这些骨片大多都是用来占卜的,殷商王室对祖先更是要十分的尊重,时常祭祀供奉,祭祀的名目之多,次数之频繁。
祭祀的时日,用牲畜的种类之多数目之巨我们实在不敢想象,就连所用牲畜毛色、数量等都要一一占卜,询问。
如问题中提到的司母戊鼎,就是殷商时期著名的祖庚和祖甲为了纪念自己的母亲所铸成的大鼎。
武丁去世后,他的两个儿子祖庚和祖甲先后继位,父子三人开创了商朝一百多年的盛世,这时候商朝的国力非常强大,经济、文化、科技都有很大的发展,人们也越来越重视祭祀和礼仪了。
祖庚和祖甲的母亲名叫妇井,她是一位农业科学家,擅长种植庄稼。妇井去世后,祖庚和祖甲为了纪念自己的母亲,决定为妈妈铸造一只鼎。
大鼎的内壁上刻了“司母戊”三个字,“戊”是妇井死后的封号,这几个字的意思就是“祭祀母亲戊”,大鼎也就叫“司母戊鼎”了。而妇井也因为这只大鼎,在历史上永远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后来有很多的学者说“司”这个字通“后”,所以“司母戊鼎”又叫“后母戊鼎”。这其中“司”字更多的是盛大、隆重的意思。
通过以上史实和司母戊鼎大的历史故事,可以看出,这个鼎和母王时代是没有关系的。
中国的母系社会大概持续了长达35,000年。
母系社会大约在旧石器时代晚期(约50,000年前)形成,在新石器时代早期(约15,000年前)结束。
已经历经夏之后的殷商,不可能还会有母王时代这一回事。 但在殷商时期确有很多女的王后特别厉害,掌握权力,这个掌握权力更多的是依附丈夫或者儿子。
鼎是国家和王权的象征,但司母戊鼎无法证明殷商处于母权时代,就像武则天登基做了皇帝一个道理,同样无法证明大唐是母权社会。
当然中国古代除了宋以后礼教森严,北宋之前,皇帝娶寡妇,乃至寡妇有了孩子都是很正常的现象,所以中国古代宋以前女性地位不会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