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什么汉人没有赢得抗蒙和抗清战争,这个问题有些偏颇,准确来说应该是说为什么南宋和南明没有打赢抗蒙与抗清的战争,这样这个问题才算比较准确。

蒙古灭南宋其实打得非常艰苦,当时蒙古大军横扫世界,由成吉思汗长子术赤发起的“长子之征”直接打到了欧洲的多瑙河流域,将蓝色多瑙河染成了红色多瑙河,直到听到蒙古大汗窝阔台的死讯才班师回转,要不然他们能够一直打到西班牙去。

当时南宋已经是世界上抵抗蒙古骑兵最努力的国家了,凭借襄阳和钓鱼城抵抗蒙古大军多年,而且阵殒了蒙古大汗蒙哥,导致蒙古汗庭发生内战,赢得了十余年的喘息时间。

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蒙古大军并不是全部蒙古人组成,原渤海人、契丹人、甚至也有汉人都参与了灭亡南宋的过程,崖山海战之后,南宋全军覆没,陆秀夫抱着小皇帝跳海殉国,而主导此战的就是汉人张弘范,他还在山崖上刻下了“张弘范灭宋于此”的大字,被称为汉人之耻。

南明时期也是如此,南明小朝廷开始竟然还对满清朝廷击溃李自成的义军拍手称快,对吴三桂引清军入关称为妙计,可见长期党争的文官们智商已经不在线了。

当时满清全族才二十万人,以四顺王为首的汉奸部队才是灭南明的主力,其中吴三桂更是亲手绞杀了南明末代天子永历皇帝朱由榔。

造成这种情况的其实并不是汉人不懂兵法,而是汉人当时都是以家族为重,许多人心中并没有民族、国家大义的概念,只要当权者给他们利益,他们不在乎是蒙古人还是满州人当政,所以这种心态造就了大量的汉奸,当权者开科举考试,知识分子们也高高兴兴的赴新朝科举去了,旧王朝就与时间一起随风消逝了。

最佳贡献者
2

为啥一个简单的问题,却没一个答到点上?

反而喷子不少!

因为:动机不同。

实际上,农耕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战争,一向是胜多败少。

但由于动机不同,农耕民族即便胜了10次,对结局无伤大雅,但只要输了1次,却会万劫不复。

众所周知,汉族是农耕民族,只要是不能种田的土地,都是没用的土地。

以400毫米“等雨线”为界,基本与长城的走向吻合,此线以南,适合耕种,以北,就不再适合耕种,只能以游牧为主。

由于不能耕种,这些土地对于农耕民族没啥吸引力。相反,为了守住这些土地,还要耗费大量的资源,浪费人力物力,成为巨大的负担。

所以,尽管历史上农耕民族多次进入,并征服这一地区,但往往没多久,就主动放弃了,退出了。

然后这里重新被游牧民族占据,然后又开始新一轮的攻防战。

而400毫米等雨线以南,气候环境优越,天然具有吸引力,吸引游牧民族一次又一次地进攻。

所以,双方的战争,对农耕民族,只是把对方驱赶出去就行了。

而对游牧民族,则是一次又一次地进攻,直到彻底征服。

所以,农耕民族哪怕胜10次,最后也只是恢复到战前的南北对立状态。

而游牧民族,只要胜1次,就会长驱直入,最终占据整个版图。

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斗争了数千年,后者偶尔赢了两次(元、清),并不奇怪。

不过,这是在古代。

在现代不会了。

一来,

随着人类进入工业时代,以前貌似没用的土地,由于地下含有丰富的矿藏,变得珍贵起来,自然对人具有吸引力,甚至哪怕现在看起来没有开发价值的土地,也会引起人们的哄抢——所以但凡有点实力的国家,对海洋、南北极、乃至月球都在争夺。

以前那种因为土地没有价值,而被放弃的情况,将不会发生。

二来,

游牧民族的最大优势,就是机动性强。

而现代交通工具的出现,足以秒杀这一优势——在汽车、火车面前,马匹还有啥优势?

而再彪悍的人,也抵不过机枪的一顿扫射。

现代各国比拼的,是科技实力。而这恰巧是农耕民族的优势。

3

1、自古中国出汉奸,堡垒最易从内部突破。

2、各种矛盾的集聚。

3、盛极必衰,衰极必盛。历史的必然。

4、民为水,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5、腐败及阶级对立。




4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中国有56个民族。无论那个朝代,或宋朝到元朝,还是明朝到清朝,都是经过兴衰直到腐朽,再由更好的统治者代之,都离不开周期律,与几千年汉文化(包括兵法)无关,关键是当权者是不是一心为国家,若是当权者玩弄权术,社会腐败,国运衰落是必然的。即使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兵法,兵器,都终会被人民(56个民族)推翻。一个国家或朝代是用大战略来治国的,在这个层面兵法只是属战术而已。





5

个人觉得还是儒家思想对中国毒害太深(儒家好的方面暂不谈),尤其是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重文轻武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等禁锢了中国人的思维,无形中把国人独立于世界森林法则之外了。不成想,外民族可不是这样想的思维逻辑,他们充分舒展个性,执行的是弱肉强食思维,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的策略,,,所以,长此以往,中国人都不好斗,不好战,再好的兵法遇到这状况都没法!

6

兵法再强也要看什么人运用,还要看统治者实力,包括政治,文化,财富,民心等。有一句话话说得好,\"打铁还需自身硬\"。而四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更新换代,朝代更退,是文明与腐败的冲击,谁都阻挡不了。

7

真理在大炮的射程之内。再博大精深的“兵法”在大炮面前都不堪一击……。与其迷信“兵法”不如从最基本的“装备”着手。《亮剑》中李云龙有句名言:咱手里的家伙趁手,咱腰杆子就“硬”!此言非虚,装备后勤基础越雄厚,兵法的运用就越主动;反之兵法的运用时时处处都被动(兵法不是万能的。)。

虚头巴脑的“望梅止渴”用一次是智慧,反复用就不管用了…………[灵光一闪][打脸][捂脸][捂脸]

8

政治决定军事,军事影响政治;政治如同人的大脑,军事就像人的手足;生活中无处不是政治,而军事仅仅是流血的政治。伟大英明的政治家都是战略家、都是帅才,具有敏锐超前的目光,高瞻远瞩,运筹帷幄,胸有全局;既有砸毁一个旧世界的激情,更有建设一个新秩序的谋略。而军事家几乎都是战术家,都是将才,没有高屋建瓴、画龙点睛的高超才能;很少有未雨绸缪的超前全局胸怀,绝大多数人惟能谋一域,他们最擅长破坏打碎一个旧世界,对于怎样谋篇布局建设一个新世界,不是他的强项与特长。

中国4000多年的兵法沉淀文化,仅仅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沧海一粟。不论是哪一位天才的军事家,也无论他怎样的钻研探究,熟记于心,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充其量也只能成为一个像卫青、霍去病、李广、韩信、岳飞……一样的杰出军事天才。最高境界也只会成为一个像张子房、诸葛亮、刘伯温……一样的谋略能臣。

哲学、逻辑学、政治学、经济学……才是一张大网。军事学永远是这张大网里面的一只小鸟。仅凭军事家的蛮力,永远不可能笑到最后。世界上有两种力量——精神和利剑。但是,从长远来说,精神总会战胜利剑。

论蛮力与冲锋陷阵的勇武,100个刘邦也不是一个项羽的对手。但是,最后的失败者,仍然是项羽。因为,将才哪里斗得过帅才?战术家哪里冲得破,战略家布下的天罗地网。战略家想在万军之中,取战术家的首级,如囊探物,手到拿来。一代战神韩信,一见到刘邦,也不得不惶惶恐恐、战战惊惊、汗不敢出。

因此,我们中华民族凡是在政治清明、吏治廉洁高效、人民安居乐业、文官不贪钱、武将不畏死的时候,就一定是某某盛世。此时,必然上下同心,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整个国家犹如一座铜墙铁壁。政治家的剑锋一指,就能够国威远播、八方来朝、所向披靡、打遍天下无敌手——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倘若政治腐败,政令不通,民不聊生,矛盾重重。此时,纵使人人都是天才的军事家,也会成为一盘散沙,已经毫无战斗力,惟有任人宰割的份了。

在清朝的时候,英军在贫穷落后的小国——阿富汗,遭遇到全民性的强悍拼死抵抗,惟有惨败而归,而在我华夏,却能够把几十万清军,像驱猪赶羊一样,撵的四处抱头鼠窜、丢盔弃甲、作鸟兽散……何也?政治腐败也!

政治一腐败,军队立马就丧失了战斗力。“兵”在本质上,也就变成了匪或盗,你说,还拿什么资本去抵抗“蒙、清”铁骑!










9

军事只是政治的一种形式,如果分析政治局势的变化太军事的话,往往过于偏窄而判断错误。恩格斯爱好研究军事,造诣很高,在圈内绰号“将军”,说起军事一套套的令人佩服,也是英德法报刊杂志的著名军事评论员,但在与马克思对几场战争结局的预测都输给了马,马说“我是从政治角度分析问题,恩只是从军事角度分析问题,结果就可能较大偏差”。远的不说,就说毛主席,你看毛主席对军事的论述,也是从政治到军事,即政治主导军事的!论军事素质,很多将帅无疑都高过毛主席,但看问题的全面性和抓住事物的核心就远不如毛主席,特别是解放战争时期,毛主席更加臻于化境,全国一盘棋演绎的滴水不漏。粟裕的“小淮海”经毛主席神奇演化,就成了对蒋介石的致命一击而永不能翻身,但毛主席谦虚把第一功奖给粟裕,这也有一层意思“是粟裕第一个提出这种观点”。这些都说明了政治正确判断是第一位的,军事技巧只有融合到其中才能成功。

10

这里我可能要颠覆你的史观,纵观人类历史长河,在冷兵器时代,农业民族是打不过游牧民族的:古希腊、古埃及被游牧民族马其顿覆灭,美索不达米亚被阿拉伯覆灭,印度更是无数次被北方雅利安人入侵(印度种姓制度正是每一波后来者低位越高)……

至于中国古代,打胜游牧民族的只有汉武帝。有人会说,唐朝李世民也荡平过长城以北,但是唐朝政权本身就是游牧民族和汉人政权的合体,李世民自己含有游牧鲜卑族血统,麾下最强悍的部队也是“关陇世家”。

为什么只有汉武帝能打败北方游牧民族,后来历朝历代就不行呢?这是很多因素造成的,一、当时北方四分五裂,都是几百人几千人的部落小团体,北方没有出现政治强人;二、汉武帝时期发明铁锁连马战法,这种阵仗对于散马游兵有着绝对优势(后来这套战法被北方游牧民族学去了)。

看《三国演义》多了,我们会有误解,认为古代战争就排兵布阵、阴谋诡计。其实古今中外战争以少胜多以弱胜强都是很极少的个例,战争胜败分析还是得看力量对比,游牧民族单兵作战还是集体作战都有着绝对的优势,他们打你你跑不了,你集中兵力打他,你又追不上。

游牧民族也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么嗜血好战,本质上是两种不同的文明,在生活习性上千差万别,正常情况下,他们不会南下,只有两种情况下他们才会南下。这两种情况又有很大不同,一、南方形成统一政权,关闭北方通商口岸,这时候北方会小规模骑兵时常骚扰长城以南,干的勾当就是抢夺物支,为什么呢?因为北方游牧民族有两种生活必须是不能自给的,盐和铁器,所以贸易口岸关闭他们才会南下。二、北方发生百年难一遇大雪灾,这时候耐以生存畜牧业不能为继,他们会全民南下,大举南侵,历史上有三个时期符合这个特征:魏晋南北朝、元朝、清朝。

今天我们不用为历史上被少数民族统治而耿耿于怀,我们是文明长河中最幸运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胡乱华,最终把少数民族融合,而且是以儒家文化为宗,元朝和清朝虽是游牧族政权,可是文化上依然是尊崇儒家文化,所以说中国这个概念是以文化认同为目的,而不是以汉族为标记的。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