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先说访妻制,又被叫做妻子问婚,这是日本一种传统的婚姻,大概就是丈夫和妻子是分居两地的,双方都跟自己的妈妈居住,也就是类似于母系社会为主。而夫妻之实则是在夜晚的时候,丈夫悄咪咪进入妻子家中,第二天清晨离开,回到自己的家中。如果有育儿生女的话,子女继续跟着自己的母亲居住,丈夫的责任就是为自己的妻子儿女提供赡养的费用和物资。

这个访妻制度不是在平安时代出现的,而是早在大和时代就开始出现,一直延续到平安时代。访妻制度的核心在于一夫多妻制 ,也就是丈夫可以去到不同的妻子家中生儿育女,但是对于每一个人类个体,还是集中在母亲为中心的生活方式下,也就是母系氏族的形式。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还是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在农耕时代以来,劳动力的重要性是非常紧缺的,而且女性的生产力会远远强于男性,因此对于母系家庭,女儿是非常强力的劳动力,因此不希望女性外流,访妻制度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因而它的被接受度非常高。

这样的婚姻关系没有固定的契约和官方认证,作为妻子只能被动的等待丈夫到来,而丈夫一旦停止来访的活动,就代表着丈夫另有新欢或者不愿继续这段婚姻,这样的情况下婚姻关系就解除了,女性就可以重新与其他男性结婚。看到这里我们会觉得女性过于被动了么,其实不然,因为女性也可以拒绝男性的到访。

总的来说这是一种非常松散的婚姻关系。

最佳贡献者
2

这种制度的核心原因在于战乱环境下,男性极易意外死亡,传统婚姻模式下当家男性死亡意味着妻小非常难生存下去。

母系氏族的话,一名男性与多名女性发生关系,一名女性的孩子也有多个可能的父亲为母子提供赡养,大大提高了种族延续的机会。事实上几乎所有文明的早期阶段都经历过这种形式的母系氏族,甚至到现代依然有这种模式的存续。

3

平安时代也称奈良时代,上承飞鸟时代,两个时代处于中国魏晋南北朝和隋唐之际。日本自汉武帝时期受封委奴国后,历代掌权者都会向大陆派遣使臣以获得加冕和认可。奈良时代的开始源于天皇与贵族门阀及寺庙之间的矛盾,日本受隋唐佛教文化影响很深,飞鸟时代的大化革新让日本建立以唐朝典章制度,在百济朝日本最高统治者是法皇和天皇并存,贵族和武士阶层是统治中坚力量,寺庙佛教僧侣代表天皇聚拢分散几百个政权的信仰。

平安时代是日本确立主流汉文化和辅助本土文化交织的时代,新兴的武士阶层们为了缓和国内矛盾,积极派遣遣唐使到唐朝学习儒家思想,佛学文化,科技知识,统治律令,经济制度,这些学习成果到了日本之后演化成书道,茶道,禅宗,儒道。可以想象日本贵族们和武士统治阶层学习中国热情和虔诚。但是,日本经济基础仍然是奴隶主与奴隶之间关系建立起来了的,即使天皇废除一系列的奴隶人身权利限制法令,包括良贱通婚制度,在这个阶段奴隶社会现象仍然是社会主流。

访婚制度或者称为走婚制度,可以参考我国云南少数民族摩梭人婚俗文化,这是母系社会的形式。

4

“古时候夫妇称为‘meoto’,也就是‘女男’,父母是‘omochichi’,也就是‘母父’;男女称‘imose’,这是‘妹兄’。在大和语言里,女性的顺位在前面,至少在语言上,女性是优先的。如果你要提语言的话,我只能这么回答你。古来,‘亲’字是单独指称母亲的字汇。老妇人的敬称‘刀自’(toji),原本是指‘户主’(toshi),意思是一家之主。

访妻婚并不是在平安时代出现的,盛行于大和时代,延续了一千多年的历史,个人认为当访妻婚是日本母系氏族公社的残留,日本的历史一直是连蹦带跳的,不走寻常路,访妻婚就是其重要的影响结果。历史阶段并不是按正常的走的。

例如说,从东北到新鸿、茨城、千叶等地区,长久以来都采用姊家督这样的制度。姊家督是由长女继承家督——家业。以婚姻形态来看,是不折不扣的招赘婚。这完全异于长子继承的一子相传。但是,从继承的形态上来看,长女的丈夫是继承人,所以这也可以说是由招赘女婿来维系的长子继承。但事实上,长女在结婚以前,就被称作家督了。长女明确地拥有自己是户长的自觉,这就是留存在父系社会中的母系结构。”

5

日。。。本人吗,一切都不奇怪。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