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美国位于夏威夷群岛的珍珠港后,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对日本正式宣战。正当美国和日本打得不可开交之时,中国战场上中国军队却一直处于下风,而随着1942年5月日军切断最后一条中国陆上交通线:滇缅公路后,中国军队获取来自盟军物资的最大补给线实际上已经断绝。所以为了化解尴尬的局面,中美两国只能在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和中国云南昆明之间,开辟出一条运输物资的空中通道,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驼峰航线”。

之所以被称为“驼峰航线”,主要是因为航线要飞跃通航条件极差的喜马拉雅山脉,由于当时的螺旋桨飞机性能不高,所以只能通过紧贴空气密度稍大些的山峰飞行以换取飞行效率,因为山脉起伏的原因,飞机的高度轨迹经常忽高忽低,所以得名“驼峰”。

美国人可没那么爱发慈悲心,换句话说,哪怕中国战场上阵亡再多的将士对于美国而言也仅仅只是数字大小不同罢了。推动美国开辟空中运输线路的原因,主要是中国在亚洲战场拖住了大量的日军有生力量,这些部队如果被释放压力,并投放到太平洋战场的岛屿上和美军较量,那么美军很有可能还会受到更大的人员损失,所以拿廉价的军事物资换命,对于美国人而言绝对是一项很划算的交易。

援助中国的物资自从1942年7月开始筹备,并由货轮运至印度的加尔各答港卸货,经火车运至阿萨姆邦的各大机场,然后通过运输机飞至中国云南。但在选择运输机种类时,美军犯了难,最初计划执行运输任务的道格拉斯DC-2、C-53等机型由于有效载荷限制,并不适合高空飞行作业,所以这些运输机被迫只能在喜马拉雅山的迷宫般隘口处“来回兜圈子”,危险的飞行方式使得驼峰航线最初数个月坠机率奇高。

这种糟糕的局面直到1943年4月C-46“寇蒂斯”运输机开始执行驼峰航线飞行任务后,才得以好转。相较于之前飞跃喜马拉雅山脉的各机种。C-46是一款飞行高度较高的双发涡轮增压运输机,且在载荷上也比C-47和C-87都要高,这也是为何C-46运输机成为了驼峰航线任务主要承担者的原因。

但就算是解决了飞机性能问题,飞跃喜马拉雅山对于盟军飞行员而言,也无异于自杀。在缅北地区的高山之间,整条航线平均飞行高度接近4000米,而在条件差的时候,绕行的航线甚至要飞过7000米的高山。频繁遭遇高空乱流、狂风、低温等恶劣天气的侵扰,运输机的设备老化的速度远比想象中的要严重,加之很多飞行员每天甚至要在这条极其考验身心耐力的航线上飞行2到3次,所以很多超载的飞机经常会因为引擎和其他机械故障而坠毁。

驼峰航线虽然很多都是美国飞行员,但中国飞行员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据统计在1942年到1945年,驼峰航线上一共有500架飞机坠毁,其中中国飞行员阵亡近120人,算上美国飞行员,共计牺牲超过1500人。

如果今天驾驶飞机,在天气晴朗时再次飞过驼峰航线,我们甚至可以沿着沿线反光的坠毁运输机碎片航行,因为这条被称为“铝谷”的空中死亡线上,沉睡着数千名英雄飞行员的英魂。

最佳贡献者
2

给大家来介绍一下世界战争空运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条件最艰苦、付出代价最大的一条航线——“驼峰航线”。

不知大家有没有看过《北平无战事》这部电视剧,剧中由刘烨饰演的男一号方孟敖,是国民党空军的王牌飞行员,在抗战时曾多次驾机飞越了被誉为“死亡航线”的“驼峰航线”,可以说是游走在鬼门关的人。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经历可以让方孟敖在面对官场的尔虞我诈甚至危险时,依旧能够坚韧豁达。

▲ 电视剧《北平无战事》剧照

今天的内容并不是要介绍《北平无战事》,也不是讲方孟敖,而是来和大家聊聊这条抗战时期中国和盟军一条主要的物资运送空中通道“驼峰航线”,它是世界战争空运史上持续时间最长、条件最艰苦、付出代价最大的一条航线,“驼峰航线”为中国最终的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驼峰航线”的时代背景

1937年积弱积贫的中国,主权危在旦夕。就在这一年末,国民政府破釜沉舟,招集20万劳工,在祖国的西南角依靠原始劳动工具、手工作业方式,一公里一公里地挖掘修造他们脚下的顽石硬土。用了不到一年时间,便筑成了当时中国唯一接通外境的运输线——滇缅公路。这条中国的泣血之路,全长1453公里,它在当时的作用相当于中国民族羸弱肌体上的一条动脉,在坚持反抗日本奴役的艰苦战争中,源源不断传送美军援华军用物资,持续输入中国对日作战的武装。

▲ 滇缅公路

▲ 修筑滇缅公路

▲ 今日的滇缅公路

1942年中美两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中美抵抗侵略互助协定》,中国正式成为美国租借物资的受援国,同时也标志着美国成为抗战后期援华的最主要国家。

最初,美国的援华物资主要是通过滇缅公路来运送的。但是1942年5月,日军攻陷缅甸,滇缅公路被切断,美国援华物资的营运受到阻隔。

▲ “驼峰航线”示意图

时任美国总统的罗斯福下令:不惜任何代价,开通到中国的路线!于是“驼峰航线”便应运而生!美国空运队(The Air Transport Command)和中国航空公司(CNNC)共同承担“驼峰”空运的任务,其中以美国空运队为主。

“死亡之路”

"驼峰航线"西起印度阿萨姆邦,向东横跨喜马拉雅山脉、高黎贡山、横断山、萨尔温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丽江白沙机场,进入中国的云南高原和四川省。航线全长500英里,地势海拔均在4500~5500米上下,最高海拔达7000米,山峰起伏连绵,犹如骆驼的峰背,故而得名"驼峰航线"。通过这条运输航线,中国向印度运送派往境外对日作战的远征军士兵,再从印度运回汽油、器械等战争物资。

由于当年的飞机设施落后,机上没有加压装置,飞机在异常高空飞行,机员需要有极大的耐力。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飞行,即便是拥有数千飞行小时经验的飞行员,仍未能把握旅途的不确定性。

“驼峰航线”不仅地形险峻复杂,还有堪称世界上最恶劣、最可怕的气候,天气始终是制约空运数量的主要原因。“驼峰航线”位于欧亚大陆三大强气流团的交汇点。从西面来的低气压沿喜马拉雅山移向西藏和印度之间的“驼峰“,与来自孟加拉湾的暖湿高气压团以及来自西伯利亚寒流的低气压团进行激烈的撞击。因此,“驼峰”天气的主要特征就是经常的暴风雨、猛烈的湍流、每小时160-240公里的横风以及严重的结冰。

▲ 外国艺术家绘制的美军C-47运输机飞越“驼峰航线”油画

有时,气候急促变化使飞机的水平飞行受到影响,会使货物撞击舱壁,甚至被甩出飞机。严重的结冰有时还会把机翼压变形,使飞机下降数千英尺。美国陆军航空队空运部印中联队司令官爱德华?亚历山大中校曾在报告中写道:“这里的气候是十分可怕的。在12000英尺(约3658米)高度开始结冰。今天,一架C-87仪表显示已飞到了29500英尺(约8992米)的高度,而不能再飞高了,不能飞到浓云的上面。”

所以,“驼峰”航线尽管航程不长,却因其险峻复杂的地形和可怕的气候成为世界上最艰险的航空线。

能力有限的飞机

飞越“驼峰”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寻找合适的飞机运输货物。原则上,飞机最低的飞行高度不能低于航线最高山峰以上600米。但在“驼峰航线”上,这是办不到的。由于没有客舱加压装置,飞机只能飞10000英尺(约3000米)高。但是在这条航线上,没有低于12000英尺(约3600米)的山峰,所有在飞机上的人都需要戴上氧气面罩。

最初运输任务是由是道格拉斯DC-2、C-47运输机、道格拉斯DC-3、C-53运输机完成的。然而,这些飞机的有效载荷并不适合高负载的高空作业,满载后飞5000米高度已是极限了,这使得飞机不得不沿着喜马拉雅山隘以非常危险的迷宫般路径进行航行。

▲ “驼峰航线”的主角之一,C47运输机

1942年12月C-87 Liberator Express和C-109燃油专用运输机的抵达提高了运输吨位,其较强的高空飞行能力使其能够直接飞越比较低的山峰(15,000~16,000英尺),无须穿行危险的山隘。但此种飞机的事故率较高且不适用于当时所用的机场。尽管C-87有4个引擎,但载重高时爬升性能差,经常在起飞时因引擎熄火而坠毁,同时在山峰上空即使遭遇较轻的结冰状况也容易回旋而失去控制。

▲ C-87运输机

C-109是从现存的B-24轰炸机改装而来的燃油专用运输机,负责燃料补给。机上所有武装弹药均被拆卸,机身内安装有8个油罐,能够装载2900加仑高辛烷值航空汽油。生产的218架C-109中有很多被送往中缅印战区。但由于其满载时在超过海拔6000英尺的机场降落十分困难,并且飞行不稳定,C-109也和C-87一样不受飞行员喜爱。满载的C-109若摔机着陆,不可避免会发生爆炸,使机组人员丧生。

▲ C-109运输机

1943年4月起,“寇蒂斯”C-46 Commando开始执行驼峰航线飞行。C-46是一种比以往任何一种双发运输机飞得都快都高的涡轮增压双引擎飞机,且载荷也比C-47及C-87高, 装备C-46之后,航线的空运吨数明显提高。运量在1943年12月达到12,594吨,并在1944~1945年间继续攀升,于1945年七月达到历史最高值。

▲ 飞行在“驼峰航线”上的C-46运输机

最终,道格拉斯C-54代替了C-46,。C-54拥有十倍于C-47的搭载能力,可以飞行4000英里(约6400千米)远22000英尺(约6700米)高。但是由于依旧没有增压装置,飞机限制了搭载人员时的飞行高度。

▲ C-54运输机

自杀式的航程

刚开始的时候,飞行任务就受困于缺乏资源和有经验的人员。在行动最初的几个月里,由于没有经验,军官会下令将飞机装至"填满"而不顾载重上限。导航设备、无线电信标以及受过训练人员的匮乏持续影响了空运行动。

虽然空运指挥部内有一些有经验的民航以及军用运输机飞行员,但其他人大都是刚受过飞行训练,飞行时间很短,对在恶劣条件下驾驶多引擎运输机几乎没有经验。中国飞行员尽管操纵过若干种类的飞机,但并不擅长于依靠仪表飞行,对空运使用的大型美制运输机也不熟悉。但是这些年轻的飞行员还是坚持驾驶重载的飞机在往成都,昆明和其他城市的往返航线上日夜飞行。

运输机时刻不停地从印度北部的13个机场起飞,在约800公里外的6个中国机场之一降落。有些疲劳不堪的机组成员一天可飞到三次往返之多。机械师在露天维修飞机,在频繁的暴雨中用油布遮盖引擎。机械师与备用零件也始终不足,维护与发动机修理时常被拖延。很多超载的飞机在起飞时由于引擎问题或遇到其他机械故障而坠毁。ATC飞行员与作家Ernest K. Gann回忆他曾在印度的Chabua机场一天内目睹四次坠机事故——两架C-47,两架C87,三名飞行人员遇难。

复杂的地形、恶劣的天气外加上相对落后的设备使得飞机坠毁几乎成了“驼峰航线”运输中的常态。除了超载引起的机械故障,天气也是罪魁祸首之一,还有的是因为遭到了日寇飞机的袭击。

据不完全统计:整个三年空运中,单是美军一个拥有629架运输机的第10航空联队,就损失了563架飞机。而在这条航线上,美军共损失飞机1500架以上,牺牲优秀飞行员近3000人,损失率超过80%。而前前后后总共拥有100架运输机的中国航空公司,竟然先后损失飞机48架,牺牲飞行员168人,损失率超过50%。

由于地区的偏远以及中缅印战区较低的优先级,飞行必须的零件和补给供应十分紧张,飞行人员甚至经常被派往喜马拉雅山麓捡回飞机残骸上的零件以维修编队内剩余的飞机。

二战结束后,美国《时代周刊》这样描述驼峰航线:在长达800余公里的深山峡谷、雪峰冰川间,一路上都散落着这些飞机碎片,在天气晴好的日子里,这些铝片会在阳光照射下烁烁发光,这就是驼峰航线另一个臭名昭著的名字:“铝谷”。这些悲剧性的坠机的一个副产品是当地出现了大量的由飞机残骸铝片做成的器具。

▲ 散落在山谷间的飞机残骸,有些甚至今日仍能被找到

威震四方的“飞虎队”

在这里还要顺便提一下当时在中国战场立下赫赫战功的“飞虎队”。

电影《无问西东》中王力宏饰演的富家子弟沈光耀,为了报效国家,毅然穿上戎装成为一名飞行员所加入的那支部队就是大名鼎鼎的“飞虎队”。而剧中沈光耀的启蒙恩师,那位外籍飞行员教官的原形应该就是陈纳德了。

▲ 电影《无问西东》王力宏剧照

飞虎队 (Flying Tigers) 全称为“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成立于1942年4月,1946年4月战争结束后解散,创始人是美国飞行教官陈纳德。

1938年8月,根据宋美龄的要求,陈纳德在昆明市郊筹建航校,以美军标准训练中国空军,积极协助中国空军对日作战。

▲ 陈纳德

1941年,在罗斯福政府的暗中支持下,陈纳德以私人机构名义重金招募美军飞行员和机械师。同年7月和10月,200多名队员来华对日宣战。当时日本人控制了中国的港口和运输系统,几乎使国民党政府与外界隔绝。这一小队空战人员驾驶着破旧的老式飞机,尽管经常面临燃料、零件和飞行员的不足,仍不断战胜远比它们规模大、装备好的日本空军。他们空运给养,在缅甸公路提供空中掩护,并在中国的绝大部分地区上空与日本人作战。

▲ 1940年,陈纳德与蒋介石、宋美龄合影

1942年7月4日,飞虎队被编入美国第十航空队,成为美国驻华空军特遣队的骨干力量,1943年3月又被改编为第十四航空队。陈纳德后来升任少将。从1941年底到1942年7月,“飞虎队”在华作战期间共击落日机近300架,他们中间有24人在战斗中牺牲或失踪。1942年5月到1945年9月,美国志愿航空队以3个中队、数十架飞机的有限兵力,担负中国战场的国际交通大动脉滇缅公路北、南两端的枢纽——昆明和仰光的空中防务,期间还帮助中国运送物资。

▲ “飞虎队”队员合影

日军在得知“驼峰航线”后,派战斗机从缅甸密支那起飞,拦截没有防御能力的运输机。担任护航的是美国陆军驻印度的第十航空队和驻中国的第十四航空队。据统计,仅在“驼峰航线”开通时至当年年末的半年中,飞虎队为“驼峰航线”护航就击落日机149架,击毁日机85架。1943年3月,“驼峰航线”开通16个月后,美军将“驼峰航线”的指挥权正式交给飞虎队司令长官陈纳德。从此以后,“驼峰航线”与飞虎队同在陈纳德的指挥下,两者逐渐融为一体。到盟军反攻夺回密支那后,“驼峰航线”的安全才得以彻底好转。

“飞虎队”的队徽以鲨鱼头形战机机首名闻天下。截至抗日战争结束,“飞虎队”共击落敌机2600架,击沉或重创223万吨敌商船、44艘军舰、13000艘100吨以下的内河船只,击毙日军官兵66700名。

▲ “飞虎队”鲨鱼头形战机

此外,“飞虎队”还有力地配合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在常德战役中,中国军队在美机的配合下,坚守城池3个月。日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攻占了常德,但在猛烈的空中打击和中国军队的反攻下,日军在常德只呆了5天便弃城而逃。在这场战役中,日军死伤人数达15000多人,其中许多是被飞机炸死的。

飞虎队多数队员此后均得到了中国政府的嘉奖。有10多名飞行员获得美、英政府颁发的飞行十字勋章。近二十年,不少幸存的原飞虎队员回到中国,不畏艰险寻找飞机残骸和战友遗骨。

历史意义

“驼峰航线”是中美两国二战期间,为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保障中国战略物资运输,共同在中国西南山区开辟的空中通道。它的开辟是两国飞行人员共同创立的世界航空史上的英雄壮举,对中国抗战胜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中美人民之间一架友谊的桥梁。

中美航空队往返于印度至中国云南、四川,总飞行时间共计约150万小时,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空中战略桥梁,只有1949年柏林封锁时的空运行动在空运货物量上超过了它。

据统计,在三年多的时间里,“驼峰航线”共空运到中国80多万吨物资(援助中国的物资81%是通过“驼峰航线”空运的,其中10万吨为驻华美军自用),这些物资包括武器弹药、医药及医疗器材、车辆及各种机器设备和军用被服等。中国方面利用“驼峰航线”把15余万吨的物资运到境外,其中包括钨、锡等中国特种矿产品和战略原料,主要用于维持西南大后方的战时经济。人员运输方面,在缅甸战役中败退的中英军和难民,从中国云南到印度接受军训的中国军队,从印度到缅北、英帕尔参加战斗的中美英盟军,从印度、缅甸和云南到湖南芷江等地参加战斗的中国军队,总计有数万人经由“驼峰航线”被运往各自的目的地。

“驼峰”飞行员克服重重艰难险阻,英勇牺牲,飞越驼峰天险,打破了日军对中国的围困,运来了对日作战的急需的战略物资,架设了空中战争生命线,对打败日本军国主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中国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

如今,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内有三十块纪念碑,碑上一共刻着三千三百个烈士的名字,其中有二千二百个美国人。这些年轻的美国飞行员,来到了一个他们从未到过的地域,进入自古以来的禁区,飞越一片海拔最高的惊峦险峰,为一个陌生的民族争取他们的自由和独立,最终长眠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上。这些牺牲于“驼峰航线“的先烈们将永远活在中美人民的心中。

3

由于在1941年,日本军队控制了缅甸、广西等进入中国境内的重要援助通道,美国极其盟友英国不得不选择从世界屋脊上开拓一条新的航道来维持对中国的物资援助。虽然穿越喜马拉雅山脉会给盟军飞行员带来巨大的人员伤亡,但是考虑到中国当时战场的情况并不顺利,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还是坚持要将此行动进行下去,因为这是为中国军队提供补给的唯一途径,也是中国军队能与日军僵持的主要手段之一。

图为驼峰行动中的C-46运输机

参与驼峰运输行动的美军飞行员一般都是菜鸟新手,甚至几乎没有任何飞行经验,更不要说面对极端天气。这导致驼峰行动的运输效率极其低下,且十分危险。在短短三年的行动过程中,有600多架运输机和一千多名美军飞行员在向中国运输重要物资的时候因为寒冷、强气流的因素永远的消失在喜马拉雅山脉的群峰当中。

图为C-46运输机降落在中国

值得一提的是,就连唯一一名拥有上将头衔的亨利.哈普.阿诺德将军也在驼峰运输的过程中因为缺氧而失踪。考虑到战斗机的飞行高度有限,不可能为运输机群提供必要的保护,这使得即使通过了恶劣天气的考验美军飞行员也仍然会遭到日本零式战斗机的无情屠杀,毫不夸张地说,每次空运行动对于美军飞行员而言都几乎是单程机票。

图为美军运输机穿越喜马拉雅山脉

此外,无论是因为天气因素发生坠落还是跳伞进入敌占区,驼峰行动的美军飞行员都不会获得任何形式的搜救或者是保护。考虑到日本巡逻队在当时有计划地抓捕美军飞行员,然后杀死他们。所以驼峰行动的美军飞行员都会在必要时刻留下一颗子弹自杀,这导致了在整个行动期间日本几乎没有俘获一名美军飞行员。

4

△C-46

1941年5月,日军切断中国最后一条陆上交通线——滇缅公路,在这种情况下,对采取持久战略对抗日本的中国政府而言,要让美援军需物资由印度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唯一行动选项就是不惜任何代价开辟新航线。

为了运送战略物资和航空用油,中、美两国在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和中国云南昆明之间开辟了一条战略空中航道,也就是驼峰航线。

美国总统罗斯福曾于1942年2月25日强调此次空运任务之重要性,他说,“很明显地,最要紧的是……,是保持到中国的路径畅通”。自4月8日起,中、美飞行人员轮番上阵,不间断地从印度东北部13个机场起飞,途经5500米高的喜马拉雅山区,最后到800公里外中国6个机场降落,有些疲劳不堪的机组人员一天要飞到3次往返,可谓世界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空运着陆任务,先后使用:计DC-2、C-47、DC-3、C-53、C-87、C-109、C-46等型机执行16万多架次;1942年5月至1945年9月,总计空运各类食物、弹药、油料达65万吨,作战人员3万3,400名,提供了6个美军师及19个中国军团的后勤补给,有效牵制了130万日军在中国战场,无法抽调去支持其他战场作战,进而间接帮助美军在太平洋对日军的作战,并有效发挥长期作战力,最终赢的战争的胜利。

因为该航线须经过5500米高的喜马拉雅山区,沿途天候变化大,稍有不慎即可能失事坠毁,中、美国两国在驼峰航线上共计有超过500架飞机坠毁,468个美国和46个中国机组牺牲,总计超过1500名。

5

驼峰航线诞生于二战期间,是中国和盟军一条主要的空中通道,承担着为抵抗日本侵略者运送战略物资的重要任务,因此被人们誉为空中抗战“生命线”。这条航线由于要穿越像驼峰一样起伏的喜玛拉雅山脉,因此被称作“驼峰航线”。

(驼峰航线图)

那么,在这条“生命线”上,有着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驼峰航线全长800公里,西起印度阿萨姆邦,向东横跨喜马拉雅山脉、高黎贡山、横断山、萨尔温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最后进入中国境内的云南高原和四川地区。

这条航线所经过的区域,地理环境极其复杂,气候条件相当恶劣,平均海拔都在4500米以上,最高海拔达到了7000多米。其间山峦起伏连绵,沟壑纵横,是典型的“禁飞区”。

驼峰航线自1942年开辟,终止于1945年二战结束。三年多来,无数英勇的飞行员驾驶着飞机,不但要抵抗猛烈的暴风雨和每小时高达200多公里的横风,以及严重的结冰,面临随时坠毁、撞山的危险,还要竭力躲避日机的疯狂阻击。

但他们还是凭借着一往无前的勇气,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毅然决然地将抗战物资和希望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战争前线,为抗击日本侵略取得最后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谱写了一曲曲抗击法西斯斗争的英雄壮歌,留下了无数个感人至深的英勇故事。

在驼峰航线存在的三年多里,为了将85万多吨军需物资运进中国,共有超过1500架飞机坠毁,2000多名飞行员牺牲或失踪。航线所经过的山谷中因此洒满了飞机残骸,被人们称为“铝谷”。

(日军偷袭珍珠港)

既然这条航线如此凶险,为什么一定要开辟它呢?

1941年底,日本偷袭了珍珠港,太平洋战争随之爆发。此后,日本加强了正面战场的进攻,大规模袭击了盟国在南太平洋上的所有军事基地。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相继沦陷,中国战场成为了阻击日本侵略者的中坚力量。

为此,日本人在中国投入了超过100万的兵力,但依然遭到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为了进一步加快侵略中国的步伐,日本人决定占领缅甸。一来可以切断同盟国援助中国抗击日本的唯一通道滇缅公路,妄图迫使中国政府投降。二来可以打开通往太平洋的西方门户,为日后英美进攻日本设置陆路屏障。

如果日本人的图谋得逞,切断了滇缅公路,那么,中国的战略物资储存量最多只够维持三个月。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宋子文也不免惊呼:“倘若日寇进犯缅甸,断我赖以生存之滇缅路,我后方军民则无异于困守孤城,坐以待毙。”

就在这样极其险恶的局面下,中美两国于1942年6月签署了《中美抵抗侵略互助协定》,决定在原来的昆明至加尔各答航线的基础上,开辟一条空中运输线,驼峰航线就此诞生。

本来,这一条空中航线大可选择沿喜马拉雅山南麓飞行,经缅北密支那、那戌到达昆明,大可不必翻越高耸入云的喜马拉雅山。不过,在日本占领缅甸全境后,东条英机指示在缅的日本防空部队,要不惜一切代价切断中印空中运输线路。

为了躲避日军战斗机的围追堵截,盟国的飞机只得冒险飞跃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

航线开辟的最初几个月,由于护航力量有限,日本飞机给运输队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后来美国人增加了驻印飞机数量,增强了驼峰航线的护航力度,制空权才逐渐被盟军所掌握。

(陈纳德)

说到驼峰航线,就不能不提陈纳德和飞虎队,这支创立于1941年7月的空军战斗部队,以其插翅飞虎队徽和夸张的鲨鱼头闻名天下。飞虎队的飞行员,全部由美国人担任,其活动范围非常广,除了中、印、缅战场外,还远及香港、越南、乃至日本等广大地区。

在驼峰航线存在的三年时间里,飞虎队就一直担任着保驾护航的重任,仅在该航线开通半年时间内,飞虎队就击落了日机149 架, 击毁85架。

从驼峰航线空运开始到抗战结束,陈纳德带领着“飞虎队”,和中国空军一起在中、印、缅战场共击落击伤日军飞机2000 多架,相当于日本全部飞机产量的三分之一,为驼峰航线上日夜穿梭往来的中美两国飞机提供了有力的安全保障。

发生在驼峰航线上的每一个故事,都是惊险无比、九死一生的经历。

美国飞行员罗伯特后来接受采访时,讲述过自己经历的一次生死考验:他驾驶着C-46从印度出发后不久,就迎面遇上了强烈的风暴,罗盘、定位仪全部都失灵,找不到任何方向,不知道身处何方,强烈的颠簸几乎让飞机完全失控。他完全收不到地面控制站的任何信号,唯一能做的就是根据飞机漂移的情况来搞清楚风向,并拼尽全力试图控制住飞机。

为了飞机和同伴的安全,罗伯特只好命令战友打开舱门,将一箱箱货物推出舱外。在此过程中,战友被甩出了舱外,幸好他用绳索将自己与飞机固定在一起,才又在迎面气流的冲击下,重新爬回了机舱,捡回了一条性命。

在1945年1月6日的深夜,一场特大风暴席卷了喜马拉雅,当时有60架飞机正在穿越驼峰航线,求救电波充斥着整个夜空。在这个寒冷而绝望的夜晚,至少有30架飞机消失在冰川雪峰之上。

这就是这条充斥着死亡的“生命线”上的故事,这些故事在3年的时间里从未间断,无数飞行勇士用生命和鲜血捍卫着中国这条唯一通往外界的空中通道,为二战的最后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参考资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太平洋战争》等)

6

抗日战争期间,美国空军“飞虎队”曾经在中国的蓝天上与日寇展开了激烈的搏杀,这段历史在中国家喻户晓。然而在“飞虎队”来华的10年前,就曾有一批美国飞行员自发来到中国对日作战,这其中的故事却是鲜为人知的。

1932年2月22日,“一·二八”事变爆发不到一个月,罗伯特·肖特不幸在抗日空战中牺牲,成为首位在中国牺牲的美国飞行员。

曾在美国陆军航空兵部队服过役的肖特,稍后不久便来到中国销售波音P-12E战斗机。这位身材矮小,却极具忍耐力的飞行员,更像是一位军事冒险家。对他来说,驾机升空是最高兴的事情。所以在接受一家报刊采访时,肖特才敢放言:我宁愿死在自己心爱的战机座舱里。

当时,中国政府并没有授权肖特对日空战。但肖特素来对日军侵略行径不满,他为自己的战机机炮压满了炮弹,等待着一个机会。1932年2月20日,肖特驾机升空不久就遇到了从日军“凤翔”号航母上起飞的一个“中岛”A1N2战机编队,双方展开了激战。战斗中,肖特成功地击伤了一架日机。但两天后,肖特就不再幸运了。2月22日,肖特驾机从上海飞往南京,在苏州上空附近遭遇了从日军“加贺”号航母(正是这艘航母后来偷袭了珍珠港)升空的一个“三菱”B1M双座轰炸机群。肖特单机扑向敌群,对日军长机实施了攻击。日机猝不及防,长机炮手被当场击毙。护航的日军战机一齐扑向了肖特。肖特奋起还击,但终因寡不敌众,被日军生田大尉击落。肖特的牺牲让中国人民倍感悲痛,他殉难处的苏州吴县人民专门在苏州公园内竖立了一个纪念碑以表达对肖特的缅怀。

7

驼峰航线可不全是光彩的。

驼峰航线的开拓是中美尤其是美方飞行员拼了命为当时的中国开拓的一条生命航线。作为一条空中航线,它相对弱小的运力每一分都显得无比珍贵,即便在航线开拓之后,飞越这段这段死亡航线依然充满危险。

然而就是这种情况下,经驼峰航线运输的物资很大一部分却不是紧缺的燃料,弹药,装备,粮食等,而是法国红酒,高档胸罩,欧洲香水还有裘皮大衣等名贵奢侈品。这些都是为宋美龄还有孔家小姐等上层女士订购的。不知道万一有架飞机失事时候,飞行员坠落时被美龄女士的高档蕾丝胸罩糊了一脸会是怎样一种心理。

然后,在奢侈品之外运送而来的物资,一般也很难出现在士兵手上,大部分会出现在黑市上。至于怎么出现的,那你要好好问问佟大为先生了。

8

滇缅公路被日本切断以后,同盟国援华物资之后另外找航线,印度到中国要因要飞跃喜马拉雅山,难度系数巨大,起伏高差巨大judazuoy,被叫做驼峰航线,很长一段时间驼峰航线是中国最主要的物资补给线,为抗战发挥

9

“驼峰航线”。

10

抗战期间,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出兵东南亚,不仅封锁了民国港口,也封锁了滇缅公路!美国援华航空志愿队从印度用运输机飞跃喜马拉雅山脉,往中国运送抗战物资!到战争结束,一共运了八亿吨的物资,死了很多美军飞行员,损失了很多运输机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