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垂帘听政,意思是指太后或者皇后在大殿上升起帘子指导政务。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国主生病不能理事或者年幼。

历史上最早的垂帘听政应当是战国时芈月当政,当时秦昭襄王还是孩童,芈月以太后之位总览朝政,在她治下,秦国一举灭掉义渠国,扫清了秦国西部大患。

历史上第一次记载的垂帘听政是《旧唐书》所言:“时帝风疹不能听朝,政事皆决于天后。自诛上官仪后,上嵘视朝,天后垂帘于御座后,政事大小皆预闻之,内外称为二圣。”唐高宗中后期,一直受到病痛折磨,不能专心理朝,武则天就开始从后宫转入堂前。由于她管理的井井有条,高宗索性安心养病,让武则天一人垂帘了。

慈禧垂帘听政非常出名,是因为80年代一部电影《垂帘听政》引起了全国的轰动,让大家觉得慈禧就是垂帘听政的第一人,其实不然。

当然,虽然慈禧不是垂帘听政第一人,但她却是毫无争议的最后一人。因为她死后不久,统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就彻底崩塌了。


最佳贡献者
2

这位朋友,可以肯定地告诉您,“垂帘听政”不是从慈禧开始的。


慈禧太后“垂帘听政”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次“垂帘听政”是在什么时候呢?

高中时我们学过文言文《触龙说赵太后》,文中的赵太后就是中国“垂帘听政”第一人。

战国时期,秦国趁赵国政权交替之机,大举攻赵,并占领了赵国三座城池。赵国形势危急,向齐国求救,而齐国坚持要把太后幼子长安君送到齐国当人质才肯出兵援助,太后自然是不答应。强敌压境、情势危急,触龙因势利导,以柔克刚,最终说服赵太后质子于齐,换取救兵,解了赵国之围。赵太后由拒谏到纳谏,当为“垂帘听政”第一人。

女皇帝武则天

唐朝武则天,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女皇帝,她在称帝之前,也做过皇帝的主,搞过“垂帘听政”。

理学风行的宋朝,虽说刻板,却出了两个“垂帘听政”者。一个是北宋的高太后,她熬死了两任皇帝,英宗和神宗,以太皇太后的身份,“受英宗之托”,垂帘听政。另一个是南宋的谢太后,在恭帝即位时,她被尊为太皇太后,垂帘听政。

北宋同时期,还有与之对峙的辽国萧太后,其子辽圣宗即位时,她以皇太后身份垂帘听政。萧太后还真了不起,与宋朝争斗22年,逼迫宋真宗订立了有名的“檀渊之盟”。

北京《萧太后巡礼》表演

最后说说清朝的慈禧太后,她是中国历史上“垂帘听政”时间最长者。

慈禧太后执政时,两度引退,三次垂帘,前后时间长达47年之久。

3

不是,在战国时就有相关记载

4

垂帘听政第一人:历史上的秦宣太后。就是电视剧《芈月传》中的芈月,其实芈月这个名字,她在历史上是没有任何记录,历史上有“芈八子”有“宣太后”的记载。芈月这个名字是考古学者从秦始皇兵马俑上残存的“芈月”字样,和阿房宫筒瓦上秦惠文王妃子“芈月”的合体陶文中发现,后经过专家研究推断“宣太后”就是芈月。这在《史记·秦本纪第五》以及《史记·穰侯列传》中曾有这样的记载:昭王母故号为芈八子,及昭王即位,芈八子号为宣太后。

5

历史上第一个后宫干政的就是西汉的吕太后,吕雉,字娥姁,通称吕后,汉高祖刘邦之妻。虽然她把持朝政,但她为刘邦承担了好多诛杀功臣的罪名,贤内助绝对称得上。虽然毒,但后者并不能相提并论。

但你问的是清朝,垂帘听政还拍过电影呢。

从清代慈安太后开始:孝贞显皇后(1837-1887),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16岁被咸丰册封为皇后。咸丰十一年(1861)七月,咸丰帝崩,因皇后无子,便立懿贵妃六岁的儿子载淳承继皇位,尊皇后为母后皇太后,上徽号为“慈安”,称慈安太后。同治、光绪初年,慈安太后先后两次垂帘听政。1881年三月九日慈安暴亡,卒年四十五岁,因死时突然,故有传为慈禧所害之说,垂帘听政20年。

再到慈禧太后了:(1835—1908),乳名兰儿,满洲镶蓝旗人,其家庭属叶赫部(今吉林四平附近)。咸丰帝的妃子,同治帝生母。同治帝立,尊为圣母皇太后,尊号为慈禧太后。

1861年,慈禧与恭亲王奕欣发动政变,将肃顺等八名“赞襄政务王大臣”分别革职或处死,改元同治,慈禧实行垂帘听政,实际控制了国家大权。

1873年,载淳成年,慈禧宣布撤帘归政,但仍把持朝柄。次年,载淳病死,慈禧立宗室载湉继承皇位,年号“光绪”,复行垂帘听政。

1889年,载湉大婚成年,慈禧宣布“归政”,退居颐和园,但朝内一切用人行政,仍出其手,光绪帝实际居于傀儡地位。

1908年病逝,统治中国47年,也是中国四分五裂的47年,签了好多不平等条约。

6

慈禧算个屁

前面汉初吕后,盛唐武则天,这些都算是个人物

慈禧那算个什么东西,祸国殃民,不知廉耻

7

不是,慈禧也只是有样学样的。

这种制度的存在,在我国历史上最早可以追溯到旧七国战乱时期。在七国战乱时期,皇帝去世了,如果继承位皇位的世子年纪尚且幼小,那么可以由该世子的母亲亲身帮忙辅政。根据宫廷的规定,朝中官员不得直接观看和接触她们,所以辅政的皇太后们一般坐在皇帝理政厅堂侧面的房间里,在房间和厅堂之间挂一帘子,听官员们与皇帝谈论政务。于是,这种由母亲帮助皇帝辅政的制度,就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垂帘听政”。

公元前266年,战国时期赵国的惠文王赵何死了,由于新即位的孝成王赵丹太小,国家实际上是由王太后执掌,这就是那个非常有名的赵太后。赵太后掌权,史书上也是有非常明确记载的。

当时的情形是这样子的,强大的秦国趁这个机会攻打赵国,而赵国赵太后不得不请求齐国出兵相救。当时的齐王提出了这么一个条件:必须让赵太后的小儿子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赵太后心里很舍不得,大臣们极力劝阻却不听,这就发生了那个非常有名的“触龙说赵太后”的故事。这个故事也几乎是家喻户晓的,在此不用赘述了。尽管赵太后在开始的时候表现的有点儿蛮不讲理,但触龙说透了道理,说服的方法正确,赵太后还是让小儿子去了齐国,齐国也最终于出兵。所以说,当时的赵太后其实就是赵国实际的一把手掌门人。

真正确立制度的应该是汉朝的吕太后,即汉朝开国皇帝刘邦之妻吕雉。刘邦死后,惠帝继位。惠帝仁弱,吕后策划并诸诛杀旧臣,从中取得实权,开始掌握朝政。

惠帝崩,吕太后便立汗少帝,临朝称制八年,少帝因其生母为吕太后所杀有怨言。吕太后遂杀少帝,又立常山王刘义为帝,吕太后遂临朝称制,“垂帘听政”掌权达16年之久,吕太后为中国皇后专政的第一人。




8

说到这个话题,人们总会不约而同的想到慈禧太后,可能是因为清朝是距今最近一个朝代,但其实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出现过许许多多能力出众的皇后,他们的能力都远超慈禧。

中国历史上皇后专政的第一人非汉朝的吕太后莫属。吕雉不仅是刘邦在建立王权时期的贤内助,汉朝立国之后,她也为巩固刘姓的绝对统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惠帝为人仁慈软弱,朝政实际上被掌握在吕后的手上,吕后掌握汉朝大权18年,这18年中沿袭了调养生息的政策,进行无为而治,同时也是实行廉政,鼓励农民生产减轻腹碎摇曳,对汉朝的实力积攒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北魏冯太后是文成帝的皇后,在文成帝驾崩,献文帝上位之后,冯太后先后两次临朝听政,包揽国事,先后帮助文帝和孝文帝处理国事,冯太后不仅仅是一位贤淑宫廷女子,还是一位高明,眼光长远的政治家。

冯太后有着极高的政治眼光,他不仅积极鼓励孝文帝进行改革,大力发展国家经济,强健军备实力,并且在冯太后的倡导下,孝文帝签发实施了意义深重的《均田制》和《三长制》,在冯太后掌权的25年时间里,北魏举国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辽代萧太后名为萧绰,是辽景宗的妻子,年幼的圣宗继位后,她开始了垂帘听政的生涯,在他摄政期间,不仅虚心求教能人大臣,积极重用朝廷能臣,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使得辽代人才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施展,甚至她还御驾亲征指挥三军作战,奖惩分明,她不仅开创了辽宋两朝和平共处的盛景,还积极发展辽朝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辽朝也在那段时间的大力发展中,成为历史中最巅峰的时期。在27年后,在辽圣宗年纪稍长,有能力治理国策之后,主动让出了国家大权,不再干涉国家朝政,他也在同年年底病逝。

清朝慈禧太后小明为兰儿,她是清朝咸丰皇帝的皇妃,也是同治帝的母亲,可是在咸丰皇帝驾崩之后,慈禧却和恭亲王发动了武装政变,一举将8位掌管政务的大大臣分别出使或革职了,同时拥护同治登上皇位,慈禧从那时开始便开始了他的垂帘听政计划,独揽了国家大权。

在同治皇帝成年之后,虽然慈禧宣布停止听证,但依旧不愿意放下手上的权利。一直等到同治病死光绪上尉后,慈禧又一次名正言顺的开始垂帘听政,不过慈禧不如以往那样开明的太后,在她统治清朝的47年里,不仅没能将清朝变得更加强大,反而使得清朝走向衰弱被列强欺辱。

9

先说一个词,叫牝鸡司晨。这个成语出自尚书,可见女人窃权弄政自古有之,并非慈禧才有的。

【解释】:母鸡报晓。旧时比喻妇女窃权乱政。

【出自】:《尚书·牧誓》:“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

图片来自网络

成语故事

商纣王进攻苏国得到美女“妲己”,妲己看到蚂蚁爬上铜火盆被烫死,就告诉商纣王,纣王命人做两根铜柱,把犯人绑在铜柱上,用火烧热铜柱叫“炮烙”。周武王姬发灭掉了商朝后感慨地说老母鸡一旦打鸣,家境就要衰落了。

殷商时期,暴君纣王每天只知道吃喝玩乐,过着奢华荒淫无耻的生活,纣王对忠臣们的话毫不理会,只听信他的爱妃妲己的话。商朝的忠臣比干因为向纣王进忠言却被纣王杀了,还被开胸挖心,说要看比干长的什么心眼,纣王的行为引起了群臣百姓的强烈反抗。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带兵讨伐纣王,周武王的部队在距离朝歌七十里的牧野就跟纣王的部队开战了,周武王在牧野誓师时说道:过去说雌鸡没有晨鸣之道,雌鸡代替雄鸡打鸣则家尽,妇人夺取丈夫的政权则国家要亡,纣王一味的听信妲己的谗言胡乱施政,是纣王亡国的根本。纣王收到武王反叛的消息,便组织东夷族的俘虏七十万人马迎敌,只是这些俘虏早就对他恨之入骨纷纷倒戈。纣王自己把自己逼到了绝路,他只好逃回朝歌自焚了结了。

其他案例

1、西汉吕太后:

(前241─前180),名雉,字娥姁,刘邦之妻,单父县(今山东东单县)人。刘邦称帝后,立吕雉为皇后。在刘邦剪除异姓诸王侯中,吕后起了很大作用。前195年,刘邦死,惠帝立,尊吕后为皇太后。惠帝仁弱,吕后掌政,便策划诛杀诸旧臣,从中取得实权。前188年,惠帝崩,吕后立汗少帝,临朝称制八年,少帝因其生母为吕后所杀有怨言。吕后遂杀少帝,立常山王刘义为帝。前180年,吕后崩,终年六十二。吕后遂临朝称制,先后掌权达16年,为中国皇后专政的第一人。

2、东汉窦太后:

汉章帝的皇后。88年,章帝死。年仅十岁东汉和帝即位,尊窦氏为皇太后,窦氏临朝称制。窦太后的兄弟窦宪、窦景、窦笃等人都在朝中任要职。窦家兄弟为所欲为,公报私仇,凡是对他们专权不满的人都被致死。在近五年的时间里,窦太后一直把持朝政,和帝听之任之,是一个傀儡。永元四年(92),和帝14岁时,与宦官郑众合谋,将窦氏兄弟一网打尽。窦太后被迫归政,临朝称制5年。

3、东汉邓太后:

(81—121年),名绥,南洋新野(今河南新野)人。东汉和帝刘肇皇后。和帝死,她先后迎立殇帝、安帝,以太后身份临朝听政。她明辨是非、亲断冤狱、释放宫女,关心人民疾苦、重视教化,在东汉外戚和宦宫交替专政时期,她的执政还是比较清明的,当时社会也比较安定。121年死,临朝执政16年。

4、北魏冯太后:

名淑仪,北魏文成帝拓跋浚的皇后。文成帝死后,献文帝继位,冯皇后被尊为冯太后,首次临朝称制。献文帝长大成人,冯太后还政于朝,开始全心教导太子拓跋宏。公元471年,5岁的孝文帝拓跋宏登基,公元476年,冯太后二次临朝称制。冯太后是一位开明的政治家,她鼓励孝文帝矢志改革,富国强兵。在冯皇后的引导和全力支持下,孝文帝颁布实施了《三长制》和《均田制》。在这些改革措施的激励下,北魏王朝国力日渐强大,经济和文化都有了空前的发展。冯太后统控江山长达25年,堪称女强人。

5、北魏胡太后:

北魏宣武帝皇后,孝明帝母,安定临泾(今甘肃泾川北)人。延昌四年(515),孝明帝即位年幼,胡太后得到妹夫宗室元叉、宦官刘腾的保护、支持而听政。正光元年(520)被元叉、刘腾幽囚,孝昌元年(525)杀元叉,再度临朝摄政。胡太后都实行崔亮所制停年格,按年资用人,吏治益趋腐败。迷信佛教,大建佛寺,其奢侈浪费导致公私穷困,民不聊生。胡太后还宠信奸人郑俨、徐纥等,政事益加腐败紊乱。胡太后害怕儿子年龄渐长,于己不利,武泰元年(528),胡太后毒死孝明帝,立临洮王子三岁的元钊为帝,自居摄政。尔朱荣以给孝明帝报仇为借口,进军洛阳,在河阴将胡太后及大臣两千余人杀死。

6、唐朝武则天:

(624—705),名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之母。高宗虽厌其独行独断,许多国家大事又不能不倚重她。这样,就使武后逐渐从幕后走向前台,竟与高宗同临紫宸殿,一起接受群臣朝拜。上元元年(674),高宗号天皇,皇后号天后,天下人谓之“二圣”。自此,高宗形同虚设,唐朝权柄,尽在武后则天掌握之中。弘道元年(683),高宗卒,中宗李显刚刚继位,武后则以皇太后名义临朝称制。一年后便废掉中宗,改封庐陵王,立四子李旦为帝,是为睿宗。李显、李旦都是昏庸无能之辈,在皇帝位上也是傀儡,处处受制于武后。690年,67岁的武则天亲临帝位,自己做了皇帝,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女皇帝,从临朝称制到自己做皇帝,她主宰了中国历史22年之久。

7、北宋高太后:

(1032—1093年),宋英宗皇后,宋神宗生母,亳州蒙城(今安徽省蒙城县)人。1065年被册封为皇后。元丰八年(1085)神宗病逝,宋哲宗继位,因哲宗年幼,她以太皇太后身份听政。高太后廉洁自奉,处事公正,她垂帘听政期间,朝政比较清明,她因此也被称为女中尧舜。1093年病死,实际执掌朝政9年。

8、辽代萧太后:

(953--1009),名绰,小字燕燕,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历史上被称为“承天太后”,辽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家、军事家。乾亨四年(982年)九月,辽景宗驾崩,辽圣宗即位,萧燕燕被尊为皇太后,摄政。她虚心诚恳,用人不疑,执法严明,毫不软弱,甚至“亲御戎车,指麾三军,赏罚信明,将士用命。”她开创了宋辽和平发展时期,使辽朝达到鼎盛时期。统和二十七年(1009年),萧燕燕把权力交给辽圣宗,不再摄政。同年十二月,萧燕燕因病崩于行宫,享年五十七岁,摄政27年。

9、清代慈安太后:

(1837-1887),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16岁被咸丰册封为皇后。咸丰十一年(1861)七月,咸丰帝崩,因皇后无子,便立懿贵妃六岁的儿子载淳承继皇位,尊皇后为母后皇太后,上徽号为“慈安”,称慈安太后。同治、光绪初年,慈安太后先后两次垂帘听政。1881年三月九日慈安暴亡,卒年四十五岁,因死时突然,故有传为慈禧所害之说,垂帘听政20年。

10、清代慈喜太后:

(1837-1887年):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16岁被咸丰册封为皇后。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咸丰帝崩,因皇后无子,便立懿贵妃六岁的儿子载淳继承皇位,尊皇后为母后皇太后,上徽号为“慈安”,称慈安太后。同治、光绪初年,慈安太后先后两次垂帘听政。1881年三月九日慈安暴亡,卒年四十五岁,垂帘听政20年。

10

慈禧太后是中国历史上少数几个在史学界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尽管她在一定程度上确实为大清王朝的稳固和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是她的恶行也是为后人所不齿的,因为在中国古代那个男尊女卑的社会,她所实行的“垂帘听政”改变了这样一条男人掌权的潜规则,受到后人唾弃实属罪有应得。

然而,如果追溯“垂帘听政”这一词语的历史根源,我们可以发现慈禧太后并非是实行“垂帘听政”的第一人。

据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在《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一文记载,“垂帘听政”这一制度早在唐朝便已有之,在该文中,骆宾王称武则天是垂帘听政、篡夺王位、牝鸡司晨的人。

由此可见,垂帘听政并非从慈禧开始。

既然在唐朝的史料中有关于武则天垂帘听政的记载,那么中国历史上的垂帘听政是从武则天开始的吗?

答案是否定的。

在我国唐朝之前,便已有了关于垂帘听政的记载。

如战国时期的《触龙说赵太后》一文之中的赵太后就是垂帘听政的,她听从触龙的讽谏,把幼子长安君送到齐国做人质,求得齐军帮助,解了赵国之危。

如果说战国时期的垂帘听政还只是一种个别现象的话,那么到了汉朝以及之后的朝代,垂帘听政便已成为一种时尚,几乎代代都有垂帘听政的人物出现。

汉惠帝不理政事,吕后临朝。

汉殇帝出生不过百日就继汉和帝为帝,皇后邓氏以皇太后身份临朝。

南北朝时期,北魏冯太后也曾经临朝称制。

唐朝武则天以太后身份临朝甚至废唐建周,自己做了皇帝。《旧唐书·高宗纪下》:

“时帝风疹不能听朝,政事皆决于天后。自诛上官仪后,上每视朝,天后垂帘于御座后,政事大小皆预闻之,内外称为二圣。”

宋代有多位皇太后曾临朝称制,如《宋史·礼志二十》:

“乾兴元年,真宗即位,辅臣请与皇太后权同听政。礼院议:自四月内东门小殿垂帘,两府合班起居,以次奏事,非时召学士亦许至小殿。”又“徽宗即位,皇太后权同听政。三省、枢密院聚议……曾布曰:‘今上长君,岂可垂帘听政?请如嘉佑故事’”。

慈禧太后“垂帘听政”

封建社会时期,有些皇帝年幼,难理朝政,只得由辅佐大臣代之,但小皇帝还须坐在龙椅之上,辅佐大臣站立一旁代理小皇帝处理朝政。

将辅佐大臣代理小皇帝处理朝政叫听政。慈禧既不是辅佐大臣,(同治、光绪)皇帝又都不年幼,但她为了把持朝政,便在皇帝金殿龙椅后设一垂帘,她坐在里面,听皇帝处理朝政,皇帝就像一个木偶,慈禧就是木偶的操纵者。

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