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首诗为杜牧所作,诗名《赤壁》。铜雀春深锁二乔,孙策夫人大乔、周瑜夫人小乔是不是被关在铜雀台里,在孤独寂寞里度过余生,终老至死?
一、铜雀台的由来
铜雀台至今还矗立在河北省邯郸市。但基本上是明代后翻建的,因为明代末年毁得只剩台基了。
公元199年,曹操晚上在邺城留宿,半夜看到地里有金光射出。第二天,曹操在金光射出地挖到了一只铜雀。旁边的人就说,舜的母亲梦到玉雀入怀,就生下了舜。你现在得了铜雀,也是吉祥之兆啊!于是曹操决定建造铜雀台。除了上述原因,曹操建造铜雀台还有三个原因:建造邺都所需,彰显自己的丰功伟绩,对酒当歌、吟诗作赋并借机收服将士。
最后建成的是三座台——金虎台、冰井台和铜雀台,“三台列峙以峥嵘”。铜雀台在最中间,高十丈(折合到现在是24米),里面建有100多间房子,雕梁画栋,气势恢宏,镶金砌玉,奢华无比。三台之间又有拱桥连接,就像曹植《铜雀台赋》里说的“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蝃(di)蝀(dong)”。蝃(di)蝀(dong)就是彩虹的意思。
建成那天,曹操大宴四方,开始了慷慨激昂的演讲,场面壮观,盛况空前。曹丕、曹植都登台作赋助兴,其中尤以曹植的《登台赋》,也就是《铜雀台赋》最为著名。
《铜雀台赋》?曹植
二、铜雀台与二乔
曹操说他有两个愿望:“一愿扫平四海,以成帝业;二愿得江东二乔,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虽死无憾!”所以,有些人说曹操建铜雀台是为了二乔,其实不然。当然,要说曹操对二乔没有倾慕之心,是不可能的。铜雀台建于210年(周瑜病亡),那时曹操55岁,大乔二乔将近30岁,再前推到199年二乔嫁孙周二人,曹操44岁,二乔不到20岁。作为一代枭雄,爱慕二乔无可非议。这是铜雀台和二乔的第一次关联。
后来,诸葛亮为了迅速坚定周瑜联刘搞曹,在“二乔”上作文章,硬生重把曹植《铜雀台赋》里的“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蝃蝀”成了“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原来说铜雀台东西两端通过两座拱桥相连,就像天空中的彩虹一样,改了后就变成了春宫图。加上曹操的两个愿望——扫平四海成帝业和愿得二乔乐晚年,周瑜“勃然大怒,离座指北而骂曰:‘老贼欺吾太甚!'”并说“吾与老贼誓不两立!”这是《三国演义》里的桥段。
三、铜雀春深锁二乔
史书上没有记载大乔小乔生卒年,无法查证。但可以从三国史中捋条线出来,线捋出来了,真相也就出来了。大乔二乔是199年分别被孙策周瑜纳妾的,四个月后,孙策去世,11年后,周瑜去世。而曹操死于220年,享年六十六岁。从纳妾的不到20岁,到曹操去世时二乔已经40岁上下了。魏蜀吴三国鼎立,曹操生前没有占领过东吴,又怎么能把二乔关在铜雀台呢?
“一愿扫平四海,以成帝业;二愿得江东二乔,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虽死无憾!”有没有可能曹操的后代为了完成曹操这个愿望,攻克占领了东吴,然后锁二乔呢?我们依然看各个事件的时间脉络。
222年,曹丕亲自统领诸路兵马征伐孙权,一路势如破竹,最后碰到疫情,功亏一篑,孙权趁机重新称臣议和,曹丕退兵。这是离东吴首都最近的一次。有没有东吴将二乔作为议和筹码献出去?不说二乔的身份、地位,就说孙策周瑜后代与孙权后代的纠缠至深,孙权怎么可能才赶走虎,自己又引来狼?
222年,曹丕行幸杨州,经过梁国(梁王封地),派遣使者用最隆重的太牢之礼祭祀了乔玄。桥(乔)玄,东汉末年名臣,官至太尉,184年去世,享年75岁。《三国志》说,大乔小乔是桥(乔)公的女儿。但乔玄并不是乔公。乔玄去世16年后,孙策和周瑜才攻破皖城,分别纳了大乔和小乔为妾,那个时候大乔小乔都不到二十。再说了,乔玄是曹操的忘年交,如果二乔是乔玄的女儿,曹操早就“揽二桥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了。之后,曹丕专注于治理内政,没有再兴兵事。
公元226年,曹丕病亡,年仅四十。
从上述线索可以看出,曹丕因时机不成熟,几次伐吴都没有成功,也就没有占领一说。
而更重要的是孙权222年称帝,直到252年才去世,死后东吴又生存了28年,到280年才被西晋灭亡。东吴是三国存在时间最久的。那么,二乔在东吴自然也能够善终。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杜牧的这首诗:“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走在赤壁江岸边,在沙里发现了一截折断的生锈战戟,虽然经过634年,但依然没有锈尽。磨洗光亮之后,发现是赤壁之战时的遗物。如果天公不作美,没有刮起东风,周瑜一定不会打败曹操,铜雀台里也就朝夕笙簧缭绕,书鼓声喧,佳人对舞绣帘前。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只是诗人对赤壁之战的一种假设,为曹操鸣不平,也为自己鸣不平而已。
假使“东风不与周郎便”,从曹操《遗令》“吾婢妾与伎人皆勤苦,使著铜雀台”中看,还真是会“铜雀春深锁二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