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家好!我是透过影视知历史,其实在课本上看到“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我也有这么一个疑问,不过随着我翻阅的有关三国的书籍越来越多后,我才渐渐地有了些认知。今天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下我对这个事情的看法。

典故出处

刘表影视剧形象

当时情况是,赤壁之战后,在建安十八年正月,曹孟德击破韩遂马超之后,南征孙权,进攻濡须口。由于赤壁之战后,孙权和谋士们早就预料到了曹孟德迟早会再次南下,因此做了充足的准备。所以,这次曹孟德挺进濡须口,又是进入了相持阶段。就是在这一情况下,孙权亲自率领一小队人马乘船绕着曹军营地转了个圈,并对着曹军击鼓奏乐,敲打了一阵,才大摇大摆的回去。这番情景都被曹孟德看在眼里,因此由衷的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的儿子就像小猪小狗一样啊。”如此英雄气概,曹孟德自然对孙权刮目相看。对比刘表的儿子,所以就有了这种感叹。

曹操影视剧形象

根据背景情况我们就可以知道,曹孟德是看到孙权的英雄行径,而生的赞美之词,也是对刘表刘景升的惋惜。(刘表一走,儿子就迫不及待的投诚,和孙权简直有天壤之别)此时,曹孟德并没有带他的儿子在身旁。所以,他并没有想表达他的儿子不如孙权。

孙权影视剧形象

曹孟德子嗣的才能

曹孟德有嫡子有25个儿子,嫡子有曹丕,曹彰,曹植,曹彰。其中曹丕,曹植更是和曹孟德一起号称三曹,与建安七子齐名。庶长子曹昂在宛城之战中为救助曹孟德丧失了生命。曹植有七步成诗之才,山水诗人谢灵运曾评论曹子建有八斗之才。就只有曹熊身子羸弱。

曹植影视剧形象

曹丕文武双全,常年跟随曹孟德南征北战,宛城之战中,曹孟德大军被张绣突袭,孟德部下溃败,年仅十岁的曹丕就能够乘马逃脱,曹孟德离世后,曹丕迫使汉献帝禅让。推行九品中正制,一改之前的推举孝廉的方式,大大提高了选拔贤能异士的效率。恢复了中原对西域的统治。合肥对峙也让孙权没有占到便宜,压迫司马懿使他不敢有丁点非分之想。郭沫若先生更是称赞曹丕“他是文艺批判的初祖”。毒士贾诩,一个从不看走眼的人,一早就投诚于曹丕,支持曹丕继承曹孟德的事业。

曹丕影视剧形象

曹孟德对四个嫡子的评价

曹孟德在离世时对众人说“大儿子曹丕,笃厚恭谨,可以继承我的事业;二子曹彰,英勇却缺少谋略;四子曹熊多病难保。”众多儿子中选择,曹丕继承了他的事业,“笃厚恭谨,可继我业”也就说明曹孟德比较认可曹丕的才能,认为曹丕接下他的事业,不会被孙权,刘备击败。(也就不存在他不喜欢他的儿子)

综合上述可以看出,曹丕的能力在众人看来,也是比较强悍的。数次和孙权对峙都不分胜负。综合比较来看,曹丕能力还是超过孙权的。只是,当时曹孟德在看到孙权的那一幕英雄气概的场景,由衷的赞叹人家,就像夸赞刘玄德般“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尔。”对待敌人,曹孟德从来都不吝啬溢美之词。不知道诸位三国爱好者有啥不同的观点呢?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讨论哟!

刘备影视剧形象

最佳贡献者
2

曹操当然喜欢曹丕,不然的话也不会把魏王世子之位交到曹丕手中!

曹操最著名的几个儿子分别是:长子曹昂,次子曹丕、三子曹彰、四子曹植,还有个称大象的聪明曹冲。

曹昂文武兼备,20岁举孝廉,在征张绣时,为救父亲曹操战死在宛城。如果曹昂不死,说不定这帝位就没曹丕啥事儿了!

幼子曹冲天妒英才,13岁就早夭了,也和帝位无缘!

曹操正妻卞氏所生三子,也算是嫡出之子,曹丕、曹彰、曹植。曹彰孔武有力,是一员悍将,但文治武功当不得帝王的大任。

曹操喜欢曹植文才,有意栽培,无奈曹子建结交杨修之流,身上免不了文人的放任和疏狂习气,几次试探都不合曹操心意。

只有曹丕,早年跟随曹操征战,文采、武功当属曹操众子当中的翘楚。最后权衡利弊之下,曹操选择了不偏不倚的曹丕做世子,继承自己的大业,说明还是很看好曹丕的!

什么场合曹操说的“生子当如孙仲谋”?当着部下的面称赞孙权。曹操当然希望自己的儿孙也像孙权一样,能够守得住疆土,事实证明,他的儿孙确实没有令他失望,属守业之人。只不过美中不足的是,他们的寿命都太短了。

从历史上看,魏文帝是个好皇帝。在他手里,臣服了孙权,社会也发展进步。

小鱼觉得与吴王孙权相比,魏文帝至少要高过很多!也可以说是天妒英才,魏文帝当政7年就死掉,才有司马懿欺负人家妇孺之说。

3

我是这样想的。曹操发出这样的感叹也是一时性急没仔细琢磨。古人云,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人与人之间是不能这样作简单单项对比的。再说曹操也不是不喜欢自己的儿子,而是想为儿子立一个自己心目中想要的榜样。

4

没有父亲不喜欢自己儿子的。曹操也一样,况且龙生九子,尚各有不同,很难说谁更受父母喜爱。曹丕和孙权其实也不能直接作比较,若非要比较,至少论文采,曹丕可是建安七子之一。

曹操在说这番话的时候,也不是要和自己家的孩子去比,而是纯粹出于欣赏,有点英雄相惜的意思。

这话是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也有说是建安十八年的时候,赤壁之战的战场上曹操说的。其实后面还有句话是说荆州刘表的儿子的。刘表的儿子懦弱无能最后投降了曹操,当时曹操一定是想起了早年起事时的那些风云人物,包括刘备、袁绍、袁术、以及新近收服的刘表(赤壁之战当年病死),以及孙坚和孙策(也是孙坚之子,孙权的哥哥)。

而这些故人皆没有留下像样的对手,刘表儿子刘琮是直接听从荆州文武的建议,放弃抵抗,向曹操投降。

紧接着曹操就正面遭遇了孙权。曹操这一年已经53岁(和孙坚同年),孙权才26岁,而且接手江东是公元200年,那个时候才18岁,江东政权也并非铁板一块,在这种情况下,曹操虽然大军压境,又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便利,仍然被孙权顽强据之江北,且行兵打仗也很有大将风度,所以一前一后(刘表和孙坚)的对比,让他心生感慨。

再者说,曹操的儿子们大多还未真正历练过这样的场景,每个人也各有特长,但重要的是没有机会展现这种能力,所以曹操不会以孙权和自家娃娃做对比。唯一一个有点军事能力的长子曹昂,在公元197年征张绣时,和大将典韦一同战死在宛城。若是曹昂不死,这个时候至少也和孙权一样年纪。这个的确是曹操的损失。而赤壁这一年,孙权已经26岁,执政8年;曹丕21岁,曹彰19岁,曹植16岁,曹冲正好死在这一年,12岁。

希望我的答案对你有帮助。

5

我们理解曹操的这句话不能断章取义,“生子当如孙仲谋”只是半句,下半句是“若刘景升儿子,豚犬耳”,可见,曹操称赞孙权,是拿刘景升的儿子刘琮对比来说的,丝毫没有不喜欢自己的儿子的意思。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率领大军进攻濡须口,与孙权相持一月有余,几次交战,都没能占到上风,看着对面亲自临阵,指挥若定的孙权,曹操心生敬佩,赞誉之词脱口而出。

相比与孙权,曹操的儿子曹丕那也是十分优秀的人物。

文学成就斐然

曹氏父子的文学成就,可以说代表了一个时代,曹丕作为建安文化的中坚,文学成就在当时也是很有造诣的,他的代表作《燕歌行》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诗,更是千古流唱的名篇。《文心雕龙》(才略篇)说曹丕“魏文之才,洋洋清绮”。

曹丕不仅诗才出众,更是文学评论的高手,曹丕的《典论·论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学理论与批评著作。

文能提笔,武能提枪

曹丕自幼熟习弓马,文武双全,一柄长剑,更是让人叫绝。曹丕心思缜密,为人低调,在曹操众多的儿子当中,是十分出色的一个,在曹操立嗣的过程中,他不仅得到了许多重臣和谋士的支持,更是得到了曹操的赏识,最终被立为世子,取得了夺嗣的胜利。

继承大统,建立魏朝

曹操去世后,曹丕继位,在他的治理下,魏国经济军事实力继续上升,期间孙权向魏上表称臣,公元220年,曹丕登受禅称帝,建立魏朝,结束了汉朝四百余年的统治。

纵观曹丕的历史表现,那还是相当出色的,与孙权相比,那绝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曹操对曹丕的能力也是十分的肯定,不然也不会选中他来继位,所以,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绝对没有贬低自己的儿子曹丕的意思,请大家不要误解了。


6

按能力来讲曹丕确实比不上孙权,首先孙权是在其兄小霸王孙策受伤病重的情况下,接手江东事物的。当时的华夏大地并不太平,可以说是群雄逐鹿,二袁据河北,淮南。刘表占据荆州,还有益州的刘璋,汉中的张鲁等等。最大的威胁就是许昌的曹操,你想当时孙权接过的摊子好过吗?弄不好就是国破家亡。好在其兄孙策在临终前已经给他安排好了,内有张昭,外问周瑜。可在决断上还得孙权拿主意,特别是,在曹操率领大军南下征讨江南,刘表投降,刘备溃逃,在当时危急存亡的情况下,江东大部分臣子都主张投降曹操,只有少部分武将主张抵抗。这就对孙权这个当家人最大的考验,也显示出他过人的政治决断力。排除干扰,下定决心抗击曹操,从而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保全了父,兄留下的基业和宗庙。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在其他的诸侯覆灭以后,就剩下曹,孙,刘三家。可曹操从骨子里也看不上刘备,曹操认为他刘备就是靠投机取巧,巧立名目来逐渐做大的,算不上真正的英雄。为什么说,曹操在所有场合的条件下,都称刘备为“织席小儿”。

而孙权就不一样了,曹操自从在赤壁之战当中失败了以后,就对孙权刮目相看。非常重视,他认为孙权德才兼备,智勇双全,具备帝王的资格。特别是,在关羽败亡以后,孙权为了把刘备的怒火转嫁给曹操,不仅把关羽的首级献给曹操,还主动上书劝进曹操称帝,他愿意归顺。这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毒辣的计谋,曹操肯定不会上当。可他看了孙权的书信以后,不禁感慨万千,抚掌大笑“碧眼儿,妄将孤置于炉火上耶”。

笑归笑,曹操这时非常肯定孙权的计谋。所有就有“生子当如孙众谋”的感叹,而曹丕没有经过战争血与火的考验,是属于吃惯俸禄当公子哥,全靠他老子曹操吃饭。接班也是现成的,当时曹魏的家底已经形成,文武齐全,汉家已经被掏空。

所有,在治理国家的能力和魄力方面,曹丕肯定不是孙权的对手。当然,曹操的本意就是希望自己的儿女,特别是接班人能够具有孙权那样的能力,这样自己辛苦半辈打下的江山,就会世代长存。大家都知道曹操的担忧是有道理的,孙权就在用人方面都远胜过曹家三代。起码在东吴没有出现过篡逆的权臣,而曹魏却被一个司马懿给搅黄了。

7

“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说这句话时,可没有贬低自家儿子的想法。那他为何突然发出这样的感叹呢?

濡须之战

赤壁一战,曹操以15万陆军+7万水军的兵力,惨败于周瑜和刘备的5万联军。此时,孙权正在攻打合肥,同时派张昭攻打九江当涂县。

曹操闻讯,不由得怒火攻心,“想我一世英明,竟然毁于一旦,想不到那该死的瘟疫竟然成就了周瑜这小子的名声。这次,定要让碧眼小儿看看我的厉害!”

当时,曹操刚从荆州返回不久,顾不上休憩,便立刻前往谯县,打算用一场公平的水战为自己正名。而孙权久攻不克,听闻曹操大军将至,于是下令停止攻击,引兵回江东。

一、准备阶段之曹操

公元209年7月,曹操集集那里的水军,从涡水入淮河,再走肥水,于合肥登陆。当曹操赶到合肥后,发现孙权早已退兵。

曹操并没有离开,他仔细勘察地图后,知道要想打败东吴,除了荆州,就是合肥这里了。另外,孙权对合肥的攻击引起了他的重视,要想进攻东吴,必须先守住合肥。

于是,曹操驻扎在合肥,兴修芍陂的水利,让百姓在那里开荒屯田。另外,下令水军在巢湖里操练。一切安排妥当,这才返回许都。

二、准备阶段之孙权

孙权听闻曹操的举动后,知道曹操意欲从濡须口突破长江防线。为此,他听从张纮的建议,迁都至秣陵(建业)。

不久,孙权又排除众议,采纳吕蒙之言,加强军事防御工事,在巢湖的出口处(七宝山和濡须山之间),构建濡须坞。

三、会战阶段

公元212年10月,曹操率领大军再次东征,号称陆军多达40万人,实则肯定没有,按照赤壁之战的算法,最多10万人。

公元213年正月,曹操陆军向来善战,此次也没染上瘟疫,不久便成功登陆濡须口,攻破那里的营寨,并非俘获东吴都督公孙阳。

孙权并没打算投降,而是亲自率领7万水师反击曹军。两军对峙一个多月,曹操未能过江。


一日,曹操骑马来到江边,遥看东吴战船彩旗迎风招展,将士装备精良,个个精神抖擞,严阵以待。他抚摸胡须,不由得长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如刘景升儿子,豚犬耳!”

这时,曹操接到孙权来信,提醒他春汛将至,赶紧撤军。下面还附了一张小纸条,“您老不死,我不能安生!”

曹操所在的濡须口介于巢湖和长江之间,如不及时撤退,营寨的确有水淹之险。曹操认为孙权此言非虚,于是班师回朝。

曹操骂的是刘琮

这事情讲到这里,已经很清楚了。原来,曹操夸孙权的时候,贬的是刘表的儿子刘琮。当初,曹操攻打荆州时,刘琮拥有坚城襄樊,同时还有数万陆军和7万水师,其麾下不乏猛将文聘、黄忠等。另外还有外援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魏延等人。荆州粮草充足,兵力与曹操相当,且以逸待劳,而曹操远道而来,人困马乏。就在这样的有利条件下,曹操人马未到,刘琮便开城投降了,的确是猪狗不如啊。

曹丕与孙权相比,还是略逊一筹。他是正宗王二代,天下都是曹操打下来的,其长处就是用对了司马懿,抢到了王位,武功则相对逊色。

孙权则不同,孙策死得突然,他对内要安抚宗室,对外要平定山越叛乱。另外,孙权最懂得收买人心,其麾下从不缺将帅之才,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甘宁、朱然、朱桓等。正是凭借着他们的帮助,孙权战绩辉煌,在多次大战中力克曹操和刘备,如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石亭之战等。孙权还工于心计,失败时立刻能向对手低头认错,打赢了立马示好。就这一点来说,已经割据一方的诸侯,能做到能屈能伸者,又有几人呢?

当然,曹操不会拿自家孩子比,这江山还得传下去,把他们贬低了,老曹家将来还有什么威望可言呢?你说呢?

8

生子当如孙仲谋,这是曹操说的话,那么,这句话是夸孙权的呢?还是骂他的呢?

有人说是骂孙权的,骂孙权是儿子!

可世上谁不是儿子呢,谁不是爹妈生的呢!何况,孙权比曹操小了27岁,古代十几岁就是一代人,算起来,孙权比曹操整整晚了两代人,从辈分上来说,即使曹操骂孙权是儿子,其实也并不过分。


何况,曹操并不是骂孙权,而是发自内心地夸孙权呢!

建安十八年,濡须口,曹操与孙权大战,打了一个多月,曹军死了三千多人,还被俘虏了几千人,锐气大减。

曹操想退兵,又恐别人耻笑。于是坚守不出,当起了缩头乌龟。

这天,孙权又来攻打,曹操下令不许出战,让弓箭手做好准备。

孙权的战船渐渐靠近,快到射程范围之时,下令“停”,接着不可思议的一幕出现了。

孙权的军乐团出场了,有吹唢呐的,有吹笛子的,还有吹笙的,好不热闹!

孙权大喊:“曹操,出来看表演了,一曲《缩头乌龟》献给你!哈哈!”


曹操听见了,既有些莫名其妙,又觉得有点搞笑,年轻人,真会玩呀!

孙权演奏了一番之后,不见曹军出战,就一路吹吹打打地回去了,回军之时,军容齐整,纪律严明。

曹操看了,感慨道:

“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曹操夸了孙权,又辱骂了刘表一把,说刘表的儿子是蠢猪。

曹操所说的“蠢猪”,就是刘琮!

刘表死了之后,在蔡瑁的干预之下,继承人落到了刘琮手里。蔡瑁是刘琮的舅舅,而当时的刘琮,还是毛头小伙子,大事小事都是舅舅说的算。


接着,曹操挥师南下,蔡瑁一伙人觉得打不过曹操,一致认为应该投降,刘琮没有主见,便听了舅舅的,献了荆州。

最后,蔡瑁和刘琮结局如何呢?

蔡瑁中了周瑜的反间计,被杀!

刘琮被曹操迁往青州,途中派于禁暗中杀之。

9

照我看来,曹操并不是不喜欢自己的儿子,而是遗憾孙权这样比较文韬武略的少年郎成为自己的对手,并最终有可能成为自己最后分庭抗礼的敌人,所以最终发出比较有些无奈的感慨:“生子当如孙仲谋”(可以试想,如果孙权是曹操的儿子,孙权就是坐着不动,曹操征服天下不知要省多少阻力。再说孙权如果是他的儿子,曹操可以说更是如虎添翼。当然也不是真需要孙权做他的儿子,也不现实,只是慨叹孙权不为他所用 ,而孙权又正好是他的儿子辈)

10

曹操一生都喜欢英雄,煮酒论英雄时对刘备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后来又善待关羽,但终因利益不同,奋斗目标不同成为敌对。他在赤壁大战中,拥有83万大军一心想不费吹灰之力扫平江南。万没想孙权这小娃子用周瑜不过数万之众把自已打了个落花流水。打那以后,他对孙权刮目相看。后来,多次交锋中虽然各自有胜有负,但曹操没占到一分便宜。曹操重新评估孙权这小子了,小小年纪能从孙策手里接过这风雨飘摇的江山,又能从大军压境,形势万般凶险中从容应对,转危为安。还有那周瑜,鲁肃,张昭,陆逊,蒋钦周泰,陈武潘璋等等都是江东彦俊,都能服服贴贴,忠心效命,整个江东兵精粮足,称霸一方。

曹操的儿子们也不乏优秀之才,曹操一心希望他们能象孙权一样英俊,但这个时候他们还没有象孙权一样脱颖而出,表现出来。曹操才发出了如此感叹。

论年龄辈份,曹操和孙坚是同一代人,曹操用长辈的口气说话,也很恰当,他也没有想到这么一说抬高了孙权,留下了千古佳话。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