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徐峥、王宝强、黄渤、沈腾的电影很容易上10亿票房,但是有的港片很难突破10亿?:说来挺让人难以置信的,刘德华从影几十年来,《扫毒2》居然是他第一部破10
首先来说,电影选择一个对的档期真的很重要。《扫毒2》实际上算不上很出色的港片,它之所以出人意料冲破了10亿的票房,完全是选对了一个好档期。这部电影上映的时候整个档期都没有对手,就只有《扫毒2》一家独大,所以观众纷纷选择了这部电影来休闲消遣,这也直接让这部片子的票房一路高涨,捷报频频。
反观今年春节档的《廉政风云》,尽管有张家辉、刘青云等影帝担任主咖,但是因为选择了春节档竞争激烈,加上本身题材比较严肃不适合合家欢的氛围,导致最后票房不到2亿,片方连成本都赚不回来。比较起来,《扫毒2》的水平其实和《廉政风云》差不多,只是选择了一个好档期而已。
像徐峥、王宝强、黄渤这些人的电影,他们的作品本身大部分都是喜剧,加上他们自个在喜剧的影响力,只要这些人的作品选择了春节档或者假日黄金档,基本票房都是遥遥领先的。喜剧本身在电影里拿票房就是有优势的,如果是质量好的喜剧,不愁拿不到票房,但是题材严肃的好片子就不一定了。
所以一个好档期和一个好题材真的太重要了。看看王晶的《澳门风云》系列,除了第一部稍微能看之外,其他两部是越来越烂,但是并不妨碍他在春节档拿走数十亿的票房。所以很多港片的票房不高真的不能怪观众,即便你做得再好,后期的宣传和上映日期没做好,很多时候也是白费功夫,成绩大打折扣。
关注头条号“星途迷影”,看更多精彩点评。
真巧,王晶在《圆桌派》节目中有关于这方面的回答,当窦文涛问他为什么现在国内票房高的都是内地导演的影片,而港片却很少达到高票房时,王晶回答“共振”。
我非常认同“共振”这个词,如果再把它说白一点就是“情感穿透”。
现时,中国影视票房排行榜前十的影片中,除开《速度与激情8》和《复仇者联盟4》两部进口大片外-这两个系列也是进口片在国内“神一般存在”的代表,其余八部国产片无一不是做到情感穿透的。
排名榜首的《战狼2》激发的爱国情-“烦我中华者虽远必诛”、《流浪地球》开启国产科幻元年带给观众的自豪感、《红海行动》让观众引以为豪国内有了类似《黑鹰坠落》的军事题材大片、《我不是药神》牵扯了社会对医疗区域的神经。
《唐人街探案2》、《美人鱼》和《西虹市首富》是喜剧、更是接地气、有草根气息的喜剧,而《捉妖记》,至少在2015年让大家看到了中国电影工业的某些突破。
王晶在节目中还说到,港片低迷跟台湾市场“沦陷”有关,而香港很多导演都在内地市场崛起后又在内地重生。
2003年,中央政府跟香港特区政府签订了《内地与港澳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从此,香港电影不再有“进口片”身份的限制,香港电影北上由此拉开帷幕。
“北上”让香港电影人有了接触国内大江大河的机会,也给了他们更宽广的舞台,在当时国内电影工业相对低下的情况下,“北上”也显得豪情万丈。
只是,豪情万丈的这份自信在内地这片带有特有规则的陌生市场前,当一大批先行影片诸如《十月围城》、《七剑》、《女人不坏》、《大内密探零零狗》、《大上海》、《深海寻人》等无一例外遭遇票房和口碑双输时,给香港北上电影人演化为“港片已没落”和“港片已死”。
这种论调有言过其实和夸大之处,但却也反应了港片在初来乍到之时的盲目自信、不适应规则,很多人总结下来就是四个字:水土不服。
既然水土不服,何来共振?没有共振,就没有带给观众情感感染力,何来票房和口碑呢?
所幸,经历过大风大浪的香港电影人没有在“港片已死”论调中自怨自艾,他们埋头苦干,与内地公司更紧密合作。
这种把痛定思痛的经验教训付诸行动的决心在2012年后有了起色,《中国合伙人》、《亲爱的》、《狄仁杰》系列、《澳门风云》系列、周星驰“西游”系列、《智取威虎山》等,逐渐带领港片走出低谷、重拾辉煌。
这段时间,我们在这些影片身上看到的是,北上电影人终于捱过了痛苦的“市场适应期”,在长年票房和口碑打击中,对作品和市场把握开窍,正是这种开窍让其影片能与内地观众共振达到情感共鸣。
如果按照这种狭义的概念来衡量,那么,港片国内的最高票房只能是《无双》的12.73亿(截止至2019年7月19日),这种狭义的港片虽然也代表了香港电影北上历尽磨合艰辛后的锋芒,但却代表不了香港电影北上与内地市场与观众的共振。
而事实上,香港电影与内地共振的成功远比12.73亿成功得多,无论是《功夫瑜伽》,还是《美人鱼》,抑或是《红海行动》,他们代表的是香港电影人真正融入了内地市场、与观众、与内地同呼吸的共振产物。
对于这个问题,前不久在窦文涛的节目当中,著名香港导演王晶已经给出了答案。
王晶很直接的承认,作为香港导演来说,确实存在着文化差异,对于大陆观众口味的把握是存在盲点的。用他的话讲就是没有办法进行共振。而且他还很深刻的指出一二线城市的电影市场,主要是被美国大片主导的,国产片的市场集中在三四线城市。而像他这样的香港导演,对于三四线城市观众的口味是更加难以把握的。这就导致香港导演的电影很难取得高票房,纯港片的受众也比较窄,票房也不高。所以他现在采用的策略就是拍摄更加偏重技术类方向的电影,比如警匪片。对于更为依赖文化背景的喜剧片,他现在已经放弃了。
从现实来看,作为一个在电影行业里边,从业数十年的资深人员,他的话还是非常有道理的。目前香港导演在大陆票房成绩最好的是林超贤。他的红海行动是目前大陆票房最高的香港导演电影作品。另外一部湄公河行动也是票房成绩非常好的一部作品。林超贤的电影,以快节奏和动作见长,具有非常典型的商业化特征。这非常符合王晶所说的技术化。
除了他以外,还有就是周星驰。他的西游系列,功夫和美人鱼,都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但是今年的喜剧之王续集崩掉了。王晶认为这本质上还是因为文化共振问题,这部电影本身的质量还是过关的。周星驰是老一辈香港电影导演当中在大陆成绩最好的,在一定程度上也和他痴迷于电脑技术有关。虽然是以喜剧电影形式呈现,但其中依然带有技术性特征。
徐克的电影虽然票房回报率不如这两位那么高,但是普遍的来看是比较中规中矩的,大部分片子都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回报率。而徐克本身也是一个技术控。
王晶本人在大陆电影市场探索,有成功也有失败,根据他个人观点,相对技术类的电影比喜剧电影的成功可能更大一些。
陈可辛作为香港文艺片的代表性导演之一,在大陆拍摄的电影票房上面多次失利。陈可辛的优势其实在于比较细腻的刻画人物,在技术方面并不出色。他的失败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王晶的观点。这些香港导演在大陆的发展状况,确实也证实了王晶的判断是正确的。
除了王晶给出的两个理由之外,我认为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大陆观众选择面越来越广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大陆电影没有较为成熟的工业体系,商业片的供给主要依赖于美国和香港。相对而言香港的文化和大陆同根同源,所以很多人在选择商业片的时候会更倾向于香港,因为更好理解,比如在喜剧片方面。但是随着大陆电影工业的完善,这个情况就发生了改变。再加上香港电影自身的衰落,就自然导致了大陆观众开始逐步放弃港片。这就是港片在大陆越来越衰落的另外一个原因。
反过来看,像徐峥这样的国内导演,其优势在在于对国内民众心理的把握。像我不是药神这样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居然能够取得极高的票房回报率,也就证明了这一点。战狼和流浪地球,虽然不是现实主义题材,但实际上也呼应了民众当前的政治理念和诉求,从而才能获得高票房。此外,还有一大批喜剧电影因为契合了民众的观影诉求,所以也取得了很好的票房。在这个过程当中,只有林超贤因为其专业素质和大陆偏方的诉求相一致,而在这个领域取得了成功,其他香港导演并没有能够参与进来。
陈可辛说香港电影从20年前就开始萎缩了,香港是华人世界电影厂商生产基地,从1996年到1997开始萎缩的,慢慢没有了这个优势,2002年《英雄》打开了内地市场,香港的人才都跑到内地拍电影,因为经济体量太大,把香港的电影人才都吸收到内地去了。所以现在香港的电影才没有特色。王晶也说过,香港导演,没有内地导演共情,所以没有很高的票房。
第一娱记出品必属精品!
内地电影全线崛起,一大波电影票房轻松就过十亿,反观港片,要过十亿看起来确实比较难。我谈谈个人看法个人。
第一,香港电影人肯定没有内地电影人更了解内地市场,更了解内地观众的观看心理。举个例子,《我不是药神》,你让香港导演想破脑袋,也想不出这样的内容,因为香港导演没有在内地生活的体验,他完全没有办法感同身受!
第二,还有部分香港导演人把内地看着是十年前的香港,用之前的思维来对接内地市场,这个肯定行不通。内地已经是全世界第二大票仓,早就弯道超过了港台,无论从技术,人才,还是资本,全方位越过港台,用固有的旧思维,肯定只有死路一条。
我们研究一下内地的一些拔尖电影,就可以发现,现在内地电影人思维很活跃,越来越具有国际观念。
《战狼2》是战争大片,《我不是药神》是现实主义题材,《流浪地球》则是科幻大片,这几天大热的《哪吒》又是动画片,跳跃性很强,但是无论从制作,技术水准,包括思想内涵,都已经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准,与国际先进电影大制作的差距越来越小。
别老抱着“港片港片”这个观点拍戏,如果抱着这个观点,肯定没有办法和内地电影人做比较。
现在哪里还有纯正的“港片”一说,香港的电影人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北上,即使不北上,也会用内地的资金。市场在内地,资金在内地,香港电影已经没有单独存在的环境。以后香港内地都是扬长补短,相互协作,没有什么大陆片,港片的界限,都是中国电影!
其实更多的是电影文化的原因,细说有以下几点:
第一,香港的电影文化与国内的电影文化还是有差距,所以在题材的选择上肯定会从自身的文化上来取材和加以点缀;
第二,语种,粤语的受众更多是两广的观众,但是全国最大的几个票仓对粤语电影也不是很待见,这也是一方面;
第三,行内人的地域差异,我曾经在广东做电影院的,之前的公司老板是广东这边,所以知道广东电影院在排粤语电影的时候比重会比较大;之后在北京人管了之后,粤语电影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小众电影市场,宁愿排一些有补贴但口碑不是很好的国产电影;
第四,资本,有钱投资的影片,要么是香港导演,国内演员为主。大家看重的是市场,香港电影人的号召的确差了很多。
总结一下,香港电影文化是中国电影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国电影的成长也少不了香港电影的经验分享。
地区文化不同,观众对电影内容的接受度和理解度不一样。王晶曾说,导演要想拍出赚钱的电影,就必须了解观众喜好,一二线城市观众口味和三四线不一样,而卖座的电影赚到的票房,大多来自于三四线城市的观众。像周星驰的电影,大多是用肢体表现搞笑,很少用语言,因为对语言的理解会有偏差,但是对动作却是所有人都通用的。
徐峥、黄渤、王宝强、沈腾,这几个人都可以说是屌丝逆袭,他们没有很好的外表,都是从跑龙套、群演演起,让他们脱颖而出的是他们自己的努力,实力摆在那里,所以观众更容易被折服。并且他们的电影大多数都是贴近生活,也就是接地气,这对于老百姓来说是最有吸引力的,所以他们很容易拍出10亿票房的电影。
近年来我们看在内地电影百花齐放的时候,香港电影似乎没有很大的进步,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港片采用的剧本太老套,一个题材可以拍出五六部电影来,这给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疲劳感。并且有了前车之鉴,观众心中潜意识的就对港片没有期待,恶性循环。
欢迎留言探讨!感谢点赞关注!
更多精彩请关注影视剧材优选!
中国老一辈的导演基本上不会讲故事,强如张艺谋,陈凯歌,姜文故事都讲不好,冯小刚讲段子是可以的,讲整个故事就很难为他了。新一代导演,以宁浩为核心的几个导演,演员,徐峥,黄渤,努力向好莱坞商业片学习,基本具备了讲一个完整故事的能力。几分钟一个笑点,泪点,啥时高潮,学习认识很到位。老一辈如果这么去学,会觉得让自己掉架的。以姜文为例,片子基本上跟他一样,嘟嘟囔囔,自说自话,他拍得最好的一部电影(他自认为,我也这么认为)是《阳光灿烂的日子》,为啥这个不一样,他拍这部前看了五十几遍的《美国往事》。所以不要怕向美国学习,学习好了可以用来讲我们自己的故事。吴京的《战狼2》就是一部类007的电影,讲了我们的故事,爽不爽?当然爽。宁浩的石头也是模仿了大烟枪的结构。新一代导演学习到了讲故事的能力,讲我们的故事,是成功的关键。
另外,他们的能力为他们建立了口碑,具有品牌效应。
最后看电影的以年轻人为主题,他们和徐峥这代导演建立了较近似的价值观。这个东西老一辈的赶不上了。
最近热映的港产片《扫毒2:天地对决》票房一路上扬,刘德华、古天乐演技精湛、剧情精彩流畅,截至目前(7月20日中午),累积票房达到了11.25亿元,剑指去年周润发、郭富城主演的《无双》创造的12.73亿元港产电影内地票房最高纪录。
回顾今年的国内院线,其实,香港明星挑大梁的港产片不算少,票房成绩喜忧参半。挤进春节档的《廉政风云》才拿到了1.14亿累积票房,与同档期的《疯狂的外星人》(沈腾、黄渤主演)、《流浪地球》(吴京主演)、《飞驰人生》(沈腾主演)比,差得有点远。
躲过了霸屏一个月的《复仇者联盟4》,《反贪风暴4》和《追龙2》,分别拿到了7.94亿和3亿左右的累计票房,特别是被观众寄予厚望的《追龙2》,口碑票房一路下滑,王晶的“烂片之王”头衔再一次坐实了。此外,虽然《扫毒2:天地对决》票房表现不错,在豆瓣评分上却并不理想,6.2分刚过及格线不禁令人唏嘘。
纵观近年来主要以香港明星阵容为主的港产片,票房表现并不起眼,反观很多由国内明星领衔主演的国产电影,票房一路高奏凯歌,特别是以徐峥、沈腾、黄渤等演艺明星为代表的“百亿票房先生”们,主演或导演一部电影轻松10亿+,国内院线总票房榜单中始终位列前排,其影响力和关注度甚至远超当年的一代香港天皇巨星。
究其原因,国内院线上映的港产片类型单一化极为严重,主要集中于犯罪题材,“双雄戏”的套路玩得乐此不疲,再加上,香港影视娱乐明星“青黄不接”,完全依靠刘德华、古天乐、梁家辉、张家辉、刘青云等几张“老面孔”撑场面。
比如,今年国内上映的港产片中,古天乐真的很忙,主演完了这部片子,转眼又去那部片子里参演。年初的那部《家和万事惊》先不论,只见他才出《反贪风暴4》,又入《追龙2》和《扫毒2》,下面又要在《使徒行者2:谍影行动》中一试身手,无论是卧底探员还是一代毒枭都能游刃有余。
并不是“港产片已死”,主要还是创作思维和理念上无法完全满足国内观众的观影需求和心理预期。主打情怀的《追龙》和《无双》大获成功,究其原因还是顺应了观众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廉政风云》、《追龙2》的套路化,则成了反观众需求而为的“反面教材”。
正因为港产电影很难引起观众的共鸣,才造成了内地上映的港产片“题材单一化、类型套路化、演员集中化”问题严重;正因为观众厌倦了港产片的“三板斧”,才造成了港产片口碑和票房总也“高不成、低不就”。若不走出这个“恶性循环”,对港产片和内地观众来说都是伤害。
市场是相对公平的。面对进入“寒冰期”的国内电影市场,如何在创作思维和理念上“破冰”,成了包括香港影视人在内的影视工作者们,共同的想法和期望。大环境不好,面对更加谨慎、更为苛刻的观影需求,只有精益求精、质量上乘影视作品,才能够上下通吃、成为爆款,《我不是药神》、《流浪地球》、《无名之辈》等影片的大获成功便是明证。
《速度与激情10》宣布将引进内地 《龙与地下城:侠盗荣耀》发布点 《龙马精神》发布海报成龙眼中写 金智秀solo出道曲预告视频 《一杯上路》超前点映火热进行观 成龙哽咽称市场不需要动作演员了 电影《龙马精神》即将上映 铃芽之旅为何能超过超英大片 高圆圆骑车回家 明星刘昊然考编成功,稳稳端起铁 超模贝拉哈迪德穿小背心踩皮靴时 林志颖车祸记者会举行 弟弟林志 《迷失之城》曝“冒牌英雄”预告 46岁舒淇做瑜伽秀好身材 四肢纤 郭碧婷爸爸说吃冰消消火气 留言 李湘晒王诗龄活动近照 黑白格连 金贤重回应当爸:妻子怀孕了正在 经纪人回应林志颖近况 已接受手 李钟硕最新简历照公开 多个风格 王冰冰朋友圈宣布恋情?同事:她 吴磊方回应延毕:因参加校外实践 网友爆料德云社已经被约谈 张九 金宣虎私生活风波后首度公开露面 《鱿鱼游戏》李瑜美捐护肤品 为 金莎新冠痊愈后首亮相 穿一身白 于正晒光头照吐槽天气热 网友调 董洁带儿子出席活动 13岁顶顶眉 霍思燕一家环球影城游玩被偶遇 何超莲晒和窦骁出游照 两人互相 韩国HYBE娱乐与金佳蓝解约 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