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好些秦朝粉丝说到这事时,常大谈特谈秦军那爆表的战斗力,捎带着被困在白登山差点出不来的汉高祖刘邦,甚至后来被围过汉高祖的匈奴冒顿单于赤裸裸调戏的吕后,都被嘲笑了千百遍。但这鲜明反差里,另一个真相却相对被无视——与汉军交战的匈奴,比起被秦朝吊打的匈奴来,实力已经强大得多!

秦朝面对的匈奴,和汉朝面对的匈奴差距有多大?甚至可以这样比:秦朝面对的,只是个十二三岁刚到青春期的楞孩子,汉朝面对的,却已经是一个成熟的凶悍壮汉!

如好些历史迷所知,匈奴与中原汉地的冲突,早在群雄争霸的战国年间,就已经越发激烈。但战国至秦朝时期的匈奴,一直到冒顿单于的父亲头曼单于在位时,才算控制了阴山南北地区,而当时的漠北草原上,也并不止有匈奴一家势力,更有东胡与大月氏与之相抗衡。所以,当年秦始皇三十万精兵吊打过的匈奴,也只是“弱化版”。

而当楚汉争霸尘埃落定,西汉王朝艰难拔地而起时,对匈奴的战争,情况却正颠倒过来:

最弱时代的西汉,遇到鼎盛时期的匈奴。

西汉当时的局面有多弱?全国人口不到千万,经济损失十分严重,以至于汉高祖刘邦外出巡游,居然连马匹都凑不齐。军队配置可想而知,而且拜项羽火烧阿旁宫所赐,秦朝宫廷里关于军械制造等方面的技术资料,也都一把火烧了个精光。说句寒碜话,汉初的汉军莫说整军精武,就连军队所有的兵器,质量也严重下降。以萧何的叹息说,精于冶炼的老工匠,大部分都在战乱中死难,年轻工匠技术拙劣不堪,以至士兵用的兵器,也是无比粗劣!

这样一支经济疲弱且战力削弱的汉军,面对的又是什么等级的匈奴呢?当汉高祖雄心壮志,企图一劳永逸解决匈奴时,他恰恰忽略了,他面前的匈奴,远比秦始皇时代强大的多:从秦二世胡亥登基的公元前209年起,大漠那边的匈奴,也迎来了一代英主冒顿单于,在他多年的苦心经营下,匈奴陆续吞并了东胡与大月氏,向北更征服了贝加尔湖地区的丁零部落,实力空前膨胀。换句话说,汉匈战争,是华夏民族第一次面对一统大漠的游牧帝国!

这场战争的艰难程度,从白登山之围的一个场面就可以见证,连汉高祖都缺马的汉军,遭遇了冒顿单于的主力匈奴骑兵军团,对方竟然可以用青黑白赤四种颜色来分编骑兵部队,对汉军实现霸气合围。此情此景,就好比二战战场上,一支打惯了九二步兵炮和三八大盖的队伍,突然遭遇到坦克飞机的钢铁洪流。汉军能够在白登山死守七天七夜,最终护卫着汉高祖全身而退。已经极为不易!

面对这样的强敌,汉军也在白登山之围后,做出了明智的选择:和亲!

但是和后面某个靠割地赔款换和平的朝代不同,西汉王朝的和亲,只是为了争取黄金般的备战时间,六十年的和亲,意味着六十年的薪卧尝胆,待到汉武帝时代,集聚了几代怒火的汉军终于再度勇敢亮剑。而那时的汉军,已经实现了装备的完全升级,秦代时还大量装备青铜器的华夏军队,正式进入了铁器时代,吸取匈奴特长的汉军骑兵,敢于深入追杀匈奴巢穴。正是凭着这自强的表现,西汉王朝一雪前耻,实现了华丽崛起!

如果西汉王朝当年,只是满足于和亲,或者沉浸在“秦朝曾经打败匈奴”的追忆里,恐怕这热血年代,也永远只在梦中!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最佳贡献者
2

秦朝军队很容易战胜匈奴,而汉军则不行,为什么?

我们从军事力量上看,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它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统一大国,它结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年来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不得不说,秦朝是个军事力量很强的国家,秦军动辄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战役,况且当年秦朝的军事装备达到了最高峰,兵刃而坚韧,即使是现代科技也无法仿造出与秦军青铜剑性能媲美的青铜铝合金。秦军当年横扫战国六雄,西征突厥。北伐匈奴,南平南越,无往不利,战无不胜。历史上秦朝大将蒙恬用了1年时间打败了匈奴30万大军。尤其是秦军箭阵 秦军的弩箭甚至可以杀伤到250米开外的人 这在当时是不可想象的。而汉朝呢?可以说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运气不错,秦朝因赵高专权,整个朝廷上下内忧外患,这才趁机击败了偌大的秦朝。刘邦率领的汉军战斗力不如秦,更不如项羽,只不过他善于用人,才让他建立汉政权。 再从历史背景上看,秦朝建立之前的匈奴国,它的东边有强大的东胡,西边又有凶悍的月氏,夹在石头缝里生存的滋味不好受。后来,因秦朝灭亡,中原太乱,匈奴才得到了一定时间的休养生息,最后才大肆南下。当年刘邦带领大军去攻打匈奴,接连败退,只有侥幸撤回,从这点上看,汉朝刚建立的时候,因秦朝灭亡,加上楚汉争霸等等因素,国家衰弱, 因此比起秦朝时期,它的国力就要弱得多,秦军在战国时期就和匈奴,义渠打交道,对付匈奴有自己的方法。最后从生长环境上看,秦军将士出生西南,骁勇善战,据出土的秦军骨骸估计,秦军身高基本在1.72米左右,将领在1.85米以上屡见不鲜。秦军军队的制式铠甲重达15公斤,秦戈更是达7米多长,如今更本没有几人能拿得动,更别提用之战斗,即便是闻名于世的马其顿方阵所用长矛也不过3米多长。而汉人呢,则不像秦人那般骁勇善战。 总的来说,统一天下的秦朝,其秦军战斗力强,有丰富的作战经验。而刘邦创立的汉军,战斗力弱,作战经验不丰富。在和项羽争霸时,也是时运好才得以战胜项羽,获得了这片华夏江山。在大汉立国后国力低弱,所以汉朝初期无力击败匈奴。

3

秦朝对匈奴的战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秦朝统一六国之前,二是秦朝统一六国之后。

秦朝统一六国之前,放在边关上的兵力并不多,但是指挥作战的将领李牧很厉害。李牧因为兵力不多,所以经常采用声东击西的游击作战方式,跟匈奴人拼机动。

说老实话,匈奴军要是跟汉军硬打,不一定能够打得赢汉军。匈奴军最大的特点就是机动性非常强,他们是马上民族,忽东忽西,飘忽不定。而李牧搞的恰恰就是,你要捉迷藏,我就和你比捉迷藏,看谁把谁先捉住。李牧也因此打出了名气,让匈奴人闻风丧胆。

(秦朝抗击匈奴)

秦朝统一六国以后,秦始皇实施乾坤大挪移,把六国贵族东迁西徙,使六国贵族聚集不起反抗的力量。同时,秦始皇实施武器禁令,把天下所有的兵器都收缴起来销毁,这样国内基本上就安定下来了。

在这样一种状态下,秦始皇唯一担心的就是边关的匈奴。于是他把全国兵力的60%放在北部边关,国内只放了40%的兵力。而且还征用全国劳动力,修筑万里长城,搞大规模的防御工程。而且当时的将领蒙恬也非常厉害。可以说,这时候的秦朝,对匈奴人是一种压倒性的优势,匈奴根本不敢来袭扰。

但是秦末农民起义爆发以后,那时候蒙恬已死,王离带着边关的30万大军回撤,帮助章邯夹击农民起义军及天下造反的诸侯,这样边关就彻底松动,匈奴人死而复生。

刘邦统一天下以后,封韩信为韩王。这个韩信跟刘邦最有名的大将韩信不是同一个人,史称韩王信。韩王信的封地主要在北边,靠近匈奴一带。当时匈奴已经开始大举南下袭击中原。韩王信屡次被困,但是他为了保存实力,就与匈奴暗通款曲。甚至与匈奴联合起来,想举兵造反。

当时刘邦想派军抗击匈奴。但是他根本找不到派遣之人。因为这时候,韩信、彭越、英布等人都蠢蠢欲动,有造反的迹象。如果刘邦派遣这些将领去抗击匈奴,一者这些将领与韩王信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二者,如果他们也学着韩王信那样,联合匈奴反攻中央,那刘邦就危险了。

(汉高祖)

刘邦一生唯一写过一首诗:“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勇士兮守四方。”这首诗的最后一句表达的,就是刘邦找不到人守边关的深切焦虑。

刘邦找不到人抗击匈奴,他只能自己亲自领兵前往抗击。刘邦一开始打得还比较顺,连打了几个胜仗。但是后来就中了匈奴人的诱敌深入之计,被围困在白登山。

刘邦之所以被围困,是他其实带兵的能力比较一般。当年韩信就说过,刘邦最多能带10万兵,他自己多多益善。再加上刘邦本人心急,想三下五除二解决匈奴的问题。所以就着了匈奴的道。

后来,刘邦用了陈平的计策,贿赂冒顿单于的爱妃,才得以脱离围困。

而这次事件以后,刘邦总结出了一个经验,对待匈奴,一味地强打根本就解决不了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又打又拍。打就是集中兵力猛打一阵,但是只要打痛就对了,不要试图消灭它,你也消灭不了。然后再采用和亲的方式,通过血亲政治,拉近和匈奴的关系。或者通过血亲政治,对匈奴内部进行分化,让他们内耗。

应该说,刘邦这是一个非常高明的策略,也是处理地缘政治关系的最好策略。因为你不可能像秦朝那样,集中大部分兵力,集中全国国力来对付匈奴。你要是这样做,就会造成国内空虚,走上秦朝那样灭亡的道路。

很多人并没有看明白刘邦这个策略的高明之处,看到汉朝屡次和匈奴和亲,就觉得这是汉朝“以女人换和平”,是一种耻辱的表现。

(昭君出塞)

就比如王昭君的形象,我们把王昭君列为古代四大美女,用《平沙落雁》这样的音乐,来表现王昭君的凄苦。其实就是在这样一种心理上,我们夸大了王昭君的凄苦。说老实话,王昭君在匈奴过的日子,远远高于他在汉宫中被冷落到死。

从这个角度来说,汉朝对匈奴的政策,远远高明于秦朝对匈奴的政策,是值得肯定的。

4

秦朝前期匈奴实力并没到巅峰,当时中原一统,秦军兵强马壮又有名将领衔。而且收复河套只是一场驱逐战,匈奴军队有生力量并未受重创。秦军也是见好就收,马上设郡县,迁人口,修长城,直道用以防御。 到了西汉情况又不一样了,匈奴在冒顿手里已经一统北方草原实力正值巅峰,西汉打败西楚不到两年,且函谷关在仍在异姓诸侯手中,自己还没统一,正是虚弱的时候。但是就这样在白登山之战时匈奴也并不敢同汉军正面硬碰,而是在试探被打败后采取了诱敌深入的战术,再结合自己强大的骑兵机动能力强刘邦隔离包围。大家所熟悉的是刘邦贿赂冒顿的老婆才脱险,而事实上是冒顿自己的意思!人家连自己父亲都敢杀,老婆都能送给仇人,这样一个精明强干的人会被一个女人枕边风给吹歪?他自己也知道,自己的国家根本没能力吞掉中原这个庞然大物,当时外围已经有几路北伐汉军过来勤王,况且自己也没把握在段时间消灭刘邦部队。所以逼刘邦就范,签订所谓不平等合约,夺取财富和生活资料,慢慢蚕食压制汉朝,这才是他的本意。

5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大将军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蒙恬的大军攻占了河套,内蒙一部分,然后把秦、燕、赵长城连接在一起,形成了有名的秦万里长城。

秦北击匈奴很容易就成功了,而到了西汉初的高祖却被围于白登山,这是为什么?

秦北击匈奴,当时的秦军乃是百战无敌之师,携灭六国之勇,乃真是无所畏惧,所向披靡,只用了秦一半不到的兵力就打垮了当时的匈奴,同时还出兵数十万下岭南征百越,秦的强悍真是抗抗的,自秦以后,再无一个朝代可以同时南北征战了!

西汉初年,经历过反秦农民起义,楚汉争霸大混乱,汉朝的总体实力已比秦弱太多,秦灭六国还有秦地是平稳发展的,秦末混乱却是整体的大混乱,无数人口死亡,汉初人口数量不过千万,高祖亲征匈奴不过也是带兵32万,而且也不是只征匈奴,是同时征反叛汉朝投奔匈奴的韩王信。

秦北击匈奴轻易成功,一侧当时匈奴并未整合,。二侧秦有丰富的跟游牧民族作战经验,有强大的骑兵。三侧秦国力强大,兵多将广,军事素质远胜汉初,所以仅派大将蒙恬领兵30万就占领了匈奴最肥沃的土地河套等地。

汉初北击匈奴失败,一侧匈奴经过秦的惨痛失败,已经整合,冒顿带领的40万匈奴兵在游牧民族中也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如此多的兵力。二侧汉初实在是没有多少对付匈奴骑兵的经验,轻敌冒进致高祖被围于白登山。三侧汉初的农民军比之秦的骄兵悍将实在是差了不是一点点,否侧,那里需要高祖亲征!

6

谢邀。您说秦朝军队很容易战胜匈奴,汉军不行,这个表述是有问题的。

以战国时期而论,秦国北部虽然也与匈奴有接触,但匈奴主要入侵方向是在赵国,赵国将领李牧曾经用多年准备的骄兵之计大破匈奴,秦军并没有这样的战绩。

秦朝时候,秦始皇派蒙恬带领几十万大军北击匈奴,确实迫使匈奴撤退,但秦国并没有能力彻底打垮匈奴,而只能采用修筑长城的保守方法。并且修筑长城后,蒙恬、扶苏大军就长期屯驻北边,甚至最终为此导致了扶苏蒙恬被李斯赵高胡亥杀害,秦朝随之灭亡。可见秦朝对匈奴是一点不敢怠慢的,并没有“很容易战胜”一说。

相反,汉朝对匈奴,最初一次是在汉高祖的白登之围。那一战,既有汉高祖本身轻敌中计,也有汉朝刚刚统一天下,兵力疲惫,而且汉的法制不如秦严酷,秦是纯军国主义,所以汉军战斗力比如秦军强也没什么奇怪,还有就是匈奴换上了历史上少有的牛逼单于冒顿。这几种因素聚合下,汉高祖被打败,并不算多么差劲。何况匈奴也没能因此把汉朝挑了。

之后汉文帝和汉景帝主要对内休养生息,恢复元气,这休养的其实是秦兼并六国的战争和楚汉战争的元气,并不是被匈奴揍出来的伤。等到汉武帝继位,在文景之治的基础上,任用卫青、霍去病等,深入大漠,击溃匈奴主力,并顺势凿通西域,将汉朝势力扩展到中亚。这个战绩非常辉煌,一举奠定了华夏文明作为东亚霸主的二千年地位,比起秦朝蒙恬击退匈奴修个长城要多了。此后,匈奴虽然还能对汉朝构成威胁,但已经不足以挑战汉朝霸主地位了。

所以,实际上计算对匈奴战绩,汉是比秦要强许多的。

如果真的让这两个时期的军队交锋,我还是看好汉军能胜。毕竟这一百年,装备军械和战争艺术的进步还是不少的。

7

这个问题的要害,在于背后的时间定位。我在这里先打个比方,张家的小孩张三被王家的老五揍了,等他长大之后, 王老五已经死了,王小二却在。于是他就把王小二给揍了。数年之后王小二也强大起来,于是把张三一顿暴捶。

好!你认为究竟是王老五、王小二、张三究竟谁最厉害,谁不行?所以前一个问题根本不成立。秦始皇时期蒙恬打败的那个匈奴,是一个处于萌芽状态的草原部族,根本就没有很强的战斗力,所以蒙恬打败匈奴,根本不能说明秦朝强。而冒顿单于时期的匈奴能打败汉朝,也主要是因为对手是军事能力较弱的刘邦,如此而已。

但后一个问题是值得靠量的。一统六国的秦军与汉武时代的汉军相比,哪一支军队更厉害?

首先说,这两个时期,都是秦汉最强盛的顶峰。秦灭六国,南破百越、北御匈奴。而汉灭朝鲜、闽越、南越,击败匈奴。

所以我们就来探寻这两个帝国的军事成就,究竟哪个更大。秦军的军事构成,主要是步兵搭配车兵、以及少量短期突击的骑兵。他的对手,是衰落状态的六国、萌芽状态的匈奴和散乱状态的越人。六国的军种,与秦相差不太大,区别仅在于军队的组织体系和奖惩制度而已。在战场之上,六国打不过秦,主要是因为大方针的错误、指挥者的低能与奖惩用人制度的低效。简单地说,就是有能力的人得不到提拔,以至于大批人杰都宁愿为秦效力,来吞灭自己的祖国。而匈奴和越人打不过秦,则是因为匈奴尚未发展起来,而越人则习惯零散居住,没有大规模集结作战的可能。而汉就不一样了,鼎盛时期的汉军,主要兵力是骑兵,早期因为步兵为主,所以吃了亏。在此以后,汉朝便大举发展牧马业,组建集团化的骑兵,再配合以精良的武器如弩。所以到汉武帝时代中后期,汉军已经确立了对匈奴的绝对优势,装备好的汉兵可以以一敌五,也就是搞定五个匈奴人。这也就是李陵为什么能以少量兵力拖住匈奴大集团的道理。

打个比方,如果说将汉朝和美国相提并论,刘邦时代的汉军就好比是杰斐逊时代的美国,美国兵一度甚至打不过利比亚海盗;而汉武帝时代的汉军就已经是参加两次世界大战的美军了。而秦朝,固然在电视剧里吹嘘得很牛逼,但那只是吹嘘而已,严格而论只能说是内战高手,缺乏远距离突击作战的能力。没有和高峰时期的世界级对手过招,谈何高手,且一边凉快去吧。

8

粗看中国历史,很容易像楼主这样得出秦军轻易战胜匈奴,而汉朝反而需要花很大力气还吃力不讨好的结论。但如果你进一步看看这些事件的过程,以及先秦到两汉,中国北方民族发展的简单轨迹。你就会明白,秦军对付的可能根本不是后来的匈奴人。或则说,秦军对付的主要目标不是匈奴人。

戎狄不是匈奴

根据司马迁的记载,秦始皇命蒙恬率领秦军北伐河南地区,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河套地区。但是作战的对象却不是匈奴,而是戎狄。

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何处呢?早在春秋时代,中原的农耕居民就不断遭遇居住在四周蛮族的入侵与袭扰。于是按照东南西北不同的方向,中原人将之也区分为夷(东)、蛮(南)、戎(西)、狄(北)四个不同称呼。这些民族中有些比较善于养马,但主要是搞定居为主的畜牧业,而不是大面积流动的游牧。

根据考古分析,岂止是当时的中国北方很多地区处于这些不服周礼的蛮族控制。就是蒙古高原地区和更北方的西伯利亚南部,都处于类似的生产、生活状态。随着气候的变冷,这些地方从最初的农耕变为了农业+畜牧业生产,最后再慢慢过渡到游牧。大量的部落和族群,成为被迫南下的气候难民。也成为了先秦时,诸侯国开疆拓土、尊王攘夷的主要对象。

这一轮之后,到了战国时代,才有了最初的北方游牧民族,被战国时代的人称为胡。比如赵武灵王搞的胡服骑射,实际上就是以新来的胡人为模仿对象。当时他曾经在谈话中说到北方的几大胡人集团,然而偏偏没有说匈奴。也就是说匈奴出现的很晚。一直到战国末年名将李牧的时候,匈奴才见于历史记载。

但在汉初之前,匈奴只是一个被西面的月氏和东方的东胡压制的小部落。考古发现的早期匈奴墓葬,大部分集中于阴山地区以北,距离河套不远,但绝非河套。


匈奴崛起并成为一切游牧势力代名词

汉之际,匈奴作为新的霸主,在草原地区崛起,并且南取河套之地。到了汉武帝时期,匈奴一词已经成为了北方草原上不同部落和民族的统称,故而不少当时的典籍诗赋中均以匈奴泛指古代的北方蛮族。但司马迁依然使用戎狄来描述蒙恬北伐时候的对手,而不是匈奴,必然是有原因的,绝非耍什么复古笔法。

汉朝建立后,匈奴已经成为草原霸主,进而成为汉朝的最大敌人。整个匈奴的势力范围将原本属于戎狄或者其他游牧胡人的地盘、人口都囊括其中。所以,北方只有匈奴而不存什么戎狄什么胡了。当时的古人写文章议论时政,自然不需要去翻历史的旧账本,仅仅叙述这一既成事实就可以了。

其次,汉之后的古人看到这些文章,视为历史记录,自然也就继承了这种“错误的观点”,代代相传,延续至今。

匈奴就成为了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象征。但实际上,即使是在匈奴集团的内部。原先部族的首领、贵族和部落结构都没有遭到改变,仅仅是服从匈奴单于的王权。诸如河南白羊王、娄烦王这样的归附旧部族依然在匈奴时代留居旧地、保留权力。

这才有了大家印象中的汉朝打匈奴艰苦,秦朝打匈奴轻松。

然而,秦军面对的可能只是一群戎狄部落,并且吓退了原本有意思南下的干涉的匈奴。而汉朝在白登之围开始,就面对匈奴麾下的大量北方蛮族军队。这时候的匈奴,已经成为了非纯农垦区的霸主。否则按照秦军打匈奴需要几个月的情况来对比,只能得出赵国的李牧打匈奴更擅长的结论。他才是中国历史记载中第一个击败匈奴的将领。

9

首先不清楚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秦朝军队确实战胜了匈奴,也不算困难,但说汉军不行,不知道这个结论是怎么来的?

秦朝时期,秦始皇派蒙恬帅30万大军北伐匈奴,当时的匈奴人没想到秦朝突然出兵,被打个措手不及,而且由于他们是分散居住的,于是大败,蒙恬顺利占领河南。第二年,蒙恬料定匈奴会反击,抢在匈奴行动之前,再次出击匈奴。当时的匈奴单于正在集结兵力,再次大败。至此,蒙恬帅30万大军长期驻守边疆,并修筑长城,防御匈奴。

至于汉军,汉高祖时期,跟冒顿单于之战是输了,因为当时连连征战导致国力太弱,皇帝想找四匹颜色一样的马拉车都找不到,大臣们更是只能用牛拉车。这种情况下,怎么跟匈奴打?

后来到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开始主动攻击匈奴。最初由卫青等将领多次带兵攻击,但每次骑兵数量基本是三万人左右,多次击败匈奴,占领河南地,建朔方城。最大规模的一次,是让卫青,霍去病带十万骑兵攻击匈奴,直接穿过大沙漠,杀到了漠北,匈奴单于带几百骑逃走,并导致匈奴分裂,部分人逃往西域甚至欧洲,从此漠南无王庭。匈奴人当时的歌唱到“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这些战争导致了匈奴的彻底衰亡,之后几百年都没能对汉朝形成太大威胁。

从战争时间来看,汉武帝时期确实打的很长,秦军打的很短。似乎秦军打的很容易,汉军打的不容易,看起来似乎秦军更厉害?

其实不然。秦军的战略是,将匈奴人赶出一段距离,然后用长城来防御。而汉武帝的战略是,彻底打残匈奴,让他们永远没可能南侵。卫青霍去病各帅五万骑兵出征的那次,目的是干掉单于,对匈奴灭国啊。虽然没杀掉单于,但战略目标基本实现,匈奴分裂,逃亡,直到几百年后三国时期内战不断,匈奴都无法形成太多威胁。

所以,从战略上来讲,汉军的战略目标高的多,难度也大很多,所以时间花的更长,但带来的影响却更深远,秦朝灭亡后,匈奴立刻就能杀过来,进犯中国,但直到三国时期,中国分裂,军阀混战,匈奴都构不成什么威胁。从这点来看,汉军要远胜秦军。

所以,古人说,“国恒以弱灭,独汉以强亡”。

10

匈奴是在秦汉两个朝代交替时迅速崛起的北方游牧民族,也正因此匈奴也成为了秦汉两朝的重大威胁之一。那个时候,匈奴人的战斗力也是十分强大,提起匈奴不仅仅让人民感到害怕,各国的君王也会因此感到深深担忧。所以在秦汉时期,如何对付匈奴成为了主要课题,那么为什么秦军很容易战胜匈奴,而汉军却不行呢?

首先,先从秦国说起,起初秦国的实力也相当弱小,但在经过秦国几代君王的努力之后,秦国实力逐渐增强。《过秦论》中就有相关记载: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商鞅变法了,当时正值秦孝公在任,采取了商鞅变法之道,也正因此让秦国的实力日益增强,使秦国从弱国变成了一个富强国,这也为秦国消灭六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待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就开始专心对付匈奴了。在公元前215年,秦始皇命蒙恬率领30万秦军北击匈奴,收河套。《过秦论》中写道:"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在蒙恬大将军的猛攻之下,匈奴见识到了秦军的实力,于是就不敢再犯。所以呀,那时的秦国连六国都能灭掉,又怎会对付不了匈奴呢?



在经受过秦军的猛烈攻击后,匈奴损失惨重,这使得本来实力就不太强的匈奴雪上加霜。除此以外,匈奴还有两个劲敌,一个是"东胡",一个是"月氏"。这两个少数民族也常常侵扰匈奴,这一东一西让匈奴腹背受敌,当时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所以,对于秦军来说,对付匈奴简直小菜一碟,不在话下。那么,为什么到了汉朝,汉军就打不过匈奴了呢?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匈奴自身的实力变强了,秦朝强盛的时候匈奴一直备受打压,直到秦朝末期,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不断,无暇顾及匈奴。

匈奴也趁楚汉相争之时,迅速发展,不断壮大。但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匈奴内部也进行了改革。在公元前209年,冒顿继位,之后就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冒顿是一位优秀的首领,他十分有想法,更被视为匈奴族的英雄。也正是他推出的一系列举措,使匈奴族迅速强大起来。不仅仅实现了内部的统一,还开始有实力对外征伐,匈奴也是从这里开始慢慢变得强大起来。到了汉朝时期,匈奴的势力也发展到了顶峰。



相比强大的匈奴,汉朝建立初期,因为之前曾常年作战所以元气大伤,民生凋敝,国家实力大大减小。在这种情况下,汉军与匈奴开战胜算肯定不大,很难同匈奴进行抵抗。公元前133年,双方正式开战。要说,汉朝把秦朝都取而代之了,又为何却败给了匈奴了呢?

首先,秦朝的存在对匈奴来说一直是个威胁。但此刻,秦朝已经灭亡了,也就意味着匈奴的天敌已经消失了。也正是借此时间,匈奴得以休养生息,迅速发展壮大。

汉朝初期,汉高祖刘邦想要休养生息恢复国力。但此刻边境却不得安宁,冒顿首先拿下了周边部落,将他们都纳入到自己麾下,慢慢地建立起了草原帝国,势头正旺。眼看着匈奴打自己领土的主意,于是刘邦就率领40万大军进行反攻。很快,那些失去的土地都被夺了回来,刘邦心中得意,因此想乘胜追击,但却疏忽大意,因此落入了冒顿的圈套。



历史上的刘邦善于用人,但要说起来领兵打仗他却不怎么擅长。而且这次对匈奴作战,也没有缜密的作战计划,草草下决定追击,所以才会陷入冒顿的圈套。刘邦被团团围住,困在了白登镇。但因为这里距离汉军主力太远了,他们无法及时赶到,刘邦就被困了整整七日。

正面打不过只能想办法逃跑了,他们贿赂了匈奴,这才把他们偷偷放走了。经过这次战争,刘邦心中也知道匈奴的实力了。后来,为了避免再次发动战争,他主动进行和亲。所以在后来的日子里都是靠和亲才得以换来和平。一直到了汉武帝时期,经过文景之治后汉朝的国力逐渐变得强盛,拥有了强大的骑兵后,才有能力和匈奴对抗,取得了与匈奴对战的第一次胜利。


所以总得来说,秦军之所以能打败匈奴,那是"天时地利人和",强大的秦军对抗弱小的匈奴肯定是轻而易举。而到了汉朝,匈奴变得强大,而汉朝初期国力衰微,汉军也没有先进的武器,吃败仗也是理所当然的。历史也告诉我们,只有国家变得强大了,才不会受欺负!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