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剧情是出自于电视剧《雍正王朝》里的,正史上的“八爷党”在雍正继位之初就已经被逐步瓦解。从雍正元年发配老十四胤禵去景陵给康熙守墓开始,到雍正四年将老八胤禩、老九胤禟改名结束,前后不过四年的时间,这期间也没发生过什么“八王议政”的情况。

既然是剧情,那就得从电视剧里来看,剧中在“八王议政”前夜,八爷胤禩带着四大旗主去了丰台大营,在熊孩子弘时的协助下,以旗主的将领取代十三爷胤祥的将领,控制住了丰台大营,到了“八王议政”当天,十三爷胤祥仅仅是去了丰台大营一趟,就将旗主安排的将领全部活捉,反过来又控制了大营兵力,然后入宫救驾,事情顺利得让人难解。

为什么已经病得快死的老十三胤祥,还能击败八爷党的布局,反过来控制住丰台大营呢?

其实这事说难解也难解,说不难解也不难解,在夺取大营兵权的当晚,当事人老八已经给出了解释,也埋下了兵权被反夺、议政失败的伏笔。

当晚老八胤禩和旗主一起去了丰台大营,借口说雍正有旨意要整顿旗务和政务,要以旗主王爷的八旗将领取代原丰台大营的将领,这一说法当场就遭到了老十三安排的几位副将的质疑。首先是皇帝并没圣旨明下,其次丰台大营是十三爷管的,现在两位有资格对大营进行调度的人都不在,仅凭老八空口一句,怎么可能就贸然交出兵权呢?

为了尽快夺取兵权,老八说了一句利令智昏的话:“整顿军营是皇帝的意思,圣旨明天就可以给到你们”。这句话正好就说明了:老八当时是没有圣旨在手的,他所谓的将领调度其实并没有得到皇帝或者十三爷的首肯。同时,老八也不可能会去伪造圣旨调兵,一来时间不够(第二天就要做事了,来不及);

二来这圣旨一写,到时候一查就是灭族的罪名,没有书面证据,空口白话,到时就算查起来也能糊弄一下,像弘时就这样糊弄了雍正,把罪名全部推给弘昼,说他听错了。老八也算精明,不会留下“伪造圣旨、私自调兵”的把柄给雍正捉住,让他来个秋后算账的。

此外老八此时的武备力量是九门提督隆科多的两万军队和四位旗主入关带来的部队,可隆科多的军队需要把守九门,用来控制京城,所以老八要控制丰台大营,所能依仗的只有四位旗主入关带来的部队。可是四大旗主入关所带的军队不会太多,他们是来开会,不是来造反的。

当年老十四胤禵手握大军,都只能在图理琛的控制下只身入城,所以旗主王爷带来的军队就算很多,可一大部分在入城前就会被安排在城外看管,能带入城的军队不会太多,可丰台大营少说也有五万军队。何况旗主中间还有一个虚以委蛇的睿亲王都罗,他的部队肯定不会阻碍老十三入营夺权,甚至还会反过来协助他夺权。

后面老十三押来的旗人将领只有三个,四大旗主自然也要有四位将领了,所以那位没露面的将领应该就是睿亲王都罗的手下,负责暗中协助老十三的。旗主们除了换几个将领和士兵之外,对丰台大营的整体其实并没有什么影响,大营原先的将领和部队依旧还是听圣旨和十三爷的,没有这两个首要条件,其他一切都是浮云。


那为什么老八胤禩最后还是能换防成功呢?很简单,从老十三安排的几位管理丰台大营的将领:张雨、殷富贵的名字来看,这些人大部分都是汉人,雍正和胤祥虽然重用汉人,可他们的根毕竟也是满人。现在提出换防的,胤禩是军机大臣、朝廷亲王、皇帝的兄弟,弘时、弘昼更是皇帝的亲儿子,四位旗主又都是满州贵族。

在这些人的压力下,身为汉族将领的大营守将是没有什么资格去质疑他们的,何况当年十三爷胤祥剑斩提督成文运夺权的情形还历历在目,现在又是一个亲王,谁知道会不会再来一次啊。所以他们也只能明哲保身,像睿亲王都罗一样先隐藏起来,反正闹来闹去都是满人的事,就算到时候怪罪起来,有一位亲王、两位皇子、四位旗主顶着,最多也是罢官降职而已,不会有性命之忧。

所以与其说八爷党败给了病入膏肓的老十三胤祥,倒不如说他们的夺权基础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极易破碎的泡沫,一没圣旨,二没信物(康熙去世当晚,老十三夺权至少还拿着“如朕亲临”的金牌令箭),光凭几句话就妄想控制整个丰台大营,还放着去向不明的大营主子老十三到处溜达,被重新夺走兵权也是情理之中的了。

作者/一贰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

最佳贡献者
2

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这个桥段是《雍正王朝》里面的戏码,历史上八阿哥在雍正四年的时候就死了。

八阿哥和四阿哥在康熙晚期就为了皇位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在《雍正王朝》中虽然最后雍正找到了最后,但是在雍正时期,八阿哥一直以一个争权夺利的形象出现!

在一次八阿哥逼宫谋反的时候,为何十三阿哥在床上就掌握了兵权?

1.十三阿哥并不是真的病了!

故事发生之前,八阿哥费劲了心思,因为他明白,伴随着雍正的统治,他的机会越来越少。所以为了满足自己内心中涌动的欲望,他做出了最后的努力。就是首先欺骗弘昼,掌握了雍正部署在京城的两个大营的兵力,并把九门提督隆科多拉到了自己的身边。

八阿哥以为自己已经掌握了最主要的兵力,开始了下一步的计划。然而,十三阿哥及时掌握了八阿哥的阴谋,所以,他就假装病了,躺在了病床上!

2.雍正早就对军队下了命令!

雍正早就对两个大营下了命令,只听命于自己偷偷、圣旨和十三阿哥,所以貌似生病在床的十三阿哥就偷偷的去见了两个大营的首领,把兵权重新夺了回来。

所以就算老八通过弘昼骗取了两大营的控制权,只要十三阿哥过去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3.老八处心积虑并没有得到他想要的结果!

老八认为自己掌握了兵权,其实那些兵营的指挥者都是雍正和十三的人,当年和他们出生入死,他们自然懂得应该效忠于谁!

这也就是为什么八阿哥造反,十三阿哥在床上就可以掌握兵权,化解危机!

我是xiaoZ弹史,翻看滚滚烟尘,知晓横趣点点。欢迎【关注】我,一起寻找历史中的真我!

3

从题主所提的问题涉及事情“八阿哥造反”,“十三阿哥卧病在床”,时间发生在“雍正年间”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个问题并不是历史史实,而是根据一部很有深度的历史剧《雍正王朝》提出来的。这里的八阿哥和十三三阿哥指的都是雍正的兄弟允祀和允祥,雍正年间更合适的称谓,应该是廉亲王允祀和怡亲王允祥。历史上雍正八弟廉亲王允祀在雍正四年去世,当时怡亲王允祥身兼数职,虽然身体有疾不至于卧病在床,怡亲王允祥则因为积劳成疾在雍正八年病逝。

题主所说“八阿哥造反,十三阿哥卧病在床”应该是说《雍正王朝》高潮剧集“八阿哥允祀逼宫事件”,要说造反也算不上,毕竟他们最后扶植的皇帝是雍正的三儿子弘时。笔者这里友善提醒电视剧不是历史事实,小说演绎也同样不是历史,我们可以从中获得阅读和观览的经验和愉悦但是不能把它当做历史事实来看待。

电视剧更多的是塑造矛盾给观众更好的观感体验同时也和创作者个人的人生经验和阅读感受息息相关。历史事实则需要史官秉笔直书,后人仔细考证才能得出正确合理的结果。


我们回到题目《雍正王朝》中,雍正因为推行新政得罪了旗人,得罪了文人所以廉亲王允祀想借这样一个机会扳倒雍正皇帝,赢回当初和雍正争夺皇位输掉的人生。于是他假传圣旨联合关外的铁帽子王共管了京城防务,夺了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的兵权(其实这里也有历史小错误,西山锐健营其实在乾隆年间才有的)。不仅如此,他还策反了雍正的心腹之一九门提督隆科多,要他一起保弘时。廉亲王允祀在上朝前说:

这次逼宫有九成胜算,一成天算

最后却是一成天算帮助雍正取得了最后的胜利。雍正五子弘昼在怡亲王允祥上朝的路上拦下了他的坐轿,告诉他共管的事情,允祥一下就意识到情况不对,所以他叮嘱弘昼不要告诉任何人他的行踪,他到了丰台大营夺下了兵权,并在最后时刻帮助雍正逆转。允祥能带着病重之身夺下兵权的原因有四:

一,廉亲王允祀忽视了参与到整个事情中的雍正五子弘昼。弘昼一直以不务正业的荒唐形象出现,所以他觉得弘昼不会把共管丰台大营的事情和任何人说。这一点忽视造就了那一层天算。

二,雍正五子弘昼虽然表面上荒唐但是在大事上不糊涂。他意识到丰台大营的事情不对后没有到处声张反而悄悄的把事情告诉了雍正最信任的老十三允祥。在朝堂上弘昼即使挨了雍正的巴掌也坚决的遵守老十三的嘱托,不告诉任何人他的去处,这帮助允祥争取了大把的时间。

三,老十三当时没有出现在朝堂上,因为局势紧张,几乎没有人注意到老十三没有来上朝,即使意识到了不管老八还是雍正这时候都分心乏术没时间去处理“老十三去哪里了”这件事。

四,老八在假传圣旨的时候西山锐健营和丰台大营的提督就说过“整顿兵务的事情要有圣旨或者十三爷的手令”。可见十三爷在两个营的威望和雍正赋予他的极大权利,老八派了四个关外的将领协同共管,十三爷一到,原来两营的官兵和将领自然唯十三爷命令是从。

(允祥在丰台大营的威望在阿哥时期就已经无可撼动,粘杆处御前侍卫的头头图理琛都要给关起来的他送酒。夺皇位的时候允祥一个眼神,丰台大营的将领就敢把允祀安排的人给杀了,可见允祥的高大形象在军队在是根深蒂固)。

文/红雨说历史

4

所谓“八阿哥造反”是电视机《雍正王朝》里的剧情,真实历史上根本没有这么一回事。雍正四年,清世宗拿下允禩之时,几乎没有遭到什么抵抗,用“束手就擒、引颈待戮”来形容彼时的允禩恐怕并不为过。早在雍正元年,清世宗便以加封廉亲王爵位和升任总理事务大臣的方式架空了允禩!四个总理事务大臣之中,允禩分管的是最没有政治、军事实权的工部事务。说白了,自雍正元年起,允禩名为廉亲王、总理事务大臣,可实际上就是清王朝最大的“包工头”而已!哪里会有武力反叛的机会?



康熙四十七年,皇太子允礽第一次被废,自以为看到机会的允禩私下串联朝臣、保举自己出任新太子,结果犯了父亲清圣祖的大忌,不仅被公开否决了皇位继承资格,而且还被革去了贝勒爵位。虽然康熙四十八年,清圣祖又恢复了允禩的贝勒爵位,但是此后他再也没有机会染指任何军队事务了!康熙六十一年,大将军王允禵被清世宗以“为君尽忠、为父尽孝”的理由强行召回北京奔丧,广义的“八爷党”失去了最后一个可以染指兵权的机会。自此,只能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任凭清世宗宰割了……别说是发动武装政变,自保的能力都没有!



再就是时间节点的问题了。允禩于雍正四年被清世宗拿下,同年底被秘密处决于幽禁之地。而胤祥直到雍正八年才因病辞世,这里面相隔着近四年时间呢!因此,我们根本无法从真实历史上找寻提问者需要的答案,只能就电视剧《雍正王朝》本身而论。



为何“十三爷”卧病在床也能掌握兵权

这个问题该怎么回答呢?所谓兵权,指的不是带兵权,而是调兵权!作为怡亲王、中枢重臣,胤祥根本不需要去一线带兵,他要做的只有两点:一、完善调兵制度。二、控制好直接统兵的高层将领。其实,这并不是胤祥可以完成的,他也只是一个直接经办人而已,真正掌握兵权的是雍正帝!而这,正是胤祥卧病在床也能掌握兵权的原因所在。



清朝的调兵制度非常严格,统兵将领没有私自调动的权力,各省督抚虽然有节制驻军的权限,却只有监督权、没有指挥调动权。京畿驻军更是由皇帝亲自管辖,没有皇帝的首肯,任何人都无法调动!皇帝或者说胤祥要做的就是用听自己话的将领直接统帅京畿驻军即可!没有雍正帝和胤祥的命令,这些人根本不可能听从允禩调遣!



剧中胤祥是带过兵的阿哥,军中不少将领都是他一手调教出来的,在雍正帝即位以后,京畿驻军直接统兵的将领无出其右,应该都是胤祥带出来的这帮人。没有雍正帝和胤祥的命令,他们是不可能听允禩调动的。换言之,胤祥根本无须亲自前往军营,只要派人带着正规手续前去调兵即可,这些京畿驻军随时可以开赴京师勤王。



说到底,剧中允禩发动政变的本钱只有几个王爷从关外带来的少量亲兵和隆科多的九门步军及三个巡捕营而已……加在一起,充其量也就小几万人马而已,这其中或许还有不愿附逆的和雍正帝的嫡系。其实,允禩能够调动的兵力非常有限。他唯一的优势就是拉拢了隆科多,近水楼台先得月抢先控制了内城、皇城和紫禁城。



“十三爷”为何能够成功平叛

剧中胤祥之所以能够成功平叛有两个重要原因:一、允禩认为他已经病入膏肓,根本没有想到他会参与。二、允禩自以为干得秘密,没想到向来任性胡闹、明哲保身的弘昼会“正经”起来向胤祥预警、给胤祥赢得准备时间。



因为胤祥病入膏肓,允禩认为他在养病,等于是被“隔离”了。因此,并没有刻意派人将他控制起来。因为弘昼向来任性胡闹、明哲保身,加之夺权之时被弘時拉下了水,允禩根本没有想到他会“反水”!就这样,胤祥提前得到了消息,有时间作出相应安排。



除了被夺权的驻军,在胤祥的知会之下,自然会赴京勤王。被夺权的那支驻军只是因为弘時和弘昼两位皇子的缘故才选择了隐忍,并不是真心附逆。胤祥一出面,允禩派去临时带兵的几个人根本控制不住局面,这一支生力军等于也没有派上什么用场!如此一来,胤祥带着京畿几倍于九门驻军的军队杀入内城,隆科多那点儿看家护院的保安部队根本就不是对手,只能束手就擒!



当然,这只是电视剧《雍正王朝》里的东西,真实历史上胤祥并没有参与到清世宗拿下允禩的过程之中,起码没有明确的文字记载胤祥参与了。而且,允禩被杀之后四年胤祥才去世,就算雍正四年允禩真的发动政变了,胤祥也还没有病入膏肓,有大把精力可以平叛。实际上,允禩什么也没做,他一个“包工头”恐怕也做不了什么……

5

按照正史记载,八阿哥从未谋反,也未如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所言联合隆科多进行谋逆,同样十三阿哥也并未掌控兵权,但是十三阿哥确实在雍正朝是大有作为的,甚至可以说清王朝能够出现“康乾盛世”,跟十三阿哥对雍正乃至国家的赤胆忠心也是分不开的,因为十三阿哥在雍正一朝所拥有的的权力和地位,的确是仅仅次于雍正,也可以说放眼整个清王朝,称呼十三阿哥允祥为“副皇帝”都并不为过。

《雍正王朝》是一部非常好的年代大剧,此剧改编自二月河先生的小说《雍正皇帝》,在此剧中的人物刻画鲜明,历史脉络清晰,大多数是真实发生过的,在此剧中涉及到的诸多事件,都可以从正史中寻找到痕迹,不过,这毕竟是经过了文学加工的作品,我们不能将其按照正史看待,所以,根据问题,笔者在此为朋友们简单梳理一下八阿哥允禩的事情吧,多有疏漏,还望各位看官多多斧正

一、八阿哥是没有任何机会去造反的,因为他早就没有了可以翻身的土壤

八阿哥允禩其实早在康熙朝时候就已经失势了,在康熙五十三年毙鹰事件后,康熙曾经说过如下的话:

而且康熙当时还说了一句话,就是“朕与伊父子之情绝矣。”

一个早在康熙年间就已经失势的王爷,他能掀起多大风浪来呢?更何况雍正又是一个牢牢将权力攥在手里的皇帝,怎么可能会给这位昔日的政敌太多实权在手,如果真的是这样那雍正岂不是太没有手腕了?

后来,雍正登基之后,念及手足之情且八阿哥确实是一个有才能的人,便将其晋封为亲王,位列总理王大臣,但是八阿哥丝毫没有感激之情,反而在受封当日出言不逊,并且在日后的工作中,处处给雍正新政设置阻碍,伙同九阿哥允禟、十阿哥允?等人到处搬弄是非,传播谣言。

众所周知的雍正各种传闻,就是经过八阿哥等人的加工依靠其亲信散播到全国各地的,而那位曾静就是偶然得知了雍正各种传闻后,才傻乎乎的认为雍正人心丧失,去找岳钟琪企图颠覆朝廷,关于此事,雍正在《大义觉迷录》中已经有所说明,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翻阅查看。

经过简单的记叙,我们可以分析出几个答案,一、雍正是不会提供给八阿哥集团任何掌控权力的舞台,所谓总理大臣,牵头的也不是他,而是十三阿哥;二、八阿哥早就在康熙年间已经失势,到了雍正年间,他更没有可以翻身的土壤;三、八阿哥非常怨恨康熙,以及新君雍正,他认为皇位就应该是他的,所以到了雍正时期,他既然不能翻身,就只能在底下搞点小动作,造谣生事,搬弄是非,给雍正添堵

二、八阿哥出身问题

康熙说八阿哥“允禩系辛者库贱妇所生”,这事不假。

八阿哥生母确实出身辛者库,也就是包衣,但是是上三旗包衣,八阿哥的姥爷就是辛者库内管领,是个管事的人,但是官职不高,而辛者库里面多是罪籍之人,所以在皇室眼中是很卑贱的,但是八阿哥的姥爷是辛者库管理层,他母家是在皇太极天聪年间就来投奔皇家的满洲人,只是由于族众太少,就安排到了辛者库做了个小头目,所以这一家族就是替皇室搞后勤工作的。

同样,雍正的外公家也是上三旗的包衣佐领,雍正母孝恭仁皇后乌雅氏的祖父是御膳房的总管,到其父之时已经做到了护军参领,都是皇帝身边的人。

如果是辛者库管事的管领,那么康熙说八阿哥是辛者库贱妇所生,就是有问题的。刚开始,笔者也是这样认为,但再次查阅资料后,才认定康熙说的没毛病,原来八阿哥母家曾经犯过事,确实入了罪籍,但是后来又从里面提出来了,总而言之,就是有过黑历史,搞后勤工作的,虽然官不大,但是基本上都是肥缺,从皇太极时期到康熙时期也过去了几十年了,这八阿哥母家常年在后勤岗位工作,“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呢?

由此可见,八阿哥行恶事确实是有遗传基因的。

三、雍正杀没杀八阿哥?

其实雍正并没有传闻中的那么残忍,他的所有兄弟中,他只对八阿哥允禩和九阿哥允禟进行了彻底处理,而其他人都活的很好,比如八阿哥党中十阿哥允?就非常滋润,只是把他爵位给降低了,同时,在康熙朝就受病的大阿哥和太子等人也只是没有参与政治,雍正并没有将他们赶尽杀绝,相反还册封了太子的儿子为亲王。

不过说一句题外话,三阿哥允祉最终死于幽禁之所,原因在于他不尊重十三阿哥,都知道雍正最亲近的兄弟就是允祥,但是三阿哥分别在康熙朝和雍正朝两次有关十三阿哥家办丧事时候都表现极差,所以雍正就将其幽禁了,但是并未加害,三阿哥允祉是病逝的。

由于八阿哥等人对雍正继位非常不满,而雍正继位之初虽然他嘴上说是念及手足之情,但是实际上是八阿哥党羽众多,一时间无法彻底解决,一个国家庞大的机构,也不是说肃清就可以肃清的,要是一下子把官员们都抓起来,那国家就没有办法正常运转了。

当然,我们也可以认为雍正此举是有意缓和关系,如果八阿哥等人好好的为国家效力,也许就会得到善终,因为同样被雍正认为是“八爷党”之一的十七阿哥允礼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雍正的诸多兄弟中,仅次于十三阿哥允祥。

关于八阿哥的死,众说纷纭,有两种观点,第一,是雍正心腹将其杀害,也就是非正常死亡;第二、就是因病去世,乃是正常死亡。在此,个人更倾向于第一种观点,因为他们的确苦大仇深。

四、“副皇帝”十三阿哥

雍正继位的第二天就宣布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将十三爷允祥从皇子直接提拔为和硕亲王,这提升的级别跨度之大,在清朝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

而允祥在康熙朝最高爵位才是固山贝子,并且后来在太子案中受到牵连,被夺爵,而雍正一上来就搞这么大动作,真是爱之深切啊。

这个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更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所以一切都是有原因的!

十三阿哥同雍正的私交很深,他小时候的数学老师和书法老师就是他四哥,是康熙钦点的,但是十三阿哥在康熙朝的很多事迹都不复存在了,这跟当年的太子案有关系,也许十三阿哥是替雍正受过了,所以雍正继位后为了正言,就删除了当年很多的信息,这没有问题,因为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

十三阿哥的母亲是康熙的庶妃章佳氏,什么是庶妃?就是没有得到正式封号之前的妃子,她的父亲是镶黄旗参领海宽,人家是上三旗的,是皇帝的家奴,在称谓上也可以说是包衣。

允祥文武双全,他熟读经史子集,又能将其中学问游刃有余,并且他还写的一手好字,为此康熙还曾在文武百官面前当众拿出他的文笔大为赞赏过,雍正和允祥在他们年幼的时候关系就非同寻常,所以二人是先有兄弟之情,再有笔墨之交,后有君臣之谊。

康熙深知儿子们都觊觎皇位,他也知道四阿哥最好的助手就是老十三允祥,可允祥年轻不够隐忍,在一废太子时犯过错误,但是不是不可救药,而是这样好的人才必须要隐藏保护起来,也正好磨砺一下,好让他在必要的时候为四阿哥发挥奇效,而允祥并非如同电视剧中所言圈禁了十几年,他到底那个时期在干什么,因为记录缺失,所以只有天知地知了。

在雍正朝担当大任的允祥没有辜负他四哥的一片苦心,越是高官厚禄越是低调谦卑,而越是这样雍正就对他越好,最终,他成为了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而且在其死后赐谥号为“贤”,并且将他的名字改回胤祥,他是整个清王朝历史中唯一一个可以不避讳皇帝的名字的人臣,这荣耀在整个清朝中都没有第二个人能够超过他。

他死后,雍正亲自治丧,并停朝数日,雍正在

日后屡屡想起他十三弟,还都以泪洗面,这是真实的历史,可见他们兄弟情义很深啊。

尾语:

都说得民心者的天下,雍正就得了民心,但是却触犯了很多权贵的利益,所以才会招致那么多人的诋毁,雍正很冤枉,雍正也着实是一个好皇帝!

6

历史上八阿哥胤禩于雍正四年九月薨,所以题主所问应该并非历史史实,而是指的《雍正王朝》中八阿哥胤禩联合隆科多及关外旗主以恢复“八王议政”祖制的名义妄图逼宫雍正的情节。下面涨知史根据有关情节分析十三阿哥能够掌握兵权的主要原因:

嫡系将领,招呼即来

雍正王朝中,八阿哥通过关外旗主以整顿军务的名义接管丰台大营,可是丰台大营主将只有见皇上或者十三爷的手谕才肯相信。关键时刻,雍正子弘昼假传圣旨,愣是说接管丰台大营是雍正的意思,这才让关外旗主掌握了丰台大营的兵权。因此八爷党掌握兵权是建立在皇上或者十三爷允许的基础上的,所以亲临丰台大营的十三阿哥才能迅速的重新掌权。

出师无名,根基不稳

雍正年间八阿哥造反是建立在“八王议政”的基础之上的,然而根据雍正王朝重臣张廷玉所言,“八王议政”祖制并非八阿哥所理解的字面意思,因此导致八阿哥党的阴谋暴露,出师无名。张廷玉的“反将一记”,让八阿哥党的联盟基础遭到了破裂,原本想要分一杯羹的关外旗主自然是好汉不吃眼前亏,明哲保身,低头认错。

联盟松散,不足为惧

且看八阿哥胤禩造反时拥有的盟友,九阿哥、十阿哥老盟友,隆科多,关外旗主等。九阿哥、十阿哥是八阿哥的铁杆盟友,从夺嫡之初就是铁三角。隆科多本为雍正即位的拥戴之臣,可是由于昏招连连,导致雍正极其厌恶他,因此此次造反说白了就是想妄图二次拥戴之功,重回权力中心。关外旗主的存在仅仅是人数上的优势,虽然贵为八旗旗主,但是雍正是八旗共主,真真正正的三军总司令。

九阿哥、十阿哥就是八阿哥的追随者,但是并无实权。隆科多虽有实权,但却是名副其实的投机主义者,从八阿哥能够卧病前往丰台大营掌握兵权处可以看出,隆科多并没有真正起到阻挡作用,顶多算是个中间派。关外旗主,名为旗主,但还得借皇上之名整顿军务掌握兵权,因此在京城之内并无威慑作用。

八阿哥最为有利的几个盟友并没有可以阻挡一方的能力,因此八阿哥造反顶多算是场“闹剧”。

反之,雍正作为康熙遗诏即位的君王,有着法理上的正统地位。作为雍正最为信任的臣弟,十三阿哥拥有着无可辩驳的权威,因此十三阿哥亲临丰台大营如皇帝亲临,振臂高呼,必群起拥之。

综上所述,十三阿哥卧病在床也能掌控兵权既是由于八阿哥党联盟的松散无力,也是由于雍正即位的合法性及其多年来在军队积累的威望所致。

个人所见,还请斧正。(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即删)

文/涨知史

7

想要让人信服,必须要有实力,顺便树立威信。今天小编给大家讲一个夺嫡故事,雍正王朝发生过一件大事,八阿哥进行逼宫,十三阿哥控制了军权赶来救驾,可是十三阿哥躺在担架上为什么还能控制兵权?曾经播出一部名为“雍正王朝”的电视剧,里面主要讲述了九子夺嫡的故事,主角分别为几个阿哥,他们或是自己想站在哪一边,或是自己想成为皇帝,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野心。

在一场又一场明争暗斗中,许多皇子都败下阵,就连太子也输的一败涂地,他被自己的父皇废除太子身份,变得一无所有,仅仅剩下两个庞大的阵营,一个是四王爷阵营,另一个是八王爷阵营。两个王爷阵营的实力相当,没有特别强大,也没有特别弱小,两边一直在僵持,分不出胜负,而当时的皇帝并不急于设置新的太子,于是两边一直在朝堂上斗来斗去。

从小尝尽人生苦难的八阿哥,他出身并没有其他阿哥尊贵,所以一心向往权利,在身后兄弟与朋友的支持下,不断筹谋夺下皇位,成为最尊贵的人。八阿哥自身勤奋好学,行事稳重,作风良好,得到了许多大臣的拥护,很有可能成为新太子的人选,但是皇帝一直没有发话,更没有定下新的太子。这使得八阿哥内心万分焦虑,他一直想要成为王者,可是皇帝却迟迟不下决定,为此他铤而走险,决定进行逼宫,逼着让皇帝册立他为太子。

只是想象与现实的差距太大,他的实力与四阿哥差不多,两人一直在等对方先走棋,四阿哥明显更能藏得住心思,他面对皇帝迟迟不定下太子一事,没有过多的上心。可是八阿哥不一样,他一听说皇帝身体不佳,却还没有定下太子,就立刻想逼皇帝定太子。八阿哥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他铤而走险的对皇帝进行逼宫,只是这件事情最后以失败告终,而八阿哥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一生注定达不到自己想要到达的高度,只能成为阶下囚。

其实八阿哥逼宫没有成功是有原因的,最大的原因就是他没有掌握兵权,逼宫需要绝对的兵权,如果没有这个,最后就很难成功,所以在八阿哥进行逼宫时,掌握兵权的十三阿哥才可以轻松的平定这次逼宫。可是这个时候的十三阿哥身体非常虚弱,甚至连走路都无法进行,他躺在担架上为什么还能控制住兵权?

原来十三阿哥的出身也不好,不过他在军事上却有异于常人的天分,从小就十分喜欢军事,对于带兵打仗一事相当精通,所以他的父皇很喜欢他,让其成为军中的重要一员。入了军营的十三阿哥如鱼得水,他迅速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将才,可惜后来因替四阿哥挡灾进入牢中。即使进入狱中多年,身体也没有以前健康,但当有需要的时候,十三阿哥在军中的威信仍在,他的一句话依然有用,完全可以控制兵权。






8

原文在这里雍正年间面对八阿哥逼宫,躺在担架的十三阿哥如何还能控制兵权?由标题我们可以意会到本节小编讲的是兵权,今天主要来说说雍正王朝中的八爷,他有着极大的谋逆之心,就像有人说老八想要江山想疯了。他笼络群臣利用大臣不支持新政的埋怨心理,搞“八王议政”。雍正一国之君怎会受他威胁,因此,他想手握京城的重兵,利用武力来逼雍正退位。在这个时候老八主要就开始骗取兵权,故意传错雍正旨意,导致四位铁帽子王带来的参将和兵马都归为己用,达到自己的目的。雍正曾对隆科多说:“丰台大营的兵力比你多上好几倍!”再加上还有西山锐健营的兵权。这就是四位参将和四千兵马的重要性,因此,老八误传圣旨就是为了掌控重兵。弘昼很快发现了此事有蹊跷,第二天赶紧就找到他的十三叔也就是十三阿哥,告诉他两军营被老八的人控制了。于是,老十三想出妙计,老十三假装重病缠身卧床不能起,连夜悄悄赶往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分别夺回两个大营的兵权。那么,老十三平日也不是高调的人,会有如此大的本事呢?首先,先来论一论十三爷的人品,老十三虽不常参与朝政却是一个在军中威信极高,受很多将士拥护的阿哥。一直在军中带兵,为人又正直、豪爽、重义气,将士们都发自内心爱戴他。很多将士也是老十三提拔重用,给了他们大好前程。这些将士也都是跟老十三过命的兄弟,对于兵力掌控这些事还是只认老十三的,绝不会被别人利用和收买。再者说,在雍正登基时,就明确下诏两营也就是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只能听命于圣旨和老十三的手令,而且还说过两营的兵马可直接任十三爷调遣直接听命于十三爷。因此老八误传圣旨只是忽悠住了两营的提督,即使老八说明天会有皇上的圣旨传给两位提督,但是在关键时刻两营是可以直接遵从十三爷的手谕的。最后,老八这猖狂的谋逆,本就是犯上作乱,而在京城中稍微手中能掌握兵马的人好歹也都是中上层的将士,也就是上三旗的人马。上三旗就是在雍正年间属于雍正直接管辖的三旗,关系都是比较强大的,都是皇帝的至亲嫡系,怎会以自己的新政策不合理为借口跟着老八去谋反,敌对雍正就是跟他们自己过不去,且不说自己打脸的事,为了各自的身家性命和家族荣耀他们也不会做这种事。因此啊,老十三在担架上也能控制兵权,既取决于皇上的信任,更取于他在军中的威望和人品,有句话说的好:“陷于才华,忠于人品啊!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