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剧情是出自于电视剧《雍正王朝》里的,正史上的“八爷党”在雍正继位之初就已经被逐步瓦解。从雍正元年发配老十四胤禵去景陵给康熙守墓开始,到雍正四年将老八胤禩、老九胤禟改名结束,前后不过四年的时间,这期间也没发生过什么“八王议政”的情况。
既然是剧情,那就得从电视剧里来看,剧中在“八王议政”前夜,八爷胤禩带着四大旗主去了丰台大营,在熊孩子弘时的协助下,以旗主的将领取代十三爷胤祥的将领,控制住了丰台大营,到了“八王议政”当天,十三爷胤祥仅仅是去了丰台大营一趟,就将旗主安排的将领全部活捉,反过来又控制了大营兵力,然后入宫救驾,事情顺利得让人难解。
为什么已经病得快死的老十三胤祥,还能击败八爷党的布局,反过来控制住丰台大营呢?
其实这事说难解也难解,说不难解也不难解,在夺取大营兵权的当晚,当事人老八已经给出了解释,也埋下了兵权被反夺、议政失败的伏笔。
当晚老八胤禩和旗主一起去了丰台大营,借口说雍正有旨意要整顿旗务和政务,要以旗主王爷的八旗将领取代原丰台大营的将领,这一说法当场就遭到了老十三安排的几位副将的质疑。首先是皇帝并没圣旨明下,其次丰台大营是十三爷管的,现在两位有资格对大营进行调度的人都不在,仅凭老八空口一句,怎么可能就贸然交出兵权呢?
为了尽快夺取兵权,老八说了一句利令智昏的话:“整顿军营是皇帝的意思,圣旨明天就可以给到你们”。这句话正好就说明了:老八当时是没有圣旨在手的,他所谓的将领调度其实并没有得到皇帝或者十三爷的首肯。同时,老八也不可能会去伪造圣旨调兵,一来时间不够(第二天就要做事了,来不及);
二来这圣旨一写,到时候一查就是灭族的罪名,没有书面证据,空口白话,到时就算查起来也能糊弄一下,像弘时就这样糊弄了雍正,把罪名全部推给弘昼,说他听错了。老八也算精明,不会留下“伪造圣旨、私自调兵”的把柄给雍正捉住,让他来个秋后算账的。
此外老八此时的武备力量是九门提督隆科多的两万军队和四位旗主入关带来的部队,可隆科多的军队需要把守九门,用来控制京城,所以老八要控制丰台大营,所能依仗的只有四位旗主入关带来的部队。可是四大旗主入关所带的军队不会太多,他们是来开会,不是来造反的。
当年老十四胤禵手握大军,都只能在图理琛的控制下只身入城,所以旗主王爷带来的军队就算很多,可一大部分在入城前就会被安排在城外看管,能带入城的军队不会太多,可丰台大营少说也有五万军队。何况旗主中间还有一个虚以委蛇的睿亲王都罗,他的部队肯定不会阻碍老十三入营夺权,甚至还会反过来协助他夺权。
后面老十三押来的旗人将领只有三个,四大旗主自然也要有四位将领了,所以那位没露面的将领应该就是睿亲王都罗的手下,负责暗中协助老十三的。旗主们除了换几个将领和士兵之外,对丰台大营的整体其实并没有什么影响,大营原先的将领和部队依旧还是听圣旨和十三爷的,没有这两个首要条件,其他一切都是浮云。
那为什么老八胤禩最后还是能换防成功呢?很简单,从老十三安排的几位管理丰台大营的将领:张雨、殷富贵的名字来看,这些人大部分都是汉人,雍正和胤祥虽然重用汉人,可他们的根毕竟也是满人。现在提出换防的,胤禩是军机大臣、朝廷亲王、皇帝的兄弟,弘时、弘昼更是皇帝的亲儿子,四位旗主又都是满州贵族。在这些人的压力下,身为汉族将领的大营守将是没有什么资格去质疑他们的,何况当年十三爷胤祥剑斩提督成文运夺权的情形还历历在目,现在又是一个亲王,谁知道会不会再来一次啊。所以他们也只能明哲保身,像睿亲王都罗一样先隐藏起来,反正闹来闹去都是满人的事,就算到时候怪罪起来,有一位亲王、两位皇子、四位旗主顶着,最多也是罢官降职而已,不会有性命之忧。
所以与其说八爷党败给了病入膏肓的老十三胤祥,倒不如说他们的夺权基础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极易破碎的泡沫,一没圣旨,二没信物(康熙去世当晚,老十三夺权至少还拿着“如朕亲临”的金牌令箭),光凭几句话就妄想控制整个丰台大营,还放着去向不明的大营主子老十三到处溜达,被重新夺走兵权也是情理之中的了。
作者/一贰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