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马其顿方阵对阵秦箭阵,结果马其顿完败。

【马其顿方阵】马其顿是古希腊的一个城邦,后来逐渐崛起而建立马其顿帝国。马其顿的崛起,是和军事制度革命分不开的,就是在古希腊城邦军队基础上,组建完善了著名的马其顿方阵。

马其顿方阵是一种高效的步兵、重步兵、骑兵的多兵种方阵。马其顿方阵的核心是3000名长矛手,手持六米多长的长矛,部署在方阵的前面和两侧。后面是3000名手持大盾、短剑的重步兵,而后是3000名弓箭手,10000名手持圆盾、标枪、短剑的轻步兵,部署在方阵中间和后面,两翼是2000名骑兵。

一个完整的马其顿方阵,大约需要两万人,这几乎是马其顿常备军的一半。部署马其顿方阵,不能少于3000人。马其顿方阵,可以在平原、草原、沙漠等开阔地带布置,也可以在行军途中布置。可以布置成方形,也可以变化为扇形。

马其顿方阵的威力,首先来自方阵里的弓箭手,在150米内有效射程,可以给予敌人大量射杀。其次,在80米以内有效射程内,轻步兵的投出的短标枪,也可以造成敌人大量伤亡。敌人冲击方阵时,成排的长矛是很难越过的。一旦敌人阵脚大乱,阵中的轻步兵就会冲出来,给对手致命打击。左右两翼的骑兵会配合步兵冲锋。

马其顿方阵的缺点也很明显,就是进兵迟缓,方阵的后面和中间很薄弱,最容易遭到攻击。

【秦军箭雨阵】,通过对秦始皇兵马俑的研究,秦始皇兵马俑方阵,就是真实的秦军箭阵再现。秦军最小的作战单位是“乘”,共75人,战车一辆,驭手一名,长戟手一名,射手一名,步兵72人,秦军队长叫屯长。步兵中,有长戟兵10人,长盾兵10人,弓弩手20人,30名轻步兵。

秦军百人以上有百夫长,也就是两乘150人。六乘450人,就是一个营,中军50人,总500人。2500人,为一个旅;12500人为一个师。秦始皇兵马俑地下军团,加上2500骑兵,刚好是一个重装整编师,共15000人。

秦重装军团15000人,拥有战车150辆,骑兵2500人,长戟兵1500人,长盾兵1500人,弓弩手3000名,轻步兵4500名,其他兵种1200人。

【马其顿方阵和秦箭阵对比】20000人的马其顿方阵和15000人的秦军箭阵,谁更厉害谁的优势更大呢?

(1)马其顿弓箭射程150米,秦弓弩射程200米以上,秦弓弩完胜。假如两军对阵间隔150米,马其顿弓箭射不到秦军,秦军弓弩箭雨可以大量射杀马其顿人。

(2)马其顿长矛只能刺,秦长戟既可以刺,也可以砍,还可以割,马其顿长矛不如秦长戟。

(4)双方冲锋时,秦150辆战车占据绝对优势,双方骑兵打成平手。

(5)双方步兵对砍时,马其顿短剑(80公分)劣势,秦长铁剑(1米1)明显优势。

20000人的马其顿方阵,对阵15000人的秦箭阵,没有任何优势而言。唯一的优势,标枪手在混战中,基本不能发挥。在正常情况下,马其顿方阵败给秦箭阵。

【亚历山大东征】。公元前334年,相当于秦惠文王时期,亚历山大步兵45000人,骑兵7000人,开始东征。用七个月时间,打下了推罗城(黎巴嫩),后来又摆平埃及。

前332年,亚历山大进攻阿贝拉,大流士三世,集合10万人对抗。希腊史吹嘘波斯出兵百万,当时的整个中亚的总人口只有300万,难道要婴儿也上阵吗?阿贝拉会战,以波斯失败而告终,大流士三世逃跑了。亚历山大进占巴比伦和波斯城。

前330年,大流士手下的军官刺杀了他,后来,亚历山大击败大流士三世继承人柏萨斯,并且将他斩首。亚历山大经过三年的奋战,攻克了整个伊朗东部地区,并继续向中亚推进。

波斯的正规军失败以后,伊朗以东地区就只有游牧部落了,这些半民半牧的民兵,当然不是亚历山大的对手。亚历山大进攻到兴都库什山和阿富汗一带,由于大山阻挡就转头南下印度。

前324年,亚历山大遇到了印度大象,亚历山大就卷刃了。希腊史说,亚历山大在“海达斯佩斯河会战”,击溃了印度波拉斯的军队。但是很奇怪,亚历山大退兵了,以亚历山大敬重波拉斯,马其顿人不想打仗为借口。冷清觉得,亚历山大,在印度遭受了重创,并且受了重伤。

马其顿军队分两路退兵,前323年,亚历山大走到巴比伦时死了。仅仅存在了12年的亚历山大帝国解体了。从中可以看出,马其顿方阵适合在沙漠草原作战,进入印度丛林地带,马其顿方阵就失效了。

假如,亚历山大以六万马其顿方阵,以及10万仆从国军队,和商鞅变法后的秦国,拥有千乘战车、2万骑兵、20万常备军的秦军对阵的话,亚历山大会死的更快。










最佳贡献者
2

恐怕很难取胜。

从考古发掘和文献记载看,秦国在灭六国战争中并不是武器装备和单兵素质最好的一国,当时武器装备最好的是韩国,其铁制兵器和甲胄冠绝天下,而秦国因为国内铁产量有限,仍处于铁铜并用阶段,甲胄中很大比例是皮甲,而论单兵作战能力,齐之技击,魏之武卒,都是当时公认的强悍之士,秦国士兵在这方面并没有优势,大家不要被《大秦帝国》这类文艺作品给误导了。

秦国之所以能够在与六国的作战中屡屡战胜,关键是体制和组织方面的。

首先,普遍设立郡县,而不像其它六国仍然是郡县和封君并存的体系,这样一来可以由国君亲自构建中枢,统一指挥全国兵力,统筹全面战争指导,而郡县全面受控于中枢,加上强制性分家和严格的赋税制度,足以集中全国财力,并由国家统一配送转运,确保后勤始终不缺乏,灭六国之战秦军动辄出动几十万,战役有时要跨年举行,但即便王翦60万入楚也没弄到后勤匮乏的地步。

其次,严密的战场纪律。秦国的战场编制和战场纪律是最严厉的,立功者不吝厚赏,胆怯者有被杀的危险,甚至同编伍的队友犯错也会连坐,而倘若没有军功,就连公族也得不到官爵和俸禄,商鞅变法更严惩私斗,这样一来,整个秦国社会都变成了一架高速运转的战争机器,足以抵消武器、单兵训练等方面的劣势而有余,毕竟灭六国之战都是几十万大军对垒的大规模战役。

第三,统一后的预设战场和后勤设施建设。为便于全国范围内兵力调动和物资运输,开设了驰道;为加强边境防备,改建了长城、亭障,并设置了庞大的戍边军队;为确保边境重兵集团的后勤军需,不仅开凿运河(灵渠)和军用道路(五尺道),而且征发大量内地闾左和罪人去就近屯田,这些措施虽然不利于建立一个持久稳定的大一统王朝,却足以在王朝存在期间维持一支强悍耐久战的军队。

如果这样一支秦军和马其顿军队相遇,后者可能在武器装备、士兵训练等方面占优,但后勤、战场建设、军队体制等方面则全面落后,且以步兵和单人战车为主的体系也很难抵抗步、车、骑结阵,进退自如,后勤保障充裕的秦军大兵团。不仅如此,弓箭充分发挥战场威力的前提,是有充分而持续不绝的箭矢供应,罗马时代的地中海各国就是因为做不到这一点而很难让弓箭队战胜组织纪律性很强的马其顿方阵,和在此基础上发展的罗马军团。唯一一个罗马军团被弓箭击败的战例,是安息-克拉苏军团卡莱之役,当时安息为确保9000弓骑兵弓箭射击不断,让全国的骆驼不间断把弓箭送上一线,最终在油尽灯枯之前压倒了20000罗马方阵。秦军依托强大后勤和完善战场道路、武库体系,一战中集中几万弓箭手射上几天大约都可以做到,而亚历山大的马其顿方阵其实还远不如克拉苏方阵完善。

不仅如此,秦即便在统一六国前就已经举国郡县化、全民军事化,可以轻易动员几十万大军,即便一时受挫也能很快再动员几十万(长平之战和灭楚之战就是例子),而亚历山大的马其顿却是个本土幅员狭小、最基本依赖群体——希腊诸城邦尚未真正统一,看似庞大帝国却只有有限动员力的国家,这样的一个松散体系,又怎能和高速运转、能轻易满血复活的秦国军事机器“论持久战”?

3

很遗憾的说,假如秦军箭阵遇到马其顿方阵,失败的一方将会是秦军。

军队作战需要多兵种配合,虽然秦军箭阵威力巨大,如果失去其他兵种的掩护,杀伤力将会下降一个档次,马其顿军人只需要熬过最艰难的几百米之后,就会依靠手中7米长枪枪挑秦军弩兵。

所以,我很不看好秦军箭阵和马其顿方阵的对抗。

但是,假如是两个国家的大战,我认为凭借秦军多兵种相互配合足以吊打马其顿人。


亚历山大帝国是欧洲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帝国,这个国家东到葱岭,西到希腊半岛,所辖地区为波斯帝国和希腊之和,境内拥有希腊文明、埃及文明、波斯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等古老文明。国土面积550万平方公里,人口2000多万,可以征集兵员100多万。

而秦国刚刚变法成功,实力比战国后期弱不少,估计军队不会超过50万,大约为亚历山大军队的一半或者1/3。

假如秦国和亚历山大帝国之间没有葱岭和西域的阻隔,两国实现倾国大战,称得上是历史上第一次世界级大战。亚历山大的军队胜在数量多,秦军胜在战斗力强。

马其顿方阵配备7米长矛,秦军重步兵方阵也有7米长矛。所以,决定胜负的将是两军的耐战能力。很不幸,秦军自古耐苦战,就不怕打硬仗,而马其顿军人在面对挫折时会斗志全无,比如南征印度时被战象一冲,吓得想回家。所以,马其顿方阵不是秦军方阵对手。

亚历山大手下的100万仆从军来自国内各个部落方国,语言不统一,战斗意志更差,波斯帝国西征已经多次证明这些人只会打顺风仗,一看不好马上就会跑。所以,在面对秦军时,根本指不上。

秦军上万辆战车将会轻易击败波斯战车,并完成对百万仆从军的包围,如果不出意外这将是秦军有史以来取得战果最大的一次,因为他们将斩首百万!

4

题主明显是对秦朝和马其顿的军事体系都不了解,根本没有什么所谓的秦军箭阵,这完全是复活的军团和英雄这些不严谨影视作品的意淫,根据兵马俑的挖掘状况来看,秦军的主力一直是重步兵,而不是什么弩兵弓兵。

挖出来的兵马俑大阵,除了前三排是弩手,后面全是持近战兵器的重步兵,这证明秦军的弩兵占比很少,更多是起骚扰作用,主力一直是重步兵。

一、秦军远程力量占比很少,秦弩更多是骚扰,主力是近战的重步兵

兵马俑复原图中除了前三排是弩兵,后面全是手持矛戈的重步兵,弩的特点是准确度高、威力强,但是射速极慢,越是精确威力大的弩,射速越慢,平均一分钟才能发一次箭,这样低的频率,又只有区区三排,怎么可能起到箭雨的效果?

而至于秦弩的威力,也是差强人意,根据兵马俑考古队成员刘占山提供的数据,按照物理学计算,秦弩至多有效射程不会超过50米,这意味着秦军不可能在远距离就有效打击敌人,而且射过一轮敌人就接近了,秦弩起到的,实在是次要作用。

秦军真正的主力,是在弩兵后面的重步兵,这些人数量占比极为庞大,在弩兵射完箭后对敌人发起猛烈冲锋,他们才是秦军真正的主力。

所谓的虎狼之师,以及秦军割下首级当战利品的描述都是这些人所为,实际上稍微用常理推断一下就能明白重步兵是秦军主力,如果秦军主要用远程杀伤敌人,那么根本无法确认敌人是谁杀得,又谈何提首级来领赏?

(秦军复原图,重步兵才是主力)


二、马其顿军队不只有马其顿方阵,还有伙伴骑兵和轻步兵,是一个多兵种复合体系

还有所谓的马其顿方阵,亚历山大时期的马其顿军队是典型的复合型军队,怎么会只有单一的马其顿方阵?

亚历山大有名的锤砧战术,即步兵为盾,骑兵为矛,伙伴骑兵利用方阵拖住敌人的机会从侧后突击敌人的薄弱点,是击破敌人,扭转战局的主力,这么重要的伙伴骑兵,愣是被大部分中国所谓的键盘军事家忽略,如此说秦军完虐马其顿,怎么可能客观。


(马其顿至关重要的伙伴骑兵被无数人忽略)

此外,马其顿也有一些如投石兵标枪兵弓箭手这样的远程力量,和秦军的弩比起来各有千秋,不存在什么优劣。

而骑兵,马其顿则优于秦军,秦军的骑兵不仅数量极少,而且使用弩这种低效的马上武器,不具备大规模冲锋的能力,光论骑兵,秦军恐怕很难比过马其顿。

亚历山大的马其顿体系当时无人能敌,之后由于继任者没有条件组建伙伴骑兵,片面追求步兵方阵,才被罗马人更为灵活的步兵体系击败,而就算如此,在皮德纳战役中,罗马的正面也是被马其顿打崩的。

总之,个人认为同等数量马其顿的胜率肯定比秦军要高,但是战争从来不是人数同等,堂堂正正的对决,如果马其顿入侵到秦朝,恐怕会快会因为后勤困难、水土不服以及秦军源源不断的消耗击败,这就是另一回事了。

5

大家对马其顿方阵认识是在电影里,电影的欧洲是极度美化了的欧洲,事实上欧洲那时候非常落后,直到工业革命欧洲才崛起。秦国当时是非常发达的国家,制造业有极高的标准流程,这在现在看也是完美的。古罗马土地实行轮作,说白了欧洲人不会施肥,惊讶吧呵呵。不管是人口,生产还是军事,欧洲和秦相比简直是天上和地下。欧洲当时到处征服基本都是土著,拿木杆子就行了。欧洲不管是那个文明一直都没有像样的文物被挖掘出来,希腊掘地三尺啥也没见。最可笑的是日耳曼人自己当时就是野蛮人被罗马雇佣反水消灭了罗马,现在又认罗马是他们祖宗。

6

首先声明一点,秦军并没有箭阵,像电影中弩箭那样几十行大纵深的军阵根本就是不科学的。真正的弓弩箭阵充其量也就10行顶天了,因为箭阵为了有拉弓的空间,间距至少在1.5米以上。10行就已经是15米以上的距离了。根据弓弩的有效射程来看,最后一排要攻击距离第一排至少50米远的地方,十排距离就是65米。不过实战过程中难道要等到敌人跑到离第一排只有五十米的距离时才放箭?你跑五十米要多久?根本来不及第二波射箭,而且大间距使得落箭的杀伤率并不很高。

所以大秦会赢,但是所依仗的并不是弩阵,而是锐士,秦锐士的战斗力,按照荀子说的,那是战国时期最牛逼的军队。秦锐士往往都是身经百战的勇士,而且团队合作密切。况且有战车和骑兵做配合。顺便提一点,中国的战车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战车,多辐条的车轮使得驾驶平稳,轮子在车子中央不至于车子前后摇晃。

再就是秦国的骑兵,数量规模之大,与赵国楚国齐名。而且与希腊骑兵相比,大秦骑兵的有势在于善骑射。一直被西方军事学家所称赞的高加米拉战役,其实是亚历山大走险棋用伙伴骑兵突袭大流士的中军,因为波斯军军纪混乱,所以一下子乱套了才赢得。当时在右翼,备受称赞的长矛方阵已经濒临崩溃,如果不是亚历山大用骑兵回援,右翼怕是就要破了。

现在亚历山大面临的是大秦,数量庞大的军队、优秀的将军、素质极高的战士。这种侥幸就基本不复存在了。你说秦军破不了马其顿方阵?问一下罗马人在马略改革之前凭借勇气冲破了方阵,而秦军的士气要高于早期罗马共和国士兵,又怎么会破不了。

7

秦军是箭阵?这个真不知道。不过看秦始皇兵马俑,好像弓弩手比例没有号称箭阵那么大。秦军应该是一个由步兵,弓弩兵,骑兵,车兵组合起来的军队,不是单一兵种那么简单。

而马其顿方阵,确实是很厉害。它的长枪阵使得他的正面无可抵挡。每一个在他阵前的敌人都会遭到几支乃至十几支长枪的攻击。所以它才会所向披靡。

但这个方阵也有很大的缺点。首先,它必须在平坦的阵地上布阵。第二,很多所谓的军迷都忽略或者不知道的,这个方阵威力的发挥必须要依靠在两翼掩护它的伙伴骑兵。亚历山大大帝在征战欧亚的时候,就是以方阵为在正面交锋,自己带领伙伴骑兵掩护侧面,相机突击。

他的后任就不知道这点,在与罗马军队交战的时候,先胜利后,走到丘陵地带,阵型破裂,加上侧翼骑兵不力,被罗马军队分散成小队突入方阵而被打得崩溃,一战亡国。

知道了这些,那些盲目吹嘘马其顿方阵的人应该可以清醒了。如此落后呆板的阵型如何是中国机动灵活的军队的对手。不要说秦军,战国任何一国随便拉一支队伍都可以灭了这个马其顿方阵。

8

又是一个被电影《英雄》毒害的少年,建议你自行搜一下秦始皇兵马俑的方阵组成。

弩,尤其是秦弩除了便于训练,并没有什么比弓出众的地方。(秦弩不像后世的弩有强化弓臂,并且以踏张甚至机张的方式增加弩箭的力道,仅仅是把弓横过来了而已。)

我国历史上一向是士兵缺乏训练的朝代用弩(秦,宋),尚武的朝代用弓(唐,明)。弩的地位从来没超过弓过。不要被一些网文荼毒了,大秦歼星弩是很多懂历史常识的人口中的笑料。

弩的造价比弓低的多,为何地位还会如此尴尬,(别跟我提床弩,这里只说单兵的)。原因只有一个,弩实战的效力比不上弓箭。

尤其是那尴尬的射速,你或许会说可以用三段击来弥补,但是要知道这并不能改变同样人数下单位时间箭矢的投射数量,仅仅是增加了火力的延续性而已。

弩的优点是初速快,破甲高,造价低廉,几乎不需要训练。

尤其是不需要训练这一点,对以农民组成的纯步兵军队,只要以极低的成本、极短的时间就可以给军队很强的战斗力。毕竟和面对面搏杀相比,远程杀敌给人的心理压力更低,尤其是以兵役强行征发来、训练水平低下却数量众多的平民。

可以说弩,是非常适合我国古代兵役制度的武器,而对于以募兵制为主的国家则相对鸡肋。

一个农民,用几块木头一根绳子,就能轻松杀死训练多年的骑士和重步兵。这才是弩的可怕之处。

也是秦军在高强度长时间的战争中,面临兵员训练不及时,财源紧张的问题,将弩抬高到主战装备的原因。

然而当属性相同甚至射程更近的早期火枪诞生后,弩就迅速消失了。(早期火绳枪,比如明清军队装备的鸟枪,射程只有可怜的50米)。而弓还存在了一二百年,直到更先进的燧发枪装备部队。由此就可见这三种远程兵器的特点。(比如明代军队就抛弃了弩,而大量使用火器和弓。)

不过由于马其顿方阵远程火力比较少(虽然有投石兵和弓箭手,但是不成建制。)秦弩依旧可以对马其顿方阵造成比较大的损伤。

不过,马其顿方阵也有他的优势——伙伴骑兵。当时世界上最强的近战骑兵,没有之一,连强大的波斯等中亚游牧民族的骑兵都被其斩落马下。而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都是亚历山大死后十几年的事了。

马其顿方阵,一向都是以方阵为砧板,骑兵为重锤,骑兵才是担负主要攻击任务的部分,并且由亚历山大亲自指挥。

至于部分网友说的,什么攻击侧翼,弓箭放风筝,战车冲击,骑兵侧击什么的。不客气的说,大流士三世都试过了,然并卵。

要说弓箭和骑兵,波斯人一生只学三件事——骑马,射箭,讲真话。波斯人大量使用反曲复合弓,再加上境内大量游牧民族,从来都不缺少优秀的弓箭手。比如最著名的叙利亚弓箭手。

波斯的步兵方阵是以不死军重步兵和大量弓箭手组成的,其中弓箭手的数量远远超过重步兵,重步兵只负责前三排的防御,弓箭手抛射才是输出主力。(弩的力学特点决定了它虽然平射威力射程超过弓箭,却无法“大角度”抛射。)然而依旧没给亚历山大产生多大影响。

大流士三世也算是一代明君,两次大决战把能想到的招数全在亚历山大身上试了一个遍,结果依然落败。

所以关键还要看将领怎么随机应变。亚历山大的军事才能和白起等人应当在伯仲之间。

喷亚历山大之前最好先翻翻相关史料。不要像我以前碰到的某位网友,数起自己家的史料如数家珍(还都是历史课本上的),一问世界历史一窍不通。

亚历山大的史料主要来自两个方面——随军书记官的记载,以及亚历山大的部下爱将,后来分别成为埃及法老和塞琉古帝国缔造者的塞琉古一世和托勒密(建造亚历山大港的那位,他的儿子建造了亚历山大图书馆,埃及艳后的祖先)的回忆。

拜托有比较才有差别,老看着自己家的东西可不是怎么看怎么好么?(乾隆就是这么认为的)

天眼观世界——从上帝的时间重新审视这个星球。原创不易,欢迎关注。

9

秦军和马其顿军作战输赢的关键在于战车方阵和步兵方阵的对抗

秦军阵法以秦始皇兵马俑来说明而非影视或小说:

秦始皇兵马俑中秦军战阵是以战车、弩阵、武士、骑兵组成。

战车配置20人,战车左右侧各有10人,手持戈矛等长兵器和弓弩;驾车者除了没有头盔之外,基本上全身铠甲;

弩阵分为站立弩阵和跪射弩阵:站立弩阵位于阵表;跪射弩阵位于阵心;站立弩阵,是后世常见的弓箭手,用于压制对方骑兵或冲锋兵;跪射弩阵,是《英雄》电影中那种向天空发射、利用地球引力射杀对方大规模阵型的方式;

武士分为战袍武士和铠甲武士,身高1.8米(秦兵都这么高么?):战袍武士分布在阵表,灵活机动,应是保护站立弩阵士兵,击杀敌方近程士兵;铠甲武士在阵中,应是防护跪射弩阵,抵御对方远程弓弩;

骑兵,主要是和战车配合作战,都是短小轻便的胡服装饰,武器是弓箭。

估计的秦兵作战阵法:

1、骑兵灵活弓箭射击,骚扰敌方阵型,配合战车冲锋;

2、战车以重装冲击、长武器击杀二者为主,是秦军直接搏杀的最主要兵种;

3、远程击杀以跪射弩阵为主、铠甲武士以重防护器甲来保护跪射弩阵;

4、对付敌方冲锋以站立弩阵远程射杀、战袍武士格杀近身的敌方士兵以保护站立弩阵。

小结下:秦军以战车冲锋直接搏杀、跪射弩阵远程射杀、站立弩阵对付敌方冲锋的远近和攻防同时配合的作战阵法。

马其顿方阵作战阵法

马其顿方阵的兵种有:步兵、骑兵、标枪兵。

步兵是16X16共256名手持6米长、8公斤重萨里沙长矛构成密集方阵,作战时整个方阵跑步推进,搏杀时整个方阵变为斜线阵线(并非方阵作战),主要作用吸引对方主力搏杀;

骑兵主要是重装骑兵,是击杀敌军主要力量;另有少量轻骑兵,骚扰敌方阵型;

标枪兵,主要是远程阻止敌方冲锋。

马其顿方阵基本作战阵法:

1、方阵跑步前进,斜线阵线搏杀,吸引对方主力;

2、重骑兵从两翼专门杀敌;

3、轻骑兵、标枪兵、二线骑兵做机动支援。


秦军和马其顿方阵的推演:

1、高加米拉战争已经证明,战车无法冲击马其顿方阵,因此秦军的战车阵对付马其顿方阵;

2、秦军的跪射弩阵和站射弩阵能够对马其顿方阵构成大量杀伤,前提是战车方阵必须顶住马其顿重骑兵和步兵方阵的夹击;

但从亚历山大大帝的指挥表现来看,亚历山大不会放任秦军弩阵在后方自由射击,必然用重骑兵击杀弩阵。

即:马其顿方阵和秦军对战时,和波斯军作战是不同的:和波斯军作战是步兵方阵和重骑兵夹击,和秦军作战必然是步兵方阵对秦军战车方阵、重骑兵冲杀弩兵方阵。

简单说,秦军和马其顿军从阵法作战上看,输赢的关键是秦军战车和马其顿步兵方阵输赢。秦军是用战车方阵冲击对方和抵挡对方冲击以让后方的弩阵大量射杀敌军;马其顿是用步兵方阵抵挡对方冲击以让重骑兵大量击杀敌军。

能够抵挡对方冲击以让本军担负杀伤的部队进行杀伤,是输赢的关键。波斯战车在马其顿方阵前根本构不成杀伤力,虽然秦军战车有20个长武器士兵,战力比波斯战车更高,但还是难以对付密密麻麻的长矛阵。


综述

秦军作战是以战车冲锋和抵挡、以后方弩阵射杀敌方;马其顿是以步兵方阵冲锋和抵挡、以重骑兵两翼冲杀。因此两军作战的核心都是扛住并让杀敌主力作战。

步兵方阵是盾、重骑兵是剑,这是马其顿方阵;战车是盾,弩阵是剑,这是秦军战法。

秦军战车能扛住马其顿步兵方阵,则秦军嬴;扛不住,秦军只能输。以波斯战车从来没有对马其顿方阵构成威胁的历史事实来看,秦军战车难以有效威胁马其顿方阵。当然秦军可以选择在山地或丘陵地带作战,限制马其顿方阵优势的发挥。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
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10

这玩意儿没法定,兵种有相互克制,但是古代战争的关键在人,也就是统帅。在这里我想纠正一下国内一群愤青对于马其顿方阵的看法。亚历山大的作战方式不是单纯的马其顿方阵,其核心在于亚历山大自己指挥的王伴骑兵,马其顿方阵的作用是牵制正面敌军,也就是个坦克,真正起作用的是骑兵从侧面冲入敌阵,打乱敌军阵型才是关键。这套手法李世民玩的也是很六的。李世民灭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都是亲自率领骑兵冲阵,而且在敌军溃散后咬着不放,让敌军指挥中枢无法重新聚拢溃散的军队。所以有些人还是不要单纯的以为马其顿方阵就是一个单纯的体系。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