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谢谢邀请。

鹰视狼顾,蜂目豺声,龙行虎步,一般有这几个词儿特征的。不是帝王就是枭雄。

今天我们说一说司马懿的鹰视狼顾之相。

鹰视:是说司马懿眼光锐利,

狼顾:是说司马懿走路像狼一样,总是回头看,以防被人袭击。(警惕性极高,而且防范性极强)



1.三国里面刘备识人第一,曹操用人第一,胸怀第一。

说曹操看出司马懿不是凡品,有鹰视狼顾之相,那是不是就要把他杀掉?我敢说这事如果换了刘备弄不好,真会这么干。但曹操还真不会。

曹操用人唯才是举,只要有才能够富国强兵,私德上的一些问题,野心上的一些问题在他眼里都不是事。

军阀张绣降而复叛,曹操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以及典韦都死在张秀的手中,但曹操依然能够用张秀。这就是一个帝王的胸怀。

曹操看出了司马懿的一些异像,但他依然敢用他,不杀他,这就是帝王的自信。



2.那有人就会说了:曹操能保证他死之后,继任的领导者依然能够降得住司马懿吗?

一般帝王们在临死之前都会将一些强势的文臣武将给杀掉。目的是避免主少国疑以及强臣压主。

曹操当时对于下一任继任者是有两个人选的:

一个是七步成诗的曹植,另外一个是忠厚严谨的曹丕。

而这两位世子都有自己的一班支持者,最后的结果是杨修被杀了,曹植失败了。而杨修支持的是曹植。曹丕胜出了,司马懿支持的是曹丕。

曹丕在废了汉献帝当了魏文帝之后一直到死,司马懿对曹丕都是忠心耿耿的。甚至曹丕在死的时候,还把司马懿作为托孤重臣,让司马懿辅佐下一位帝王——曹睿。



3.司马懿并不是反贼,相反他倒是三世的托孤老城。鹰视狼顾这个名号给他的黑帽子戴的太久了。

曹睿在世,司马懿依然是忠心耿耿的辅佐,甚至曹睿在死的时候,也把司马懿当做了托孤重臣,让司马懿辅佐下一位帝王——曹芳。

终司马懿的生给曹操打过工,辅佐过曹丕,辅佐过曹睿,辅佐过曹芳。一生为叛曹。

所以仅仅一个鹰视狼顾,是无法抹杀司马懿的功绩的。相比较而言,还是显示了曹操的识人之明,用人之准!

最佳贡献者
2

鹰视狼顾,顾名思义,就是像老鹰一样盯着你,像狼一样回头看你。

鹰是天空霸主,地上的野兔倘若被鹰盯上了,难逃一死;狼是丛林之王,一旦被狼盯上了,不咬死猎物绝不罢休。

历史上能鹰视狼顾的有两个人,一个是三国司马懿,一个是近代袁世凯。


曹操早就听人说司马懿鹰视狼顾,于是就想亲自验证一番。

这天,曹操故意把司马懿叫来了,问了一些军务之后,就让司马懿回去了,就在他刚刚走出10多米远的时候,曹操大喊一声:“司马老弟!”

司马懿停下了脚步,只见他身子不动,头部居然直接转了180度,像狼一样盯着曹操。

曹操吓了一跳,原来传言都是真的,自此更加忌惮司马懿,然而司马家族毕竟是门阀士族,在当地影响力很大,曹操有所顾忌,暂时不敢动他。


直到有一天,曹操做了一个梦,梦见三匹马在一个槽里吃草,曹操吓出一身冷汗,此梦很不吉利啊,于是就十分警惕身边姓马的人。

第一个被曹操怀疑的是西北三马,马腾、马超和马岱,马腾实力雄厚,兵强马壮,是曹操心腹大患,曹操早就想除掉他了。

后来,曹操借用汉献帝名义把马腾骗到许昌做官,后又借机除掉了他,随后又出兵攻打马超。

马超被打得大败,不久逃到了刘备那,已不足为患,曹操心稍安。


后来,有人劝曹操注意司马懿,因为司马懿名字中也有马,三马会不会是司马懿、司马师和司马昭三司马呢?

不得不防!

然而,司马懿早就听到了风声,为了避祸,他故意装病不上班,说是得了风痹病,曹操不信,就暗中派刺客前去探查。

刺客夜里悄悄地潜入司马家,发现司马懿两眼圆睁,瞪着上空,一动不动,和真的风痹病人一模一样。


回去之后,刺客就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曹操,曹操觉得司马懿反正活不了多久了,不如再等等吧!

曹操哪里想到,这一等他先死了,这杀司马懿计划永远搁浅了,曹操死了,曹丕继位;曹丕死了,曹叡死了,司马懿依然还活着,真是个老不死!

3

历史如果除去迷信、传说与猜测,大概就会单调许多,也不再那么迷人了!或许合理的虚构,艺术的推理,民间的传说,本身就是高于生活的艺术真实。而寓教于乐的历史表达,更可以起到教导、借鉴及启迪的作用!

不过,如果就传说历史的某个片段,较真问为什么,有时候在真实与艺术之间去求证,就会显得非常尴尬!比如本题,明明知道“狼顾之相”未必就是“反臣逆子”,还要去回答曹操为何不杀狼顾司马懿,要做到实事求,真的太难了!

一、狼顾之相的本意,是人有后顾之忧

狼顾之相是个成语,意思就是狼回头看的样子。比喻狼在行走时,总是左右看看,回头望望,本意是心有顾虑!就像小鹿吃草,有事没事,总要抬头望望,那是动物本能反应!到了东汉末期,据说开始有点贬义,形容人谨慎多疑,心怀不轨。 到了唐代,演变成为指府颇深,不甘人臣。到了清代,狼顾已成典型“面相”,被描绘为“心毒多妒,贪婪好淫。性狠,常怀杀人害物之心。”已是纯种恶狼!


二、历史上连毛带屎计算,也只有两位狼顾名人

目前史料推算,说狼顾之相名人,只有两位!一是司马懿,但未有篡位;二是袁世凯,篡位八十一天玩完!从这两个案例归纳推理,结果是,狼顾之相有野心,只要不实施还可善终,即司马懿;狼顾之相有野心一旦僭越,小命不保,如袁世凯!

以上分析可知,狼顾之人,似有野心,但是不可篡位!一旦僭越,必然自取灭亡!可惜案例太少,结论没有统计学上意义!不能算作规律性理论!

另外,说袁世凯有狼顾之相,来源于溥伟的《让国御前会议日记》,文曰“袁世凯鹰视狼顾,久蓄逆谋。”从语气上讲,更像是在用典,而不是素描。而且看过袁世凯相片便知,根本不是什么鹰眼,所以也难以断定是狼顾。而且同时期文献无人提到袁世凯有“狼顾”特异功能!


三、曹操即便识得狼顾,也找不到杀人理由

何谓“狼顾之相”,就是说身子不动,头可以转动一百八十度,打点至少也要折扣一百六十度!现实当中,这种特异功能的人很少!

按照历史文献记载,在曹操那个年代,或者追溯之前,均无狼顾之人当过皇帝,或显示造反成功率特高!可见,当年曹操即便得知司马懿有狼顾之相,至多会觉得这人有点与众不同,或者去当特种兵更适宜!

假使曹操有先见之明,意识到狼顾之相就是帝王之相,即便碍着曹丕的央求,以及司马懿的勤恳,难以对司马懿下手,但是他至少还可以做另外一件事,那就是出动进奏曹,将全天下狼顾之人全部诛杀!然后再像传说中诸葛亮预置马岱杀魏延一样,在司马懿身边埋藏若干“曹版马岱”,一旦司马懿不轨,立马手起刀落,为魏锄奸! 曹操为什么不这么做,因为找不到杀人的理由!

关于司马懿的狼顾之相最早的记载是在《晋书》,而此书是唐朝人所著!《晋书》最大特点是:吸收神怪传说,兼采笔记小说,追求文字华丽。由此可以推及司马懿的狼顾之说以及狼顾推理,未必事实!


曹操应该是个法家代表人物,相对而言,唯心主义色彩不浓!三国年代,道教还与黄巾军扯不清,处于暧昧时期;佛教刚进中土,还靠易货贸易救济穷人布施!类似因果报应,天人合一,相面解梦等玄学,至少在靠实力起家的曹操身上并不多见!所以说,讨论曹操为何不杀狼顾的司马懿,就像论述关公战秦琼一样,有点找不到边际!

4

我是人者仁义也,用正史说三国。

曹操看出司马懿有鹰视狼顾之相是《晋书》的记载,当时曹操曾经听闻司马懿有鹰视狼顾之相,于是就召见了司马懿,曹操让司马懿向前走,让他回头,结果司马懿身子不动脑袋直接回了过来,而后曹操又梦见三匹马在马槽里面吃草,十分厌恶,曾经对太子曹丕说:“司马懿不是人臣,早晚会干预我们家的事情。”但是曹丕和司马懿关系十分好,总是维护司马懿故而得免除嫌疑,此后司马懿小心翼翼,勤奋做事逐渐使得曹操消除了疑心。司马懿可不仅仅有鹰视狼顾之相的故事,此外还发生了一件事也是《晋书》的记载,是说曹操在建安六年(201年)征辟司马懿的时候,司马懿当时不愿意在曹操手下当官,于是声称自己有风痹症,连基本生活都没有。不方便出去当官,但是曹操紧追不放,他派一个刺客晚上秘密前往司马懿的卧室刺杀探司马懿,结果司马懿当时忍耐的十分好,一动不动,最终刺客退去。

但是这种记载很有可能是为了突出司马懿的形象而故意写的,因为这种记载可以看作和帝王出生的异象相提并论,主要目的是宣传司马懿建立晋朝的合法性,仿佛老天注定一般。我们首先分析一下这些事情合不合理。

曹操出生于155年,司马懿出生于179年,曹操大了司马懿24岁,首先是司马懿被曹操刺探的事情,这件事情发生在建安六年(201年),这一年官渡之战刚刚结束,曹操在荀彧的劝说下从四月开始攻打袁绍在仓亭的军队,随后九月份进攻在汝南和黄巾军联合的刘备,击垮刘备后,曹操派遣夏侯渊、张辽围攻东海昌豨所部,在张辽的劝说最终昌豨投降,前往许昌朝见曹操。可以说曹操根本没有精力在司马懿身上搞什么刺探,而且司马懿的大哥司马朗早就在曹操的手下当官,司马懿的入仕是在建安十三年(208年),这个时候司马懿大哥司马朗已经被曹操征辟为丞相主簿,可以说司马懿的心里负担没有那么大,而且曹操征辟司马懿为文学掾,只是一个小官,这个官职都不见于历史记载,此后司马懿历任历任黄门侍郎、议郎、丞相东曹属、丞相主簿等职,一直到建安二十年(215年),历史记载里的司马懿才出现在曹操的幕府参谋之中,这一年曹操征讨割据汉中郡的张鲁,在讨平张鲁之后,司马懿建议曹操攻取益州,曹操没有听从,此后司马懿出现在曹操面前是建安二十四年(219年),这一年关羽北伐,水淹七军,曹军大败,曹操想要迁都躲避关羽的锋芒,司马懿和蒋济劝说曹操不要迁都,可以连接孙权攻破关羽,最终关羽被孙权所破,兵败被杀。以及在孙权杀死关羽之后劝说曹操称帝,但是被曹操拒绝。司马懿认为曹操可以称帝。但是翻阅这些史料也能够看得出来司马懿到最后才混成了曹操一个普通参谋,并不足以扭转当时的局势,更不可能改朝换代,曹操怎么可能对于司马懿产生猜忌之情,当时其他的谋士比如刘晔,蒋济都是同等的谋士,也没有见到曹操有什么猜忌之心,可见这些记载主要是凸显司马懿奠定晋朝基础的宣传而已。

所以题主所说的情况不是很正确,司马懿真正得以崛起是在魏文帝曹丕的岁月,因为司马懿是魏文帝曹丕的智囊,在曹操被汉献帝封魏国之后,司马懿担任勒太子中庶子,开始活跃在曹丕的身边。曹丕击败曹植,参与政治等等大事都有司马懿的参与,司马懿与陈群、吴质、朱乐号称四友。素来被曹丕所信任,司马懿被曹丕封为抚军、假节,领兵五千,加给事中、录尚书事,相当于司马懿担任宰相还可以带兵,曹丕在第三次征讨孙权的时候,司马懿留守许昌,曹丕讲过一句话:

"吾东,抚军当总西事;吾西,抚军当总东事。"

我去往东面,司马懿总领西边的事务,我去往西边,司马懿总领东边的事务,在曹丕身死的时候,还任命司马懿,曹真、陈群为辅政大臣,可以想见司马懿得到了曹丕多大信任,可以说曹丕是司马懿的伯乐,一举把司马懿提上了曹魏的最高执政大臣的地位。曹丕对于司马懿 的提拔为后来很多事情埋下了伏笔。

5

按照史料记载看司马懿不仅是鹰视狼顾,老曹还梦见三马同槽,预见了司马懿不会久居人下,因此曹操动了杀心,但被曹丕救了。

魏武察帝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欲验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顾,面正向后而身不动。
又尝梦三马同食一槽,甚恶焉。因谓太子丕曰:“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太子素与帝善,每相全佑,故免。

《晋书》的材料参考西晋官方论调,为了掩饰司马懿不忠的事实,故而引用此论调用美化。让不明真相的人们以为司马懿是被迫无奈篡位夺权。

但凡了解一下曹操是什么行事风格都知道这是一个低级错误。

曹操是什么人?

  1. 曹操很任性
  2. 曹操很强势
  3. 曹操很多疑
  4. 曹操很果断
  5. 曹操很嗜杀
这些有很多史料支撑,前文晋书记载司马懿对曹操来说是个潜在威胁。

任性、强势、多疑、果断、嗜杀的曹操是肯定杀死司马懿的。哪怕曹丕劝阻也没用。

曹操聪慧的小儿子曹冲死后,曹操准备把周不疑杀掉,周不疑和曹冲一样聪明是个神童,曹丕为周不疑求情,曹操以此人非汝所能驾御也。这个理由拒绝。

周不疑死时仅十七岁,没有出仕,没有功名。

太祖爱子仓舒,夙有才智,谓可与(周)不疑为俦。及(曹冲)仓舒卒,太祖心忌不疑,欲除之。文帝谏以为不可,太祖曰:“此人非汝所能驾御也。”乃遣刺客杀之。

试问无辜周不疑都能死,一个被曹操认定毒瘤能留下来?司马懿日后成为曹操丞相府的文学掾,主簿和军司马的职位升迁,还在自己的继承人身边瞎转悠,真当曹操是烂好人?

所以什么鹰视狼顾,三马同槽,他们可信度相当于刘邦是龙种,某些开国皇帝是意外怀孕的产物,和《晋书》作者房玄龄在隋文帝时期,说出,今虽清平,其亡可翘足而待!”一样的扯淡!

6

如果曹操真的在开始就已经发现司马懿的虎视鹰顾之像,那么曹操怎么会放任其继续做大?而对自己的子孙后代和自己的江山社稷不负责任呢?

所以,所谓的曹操看出司马懿的逆反之相,都是杜撰出来的野史罢了。这个和诸葛亮看魏延脑后有反骨则日后必然一个道理。

相面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如今在天桥上,公园里,同样经常看到麻衣神相的算命摊,当然至于准不准,那就另当别论了。

对于面相之术,古人比今人自然要更加擅长娴熟一些。对于这种玄奇的东西,我们无法佐证它是否真的有其合理性。但是,我们经常说相由心生,这在警察的刑侦科目中确实有所涉及,心理学中同样有介绍,说明相面确实并不是完全空穴来风。

但是,曹操是否就精通相面之术?那就无从得知的。不过,在古代,因为学科相对较少,所以很多世家子弟也有很大可能因为志趣爱好的缘故,从而有所涉猎,这也是很正常的现象。我们现在所谓的迷信,古代人可能就是当做科学来学得。

那既然曹操对此可能有所涉猎,那为何还要说这是杜撰的呢?

作为一世奸雄,曹操自己的实力和水平远在刘备和孙权之上,可谓是文韬武略皆有胜之。如果曹操真的看出司马懿的不轨之心,那还会像很多人说的那样因为没有找到司马懿的过错而放过他吗?

要知道,宁可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这句话就是出自曹操之口。对于这等乱世奸雄,如果真的发现了自己的臣子有不臣的面相,即便他没有明显的过错,也断无逐渐加大其权柄的可能。更何况,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曹操既然想要杀一个人,除非他躲在孙吴和蜀汉政权当中,确实有些困难,在自己的账下,何难之有?

那种情况之下,一百个司马懿都不够曹操杀得。

有人以《三国演义》中曹操告诫曹丕的话来说事,这就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三国演义》本身就是借助历史背景而进行戏说的小说而已,怎么可能当做佐证正史的证据呢?更何况,在这之前,每次曹操说司马懿不足,曹丕都要为其辩上三分,难道曹操还看不出曹丕对其的倚重?

老谋深算的政治高手曹操自然会明白曹丕已经被司马懿蒙蔽了双眼,又怎么会不替自己的儿子抹杀这个巨大的隐患?作为和曹操性格最为相似的儿子,曹丕就算是一时不理解,过后又怎么会不理解曹操此举的用意所在?

所以,历史上根本就没有曹操看出司马懿的虎视鹰顾之像一说。再加上司马懿本身就是和诸葛亮同一级别的谋略之士,怎么会揣测不透主子的意思?所以,虽然曹操很聪明,但是面对更胜一筹的司马懿,自然也要败下阵来。当然,司马懿的谋反之心,也并非是一开始就有,其实后来他的谋反,也只是时势造人,顺水推舟而已。

7

一个人想成大事,自然得有驾驭英雄豪杰的自信和霸气。如果你一看到有本事有野心的人,就害怕他明天会背叛你、会危害你,那你最多也只能成为王伦那种角色。

总而言之,看到林冲比自己强,就害怕不已,于是各种排挤和打压;看到晁盖等有本事有野心,也是害怕不已,于是赶紧想让人家离开梁山;那将来他看到花荣、秦明、鲁智深、武松、呼延灼、关胜那种人,岂不是吓得都不敢睡觉,就凭这种表现,也想一统江湖?

回到三国中来,曹操是什么人?那是立志要统一天下的人,他见到一个羽翼未丰的司马懿,就吓成那副德性,恨不得赶紧把他给杀掉,那以后他还怎么混?如果曹操真是这种熊样,那他与与袁绍、刘表、孙权相比,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

因为,在当时那片乱世之中,随便拧出来一个人,那个人没有本事没有野心,当时的司马懿再牛,也不过就是个豪门贵族而已,根本还谈不上有多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换句话说,当时的司马懿再牛,再怎么鹰视狼顾,能比得上刘备?



当时的刘备,那是世人公认的枭雄,而且谁都知道刘备那是野心勃勃,不会轻易臣服任何人,甚至在关键时刻还可能会反过来咬一口。

但问题是,刘备投靠袁绍;袁绍一伙并没有如临大敌,也并没有因为害怕刘备背叛而赶紧杀死他,反而他一直让刘备出去独当一面。

后来刘备投靠刘表,刘表一伙也没有如临大敌的样子;而且刘备在刘表那里,一直也是独当一面的。刘备投靠孙权,孙权也并没有如临大敌的样子,而且一直也没有趁刘备羽翼未丰之时,试图大举进攻刘备并夺取荆州。

现在,曹操见到一个羽翼未丰的司马懿,就一副如临大敌的样子,说死说活,就想趁早除他以绝后患,曹操难道是穿越回去的?否则他怎么就敢肯定司马懿会背叛自己,怎么就敢肯定司马懿会篡夺自己的江山?



事实上,很多人总是抱有这样一种想法,因为后来的司马懿篡夺了曹魏的江山,所以就习惯姓的觉得他特别牛,一直是野心勃勃,而所谓的鹰视狼顾之相也特别灵验,但其实,这种观点就叫扯淡!

因为,如果司马懿在曹操时代就去世,那史书上的司马懿,也就是个路人甲和路人乙的角色;如果司马懿在曹丕时代去世,那史书上也就留下个司马懿的名字而已;如果司马懿在曹睿时代去世,那史书上的司马懿,那就是魏国的大功臣。

同时,如果司马懿在和曹爽辅政时去世,那他就是魏国的第二个诸葛亮;当然,如果司马懿在被曹爽架空后就去世,那司马懿在大家心目中的心胸,那就是个扶不起的阿斗。

因为,你司马懿好歹是四朝元老,而且军功显赫、实力强大,结果轻而易举被一个草包二代曹爽给搞得憋屈死,还不敢反抗,这不是傻和蠢还是什么?当然,如果是这种结果,还有谁会把所谓的鹰视狼顾之相当回事?

事实上,司马懿能够混成后来的司马宣王,并不意味着他就真的是那个时代最优秀的人物,更不意味着他就是曹操最大的威胁。任何一个英雄人物,也是风云际会的产物。如果曹操看到一个小小的司马懿,就害怕的要死,甚至还想要把人家杀死,这不就是典型的王伦么?

就凭曹操这副熊样,他手下的那些英雄豪杰,哪个还敢跟着他混!就算跟着他混,那恐怕也是唯唯诺诺和谨小慎微,丝毫不敢表露出自己的魄力和能力,更不敢有什么过格的表现。这样的团队,在乱世之中,恐怕第一个回合就被淘汰出局了!还混个屁啊!

8

诚邀回答:

曹操之所以对司马懿,“留而不杀”、让他辅佐曹丕。

其目的有两种:1.曹氏一族,权力庞大。留司马懿是为了制衡曹氏贵戚专权独断,以防止江山易主。

2.曹氏一族,没有代表性的政治人物,其处理国政手段不够成熟。而曹操任用司马懿,是任用他背后的司马士族的力量。因为曹操面临两个难题,第一,恐死后,大魏国防不整,二,士族离心离德,特别是司马氏,是河内巨族,先祖司马卬是项羽所封十八诸侯之一,后来西汉立国,曾祖司马钧为汉安帝征西将军。

很明显,司马氏是一股不可或缺的政治力量,加上,曹操无人可以用。用他也在提防他。所以没有杀他。

鹰视狼顾,出自《晋书·宣帝纪》:

帝(司马懿)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魏武帝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

欲验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顾,面正向后而身不动。又尝梦三马同食一槽,甚恶焉。因谓太子丕曰“: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

太子素与帝善,每每庇护他,故得无事。宣帝于是文懿时大肆杀戮。杀曹爽时,支党皆夷三族,不论男女老幼,姑姊妹女子已经嫁人的都杀掉,最后竟篡夺了曹魏的天下。

当时,曹魏的威胁。是吴国和蜀国。吴国国主,尚无北伐侵略踏曹魏门户的野心和愿望,只想偏安于江东。

蜀国因为声称继承大汉的法统起家的,所以他也不能不进行北伐。此时的曹魏,能征战诸葛亮的大将,几乎没有。曹操临死前亦不忘,曹魏之威胁,在蜀国不在吴国。吴国偏安,亦可以用合约使得他按兵不动。吴国亦称臣于汉(此时的曹操挟天子令诸侯)。吴国没有主动进攻的借口,而且打仗讲究名正言顺。

抵御蜀国的进攻,是历史选择了司马懿,而不是曹操选择了司马懿。曹真勇武但不善于计谋,不懂战略,许褚定多一个能战之将。而司马懿,则是能够从战略上去打击诸葛亮北伐的部署。

蜀国脆弱的军备力量,在司马懿拒而不战,守而不战,以守为攻的部署下,也是竭力度支。蜀地连年战争,人丁不盛。而且李严与诸葛亮的政治较量,贯穿蜀国整个历史。说白了,李严不想战,诸葛亮想战,只有战才能让荆州派,拥护(汉室正统)的力量存在,否则蜀国就变成了,本土化的蜀国。

曹操深知、曹魏的威胁在于内政,在于吏治,在于蜀国。所以他不得不依赖司马懿和他背后的力量。来协助曹丕治理国家,整备军务和国防。所以对司马懿留而不杀。

9

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有才不能杀;二是有地位不能杀;三是留给曹丕杀。

一、魏国真没人能抵得过司马懿的才能。

在曹操年老,中原三分天下的局势定下来后,年近不惑的司马懿才出山,这也是为什么三国早期的历史几乎没有司马懿的名号出现。他出山后已没有能与之匹敌的谋士存活,几乎都驾鹤西去了,除了此时的诸葛亮。

当时诸葛亮恐时日无多,自己不能实现先帝刘备的嘱托,就开始“疯狂”的对魏国发起攻势,蜀军一路取胜,让魏国上层人士担心不已,但帮助魏国抵抗此次危机的谋士能臣非司马懿莫属。这天时地利人和,竟然让司马家族有了喘息的机会,其势力正在崛起。

二、司马懿是贵族世家,曹家不敢随意得罪。

三国时期的世家大族地位非常高,孙权能撑得住江东那块基业,很大程度都得依仗当地的世家,他们可能拥有着全国百分之八十的财富和土地。反观魏国,曹操是一个不怕世家威胁的,但不代表他的孩子曹丕不怕。当曹操年老后,他得为曹丕将来执掌魏国做打算,司马家族的支持能让曹丕短时间内在朝堂站稳脚跟,所以不能杀。

三、曹操以为曹丕会杀司马懿,特意给孩子留着的。

能让曹操这只老狐狸对司马懿放下戒心,还得因曹操对曹丕的厚望。曹丕也是一个多疑有智谋之人,曹操认为当曹丕利用王司马懿之后,必然能杀了司马懿。可世事难料,曹丕登基没几年就因病去世,把王位让给了自己涉世不深、城府不够的孩子。司马家族后人也逐渐将野心展露,终于借曹家之力,逐步蚕食其他孙权和刘备的地盘,最后成为魏国实际上的掌权者,最后建立晋朝。

【关注笑看风云在际,了解更多古今史实】

10

首先司马懿办事很谨慎,没有什么把柄被曹操抓住。比如做世子的师傅要比杨修低调。杨修净教曹植讨巧的手段,司马懿只教规规矩矩。当然这些都是表面上的,但曹操更厌恶杨修而不是司马懿。曹操觉得自己和曹丕将来都能撑控司马懿,且军权也都有夏侯,曹氏兄弟把控,当然不怕了。可曹操千想万想没想到,自己后代的基因越来越差。曹丕壮年死于肺结核,曹睿估计死于肝硬化。后面甚至连继承人也没有。那些曹氏兄弟后人个个废物。总之有曹操在司马懿就装,能起势时顺风起势,不能起势先当个冢虎。

再者司马懿能和其他官员友好相处。曹真怎么欺负我都行,别人我也敬着,给人一种人畜无害的样子。有一天曹操把贾许找来,跟他说自己做了一个梦,梦见三马同食一槽,问他这是怎么回事。老贾是久混江湖之人,以前伺候张秀,现在伺候曹操,深得曹操信任。老贾就说三马就是西凉马腾,马超,马岱。都己死了一马了,那二马有勇无谋成不了气候。曹操一听稍稍放了点儿心。如果司马懿和同事关系紧张,会不会老贾顺便给来一脚呢。后来也是曹爽等人本事不大可得罪了不少人,有事也没有人为他们出头了,反而倒向司马家。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