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石达开是妇孺皆知、耳熟能详的奇男子、大丈夫,他能屈能伸,顶天立地,他失败的原因,你知道多少? 真相到底如何?很多人知道他没有尽早渡过大渡河,错失先机,而被清军围剿。

但他失败的背后还有更深层的原因。

上世纪八十年代,一部关于石达开太平军的历史剧情电影《大凉山传奇》,激起了人们对石达开兵败大渡河悲剧的无限同情和共鸣。

剧中,石达开太平军余部与彝人为保护“太平军军械库”和清军斗智斗勇、英勇牺牲的故事打动了无数人,被其英雄气概所震撼,也更让无数彝人乡亲们至今怀念逝去的传奇英雄石达开。

冬去春来,一百多年过去了,大渡河畔的英雄之花——格桑花,依然向我们无声诉说着那段英雄的传奇故事。

为还原真相, 有学者通过走访历史发生地大梁山以及寻访当年太平军后人,多方研究,力图揭示还原石达开失败的深层原因,终于获得了更显清晰的答案。

石达开之败,败在势单力“孤”!他孤军血战紫打地,两条大河如同锁链绳索束缚住了苍龙的手脚,最终虎落平阳,英雄喋血大渡河!

孤军深入!

32支彝人山寨意外收到“翼王书信”?

1863年5月的一天,拂晓十分,天空刚漏出了鱼肚色,崇山峻岭中的大小彝寨万籁俱静。

突然,一阵马蹄声打破了寂静。早起的山民遥望远处的山岗上,隐隐约约出现了一面黑色的旗帜。

旗帜上两个大字“翼王”,在高高的山岗上,迎风飘扬,分外抢眼。

山寨里,顿时想起鸡鸣狗叫声,“过兵了”,喊叫声此起彼伏。很多山民在慌乱中,扶老携幼,四处躲避,唯恐懈怠而躲之不及。

山岗上,有人向山下射箭。箭落寨门上,捆绑着书信一封。胆子大的人,拾起了箭书。送到山寨头人处,拆信一看,原来是石达开太平军的安民书。

当年德昌一山寨头人禄氏曾经保存着一封翼王书信,其后人依然能背出其中内容,实际上是太平军的反清檄文:“满清异族,荼毒中华,以故天王援举义师,大张挞伐。天兵纪律之师,望所到之处,约束所属百姓,切勿听信谣言,滋生事端。”

这就是石达开入川后,和当地彝人的初次交道。 而彼此的隔阂,让多数山民选择了躲藏。

但是,一百多年过去了,彝人们无论如何忘记不了祖辈眼中那面黑色的“翼王旗”。

它在阳光照射下是那样得耀眼,猎猎招展,好不威风!

在军旗的指引下,一条游龙似的队伍,蜿蜒盘行出现在山寨前。

随后,他们静静地从山寨绕过,在黑旗的指引下,消失在崇山峻岭之中。

大军过后,山寨沸腾了!

这是山神显灵了吗?

他们要和发财人(奴隶主)抢天下了!

躲在山石后面的娃子们,开始和太平军搭讪。这些彬彬有礼的战士,有的自称“天兵”,有的自称“长毛”,他们要去北京推翻皇帝夺天下。

他们要把天下还给天下老百姓!

这支充满神秘感的军队让山里的人们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震撼和力量。而奴隶主们却告诉他们,“这是一支嗜血的魔鬼,一定要远离他们。”

有的人半信半疑,有的人因为他们的勇敢和淳朴,敢和官府战斗,好奇心驱使他们跟着太平军走了!

太平军果然纪律严明。老一辈彝人回忆,“他们太平军的纪律很好,不侵扰百姓,吃一文钱的东西都要给一文。”

而彝人帮助太平军搬运辎重, 太平军都要给以重额酬金表达谢意。

“天兵过境,秋毫无犯”,这样的军队和官府完全不同,他们因此赢得了民心!当地彝人、藏人和汉人都纷纷加入队伍。

然而,还有一些山寨因为清廷提前进行反宣传,轻信了谣言,他们跟着一个“神秘人”上山打击太平军,邀功请赏。

神秘人不但导致了石达开之败,战后还因此功获得了清廷“重赏”。

神秘人是谁?为什么会让石达开陷入孤立?他如何做到的?

太多的疑惑困扰着人们,感谢彝人口述历史还原了迟来的部分真相。

孤立无援!

清军的妖魔化宣传,欲图孤立石达开,谣言四起,误会加深。

石达开,如何化解和彝人之间的误解,拉近和彝人的距离?

初来乍到,石达开太平军面临着严峻的现实局面,不容乐观。

一是清廷孤立太平军,使其失去群众基础。

早在石达开渡过金沙江之前,川内的彝人山寨就陆续收到了清廷官府的通报,对即将到来的太平军进行了严重的污蔑。

而那个神秘人物的出现,加剧了紧张气氛。

这个人是彝人的土司,叫岭承恩,人称“冷土司”,一张总是板着的面孔,凶神恶煞,杀气十足。

正是他的出现,改变了石达开的命运。

他们把太平军塑造成“红发绿眼睛,狰狞恐怖的魔鬼”,让彝人远离他们。

豪横的冷面土司,拿着四川总督骆秉章的活动经费,纠集了奴隶主、地主豪绅以及汉人团练等地方武装,四处贬低抹黑太平军。

最恶毒的造谣是编造了离奇的情节,四处散布太平军的马匹嗜血,让空气里都弥漫着恐怖的气氛。

二是进行坚壁清野,让石达开没有后勤供给。

在进行抹黑太平天国的基础上,蒙蔽群众的眼睛。再发动山民收藏一切可供食用的食物。

三是发布绞杀太平军的各类奖励政策,重赏之下,彻底孤立太平军。

面对清军的舆论战、心理战,太平军无疑陷入了被误解、被孤立的万难局面。

四是拉拢彝人首领,以高官厚禄进行利诱。

不但如此,四川总督骆秉章多次修书彝人土司岭承恩,以“高额利诱”的方式拉拢奴隶主冷土司,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审时度势,岭承恩选边站队,投靠了清廷一边。对石达开的孤军深入,采取了“穷追猛打”、“伏击、追击等灵活多变”的消耗战术,大量杀伤太平军,造成太平军大量减员,战力下降。

孤军绝唱!

石达开没能打破清军的孤立,尽管赢得了部分彝人的信任,却无法改变孤掌难鸣的颓势。

石达开能不能打破岭承恩的孤立?如何搞好和当地彝人的关系,事关成败。

网络上传言,石达开深陷大渡河死地,进退两难,怒杀彝人向导而推测石达开没有搞好群众关系。

然而,这个传言真假已无从考证。彝人口述中,更多的是太平军如何帮助穷人、发动穷人反对官府,传播推翻清廷的思想,而穷人们又是如何掩护太平军将士的一个个感人故事。

至今人们还在口口相传,翼王让他们懂得了人与人要平等对待,不能欺负他人的道理。

这足以说明,石达开是善于搞好群众关系的!但是,他依然无法改变当时被孤立的万难局面。

此刻的石达开,真的是太难了!一个“孤”字实在难以化解他心中的郁闷和无奈!

请看:

孤军深入:三万人入川,沿途凶险,机关密布,军队越打越少。

势单力孤:石达开没有友军支援,清军在没有任何干扰的情况下,多路合围,撸起袖子加油干,进退自如,掌握了主动,控制了节奏。

孤掌难鸣:在最初打算和李蓝义军配合,但李蓝义军却先失败了。除此之外,四川境内没有更多反清力量。

孤立无援:紫打地被围后,伤亡过大,兵员得不到补充和修整,弹尽粮绝,坐以待毙。 孤苦伶仃:身陷绝境,两条大河挡住去路,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四面楚歌。既不能跨过主干河流进入四川腹地,又不能渡过近百米宽的支流——松林河,两条河都是惊涛骇浪波浪宽。

大渡河有300多米宽,连支流松林河也有逾百米宽,而今天却只有数米不到,徒步可渡河。为此,民间历史学者覃仕勇总结认为,“时也,运也,命也,老天要灭亡他,谁也救不了”。

自始至终,石达开犯了兵家大忌,失败是必然,如果成功那也只是侥幸,他的失败教训时刻提醒我们,不熟悉环境,孤军冒进,是兵家大忌!

最终,他掉进了清军和地方土司联合设计的困局之中,如同一条凶猛的“战狼”被狼夹子夹住了手脚,有力使不出,只有认栽了!

结论,孤军必败也!

(大凉山传奇剧照)

一个多月以后,太平军主力行经冕宁、石棉一带,遭到清军的围追堵击和土司岭承恩的袭击,损失很大,在紫打地又遭到清军的猖狂进攻。

“进抵大渡河时,逢河水陡涨,制舟筏数次皆不能渡,河北岸有四川总督骆秉章所派大兵及土司王应元阻拦,河南岸又有清军和土司围击,太平军被围月余,弹尽粮绝,马皆食尽,牺牲者颇多,伤者不得治。”

石达开乃以保全军生命安全为条件,自投清营。清军初假意允诺。但石达开到达后立即将其枷往成都凌迟处死,又将已交出武器瘦弱不堪的太平军战土数千人尽行杀戮。

至此,石达开太平军从进军四川后,就已经踏上了一条“死亡之路”,只是,他并不知道终点在哪里,直到大渡河,置之死地而不能后生,才恍然大悟,但为时已晚!

世 上没有后悔药!

最佳贡献者
2

天京事变后,由于洪秀全对石达开存在疑忌,并且封自己的两个兄长为王,牵制石达开。于是石达开在1857年6月带领部队离开天京。石达开率兵从安庆出发,起初在江西、浙江、福建等省活动,屡战不利。

从1859年起,转战于湖南、广西、湖北、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多次击败 军,对这些地区的群众起义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他脱离天京后,毕竟是孤军作战,没有建立根据地,粮食、武器等补给困难,部队的战斗力日益削弱,军心逐渐涣散,分离、叛降的情况不断出现。

石达开率军到达四川后,没有与当地的彝族土司王应元搞好关系。石达开并没有对他们采取怀柔政策,而是比较强硬的姿态,引起彝族不满。大渡河一带是彝族人民世代居住的地方,没他们的支持,任何外来势力都将寸步难行,且不说王应元号召人民把粮食和船只藏起来,不与石达开做交易,使得石达开大军饥寒交迫,渡河船只极其缺乏;更为致命的是王应元还配合四川总督骆秉章作战,带领土司兵力围剿石达开,太平军两面受敌,只能失败。

此时还发生了一件事,石达开在指挥大军渡河之时,他的妻子正好给他生了一个儿子,作为客家人的石达开老来得子很是高兴,于是下令全军庆贺三天三夜,停止渡河。这对于石达开来说应当是人生中最大的败笔,作为一代战将和帅才,石达开理应对天时、地利这些影响战争胜负的因素了若指掌,为何还会犯如何大的错误呢。六七月份是中国的雨季时节,长江上游时常暴雨骤降,水漫大江,渡河就得赶时间,在清军主力还没有前来围堵的有利时机,石达开本应率领大军直接强度,就算损兵折将也不至于搞到最后全军覆没的下场。等到石达开为其小儿子的降生庆贺结束,大军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渡河时间,此时大雨倾盆,河水暴涨,而大渡河水位落差极大,水文状况极其复杂,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太平军的船只无法渡过,只能等到水位的下降。等到河水暴涨结束,水流趋于平稳之时,骆秉章率领的清军主力已经赶到大渡河,并对太平军形成合围之势。

1863年5月,石达开在四川大渡河紫打地(安顺场)陷入清军包围,屡战失和利,伤亡惨重,部下只剩下7000余人,粮食断绝。石达开走投无路,自带五岁的儿子石定忠、宰辅曾任和等入清营,希望以停止最后的抵抗来换取保全残部。他的余部2000余人被清军于一夜之间屠杀净尽,其余已经遣散的也陆续被杀害。石达开本人被解赴成都凌迟处死。

喜欢的话,可以关注我,大家一起交流。

3
1856年9月,军事上处于全盛时期的太平天国发生了天京事变,杨秀清,韦昌辉,秦日纲等人在事变中先后被杀,数万名将士被屠杀,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天京事变结束后,早期的诸王之中,除了天王洪秀全之外,只剩下石达开一人。

天京事变

在洪秀全和众臣的要求下,石达开奉诏回天京,被军民尊为“义王”,合朝同举“提理政务”,但天王见石达开深得人心,心生疑忌,封了自己的两个兄弟为王,试图对石达开加以牵制,甚至意图加害。为了避免再次爆发内讧,石达开不得已于1857年5月避祸离京,前往安庆。

石达开出走安庆1857年9月,天王迫于形势的恶化遣使请石达开回京,石达开上奏天王,表示无意回京,但会调陈玉成、李秀成、韦俊等将领回援,并以“通军主将”身份继续为天国作战。1857年10月,石达开率领精兵十几万从安庆出走,进入江西,名义上虽然继续为太平天国征战,但是实际上已经脱离了太平天国的主战场。

影视剧《太平天国》中石达开率军出

面对着近在咫尺却被清军趁机围攻的九江,昔日被群臣推荐为“义王”的石达开没有展现出自己的仁义之举,而是集结重兵与景德镇,坐视九江陷落。影视剧《太平天国》中的九江之战

此后,拥戴石达开的很多太平军将领大都都没有继续追随他,而是选择留守安徽再次回归太平天国的统一指挥。石达开又于次年进军浙江,并联合国宗杨辅清进军福建,欲开辟浙闽根据地,与天京根据地连成一体。

浙江是江浙皖清军的主要饷源,为阻止石达开攻浙,清廷急调各路兵马增援,急令在家丁忧在籍曾国藩重任湘军统帅,领兵入浙。太平军虽然在浙江取得许多胜利,但江西建昌、抚州失守后,入浙部队失去了后方,协同作战的杨辅清又在被天王封为“木天义”后从福建撤军,为免四面受敌,石达开决定放弃攻浙,撤往福建,后又转战到江西。石达开建立浙闽根据地的努力虽因内外矛盾以失败告终,却牵制了大量清军,为太平军取得浦口大捷、二破江北大营、三河大捷等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此后石达决定进攻湖南,取上游之势,再下趋湖北,配合安徽太平军作战,并伺机分兵入川。1859年春,石达开自江西起兵入湘,发动 “宝庆会战”。彼时湘军正计划分兵三路进攻安庆,闻石达开长驱直入湖南腹地,军心全线动摇,只得将因势利导,全力援湘。面对湘军的重兵驰援,石达开孤军作战,未能攻克宝庆,被迫退入广西休整。

1861年9月,石达开自桂南北上,于1862年初经湖北入川,自此,为北渡长江,夺取成都,建立四川根据地,石达开转战川黔滇三省,先后四进四川,终于1863年4月兵不血刃渡过金沙江,突破长江防线。5月,太平军到达大渡河,对岸尚无清军,石达开下令多备船筏,次日渡河,但当晚天降大雨,河水暴涨,无法行船。三日后,清军陆续赶到布防,太平军为大渡河百年不遇的提前涨水所阻,多次抢渡不成,粮草用尽,陷入绝境。为求建立“生擒石达开”的奇功,四川总督骆秉章遣使劝降,石达开决心舍命以全三军,经双方谈判,由太平军自行遣散四千人,这些人大多得以逃生。剩余两千人保留武器,随石达开进入清营,石达开被押往成都后,清军背信弃义,两千将士全部战死。而石达开自己也被凌迟处死,临刑之际,神色怡然,身受凌迟酷刑,至死默然无声,观者无不动容,叹为“奇男子”。

石达开之所以兵败,主要原因当然还是太平天国起义者自身的问题,其次也有很多自身的问题。

首先,宗教性质的农民起义也许没有什么大毛病,但是拜上帝教说白了还是洋教。近代的国人深受外国侵略者的侵略,所以不管是普通民众,还是上层的士大夫阶层,都对洋人十分痛恨,恨屋及乌,反感西方的一切。因而以洋教作为信仰支柱的太平天国运动自然很难在与清政府的对抗中取得多数民众的支持。因而太平军虽然转战各地,但是似乎都很难建立巩固的根据地。拜上帝教

其次,信仰洋教也就算了,敌视儒家文化,是太平天国运动最大的失误。虽说太平天国在定都南京之后,调整了一些极端的措施,对儒家文化采取了一些保护性的措施,但是总体来说还是把读书人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把一场反抗清军的战争演变为传统文化与“西洋文化”的战争,显然,这也是很不明智的。

第三,石达开率兵出走,并不得人心。石达开离开天京值得同情,但是手握重兵的石达开完全可以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在安庆主持军政大事,继续指挥太平天国的军事行动。不过意气用事的石达开率领数十万精锐部队由安庆进入江西,脱离了太平天国的主战场,给太平天国造成了严重的危机。此后,虽然石达开转战江西,浙江,福建等省,一定程度上牵制了清军,给太平天国后期的回光返照提供了一定的支持。但是毕竟还是因为石达开的出走,使太平天国丢失了皖北,江西的几十个州县,形势迅速恶化。所以跟随石达开出走的很多将领多数后来都离开了石达开,石达开最终还是成为孤家寡人。影视剧中的石达开

最后,目标不明确,四处游击,没有建立一块根据地。石达开后期虽然转战多省,也一度有自己的想法,比如进入湖南,试图占领湘军的“老巢”,不仅牵制湘军的进攻,也可以自上而下重新夺取武昌。比如渡江进入四川,试图占领成都,然后借助蜀道难的四川,开创新的局面。但是种种计划都因为目标不是很明确,以及清军的强大,最终失败。兵败大渡河更是因为自己对地形和当地气象水文条件不熟悉造成的重大失误。当然了,话又说回来了,就算石达开渡过了大渡河,以石达开当时的军队数量和士气,估计也不太可能有机会占领四川,失败还是必然的。

(相关图片来源于网络,徽南城意头条号,谈历史地理,说人文教育,看社会百态,聊地方发展,喜欢小编文章的朋友欢迎点赞与关注!)

4

说起石达开缘何兵败大渡河,怎一个无奈了得。

当年这位被封为“翼王”的石达开,是天京事变之后仅存的四王之一,但是却处处受到天王洪秀全的排挤和打压,为了彰显自己无心于众王争权夺利,无奈之下石达开率10万军兵离开天京,自此后辗转江西、浙江、福建等地,但是却未能休养生息,多次与各路官军激战,精锐人员早已所剩无几。最终石达开余部决定兵分三路入蜀地来巩固自己势力。

结果主力部队一路之上连续遭受清军攻击,在分析路线后,最终决定绕至大渡河再往前行,但没想到到达之时却发现已经无路可走。当时正值五六月份,山洪暴发,大渡河水涨汹涌,石达开命官兵几次强渡都无功而返,折损将士五千余人。而此时清军已经各部到位,不但在对岸布防,而且将后路截断,并形成合围之势,只需等待进攻命令。前有大渡河挡路,后有清军官兵。石达开已经落到了两难境地,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后命军士重新选了几处渡河点,但是全部以失败告终。

就在此时,清军袭击了位于大渡河畔马鞍山大营,将其粮草辎重全部烧毁。如今已无道路,又无粮草,石达开陷入绝境。

面对此情此景,石达开抱定必死决心,但是宰辅曾仕和向其进献了一条诈降计,石达开无奈只好用了此计,恰好此时清军四川总督骆秉章也派人来招降,并拟定好安置石达开余部的优越条件。次日,石达开携子石定忠和宰辅曾仕和、黄再忠、韦普成等入洗马姑清营。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石达开等五人刚过凉桥,清重庆总兵唐友耕率部杀到,将石达开等人缴械擒拿,押入清军大营。雅州知府蔡步钟则按照唐友耕的布置,率大军伏击石达开余部,将所剩之人几乎全部斩杀屠戮。

后骆秉章将一干人等审讯后,以防夜长梦多,下令将石达开三人凌迟处死,在成都城内上莲花街督标箭道,三人惨遭寸剐凌迟,其子下落不明!

纵观这次失败原因,石达开当负主要责任。然而,若从根本上来讲,石达开兵败大渡河的悲剧是太平天国内讧的结果,是农民起义的劣根性所导致!

5

四川是自古中国兵家的反败为胜的地方,川路险,险似登天。四川熟,天下足。这就是古代中国对四川的评价,刘邦,刘备,就是先例。根据四川的地形,四面都是高山险峻,只有几条路可以进入,只要把住这几个隘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而四川成都平原,千里沃野,生活富足,人口众多。进入这个地区那就是世外桃源,独立王国。兵败于此这里可以修生养息,出川图中原。刘邦就是先例。

石达开就是受仙人指点而图四川的。石达开没有去过四川,而信心满满,带领着众多的军队踏上了进川之路。四川和汉代的四川已经不一样了,进四川必图成都平原,只有到了这里才能够获得兵源和粮食,但是这里已有清朝军队的重兵把守,而善于政治和军事的清军将领骆秉章,已经给石达开布置了一条不归路。

成都取不了,只能被逼上川西,逼入藏人地区,汉人到了这里根本不能融入藏区,这里的佛教的王国,石达开所有的鼓动和宣传都不能被藏族人接收。而要获得藏族人的兵源和粮食根本就是天方夜谭。

军队行军最重要的就是粮食,没有粮食军队就会散伙而控制不住。而寻找粮食就得攻取城镇,只有城镇才能满足众多军队的吃饭问题,而四川川西又是山多地少的地方,老百姓贫困,山民生活在深山里,几户一个村庄,而且根本就没有满足军队所需要的粮食。

而川西的城镇都在两山夹一沟的河沟里面,地形狭窄,两边都是高山,陡峭而险峻,无法攀登。白云在山脚下压着,在山腰上挂着。植被茂密郁郁葱葱,河边只有供人马行走的小路。也只有这条路可以出入。其它办法想出去就是等天。

这个地形的河流不宽也不深,水流湍急,河上巨石和碎石形成一个个的河滩,裸露在河的中央和岸边,只要成人都能够涉水踏过。河的宽度一般在几十米。上游下雨水会立即暴涨,而不能涉步,但是很快就会回落而可以涉步。

兵家最忌讳的就是死地,而大渡河两岸就是死地,河边的小路两头只要用很少的兵士堵住,再多的人也不要想出去。而等待粮食吃尽,自取灭亡。清军将领骆秉章把石达开诱入这样的死地,石达开只能等待着灭亡,就是侥幸逃脱,也只能进入藏区,等待着下一步的死亡。

6

不邀自答。1、具体回答这个战役失败的原因:大渡河水因一场突然的大雨暴涨,导致渡河变得困难,在等待水势退却的时候,河的对岸布满清军,天灾加人祸,渡河更难通过;2、退路被封,土司岭承恩守住了叫做铁宰宰的关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3、渡河的和攻取隘口的兵马都损失大半,士气低落,马鞍山粮草基地又被土司攻占。在这种情况下,失败不可避免了!

7

石达开作为天国著名的战将和帅才,为何连区区的大渡河都没能强渡成功,兵败大渡河畔的安顺场,其所率的数万太平军几乎全军覆没。自己还牺牲于此地,分析石达开的失误有三:

其一,安顺场处于大渡河的滩地,山环水绕宜被包围,不宜于驻军,不占地利之势;大渡河下游,两岸高山,一河怒水,恶浪澎湃。前有天险,后有追兵,石达开选出五千精锐,集结船筏,大举抢渡,眼看就要抵达对岸。却遇到大渡河提前涨水,船淹筏毁,可怜五千精锐均葬身洪水。次日,石达开只得转向西抢渡松林小河。又遇到海拔7000多米的贡嘎山积雪融化,雪水奔腾而下从大渡河倒灌入松林小河。加上暴雨,大河小河都无法抢渡。

其二,没有于抵达当时立即抢渡大渡河的滩地,不期遇上大洪水,错失天时之机;清军早已坚壁清野,所以紫打地附近找不到渡船,需要砍树现场扎木筏。加之大军连日在山区行军,人困马乏。石达开传令休息三天,而且再准备渡河。然而三天后大渡河水暴涨,错过了最佳的渡河时机。

其三,决没有听从当地有识之士的忠告,从前方泸定桥过河,痛失人和之本。石达开自从脱离天国的三年里,太平军战斗力已经弱化成普通流民起义了,没有打赢过一场关键战役,石达开并没有提出一个明确的政治目标和革命纲领,石达开的领袖光环在渐渐褪去,军队的士气在一点一滴的消失。

8

八个字:不顾天时,不收人心

以红军强渡大渡河作个简单对比。

优柔寡断vs因时制宜

石达开在大渡河畔已知道后有清军,但侥幸还有3天左右的路程,就开始得意为母祝寿;

而红军面对敌人正要形成的包围圈,快速改变计划,在大渡河两侧分别突击。

金钱开路vs歃血为盟

石达开一路以金钱开路,买通了当时的彝族阻挡,但俗话说得好“拿人钱财,与人消灾”,清庭反手以两倍的价格买了反水;

反观红军,践行“五十六个民族团结”的理念,从心底对待彝族同胞,更有刘伯承元帅与小叶丹歃血为盟。彝族同胞反而拼死将国民党军队推搡在外,

话外补充

强调一点,所谓天时地利人和,石达开面临的大渡河,与红军遇到的并无本质差异。

“地利”因素并无差别,如果说石达开遇到的大暴雨,那也是他自己大意,耽误了雨前几天渡河的好时机。

总结

正如游戏玩家一样,给你的初始地图都一样,有些玩家硬是自己作死玩儿死了自己。

9

1862年,经在云南、四川起义的农民军首领蓝朝鼎邀请,石达开打算离开有清军重兵把守的湖广一带,到清军防守薄弱的四川盆地去发展。石达开的战略意图是非常好的,如果他在四川站稳了脚跟,不但可以有一块富饶的抗清根据地,还可以牵制围剿太平天国的清军主力。但是事与愿违,石达开率领3万大军及2万随军家属离开湖北进入西南后,就遇到了严重的补给困难。四川和贵州山区的贫瘠超出了石达开的想象,不要说是采购粮食,就是寻找野菜充饥都困难。大军所到之处,就和蝗虫过境一样,基本上能吃的东西都一扫而光。

1863年初,石达开的军队和随军家属已经被饥饿折磨得奄奄一息。有一天,军需官在一个小山村的农户家里发现了几大桶桐油,这些桐油是山民自己压榨出来准备拿到集市上换钱的,由于遭遇战乱,还没有来得及出售。这位军需官明知道桐油自古以来就不可以食用,还是如获至宝的将它带回了军营,给饥肠辘辘的士兵们炒饭菜吃。因为士兵们不要说荤腥,就连一顿饱饭都很久没有吃过了。结果吃了桐油炒的饭菜,士兵们马上就出现了严重的腹泻症状。那时的医药条件比较差,根本就没有治疗的办法。石达开等人因为身体强壮,逃过了一劫,但是上万名士兵和大部分了随军家属却陆续死于食物中毒,令石部几乎丧失了战斗力。

1863年4月,石达开好不容易来到了安顺场大渡河边。只要安全度过大渡河,那边有蓝朝鼎率领的起义军接应,石部官兵就可以起死回生。但是当大家信心满满的准备渡船过河时,当地连续几天下起了大暴雨。大渡河河水暴涨,淹灭了石达开渡河的最后一丝希望。4月底,数万清军赶到大渡河对岸,让石达开部陷入了绝境。石达开军营里已经断粮几个月,近万名士兵是在强大的精神力号召下,把树叶野草用水炖煮充饥坚持下来的,就是对渡过大渡河还抱有一丝希望。如今希望破灭了,绝望的石部官兵心理完全崩溃了。为了减轻负担,石达开的几位妻子抱着年幼的孩子投大渡河自尽,还有上千名士兵自行离开了。石达开部剩余7000余人,不要说和清军交战,连举起武器都困难,只得呆在原地等待蓝朝鼎等人的救援。

1863年5月初,蓝朝鼎被四川清军击败,退回自贡。石达开眼见外援尽失,已经没有任何出路,派人给对岸的清军将领唐友耕带话,愿意向清军投降,换取部下士兵的性命安全。唐友耕闻讯大喜,请示四川总督骆秉章后,亲自带了一船食物来石达开军营受降。石达开将食物分予奄奄一息的部众,将自己与儿子石定忠自缚,跟随唐幼耕来到了清军的大营。朝廷接到擒获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的消息后,怀疑有诈,派和石达开有数面之缘的刘蓉来验明正身。后经过审理,以叛逆大罪判处石达开凌迟之刑。石达开受刑时,被割几千刀,自始至终默然无声,令观刑的清朝官员和行刑的刽子手都肃然起敬。

石达开死后,其子石定忠被清军装入盛满生石灰的麻袋中,活活捂死,年仅5岁。根据石达开生前的要求,清军将他们父子合葬在一个秘密的地方(石达开投降后,料知清廷不会放过他们父子,遗愿父子同葬)。

石达开死后,他的部下有4000多人被朝廷遣散,2000余名精壮则惨遭杀害。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