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汉族英雄冉闵的最后一战是怎么打的?

汉族英雄冉闵的最后一战是怎么打的?

2020-10-28 00:31阅读(65)

汉族英雄冉闵的最后一战是怎么打的?:杀胡令公元349年,后赵皇帝石虎去世,太子石世继位。但是石世的皇帝仅仅做了三十三天,石虎的第九子石遵发动兵变推翻了石世

1

杀胡令

公元349年,后赵皇帝石虎去世,太子石世继位。但是石世的皇帝仅仅做了三十三天,石虎的第九子石遵发动兵变推翻了石世,自立为帝。石遵的最大支持者就是手握重兵的冉闵。冉闵的另外一个身份是石虎的养孙,所以他支持石遵发动兵变的条件就是日后立自己为太子。

但是当石当时皇帝之后,却没有履行承诺,毕竟冉闵是个外人,皇位凭什么传给你?石遵立石衍为太子,放了冉闵的鸽子。石遵感觉此时的冉闵是自己身边的一个定时炸弹,决定除掉他。但是石遵却给自己找了两个猪队友,自己的哥哥石鉴和郑太后。郑太后当场就反对杀冉闵,理由就是冉闵有拥立之功,而垂涎皇位已久的石鉴则给冉闵打了小报告。

先下手为强,冉闵联合汉族重臣李农以及王基再次政变,砍了石遵的脑袋,立石鉴为皇帝。自封为大将军的冉闵清洗了朝中的一批胡人官员,将大量的汉族官员安插在重要部门中。

冉闵此举引起了当时胡人贵族的警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他们担心冉闵对他们进行报复,于是以石袛为首的羯族势力、以苻洪为首的氐族势力以及姚弋仲的羌族势力的联合大军对冉闵控制的邺城地区形成了合围之势。

邺城城外的胡族大军压境,城内的羯族贵族也是蠢蠢欲动,多次发动兵变,但都被冉闵镇压下去。就连冉闵扶持的石鉴也开始与他对立。

冉闵觉得只要胡人当政,自己就永远不得安生,于是冉闵发布了那道著名的杀胡令:

“诸胡逆乱中原已数十年,今我诛之。若能共讨者,可遣军来也!暴胡欺辱汉家数十载,杀我百姓,夺我祖庙,今特此讨伐!犯我大汉者死,杀我大汉子民者死,杀尽天下诸胡匡复汉家基业,天下汉人皆有义务屠戮胡狗!冉闵不才受命于天道,特以此兆告天下!”

冉闵下令:“内外六夷,敢称兵杖者斩之!”

一场惨烈的民族屠杀由此开始:

在邺城内,冉闵下令关闭邺城四门,对城中的胡人展开了一场大屠杀,城中血流成河,20多万人就此丧命。

在冉闵控制的地区,汉人开始对胡人进行一场血腥的民族复仇,其次是地方。各地汉人对胡人展开了一场空前规模的民族复仇,男女老幼,无论贵贱,只要是胡人,一律杀死!就连那些长得高鼻梁和大胡子的汉人也被误认为是胡人而被杀。


冉魏建国

公元350年初,冉闵在邺都称帝,取代后赵,建立冉魏政权,改年号永兴。但是冉魏的控制区域仅仅是邺城以及其周边地区。石袛在河北襄国(今河北邢台)称帝,恢复后赵政权,后赵境内的胡人纷纷响应,发兵7万讨伐冉闵。

虽然冉闵手下的汉军数量远远少于群胡的军队,但是冉闵自己有绝对的信心能够击败这些胡人。

史籍记载,冉闵据悉史书记载,冉闵“身高八尺,善谋略,勇力绝人,攻战无前”。从上述可以看出,冉闵在战场上绝对是一个超级战士。冉闵上阵永远是骑着自己的朱龙马冲在最前方,左手持双刃长矛(矛尖两面都开口),右手持连钩戟,一手一个,上阵时左右开攻,只用双脚控马,勇猛绝伦。有这样的主帅,冉闵手下的汉军将士都跟打了鸡血一样,加上对胡人的刻骨仇恨,每每所向披靡,以一敌百。

在那个胡骑马踏中原的时代,冉闵的汉军每战都是以寡敌众,大获全胜:

首战,以汉骑三千,夜袭匈奴大营,追杀百余里,斩首三万;

次战,以汉骑五千,大破胡骑七万;

三战,以汉军七万及义军数万,破胡族联军三十余万; 四战,以汉军万余,先败后胜,歼灭胡族大军四万;

五战,以汉军六万,全歼羌氐联军十余万。

在这样的战绩之下,各地的汉人看到了翻身做主人的希望,纷纷起义,向胡人势力举起了屠刀。


冉闵杀胡前,中原地区的胡人有五六百万之多,占据了整个黄河流域;冉闵推翻后赵后,数百万胡人被中原汉人所驱逐,不得不迁回陇西、河套等地,甚至是更为遥远的中亚。这场被冉闵逼出来的民族大迁徙,造成中原百余万胡人的死亡,在迁途中还是数十万胡人因饥寒交迫和相互掠夺而死。

但是在汉杀胡的同时,胡杀汉也在进行着,而且胡杀汉的数量只会比汉杀胡更多。冉闵杀胡是为了生存,而胡人杀汉则是习惯,更是对冉闵反抗的报复!

中原地区由于胡人数量大减,汉人的比重又开始增加。在经历了汉人的血腥报复后,胡人再也不敢小视汉人,开始与汉人合作,利用汉人从事生产、发展经济,逐渐形成了胡人打仗,汉人种地的局面。

最后一战

公元352年,冉闵率军攻克襄国,消灭了后赵的残余势力。这时一个新的敌人可是向冉闵发动进攻,这就是刚刚统一辽东的慕容燕国。


公元352年4月,燕国名将慕容恪率领10万燕军与一万冉魏军在安喜相遇。这支汉族步兵在安喜的平原野战中连续十次击败鲜卑骑兵。

燕王慕容俊亲率20万大军南下,与慕容恪军夹攻魏军。冉闵决定一战击败燕军,而这最后一战,冉闵选定廉台作为战场。

廉台,地处今定州、无极、新乐三地之间。战国时,赵国攻灭中山国后,大将廉颇曾率军在此驻扎,筑有一台,名叫廉颇点将台,廉台因此得名。

冉闵选定廉台作为燕军的处决地,也是有原因的:燕军以骑兵见长,虽然在安喜被魏军击败,但是每次都是打败了就跑,魏军也追不上,无法进行围歼。而廉台地区丛林河流众多,不利于燕军骑兵机动,而有利于魏军步军实施伏击战。

魏军且战且退,一路上多次击退燕军追击,方才撤到泒水南岸的魏昌附近扎营。慕容恪很快也率燕军渡河,在南岸与魏军对峙。此时,慕容恪的燕军前部孤军追击,已经脱离了慕容俊的燕军主力。冉闵的计划已然实现了一半:魏昌城侧面是山区和丛林地带,也是魏军埋伏的地方;慕容恪要是追进丛林,就会掉进冉闵设下的陷阱,一旦燕军战败,他们背后的泒水就会成为一道天堑,挡住他们逃跑的去路。

就在此时,燕军参军高开识破了冉闵的计谋,燕军不再追击,而是在林外骂阵,逼着冉闵在平原与燕军决战。

冉闵的魏军此时拖不起,马上就要断粮了。一旦断粮,军心士气肯定就会崩溃,为此冉闵决定与燕军决一死战。

为了能够对付冉闵这个超级猛人,慕容恪可以说是煞费苦心:

慕容恪在燕军战阵的最前端,布置了一支骑兵,这种部队就是整个大阵的诱饵。在其后是燕军主力,其中攻击的中坚力量是一支五千人的精锐骑兵,这支骑兵人马皆披重甲,然后再用铁链锁在一起,这也许就是后续金国铁浮屠的雏形。这支骑兵就是一道肉盾,延缓魏军的冲击,消耗魏军的有生力量,为侧翼部队的合围赢得时间。

但是这个精心安排的大杀阵竟然没有挡住魏军的攻击,魏军歼灭了那五千精锐的连环马阵,一路杀到了慕容恪的本阵。

这时两翼燕军杀到,将陷入苦战的魏军包围过来。魏军兵少,一场血战后,剩余的数千名将士全部战死。冉闵不得已,只得向东突围。在燕军的追击下,冉闵冲杀二十余里,终于杀出包围圈。就在此时,一个意外发生了,冉闵的坐骑朱龙马因为劳累过度而死,冉闵跌落马下,被燕军生擒。失去了主帅的魏军在与燕军力战之后,全部战死。

冉闵被俘后,燕军乘胜进击邺城。邺城中的汉族军民深知已无退路,在极度艰难的境况下,顽强的抵抗了三个多月。公元352年八月,邺城沦陷,冉魏灭亡。

冉闵之死

冉闵在被活捉之后,慕容恪将他送到了燕王慕容俊面前。慕容俊羞辱冉闵道:“你只有奴仆下人的才能,凭什么敢妄称天子?”

面对慕容俊的讥讽,冉闵回怼:“天下大乱,尔曹夷狄,人面兽心,尚欲篡逆。我一时英雄,何为不可作帝王邪!”你们这些禽兽一般的蛮夷尚且敢自称天子,我堂堂大汉男儿为什么不能称王称霸!

愤怒的慕容俊在抽了冉闵三百鞭之后,将其在龙城遏陉山斩首。冉闵死后,遏陉山七日之内草木皆枯,同时龙城出现了蝗灾与大旱。慕容俊觉得这是上天对他斩杀冉闵的惩罚,于是立即派人去祭祀冉闵,并追封冉闵为武悼天王。

结语

对于冉闵,此后的史书对其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是民族英雄,杀胡令让中原地区的羯族和匈奴基本被杀绝了,使汉人得以生存喘息的机会;也有人说冉闵就是一个杀人狂魔,反复无常的小人。我觉得这都是在用现代人的观点去评价古人的行为。冉闵也许就是为了生存,为了能够活下去。他杀尽石式,胡人已经将他作为眼中钉肉中刺,冉闵只能依靠汉族势力。冉闵不是后来的苻坚,有那么超前的民族共存意识,他依靠汉族,那么就得去杀尽胡族,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2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冉闵的杀胡令,主观上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团结当时汉人以对抗羯族的统治阶层。

因为他知道,羯族统治阶层无论哪个派系,都会同他为敌。

双方已经互相暗杀、战争多次,其实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关系。

冉闵这种情况下号召杀光胡人,主要是为了自己消灭政敌。

他颁布命令告知内外赵人,斩一个胡人首级送到凤阳门的,凡文官进位三等,武职都任牙门。一天之内,杀了数万胡人。

冉闵亲自率领赵人诛杀胡羯,不论贵贱男女少长一律杀头,死者达二十余万,尸体在城外,全被野犬豺狼所吃。集居在四方的胡人,当地的军队依照冉闵的命令杀了他们,当时外表长得高鼻多须的汉人,也被误杀。

在杀胡令影响下,本来人数就不多的胡人,开始向长城外溃逃。


《晋书载记第七 石季龙下》记载:“青、雍、幽、荆州徙户及诸氐、羌、胡、蛮数百余万,各还本土,道路交错,互相杀掠,且饥疫死亡,其能达者十有二三。诸夏纷乱,无复农者。”

由此,羯族和其他胡人实力大受打击,冉闵以此建立了冉魏。

所以,冉闵的动机不谈,他屠杀胡人无辜平民,在今天当然也不值得歌颂。

但是,任何事情不能脱离当时的时代来看。

五胡乱华,从前赵的匈奴人刘渊建国以后,到后赵石家的兽性统治,北方汉人遭受灭顶之灾,被屠杀是寻常事。

尤其后赵羯族统治者极为恶劣,动辄屠城滥杀,导致北方汉人巨减。

历史学者葛剑雄认为,五胡十六国时期的人口谷底时期大约仅剩下三成多。



西晋时期,北方人口和南方相比是2:1。

而南朝在五胡乱华时期,除了梁朝侯景之乱以外,大体没有大规模的战乱,人口损失较少,始终保持1000万以上人口。

现在人口仅剩三成,由此,类推北方汉人损失极为严重,虽不能说要灭绝,但也是灭顶之灾了。


这种情况下,汉人以暴制暴,响应杀胡令,屠杀胡人,在那种极端情况下,是正常的一种反应。

毕竟当时北方基本就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你不杀人,人家就杀你,根本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为什么现在有人推崇冉闵,倒不是说冉闵有什么可取之处,说民族英雄也是夸张了。而是他认为无论什么原因下达的杀胡令,使得胡人实力大为减弱,这才保住了北方汉人的基本生存。



再说通俗点,对于文明人讲文明,对于只懂得烧杀奸淫、野蛮屠杀的民族,你讲仁义道德又有什么用?

一个强盗进你家,要强奸你老婆、女儿,杀死你父母和儿子,稍微有血性的男人都应该抄家伙拼了。



冉闵未必是什么好人,但攻击冉闵是为祖先胡人屠杀来洗白的,一样也是垃圾。

3

先说一下冉闵是汉族英雄质疑,说冉闵是汉族英雄其实不恰当,改称民族英雄或者人民英雄为好

后赵统治残暴,被压迫的不仅是汉族,还有诸多民族

冉闵灭后赵,获益的并非仅仅汉族,跟随冉闵而战的也并非全部是汉族,而是诸多民族,只是汉族处于核心。比如说大将军王泰是氐族,比如说投奔冉闵被苻雄截获的胡族麻秋等,这些人都跟随冉闵而战……

所谓杀胡令,针对的可不是全部胡族,而是胡族中的暴胡羯族,这羯族拥有高鼻多须深眼眶特征。比如上头的麻秋,也是杀胡令执行者之一

在晋书中,记载了这么一段话,冉魏使者见慕容俊时说的:

暴胡酷乱,苍生屠脍,寡君奋剑而诛除之,黎元获济,可谓功格皇天,勋侔高祖

使者在慕容俊跟前为何能说暴胡二字?冉闵是否为民族英雄,各位可以细品

对于后赵残暴,当年氐族苻洪都看不过眼,他曾劝诫石虎说

……盘于游田,耽于女德,三代之亡恒必由此。而忽为猎车千乘,养兽万里,夺人妻女,十万盈宫。尚书朱轨,纳言大臣,以道路不修,将加酷法,此自陛下政之失和,阴阳灾沴,暴降霖雨七旬,霁方二日,纵有鬼兵百万,尚未及修之,而况人乎!刑政如此,其如史笔何!其如四海何!特愿止作徒,休宫女,赦朱轨,允众望……

等冉闵开始灭赵时,苻家乘机西下,尽除赵酷法,归者云集,建立秦国……

骂冉闵,也许是立场,有立场确实没有错,但为了立场,连基本的道义都不要了,这样的立场,要之何用?想为复辟为羯?不点名了,希望这些人好自为之

关于冉闵最后一战

这事发生在352年四五月份,地点是中山国魏昌城附近,也就是现在的河北定州邢邑周边

在冉闵灭赵时,慕容俊乘机入侵;当冉闵灭掉后赵时,慕容俊已经占据北京,开始打河北,进攻中山;352年年四月前后,冉闵接到中山太守求援。当时冉魏也没多少兵,毕竟后赵不是那么好灭的。对于中山太守求援,冉闵率领兵马约8000人左右前去救援,援兵和慕容俊领兵统帅慕容恪相遇于魏昌城

燕和魏交战,冉魏其实并不看好自身,两方实力悬殊太大,在出师前,冉魏臣子劝诫冉闵避其锋芒,徐徐图之,奈何冉闵执意对决,估计是对自身武力的迷之自信吧……

战役早期,局势也朝着冉闵预计方向发展,冉魏对战慕容恪十战十胜,打的慕容家士卒畏惧军心涣散

只是慕容恪和冉闵早期对决将领不同,慕容恪也是一代领兵大家,其麾下虽然畏惧冉魏,但十战皆输并没有溃不成军,冉闵赢了十局也没能取得决定性战果。对于部下畏惧,慕容恪说

冉闵勇而无谋,一夫敌耳!其士卒饥疲,甲兵虽精,其实难用,不足破也!

军心恢复,事情就简单了

慕容恪利用冉闵急于求成心里,把冉闵从利于步兵的丛林中引到便于冲锋的平原地带,并在中军布下铁索重骑张网以待。等冉闵进入平原后,发现面对的是慕容恪重兵,跑不掉了,于是冲击中军……

对于最后一战,史书记载

闵所乘赤马曰朱龙,日行千里,左杖双刃矛,右执钩戟,顺风击之,斩鲜卑三百余级。俄而燕骑大至,围之数周。闵众寡不敌,跃马溃围东走,行二十余里,马无故而死,为恪所擒

最终,大约是352年儿童节那天,慕容俊下令斩杀冉闵于龙城

4

公元349年,一代大魔头石虎死了。

他死了之后,他的儿子、养孙以及后赵政权的若干亲信大将,迅速撕破脸皮,为争夺皇位打得不可开交。

首先是石虎的小儿子石世按流程继位。但遭到以石闵、苻洪、姚弋仲为首的领兵大将的集体反对。他们为了搞倒小皇帝,就一起忽悠石虎的另一个儿子石遵起兵篡位。石世最终惨遭老哥篡位。(石闵就是冉闵,石虎的养孙。苻洪是前秦政权奠基人。姚弋仲是后秦开国皇帝姚苌的老爸。三个人都是枭雄)

石遵成功篡位后,似乎一切风平浪静了。但石闵却要搞事。他对石遵说,苻洪那个人狼子野心,而且他还是氐族大酋长,他麾下的氐人只知道有他,不知道有朝廷。现在你让他镇守关中,他可能会造反。石遵在石闵的忽悠下,于是就罢免了苻洪的官职。

苻洪听到石遵居然撤了自己的职,既不吵也不闹,他直接带着部下就归顺了东晋。

姚弋仲听说苻洪反了,他感觉石遵、石闵都不是善茬。身为羌族首领的他,干脆就也带着族人隐匿了。谁都不打,也谁都不帮,只待时局发展。

石遵原本由石闵、姚弋仲、苻洪拥立,但苻洪带着人马走了,姚弋仲也隐身了,这等于说石遵原本的三根支柱,现在缺了两根。可谓是元气大伤。石虎的另一个儿子,镇守蓟城的石冲见机,就趁机领精兵五万南下,浩浩荡荡的杀向了石遵。

不过石冲很倒霉,他本想偷鸡,但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被石闵率军一个反扑,五万大军直接全军覆没。他自己也领了盒饭。



搞死石冲后,石闵的在朝中的地位炙手可热。石遵感受到了威胁。于是他就拉拢他的三位兄弟,石苞、石鉴、石琨,准备一齐合谋除掉石闵。

但这四兄弟,人心不齐,商量了半天都得出个结果。石遵心情烦躁,就说散会。石鉴在散会后,左想不对,右想不对。杀了石闵对自己有什么好处?难道皇位能传给自己?

再说了,石闵手握重兵,是个人才,万一动手不利落,没杀掉他,他展开报复,自己也活不了。在权衡利弊后,石鉴决定反水,他派心腹赶紧通知石闵,让其先下手为强。石闵接到密报后,当天就动手。石遵当天就被干掉了。

石遵死后,石闵扶持告密的石鉴上位。石鉴起初很高兴,但过了不久他也后悔了。石闵能杀石遵,难道就不能杀自己?

于是他就联络石苞,准备干掉石闵。他觉得石闵刚杀了石遵,现在正在高兴中,肯定没有防备。可是他哪里能想到,石闵心里早就留了一手。

石闵很清楚自己的身份,自己是汉人,只不过是石虎的养孙。石遵、石鉴这些羯族人根本不会把他视做自己人。再加上自己现在还手握重兵,石鉴能卖石遵,肯定就能寻机杀了自己。

因而他在杀了石遵后,就一直等着。就等着石鉴来杀自己。等到石鉴怂恿石苞真的杀来了之后,石闵果断展开反击,直接就把石苞打得全军覆没。

石苞打了个大败仗,逃到石鉴那里诉苦,正好石闵在后面杀过来。石鉴一看,就立马翻脸不认人,大喝一声:“石苞造反,大家快把他脑袋砍了!”

就这样,石苞稀里糊涂领了盒饭。

石闵看到石鉴灭口,也不好说什么。毕竟石鉴是皇帝,而且又没“暴露”,他手上也没有石鉴要杀自己的证据。于是他就只好将错就错,跟石鉴当面嘘寒问暖一番后,就带着人马走了。

吃了这次大亏,石鉴怂了。但他的弟弟,襄国守将石祗怒了。他觉得石闵一个汉人居然能把持朝政,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他就联合隐身了一段时间的姚弋仲一起讨伐石闵。

不过石祗这边还没有正式开始动手,石鉴那边就急不可耐了。驻守京城的龙骧将军孙伏都觉得石闵这次死定了,为了提前站队,就带着三千多人跟石鉴暗中窜连,攻打石闵。

但孙伏都的部队战斗力太差,又是被石闵打得全军覆没。

这一次,石鉴本想故技重施,再次号召大家杀了孙伏都,然后表示自己很无辜,什么内情都不知。可石闵这回对石鉴拙劣的表演早已经不感兴趣,直接下令将其软禁。在石闵看来,你石鉴知不知情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留着你是个祸患。

石闵软禁石鉴后,彻底大权在握,为了宣示自己的政治地位,他对天下人宣布,这世上再也没有石闵了,只有冉闵。

他要改回本姓,做回汉人,与以石祗为代表的羯人,姚弋仲为代表的羌人决裂。


冉闵改名后,为了试探羯人的态度。他就在国都邺城的城门口贴出告示:叛党现已经全部伏法拿下,从今天开始,愿意和我冉闵在一起的请留下。不愿意的请自便,可以出城离开,我不做阻拦。

这道告示一出,方圆百里内的汉人纷纷抢着入城,羯族人则纷纷抢着出城。这一明显反差让冉闵感觉到危机——羯人绝不会听自己的号令,留着是个祸患。

于是他就下令:“凡是汉人进献一个羯人首级者,文官升三级,武将拜牙门将军。”

这道令就是历史上的“屠羯令”。

旨意颁布下去,不得了了。一场大屠杀就此展开。几乎是一天之内,羯人的首级就被砍了几万个,尸体在城外都堆成了山。先前纵横中原三十多年的羯族人在遭此打击后,元气大伤。

这里插一句。冉闵的屠羯令,并没有杀尽中原羯人。因为他的地盘很小,他只能在自己地盘上杀羯人,别人的地盘他管不着。后人经常说冉闵杀尽了天下胡人,这明显是夸大其词。先不说胡人,就单说羯人,后来祸乱江南的侯景就是羯人。如果羯人灭绝了,这个煞星又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呢?

言归正传。羯人被狠狠屠杀一番后,先前被软禁的石鉴也没有利用价值了。冉闵将他处死后,选了一个黄道吉日,改国号为魏,自立为帝。

他建立的这个政权,史称“冉魏”。


冉闵当了皇帝后,混战并没有终结。因为此时石祗还镇守在北方,没被杀掉的羯人纷纷向他投靠,令他实力大增。(这也是为什么说冉闵屠羯,效果有限的原因)

而投靠东晋的苻洪也杀了个回马枪,趁着冉闵与羯人决裂时,成功偷鸡,拿下关中。并在之后又击败了跟他争夺关中的姚弋仲,在关中站稳了脚跟。由于苻洪此前就是被冉闵逼走,所以他此次回来的首要目的就肯定也是来找冉闵寻仇的了。

再加上冉闵称帝,让东晋很不满,觉得他僭越了。东晋也声称要打他。

所以在此情况下,冉闵情况其实很不好。北面是强敌石祗,西面是死敌苻洪,南面的东晋又不拿他当自己人。他的地盘仅限于黄淮一隅之地,可谓四面八方都是敌人。

为了逆转这种不利局面,冉闵亲率八万精兵北上,迎战后赵。双方在邯郸展开决战。冉闵带头冲杀,赵军大败,被杀两万八千人。

不过这次胜利并没有逆转不利局面。由于担心战线拉的太长,老巢会被一直扬言要来打自己苻洪和东晋抄掉。于是冉闵在重挫赵军后,立即班师回朝,扩军备战,把统治区内几乎所有的成年男子全部征召入伍。

短短数月时间,他聚集了三十多万的部队。

然后他就哪也不去,就窝在老巢,等着四周的死敌主动来打他。

石祗、苻洪、东晋见冉闵是这幅龇牙咧嘴的模样,都被吓到了。没一个人敢动。(苻洪不久后被自己人暗杀而死,他儿子苻健与冉闵主动讲和)

敌不动,我动。冉闵见震慑目的达到,就让儿子冉胤镇守老巢,他自己亲率十万大军进攻石祗,决定先敲掉一个劲敌再说。



这一战,冉闵没有退路,杀红眼了。石祗和归附他的羯人也没有退路,也杀红了眼。双方一通厮杀,两败俱伤。

不过冉闵是攻势一方,石祗是守势,战场在他的地盘上。如果战争长期持续下去,他肯定会吃不消。于是,他就给镇守洛阳的姚弋仲,镇守冀州的哥哥石琨,割据辽东的鲜卑慕容氏求援。

这些势力收到求援信后,石琨首先率军从冀州南下,姚弋仲也派儿子姚襄率领38000骑兵北上增援。慕容氏内部一番争论后,也决定增援。约三万鲜卑骑兵南下中原。

不久后,所有援军赶到,合计约十万人。

冉闵看到这幅大场面,自知不敌,本来他是想跑路的,但一个道士叽叽歪歪,说陛下你打了一年多,一点成绩也没有,现在你看敌人势大就想跑路。你以后还怎么号令将士?

可能道士也是出于好意,但这话让出身行伍的冉闵听起来,却有一种讥讽的意味。

冉闵被这一激,恼羞成怒,当场就下令:跟他们拼了!



至于拼了的结果嘛,大败亏输。十万魏军被杀的落花流水,全部被歼。只有十几名骑兵随冉闵逃出了战场。

石祗转危为安后,众路援兵先后告辞,他觉得冉闵已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于是他就开始装叉,派遣部将刘显率领七万大军主动进攻冉闵。

前面说了,冉闵整军备战时,他整整扩充了三十万大军。前番虽然十万大军覆灭,但老巢还有二十万人。石祗让刘显只带七万人出击,这明显就是去找死的。所以刘显率军出击没多久后,他就遭到冉闵当头一棒,七万人死了四万多,他自己也做了俘虏。

刘显被俘后,向冉闵乞降,表示愿意以石祗的首级为见面礼。冉闵觉得放这种战斗力只有五的垃圾回去也无妨,就放他一条生路。

结果没想到,这个刘显是真人不露像,回去后果然发动政变,把石祗杀了,并提着石祗的首级献给冉闵。冉闵废了九牛二虎之力都没办成的事,就让这位小人物办成了。

石祗死后,后赵灭亡。镇守冀州的石琨见势不妙,立即坐船跑路,沿着海岸线居然一路跑到了东晋,乞求东晋收留。但东晋的大臣均认为此人不能留,就在群议后,将石琨和石氏一族全部。自此,石虎的儿子全部领了盒饭。这离石虎闭眼咽气的时间,才过去不到三年。

石氏被灭门后,姚弋仲对儿子们说:石氏厚待我,我本来帮他们。但今天石氏已灭,我没有报答对象了。我死了以后,你们不要归顺冉闵那家伙。要归顺,也归降晋室。你们一定要守臣节,不要做不义的事。

有父亲的教诲,他的儿子石襄后来便遣使向东晋投降,获授使持节、六夷大都督、都督江淮诸军事、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大单于,封高陵郡公的待遇。羌族姚氏这一支自此又开始隐身了。

没了姚氏的阻碍,冉闵一统河北再无障碍。

统一期间,那位卖掉石祗的刘显还想趁乱自立为王,但被冉闵及时发现,派兵剿灭。自这之后,冉闵长舒一口气,天下终于太平。

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他真正的劲敌,这个时候才出现。

谁呢?鲜卑慕容氏。



公元352年,冉闵率一万多亲兵到常山、中山一带打猎。在这里,他碰上了早有准备的慕容恪的大军。

其实早在后赵大乱的时候,慕容氏就已经开始整军备战了。当年石祗求援时,慕容氏之所以愿意出兵,就是想试探中原虚实。后来大军回师,把中原虚实尽报,燕王慕容儁就此下定决心,慕容氏全体南下,攻掠中原。

当冉闵带着亲兵北上打猎时,前燕大军实际上早已偷偷入关。等到冉闵出现后,数万鲜卑骑兵迅速围了上去,把冉闵以及一万多魏军围了个水泄不通。

这一战对冉闵而言,异常凶险。因为对手早有准备,而且兵力多几倍,又都是骑兵,他一不留神就会全军覆没。所以当得知自己被团团包围后,冉闵迅速下令,将兵力全部收缩,组成冲锋阵线,只要鲜卑骑兵合围上来时,就单点冲刺。

冉闵所带兵马都是精兵,再加上他本人指挥得当,所以他尽管被围,但总是能打破鲜卑骑兵的包围。就这样连续接战了十几回,燕军吃了不少败仗。

慕容恪吃不掉冉闵,心里十分焦躁,于是他就亲自到前线指挥作战。在激战中,他发现冉闵总能躲开骑兵的冲击,是因为他总能从自己骑兵的缝隙中逃走。于是慕容恪就部队中选出五千名优秀的骑射手,用铁链把他们的战马连起来组成方阵。是为连环马,作为秘密武器到明天投入战场。

等到第二天一早,慕容恪将几万鲜卑骑兵分为三队,先令左右两部埋伏,在阵前竖起了一座大旗作为指示目标。只留中军让冉闵冲锋。冉闵不知对方有变,就仍然用老套路对慕容恪的中军发起进攻。等到冉闵冲入战场后,他才发现完蛋了,自己被包围了。

不过冉闵毕竟是冉闵,他观察战场形势后立即做出调整——他左手使一柄双刃矛,右手使一杆连钩戟,坐下骑着一匹名叫日行千里的血红色宝马,名叫朱龙,带头杀向慕容恪的大旗。

他想用行动激励大家,这次是死局,狭路相逢勇者胜,咱们没退路了,只有从正面冲出去这一条路可走。

魏军都被冉闵的神勇所感染,奋不顾身地跟随冉闵一起杀向慕容恪。五千连环马被此情景震慑住了,都不敢迎战,向后退却,后退期间被斩杀三百多人。眼见着冉闵就要把连环马打崩溃了,老谋深算的慕容恪立即下令变阵。其实他早就料到了冉闵会来这一出。

燕军收到变阵命令后,中军给五千连环马让开道路,然后骑兵散开,重新合围,把之前的战术重新再来一遍。魏军主要是步兵,被燕军这么来回折腾,体力衰减很快,士气瞬间卸了一大半。慕容恪见目的达到,立即下令,让早先埋伏的左右伏兵一齐杀出。魏军被杀的大败。



冉闵见势不妙,急忙杀出重围往东逃跑。在朱龙宝马的帮助下,冉闵将追兵连甩了二十多里路。但正当他想停下来休息休息时,朱龙宝马却因为跑脱力而突然死掉了。不久燕国骑兵就追了过来,将冉闵活捉。

后来冉闵被押到燕王慕容儁面前,被质问你原是赵国的大将,怎么能灭掉自己的祖国而自称皇帝呢?

冉闵毫不示弱,回答道:当今天下大乱,就连你们这些蛮夷都想称帝。我冉闵,堂堂中原英雄,怎么不能当皇帝?

慕容儁被顶得哑口无言,下令痛打冉闵三百皮鞭后,把他暂时软禁。

之后,慕容儁派叔叔慕容评领兵一万,杀向冉闵的老巢邺城。冉闵的小儿子冉智听到老爸被抓的消息后,赶紧闭门不出,错失主动权。不久后,两万燕军前来增援,邺城内外的交通至此全部断绝。

由于冉智就没想到老爹会打败仗,邺城里根本就没有战时储备。所以不久后,城内就发生了饥荒,士兵没有吃的东西,军心瞬间涣散。所以过了一段时间,城内士兵造反把冉智抓了作为礼品献给慕容评。

立国仅三年的冉魏政权就这样灭亡了。


冉魏灭亡后,慕容儁入主邺城,他暗示文武百官推举他称帝,大家都很懂事。

不久后,慕容儁半推半就,就从燕王晋级成了大燕国的皇帝。而冉闵在他称帝没多久后因失去利用价值,被下令斩首。

5

最后一战很凄凉。

350年,冉闵杀石鉴登皇位,但同时向东晋王朝发出报告,请派军接收中原,可东晋认为冉闵杀主篡位,不予回答。然而,东晋后面骗取传国玉玺,德操也有问题。

冉闵没有得到东晋支持,独自面对各路异种的围攻,却无法春耕,致军粮缺乏,士兵得不到休息,势力日渐削弱。

352年,慕容鲜卑占领幽州蓟州,逐步威胁到冀州。当时邺城极度缺乏粮食,尤其解救的8000汉女缺衣少食,冉闵将军粮给了她们,带主力一万多步兵北上筹集粮草。

显然冉闵被内奸出卖了,慕容儁命令慕容恪包围冉闵。352年4月,在安喜县的冉闵也发现慕容部踪迹,但没接受部下劝说,准备决战并逐步向常山方向撤退,预备引诱慕容恪追击再反击。

不久慕容恪率骑兵等10万军队在廉台(今河北定州廉台村)迂回拦截包围冉闵。冉闵当仁不让,亲领重步兵向敌军发起十次进攻且十胜之。鲜卑主力骑兵虽然充分利用机动性减少了伤亡,但都丧失了胆气。

慕容复的祖先慕容恪:

慕容恪下达命令,助战各部族每家负责打一天以此消耗冉闵军,已是强弩之末也没有增援的冉闵军伤亡很大,最终选择进入一片树林休整。慕容恪令士兵装作战斗力不足,不断试探引诱冉闵军出树林。

可惜冉闵上当了。事实上——也不能完全说冉闵上当,因为即便冉闵脱离战场,粮食问题依旧会摧毁魏国。

冉闵率领军队突出树林后被接近20倍的敌军包围。慕容恪创造出了连环马,选5000死士,马匹用铁链连接整齐推进,除非杀死所有马匹,否则马都会带领残马与骑兵人体撞击防线。

冉闵失败了,士兵伤亡殆尽,准备突围的冉闵斩杀300多骑兵,宝马因体力衰竭倒地死亡,冉闵被俘,全军覆没。

6

冉闵,哦不,应该称他为石闵,毕竟在他的人生中大部分时间使用的是这个名字,而且他能够历史留名也得益于石这个姓氏!

冉闵的爸爸,很早就认了石虎当爹,于是这一家子全部改姓了石,冉闵成了后赵帝国暴君石虎的养孙。

石闵作战十分勇敢,后赵帝国残杀北方汉人的军功章里,有着石闵的那一份功劳,石闵杀的汉人绝不在少数!

后来石闵的好爷爷石虎嗝屁,他留下的一群儿子开始了内讧。石虎的残暴基因被他诸多的儿子们完美继承,这些同父异母的兄弟们,举起了屠刀指向了自己的兄弟!

在一系列混战之中,石闵越混越壮,他的那些塑料叔叔们,个个志大才疏,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一个个排着队被石闵收拾掉!

最终一直扮演者石家好孙子的石闵化身终结者,终结了石家一门,石闵改名冉闵,黄袍加身,登基称帝!

但是冉闵的皇位并不牢固,大量的胡人对冉闵不满,海量的胡人纷纷离开冉闵的根据地。

面对这样的情况,冉闵意识到情况不妙,这些胡人是养不熟的白眼狼,留在身边迟早会祸起萧墙!于是,就有了所谓震慑古今的杀胡令!

其实人们所谓的杀胡令并不是不分青红皂白的对胡人大肆屠戮,而是有选择性的杀戮。那些对冉闵不满的胡人,受到了重点照顾!

冉闵天王亲切的送给他们一张地狱旅游单程票,你们不是不愿意看到冉闵么,那好我送你们去一个永远看不到我的地方去!而那些忠于冉闵的胡人非但不会杀,还要尽力拉拢,他为了拉拢这些相当有势力的胡人,他没有按照汉人的习惯,将自己的儿子封王,而是采用了一个胡人的封号大单于!

可见所谓的杀胡令,其实根本就不是为了杀光胡人,光复汉人天下,而是一场赤裸裸的政治清洗!当然,自从五胡乱华之后,这些胡人进入中原花花世界,在石虎的兽性统治之下,北方的汉族人口大幅下降,汉人被胡人屠杀根本就是司空见惯。

如果那时有自媒体,胡人杀汉人这种事件根本就不会有人报道,因为太平常了,根本没有办法带来流量!而老实巴交的汉人杀胡人一定会成为爆款头条!

冉闵上台之后环顾四周,发现豺狼环伺,为了对付这些虎视眈眈的敌人,冉闵把整个国家打造成了一个超级大军营,在他统治这个帝国的时期,他只做了三件事,打仗打仗再打仗!

冉闵根本不懂得如何治政,根本不懂得如何培养民力,根本不体恤民众,在他的脑海里,除了打仗之外,什么恢复生产,恢复民生,根本就是不存在的!

在冉闵的穷兵黩武之下,整个帝国的经济生产彻底荒废,老百姓们流离失所,易子而食,打仗成为了冉闵唯一的国家大事。

如果冉闵的军事天赋确实非常的了得,他化身超级碎石机,把石虎留下的那些小石头们统统粉碎,在打败了现有的敌人之后,一个更强大的敌人出现了,五胡十六国第一名将慕容恪出现在了冉闵的面前!

在一场决定领两国最终命运的战争中,冉闵依然勇不可挡,只是当诱使敌人离开平地,进入河岔地区的计策被识破之后,缺少粮草的冉闵军不得不与敌军进行最终的决战。

慕容恪为了对付冉闵这位猛人,也煞费苦心,安排了一个诱敌深入的阵型,不惜血本在战争的最前端布置了一只骑兵充当诱饵,在这支骑兵的背后,是燕军的重装骑兵,这可是他们精锐中的精锐,是攻坚拔锐的主力。

这么一支强力部队,只是为了延缓冉闵军的冲击,为两翼包抄合围的部队争取时间。

可是他没有想到的是冉闵打起仗来从来就是不讲理的,慕容恪精心安排的大杀阵,非但没有阻止冉闵军前进的步伐,反而被冉闵军一鼓作气,冲进了本阵。

慕容恪临危不乱,指挥若定,他的沉稳是这场战争胜负的关键,前燕军队苦苦支撑终于等到两翼包抄的军队,冉闵军队人数占据劣势,尽管骁勇异常。

但是在付出惨重的代价之后,不得不突围,冉闵依然如同天神下凡一般,勇不可挡,可是不幸还是发生了,他的朱龙宝马由于过度疲劳,过劳死了,一代天王冉闵跌落马下,被敌人生擒活拿。

失去了指挥之后,整支冉闵军对象被抽掉了主心骨一样一溃千里!最终冉闵建立的冉魏帝国崩溃!

冉闵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他的杀胡令尽管动机不纯,但是在客观上为流落在北方的汉族人民提供了生存空间,奏响了五胡十六国中汉人的最强音!

冉闵不是英雄,胜似英雄!

  

7

冉闵的最后一仗,其实已经到了强弩之末,他的对手,是如日中天的鲜卑首领慕容儁,以及一代名将慕容恪。但面对这两个对手,巅峰状态下的冉闵,并不畏惧,他和慕容恪曾经大小战斗打过十场,十战全胜。因此,对于鲜卑慕容氏,冉闵并不太在意。

巅峰状态下的冉闵,的确有秒杀慕容氏的实力,但最后一战的冉闵,已经元气大伤。

南北朝各方势力(冉闵所处的时期)


冉闵的失血之战

在和慕容氏决战之前,冉闵一直在和石氏的后人决战,这并不是单纯的复仇之战,石氏的确想要复仇,但冉闵面对的主要对手却是慕容氏,也就是慕容儁。

鲜卑慕容氏很乐意看到冉闵被石氏后人纠缠,暗中和石氏后人,以及冉闵的政敌姚弋仲结盟,于是,冉闵的对手,从单纯的石氏,变成了石氏、慕容氏、姚氏,三大势力的合力。巅峰状态下的冉闵,被一连串胜利冲昏了头脑,面对三大势力的联盟,率领最精锐的步骑十多万人,展开决战。

战斗并不顺利,冉闵派出的各路兵马全部惨败而归,敌军分路逼近邺城。冉闵听信了法饶的谗言,出城决战,最终惨败而归,将士生还者,不到一成而已。

慕容氏的捡漏之战

冉闵的失血之战,让冉闵积累的所有精锐部队全军覆没,朝中大臣也死伤殆尽。这时候,慕容儁,慕容恪不失时机的带领鲜卑主力也杀了过来。元气大伤的冉闵,对上的如日中天的慕容儁,战争从一开始,就成了劣势。

兵临城下又不得不打,于是,冉闵选择了一个极为冒险的策略,他像以前一样,准备带领精锐骑兵,来一次突袭斩首,这是冉闵最为擅长的战术。

只可惜,冉闵的战术,早已被老对手慕容恪识破,慕容恪的方法很简单,不断地示弱,不断地诱敌深入,冉闵的部队越来越少,这时候,慕容恪的伏兵四起,全歼冉闵部下,活捉冉闵。

冉闵最终结局是被鞭三百,然后斩首,他的冉魏只持续了两年,就烟消云散。而解决了最大对手冉闵的慕容氏,成为最大的赢家。

8

冉闵或许是历史上一个不出名的人,但其却在五胡十六国时期,建立过一个短命的政权——冉魏。冉闵最广为人知的行为就是颁布“杀胡令”了,该事迹被广为流传,也因此被后人视为民族英雄。

公元349年,后赵首都邺城变乱忽起,大将军冉闵悬赏诛杀胡人,他下达命令,斩下一个胡人首级送到凤阳门的,文官晋升三级,武官科任牙们将,冉闵也亲自率部诛杀胡人,不论男女老幼一律砍头,时间,邺城血流成河,20多万首级堆积成山,因为邺城的这场变故,冉闵成了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也有很多史学家认为冉闵在五胡乱华时期拯救了北方华夏文明,是个盖世大英雄。因为史书记载,后赵羯族皇帝石虎极为残暴,大肆屠杀汉人,从长安到洛阳,再到邺城,城墙上挂满汉人人头,北方汉人一度减至六七百万,在羯族赵政权统治下,建立秦盛汉的汉民族一度走到了被灭族的边缘。

杀胡令的意义就在于千钧一发之际拯救了汉民族,而冉闵就是在这样的时刻站出来拯救了汉民族,成为了汉民族的英雄。

9

“诸胡逆乱中原已数十年,今我诛之。若能共讨者,可遣军来也!暴胡欺辱汉家数十载,杀我百姓,夺我祖庙,今特此讨伐!犯我大汉者死,杀我大汉子民者死,杀尽天下诸胡匡复汉家基业,天下汉人皆有义务屠戮胡狗!冉闵不才受命于天道,特以此兆告天下!”—冉闵《杀胡令》!


对于中国历史上汉人命运最为悲惨、华夏历史上最为阴冷、黑暗的“五胡乱华”历史教科书一笔带过,对于换皇帝比有钱人换老婆速度还快的五胡十六国,历史书更是浅尝制止。终其原因无非就是:

黑暗!“五胡乱华”,是一个让汉人倍感绝望的时代!

西晋末年由于皇室内斗引发八王之乱,严重削弱了西晋这个继秦、汉以来中国历史上第三个大一统国家的国力。塞外以匈奴、鲜卑、羯、羌、氐为代表的五个胡人大部落相继建立政权,并大举入侵中原。

由于长年战火不断,导致土地荒芜无人耕种,导致五胡大军严重缺乏军粮,他们就把抓到的汉人充当“行走的口粮”,跟随大军一路前行,每当生火做饭时就屠杀汉人充当食物,五胡乱华时期,汉人也被胡人们称之为“两脚羊”。与猪狗牛羊无异,皆是胡人炭火上之“羊羔”,口中之食物罢了!

有数据统计,西晋时期全国人口有3000万,到东晋时期,人口减少到原有的1/3,也就是有近2000多万汉人死于胡人的刀剑之下,最终沦为他们口中的食物。


冉闵,解救汉族被灭族灭种边缘的民族大英雄!

五胡乱华,将汉族推向了可能被灭族灭种的危险境地,而在羯族建立的后赵政权里,权臣冉闵推翻了胡人政权,冉闵颁布了号召汉人反抗胡人的史上赫赫有名的“杀胡令”,号召汉人反抗胡人。

杀胡令颁布后,中原土地之上,汉人纷纷组建义军反抗胡人的血腥统治,这场轰轰烈烈的民族复仇斗争,使得中原土地上汉人种族得以保全,避免了汉人被灭族灭种的悲惨命运!

公元350年,在基本上消灭胡人政权后冉闵建国称帝,国号大魏,史称冉魏


廉台之战,冉魏政权所代表的汉人政权对前燕所代表的胡人政权的终极一战!

公元352年,鲜卑族建立的燕国出兵攻打冉闵建立的冉魏政权,这是前燕王朝(电视剧《天龙八部》莫容复的故国)与冉魏王朝之间的终极一战,因为战争发生在冀州廉台(今河北定州),也被称之为廉台之战!

燕国大将为慕容恪,所率兵马10万余众,可谓是来者不善,反观冉魏由于长年战火不断,冉魏国内兵疲马倦。粮草辎重也早已所剩不多,摆在冉闵以及冉魏政权面前的只有两条路可选:

、避其锋芒而不战,待其士气低落之时再出奇兵痛打骄惰之兵马,可出奇制胜。这也是绝大多数大臣以及武将们的想法。

、与前燕派出的慕容恪十万大军决一死战,一战定乾坤,毕其功于一役!

也许是长期以来早已习惯了以少胜多,冉闵选择了第二种,应战!为此其大臣司徒刘茂、特进郎相互说道:“吾君此行,必不还矣,吾等何为坐待戮辱!”于是双双绝望自杀。”


兵败被俘,冉闵被慕容恪生擒,后被斩于遏陉山

就这样,冉闵率领一万军队与慕容恪率领的十万大军在廉台短兵相接。冉闵不愧为勇猛异常之猛人,阵前交锋竟监连续十次大败燕军。

冉闵的一万军队大多都是步兵,虽然装备精良,但是在平原上对阵燕国的骑兵不占优势。于是冉闵采用了诱敌深入的策略,企图将慕容恪的十万大军引诱至临水的魏昌,从而达到扬长避短的效果。

希望总是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慕容恪在发觉冉闵的战略意图之后,停滞不前,兵分三部,一部为主力叫阵冉闵,引诱冉魏大军往平原地区突围,而另外两部则绕道左右两翼对冉魏大军形成合围之态势。

随着时间的推移,战争的天平逐渐的往燕军方面倾斜了…对于燕军的合围之势,冉闵所率步兵苦于缺乏粮草辎重,只能选择突围才能保存实力。

慕容恪料定冉闵会从燕军中军作为切入点进行突围,以求破敌。于是挑选五千精通骑射的骑兵列为方阵作为中军,各骑兵之间又以锁链相连接,防止冉闵逃脱。

果不其然,饥疲焦困之下,冉闵率领部众从中军突围,结果被困复又往东突围,至二十多里时由于座下马匹力竭而亡,遂被燕军俘虏。

冉闵被押送至蓟城,面对这个昔日的心腹大患,前燕皇帝慕容儁不无得意地讥笑冉闵:“汝奴仆下才,何得妄称帝?”冉闵毫无惧色的回应到:“天下大乱,尔曹夷狄禽兽之类犹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何得不称帝邪!”

慕容儁大怒,命人抽冉闵三百鞭后送往龙台,将其斩首于遏陉山。


冉闵身死,天怒人怨,天降灾祸

其死后遏陉山左右七里草木皆迅速枯萎,蝗虫大起,自五月起天旱不雨,直至十二月份。有感冉闵身死之凄凉,遂上苍借此灾难警告燕国,燕皇慕容儁派使者前往祭祀冉闵,并封其谥号为武悼天王,祭祀完后即天降大雪。


对于汉人历史上命运最为悲惨的五胡乱华,历史教科书中更是不痛不痒的寥寥几笔,绝大多数人都是知之甚少。是这段历史太过于黑暗乃至于羞于启齿,还是为了所谓“融合”之目的而惨遭抹杀,尤不得知。

同样,对于冉闵这位历史人物,褒贬不一,有人认为他解救无数汉人抵御外族屠戮,避免被灭族亡种的悲惨命运,所以他是民族英雄,理应得到后世众人尊敬。有的人认为他只是为了自身利益而活,阻碍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不值得称赞。

对此,你怎么看?

10

杀我大汉子民者死,杀尽天下诸胡匡复汉家基业,天下汉人皆有义务屠戮胡狗!冉闵不才受命于天道,特以此兆告天下!

这是冉闵杀胡令中的一段话,字中句句暴露出冉闵匡扶汉人天下的决心。

西晋灭亡

西晋时期,国内爆发八王之乱,使刚刚稳定的西晋政权遭到严重破坏,致使北方少数民族崛起,而西晋的最后一个皇帝也死于匈奴人之手,于是晋室家族及王侯将相开始了浩浩荡荡的南迁之旅,次年,司马睿在南方建康称帝,重建晋朝,后世称东晋。

五胡乱华

晋室的南渡,把北方拱手相让给了胡人,其中势力最大的当属匈奴、鲜卑、羯、氐、羌,他们先后在北方华夏大地上建立起十六个国家(真正的远不止十六),我们称之为五胡十六国。

这段时期是中原王朝不愿提及的历史,因为他太黑暗了,黑暗到什么程度呢?当时中国北方但凡胡人经过的地方,寸草不生、片瓦不留,陵墓尽毁、宫殿尽烧、中原百姓十室九空,据《晋书》记载,晋武帝太康元年人口约为16163863人,五胡乱华结束后,北方汉人仅剩下500多万。

汉人的反攻

冉闵,这个当时贯穿于中国北方的名字,使胡人闻风丧胆。

冉闵虽是汉人,但他刚开始在羯族人石勒建立的后赵手下效力,后赵皇帝石虎收冉闵为养孙。石虎此人生性残暴,荒淫无度,是十六国中有名的暴君,石虎死后,冉闵掌握朝中大权,并联合朝中汉人开始了屠胡灭石的行动,公元350年,冉闵改国号为卫,并下达杀胡令,一天之内,杀胡人数万,最后命令军队关闭城门,亲自率军诛杀羯族,不论贵贱,一律杀头。

据统计,当时杀羯族二十万人,石家满门尽灭,同年,冉闵登基为帝,国号大魏,史称冉魏,并大赦天下,改年号永兴,当时冉闵还派遣使者到东晋,说“胡人扰乱中原,如今已经到消灭他们的时候了,希望你们能够派遣军队前来与我并肩作战,一起恢复汉人江山,”可是西晋并没有答复他们。

最后一战

冉闵虽然建立了一个汉人政权,但也因此四面树敌,胡人政权开始合力进攻冉魏,毕竟人人都怕落得个羯族下场,冉闵先后打败多国进攻,可是最终寡不敌众,败于前燕之手。

公元352年,前燕皇帝慕容雋攻占幽州和蓟州,势力已达冀州,冉闵得知后,亲率军队抵御燕军,当时燕军势大,手下大将劝冉闵暂避锋芒,可是冉闵非常自信,根本不听他人劝阻,两军刚一交战,燕军知道冉闵勇猛,都不敢与他正面交锋,于是冉闵十战十捷,燕军十分畏惧。

当时冉闵的军队主要是步兵,而前燕主要是骑兵,冉闵想把燕军诱入树林里面再将其歼灭,不过前燕将领慕容恪识破冉闵计划,只派小股骑兵骚扰魏军。

结果冉闵率军追击燕军,把部队全部开到了平原地带,慕容恪见状,迅速带领骑兵三面合围冉闵,自己坐立中军,指挥两面骑兵轮番上阵,猛烈攻击冉魏军队,而冉闵孤军奋战,早已累的精疲力尽,在将士们的拼死保护下,冉闵杀出一条血路,向东跑出20余里,坐骑也因重伤而死,冉闵一头栽下战马,被赶来的前燕军队所俘。

后来冉闵被押回燕国,燕国皇帝慕容雋大喜,并于五月押往龙城献俘太庙,随后在遏陉山将其斩杀,谥号“武悼天王”。

结语

汉人冉闵崛起于五胡之中,有人奉他为民族英雄,有人视他为杀人狂魔,但我认为,当时胡人屠戮中原,冉闵或许抓住了当时汉人对胡人痛恨的心理,来成就自己的霸业,可他确实也燃起了汉人复国的希望,间接的拯救了北方汉人,是当时不折不扣的汉家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