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帝正在舍身寺庙,大臣们光四次赎他回来,所用的钱就多达四万亿余钱。
另外,老百姓也大量的进入佛门,出家僧人达八万多人,使社会生产力受到极大削弱,国力日渐萎缩。
佛教聚集了大量的社会财富,造成了社会的经济发展问题。
梁武帝一心向佛,生活在佛的世界里,根本无暇顾及其他问题。
梁武帝正在舍身寺庙,大臣们光四次赎他回来,所用的钱就多达四万亿余钱。
另外,老百姓也大量的进入佛门,出家僧人达八万多人,使社会生产力受到极大削弱,国力日渐萎缩。
佛教聚集了大量的社会财富,造成了社会的经济发展问题。
梁武帝一心向佛,生活在佛的世界里,根本无暇顾及其他问题。
这肯定北伐过呀!梁武帝怎么可能放弃这么好的机会。
六镇起义爆发在公元524年。而在第二年梁朝的军队就开始出发准备进攻北魏。在梁武帝普通六年(公元525年),北魏徐州刺史元法僧在彭城向梁朝投降,梁武帝派陈庆之带着胡龙牙、成景俊前去接应,随后派萧综前去镇守徐州,北魏派安丰王元延明、临淮王元彧率兵两万前来抵御梁军,结果被陈庆之一举击溃,但是又要提到萧综此人,萧综是萧宝卷的遗腹子,是当年梁武帝收了萧宝卷的吴淑媛,顺便收养了这个儿子,后来吴淑媛把萧综的真实身份告知萧综,萧综知道后就有了叛变的打算,萧综后来派到徐州,在陈庆之取得大胜之后偷偷前去投降了北魏,北魏军队放出萧综投降的消息导致梁朝军队崩溃。这次北伐失败。
但是紧接着在526年,梁朝再次发动攻势,夏侯等人攻入北魏境内,北魏扬州刺史李宪投降,献出寿阳,随后陈庆之进入寿阳,总共有五十二城投降,俘虏男女7万五千户。在527年,谯州刺史湛僧智攻打北魏的东豫州,将军彭群、王辩围攻琅邪。司州刺史夏侯夔率领裴之礼等人出义阳道,攻打北魏平静、穆陵、阴山三关,这些都被攻下,但是湛僧智此后被打败,最后也只攻下广陵。成景俊攻下北魏的临潼、竹邑,大规模的还是陈庆之攻打涡阳,大败北魏。
公元528年梁武帝派陈庆之率领七千甲士协助元颢进行北伐,这一次十分顺利,由于北魏的压力在平定四处起义的叛乱,没有精力应付陈庆之,导致陈庆之很快攻陷了睢阳,荥阳。元天穆等人引兵围城,陈庆之率领三千骑兵背城一战,大破元天穆,随后陈庆之进击虎牢关,尔朱世隆弃守洛阳城。北魏孝庄帝被迫逃到河内郡等待尔朱荣的军队支援,但是元颢进入洛阳城之后开始和陈庆之相互猜忌,陈庆之要求请求梁朝的援军才能够防守洛阳,而且梁武帝派遣的各路援军已经在路上,但是元颢上书给梁武帝,他说:现在北魏已经平定,只剩下河北的尔朱荣,我和陈庆之就能够讨平,陛下(梁武帝)不要再派援军。梁武帝于是下令援军停止前进。
最后元颢,陈庆之与尔朱荣在黄河对峙,双方交战三十一日,胜负未分以至于尔朱荣想要退走,但是最后被谋士劝阻,尔朱荣帅兵夜袭元颢的军队,元颢之子元冠受被生擒,导致元颢军队崩溃,元颢难逃,陈庆之率领军队换换退去,但是嵩高河水暴涨,陈庆之的部队损失惨重,最后陈庆之假装成和尚逃回南朝。元颢南逃被杀,梁朝的北伐到此基本失败。
公元502年,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帝萧衍建国称帝。此时的梁武帝正当年富力强,像多数开国之君一样很想有所作为。
首先提倡节俭,反对淫侈。其次,整顿吏治,广开言路。再次,不拘一格,选贤任能。第四,修订律令,奖励农桑。
经过梁武帝萧衍一系列政令,南梁建国三年,国力已有恢复。而此时北朝北魏政权政治腐败,又发生北方边镇起义。萧衍认为北伐时机已成熟,公元505年,梁武帝命六弟临川王杨州刺史萧宏为三军之帅,对魏用兵,大举北伐。
梁军北伐之初,取得一定效果,萧宏劝说原齐将陈伯之投降,梁江州史王茂趁魏兵未集先侵荆州;梁太子右卫率张惠绍也率军侵魏徐州,攻占宿豫城;梁北徐州刺史昌义之,也拔取北魏梁城;豫州刺史韦睿占合肥。
但不久,魏军主力南下,魏平南将军杨大眼,统军有方,人称"杨无敌",雄猛异常。大败梁江州史王茂;张惠绍也丢掉了宿豫城。萧宏之军也未能取胜,萧宏不知兵法,懦弱自私,本有精良的武器、精锐的兵士,但萧宏在进驻洛口(今安微怀远西南70里洛阳入淮之口)攻克梁城后,不敢向北推进,等魏兵南来,萧宏急想退兵,后因部将力劝才止。一天晚上,暴风雨突起,萧宏以魏军来战,竞逃回京师。将土无帅,一哄而散。这一支军队也不战而溃。
此次萧梁北伐,大败而返,使梁政权元气大伤。虽然北魏末年,政治腐败,六镇暴动,但国力和军事实力的对比要超过南梁,不是梁武帝错过北伐统一中原,而是综合实力南北平分秋色。后来梁武萧衍重用和放纵士族,肆意搜刮。推崇佛教,广建寺院,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因其愚蠢的"智谋"激化了降将候景,终于酿成“候景之乱",回天无力。
北魏和南梁的战争,其实几乎没有中断过。就在六镇起义始发的次年,即524年,南梁就发动了对睢陵、寿阳、淮阳(都在安徽)一线的攻击,而北魏也派出郦道元等人带兵援救。随后,南梁又在四川发起西线攻势,但是一战就有萧世澄等十一个将吏被俘,被斩首的兵卒以万计算。到525年,梁朝好不容易攻下徐州,却又发生了前线大将、梁武帝萧衍次子(其实是养子,真实身份是前朝东昏侯萧宝卷遗腹子)萧综率军叛乱投敌的事件。荆州的蛮人发动叛乱,引梁军北上,居然也被打败。
(南梁名将陈庆之)
但南梁不是没有韩信、岳飞一样的名将,526年带兵攻克寿阳的陈庆之,就是那个时代的名将。他曾仅带领两百名骑兵,攻破北魏前锋,夜袭攻克四个魏军营垒,最终逼迫魏军守将出来投降。528年,他又奉命护送降梁的魏北海王元颢北还。从铚县(今宿州西南),一口气打到梁国(今河南商丘县南),击败拥兵7万、筑垒9座相拒的魏将丘大千。又在考城(今河南民权东北)大败魏将元晖业2万人。再引兵西进,连拔荥阳、虎牢二城,护送元颢进入洛阳。
要知道,陈庆之手下只有数千之众,却一口气拿下北魏32座城池,这个战绩,不要说在南北朝史上,就是在整部中国史上,都是罕见的。
而在此前一年即527年,南梁后裔萧宝寅在关中自称齐帝,也就是说当时中国的西部在萧宝寅手里,中部在陈庆之手里,只有北部在北魏残余势力手里,而就在北部,六镇起义军正闹得火热。这样的情势之下,你说对于南方的南梁王朝,是不是一个绝好的一统江山好机会。
(乱成一团的北魏,萧衍出奇的淡定)
然而你看看这一年梁武帝萧衍在什么?普通八年(527年)三月八日,他第一次前往同泰寺舍身出家,三日后返回,大赦天下,改年号大通。
除此之外,他还干了什么?
几乎可以说:什么也没干。
可以这么说,萧衍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面对对手出现前所未有的大乱局(北魏四分五裂、国将不国),本方又有一员勘比韩信岳飞的大将(陈庆之),却丝毫不动心的南朝皇帝。
要知道,同样的情势之下,譬如后来的金即将灭亡之际,南宋迫不及待地出手;元末中原混局,朱元璋从容不迫地出手,虽然结局不同,但毕竟他们都是该出手时就出手。而这位面对乱局纹丝不动的萧衍呢?
没多久,他就收留了南下的侯景,继而侯景叛乱。最终,南梁的开国皇帝萧衍被活活饿死在台城,死时86岁。
可以这么说,萧衍就是蠢死的,他不恶、也没啥暴行,就是蠢——没有别的字可以形容这样一个皇帝。他最终的谥号是“武帝”,实在是极大的嘲讽。
六镇起义爆发后,北魏内部战乱,南朝梁武帝并没有错过这番打击北方的机会组织过北伐,但却因几次决策失误,错过了北伐中原统一天下的机会。原因有几个:
梁武帝称帝之后,公元505年便组织过北伐,当时南北方都是名将众多,南梁韦睿、吕僧珍等名将都是北魏所忌惮的人物。但是这次北伐梁武帝却选择让自己六弟萧宏当统帅,不过萧宏太过无用,在洛口兵败,后因为暴雨受到惊吓逃跑,导致南梁大军溃散。最终这次南梁二十万大军的北伐,以失败告终。
四年,武帝诏宏都督诸军侵魏……九月,洛口军溃,宏弃众走。其夜暴风雨,军惊,宏与数骑逃亡。诸将求宏不得,众散而归。
南梁当时名将辈出,萧衍却任用无能的皇族萧宏领兵,萧宏的领军失误,是导致这次北伐失败的重要原因。并且,梁武帝萧衍对于皇族过度重用的缺点,一直在六镇起义之后的北伐中,依旧存在。公元524年,六镇起义爆发后,梁武帝再次决定北伐,趁北魏内乱建功,不过梁武帝这次选择的北伐统帅依旧是皇族,任用自己的儿子萧综为北伐统帅。
萧综这人才能如何不说,但本心却真的不在南梁这边,他本是南齐皇妃吴淑媛所生。当初萧衍攻入建康,占有了吴淑媛时,吴淑媛就已经怀了萧综,却隐瞒了真相。所以萧综长大得知自己身世后,对萧衍并无真心。
在六镇起义之后的北伐中,萧综暗中联络在北魏的叔父萧宝夤。在南梁攻下彭城之后,萧综与萧宝夤相见,并且连夜逃往北魏。南梁的主帅投降北魏,让南梁军队士气大落,开始溃散,最终这次北伐又一次失败。
这两次北伐过程,都是主要由于主帅的原因,导致北伐失败。萧宏的原因是实在没有什么统兵才能,而萧综更加过分,直接投降了北魏,让南梁军队溃散。而过度重用自家皇族子弟的梁武帝,也白白错失了北伐建功的这两次机会。
二、白袍陈庆之北伐建奇功,梁武帝没能把握机会巩固北伐战果
南梁北伐失败之后,公元528年尔朱荣发动“河阴之变”,屠杀洛阳鲜卑贵族和豪族,导致北魏中枢瘫痪,汝南王元悦、临淮王元彧、北海王元颢投降南梁。北海王元颢请求梁武帝册封自己为北魏皇帝,梁武帝同意后,让白袍将军陈庆之率领七千兵将,护送元颢回到北魏。
陈庆之的这次北上,本来并非正式北伐,单看陈庆之只率领七千军队就能看出,当时梁武帝派陈庆之护送元颢北上,目的并非真正想要北伐建功。不过陈庆之北上,恰逢北魏主力元天穆和尔朱荣正在平定山东邢杲之乱,对陈庆之的七千兵力并不放在心上,这给了陈庆之机会。陈庆之率军快速出击,先后夺下北魏铚城、荥城和睢阳,之后元颢便在睢阳称帝,直到现在,陈庆之的北上才引起了北魏朝廷的重视。
不过,北魏朝廷并无强兵,接着陈庆之攻破考城,活捉北魏宗亲元晖业。陈庆之接着攻破中原重镇荥阳,在元天穆率军来攻时,陈庆之出城作战打破元天穆,后又攻破虎牢关,最终打进洛阳。元颢靠着陈庆之几千军队,一路打到洛阳都城,可见足见当时陈庆之这次北伐之战果非凡。
可是,陈庆之打到洛阳后,深知自己无后继之兵,无法守住打下的战果,之前所攻下的城池也逐渐被北魏元天穆等势力重新夺回。因此陈庆之便想要梁武帝派兵来援,不过此时身在洛阳的元颢,担心南梁派兵巩固战果之后,自己会成为南梁的傀儡皇帝,便欺骗梁武帝说,北方安定,无须派遣援军。
这里就是陈庆之北伐失败的关键,梁武帝接到元颢的信后,竟然相信元颢的话,没有派遣援军。这导致了后面陈庆之之前率军打下的北伐成果,都逐渐丧失。陈庆之看南梁并未派遣援军,自知抵抗无用,最后逃回了南梁。而看梁武帝的做法,其实应当是梁武帝并未意识到陈庆之靠着几千军队,就能创造那么大的战果,并无北伐的准备,也因此而丧失了这次北伐建功的机会。
三、尔朱荣等主力强盛,导致陈庆之北伐最终失败
陈庆之虽然靠着几千军队,攻下大小城市三十二座,有了“千军万马避白袍”的赫赫战绩,但毕竟是孤军深入,再加之并无南梁后援,面对已经平定了山东邢杲之乱返回的尔朱荣和元天穆大军,也只能无功而返。
而且,洛阳的元颢串联元彧等人,想要背叛南梁,陈庆之与元颢的关系陷入紧张,但陈庆之依旧没有采纳马佛念杀掉元颢占据洛阳的建议。在洛阳内部内讧之时,尔朱荣大军逼近洛阳。陈庆之没办法,抛弃洛阳的元颢,率军北渡黄河,在中郎城与尔朱荣大战三天。最终尔朱荣使用杨侃木筏之计,派军绕过陈庆之,袭击元颢部,洛阳失守,最终元颢被杀。
看到元颢被杀后,陈庆之眼看此次北伐也没了意义,便率军东逃打算返回南梁,尔朱荣亲自率军追击。陈庆之的军队在蒿高渡河时,遇到山洪暴发损失殆尽,陈庆之自己幸免于难,最后陈庆之伪装成僧人逃回南梁。这次北伐最终也以陈庆之独自回到南梁结束。
从陈庆之在洛阳开始败退的结果去看,陈庆之原本能够建功颇多,除了与自身的领兵才能有关之外,还与当时北魏轻视陈庆之七千白袍军,和北魏的主力尔朱荣等无心对抗有着很大关系。陈庆之虽然能够依仗领兵和白袍军的作战能力,对尔朱荣军队造成不少打击,但面对孤立无援的状态,和尔朱荣等北魏兵力上的压制,最终失败也是可想而知的。
结语
六镇起义之后,北魏内部混乱,的确给了南梁可趁之机。但是梁武帝并未把握住时机,派遣大军北伐的过程中任用无能和有异心的皇族,导致北伐无果;而当并未寄予厚望的陈庆之,趁北魏主力忽视而建奇功时,梁武帝并未把握住时机,趁机扩大陈庆之战果,最终让北伐时机白白流失,最终导致白袍陈庆之失败而回。最终,梁武帝错过北伐中原统一天下的绝好机会。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这跟梁武帝晚年迷信佛教有关,佛教让人“与人向善,少动兵戈”。这位梁朝的开国皇帝,晚年正乐此不彼地在全国的佛寺里捐“香油钱”。
再加上他年纪大了、遇事不决,总想着不劳而获,没有太介入北魏王朝的内乱之中,只是派了陈庆之等人率领小股部队北上。以当时的梁朝国力,举全国之力北伐也不一定能成功,但绝对有机会恢复当年刘宋的河南之地,但是梁武帝选择了静观其变,结果错失了收复中原的机会。
论前明后昏、虎头蛇尾的皇帝,梁武帝绝对是榜上有名。
作为南朝(宋齐梁陈)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梁武帝萧衍在位48年,远超宋武帝刘裕、齐高帝萧道成、武帝陈霸先等开国皇帝。从年轻时夺位称帝,再到晚年死于侯景之乱,这位梁武帝在军事上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建树,实在配不上“武”这个谥号。
他在北魏爆发六镇起义时期,白白错失了收复中原的时机。
六镇起义过后,等到北方已经趋于稳定(北魏灭亡,东魏、西魏并立)、高欢家族和宇文泰家族分别占据了一方的时候,梁武帝却又想坐山观虎斗,结果什么都没捞到,还把命也搭进去了。
史书记载,梁武帝晚年迷信佛教已经到了神志不清的地步,他在北魏爆发六镇起义时没有趁机大举北伐,而等到北方趋于稳定后,却贪图东魏叛将侯景的军队和土地,想不劳而获,结果反被侯景叛军包围在台城,活活饿死,死相凄惨。
那么,梁武帝为什么不在北魏内乱时北伐呢?
第一是因为梁武帝年纪大了,没有年轻时候的壮志,沉溺于佛教。
第二是因为北魏虽然混乱,但是军事实力一直凌驾于梁朝之上。
南北朝中期,原先统一了黄河流域、结束五胡十六国战乱的北魏王朝(拓跋鲜卑人)瓦解。在北魏瓦解之前,经历了残酷的六镇起义。
北魏孝明帝在位时,北方六镇的鲜卑贵族发动叛乱,波及北魏全国。
北方六镇是北魏王朝防御柔然进攻的前沿阵地,也是鲜卑骑兵聚集最多的地方。由于北魏王朝推行汉化、迁都洛阳,导致六镇地区的鲜卑贵族大权旁落、怨声载道,最终趁朝廷衰弱时发动了武力造反。
北魏是游牧民族拓跋鲜卑人建立的王朝,一直以精于骑射、士卒精锐而闻名,曾压得南方的刘宋、萧齐这两个王朝喘不过气来,并大破宋文帝刘义隆的元嘉北伐,造成江淮地区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等到南方的梁朝建立时,北魏王朝已经处于强弩之末。
502年,梁武帝萧衍篡夺了齐朝的江山,建立起了南朝第三个王朝,史称南梁或者萧梁。萧衍这位皇帝在年轻时,也曾与北魏进行多次战争,均被鲜卑人所击败。
他也想恢复当年刘宋的河南之地,但屡次北伐均以惨败收场。时间一久,也丧失了进取心。
北魏爆发六镇起义时,梁武帝萧衍已经60岁了,早已没有了用武力恢复中原的壮志。他沉溺于自己喜爱的佛教事业,把一门心思都花在了佛门之中,在南方广造佛寺,还纵容宗室子弟为非作歹。
梁武帝只是象征性地派大将陈庆之护送一位北魏皇室子弟北上,所带的部队只有7000人,完全不是北伐该有的规模。梁武帝的目的很明显,他不想介入北方局势之争,只想扰乱北魏的皇室继承,然后在南方享清福。
昏聩无能。北魏孝文帝时期,为了实行汉化改革,举国东迁洛阳,北方六镇的地位受到严重削弱,六镇将士普遍不满,在一次灾荒时六镇集体叛乱,史称“六镇起义”。虽然最后北魏和柔然联合镇压了此次叛乱,但仍有残余势力被河北的军阀葛荣所吞并,继续威胁着北魏政权。
梁武帝萧衍趁着北方大乱之际,连克北魏几十座城池。后来由于北魏统治阶级的权力斗争,北魏大军阀尔朱荣发动“河阴之变”,入京弑杀灵太后拥立孝庄帝元子攸为帝,尔朱荣独揽大权。北魏宗室元颢因为争权失败,于是投降了梁武帝,欲借梁武帝之手登上帝位,而梁武帝也借此北伐,令大将陈庆之护卫元颢回国称帝。
在北方混乱之际,陈庆之凭借杰出的军事才能连番大捷,攻克了北魏大片土地,元颢也因为陈庆之的帮助成功入主洛阳。当元颢成功登基称帝之后,就准备摆脱梁朝的控制,与陈庆之貌合神离,并建议梁武帝不要派兵援救,而陈庆之也因为深入魏境而逐渐陷入被动,向梁朝请援时又被元颢阻止,最后终于被尔朱荣所败,元颢身死,在魏境的梁军也全军覆没,陈庆之仅以身免,攻克的城池又再次被魏军夺回,北伐彻底失败。
北魏末年发生六镇起义,南朝梁武帝为何会错过北伐中原统一天下的绝好的机会了?
南朝梁武帝不是不想统一天下,而是刚登基就遭北魏攻击,战争一发动就长达近十年之久,在加上之后的梁朝建寺庙消耗了国力,这是原因之一。
公元502年夏,梁武帝刚上位,在半年时间,内部未平定,朝局还不稳的情况下。
503年就遭到“北魏军”的进攻。504年,梁魏战争升级,义阳争夺最为激烈,最终被北魏军攻陷。505年,北魏宣武帝向“南梁”发动了由西至东的全面战争。
北魏最能打的将“邢峦”、元英、杨大眼。
北魏“邢峦”从梁州攻陷汉中,部将王足打到“涪城”,当蜀地快要沦陷的时候,北魏氐族杨氏叛乱,北魏宣武帝命“邢峦”平叛,且之前任命“邢峦”部将王足为“益州刺史”也错误的换了别人,使王足一气之下叛魏投了梁。
北魏邢峦平叛后,被调到东面作战,梁朝的兖州、淮阳、梁城等地皆失守。
506年,梁武帝派他的弟弟“萧宏”统领大军在洛口结集抵御北魏军。因总指挥萧宏是个胆小鬼,洛口下暴雨萧宏就吓的撤军,百万军一日作鸟兽散。
之后就是507年战争最激烈的“钟离保卫战”,当时“钟离城”由梁朝将“昌义之”三千人守城。梁武帝命将“韦睿”率军援救钟离,韦睿之前曾攻下合肥、和裴邃是梁朝最能打的战将。
同时北魏也命将“邢峦”和魏将“元英”、杨大眼合兵攻钟离城,邢峦抗命被调回,军队归魏将元英统一指挥。钟离城争夺。韦睿援救,在邵阳州一战,北魏军被南梁军杀死十多万,生擒五万,北魏元气大伤撤军,钟离城获救才告一段落,梁朝才有了喘息的机会。
原因之二就是,梁武帝不信任有能力之战将,梁武帝非常清楚,从“桓玄”、刘裕、萧道成、萧鸾到他自己,无不都是靠执掌兵权才夺取的政权,所以和北魏作战时,不敢让外人执掌重兵,而是他不中用的弟弟“萧宏”和在北魏六镇起义时启用他的儿子“萧综”。
北魏六镇起义,北方大乱。梁朝派“裴邃”讨伐北魏,裴邃率军收复了多地城池,但也不是碾压式的,裴邃病死。
梁武帝就让他的儿子“萧综”率军伐北魏,而萧综一直认为自己是南齐“东昏侯”的儿子,就投了北魏。
总之,南朝梁武帝上位,对上的是国力强的“北魏宣武帝”,俩个武帝,干了个两败俱伤,民不聊生。
北魏宣武帝崩,胡后乱政,六镇起义。南梁国力憔悴,梁武帝要不敢用有能力的武将伐魏,才使得统一中原无望!
一统天下须要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天下〉指汉人所居之地,及部分少数民族的地方,秦皇,汉高祖,唐太宗,明太祖,到现代,此介人中之龙凤,上应天象,中占人和,下得地利之势,方为一代伟人。并且必有前人为其铺垫方成正果。
南朝在军事上没半点胜算,北朝每年就是咋乎一下南朝就受不了,北朝职业兵,秋收时过来,南朝就得动员,一动员就影响秋收,北朝就看情况动员的多,就不大,少了就占点小便宜。南朝的边境是南边的经济中心,就这么一搞,南朝就疲弊不堪。所以北魏六镇之乱,南朝搞了一个政治投机,支持一个北魏王爷,派一只不大不小的军队,浑水摸鱼,这个王爷当了皇帝,必然少不了回馈,没成,也最起码捞些便宜。策略很高明了,派的人也对陈庆之。至于大举北伐,收腹失地,南梁可没那能力。萧衍的策略其实现实且高明。本质上是实力对比太悬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