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钟会造反,如果消息不泄露,有姜维参加,能击败司马昭吗?

钟会造反,如果消息不泄露,有姜维参加,能击败司马昭吗?

2020-10-27 00:02阅读(61)

钟会造反,如果消息不泄露,有姜维参加,能击败司马昭吗?:钟会是三国晚期魏国非常有名的谋士,出自颖川钟氏这个世家大族,是曹操时代司隶校尉钟繇的小儿子,自

1

钟会是三国晚期魏国非常有名的谋士,出自颖川钟氏这个世家大族,是曹操时代司隶校尉钟繇的小儿子,自幼文武全才、谋略过人,钟会靠着帮助司马昭谋划了不少计谋,取得了司马昭的信任,最终成为司马昭的心腹。

钟会谋反建立在魏国伐蜀胜利的基础之上,没有灭亡蜀汉,就不会存在钟会谋反,但发生于公元263年的魏伐蜀之战,在事前基本上没人相信这会是一场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战争,包括司马昭本人。

此战唯有钟会一意迎合司马昭的心意,因此钟会也得到伐蜀大军主帅一职,在司马昭的三路大军中,钟会是主帅,但司马昭并没有将兵权全部交给钟会,另外两路的统帅是邓艾和诸葛绪,虽然钟会是主帅,但三路大军也有相互牵制之意,况且军中还有卫瓘等监军率领的独自部队。

但在战争过程中,钟会首先以铺路不尽力为由斩杀了许褚的儿子许仪,接着又以畏惧不前为由夺了另一路将领诸葛绪的兵权,身在后方的司马昭眼见钟会一步步的聚权过程,虽然没有怀疑钟会有异心,以司马家的阴谋鼻祖之名,也不免怀疑钟会有独立建功之嫌,但是说到谋反,司马昭此前并没有认为钟会有谋反之心,否则也不会让钟会成为主帅。

真正让司马昭起到疑心的是钟会、卫瓘、胡烈等人诬告邓艾谋反开始的,蜀汉政权投降之后,魏国的18万大军掌握在钟会和邓艾手中,其中15万人掌握在钟会手中,3万人掌握在邓艾手中,另外投降的近10万蜀汉军队,也处于钟会和邓艾的控制之中。

现在邓艾被控谋反已经被抓,整个益州最高军政领导人就是手握28万军队的钟会,无论是谁,都会对钟会有所怀疑,古话说:“匹夫无罪,怀璧其罪。”钟会本来是无罪的,但一下子他手有这么多军队,任谁当政也会有所怀疑,也就是这个时候司马昭开始怀疑钟会。

但是怀疑归怀疑,司马昭暂时拿钟会是没有办法的,钟会谋反失败的原因就在于仓促起事,并且没有绝对控制军队,如果钟会的谋划能够成熟一点,做事风格能够果断一点,钟会的谋反并非没有成功的机会。

钟会在谋反之际,把魏军所有中层将领全部召来开会,商议反叛司马昭之事,事后又将这些将领全部囚禁,又放走了卫瓘,让卫瓘有机会逃到城外召集魏军攻入钟会大营,魏军乱兵听说自已的将领被钟会囚禁,才会听从卫瓘命令杀了钟会,再终钟会、姜维等人被杀。

钟会正确的做法就是将所有不服从于自已的魏军中层将领全部杀害,再派出自已亲信掌握各支军队,稳住魏军,同时利用姜维在蜀汉军中的影响力,控制蜀军,先进行内部整顿,把魏军中不服从的士兵全部杀掉,再用时间消化这支军队,并赏赐所有军中士兵财物,拉拢人心,同时在蜀汉广招民心,施行恩惠,获得蜀地百姓支持,才有资格与司马昭较劲。

作好了内部整顿,同时出师要有口号,钟会以魏国郭太后名义起兵攻打司马昭,也可以打着恢复曹魏权力、为曹魏皇帝曹髦报仇的旗号讨伐司马昭,对于蜀汉,钟会可以出兵北伐司马昭之机统一中原的旗号进行安抚,毕竟姜维是一心北伐,钟会也可以利用姜维或者与姜维联盟。

司马昭的弱点在于他的权力是通过武力抢夺了曹魏的正统,如果钟会能从这个方面下手,总能唤起一些曹魏旧臣的同情,同时司马昭是弑杀了曹魏皇帝的,这事在封建社会是绝对的大逆不道,如果被钟会利用,司马昭也不好过。

钟会在军事上的谋略不亚于司马昭,当时邓艾已死,魏国方面能够制衡钟会的人并不多,即使是司马昭,当时已处于人生晚年,是否有足够的精力应对钟会的谋反还真不一定。

再说了,蜀汉的地势险要,钟会又手握28万军队,而司马昭在长安的军队只有10万人,再包括贾充率领一万在汉中军队,在军队人数上,司马昭都是处于劣势的。

钟会谋反如果没有泄漏消息,又成功地控制了所有军队,那将是重新洗牌三国的机会,成为三国之中势力第二大的政权,钟会可以让姜维为前锋率领军队出战司马昭的前锋,自已率领大军在后方进攻,这会对司马昭造成很大的危害,甚至都有可能击败司马昭,夺取关中。

如果钟会心够狠,手段够毒,未尝不能击败司马昭,毕竟钟会也是一个有勇有谋的将帅,再加上实力足够强大,有很大的可能性击败司马昭。

2

钟会造反即使消息不泄露,结果也不乐观啊。

公元263年8月,司马昭为了建立功勋,决定发起灭蜀之战,并派钟会为主,邓艾、诸葛绪两军为辅,向蜀汉发起了大规模的攻势。在此之前,魏国内部其实对于这一战有信心的人不多,连邓艾都表示反对,只有司马昭的心腹钟会极力支持。这也是司马昭任命从来没单独领兵打过仗的钟会为主将的原因。

不过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的是,魏国这次军事行动非常成功,蜀汉一举覆没。而此次作战能成功的最主要因素,是在钟会被姜维挡在剑阁时,邓艾冒险偷渡阴平,直扑成都,迫使刘禅投降。

这么一来就造成了两个后果,首先邓艾成了灭蜀之战的第一大功臣,钟会对此颇为不服。其次就是姜维统帅的蜀军主力实力尚存,4、5万蜀军野战军并未被歼灭,姜维为了找机会复兴蜀汉,率军向钟会投降,并挑唆钟会造反自立。

钟会后来构陷邓艾谋反,司马昭下令把邓艾下狱,押送洛阳。这么一来钟会就独自掌握了18万魏国远征军和数万蜀军,这甚至让司马昭都有些担心。司马昭的疑心让钟会终于起了反心,他召集护军、郡守、牙门、骑督以上军官开会,借郭太后的遗诏名义起兵反对司马昭。

然而钟会第一次领兵的弊端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他在军中没有足够的威望,众将不服。他虽然拘禁了众将,又派自己亲信去代领各军,但是随着他要诛杀众将的消息传出,各军还是自行起兵,围攻钟会,钟会和姜维死在乱军之中。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到,钟会最大的问题是第一次领兵,在军中根基太浅,虽然派遣亲信去掌管各军,但是没有实际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不走漏消息,钟会杀死了众将,那么军心也会一片混乱,未必都会服从他的命令。即使勉强服从命令,一旦面对司马昭统帅的魏军,也恐怕要反水一大片。

魏军军心不稳,而蜀军实际上在姜维统帅之下,姜维虽然劝钟会造反,但是他的目的可不是扶持钟会上位,而是想恢复蜀汉。这样钟会手下的两大武力实际上都并不可靠,想造反基本没有成功的可能。

3

肯定也无胜算:一天命难违,正所谓“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二众怒难犯。在司马氏代魏不到最后地步的情况下,一大群与司马家有千丝万缕联系的魏将,不可能仅凭钟会一句“郭太后临崩有遗诏”就“从逆”造反!何况有敌国降将参与其内?仅以职场资序先后心理惯例揣之,估计众将对钟会倚重姜维早已不满。而且钟会只是司马昭任命的伐蜀统帅,大军不是他的私人袍泽武力,这是基本事实,也是他在魏将中的合法性之所在,一旦悖离于此,必然相当孤立,“大事”难成。




4

引言:这个假设非常值得探讨,钟会造反之时,邓艾已被收押,如果消息不泄露,还有蜀汉的名将姜维参加,能否击败司马昭?这种成功的几率非常小,钟会一直很忌惮邓艾,邓艾被污蔑谋反被收押回洛阳,等候发落,这时的钟会大权在握,接手了邓艾的军队和蜀汉的降军,实力不可谓不强大,还有姜维的加盟,这些条件加在一起,让钟会误以为自己有出兵讨伐司马昭,问鼎关中、甚至天下的机会,如果失败,还是可以像刘备一样占据蜀汉自立。钟会在灭蜀后,不仅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部署做的。那么钟会为啥会失败呢?

谋反消息的泄露令人始料不及 确又在清理之中。

钟会到成都前,监军卫瓘已经按照司马昭的旨意先前一步去成都收押邓艾,邓艾父子被押往洛阳,听候司马昭的处置。钟会到成都后,谋反之心越胜,于是召请手下的将领以及蜀国的旧官,在蜀国朝堂为魏明帝和郭皇后发丧。并趁机假借郭太后遗诏,起兵讨伐司马昭。钟会让众将士在诏书上签名同意,委派亲信率领各路军队, 而手下的将士并不愿顺从。 于是,钟会把他们都关在益州各官府中,派兵严加看守。

这时候关键的人物出现了,钟会有一个器重的部下叫丘建,是胡烈旧属。

他对钟会说:应派一名亲信为胡烈端饭倒水,诸将也应按例备一员侍从。丘建和 胡烈趁机编造谎言说,钟会已挖好大坑,想把将官一个个打死,埋在坑中。\"众将的亲兵们也把这个谣言口口相传,一夜之间大家都有所耳闻,人心浮动。这时候有人建议钟会把牙门骑督全部斩杀殆尽,钟会犹豫不决。到了这个时候,钟会已经快控制不住局面了。随后,众将士在卫瓘与胡烈等人的带领下包围了钟会的府邸,并趁机杀了钟会。

这个叫丘建的家伙是胡烈推荐给司马昭的,但一直跟随在钟会身边,可以说这个家伙就是司马昭安插在钟会身边的间谍,这样的一个细作,钟会加以重用,可以说太不知道谨慎了,要知道很小的失误和一个细节完全会导致全盘皆输。钟会在紧急状态下,不能下狠手杀掉不顺从的将领,结果就是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时机选得不成熟,司马昭并没有给钟会反击的机会

钟会在诬陷邓艾谋反之时,司马昭早已察觉钟会的谋反意图,所以就以邓艾不肯听从命令的理由,一方面派心腹贾充率领一万将士出斜谷、屯兵乐成,占据汉中,另一方面司马昭亲领十万大军屯长安,目的很明显,钟会也知道,这是司马昭对自己的防范。钟会相应的做出的部署。


欲使姜维等皆将蜀兵出斜谷,会自将大众随其后。既至长安,令骑士从陆道,步兵从水道顺流浮渭入河,以为五日可到孟津,与骑会洛阳,一旦天下可定也。

可以说两人的想法惊人的一致,但司马昭做得更要高明,把握时机更加准确,迅速出兵,不给钟会准备的时间。加上蜀国刚降,蜀汉人心未稳,投降的蜀汉大多数上下官员,只想安身立命,不愿再跟随钟会谋反,同样钟会手下将士大多是魏国人,不愿再反叛,只想建功立业,好返回故乡。只占据成都的钟会是守不住的,等司马昭大军进入到汉中,钟会毫无悬念会败。

姜维的归降是不得已,姜维真实的想法借助钟会除掉大敌邓艾 再趁机除掉钟会 最后复国

姜维等将领投降是迫不得已,是得到蜀汉后主的投降诏书,才去投降钟会的。钟会非常敬佩姜维,并时常听从姜维的建议。但姜维归附钟会的目的是要复国,并不是真心投降的,只可惜消息走露,姜维与钟会在乱军被杀。


结语:如果钟会在灭蜀后,迅速培植自己的亲信力量,把忠心司马昭的将领杀了,比如卫瓘与胡烈师簒和邓艾等人,抢先占据汉中,并封锁汉中的道路,加上姜维如果真心帮助钟会,那么司马昭面对司马昭,依然可以立于不败之地,钟会说不定就会成为第二个刘备,占据益州和汉中,可以与司马昭一较高下。但历史哪有那么多假设,钟会从一开始开始伐蜀就没有完全得到司马昭的信任,司马昭一直在提防着钟会与邓艾的一举一动,所以钟会不会成功。

感谢您的阅读,我是紫气东来,欢迎朋友点赞、留言、评论和转发哦,当然如果能关注我就极好的了。

5

景元四年(263年)秋,魏国伐蜀,兵分三路,派邓艾率三万多人向甘松、沓中等地牵制姜维,诸葛绪率三万多人向武街、桥头等地截断姜维的退路,命钟会为主将,统兵十余万,分别从斜谷、骆谷进兵。

邓艾偷渡阴平,奇袭成都,蜀汉后主刘禅投降,蜀汉灭亡,然后,刘禅下令让姜维向钟会投降,当时,姜维等人听到消息,将士们都很愤怒,纷纷拔刀砍石,以发泄心中的不满。前线将士们浴血奋战,结果皇帝先投降了,换谁能不生气?

但是,也没办法,事已至此,只能接受皇帝的命令投降了。

姜维投降,心中是不甘心的,虽然姜维以前是魏国将领,但是,因为诸葛亮很器重姜维,姜维一直继承诸葛亮的遗志,多次北伐。

虽然按照后主刘禅的命令投降对自己名誉没有什么损失,但是,姜维是一个有骨气的人,他不甘心投降受辱。

于是,姜维暗中给刘禅写信,想策反钟会,利用钟会杀死邓艾,再等待时机杀死钟会,趁机恢复蜀汉。

然而,正当钟会收了邓艾父子,兼并其部队,准备起兵造反,讨伐司马昭时,却因为消息泄露,愤怒的魏军杀死了钟会,姜维也一起被杀。

试想,如果消息不泄露,姜维帮助钟会,齐心合力,能成功吗?姜维有机会恢复蜀汉吗?

当时,钟会想谋反,忌惮的只有邓艾,邓艾兵力少,只有三万,钟会有十万大军,兵力上有绝对优势,钟会抓了邓艾之后,没有了后顾之忧,钟会打算派姜维率蜀兵出斜谷,占领长安,再派骑兵经陆路、步兵经水路夺取天下。

而司马昭继承了他老子司马懿的老谋深算,早有准备,他看出钟会想谋反,于是,亲率十万大军驻扎在长安,静观其变,钟会得知司马昭驻军在长安后,心里有所恐惧。

钟会正月十五日到成都,先将邓艾父子打入囚车送走,然后心生一计,十六日召请护军、郡守、牙门骑督以上的将士以及蜀汉的旧官,在蜀汉朝堂为魏明帝郭皇后发丧,假借郭太后遗命,起兵讨伐司马昭。

钟会让众将士写下凭证,而手下的将士并不服从。 于是,钟会把他们都关起来,派兵严加看守。

这时,钟会有一个器重的部下叫丘建,是胡烈的旧属,他对钟会说,应派一名亲信为胡烈端饭倒水,诸牙门将也应按例备一员侍从。胡烈趁机编造谎言说,钟会已挖好大坑,想把众将官一个个打死,埋在坑中。众将的亲兵们也把这个谣言口口相传,一夜之间军中都知道了,人心大乱动。有人建议钟会,应把牙门骑督以上的官吏全都杀死,但钟会犹豫不决。

十八日中午,胡烈部下与胡烈的儿子出门敲鼓,各路军士也没人统领,都涌向城门。当时钟会刚给姜维铠甲兵器,听外面有兵作乱,钟会惊慌失措,忙问姜维如何是好?姜维说,但当击之耳。

景元五年(264年)正月十八日,钟会与姜维兵变失败,姜维亲手杀死了五六个人,但最终被乱兵杀死,钟会也被杀。

钟会手握十余万大军,和姜维一起讨伐司马昭,能成功吗?

虽然钟会兵多,但是,经过伐蜀之战,士兵们都立了大功,都想着回魏国去领赏,加上妻儿家人都在魏国,归心似箭,大家都想着赶紧回去,谁还有心思跟着钟会卖命作乱?

因此,钟会就算人多,也不会成功,虽然有姜维帮助,但是,魏国的士兵,怎么会听姜维的呢?姜维只能指挥自己原来的蜀汉部队,但是,蜀汉已经灭亡了,人心早已离散,很难再凝聚起来,再加上刘禅昏庸,导致了亡国,谁还愿意再给刘禅这个昏君卖命?因此,钟会和姜维都不会成功。

6

钟会谋反绝对不可能会成功的,司马昭早就做好了防范钟会谋反的准备,可以说钟会的一举一动几乎都在司马昭的掌握之中的。而且钟会如果伐蜀魏国将领听他的,如果反魏的话,很多人都不会跟着他干的!而且姜维和钟会根本不是一条心,两个人迟早是要翻脸的!


魏国兵将不愿反贼

蜀国投降之后魏国的将领和士兵都是想尽早回家的,他们都想着尽快回到魏国接受封赏,尽早和家人团聚。所以此时的士兵和将领根本不愿意跟着钟会反魏的。

而且极大多数魏国将领和士兵的家眷都在司马昭的掌握之中,如果他们谋反,他们的家眷必定会死无葬身之地的。他们不谋反的话即可以接受封赏,又可以和家人团聚,而谋反的话没有什么好处可言。

而且钟会在出征的时候司马昭就料定如果钟会谋反的话,魏国的将领和士兵必定不会跟随他。事实证明钟会就是因为谋反败露被自己人给干死的。

退一步说,钟会谋反的消息是很难瞒得住的,因为司马昭必定在钟会身边安插了很多眼线的,所以钟会是玩不过司马昭的。

司马昭掌握着魏国的天子和兵马

虽然钟会有十万兵马,但是司马昭手中的兵马更多的。而且钟会一旦谋反,那么魏国将不会给他供给粮草,而魏国粮草充足。所以即便钟会没有给部下杀害,即便是有魏国士兵跟着他谋反,他也是打不赢司马昭的。

而钟会第二个打算就是偏安一隅,守住蜀国的地盘,当第二个刘禅。蜀国本身就是处在动荡不安之中的,以前的蜀汉政权在这边稳固几十年尚不可保,钟会又怎么能守得住呢?

所以说钟会也是志大才疏,在军事上或许也有一定的造诣,但是在权谋方面钟会相比较司马昭还是太嫩了!

姜维并不是真心跟随钟会的

姜维和蜀汉之间有些难以割舍的感情,所以姜维是大权利用钟会去打魏国,等到钟会成功的时候,姜维再干掉钟会的。

姜维的计策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但是姜维没有想到的是,黄雀后面还有一个猎人,这个猎人就是司马昭。

所以说无论是姜维还是钟会,其实都是在司马昭的算计之中的,他们不可能战胜司马昭的!

7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昭何许人也!司马昭遗传父亲司马懿老谋深算、城府颇深,钟会在司马昭面前还是太嫩了。

公元260年魏帝曹髦不满司马昭篡权因此组织侍卫击杀司马昭,但被司马昭心腹贾充拦截,贾充命令成济反杀曹髦,曹髦死于光天化日之下,朝野震动,虽然此时司马昭牢牢掌控曹魏大权,但是公然弑君,还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包括司马昭的亲叔叔司马孚在内大多曹魏忠臣都要求严惩司马昭和贾充,司马昭逼迫郭太后把自己罪名推脱一干二净,因此司马昭保住了贾充,诛灭成济三族,但是曹魏忠臣仍然对司马昭口服心不服背后议论纷纷,司马昭为树立自己忠君爱国声望,因此决心伐蜀来转移国内矛盾。


司马昭提出伐蜀计划朝廷大臣基本全部持反对意见,因为他们觉得蜀地易守难攻,且曹魏三代人都不敢贸然发动伐蜀计划,但是此时钟会站出来了,钟会力排众议认为蜀国经诸葛亮数次北伐早已军疲民乏,且诸葛每次北伐粮草都不足,说明蜀国百姓生活非常困难,而且蜀主昏庸无能,早失民心,伐蜀必然会取得胜利,因此司马昭非常认同钟会说法,因此命钟会为征西大将军全面负责伐蜀事宜。

司马昭兵分三路伐蜀,钟会率10万大军进攻汉中,邓艾率领1万人进攻沓中引诱姜维出战,诸葛绪率兵3万进攻武街从背后合围姜维,钟会一路势如破竹占领汉中并直逼剑门关,姜维得知钟会即将攻破剑门关于是火速前往剑门关,并以5000精兵守住剑门关,钟会、诸葛绪13万全力进攻剑门关,但是剑门关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要,姜维仅仅用5000人马就迫使曹魏13万大军久攻不下,只得打消耗战。


邓艾发现剑门关乃铜墙铁壁无法攻破,只得另辟捷径,邓艾率众偷渡阴平小道,开山凿石,穿越一百多公里无人区,邓艾奇袭蜀国腹地,直逼成都,另蜀国众人大惊失色,蜀国摸不清曹魏后面还有多少人马,刘禅开城投降,刘禅命令姜维放弃抵抗。

蜀国灭亡后,头功被邓艾抢去了,邓艾有点飘飘然,开始私自任命蜀地官员,这引起钟会不满,本来钟会十几万大军被姜维拖住,钟会很恼火,邓艾却成了灭蜀首功,这让钟会颜面扫地,因此钟会非常嫉妒邓艾,钟会拦截了邓艾写给司马昭的书信,并加以修改,语气呈轻蔑傲慢之意,司马昭感觉邓艾有谋反之心,于是命人抓捕邓艾父子押往洛阳。

此时钟会就成为蜀地最高长官,且钟会还手握十几万大军,如果拥兵自立,那钟会成为第二个刘备也是可能的。

姜维揣摩出了钟会意图,并暗示钟会佣兵自立,并占领险要关口,以巴蜀为根据地,进可以出兵关中进攻洛阳图取天下,退可以据守巴蜀割据一方,做乱世中的刘禅也是挺美的

于是钟会和姜维整日在一起谋划造反计划,正当他们即将实行计划时,就收到了司马昭来信,司马昭声称自己亲率30万大军进驻长安为钟会大军接风洗尘,司马昭目的已经很明显,因为司马昭担心钟会造反,所以亲率大军进驻长安阻挡钟会东进路线。

钟会看完司马昭来信,就已经明白司马昭并不相信自己,即便自己放弃造反计划那么自己也不会有好下场,轻则被剥夺兵权处处遭到司马昭排挤,重则就是邓艾一样以谋反罪名被杀

因此钟会决定趁司马昭还未达到洛阳前先下手为强,但是钟会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当钟会告诉军中主要大将自己计划时,却遭到所有人反对,钟会此时才发现,自己不过是为司马昭打工而已,手下大将皆是司马昭亲信,钟会气急败坏欲囚禁反对他的大将,军队由自己和姜维直接指挥,但是钟会连自己的亲信卫士都没有,钟会和姜维当场被众多司马昭亲信大将当场杀死,钟会、邓艾两位大将为曹魏伐蜀立下大功,但是却都死于司马昭算计之下。


钟会作为司马懿学生,且跟司马昭交情匪浅,深受司马懿司马昭野心熏陶,钟会有野心、有才智,但是却没学到司马父子的阴险毒辣、精于算计之心。

8

钟会造反的失败,并不是因为消息泄露,而是因为当时司马昭已经察觉到了问题,至少怀疑钟会会造反是确定的,至于是否肯定他要造反目前我们还不得而知,但是司马昭表示要到成都“视察”工作,或许是想借着视察工作的名义直接把钟会拿下,又或者是当时还只是怀疑,所以要到成都看下到底什么情况。

所以题主的问题应该是司马昭没有察觉钟会造反的情况下,会如何发展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要从魏国灭蜀事件说起了。

魏国灭蜀,姜维无力回天

熟悉三国史的人都应该知道,蜀国到了后期基本没了大将,以至于有“蜀国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说法,当时蜀国唯一能与魏国对抗的大将也只有姜维,可惜姜维九伐中原皆无功而返,尤其是蜀国灭亡前一年也就是公元262年的北伐,被邓艾打的打败而归。大败的消息传到成都,这对于当时国力本身就最弱的蜀国来说更是雪上加霜,一时间流言四起,很多人都说姜维其实没什么本事,也有人说他劳师动众之类的,姜维当时很清楚,一旦他回到了成都肯定是凶多吉少,于是便上书刘禅表示要吞并沓中,这个建议得到了刘禅的允许。

▲姜维是蜀汉后期唯一能与魏国抗衡的大将

魏国灭蜀

姜维吞并沓中,主要是为了防范魏国的进攻,同时也可以使自己远离政治中心成都,得以保全性命。姜维在屯兵的同时也不忘关注天下的动向,为此他曾经上书刘禅,告诉他有几个险要的关口要派兵把守,而当时的刘禅沉迷在花天酒地当中,也没看他说的。

到了第二年也就是公元263年,魏国起兵16万,分兵三路进攻蜀国,发动了旨在一举攻灭蜀国的战役。

▲魏国兵分三路进攻蜀国,蜀国岌岌可危

自西往东魏国三路大军分别为:西路的邓艾从临洮出发进攻阴平,旨在牵制住姜维;中路的诸葛绪从临渭出发,进攻关城,同时分兵包抄姜维的后路,并配合进攻汉中;西路为主帅钟会,他亲自从长安出发主公汉中。

姜维在沓中与邓艾交手后发现了当时情况的不妙,于是迅速撤到了剑阁,与廖化合兵一处抵御魏军,此时的魏军也顺利拿下了汉中,主力由钟会率领在剑阁与姜维对峙。

就在战争处在了僵局的时候,邓艾率领一支奇兵,翻山越岭直接绕过了姜维的剑阁防线,进入到了成都平原。此时的刘禅才如梦初醒,赶忙翻来去年姜维的奏折,才发现如果按照姜维的建议在几处险要地带设置守兵,邓艾也绝对不可能出现在成都平原,到了这个时候没办法只好让诸葛瞻组织了一支兵马与邓艾决战。

诸葛瞻与邓艾决战的结果就是全军覆没,诸葛瞻和诸葛尚父子都在战斗中阵亡。此时的刘禅面对着强大的魏军不得不选择了投降,就此蜀汉灭亡。

姜维的计划

刘禅投降,此时守在剑阁的姜维及其五万大军就成了一支孤军,经过权衡姜维决定向魏军主将钟会投降。不得不说当时已经59岁的姜维看人还是看的非常准的,他看出钟会不是一个甘于居于人下的人,按照我们的俗话就是这个人有相当皇帝的野心。他之所以选择投降钟会,也就是看中了这点,姜维的计划就是先投降钟会,帮钟会去造反,然后乘着这场变乱相机恢复蜀国。

▲其实姜维早就看出钟会是个野心家

公元347年恒温平定了蜀地,发现了当时姜维写给刘禅的密信,也证实了姜维当时的真实想法:

“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

那么钟会会按照姜维的设想行动吗?当然会。因为钟会确实是一个想当皇帝的人,他一生当中能够当皇帝的机会可能只有这次了,毕竟他是16万伐蜀大军的主帅,只要他好好运作,就能掌控这16万魏军。当时来说,魏国总共440万左右的人口,征兵的极限大概在44万人左右,去掉他手上的16万人(而且多为精锐),就只有28万左右的军队了,这28万还要有大概20万人防守东吴,剩下的部队当中还要防守北方那么广阔的领土,那么如果他带着大军进攻长安,长安能有多少部队呢?恐怕最多也只有5万人。

当然他知道要起兵的话还需要得到蜀中势力的支持,现在有了姜维,这个问题也解决了。他手上的部队加上姜维手上至少5万人马,加在一起有21万人之多!这绝对是当时三国最大的兵团,没有之一。再加上他本身就是魏国的高级官员魏国的情况他一清二楚,所以有了姜维的支持他起兵的成功率极高!至少在他看来是这样的。

▲不知此时乐不思蜀的刘禅会不会知道姜维的心呢

在姜维向钟会进言要他先控制蜀中的魏军,然后出兵长安的计划后,两人迅速一拍即合,就开始着手行动了起来。他们先是用计除掉了邓艾,其实方法也简单,就是劫住了邓艾发到长安的信件,更改了信件的内容,改的极为傲慢,尤其是对司马昭充满了蔑视的言语,司马昭大怒,钟会也就乘机上书说邓艾有谋反之心,于是魏国朝廷就下旨拿下邓艾,钟会和姜维便来到成都捉拿了邓艾,在送往长安的路上就除掉了邓艾。

事件败露,钟会与姜维双双死于兵变

当然,老谋深算的司马昭也肯定从这些事情当中看出了什么,毕竟没了邓艾,整个在蜀中的魏军集团基本也就只有钟会了,诸葛绪基本是搞不定钟会的,也就是说在蜀中的大军当中钟会已经一家独大,如果他起兵反叛就很麻烦了。或许是察觉到了钟会会反叛,或许是起了疑心,总之怀疑钟会是肯定的,于是司马昭表示要到成都视察下工作。

▲老谋深算的司马昭怎能不会看出端倪呢?

接到信报的钟会和姜维明白事情可能败露了,但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如果要起兵的话他们实际上还需要一段时间,把军队中不听命于自己的人都换掉,换成听命的,但是这需要时间,现在时间来不及,便召集了在成都的魏军将领,打算逼着他们起兵了。钟会和姜维也是运气不好,那些将领没人想起兵,毕竟一家老小都在魏国,于是纷纷反对钟会,由此引发了兵变,钟会和姜维也双双在兵变中身亡。

▲姜维为蜀国战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好了,这就是事件的大概经过,不过按照题目的假设来说,应该是司马昭没有发现钟会和姜维会谋反的情况,那么如果司马昭脑子进了水,当时没有察觉会如何呢?

如果司马昭没有察觉到情况的推演

如果司马昭没有察觉到情况,那么钟会和姜维就会按部就班地执行自己的计划,逐步把军中的将领都换成是自己人,进而控制整个蜀中的魏军兵团。那么情况也就可想而知了,蜀中的16万魏军再加上姜维手上至少5万蜀军,这是什么概念?他们一旦起兵进攻长安,能集结的兵马估计能达到20万,而长安地区的魏军数量之前也分析了,最多5万人,估计是挡不住钟会和姜维的进攻的,那么长安地区归于钟会是肯定的了。

变数就在姜维什么时候会再反叛,恢复蜀国,这个情况也就不好推演了,不过新的三国一定会出现,那就是钟会、魏和吴。

但至少能肯定的是,如果钟会真的反叛成功,司马昭肯定玩完。

9

钟会之所以反叛失败 原因不在于消息透露,而在于司马昭并不信任钟会,早就防备手握十万大军的钟会

《三国志 钟会传》:

“会得文王书云:\"恐邓艾或不就徵,今遣中护军贾充将步骑万人径入斜谷,屯乐城,吾自将十万屯长安,相见在近。\"”

也就是说,就算钟会能够控制10万曹魏士兵,占据蜀地,司马昭早就部署两道保险:

1、贾充1万步骑驻扎在汉中;

2、司马昭10万大军驻扎在长安。

一旦钟会反叛消息传出,贾充即刻防守汉中,而司马昭立即率领10万大军进攻钟会,根本就不给钟会站稳脚跟的机会和步伐。

钟会想要得以稳定,除非东吴大举进攻,逼迫司马昭不得不撤军恢复。

钟会的原计划是:

“欲使姜维等皆将蜀兵出斜谷,会自将大众随其后。既至长安,令骑士从陆道,步兵从水道顺流浮渭入河,以为五日可到孟津,与骑会洛阳,一旦天下可定也。”

即以凯旋班师和押送蜀汉军俘虏的名义,偷袭洛阳,进而控制曹魏。

这个计划要成功必须有两个前提:

1、计划密不透风,没有泄露;

2、司马昭等完全信任钟会。

但事实是,司马昭以协助有着10万大军的钟会拿下邓艾为名驻守长安,就是对钟会的不信任:

在派遣钟会灭蜀之前,司马昭就对担心钟会的邵悌分析了可能的钟会反叛:

“若蜀以破,遗民震恐,不足与图事;中国将士各自思归,不肯与同也。若作恶,祗自灭族耳。卿不须忧此,慎莫使人闻也。”

蜀汉刚被灭,蜀汉人心不稳,不会铁心跟着钟会反叛;曹魏将士一心想要回家,加上若反叛家人就要被处死,自然也不肯跟随钟会反叛。

在钟会上书说邓艾要谋反时,司马昭率军前往长安时,又说:

“卿忘前时所言邪,而更云可不须行乎?虽尔,此言不可宣也。我要自当以信义待人,但人不当负我,我岂可先人生心哉!近日贾护军问我,言:'颇疑锺会不?'我答言:'如今遣卿行,宁可复疑卿邪?'贾亦无以易我语也。我到长安,则自了矣。”

司马昭这是小心驶得万年船,步步设防。因此即便钟会能够让10万曹魏军跟随反叛,也不能夺取洛阳,控制曹操,最多就是夺取蜀和汉中,一如蜀汉。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10

大家好!我是霞客,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关心有趣文史知识,右上角关注霞客哟~

钟会拘押魏将,如果消息不泄露,并且有姜维助力,能击败司马昭吗?

恐怕不行。据《三国志·姜维传》:

会厚待维等,皆权还其印号节盖。会与维出则同舆,坐则同席,谓长史杜预曰:“以伯约比中土名士,公休、太初不能胜也。”会既构邓艾,艾槛车征,因将维等诣成都,自称益州牧以叛。欲授维兵五万人,使为前驱。魏将士愤发,杀会及维,维妻子皆伏诛。

这里说,姜维投钟会之后,钟会对姜维很看重,出行同乘一辆车,议事则同坐一张席。简直就是当年的刘备、关羽、张飞三结义第二。钟会对秘书长杜预说,姜维的才能,比起中原名人,像诸葛诞、夏侯玄都一点不差。钟会构陷邓艾,把邓艾打入囚车,押送上路,带姜维进入成都,准备给姜维五万兵,作为先锋。魏将士愤怒发作,杀死姜维、钟会,姜维妻子同时遇难。

所谓泄露消息,是指钟会假借郭太后名义,以讨伐司马昭为名,在蜀地举旗造反,令姜维带兵,逼迫被拘押的魏将,在义状上签名画押,如果不服从,胆敢抗拒的,就地正法。也就是把反对的魏将全干掉,按姜维的想法,那时,钟会成了光杆司令,自己就可以控制钟会。可是,魏将干掉了,不过百把人,还有数十万魏兵啊!这才是关键。这些魏兵远离家乡,深入蜀地,敌国已经平定,士兵们都盼着返回家乡,会见亲人,领取奖赏,怎么会跟上一个原敌国将军,莫名其妙的去造反啊?

就算当时严守机密,姜维行动顺利,把那些魏将都杀了,钟会给姜维五万大军,那姜维如何领导这五万兵,怎么交代、分派任务?去把守剑阁、汉中,拒绝司马昭大军进入?这种强迫下的军队,就算勉强逼上前线,监军卫瓘的部队一到,估计不用攻打,在城下只要几句劝说,讲清利害,这些关门就会自动打开,全军就会立时反水。

当时的军队主力,包括原钟会部、邓艾部,诸葛绪部,总共有十多万,姜维如何改编、重组、安插自己亲信掌控部队?保守秘密只是暂时的,终究要对官兵讲清楚,作战目的,对手,任务等等。虽然那时士兵们文化低,但基本的是非、前景是能看得清的。还有,蜀国残余部队与魏兵的融合、矛盾平息,都是难题。所以,兵变分分秒秒都会发生,这是一个坐在火山口的谋划,只不过爆发迟与早罢了。

别的不说,上面提到的秘书长杜预,就是后来灭吴的统帅。杜预会支持钟会吗?钟会的一些密谋,能瞒过杜预吗?钟会能把杜预也杀了吗?以杜预的才干、年龄,钟会不一定是对手。这还是以钟会、姜维同心筑梦为前提,如果二人不慎反目,就更不好说了。这一系列问题,都没有答案,所以,这个谋划基本没有成功的可能性。

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曾经批注:

姜维欲先杀诸魏将,然后杀钟会,而重立汉帝,其计不谓不深,其心不谓不苦矣。且除邓艾,而假手于会,将除卫灌,而又假手于艾,是谋杀诸将者姜维。

虽然毛先生对姜维的费尽心机,颇为赞许,但这个策划太过理想,缺乏理性推敲,一旦付诸行动,就会遇到拦路虎,难以逾越。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欢迎在评论里留下你们的看法,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