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史料记载,秦孝文王正式即秦王位而不是即皇帝位三天后病逝,皇帝一说是明显的错误,这里不必多说。但这个三天是一个啥概念,却大有说头。

根据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秦简《编年纪》记载:

“五十六年,后九月,昭死。”“孝文王元年,立即死。”

根据专家解读,是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后九月,秦昭襄王病死;秦孝文王元年,孝文王正式即位就病死。

有史料记载,公元前250年11月12日,秦孝文王行改元继位之礼,三日后为其父除丧期间去世。

那么,问题就来了,从秦昭襄王去世,到秦孝文王正式即位有一个守丧期。守丧期结束以后才正式改元继位。

既然秦孝文王的谥号是“孝”,那么就绝对不会存在不按照礼法守孝的道理。

古代君王去世后,新君继位要改元。从先君去世到第二年正月改元之间,这个时期就是守孝期。

那么,秦孝文王到底守了多长时间的孝呢?

这就要看一下秦朝的历法。

秦始皇统一后,颁布全国,统一使用颛顼历。从秦始皇二十六年至汉武帝太初元年,共一百十七年的时间,都在使用这个历法。

由此推断,秦国是一直采用颛顼历纪年的。颛顼历是以十月为岁首。

也就是说,秦昭襄王在后九月去世,秦孝文王在十月,也就是新年正月,正式改元继位,前后不足一个月的时间。

史料记载,秦孝文王是在公元前250年11月12日继位,三天后病逝。

这个日历对比起来很繁琐,按照现在的理解大体就是阳历11月,阴历(农历)十月的事。

由此看来,秦孝文王是一个很悲催的君主,这在历史上也是非常罕见的。

因此也留下了很多的疑问,有说法是被吕不韦毒死,也有说是因为兴奋、纵欲过度而死。

这些都有可能,但在豹眼看来,最大的可能是劳累过度而死。

先君去世,需要举行很繁琐的葬礼,新君继位也有很多的典礼要做。当时的秦孝文王已经是五十三岁的年龄,在那个时代已经是高龄的老年人。

在前267年,秦孝文王被立为太子,时年三十六岁。做了十七年的老太子,这段日子并不太好过,心情压抑是难免的事。

但在秦昭襄王末期,孝文王以太子的身份代理执政。从嬴异人(秦庄襄王)与其父孝文王的建言中可以看出,孝文王已经有直接调动军队的权力。

孝文王继位后,大赦天下,善待先王功臣,厚赐宗室亲戚,开放园囿游乐等一系列措施,由此可以看出,孝文王这段时期是相当忙碌的。

因而,秦孝文王由于劳累过度而死的可能性很大,并不排除吕不韦毒死的可能,但因为兴奋、纵欲过度而死的可能性较小。

秦孝文王正式即位三天后去世,的确是很仓促的事。即便算上不足一月的守孝期也是很短暂的。但对于一个五十多岁的人来说,也算是正常的事。

最佳贡献者
2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嬴荡举鼎而亡,年仅23岁,并无子嗣,当时在燕国为人质的武王的异母弟嬴稷在老妈宣太后及魏冉的支持下,最终继位,是秦昭襄王,秦孝文王嬴柱就是秦昭襄王的次子,但是秦昭襄王活得实在太久了,作为儿子的秦孝文王只能战战兢兢的等着,五十二的时候才继位。

秦孝文王出生于公元前302年,正是父亲秦昭襄王继位初年,秦昭襄王继位后,因年幼朝政由老妈和老舅把持,老舅魏冉还曾四度为相。宣太后还把她的弟弟羋戎封为华阳君,把她的儿子公子芾封为泾阳居,公子悝封为高陵君。宣太后的这两弟两子,在秦国权势熏天,仗着由宣太后罩着,为所欲为,被人合称为“四贵”,秦昭襄王的权力被严重削弱。直到秦昭襄王四十一年(前266年),在范睢的建议下,秦昭襄王废除太后的权力,把“四贵”赶出函谷关,任用范睢为相,王权才收归手中。

秦昭襄王在位五十六年,并击楚魏、攻打赵国,鲸吞蚕食,疆域不断扩大,是一位有为的君主。而他的儿子们却比较平庸,他立长子为太子,太子曾在魏国做人质,并最终死在了魏国,太子死后,身为次子的嬴柱被立为太子,当时嬴柱已三十七岁了。

秦昭襄王五十六年,七十五岁高龄的秦昭襄王去世,孝文王嬴柱服丧一年期满后正式继位,此时孝文王已五十二岁,也就是说嬴柱做了十五年的太子。可是苦涯十五年终于登上王位的孝文王嬴柱却在继位三天后,撒手西去。这可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一切都成空”。

关于孝文王的死因争议颇多,归纳起来就是正常死亡和非正常死亡两说

第一、病死的

赢柱一生也很郁闷,父亲太长寿了,秦昭襄王不仅把自已的长子熬死了,还把赢柱也熬得相当郁闷,当了15年太子,到52岁还在当太子,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父亲不死,又接不了班,每天的生活相当郁闷,精神长期受到压抑,而且还时刻担心自已的太子之位,活得提心吊胆,终于等到秦昭襄王去世才熬到头,还守了一年孝,结果寿命到了终点,53岁在那个时代,并不算早死,只能算正常去世。

第二、纵欲过度

赢柱一生有20多个儿子,另外还有不少女儿,这在中国古代皇帝中都算多的了,这么多儿子女儿都是赢柱纵欲而来的,可见赢柱的妻妾之多,再加上前期当了15岁太子,郁闷时只能借酒色消磨,纵欲可是相当伤身体的,因此赢柱纵欲而死也很有可能。

第三、兴奋过度

赢柱想想当了15年太子,等到父王去世终于可以接班了,又守了一年孝,重重压抑之下的精神,必然得到极度的亢奋,压得越紧,反弹越大,结果即位三天就兴奋而死,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第四、吕不韦谋害

这个说法,是说吕不韦为了让异人,也就秦始皇的父亲子楚早日即位,而谋害了赢柱,吕不韦为了让奇货可居的异人成为秦王,可谓机关算尽、家财散尽,这是吕不韦一生的最大的愿望。

总之

从各方面的情况来看,吕不韦应该是没有谋害赢柱,一是吕不韦没有这个野心,包括后来吕不韦辅佐秦始皇,也只是安心做个权臣,并没有太过的做为,也没有谋害秦王的野心。二是当时的异人才30岁,年纪尚轻,犯不着为了早即位,而做为风险极大的谋逆之事。

笔者更倾向于正常死亡,因为古代活到53岁可是长寿,更何况还是先秦时期,而且太子之位整日提心吊胆,担心有人来谋夺自己的位置,所以这种情况下过了15年,可想而知内心的压力多大,还活到了53岁。

3

秦孝文王嬴柱即的是秦王之位

非皇帝之位

当时天下尚未统一

其它六国犹在

皇帝称号乃是秦王嬴政统一天下后才想出来的尊名。

秦孝文王即秦王位仅三日就驾崩

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五十二岁即位

当时已属高龄

去逝也不算太晚

第二.太子之位不好坐

常受老子猜忌

稍不留神就会送命

天天生活在恐怖之中

日日担心

天天忧愁

无限紧张与压抑

空有一腔热血

只能亲近酒色

掏空身子

危如累卵

第三.其父突然驾崩

绷紧的神经一下子放松了

急于施展抱负

不顾丧礼的劳顿和身子骨虚弱

连续出台良政

1.大赦罪人

2.善待先王功臣

3.厚赐宗室亲戚

4.开放苑囿游乐

对后世影响甚大

本已羸弱的身子

岂能经受得住这样的劳腾

即位三天后

随其父去也

故,令人扼腕叹息

#凌远长著#

4

秦孝文王,能让历史记住他的两点,一他是秦始皇的爷爷,二他在位时间实在太短,仅3天,这个在古代君王中绝无仅有,于是有后人产生疑问,是不是史料记载错误,上个世纪还有人提出孝文王在位时间可能是一年多,被历史误记了,还加以考证,直到1975年秦简的出土,各方史料证明了秦孝文王在位时间,确实为3天。

《史记·秦本纪》记载“孝文王元年,赦罪人,修先王功臣,褒厚亲戚,弛苑囿。孝文王除丧,十月己亥即位,三日辛丑卒,子庄襄王立。”这里面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司马过的史记惜字如金,能少写的绝不会多给一个字,在记载秦王世系时,往往以某位秦王元年起头,比如昭襄王元年、武王元年、惠文君元年等,再叙述事情,不会写该王时候即位,唯独秦孝文王,多出了一行字打头写了孝文王元年,后面又出现“十月己亥即位”。

这样记载,秦本纪独此一例,其原因也正好说明,因为孝文王即位旋死,太过突然,怕后人混淆时间,于是特书一笔,来着重说明即位和死亡的具体时间,后来的《史记新证》、《资自通鉴》等都以此为据,1975年秦简出土,其中的《编年记》早于司马迁的《史记》,上面有“五十六年,后九月,昭死;孝文王元年,立即死”的记载,从这里也证实孝文王在位3天是坐实的。

图为西安的韩森冢,疑为秦孝文王墓。

秦孝文王虽在位只有3天,但并不是早死,他的父亲昭襄王在位太久,达55年,孝文王也苦熬了14年的储君,料理完父亲丧事正式即位,已经53岁,新王登位,先是大赦天下,再是分封功臣,仅干了这两件事就死了,怎么死的,所有史料均无记载,连野史都没有,现存的仅有猜测,有说苦熬十几年储君终于登位,过度兴奋淫乐而死,也有说当时吕不韦想扶子楚登位,毒死了孝文王,真相没有答案,反正是突然不明不白的死去了。

5

秦孝文王只当了三天秦王就薨了,他是怎么死的呢?原来秦孝文王跟夏姬行夫妻之乐,结果兴奋过度而暴毙。秦孝文王嬴柱是一位悲情的太子,他的父亲秦昭襄王雄才大略,且生命悠久,嬴柱资质平庸,当了多年的老太子。最终还是因为嬴柱在赵国当人质的儿子嬴异人有贤名,秦昭襄王才确立了嬴柱的继承人地位。

秦昭襄王在位56年,前四十年都是宣太后在执政,早年立长子嬴悼为太子,封次子嬴柱为安国君。秦昭襄王四十年,嬴悼出使魏国病亡,秦国太子之位空置。秦昭襄王自己雄才大略,但是诸子平庸,犹豫了两年后,立次子嬴柱为太子,当时嬴柱都37岁了。秦国大政由昭襄王和范雎主持,老太子嬴柱无所事事,因此纵情声色,跟华阳夫人、华阴夫人寻乐。嬴柱身体本来就虚,纵欲过度后身体更弱,加上在政事上没有建树,颇不受父亲昭襄王重视。

嬴异人在赵国有了贤名,昭襄王认为儿子不行就看孙子,于是维持了嬴柱的太子之位。华阳夫人无子,是楚国人,嬴异人就改名为子楚,拜华阳夫人为嫡母,昭襄王又下令确认嬴异人为世子,以此确立嬴异人能继承君位。嬴柱跟华阳夫人、华阴夫人寻乐的事被昭襄王知道了,为了剪除外戚势力,昭襄王下令处死华阴夫人。华阳夫人在姐姐去世后,精神恍惚,对嬴柱的逢迎就少了。

昭襄王去世后,嬴柱成为秦王,华阳夫人成为王后,嬴异人成为太子。嬴柱好色,他去找嬴异人的生母夏姬寻欢,夫妻两人久不行乐,结果乐极生悲,嬴柱死在夏姬床上。华阳夫人想处死夏姬,但嬴异人要保护生母,最终在吕不韦的斡旋下,尊华阳夫人为正太后,夏姬也为太后,只是地位在华阳夫人之下。之后嬴异人登基为王,华阳夫人、夏姬为太后、赵姬为王后、嬴政为太子,吕不韦为丞相。

秦孝文王下令大赦罪人,按功表彰先王功臣,优待宗族亲属,拆除王家园囿。此举有利于缓和秦国的内部矛盾,属于仁政范畴,故谥号为文;又因嬴柱侍父恭敬,为君无政绩,故谥号为孝;综合而言,给嬴柱谥号为孝文王,以孝为主,以文为辅。

6

秦孝文王是秦昭襄王的第二个儿子,按照古代嫡长子优先继承的原则,理论上秦孝文王没有帝王命。可老天比较照顾秦孝文王,他的哥哥,也就是当时的悼太子早他一步死去,这种情况下秦孝文王才有了三天皇帝命,要不他连这三天皇帝都做不了。至于他的死因,历史上没有明确的交代,主要猜测有以下几种可能:

生老病死的自然现象

古代医疗条件落后,人的整体寿命很短,秦孝文王接盘时已经53岁,在那个年代已经算是高寿老人,身体状况肯定不是太好。还有就是古代对守孝这个程序很重视,皇室对此也不能例外,秦昭襄王去世之后,秦孝文王还为秦昭襄王守了一年孝,这一年内不能正式进行登基大典。一年后秦孝文王走完必要的程序,才能正式算一个国家的掌门人,可登基后只做了三天皇帝就去世了。还有一个暗含的因素,那就是他爸爸秦昭襄王寿命太长了,秦昭襄王在位55年,一直活到了75岁。如果直接点说,秦昭襄王的长寿不但熬死了悼太子,甚至秦孝文王也算被熬死的一位,所以秦孝文王继位三天后就去世,可能也是一个生老病死的自然现象。

阴谋论

秦孝文王虽然有很多儿子,但是他最宠爱的正牌妻子华阳夫人却始终没有孩子,随着秦孝文王的年龄增大,华阳夫人的危机感日渐增强,因为帝王后宫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每一个后宫女人的兴衰,甚至能牵动一个家族的走势。秦孝文王众多儿子中,有一个叫异人的儿子,异人和他母亲都不受秦孝文王的待见,那个年代各国流行互压人质,这个异人就被送到赵国当人质去了,由此可见异人的处境多么困难。后来异人被吕不韦发掘,吕不韦将异人包装后推荐给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没有自己的儿子,那个母以子贵的年代,异人的出现正好能弥补华阳夫人的缺陷。华阳夫人就把异人再次重新包装,将异人收为养子,这样她这一派就有了接班人,异人改名换姓摇身一变就成了子楚,也就是后来的秦庄襄王。阴谋论的主要意思就是,异人对秦孝文王心存怨恨,在自己被立为太子后,就开始和吕不韦谋划如何早日上位,所以暗地谋杀秦孝文王这一说法就出现了。

前期不知自律

古代没有一夫一妻制的法律规定,所以生活在上层的权贵人物,都会存在妻妾成群的情况,秦孝文王自然也不能免俗,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嘛!史料上没有明确记载秦孝文王有多少个女人,但是他有20多个儿子是不争的事实,由于受古代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秦孝文王有多少个女儿都没记载,由此可见秦孝文王也是一位花花公子。秦孝文王这种不知自爱的纵情享乐,不利于他身体健康,可能这时候自己身体的底子都被损坏了,那么五十多岁离世就很正常了。

以上三种猜测,我个人比较倾向秦孝文王自然死亡的说法。

7

秦始皇能迅速灭六国统一天下,很大的原因在于他“奋六世之余烈”,即秦始皇之前的六位秦国国君为秦国的强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尤其是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襄王,秦昭襄王后期,基本已经靠着远交近攻的外交策略为攻灭六国奠定了基础。

而秦始皇正是继承了秦昭襄王的政治遗产,然后在稳定秦国局势之后才开始了攻灭六国的步伐,那么问题就来了,秦昭襄王和秦始皇之间其实是还有两位秦国国君的,为什么却感觉不到他们的存在呢?或者为什么没有继承秦昭襄王的政治遗产而进一步发展秦国来攻灭六国呢?

原因就在于这两位国君在位的时间实在是太短了,两人加起来不过才三年,其中秦孝文王仅仅在位三天,而秦庄襄王在位三年,基本上他们在位的时候还没有来得及做什么就去世了,所以秦始皇基本就是直接继承的曾祖父的政治遗产。

其实我们看秦国的历史,就会发现秦国的政权过渡的非常平稳,很少会出现内乱,而且秦国的发展一直在往上走,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秦国的国君很多在位时间都很长,而有一些国君在位时间又非常的短,所以每个国君执政过程中一般会能顺利完全自己的政治理想,而有的则根本没时间去实现。

就拿战国时期的秦国来说,战国时期出现了三位在位时间很短的国君,他们是秦武王、秦孝文王和秦庄襄王。其余的包括秦孝公、秦惠文王在内的国君在位时间都达到了二十年以上,而秦昭襄王更是在位的时间超过的半个世纪,在这样的情况下,夹在秦昭襄王和秦始皇中间的秦孝文王和秦庄襄王在位时间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他们根本来不及施展抱负就已经灰飞烟灭。而秦孝文王在为仅仅三天就去世又留给了世人很多的猜想,对于一个国君的去世,我们很少会用看普通人的眼光去看待他们,总是加上一些阴谋的味道和旖旎的色彩去看待他们的去世。就拿秦孝文王来说,对于他的去世,历来都有不同的声音。总结起来不外乎有这么四个:

其一就是被吕不韦毒杀。吕不韦当初在赵国结识了来赵做质子的子楚,他认为子楚奇货可居,所以倾尽全力投资子楚,为的就是弃商从政。公元前257年,秦国攻打赵国,吕不韦和已经成为安国君嫡子的子楚逃回了秦国,当时的安国君是太子,吕不韦和子楚在秦国并没有什么权力,一直到了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去世,然后安国君继位,即秦孝文王,而子楚被立为太子。

吕不韦在跟随子楚回到秦国的这段时间在史籍中并没有留下痕迹,就像是消失了一样,只要子楚不继位,吕不韦的政治理想就很难实现,所以吕不韦不是没有可能将秦孝文王毒死,然后子楚继位。子楚继位之后,吕不韦就直接成为了相国。冯梦龙在《东周列国志》中也持的这种观点,认为是吕不韦毒死了秦孝文王。

其二就是纵欲过度。《史记·吕不韦列传》中记载,吕不韦在赵国遇到子楚后,想投资子楚,他对子楚说过一段话,其中一句是:“今子兄弟二十馀人,子又居中,不甚见幸,久质诸侯。”也就是说安国君有二十多个儿子,至于女儿则没有说明,但这足以说明安国君是有很多孩子的,自然也就妻妾众多,纵欲过度而死的可能性也是有的。

其三就是劳累过度。秦昭襄王是公元前251年的秋天去世的,很可能是在九月,而秦孝文王要在十月改元正式即位,这中间有很多的工作要去做,既要安排秦昭襄王的丧事,又要准备继位的工作,还要负责国政,在这不过月余的时间内,秦孝文王很可能没有时间吃饭、睡觉,总之就是相当的忙碌,所以骤然这样超负荷的工作让他的身体承受不住而去世也是可能的。

其五就是病死。精神压力过大导致患病,也可能本身就有病,然后病死了。安国君其实是秦孝文王最初的封号,他原本并不是太子,太子另有其人。秦昭襄王最初立的是长子为太子,即后来的悼太子,曾在魏国做人质,并死在了魏国。到了公元前265年,公子柱也就是安国君被封为太子,有意思的是,这个时候其实是秦昭襄王真正完全亲政的时候,宣太后和秦国四贵已经倒台,秦昭襄王在范雎的辅佐下真正掌握了秦国的国政。

而在此之前,秦昭襄王已经做了四十余年的国君,可以说是很憋屈,等他真正亲政之后,自然对手中的权力很是看重,身为太子的安国君自然也会被打压,帝王家是没有什么亲情,太子非立不可,因为这关系到秦国的长远发展,但是立了又会让帝王感觉到权力的威胁,自然两人之间也不可能那么的和谐。

在近十五年的太子生涯中,想必安国君的日子也好不到哪里去,精神压抑,身心俱疲,而偏偏秦昭襄王还是个长寿的,一直做了五十多年的国君,而安国君则在一日日的精神折磨中日渐消瘦,以至于身体赢弱,等秦昭襄王一去世,压力骤然瓦解,反而适应不了,直接也跟着挂了,这不是没有可能。

其实我们看以上的分析,秦孝文王被吕不韦毒死不失为一种死亡的可能,另一个可能就是病逝,即由后面的几个可能共同作用引起的。也就是说,秦孝文王的前半生,他纵欲过度又在做太子期间精神压力很大,战战兢兢的度过每一天,时间久了,自然就会反应在身体上,让身体受不了,而秦昭襄王去世后,又开始高强度的工作,这让原本就身体不怎么好的秦孝文王更加雪上加霜,于是在除服登基的三天后,也去世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剧。

做了近十五年的太子,好不容易等到了秦昭襄王的去世,没想到却是无福消受,不过真正登基才三天,就撒手人寰。但到底也不算是短寿,毕竟秦孝文王去世的时候已经五十三岁了,而他的儿子秦庄襄王,则是真正的短命,不过才三十五岁就去世了。

8

秦孝文王:只做了三天的秦王就驾崩了(那时候还没有皇帝,中国第一个皇帝是他的孙子嬴政),他的死因和很多历史事件一样没有确凿的证据,所以被大家各种猜测。

秦孝文王是秦昭襄王的儿子被封为国安君,他的儿子中有一个叫异人的。异人、吕不韦、赵姬等人后来演义的剧情更加精彩。

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去世,国安君守孝一年之后继位为王,不过只有三天就驾崩了,在这三天他下令“大赦天下,按功表彰先王功臣,优待宗族亲属”。那么他为什么会只有三天就死了呢?

一,高兴中离开人世。

秦孝文王出生于公元前302年,他是秦昭襄王的二子;本来太子之位与他没有什么关系,只是他运气不错,公元前267年悼太子去世,国安君被立为太子。

只是立为太子又能怎么样呢?他遇到了一位长寿的父亲,秦昭襄王在位时间56年。??????

好不容易将哥哥和父亲都熬死了,终于轮到自己做大王了;所以一下适应不了就高兴的死了。

二,纵欲过度,自然死亡。

在历史上我们知道秦异人只是国安君二十多个儿子中排行中间的一个。二十多个儿子,女儿还不算,可见他的妻妾该有多少。

年轻时的纵欲过度,搞垮了自己的身体;继位时已经52岁高龄,他又怎么能支撑的住国君这么大的压力呢?于是他守孝一年后总于支持不住倒下了。

三,被吕不韦谋杀

吕不韦的奇货可居在国安君继承王位后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了,只要国安君去世秦异人就可以成为秦国的君王;他的投资才能开始有回报。

从作案动机来分析,吕不韦确实有可能这么做。可是一个国君是这么容易被毒杀的吗?这时候的吕不韦似乎还没有这个实力做到这件事。

小编以为秦孝文王三天而死是多方面的综合原因造成的。

高兴是必定的,熬了几十年终于出头了;他从沉重的思想上解脱出来,却马上投入到繁重的工作中;再加上年轻时纵欲过度,以他53岁的高龄已经无法承受这么大的压力;于是他离开了好不容易熬来的王位,离开了这个世界。

9

秦孝文王虽然贵为一国之君,但是在位只有三天,在整个历史长河上显得无足轻重。关于他本人的政绩更是谈不上,人们之所以关注他,更多的是关注他的在位时间和死因。当然他的在位时间一般认为是三天,当然也有提出是一年零三天的,但并不足信。相比之下秦孝文王当了三天的大王,在位时间如此之短,自然就引起了世人的好奇,是什么样的人如此薄福,又因何而死?

吕不韦毒杀

喜欢看侦探推理小说的,估计都喜欢从受益人的角度分析问题,谁从秦孝文王的死中得利,谁的嫌疑也就最大。这么一来,似乎吕不韦的嫌疑最大,他暗中下手毒杀秦孝文王,自然好扶持异人上位,以便自己从中掌握大权。

这似乎有些道理,但是吕不韦当时并没有显赫的官职,《史记》中也没记载吕不韦在秦孝文王时期的官职,就算有官也不是什么大官,至少影响不了政局,更何况吕不韦当时那点钱都用来资助异人了,在秦国也是举目无亲,想要刺杀秦孝文王似乎不太现实。

酒色过度

皇帝一般寿命都不长,这除了因为安全问题还有事务繁忙以外,似乎就剩下后宫繁忙了,虽然秦孝文王的级别还不够皇帝,但也无太多差别。而根据记载秦孝文王一共有二十多个儿子,女儿还不知道有多少,照这么看,估计秦孝文王的后宫也挺繁忙的。

而秦孝文王身体估计也并不是太好,养在深宫没打过仗的人再这么一折腾,倒是有可能营养快线也补不过来。当然也有可能是类似于明光宗朱常洛一样,由于明神宗朱翊钧太强势又活的太久,所以只能在家“勉强”饮酒作乐,等到上台时身体已经被掏空了,再加上初登大宝太过兴奋,一下酒色过度就过去了。

当然正史上并没有关于秦孝文王死因的记载,上述言论也只是推测,不能排除吕不韦用了什么法子让秦孝文王早早让位,也不能排除秦孝文王加上没当太子的年岁一共熬了五十多年,也许是他亚历山大好不容易熬死了秦昭襄王,又戒酒戒色服丧一年,然后兴奋过度过去了。

10

历史上的秦国孝文王不是皇帝,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皇帝,只有大王,但他继位三天就死了,他究竟是为何而死呢?

第一:史上记载的“病老说”。

秦孝文王的父亲是秦昭襄王,在位长达56年,这应该是在大王位上呆得“蛮久”的一位大王了,最久的乾隆是63年,他是56年。

当了56年大王的秦昭襄王,文治武功也是极盛,但呆得太久了,就活生生地耗死了自己的太子——悼太子。

见于《秦本纪》:(昭王)四十年,悼太子死魏,归葬芷阳。

(悼太子死)

悼太子,本来是在魏国当质子,但却老死了。这一出“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事件给了秦昭襄王很大的痛苦,以至于两年之后,他才立了太子,也就是悼太子的二弟——安国君(孝文王)。

悼太子是在昭王四十年老死,即公元前267年。过了两年,即公元前265年,安国君为太子。

到了昭王五十六秋(前250年),昭王死,安国君继位是为孝文王。 也就是说,从太子升级为国君,中间相隔了整整十六年,身为悼太子的弟弟,孝文王继位的时候,年纪也非常老了。

(孝文王)

或许正是当了大王,国事烦挠,再加上昭王的丧礼,一下子就拖垮了他的身体。

见于《秦本纪》:五十六年秋,昭襄王卒,子孝文王立。。。孝文王除丧,十月己亥即位,三日辛丑卒,子庄襄王立。

第二:“阴谋论”说

阴谋论的地方,恰恰来自于“子庄襄王立”这一句话。 昭王当了五十六年的大王,但其中前四十一年,他是在母亲宣太后的控制朝政中度过的。

前四十一年里,他就像是母亲手中的一个傀儡,没有话语权,没有决策权,当这样的一个大王,不是任何一男人所承受的了的。

(强势的宣太后)

到了昭王四十一年,宣太后病老交加,无力掌控朝政,隐忍了四十一年的昭王,利用来自于关东的“范雎”,开始推行“削枝固干”的大计,矛头直指宣太后为首的这一股楚系外戚势力。

见于《秦本纪》:四十二年,安国君为太子。十月,宣太后薨,葬芷阳郦山。九月,穰侯出之陶。。。五十年十月,武安君白起有罪,为士伍,迁阴密。。。十二月,武安君白起有罪,死。

昭王对于楚系外戚势力的打击一波连着一波,但是宣太后就像一座高高在上的大神,微笑着地看儿子大杀特杀,既无能为力,也胜券在握,她仍然等到了“四十二,安国君为太子”的重大胜利。

安国君为太子,太子妃是华阳夫人。宣太后是楚国贵族与秦国王族联姻的第二十二代,华阳太后就是第二十三代,秦楚相融已经二十三代了,清算不掉的,你昭襄王体内流淌的仍然还有楚人的血液。

(秦楚联姻)

果然,等孝文王继位的时候,被昭王清算的、禁锢的、打压的官员又卷土重来。孝文王死,庄襄王继位,楚系更是回复到了当时强势无匹的状态。

见于《秦本纪》:孝文王元年,赦罪人,修先王功臣,厚亲戚,弛苑囿。。。庄襄王元年,大赦罪人,修先王功臣,施德厚骨肉而布惠於民。

以果推因,有人就认为,孝文王之死,就是楚系外戚的一次报复行动,因为孝文王一死,华阳太后就成了秦国在法理上的最高管理者。

孝文王之死,也是被清算的楚系势力重回中枢的一个重要环节。

第三:延伸说

更有甚者,有人认为,秦始皇一生不立后,跟这个也有关系。因为华阳太后掌权的时候,不仅控制住了秦庄襄王和秦始皇两任皇统的“废立”,并且还给秦始皇安排了一位楚国贵族出身的“王夫人”。

(秦始皇与王夫人)

华阳太后不动如山地活到了始皇十七年,始皇帝对于这一股楚系外戚势力的打击、驱逐、清算在史书上也是有迹可寻的。

见于《秦始皇本纪》:十七年,华阳太后卒。。。二十一年,昌平君徙于郢。。。二十三年,荆将项燕立昌平君为荆王,反秦于淮南。二十四年,昌平君死。

昌平君、昌文君已经确定为楚国贵族出身而在秦国当官的楚系大员。

在历史上,宣太后和华阳太后都是通过了“控制现任王统或下一任王统”的手段,来达到确保楚系权力与财富的控制,但是秦国历任大王都不允许她们这么干。

(楚系太后控制王统示意图)

于是,这就产生了朝堂上激烈的权力斗争,“毒死皇帝”这一类的活在历史上也并不少见!

所以,“孝文王为何而死?”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了,但阴谋论并不见得光,我们还是相信史上所记载的“病老说”吧!

歪眼小史工作室

文——千古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