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果,有宋高宗赵构的支持,岳飞肯定能收复大宋的失地。

就请朋友们一起来说说吧!

一、岳飞的主要功勋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南宋时期抗金名将,著名的军事家和民族英雄。??????

岳飞先后4次从军,他天生神力,不满20岁时就能挽弓300斤,开腰弩八石(宋时计量单位),让伙伴们十分地敬佩。为了坚定信念,岳母在岳飞后背刺了四个字“精忠报国”。??????

靖康元年,赵构还没有当皇帝时,岳飞带一支300人的队伍,在侍御林杀败金军。接着,岳飞在驰援开封作战中,13次打败金军,晋升为修武郎。??????

建炎四年,岳飞以百人敢死队冲下牛头山,扰乱金兀术的军心。后在金军撤退之时,率大部队大破金军,乘胜收复了建康。??????

绍兴元年,平定了游寇李成、张用等叛乱,升任神武后军统制。??????

绍兴四年,岳飞率军渡江,攻占郢州、随州等重要城镇,收复了襄阳六郡等大片失地。被南宋封为清远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成为南宋最年轻的节度使。??????

绍兴六年,岳家军兵分两路路,收复了商、虢等州。不久,又进行了第三次北伐,获得了襄汉战线的全面胜利。??????

二、赵构是个投降派

赵构,字德基,东京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宋朝第十位皇帝。

赵构天性聪明,博闻强记。

靖康之变,康王赵构即位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建立了南宋。

建炎四年宋高宗赵构抽调精兵镇压荆湖、江西等路的农民起义军。??????

绍兴二年赵构迁都杭州,南宋朝廷得到了初步的稳定。

绍兴十一年,解除岳飞、韩世忠等大将的兵权,向金表示坚持议和的决心。不久,他与秦桧合谋制造冤案,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父子杀害。同金朝签定了屈辱的《绍兴和议》,向金称臣纳贡,以换取金承认自己在淮河和大散关以南地区的统治权。??????

即使在秦桧死后,赵构仍委任主和派万俟卨、汤思退等奸佞小人掌政,坚守对金和议条款,每年除纳贡银250000两、绢250000匹外,送给金统治者贺正旦等人的礼物也达数以W计。??????

三、假如赵构支持,岳飞肯定能收复大宋的河山。

赵构的性格和个人利益来看,支持岳飞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赵构善于打小算盘,他怕金军进犯,更怕岳飞等武将的势力壮大(有先祖赵匡胤的阴影????),他安于现状,胸无大志,在一个小小的地方做个霸王,也蛮舒服的嘛!??????

但是,假如、万一……赵构支持岳飞,那会出现一种什么样的局面呢?

岳飞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金国虽然势头正旺,但频繁更迭君主,新旧国策难以融合,朝内政见不一。而南宋这边一直是赵构当政,政令执行通畅,举国上下,早已把雪“靖廉之耻”当做了国家之头等大事。

地利——南宋士兵有从北方迁徙过来的,也有亲戚居住北方的,他们对北方的山川河流、风土人情,熟悉的程度可以说是,闭上眼睛摸也摸得着。这对南宋士兵的作战,无疑是一个十分有利的条件。??????再者,江南为“鱼米之乡”,物产富饶,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吃饱喝足的将士必然是精神抖擞,奋勇杀敌。??????

人和——南宋的子民渴望收复失地,失地的子民更渴望回归大宋。赵构支持岳飞,投降派成了无根之萍,君臣一心,万民意志一致。这对岳飞的收复大业,在财力、物力和人力上,提供了坚强的后盾和有力的保障。

总之,有了赵构的支持,岳飞再无后顾之忧,他将最大限度地施展自己的雄才大略,一定会“重新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虽然,金兵铁骑金甲,弯弓强弩。但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所凝聚的力量,更是无坚不摧,战无必胜的。(月满山)

<图片来自网络>

最佳贡献者
2

如果赵构全面支持岳飞,岳飞也不可能收复北宋原有失地的。因为金国的军事实力远高于宋朝,这一点儿赵构比岳飞看的清楚。尤其是平原作战,宋军毫无胜算。淮河以南,水网密布,不利于金国骑兵作战,而南宋长于水军,因此金军在淮河以南很难取胜,双方以秦岭与淮河一线为界。

岳飞只所以在中原地区连败伪齐,是因为在本土做战,一是当地老百姓认同宋朝统治,不认可伪齐统治,民心向宋,给宋军全面支持。二是军队的粮草运输距离短,能够保障宋军的后勤线。一旦宋军进入金军的领地做战,将失去地利人和的因素,胜利的希望就会很渺茫。

岳飞在平原无法战胜金军,顶多是欺负欺负伪齐军,但仍然无法消灭伪齐。

柿子要挑软的捏,岳飞遇金军则避,专门欺负伪齐军。经常不听指挥,坐视友军败亡,割据湖北,掌握人事权、兵权与财权,不许中央派员进入,赵构对其恨之入骨。

3

如果宋高宗支持岳飞,岳飞完全有能力彻底打败金国,收复北宋河山。理由有以下几点:

一,岳飞多次打败金兀术,曾经把金兀术的军队杀得尸横遍野。

二,岳飞破解了金兀术的“拐子马”。金兀术训练了一支非常强大的精锐骑兵部队,都穿着重甲,用牛皮绳贯穿起来,三人为一组,号称“拐子马”,宋军无法抵挡。

这个“拐子马”的描述,和《水浒传》中呼延灼用“连环马”进攻梁山,非常相似。徐宁上梁山之前,梁山没有人能破解呼延灼的“连环马”,梁山军队被呼延灼的“连环马”骑兵部队打得大败,直到汤隆说徐宁的钩镰枪可以破“连环马”,所以梁山用计把徐宁请上梁山,呼延灼的“连环马”骑兵部队被梁山军队大败。

岳飞破“拐子马”的方法和徐宁的钩镰枪破“连环马”的方法也非常类似。

金兀术调动一万五千多拐子马骑兵部队,前来袭击岳飞的部队。岳飞下令步兵手持麻扎刀冲入敌阵,不要抬头仰视,只管砍马蹄。拐子马都是连在一起的,只要一匹马倒地,其他的两匹马就无法前进,宋军奋力攻击,于是大败金军。

金兀术大哭着说:“自从海上起兵以来,全都是靠它取胜,今天算完了!”

从金兀术的这句话,可以看出,金兵南下,北宋军队之所以败得那么惨,就是因为金国的“拐子马”太厉害,宋军根本无法抵挡。可是却被岳飞破解。被破解的金兀术的“拐子马”再也逞不了威风,金国军队的杀伤力也大大降低。

金兀术增加兵力又来攻击岳飞的部队,岳飞部将王刚率五十名骑兵侦察敌情时与敌军相遇,王刚奋力斩杀了敌军将领。岳飞当时正出来视察作战地形,望见黄色尘土铺天盖地,他亲率四十名骑兵突入敌群战斗,打败了这股援军。

看到吧,王刚的五十名骑兵侦察兵加上岳飞视察作战地形的四十名骑兵,加起来九十名骑兵,打败金兀术的援军,说明岳飞的作战能力实在勇猛善战。

三,《宋史?岳飞列传》中明确记载岳飞被十二道金牌召回之前,岳飞的抗金形势非常好,他得到敌占区的百姓大力支持。书上是这样描述的:

这段文字说:岳飞在绍兴五年,派遣梁兴等人广布朝廷恩德,招抚结纳两河地区的豪杰,山寨寨主韦铨、孙谋等人率部众归附,金人的动态,山川险要,岳飞都掌握了确实情报。磁州、相州、开德、泽州、潞州、晋、绛、汾、隰等地区,都约定日期一同起兵,与官军相会合。他们所打的旗帜以“岳”字为号,父老百姓们,争相拉着车,牵着牛,载运干粮送给义军,头顶着香盆来迎候岳飞的军队,犒劳军队的百姓充满了道路。

岳飞抗金深得敌占区的百姓欢迎,岳飞也很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招抚结纳两河地区的豪杰。换句话说,就是招安众多的占山为王的山寨,把他们的力量也纳入抗金统一战线。他们约定日期一同起兵,和官军会合,都打“岳”字旗,共同抗金。岳飞通过他们掌握了金军确实情报。

或许有人又会说,岳飞勾结强盗山寨,所以皇帝不能容忍岳飞的所作所为,所以召回岳飞。

战乱时期,很多正直的人被迫走上占山为王的这条路,开明君主不会因此着急给他们定罪,都会赦免他们,让他们成为上阵杀敌的战将。比如三国时期,赵云在公孙瓒死了以后,他没有归附刘备之前,在卧牛山呆过几天时间,周仓、廖化比赵云呆在卧牛山的时间更长。刘备如饥似渴地巴不得得到他们,哪里还会嫌弃他们曾经占山为王?特殊时期特殊对待。

岳飞得到两河地区豪杰的支持,力量大增。

四,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之前,金国很多将领已经投降。

这段话是说:金兀术想在河北强行征兵,来抵挡岳飞,河北之地,没有一个人听他的。金兀术不由得叹息说:“自我朝兴起于北方以来,还没有像今天这样的挫败。”

金军大帅乌陵思谋一向号称凶狠狡诈,这时也无法控制他的部下,只能劝告说:“不要轻举妄动,等岳家军来了就出降。”

金军统制王镇、统领崔庆、将官李觊、崔虎、华旺等人都率部投降。

金国龙禁卫龙虎大王的属下忔查千户高勇之流,都秘密地接受岳飞的旗帜和文告,从北方前来归降。金国将军韩常打算率五万部众归附岳飞。岳飞非常高兴,对部下们说:“一直进抵黄龙府,我和诸位开怀畅饮!”

岳飞抗金的形势进展到这里,距离彻底打败金国就差最后一步,如果宋高宗支持岳飞,岳飞完全可以彻底打败金国,收复北宋河山。

4

打战,不是个人英雄主义的斗争,不得不承认岳飞的骁勇,爱国,毫无疑问的民族英雄,即便如此,要得考虑国家实力,国家实力不允许。

一、人心,可谓面合心不合,每人心中都有一个小算盘,都打着小九九,人心不齐,如何其利断金。

二、国库空虚,赵构荒淫,野史记载“阳痿”,上梁不正下梁歪,国库支持不了持久战。

三、国民素质,生活让我们总结了这样的经验:吃肉的比吃素的更有力气。女真族自来游牧,练就了杠杠的身体,综合实力比赵世集团强大。

四、赵构喜欢当老大,这是根本,怎能容忍二帝。


5

本题目只谈正史,不提演义。

从情感来说,我很愿意岳飞“直捣黄龙”,念及靖康之耻的悲惨,我甚至愿意“饥餐胡虏肉,渴饮匈奴血”成为现实。

然而所有这一切,都是需要实力才能完成的。

就像网络上一句很著名的话那样:没有实力的愤怒一文不值。


现在解题目。

如果赵构支持岳飞收复失地并“迎还二圣”的话,不只是岳飞,就连赵构自己也将面临“国破家亡”的结局,至于岳飞,则更是身败名裂。

从军事实力而言,南宋军力与金军相差甚远,无论是宋史记载还是金国历史记载,都没有岳飞“大获全胜”的记录,至于“朱仙镇大捷”和“大破拐子马”等精彩故事,都只是在话本小说中才能“一窥芳踪”。

为嘛如此呢?因为赵构在临安称帝后,金人非常恼怒,举国兵力南下意图踏平南宋,重演靖康之变,然而金军在黄淮、两湖和江淮地区遭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宿敌:水军。

金人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文明,如果战线拉得太长的话,粮食补给就只能靠“以战养战”的模式从宋朝政府勒索获取。

在靖康之变的前后,北宋政府为了委曲求全,几乎是倾尽全力满族金人的索取,然而靖康之变后,领教了金人的贪婪索取,宋朝政府终于长了点记性,不再轻言谈判。

赵构在一路难逃的过程中,也有意无意的实施了坚壁清野的举措,让沿途的城市村庄不给金人留下一粒粮食,水井也填上,甚至路边的野草也尽可能毁掉。

金军本想一路南下暴揍南宋,却一路补给困难,饥肠辘辘的金军战斗力大打折扣,更要命的是,越往南,水域越多,降雨量也更加丰富,所以不善水战的金兵也越吃亏。

金军将战线拉得太长,从西北塞外不毛之地出发,想占据东南的鱼米之乡,豪言壮语怎么睡都可以,但实施起来却不是说的那般轻巧。

最终,金兵在黄天荡被韩世忠打的差点全军覆没。

以上说这么多貌似和岳飞北伐无关,但您瞅准喽,岳飞北伐和金军南下的道理一样,战线拉得太长,补给就成了难题,而且是无解的难题,最终这个难题会造成全军覆没,身败名裂的惨剧。

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目前我们熟知的岳飞“屡战屡胜”“大破金军”以及“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说法,都来自岳飞孙子岳珂的著述,正史中并无相关记录。

而且更尴尬的是,岳飞的名作《满江红》,也并非岳飞本人作品,因为岳飞之子霖和岳飞之孙岳柯所编著的《岳武穆集》中,都没有“满江红·怒发冲冠”这首词。

后世有人考据说这首词应为明朝将军王越所作,因为他有何岳飞相同的遭遇。

不管怎样,岳飞的爱国热忱不容置疑,然而,即便是赵构原意倾尽全力支持岳飞收复失地,也仅只是能收复故都开封而已,以岳飞的军事才能和宋朝军队的战斗力,如果一切顺利,也只能止步于河南境内而已。

因为岳飞绝大多数捷报,都是剿灭的地方流民和部分哗变的宋军士兵而已,所谓岳家军大败金兵的故事,只是故事而已。

小说和评书中的许多战绩,故事原型脱胎于岳飞剿除伪齐政权的部分战果。而伪齐政权,是北宋灭亡后被金人扶植起来的第二个傀儡政权,其战斗力相当于汪精卫时期的税警团,随便招募三五十个香港古惑仔,就能灭掉上千个税警团的建制。

这种货色,简直就是龙套中的龙套,弱鸡中的弱鸡。

和他们相比,即便是手无缚鸡之力的贾宝玉也能成为盖世英雄,更遑论是岳飞这样尽忠报国的名将了。

事实上,岳家军的实力,打败如钟相杨幺那样的农民起义军毫不费力,收拾伪齐那样的虾兵蟹将也能游刃有余,但若和金国正规军硬扛,真的胜算渺茫。

“捷报频传”确实可以鼓舞士气,弘扬爱国情怀,然而如果真要救亡图存,非得有硬核实力不可,否则就是以卵击石。

综上所述,即便是赵构支持岳飞收复失地,胜算也很小。

另类君言尽于此,告辞!

6

岳飞是南宋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和抗金名将,他精通韬略,有勇有谋,《宋史·岳飞传》:“西汉而下,若韩、彭、绛、灌之为将,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智并施如宋岳飞者,一代岂多见哉。这也正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如果赵构支持,岳飞完全可以收复北宋江山,原因分析如下:

一是岳飞取得郾城、颖昌大捷后,金兵精锐尽失,消灭了金军的有生力量,金宋两军己实现了攻守转换,宋军开始转守为攻。金兀术退还开封自保,接连的失利使他哀叹:“我起北方以来,未有如今日屦见挫衄!”岳飞鉴于当时完胜的战局,上书争辩陈奏:“契勘金虏重兵尽聚东京,屡经败衄,锐气沮丧,内外震骇。闻之谍者,虏欲弃其辎重,疾走渡河。况今豪杰向风,士卒用命,天时人事,强弱已见,功及垂成,时不再来,机难轻失。臣日夜料之熟矣,惟陛下图之。”

二是金军斗志丧失,没有斗志的军队注定失败,据《宋史.岳飞传》所载:郾城大捷后,金军大帅乌陵思谋无法控制部下,只能劝告部下说,大家不要轻举妄动,等岳家军来了就出降。金军统制王镇、统领崔庆等将领都率所部投降,以至于金军禁卫军龙虎大王的属下忔查千户高勇之流,都秘密地接受了岳飞的旗帜和文告,从北方前来归降。金国大将韩常不愿再战,打算率五万部众前来投降归附。金军全军军心动摇,连金军主帅金兀术也连夜准备从汴京开封撤逃,汴京乃北宋京都,收复京城,沦陷十多年的中原故土就可望收复了。难怪岳飞兴奋地说:“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

三是北方沦陷区人民不满金国统治,心向南宋,愿意与岳飞里应外合共同抗击金军,岳飞也派人联络北方民间抗金武装,实施“连结河朔”的策略,此次派往河北的李宝、孙彦、梁兴、董荣等义军首领负责在太行山区和河北、河东等路组织当地忠义民兵,在后方配合岳家军作战,北方许多州县的民间抗金力量也纷纷揭竿响应,截至七月初,曹、怀、卫、孟等州都被攻克。至此,岳飞所部和由他联络的各地忠义民兵,对兀术盘踞的汴京已形成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六面包围之势。抗金斗争有了根本的转机。

四是金国的奴隶制制度和高压政策不得民心、不合时宜,金国统制区的汉人、辽(契丹)人,蒙古人起义造反,斗争不断、内乱频繁,沦陷区人民心向南宋盼望宋军北伐予以解放,民心所向就是力量,这也正是岳飞收复北宋失地的大好时机。

就在抗金战争既将取得辉煌胜利的时刻,赵构受秦桧蛊惑,连下金牌急令岳飞措置班师,也难怪岳飞愤慨地说: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所得诸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还是岳飞分析判断的对,岳飞被害后,南宋再也无力北伐,无法北定中原,岳飞所料一语成谶。

金国对蒙古部落实施的残酷减丁政策,使得那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导致了以报仇雪恨为名的成吉思汗的崛起。

7

北宋的赵构,就是一个欺内怕外的皇帝,赵构时代,北宋也有很多主战派,岳飞最大的主战派,也是有很多投降派,还出了个历史上最可怕的汉奸:秦桧,赵构听秦桧,岳飞可能会造反,(所以莫需有)赵构就听信秦桧,投降了金朝。如果赵构一向支持岳飞的主战一边,清除那些汉奸,同全国人民一同抗战。北宋的历史就会有很长。

8

第一,所谓的“朱仙镇大捷”只出现在岳飞的孙子岳珂的《鄂王行年编》里面,除此之外,宋与金两国都毫无记载。宋史专家邓广铭认为“朱仙镇大捷”是岳珂的虚构之言。

第二,在金国的记载里,让金国军队遭受到重大损失的一共就两次:吴阶的“和尚原”与张荣的“缩头湖”之战。顺带提下,张荣这个如果不是读过宋史的了解的没几个,张荣是个湖匪,当初岳飞不战而退放弃泰州后,是张荣与金国部队在缩头湖大战打败了金人,收复了泰州。这两次战役,一个是山地,一个是水战,都是金国不擅长的领域。

第三,1140年岳飞的北伐,实际上是南宋军队打的一次有限的反击战而已。金元术同时面对的是南宋的几支军队攻击,面对河南这一片区域,他的军队是薄弱的,所以前期岳飞能够占领不少地方。当金元术收缩兵力,集中对付岳飞的时候,岳飞也只能撤回江南了。

我们不谈让岳飞收复北宋的河山,只说让岳飞守住河南,这个可能性有多大呢?可以看看宋理宗时期吴潜关于防守河南的折奏:葢自潼关而至清河,上下二三千里,非精兵十五万人其守不固。然兵必资粮,人日食一升有半,则日用米约十二万石。姑自九月置守三月罢守,亦计用米八十四万石,不知何所取给。借使吾之事力可以趣办,然粮必须夫运,一人致逺其力可负七斗,八十四万石之米非调一百四十万夫不可,不知何所取备。

在宋理宗的时候,光守河南的花销南宋就吃不消。那么在宋高宗时期,如果要北伐,花销恐怕更是天文数字,赵构拿的出来吗?或者说是江南的老百姓拿的出来吗?结果是不言而喻的。

9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先说一下我的结论:即便赵构全力支持岳飞,收复北宋半壁河山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的。

这里面,我们要面对的,不是一场或者几场战术性质的胜利。在某一场战斗之中,通过某一个特殊的人物甚至是一阵大风,一次暴雨,都有可能成为决定胜负的根本原因。但是对于经过多年失败,在江南狼狈奔突的南宋朝廷,要想完全打败金国,收复失地,甚至“直捣黄龙”,需要的就是综合国力的较量。

首先从政治层面,北宋末年统治阶级腐败的治理体系,已经从根本上做了“自宫”,已经不具备与正在日益强盛的金国抗衡的基础。如果说汴梁城破,“徽钦二帝”被俘还仅仅是一个偶然事件,但是后来金国大军长驱直入江南,已经是两国实力对比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的结果。

然后从经济层面来看,赵构依靠忠于朝廷的主战派东征西讨,勉强扑灭了南宋各地农民起义军,终于形成了一个比较统一的完整的统治局面,国库空虚到了极致。为了维持各地抗金力量与金国的侵略对垒,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只是为了不让金国南下,为了保住半壁江山,不得已而为之。

不管征收“辽饷”还是“练饷”,都是对江南农民额外的盘剥压榨。土地兼并严重,贫富差距越来越大,随时都有可能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一旦出现这种局面,不但金国南侵无法抵抗,整个南宋朝廷都有可能被彻底颠覆。

回到问题,赵构全力支持岳飞,只能是一种心情,但是从行动上并没有太多的选项。岳飞取得的胜利,也仅仅是在抵抗的前提下不断获得,但是在北伐之路上,前进的步伐远远不够——不是不想,是做不到。

所以说,就算抛开赵构私心,举整个南宋之力支持岳飞,也会由于涸泽而渔式的统治导致南宋内部的首先崩溃,根本就不可能达到彻底收复失地,迎二圣还朝这样口号式的目的。

这是我个人的一点认识,一样能对您的问题有帮助,谢谢。

10

就事论事。我个人认为不太可能恢复中原,至少短期内无法。当时宋金差距太大,岳飞虽强,但不可逆天,能取的一些军事上的胜利,但绝无可能恢复北宋疆土。当时应缓一缓或有希望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