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心理学上有观点认为,女孩和父亲的关系不好,未来就会在恋爱中障碍重重?会把对爸爸的期待和愤怒都投射给自己的恋人。就是假如你对爸爸是失望的,那么渐渐
分享两个故事给大家吧~
老家的堂姐一直都是大家羡慕的榜样,成绩好模样好,典型的是别人家的乖乖女,她从小就和她爸爸特别亲,一个县城的中学也就走了二十分钟的路,每天晚上晚自习后,她爸爸准时接送。
高考的时候忙着复习,她爸爸嫌女儿吃不了热乎乎的饭,每天下午把饭做好以后亲自送到学校,平时背着她妈妈给她各种零食零花钱,直到上大学回家,她说“待在家里,早上睡到9、10点,我爸把洗脸毛巾、鸡蛋、温水都给我拿到床面前”,给我们说这些的时候,一嘴受不了受不了的语气,脸上却是满脸笑容!
大家都可能觉得这样被爸爸宠上天的女孩子一定是娇滴滴的吧?可是堂姐却比许多女孩都独立自信,她成绩不算顶尖,但她勤奋努力考上了满意的大学,伯父送她去上大学,走的时候都在抹眼泪,离家千里,堂姐混得很好,做兼职学生会社团活动奖学金一样没落下,异性缘一直都不错,而且看她和男生相处,从来不会扭扭捏捏,骄里娇气,男生对她再殷勤,也不会稀里糊涂的把自个儿给卖了!
大家都问她,为什么和现在这个丈夫结婚?她说:“如果我找的丈夫都比不上我爸,那我可能不会结婚,这个人是我爸同意的,我信我爸的!”
另一个故事,圈圈也讲过几次了,20岁的堂妹现在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了,找了一个比她大一轮的男人,抽烟喝酒赌,没正当的工作,只因为她觉得“这个男的对我好”,从小到大,堂妹的爸爸从来没有在她生活里出现过,就像隐形人一样,让堂妹回忆的话,父女俩一年说过的话不超过十句!父亲的缺位让她在选择另一半的时候,父亲般的安全感是她唯一的要求。
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都体现在两个父亲对女儿的方式里,作为女儿生命中第一位男性,能为女儿树立心目中男性的标准,如果能从小得到父亲的宠爱和肯定,她就不会拼命想要从别的男人得到认可,幸福都不掌握在自己手中!
以前看《爸爸回来了》和最近播完的《爸爸去哪儿了》,圈圈特别佩服吴尊,能够宠爱不溺爱,尊重却又不放任女儿,才会让neinei活得如此美好的模样,这样的教育方式在一次和鲁豫的访谈中说了奥秘!
节目中他分享了与相恋二十余年的妻子的故事,也谈到了他的教育方式,让他们感情活成女儿的榜样,让女儿以父母的感情为荣,希望自己给女儿的男朋友做个好的示范,不让她在未来的感情中受到丝毫的伤害!
很多父母在女儿长大后,催婚催嫁催相亲,女婿要有车有房,这些就最适合女儿吗?女儿最适合找一个什么样的人?感情怎么去经营?这些在女儿成长的过程中,早就由父亲埋下了种子!
我们都知道,原生家庭对于个人的成长路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以及情感生活都会产生巨大的、长远的影响,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与父母之间的相处模式都会对其恋爱产生较大的影响。而在这其中,心理学上认为女孩和父亲的关系好坏影响到未来恋爱的顺利程度,是有其理论和现实依据的。
从理论依据来说,弗洛伊德提出了著名的“恋父情结”,即是说女孩在性别角色刚刚形成的时候,会对自己的父亲产生潜意识上的朦胧的爱恋,这种爱恋类似于母亲对父亲的爱恋,但是碍于母亲的存在,女孩不会明显表露出来,而是偷偷爱恋着父亲,在这个过程中,便潜在形成了以父亲为原型的未来择偶标准。但是当父女关系不和睦或者父亲的形象和行为过于粗暴和令人无法接受,那么女孩便有可能产生择偶观上的混乱和冲突,搞不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恋爱或婚姻对象是怎样的人,那就有可能会常常面对恋爱上的困扰。
从现实方面来看,女孩和父亲关系不好,这里面可能还包含着非常多的其他因素,共同作用导致问题的出现。女孩为什么会和父亲相处不好呢?是因为父亲常年不在家?还是父亲可能存在对妻子和女儿的家暴问题?是因为女儿在逆反期与父亲发生了过于激烈的冲突?还是父亲存在感情不专一、对家庭不忠诚的情形?可以看到,不论是出于以上原因之一或是有其他的可能性,父女关系一般的情况下,父亲是很难在男性形象上给女儿带来较好的示范作用的,也很难为女儿的恋爱和婚姻提供有益的指导,即使提供了,女儿可能也拒绝接受。所以,家庭教育在恋爱这方面可能是缺失的,甚至父亲和母亲关系不好的话,是会带来反面的示范和影响的,又如何能保证女儿的恋爱美满?
近些年来,心理学非常重视对原生家庭影响的研究。希望研究的结论能越来越普及,帮助广大父母改善子女教育方式,为儿女的学习、恋爱、职业生涯带来有益的引导。
从小,我就跟父亲的关系不亲密,甚至到现在,一年对话的次数不高于50句话。于是,我从初中开始,就喜欢大叔款的男生,连男神也是约翰尼德普。缺少父爱,多多少少会影响我的择偶观。这一点,我还是比较赞同题主的观点。
我父亲对我一向严厉,小时候一调皮就会被揍。导致我很害怕他,经常躲着他。后来大了以后,父亲似乎内心对我有愧,除了严厉,也不懂得怎么用温和的方式跟我相处。渐渐地,我和他之间,除了学习和工作,就没有了别的话题。
后来也跟外公和爷爷一起生活过,他们有着比我父亲还古板的大家长思想,于是在教育女孩的问题上会刻意回避。即便是我犯了错误,他们也不会当面指出,而是让给女性(也就是我外婆和奶奶)来说教。
长年累月下来,我完全找不到与异性长辈沟通的话题,我也很羡慕那些跟爸爸、爷爷关系亲密的女生。
很多女生会担心结婚以后的婆媳问题,而我从来没有这个顾虑。就像学习会偏科一样,家庭教育也会存在严重倾斜的问题。虽然我获得的父爱很少,但是母爱却很充足。
所以,“女儿是妈妈的小棉袄”在我看来是个真命题。小时候父母吵架,妈妈就会抱着我哭,向我展示自己最脆弱的一面,然后我内心会充满正义感地想要保护她,安慰她,给她擦眼泪。随后,她的唠叨和琐碎就一直伴随着我成长。
当然,我也是听着外婆和奶奶“曾经的故事”长大的。因此,我天然就比其他女生更懂“女人”。
之前有过见家长的经历,一早就听说他妈妈很娇气、很事精,总之很难搞的一个身子弱、脾气差的中年女人。本来还挺担心的,但真见面以后,发现也就是一个爱啰嗦、有点洁癖、喜欢管闲事的家庭主妇。
但是他的爸爸,我就很头疼。人家随便地一句话,都会让我敏感多想。他对我有比较热情地举动,我会下意识地避开可以保持疏远。总的来说,一顿饭吃下来,他妈妈对我印象很好,但是他爸爸倒是对我很无感。
我也不明白为什么,只要有一个女生在场,我也会跟打开话匣子一样,很平易近人。但是只要面临1男1女独处的局面,我就不知道说什么了,即使是对方主动搭话,我也是能两句话把天聊死的那种人。剩下就是一片尴尬的寂静局面。
这样的情况多了,就会让人对我产生误解,有的人会误会我是不是讨厌他,或者有的人会认为我很高冷。但是我和女生独处的时候,从来不会找不到话聊,除非我真的讨厌她。
很简单,我对比我年纪小的男生有种天然的亲近感,我会觉得他们是弟弟,所以不存在危险性吧。下意识会觉得和他们聊天很轻松,即使是一些很弱智的话题,也比整天谈理想聊人生有趣。所以,我很容易就进入一段姐弟恋中。
虽然我现任比我大4岁,但是他的脸皮特别厚,完全不把我的“高冷”当一回事。慢慢地,我觉得他让我觉得很安全,可以接近,于是也就在一起了。
缺少父爱,与父亲关系不亲密,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女生的择偶和人际交往。虽然我父亲身上有很多毛病,我妈也总是跟我吐槽。但是看我妈这么多年幸福的样子,我觉得我父亲还算是个称职的丈夫。
很多女生都会被洗脑说,你长大了会找一个跟你父亲一样的人。以前我也是这么认同的,但后来我发现这是先入为主的错误认识。我找男朋友从来都是随性随缘,并不是一开始就把他了解透彻以后再决定在不在一起。
那么,为什么慢慢又会觉得他和自己的父亲像呢?我想人性是共通的,相处久了以后,看到他身上的毛病,你会情不自禁联想到自己曾经的经历。当你骂他邋遢的时候,你会有种时光穿梭的错觉,仿佛你变成了你妈妈,正在责备把脏袜子乱扔的丈夫。
这种说法来源于精神分析流派。精神分析流派的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认为,儿童在三到五岁的时候会对自己的性器官产生兴趣,并从中获得快乐。这个阶段男孩会对母亲、女孩会对父亲产生一种特殊的亲密情感,同时对另一位同性家长产生排斥、敌意,即所谓的“恋父情结”和“恋母情结”。但这与我们一般所说的成人的“恋父情结”不同,只是儿童在特定发展阶段表现出来的特点,只有在这一阶段受到外界刺激发展不顺利的儿童才会在长大成人后发展成亲密关系中的“恋父情结”,相当于在亲密关系发展上个体困在了那一个发展阶段。
在很长一段时间中,精神分析流派在心理学中占据绝对的主流,因此时至今日很多人对于弗洛伊德的理论还是深信不疑。但随着心理学的发展,精神分析流派,尤其是包括弗洛伊德在内的早期理论开始表现出其局限性。就这个问题而言,并不是所有在早期缺少父爱、恋父情结没有得到满足的女孩都会表现出对年长伴侣的依恋。还有可能会变成我们所说的“女汉子”,用强大,或者说一种近似父亲的角色定位弥补自己没有享受到足够的父亲带来的安全感。因此同样是缺少父爱的女孩,受自身先天气质类型(性格)以及外在其它刺激(例如母亲的性格)的影响会表现出不同的结果。
但可以肯定的是,父亲在一个女孩生活中的角色缺失多少都会对这个女孩以后发展与异性的亲密关系产生影响。遗憾的是,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早期的家庭环境我们无从选择,但我们之后可以调整降低原生家庭对我们的不良影响。如果真的感觉自己受到这样的困扰,可以选择寻求专业的心理学从业者提供帮助。
在临床中常常遇到这类型的案例,也确实应证了跟爸爸关系不良的女孩,在感情上相对脆弱敏感,容易遇到更多的困难。
因为父亲是女孩子学习跟异性相处的最重要模板,和父亲的关系模式会不自觉地复制到自己的恋爱婚姻关系中来。如果这个父女关系的模板有问题,相当于女孩子在恋爱上的源程序出了一些问题,而她又没有其他模板可以替代(比如,常住家中的叔伯、舅舅等和女孩子相处较多的男性亲属,其实也是可以替代一些和父亲的关系的,但如果缺乏,那么女孩子就只能从父女关系中学习爱),这时女性下意识地会把伴侣视为父亲的翻版。
和父亲之间没有实现的东西(比如父亲对自己成长的帮助,情感的关爱不够),她也许会希望伴侣去帮助她实现,这就出现了女性的依赖性重的特点,这类女性有了伴侣后,或者婚后,会出现“退行”的特点,小时缺爱的女性会格外需要男方爱的表达,缺少支持的女性尤其强调男方各方面的支持,特别是经济支持,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另一种情况是,和父亲之间的问题,也许会出现在和伴侣的关系中。虽然这并非是她的本意,也许她还是想在自己的恋爱关系中去修复和父亲的关系。但是,她会要求格外地高,一点点风吹草动,都会让她有一些不安。比如,曾经父亲对家庭忠诚度不够,那么她就会要求丈夫在忠诚方面做出更大保障,如果对方做不出,她就倾向于更加怀疑。结果,就让自己的伴侣关系也重演了“怀疑对方,推开对方,对方无法做到忠诚”的戏码。
那怎么办呢?如果发现自己和父亲关系不良,就要进一步细细觉知一下,这种不良关系究竟有哪些方面,可以先通过记日记的形式把它们写下来。可以寻求机会跟父亲交心地谈一次,谈到你的顾虑,你的担忧,你认为彼此关系疏离或者矛盾,或者不佳的感受,寻求父亲的解释,理解和共情。另外也可以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更好地去修复同父亲的关系,站在父亲的角度,能更好地去理解父亲,原谅父亲没有做到的部分,并接纳他表达爱的方式(也许跟你需要的方式不同),不完美化父亲,而是看到他是一个有局限性的普通人。同时也了解他做不到特别地关注你,支持你的实质原因,也许不是不够爱你,而是他的父母也没有做到对他的关注支持,他只是学习了自己父母的方式,以为这样对你是最好的。其实,每一个父亲都在以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对待女儿,不管女儿当时有没有感受到。
进一步地谅解父亲,然后放下和父亲之间的负面感受与仇怨。再来面对伴侣。
别人不知道,我就讲讲我自己的经历吧,不知道亲们要是遇到这样的父亲会怎么样?
我的父亲从我记事起,就是和喜怒无常的人,当着别人的面劈头盖脸,每次吃饭喝完酒就没有一次不骂人的时候,高兴了一个样,不高兴了以后什么都是周围人的不是,跟着他提心吊胆,不知道什么时候他会发火。他这种性格造成的后果就是我没主见,好迎合别人,总是担心麻烦别人,看别人脸色,和男性打交道有自卑心,不知道怎么沟通。
父亲也直接影响了我选择结婚对象的条件,就一点脾气好,可事实证明并不是只要脾气好就不会有别的问题……
心理学上认为,一个跟爸爸关系不良的女孩儿,在恋爱中总是会遇到格外多的困难?
我觉得有一定的道理,因为爸爸是女儿在世上第一个相处的异性。如果第一次异性相处体验十分差的话,那么对这个女孩以后成长和择偶方面的影响都会十分大。
跟爸爸相处不好的女孩一般会缺乏父爱,没有安全感,从而产生自卑不知如何正确和异性相处等缺点。
这些缺点多多少少都会作用在自己的男朋友身上,女孩特别希望能在自己的男朋友身上找到一些跟父爱有关的、一些安全感,她们十分想要被爱。至于这种爸爸爸应该对女儿的责任,她可能会在男朋友身上找,他会对男朋友要求十分之高,在爸爸身上缺失的爱他想在男朋友身上找回来。
我觉得会诶。由于我爸爸的缘故,我很在意男人的责任感和承担的气量。觉得自己在同龄人中审美比较异常,她们喜欢白白净净的我都没感觉,更喜欢那种糙一点的爷们儿一点的。而且对未来难免恐惧啊。包括自己的性格,想保护妈妈,难免把自己性格弄得有点爷们儿。反正我是非常相信家庭对性格的影响的。
看到这个问题,我是想说人确实是有一些惯性思维和惯性行为。比如说女孩跟爸爸关系不好,那么她从爸爸身上没有获得的父爱,会向她男友身上加倍的索取。
那么这里边漏了一个,最关键的就是认知。我们确实是从爸爸身上没有得到父爱,那么我们可以选择,首先爱我们自己,首先照顾我们自己,知道我们想要什么,我们需要什么?我们自己给自己而不是加倍的去男友身上索取。
合理情绪疗法是abc理论。a是发生的事情,c是对这个事情的情绪反应,而b是对这个事情的看法与态度。
我们虽然会遭受一些负性事件,那么如果我们对这个负性事件的态度是负性的,那么我们的情绪自然也会是负性的。
那么认知调整的意思就是说,我们虽然不能改变已经发生的客观事实,但是我们可以改变对待这个事情的态度。
比如说,我们确实是面对爸爸有一些匮乏的父爱,造成了我们可能会去依赖别人,那么我们去问自己,我对爸爸的恨的原因是什么?原因是我不够爱我自己。
想象一下,一个爱自己的人会选择恨别人吗?一个爱自己的人,他会去看到别人的局限,比如说他会去看到爸爸的局限。也许爸爸的成长历程也是缺少父爱或者母爱的。
那么有一句话是你无法给出你没有拥有的,你只能给出你拥有的。那么,爸爸,他拥有的就是匮乏的母爱或者父爱,所以他给不了你满满的爱,对吧。
事情已经发生了,我们可以改变对待这个事情的态度,我们的行为可以是,既然别人不能好好的爱我,我可以好好的爱我自己呀。
那么这样的话,我们的情绪不就正性了吗?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的认知是负性的,我们的认知是错误的,那么错误的认知,必然导致错误的行为。
所以心理咨询师就在帮助你调整你的认知在无法改变客观事实的情况下,改变对待这个事情的态度。如果一个心理咨询师,他没有能力去帮助你做这个,那么他就是不合格的咨询师。
因为咨询是要给来访者以希望,以信心,我们要让来访者带着希望和信心离开咨询室,那么就是去看到来访者有没有一些错误的认知需要调整。
很多时候,治疗焦虑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认知行为疗法,让他们去看到她焦虑背后的原因,怎么解决这个焦虑?你帮助来访者解决这个事情,本身就在降低她的焦虑。
如果你同意,来访者说,我恨我爸,那么我也会对我男朋友恨,那么你不仅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你还把来访者带沟里了。
所以,在面对客观事实存在的情况下,我们是可以调整认知,我们是可以首先爱自己,我们会找一个不像爸爸的男人,我们会找一个跟爸爸完全相反的男人作为伴侣。也许我们还会把这份爱给到爸爸,也许爸爸内心也是爱的匮乏。
当人感受到爱,他就在慢慢改变。我们都看过寻梦环游记这部电影,米高的奶奶,因为内心缺乏爱,所以她会恨音乐,可是后来,一切误解都解除以后,米高又弹起了吉他唱着歌,而那个时候,米高的奶奶是一脸慈祥和温柔的看着自己的大孙子,米高。
知道吗?爱能改变世界的,爱能疗愈人心,当每一个人内心都充满爱的时候,那么这个世界就是充满爱的。
父亲是女孩儿在自己人生中最初接触的异性,并且影响着她对整个男性群体的认识和判断。父女关系对女儿未来亲密的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听到女孩儿会说:“将来长大了,我一定要找一个像/不像爸爸的男朋友”,母亲也经常会说,“以后,不要/要找一个跟你爸一样的人”。可见,父亲的形象成为了女儿认识异性群体的参照物。
精神分析创始人弗洛伊德对女孩儿的恋父情结和男孩儿的恋母情结有过天才般地大胆论述,也可以将这种论述看成是心理学最早对于这种关系的重视和探讨。
所谓恋父情结,就是女儿对付亲的爱,从而引起自己对母亲的排斥。这一阶段大概出现在3-4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女孩儿,一方面有对父亲的爱和崇拜,另一方面因为自己对父亲出现了这种情绪而对母亲产生了很强烈的愧疚感。如果亲子关系良好,父母能够帮助女儿顺利度过这个时期就不会产生太大问题。如果女儿不能顺利度过这个阶段,极易引发神经症或是引发同性恋倾向。因为,女儿对母亲的极度愧疚感会让女儿出现反向的行为,就是极度依恋母亲,不能脱离母亲等。这种行为的背后,就隐藏了很强烈的同性恋倾向。客体关系之母克莱因,就曾在她的著作《儿童精神分析》中,详细描述了大量处于恋父情结时期的儿童所表现出的各种行为。这种恋父情结的影响,可能会一直持续到潜伏期(大概6-11岁)甚至青春期。
因此,有女儿的家庭要特别关注父女之间的关系,父亲最好不要缺位,而要投入更多精力在养育过程中。
ps:图片来源于网络
华裔女赌王就此没落,生前让所有 浓情端午粽飘香,青浦邀你“云体 上海:“云端”展现端午节文化内 “甜咸大战”!明星艺人们喜欢什 如何做一个男人喜欢的情人(如何 当你和你同时出现在同一个场景中 如何在昏暗的光线下设置快门速度 教育在生活中的价值是什么? 世上做坏事的人死后会面临什么因 拜登就任总统后的第一步是什么? 同意/不同意:人生最重要的目标 二战后,德国在调和分歧方面做得 亚伯·林肯恨白人吗? 一个编辑能把你的故事毁得有多严 现在的iPhone6还能坚持再用一年 曹操为什么不杀司马懿? 现在买房是不是最便宜的时候,现 我身边的农业银行营业厅关了,AT 欧洲媒体评选CBA最有实力球员, 荣耀play的6+128和荣耀8X的6+128 蚂蚁集团是科技公司还是金融公司 请问机友华为mate30P与华为mate3 听说老詹修剪一次指甲需要5小时 为什么说宝宝“一月睡二月哭三月 戴笠人称戴老板,这个是怎么叫出 没有工作能一次性补缴社保么? 我想知道定向师范生和免费师范生 肺癌引起的咳嗽是怎样的呢? 5000mAh电池的5G手机推荐吗?要 恒大亚冠表现“差强人意”,你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