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北伐是几乎不可能成功的,那么是什么支撑着诸葛亮和姜维北伐?:是什么支撑诸葛亮北伐,是信念。因为亮出身士族,从小跟随叔父,聪明过人,勤奋好学,自喻管
是什么支撑诸葛亮北伐,是信念。因为亮出身士族,从小跟随叔父,聪明过人,勤奋好学,自喻管仲、乐毅,居住隆中,过着耕读生话,叔父在刘表帐下效力,受其影响,迎娶了刘表的姨侄女,为汉家出力铺平了路途,便能知晓天下大事。在诸葛看来,刘表虽然有能力已老,进入暮年。刘琦年青无势,刘琮尚小,姥爷蔡氐又保守。
刘备从小无父,性格独立,又有志向,和诸葛亮从小无父跟随叔父情况很象,所以在隆中诸葛亮和刘备二人一谈,志向相投,成为知己,即有名的《隆中对》,亮誓为刘备复兴汉室奋斗一生。刘备对关、张说,我得亮如鱼得水,诸葛亮为我发展指明了方向,从此刘备、诸葛亮揭开了复兴汉室的大幕。联孙权,收荆南,援益州,克汉中,取夺一片天地。
在诸葛亮任丞相兼兵马大元帅期间,把国事安排好,有一点机会就开始北伐,复兴汉室。《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待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告帝遗德,烣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这是诸葛亮既定目标。谁也阻档不了。姜维是诸葛亮的学生,门徒。继承了丞相的国策,为诸葛亮的理想而奋斗,曾多次北伐。欢迎各位阅读,
刘备打着汉室宗亲和刘皇叔的招牌和各路诸侯争天下,不论走到哪里,“汉贼绝不两立”都不离口,老早就给自己挂起了大忠臣的招牌。
汉献帝将帝位禅让给曹丕后,刘备打出兴复汉室的旗号,于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口号再动听,也掩盖不了自立为帝的事实,更尴尬的是,刘备这个大汉皇帝实际上只拥有三分之一的天下。
不北伐,你让刘备,还有他的儿子刘禅有什么资格和脸面自称大汉皇帝?
诸葛孔明从小有抱负,自比\"管仲丶乐毅\",欲匡扶汉室,建不世之功。
三顾茅庐,诸葛就亮出\"隆中对“,欲助刘皇叔效\"光武中兴\",刘备从汉中进发,另遣一大将从荆州北上,直趋京都,统一天下。
诸葛精兵简政,将弱小蜀国打造了精兵强将,上\"出使表\",说动刘禅实行北伐统一之策,五伐中原。并培养出姜维,九伐中原。
诸葛为统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并不能确定北伐不能成功,因为前有刘邦集团成功出蜀,且成就帝业,二来诸葛亮使命就是匡扶汉室
当然对于事后诸葛亮的现代历史爱好者都知道诸葛亮北伐是不可能成功的,因为蜀国国力、领土、人口都不及魏国,而且魏国也有各种名将,不仅如此还有很多人认为诸葛亮北伐是逆天而行,阻碍历史统一进程,这些都是以现代人的眼光去看待历史问题的,要想知道诸葛亮为什么执意北伐就要分析当时的时代原因
诸葛亮躬耕南阳时就结交各种名士,且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由此可见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就是为了发出自己的名声,为自己寻个好买主
而诸葛亮虽然隐居卧龙岗但对天下形势了如指掌,更是对天下有名望之人有所了解,比如曹操、袁绍、孙策、刘表等人,而诸葛亮心里早就盘算好了合适的主公人选,而就等刘备亲自上门接受自己的考验了,而刘备也确实没让诸葛亮失望,刘备对于人才确实非常尊重,三顾茅庐感动诸葛亮,诸葛亮决定一辈子追随刘备左右
而诸葛亮只所以选择比较弱小的刘备而不选择当时实力比较强大的曹操,说明诸葛亮打心里看不上曹操,而诸葛亮在前期与曹操交战时总能以少胜多,因此诸葛亮认为曹操在自己面前不足为虑,诸葛亮决定北伐时也是信心满满,完全不惧曹操实力
刘备自起兵以来就怀着匡扶汉室拯救天下苍生为口号,之后刘备先后跟随公孙瓒、曹操、袁绍、刘表等人,在刘备投靠曹操时发现曹操乃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汉贼,而刘备接受汉献帝刘协衣带诏后就逃出曹操掌控,之后刘备就于曹操势不两立
刘备四处奔走打着匡扶汉室消灭曹操还政天子的口号到处招兵买马招揽人才,而前来投靠刘备的自然是跟刘备怀有共同理想目标忠于汉室之人,因此诸葛亮北伐即便毫无成功胜算诸葛亮也不能退缩,因为刘备集团使命就是消灭曹操
公元220年关羽被吕蒙所杀,刘备知道后大怒,欲兴兵伐吴,张飞也着手准备伐吴之事,而就在此时张飞手下范疆、张达深夜潜进张飞营帐将张飞杀害,并将张飞头颅送给东吴孙权,刘备知道后立刻发兵5万攻打东吴
东吴自知求和无用,便硬着头皮抗战,孙权派陆逊抵抗刘备进攻,陆逊坚守不出,待夏天酷暑时刘备将三军大营全部转移到山林中,陆逊使用火攻,刘备全军覆没,逃往白帝城
而诸葛亮在白帝城接受刘备遗嘱,刘备将蜀国交付诸葛亮,诸葛亮不仅要打理蜀国内政还要担负起对外战争
而光靠刘备集团的使命和诸葛亮的自信这两点还不足以说明诸葛亮执意北伐的原因,诸葛亮之所以执意北伐最重要原因就是忠于刘备,俗话说士为知己者死,诸葛亮自认定了刘备为主公肯定死心塌地跟随刘备,而即便刘备已经去死,五虎上将关羽张飞已经去死,荆州已经丢失,隆中对计划已经泡汤,而且后主刘禅天生愚钝,但诸葛亮仍然肩负北伐大任,就是因为诸葛亮要用毕生所学报答刘备
支撑诸葛亮北伐的:
1理想:诸葛亮在隆中对时自比管仲乐毅,就是说诸葛亮的理想目标是成为名相名将。这是诸葛亮的理想,成为一统天下王朝的名相名将。自从公元219年荆州丢了,诸葛亮就知道兴复汉室无望。隆中对讲:天下有变。两路进军。现在天下无变,荆州已失。根本不是北伐的时机。但诸葛亮还有理想,有生之年还是想做些努力。
2报刘备知遇之恩:出师表讲: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於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3托孤之重:刘备临终时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刘备对阿斗讲: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就是对待诸葛亮要对待父亲一样。纵观三国之主托孤辅臣,也只有诸葛亮有这样的待遇。历代以来让新君把辅臣当父亲一样对待的,也是凤毛麟角。
支撑姜维北伐的:
1报诸葛亮知遇之恩,士为知已者死。姜维在魏国不过是天水郡中郎参郡军事。这个官还是因为姜维父亲姜冏战死得来的。魏国实行后是九品中正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像姜维这样没有门第的想做高官是不可能的。加上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天水郡太守不信任自己。诸葛亮任姜维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二十七岁封候,在那年代是非常难得了。像魏延四十多岁才封亭侯,赵云黄忠年过六十才封亭侯。诸葛亮非常欣赏姜维,还亲自教授姜维军事。诸葛亮考察过姜维的才能,认为永南季常诸人都不如姜维。(永南是李朝,蜀中李氏三龙,季常是马良)在诸葛亮时代姜维升:中监军、征西将军、护军。公元263年蜀亡,姜维诱钟会自立。准备杀钟会复国,对阿斗讲:陛下再忍些日子,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蜀亡了还想着复国的,唯姜维尔)
2姜维有远大志向,好立功名。姜维归蜀后,母亲写信令其当归。姜维回信: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也。远志可以理解成为跟诸葛亮一起赞兴王业,一起兴复汉室。据公元231年诸葛亮废李严表中,蜀汉诸官员联名上表。姜维的排位在第十四位。在公元234年诸葛亮后至公元252年。姜维数率偏军西入魏境,对内平定蜀汉境内叛乱。三国志姜维传中讲:维自以练西方风俗,兼负其才武,欲诱诸羌、胡以为羽翼,谓自陇以西可断而有也。每欲兴军大举,费祎常裁制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姜维对钱财酒色无欲望,有的只是建功立业。蜀汉官员卻正讲:姜伯约居上将之显位,处群臣之首列,住室简陋,家无余财,侧室无侍妾之欢,后一庭无音乐之娱,衣服仅求够用,车马仅求乘用,节俭饮食,不华不奢,公家所给费用,随时用尽不留。三国演义姜维要北伐,大臣讲要等待时机不宜轻动。姜维说:人生如白驹过隙,似此迁延岁月,何日恢复中原乎?虽然是小说,也说出了姜维的真实想法。
3姜维以北伐撑握军权自保。姜维本羁旅讬国。姜维不是蜀汉荆州派也不是东州派更不是益州本土派。而是魏国投降过来的。诸葛亮蒋琬费祎在时,姜维日子还过得好。公元253年这些人都死了。黄皓经常阴谋要废了姜维,夺了军权。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诸葛亮明知北伐不可能成功,却仍然毅然决然进行北伐,凭借的正是以兴复汉室为己任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孔明先生一生都在为他的政治理想奔波,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伟大事迹被后世人争相歌颂,一直都是千百年来优秀士人的信仰,为中华民族提供了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
除了坚定的信念之外,诸葛亮的北伐是适合当时蜀汉的政治形势的,刘备夷陵之战大败后不久便去世,蜀汉政权内部的本土势力蠢蠢欲动,诸葛亮作为荆州集团的代表,为了调和内部矛盾,一方面依法治蜀,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另一方面大举北伐,实行以攻代守的政治策略转移内部矛盾。
诸葛亮可以说是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征服了天下人,不管内外事务,总是以身作则,事必躬亲,使蜀国变成了真正的天府之国,最后终于因为劳累而死于五丈原,姜维作为诸葛亮的铁杆粉丝接替了他的事业。
有时候看三国,真的不明白诸葛亮和姜维,明明蜀汉实力不及曹魏的三分之一,却偏偏要不断地北伐,诸葛亮时期前后6年5次北伐,差不多一年一次,姜维时期前后28年11次北伐,差不多两年多一次,尽管北伐非常艰难,尽管北伐没有取得成功,但是他们仍然坚持不懈,一次又一次的北伐。
是什么支撑他们北伐呢?是信念吗?是理想吗?还是现实所迫?
诸葛亮北伐是在刘备去世五年后开始的,不过北伐的来由得由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开始说起,也就是发生在公元207年诸葛亮与刘备所讲的隆中对战略,这是诸葛亮穷尽前半生心血所做的蜀汉集团最高发展战略。
诸葛亮北伐
隆中对中明确告诉刘备占据荆州和益州,向东联合孙权,向西、南联合胡人,趁天下有变时,分别从荆州、汉中两路出兵北伐,到时就能“霸业可成,汉室可兴”,所谓的霸业就是称霸于天下,所谓的汉室可兴就是恢复汉朝天下,最终的目标就是统一天下。
战略制定了,接下来就是按照规划实现目标,可是,刘备在称汉中王之后,头脑发热,进行了一系列不成熟的政治和军事行动,首先是刘备称汉中王,几乎在同一时间命令刘封、孟达攻占了上庸三郡,接着命令关羽发动襄樊之战。
本来看着前景一片光明,关羽还在襄樊前线传来了威震华夏的战绩,眼看曹魏似乎不堪一击,但是孙权偷袭荆州的行为彻底地断送了刘备的政治前途,不仅关羽被杀,荆州三郡被夺,而且刘备在蜀汉的势力全部被赶出荆州,包括后来发动的夷陵之战,也让刘备全军覆没,并几乎丧命,隆中对战略从此成为水中花、镜中月,遥不可及。
隆中对战略
刘备的失败其实也是诸葛亮的失败,尽管刘备才是蜀汉的决策人,应该承担失败的主要责任,但是隆中对战略是诸葛亮耗费心血制作出来的,是诸葛亮的为了实现政治理想所制定的战略,也是诸葛亮毕生的愿望,同时与刘备统一天下的愿意是一致的。
现在刘备失败了,两个曾经并肩作战的人,只剩下诸葛亮一个人了,刘备在临死前托孤于诸葛亮,除了托付蜀汉政权、后主刘禅,刘备还将两人共同的理想托付给诸葛亮,这个理想就是北伐中原,兴复汉室,统一天下,这不仅仅是刘备的,也是诸葛亮的理想。
就算刘备不说,诸葛亮同样会为了自己当初的理想而奋斗,诸葛亮是三国时期少有的有理想、有路线、有规划的三有政治家,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掌控了蜀汉最高军政大权,他没有玩弄权势,没有为自己谋私利,没有打击异己世袭权力,诸葛亮在执政的十一年中,只做了两件事:一是治国,二是北伐。
诸葛亮与刘备
但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北伐,因为治国就是为了让北伐有实力,诸葛亮在蜀汉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实现自己和刘备的最高理想,同时迫于蜀汉的现实压力,他除了北伐,别无他法。
蜀汉有什么压力呢?对外战争历来就是团结内部、转移内部矛盾的最好且唯一的手段,蜀汉是个外来政权,也面临政治斗争,看看曹魏和东吴就知道了,曹魏是权臣篡位,东吴是权臣与皇帝互相弑杀,此外还有不同政治派别之间的斗争,曹魏有淮南三叛,东吴有权臣相斗,但奇怪的是,蜀汉一次也没有,勉强算得上政治斗争的李严,也是以非常和平的方式被贬官。
姜维北伐
在诸葛亮时代,基本上看不到内部政治斗争,或者说根本没有,被诸葛亮压下或者被北伐战争所掩盖,这就是北伐的第二个原因,此外还有第三个原因,曹魏人口是蜀汉的4.5倍,土地面积是蜀汉的2倍,实力是蜀汉的4~5倍,如果不北伐,曹魏一年的生产力就是蜀汉4~5倍,只要休养几年,曹魏的实力将是蜀汉的10倍以上,因为蜀汉的基数小,生产力弱,人口出生率与粮食产量等因素都不如曹魏,若干年以后,曹魏照样能轻易灭亡了蜀汉,而且是不费吹灰之力。
所以迫于现实压力,诸葛亮不得不北伐,总结一下,诸葛亮北伐是因为三个原因:一理想,二转移内部矛盾,三双方实力对比不容许蜀汉休养生息。
所以诸葛亮在生前不断地进行北伐,从公元228年到公元238年,进行了五次北伐,最终累死在北伐前线,而姜维北伐与诸葛亮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同点就是姜维与诸葛亮有着共同的理想,就是北伐中原,统一天下。
蜀汉最后军事支柱姜维
但姜维与诸葛亮也有不同点,诸葛亮时代,北伐还有成功的可能性,到了姜维时代,北伐基本上没有成功的可能性了,因为诸葛亮时代,诸葛亮本人掌控了蜀汉的政治和军事,所以的资源全部用于北伐,但在姜维时代,反对北伐或者消极北伐的蜀汉内部力量已经出现,比如蒋琬和费祎就是消极北伐的,像诸葛亮儿子诸葛瞻以及宦官黄皓就是反对北伐的。
蜀汉后期,姜维是蜀汉军队的大将军,算是名义上的三军总司令,但是姜维的北伐一直受到肘制,最早是蒋琬和费祎,后来是诸葛瞻和黄皓,之所以反对北伐是因为蜀汉的内政开始走下坡路,实力也不如之前,无论是否北伐,都不可能有机会成功,同时蜀汉内部由于强有力人物的逝世,开始了政治斗争,比如诸葛瞻就一心想要联合黄皓夺了姜维的兵权。
诸葛亮北伐路线图
姜维想自保,只有不断发动北伐,把兵权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后期的姜维甚至都不敢待在成都,而要跑到沓中屯田就是这个原因,如果蜀汉与曹魏没有战争,那么姜维这个大将军也就失去应有的权力,但是,姜维对蜀汉的忠心不二,日月可鉴,他的自保也是被迫的,这就是蜀汉的政治斗争,一旦政治斗争开始了,蜀汉内部就不可能专心北伐,同时由于缺乏内政人才,蜀汉的经济、民生、官场都开始走下坡路。但是,如果没有姜维,蜀汉就失云了抵御敌人的支柱,那样蜀汉灭亡会更早。
所以,姜维前期的北伐是为了理想,为了统一天下,后期的北伐是为了保住蜀汉,保住自身安全。
蜀汉北伐基于当时的情况确实是没有成功的可能性,但是“以攻代守”却是诸葛亮对蜀汉政权存于乱世的一种策略,作为诸葛亮重点培养的学生,姜维深受诸葛亮影响,也把“以攻代守”作为了自己掌握兵权之后进行的策略,但是支撑二人坚持北伐的原因却有些不同。
诸葛亮的北伐其实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诸葛亮北伐的前提是要掌握蜀汉军政所有的权利,说诸葛亮独权也好,为了蜀汉也罢,但是作为自比管仲乐毅的诸葛亮,一定是要用机会证明自己的人生价值的。
其次蜀汉在刘备之后,文武将领人才凋零,尤其是武将,一味的防守偏安一隅,早晚还是要被曹魏吞并,诸葛亮不可能看不出来,以攻代守就成了诸葛亮的策略,如果北伐的时候在碰到曹魏内乱等意外因素,诸葛亮或许不会成功,但是有扩大地盘的机会。
诸葛亮的目的就是用最小的杠杆获取最大的收益,有点类似赌博里面以小博大的意思,最后诸葛亮明知北伐会失败,但是自己以攻代守的目的只要实现了,自己的身后名也会有很好的评价,作为三国有名的智者,诸葛亮在这点上看的特别透彻。
姜维作为曹魏降将,和原来蜀汉内部的荆州帮,益州帮都不起冲突,而且姜维被诸葛亮发现是很有上进心的军事人才,能文能武,所以诸葛亮重点进行培养,尤其在对张裔,费祎的信中也是对姜维赞赏有佳。
此外姜维对汉室忠心,这是蜀汉政权特别愿意看到的,但是姜维和诸葛亮相比还是有些距离,姜维真正掌握兵权是在蒋琬,费祎之后了,作为大将军的姜维进行了十一次北伐之多,对蜀汉的内耗相当严重。
要知道姜维面临的问题和诸葛亮不一样,姜维作为诸葛亮的学生,对蜀汉以攻代守的策略理解的还是很透彻的,但是当时蜀汉宦官黄皓专权,多次想要干掉姜维,姜维心里也是着急的。
费祎曾劝过姜维,静待时机变动,但是姜维却认为人生如白驹过隙,大丈夫不能建功立业,人生匆匆而过,有什么意思。
总结:诸葛亮进行了五次北伐,姜维进行了十一次北伐之多(演义里说九伐中原),目的都是以攻代守,延续蜀汉政权存活时间,不同的是支撑诸葛亮的是自己自比管仲乐毅的人生价值实现,以及身后之名的传世,这点上看诸葛亮是成功的,姜维却是为了自保和“以攻代守”之外的建功立业想法,虽然二者殊途同归,但是蜀国毕竟国力匮乏,北伐终究是黄粱一梦,注定失败。
一、先帝遗命
刘备的毕生志愿就是恢复汉室辉煌,以至于在白帝城托孤时和诸葛亮说起“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种话,足可见在他心中对北伐的渴望。
所以为了先帝遗命,也为了继续维持蜀汉的“兴复汉室”的口号,诸葛亮必须北伐。
二、一线机会
蜀汉权力交接之时的国力衰微,曹魏同样也有,特别是张辽、曹仁、曹彰、贾诩等一批名将谋臣的先后落幕,魏国实力也有不小的低落期。
所以这一时期面对诸葛亮的北伐,大都只有张郃与司马懿可与之抗衡,若不是蜀军的粮草屡次出现问题,北伐还真可能伐出个成果来。
三、唯一用武之地
对姜维来讲,作为一个降将,看重他的只有诸葛亮,而诸葛亮继承给他的就是继续北伐。
但是后主刘禅是基本不赞成北伐的,这点在诸葛亮时期刘禅就经常劝他回返就可看出端倪。而姜维的最大价值就是北伐,唯有在战场才能保全自己。
再者后主在宠幸黄皓等人后开始懈怠国政,蜀汉整体实力开始下滑,姜维始终坚持北伐,因为知道魏国南下是必然的事,所以想必是希望以此消耗魏国,最大程度的保全蜀汉吧。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蜀汉的北伐成功的可能性不大,但是诸葛亮和继任者姜维却坚持北伐,我认为这一方面是信念的原因,另一方面则是争取蜀汉生存空间的一种策略。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共同完成复兴汉室的理想,君臣关系非常之好,诸葛亮深感受刘备知遇之恩,尽心竭力辅佐刘备。然而刘备夷陵之战后就病重,把刘禅和蜀国托付给诸葛亮。
诸葛亮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托孤之重,只有通过北伐完成刘备复兴汉室的愿望才行。这是诸葛亮坚持北伐的最大信念和动力。
其次蜀国地处益州,交通不便,并且和魏国的实力差距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不主动采取行动,蜀国被吞并只是时间问题。所以诸葛亮采取北伐魏国,步步蚕食的策略是符合蜀国国家利益的。
姜维坚持北伐主要也是受诸葛亮的影响,自从投降来到蜀国,诸葛亮对姜维悉心培养,诸葛亮对北伐的态度,对复兴汉室的愿望都深刻影响着姜维。所以这种信念的传承是支持姜维北伐的最大动力。
欢迎给我点赞,评论,希望和大家一起讨论历史,谢谢。
华裔女赌王就此没落,生前让所有 浓情端午粽飘香,青浦邀你“云体 上海:“云端”展现端午节文化内 “甜咸大战”!明星艺人们喜欢什 如何做一个男人喜欢的情人(如何 当你和你同时出现在同一个场景中 如何在昏暗的光线下设置快门速度 教育在生活中的价值是什么? 世上做坏事的人死后会面临什么因 拜登就任总统后的第一步是什么? 同意/不同意:人生最重要的目标 二战后,德国在调和分歧方面做得 亚伯·林肯恨白人吗? 一个编辑能把你的故事毁得有多严 现在的iPhone6还能坚持再用一年 曹操为什么不杀司马懿? 现在买房是不是最便宜的时候,现 我身边的农业银行营业厅关了,AT 欧洲媒体评选CBA最有实力球员, 荣耀play的6+128和荣耀8X的6+128 蚂蚁集团是科技公司还是金融公司 请问机友华为mate30P与华为mate3 听说老詹修剪一次指甲需要5小时 为什么说宝宝“一月睡二月哭三月 戴笠人称戴老板,这个是怎么叫出 没有工作能一次性补缴社保么? 我想知道定向师范生和免费师范生 肺癌引起的咳嗽是怎样的呢? 5000mAh电池的5G手机推荐吗?要 恒大亚冠表现“差强人意”,你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