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笔下的藤野先生后来结局如何?:虽然如今鲁迅先生的文章已经退出中学课本,但是他曾经深深的影响了80后90后两代人。他当年弃医从文时曾说道:学医救不了中国:
虽然如今鲁迅先生的文章已经退出中学课本,但是他曾经深深的影响了80后90后两代人。
他当年弃医从文时曾说道:学医救不了中国人!现在来看确实如此,而他学医上面对他影响最大的一位则是——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是出自鲁迅《藤野先生》一文,从文章当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他是鲁迅在日本学习期间的老师。整篇文章主要是描述他和藤野先生之间的一些小事情,藤野先生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并没有交代得很清楚。
藤野先生出生在医学世家,到他这里已经是第6代医生了,可谓是根正苗红。可惜9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后来一直跟随大哥二哥生活。
小学就读于福井中学,他上学的时候正是甲午战争爆发的时候,因此日本掀起了一股学习汉文化的热潮。而藤野先生则是在这个时间段里面,了解到了中国的文学,这也和后来与鲁迅保持较好关系埋下伏笔。
由于家庭是医学世家,在大哥和二哥的建议下,他退学重新读了一所医科类院校。从此按部就班的学习,等到鲁迅来日本求学的时候,藤野先生已经升级为了教授。
有关于藤野先生和鲁迅之间的故事,我会放到后面去讲解,这一部分先跳过。
后来自从鲁迅离开仙台之后,日本成立了东北帝国大学。鲁迅之前就读的仙台医专,也就是藤野先生教书的学校,被并入帝国大学成为医学部。
而原来仙台医专所有教师人员都没有改动,但是藤野先生自认为学历不够,所以主动提出了辞职的请求。
辞去教书先生的工作之后,藤野先生只好靠其他维持生计。不过和大多数日本人一样,结婚生子平淡的过完一生。
从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当中对于他的描述来看,藤野先生是一个治学非常严谨,爱好探索,而且没有任何国界之分的老师。从下面几点就可以看出来:
藤野曾经对鲁迅说:他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
从这句话也可以看出来,藤野先生完全没有任何国界之分。他认为只要是自己的学生,自己都应该倾尽全力的把知识交给他。往小的说是为中国,往大了说就是希望医学能够传到中国。
而鲁迅学医的时候,藤野先生经常把鲁迅叫过来,查阅他的笔记,并且会在旁边给他做各种批注。皆是因为藤野先生担心鲁迅人生地不熟,上课的时候听不懂,最后落下课程。
可惜鲁迅语言不通,学起来还是很费劲。最后在年终考核的时候,在100多人里面排名中等。不过在下半学期的学习当中,也从排名的中下游,一直到名列前茅。
但这引起了很多人的怀疑,因为在日本人的眼光当中,中国人是劣等人,能考及格就不错了。肯定是从藤野先生那里偷了题,这让鲁迅非常懊恼。
他曾经去找藤野先生解释,但是藤野先生表示非常信任他。所以在藤野先生的眼中,只要你认真学习,就是一个好学生。
除此之外还关心他的个人思想,比如说藤野先生曾经非常担心鲁迅可能会因为敬畏鬼神,而无法上解剖课。不过根据后来的情况来看,藤野先生完全是多心了。
之前在第一部分也说过,藤野先生在小时候接触过汉文学。因此在鲁迅留学的时候,藤野先生会经常请教他一些有关于中国文学的东西。比如说他就非常好奇裹脚是一种什么样的习俗,当时他和鲁迅的关系已经非常好了,所以鲁迅也非常乐意为他解释这件事情。
闲余的时候两人除了在办公室见面之外,鲁迅还曾经前往藤野先生的家中做客,可见两人的关系也非常好了。
鲁迅之所以决定弃医从文,上面考高分被怀疑作弊是一个原因。另外一个原因是当时组织学生看一段关于日本与俄国的战争时事影片,里面有一部分是日本人枪毙中国人的环节。
随着枪声响起之后,现场响起一片掌声,鲁迅听起来自然是刺耳无比。后来又回想起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中国人,刀落之后仍然是一片欢呼之声。几件事情加起来之后,让鲁迅深刻的认识到——学医救不了中国人。
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鲁迅准备向藤野先生提出辞行。但是又想起这一年来的时间里面,藤野先生对自己的百般照顾。就连他抄的狗屁不通的讲义,藤野先生光给他订正就有三大厚本。
他由于良心上过不去,所以临走的时候给藤野先生撒了一个谎。他不想学医,真正热爱的是生物学。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让藤野先生不至于失望,因为生物学也会用到医学的很多东西。
不过就算这样,藤野先生还是非常惋惜:因为他自己非常清楚,为医学而教导的解剖学,对于生物学的帮助不大。
在鲁迅临走之前的几天,藤野又邀请他来家中做客,并给他送了一张自己的照片,照片背后写着惜别两个字。藤野先生本来问鲁迅索要一张他的照片,但是鲁迅当时并没有,所以就说以后再寄。
可惜鲁迅离开仙台之后,很多年都没有照过相,因此也就没有寄照片的事儿了。再加上后来分别太久,两人之间的共同话语又更少了,所以也没有回信的事情,基本上联系就中断了。
而藤野先生后来回了老家开了一个耳鼻喉科的诊所,算是靠着这个生活维持。而他也有一个儿子,本来是培养成了医生。但是侵华战争的时候,儿子被应征入伍死在了中国。
鲁迅在1936年去世的时候,消息传到了日本。有记者突然想到鲁迅的老师藤野严九郎,于是就带着他去世的照片来到了藤野先生的家中。
当听到鲁迅去世的消息,藤野先生有一点惊讶。随后他把照片举到了空中,像是在对鲁迅隔空纪念。把照片放下,提笔写下:谨忆周树人君。大致内容如下:
我忘记了这是多少年前的事情,只记得是我的工作刚转到仙台医学院的时候。没过几年我刚升任教授,就迎来了第一批来自中国的留学生。
周君是我教的第一个中国留学生,所以我是格外的上心。不过也正是因为他留学生的身份,可以不参加学校的考试。
当时整个班级有100多名新生,还有30多名留级生,周君一直是排在中游。他的身材并不高,脸色也不是特别好,但是看上去非常机灵。
由于他本身是留学生,所以日语能力并不好,学起来有点吃劲。尽管上课非常认真的记笔记,但是总有错误的地方。所以我把他的笔记要了过来,在旁边给他订正。
如果当时可以记录的话,可以看到他成绩在明显的上升。不过尽管这样,他还不是一个优秀的学生。我记得他来过我家一次,但是忘记当时的场景了。如果妻子还在世的话,可能会帮我回忆起来一点。
前几年的时候,我的长子藤野达在学习汉文学的时候,从他老师那里借了一本书。上面的内容是有关于周君回忆我的事情。
半年之后我碰到了管先生,从他口里得知,周君回国之后变成了非常优秀的文学家。看来他当年是骗了我,说是要回去考生物学。不过他的成绩并不好,就算学生物学可能也没有什么建树吧。
让我们再回到原来的故事,我大概记得周君只读了一年左右。他在文中曾经提到,我赠送给他过一张照片。不过我却忘记了以什么样的形式给他的,也可能是我妻子送给他的吧。
不过他能把我的照片挂在墙上,这一点让我非常的意外,我没想到我对他的影响竟然这么大。我认为给他修改笔记只不过是分内的事情,但是因为这件事情,他却尊称我为唯一的恩师。
虽然周君来的时候,日清战争已经结束很久了,但是仍然有一部分人看不起中国人。想必当时他在学校里肯定受了不少的白眼,当时他肯定很孤独吧。可惜这里是仙台,如果是东京的话,他的同胞可能多了一点。
在他的很多文章当中,他都把我称作是恩师。如果我可以早点看到这本书,可能我也会想方设法的和他联系吧。听说直到周君临死之前,他都在尝试和我联系。如果我当时能够回应,他肯定会非常开心吧。
可惜现在已经于事无补了,如果我对汉文学有点了解,可能我们俩早就联系上了吧。前段时间从报纸上得知周君去世的消息,把我的记忆突然拉回到了仙台的日子,因此才写下了这篇文章。
不知道周君有没有孩子,他的家人生活情况如何?深切吊唁把我这些微不足道的亲切当作莫大恩情加以感激的周君之灵,同时祈祷周君家人健康安泰。
在鲁迅去世9年之后,藤野先生也是撒手人寰。不过后来在机缘巧合之下,藤野先生的孙子藤野幸弥和鲁迅的孙子周令飞结识,两人常常来信,也算是对两人关系的一种延续吧。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结局不错,善终的。
藤野严九郎生于1874年,是医生世家,祖先早在江户时代初期就开始行医。
藤野严九郎出生于敦贺县(后为福井县芦原町下番),这里非常保守。
作为知识分子,都要学习朱子理学为基础的旧藩学。
藤野严九郎故居一层客厅正中,挂着一幅将近2米高的挂轴,是《孝经》十八章的全录。
藤野严九郎自己能够写一首洒脱的汉字书法(但他不会汉语)。
也许因为是对汉文化比较喜爱,藤野严九郎本能的对后来的中国学生鲁迅有好感。
藤野严九郎早在1897年就考到医生执照,然而他更需要教书。
在东京帝国大学进修以后,在1902年入职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今日本东北大学医学部)担任讲师,直到13年后的1915年藤野辞职。
至于鲁迅是1904年进入仙台学习医学。
说起来,藤野严九郎其实只比鲁迅大7岁。
为什么鲁迅对藤野严九郎的印象比较好,因为他并不仅仅是讲师,还负责在外租房学生的生活。当时鲁迅是全校唯一的留学生,当然是藤野严九郎主要的关心对象。
鲁迅先是“佐藤屋”旅馆,条件不错,“但一位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难却,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语出《藤野先生》,这里的“一位先生”就是藤野。)
然而,当时藤野严九郎在学校地位不是很高。他的年龄不大,资历不够,教学也才二三年时间。由于来自小地方,藤野严九郎说话有着比较明显的口音,被学生们讥笑为乡下汉。
他的薪水也是全校最低级别。其他讲师可以做人力车上学,藤野只能步行或者乘坐公交车,因为衣着寒颤还被当做扒手。
然而,藤野严九郎治学很认真,有着日本人特有的严谨。
其实后来藤野严九郎回忆,不认为自己对鲁迅有什么特殊待遇。
只是鲁迅是留学生,日语水平不高,恐怕他听不懂课程,所以藤野曾经给他批改过课堂讲义。
然而,当时也不是针对鲁迅一人如此。
当时仙台医专没有指定教学用书,学生将老师的课堂讲义抄下以备后用,老师负责通过批改学生课堂笔记来掌握学生的学习近况。
所以藤野认为,为鲁迅批改讲义笔记,本来就是他的本质工作。
其实为鲁迅批改讲义的绝非藤野一个人,还有其他老师。比如负责讲授骨学、韧带学、内脏学、感觉器学的敷波教授,也批改过鲁迅的笔记。
而其实鲁迅还因为藤野倒霉过一次。
藤野治学很严谨,尤其对解剖学看得很重,每年都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不借。
当时仙台学校规定,只要2门不及格,就会被留级。
于是,鲁迅60个同学里面,竟然有20人留级,鲁迅的解剖学也不及格。
他们对藤野严九郎极为恼火,就开始搞鲁迅,指责他将考试题目泄露给鲁迅。
然而,幸好鲁迅这门也是不及格,不然还真是解释不清楚。
鲁迅因为这个事件,感到中国人被日本人歧视,深感愤怒。
另外,鲁迅成绩并不好。在全年级142人中,鲁迅排列68位。然而,鲁迅各科平均分只有59.3分(及格是60分)。
虽然鲁迅没有出现2门不及格的情况,但也是非常危险的。
如果不是三好爱吉讲师的伦理学高达83分,他肯定是要留级的。
而伦理学其实同医学技术没有关系,类似于今天学生的道德品质课程,考的再高对医学没有什么用处。
随着下面学年会取消伦理学,鲁迅求学前景是很不光明的。
1906年3月鲁迅就退学了。
临走前他到藤野家辞行,藤野送给他一张写有“惜别”的照片。
随后,藤野严九郎又在学校工作了长达9年。然而,1915年,仙台医专并入东北帝国大学,升格为东北帝国大学医科大学。
谁都知道,东北帝国大学是日本最强的大学之一,今天也是现在被认为是日本东北地区的最高学府,是日本五大名校之一。
大学对于医学的教师要求特别高,没有留学经历的一律不再聘用。
于是,医学部的16个教授最终只留下6个人。
藤野严九郎无奈,只能离开大学,开始自己行医。
藤野此人天性淡泊,对于财富、名利没有什么兴趣。
在东京等地医院行医以后,他觉得这不是自己需要的生活,就回到老家开了一个诊所,行医长达15年,然后退休在家。
藤野严九郎很长寿,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前4天才去世,当时71岁。
藤野是反对侵华的,曾说“中国是将文化教给日本的先生,这样的战争必须早日停止。”
然而,他的两个儿子都被征召进入部队做军医。其中大儿子在1945年1月积劳成疾病死,比父亲死的还早,也是战争受害者。
有意思的是,直到去世,藤野不认为自己对鲁迅有什么特殊照顾,认为自己只是做了该做的事情。
1902年4月,22岁的鲁迅怀着救国救民的理想,东渡日本留学,在东京的弘文学院学了二年日语后,于1904年9月,转赴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藤野先生(1874——1945)是这所学校的教授,负责教鲁迅的解剖学课程。
藤野先生出生于日本福井县,其家族世代为医,从小学过汉文,仰慕中华文化,因为鲁迅师从于他,所以他给予了鲁迅更多的关怀和帮助,这在鲁迅的心里留下了永远的记忆。
鲁迅离开仙台时,曾专门到藤野先生家拜访,为了安慰恩师,鲁迅故意说:“这次我想学生物,先生教的学问也还是有用的。”藤野先生送给鲁迅自己的一张照片,背面写有:“惜别藤野谨呈周君。”这一分别,两人再无相见,二十年后鲁迅深情写下了《藤野先生》一文,作为永久的怀念。
鲁迅离校不久,仙台医学专门学校被并入日本东北大学,由于藤野先生文凭不够,42岁时离开了教学岗位,失去工作后,一度心情非常郁闷,辗转多次后,最终在东京的一家慈善医院担任实习医生,由于妻子的突然去世,使他心灰意冷,于是辞掉工作重回仙台。几年后,他又迎娶了第二任妻子文子女士,在文子的帮助下,开办了一家自己的耳鼻喉诊所,1945年,病死在家乡仙台,终年71岁。
由于鲁迅先生在文坛的巨大影响力,《鲁迅文集》被翻译到了日本,结果被藤野先生的侄子看到了,他的侄子想,鲁迅提到的藤野先生,会不会是叔父藤野严九郎呢?于是到叔父面前求证,这一下打开了藤野先生多年的记忆,让他激动不已,这时他才知道,昔日教的中国留学生周树人,已成为中国的大文豪鲁迅。后来他得知,鲁迅在去世时还在打听自己的消息,这让他不由的感慨:“我如果能早些和周君联系上的话,周君该有多么欢喜啊!”不管怎么说,藤野先生最终还是知道了,昔日的学生鲁迅在想他念他,并将他的照片时时挂在书房就够了,大家认为如何呢?
谢谢阅读
作者: 民国史学者、专栏作家王凯
鲁迅笔下的藤野先生就是他在日本仙台医学专科学校留学时的解剖学老师藤野严九郎,藤野先生对待鲁迅非常好,鲁迅回国后非常想念他,曾经写过一篇散文《藤野先生》。建国后这篇散文被选入中学教科书,藤野先生随即成为几代中国人熟悉的名字。 藤野严九郎
鲁迅先生1904到仙台医专读书,在这里读了大概一年左右的时间。当时鲁迅是仙台的第一位中国留学生,他的解剖学老师藤野严九郎对他非常照顾,鲁迅在《藤野先生》中也提及这些往事。当年学习这篇课文时,印象中的藤野先生年龄很大了,其实他生于1874年,当时刚满30岁,比他的学生鲁迅大7岁。
在日本留学时的鲁迅
鲁迅在仙台医专读书期间,成绩不是特别突出,其他几门功课还行,唯独解剖学不及格,所以藤野先生对他很是关照,经常为其修改笔记和讲义,这在鲁迅文章中也有涉及。
后来鲁迅回国成为一名著名作家,他的散文《藤野先生》也传到日本,传到藤野先生那里。但当时藤野先生因为学历的原因,被学校辞退,后来回乡开诊所,所以也就没有回复鲁迅。直到鲁迅去世后,他此与人谈起此事:“如果当时与周君联系,周君会多么高兴啊!”
2004年,鲁迅长孙周令飞(左)与藤野严九郎之孙藤野幸弥在仙台鲁迅像前合影
因为鲁迅的缘故,藤野先生在日本成为中日友好的名人。他于1945年8月11日在日本福井去世,享年71岁。
“这就是周君吗?真有出息了!”
说这句话的人,正是鲁迅笔下《藤野先生》的主角,藤野严九郎。
此时,已经是1936年,距离鲁迅辞别藤野先生已经过去32年,距离鲁迅写出《藤野先生》这篇文章,也整整过去了10年。两人最后一次见面,亦是鲁迅辞别藤野先生的那一天,换言之,两人已有32年未见。
辞别之后,鲁迅再也未曾给藤野写过信,《藤野先生》里讲到:
“一直到现在,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杳无消息了。”
不过,从《藤野先生》这篇文章里可以看出,鲁迅从未忘记藤野先生,还将他当做在日本留学时代的“恩师”——在日本仙台学院,部分日本学生都歧视从中国来的学生,认为他们能力不行;唯有藤野先生不断鼓励鲁迅,并且出面维护鲁迅的“尊严”。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鲁迅如此对待恩师,倒也无可厚非。
那么,被鲁迅当做恩师对待的藤野先生,又是如何“怀念”鲁迅这位学生的呢?
1936年,时隔30年之后,藤野先生终于如愿获得了一张鲁迅的照片。不过,此时的周树人已经不再被世人称作周君,样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看到鲁迅的照片,藤野不敢相信自己的学生能有如此出息。
藤野发出这样的感慨,一方面是肯定鲁迅的成就,另一方面,是对自己忙碌而无甚成就的一生做了一个小小的总结。
(鲁迅手绘、藤野修改)
鲁迅辞别藤野先生、离开仙台医专之后,藤野先生又在这所学校待了6年。
1911年,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成立。次年,仙台医专被并入东北大学,成了这所日后排名第二的知名大学的一个分部;医专里的所有师生、校舍,也整体并入东北大学,藤野先生成了东北大学的教授。
从一个专科学校并入top5的知名大学,对教师的要求也更加苛刻。
最初,藤野先生还能够勉强适应学校的教学环境。在带完医专的原有的学生之后,在教学方面,藤野先生就显得异常吃力。
很快,藤野先生就无法适应这种高强度的教学工作,不得不辞职(被解除)。
从此以后,藤野先生再也未曾踏上教学岗位,转而投身为一名一线医务工作者,兜兜转转于不同的医院就业。
1919年,藤野先生45岁,再也不想过那种游离他乡的生活,遂回到故乡,成了一名乡村医生,不问世事。就像他在回忆鲁迅的散文《谨忆周树人君》一文所写:
“我退休后居住在偏僻的农村里,对外面的世界无甚了解,尤其对文学是个完全不懂的门外汉。前些天从报纸上得知周君鲁迅去世的消息,让我回忆起上面所说的那些事情。”
如果没有鲁迅,没有鲁迅写的《藤野先生》,藤野先生大抵会像一名普通的“郁郁不得志”的学者一样,在老家终老。
不过,自始至终,藤野先生有一点没有变,那就是他作为一名医者的初心:仁慈。
在乡村当一名医生,与在大城市不一样。因为,你不知道看病的村民身上有没有带钱,可是看着他们可怜巴巴又病恹恹的眼神,又不忍心他们遭受病痛的折磨。于是,在很多时候,藤野先生又是贴时间、又是贴药,免费为贫苦的村民治疗。
久而久之,藤野先生在老家一带成了小有名气的医生(好歹也是大学教授),周围很多村子的病人,都会找他看病。村民为了答谢藤野的无私奉献,特意给他起了个尊敬的外号“为庶”,意思是:对待病人一视同仁。
可见,藤野真真具有医者父母之心。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此时,藤野先生仍旧在乡间行医。当日本侵略者侵入中国的消息,传入藤野所在的小乡村时,藤野非常愤怒:
“国是给日本教授文化的先生。 和先生的国家发生战争,是十分愚蠢的事情。这样的战争必须赶快停止。”
藤野这种无足轻重的角色所说的话,在日本国内连一丝“涟漪”都未激起。
更让藤野先生恼怒的是,他的大儿子藤野恒伲自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毕业。毕业之后,被分配到军队,成了一名军医,一同来到中国,藤野根本无力阻止。
直到战争结束的那一年。
1945年元旦,藤野先生的大儿子藤野恒伲在前线染病,不治身亡。
8月10日,藤野先生在去往自己诊所的小路上,因酷暑难耐,倒在半道。他刚刚倒下,就被附近的好心村民救下,并立即送往附近的其他诊所。可惜的是,藤野先生因为年纪太大、加之操劳过度,第二天凌晨不治身亡,享年71岁。
藤野先生去世之后,仅仅过了4天,日本宣布投降。
故事的主角,至此,都已作古;但是,他们的故事并没有到此结束。
1964年4月,为了纪念藤野先生,日本政府在其故乡建造藤野严九郎碑,碑上镌刻着《藤野先生》中提到的他所赠给鲁迅的照片及背面的“惜别”二字;而碑的正面“藤野严九郎碑”六个字,则是鲁迅的第二任夫人许广平所书:
“建立惜别之碑,以纪念两位先生不可泯灭之缘。”
后来,东北帝国大学设置了藤野先生記念奨励賞,用以奖励优秀的中国留学生。藤野先生的故乡芦原町与鲁迅的故乡绍兴市,也因为两人“不可泯灭”之缘,结为友好城市。
没有鲁迅,藤野先生不会有这么大的名气;不过,即便没有鲁迅,藤野先生依旧会是受人尊敬的医者,总有人会将他记起。
那位让鲁迅弃医从文的老师,也是一个生活简朴、治学严谨、待人诚恳、热情,对学生严格要求,没有民族偏见的学者,所以才会深深地影响着鲁迅。
那位鲁迅终生难忘的日本人,一位震撼鲁迅先生灵魂的教师,在当时的社会生活环境下,他后来的结局又过得怎么样呢?
鲁迅那年学成归来,从日本仙台回到中国,开始时还和藤野先生有过密切的联系,后来,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混乱的战争时局之中,鲁迅先生辗转各地,两人便开始慢慢失去了联系。
鲁迅回国后不久,鲁迅当时入学的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开始并入了东北帝国大学医学专门部,使其二合一,相当于专升本。然而当初在其任职的藤野先生,包括其他在内的10位老师因为学历不够,而被解聘其讲师职务。
藤野先生开始了失业的生活,失业的藤野先生曾经到慈善医院去工作过一些时间,后来又去帮助他的二哥明二郎的医院去帮人看过病。他的夫人患病去世后,藤野先生又再婚了,并在老家开设了耳鼻喉科诊所,从一个骨科大夫转变成耳鼻喉科大夫,学气派十足的藤野先生很长一段时间并不适应,曾发生过把前来治肚疼的病人怒斥走的事情。后来,在大家的劝解下,他逐渐转变成了一个传统的日本乡村医生,在家乡行医三十年,一直到最后一刻,也没有放弃自己岗位。
在后来岁月中,其实藤野先生和鲁迅两人也互相找过对方,但是都没有结果,连最后一面也没有见过,鲁迅将自己在求学路上的事情写成书后,曾经拜托日本的朋友试图联系藤野先生,但是没有成功。
藤野先生的儿子藤野恒弥从老师那里看到了鲁迅写的文章,觉得其中的藤野先生应该就是自己的父亲,就把这本书拿给父亲看,藤野先生看到这本书后万分激动,才知道自己的学生鲁迅,如今已经弃医从文,改写文章了,并获得了这么大的成就,他感到非常开心,但是此时的日本已经加进了侵略中国的步伐,藤野先生多次想要去联系鲁迅,未果。
然而没过多久,鲁迅先生就病逝。鲁迅病逝的消息都是藤野先生从新闻记者坪田利雄知道的,藤野知道自己最优秀的学生去世的消息后,非常伤心和难过,这次谈话被做成了访谈录,以“谨忆周树人先生”为题登载在《文学向导》,记录了藤野先生和鲁迅在日本仙台求学之路相处的那些点点滴滴。
不久之后,中国和日本的战争全面爆发,藤野先生特别反对这场战争,希望这场战争早日停止。然后他的大儿子藤野恒弥从他父亲以前任教的东北帝国大学医学部毕业后,也被征召入伍,成为了一名军医,结果1945年在广岛陆军医院病死。
对于自己大儿子的去世,藤野严九郎感到非常的伤心,可能是因此健康受损,1945年的一天,藤野先生在出诊的路上昏倒在地,结果就在当天就去世了,那年他七十一岁。几天后,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死于自己心爱的医学之路上,这应该也是藤野先生最好的归宿了吧。
在鲁迅一生各种“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文字里,《藤野先生》却是充满记忆温情的一篇。1926年10月,已是厦门大学国文系教授的鲁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写下了这段求学日本的青春时光,看似平淡的叙述里,满是对恩师藤野先生的深情怀念。那些藤野先生认真为青年鲁迅“改讲义”的桥段,那张写有藤野先生“惜别”二字的照片。深深的师生情谊,也曾叫多少在语文课堂上读到此段的中国孩子们,唏嘘感慨不已。
而写下这段文字,也并不止是鲁迅先生一时心血来潮,相反更凝结了他半生的思念。当他的日文版文集要在日本出版时,他还多次嘱咐出版社,一定要把《藤野先生》收录进去,只愿恩师能够看到。他还多次委托山本初枝和增田涉等日本友人,打听藤野先生的下落。直到1936年夏天,病入膏肓的鲁迅,依然念叨着藤野先生:“藤野先生大概已经不在世了吧”。未能再见藤野先生一面,终于成了一代文豪鲁迅,临终前的遗憾。
但是,那时鲁迅不知道的是,他挂念一生的恩师藤野先生,当时其实依然健在。
之所以,鲁迅多年寻不到藤野先生,是因为这位可敬的老师,人生也遭遇了重要变化。在鲁迅离开日本七年后,即1916年时,曾是鲁迅母校仙台医学专科学校教师的藤野严九郎先生,却早已离开讲台,回到家乡下番做了一名医生,后来还开设了自己的医院。
为什么不再做教师?在他后来《谨忆周树人(鲁迅)君》一文可以看到端倪:当时的日本学校,狂热思想膨胀,恶骂中国人更是成风。对于从小深受中国文化影响,且为人正直的藤野先生来说,这样的歪风,他当然忍不了。军国主义思想弥漫的日本,已经容不下藤野先生这样的好老师。
而在鲁迅去世一年后,随着鲁迅作品在日本的流传,藤野先生也终于知道了爱徒的下落,他惊讶地得悉,当年自己曾悉心栽培的中国学生周树人,已成立中国家喻户晓的文豪鲁迅先生。他更没想到,自己为这位学生所做的点点滴滴,竟能令他铭记终生。当闻知此事的日本记者,给藤野先生展示了鲁迅先生去世时的照片时,百感交集的藤野先生,也当场挥毫泼墨,写下“谨忆周树人君”几个大字。一段中日师生的友谊佳话,就此定格。虽然在当时,这段师生情谊,也被许多日本媒体报道,但对照一下那个时代就知道:那个日本疯狂发起侵华战争,战火燃遍中华国土的苦难岁月里,整个日本举国上下,都沉浸在侵略扩张的妄想中,又有几个人关心这桩“中日美谈”?藤野先生本人,更对这场战争深恶痛绝,甚至发出过一声怒喝:“中国是给日本教授文化的先生,和先生的国家发生战争,是非常愚蠢的事情,这样的战争必需马上停止”。
可那时候,这番清醒的话,在日本又有谁听呢?藤野先生的长子,也死于这场战火之中。而藤野先生本人,也在1945年8月11日,即日本宣布投降的前夜,含恨与世长辞。
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日邦交正常化的顺利进程,生前知名度有限的藤野先生,在日本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他与鲁迅先生的友谊,也被越来越多的日本人津津乐道。中日建交后,日本掀起了研究藤野先生的热闹,鲁迅的名作《藤野先生》,也在日本持续走红。1990年7月,日本芦原町(藤野先生故乡)立起了一座“藤野严九郎和鲁迅先生的像”,半生思念与友谊,就此缩影。
这一段让人唏嘘的历史,是20世纪中日关系的生动见证。藤野先生的那声怒喝“中国是给日本教授文化的先生,和先生的国家发生战争,是非常愚蠢的事情”。对于今天的日本,依然有着振聋发聩的意义。而抛开历史的恩怨,更值得后人记取的,却是一位作为老师的藤野先生。
那篇曾影响了多少中国孩子的《藤野先生》,读者们铭记的,是一位对青年鲁迅关照有加的藤野先生。但如此“关照”,在藤野先生看来是什么呢?他是这样说的:“周君对我所做的一点点照顾特别感激在心,为此还把我做为恩师写在文章里,向朋友谈”。在藤野先生眼里,这些只是“一点点照顾”,是作为教师的应尽职责。这样一位好教师,又如何不叫鲁迅先生,用半生来思念。
只有这样的教师,当得起这般超越时间的师生情,只有这样的师生情,才造就了堪称栋梁的鲁迅。这个简单且永不过时的道理,对于近日多少师生家长,相信,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资料:《藤野严九郎简谱》、邵建新《藤野先生传到日本后》、团结报《藤野先生在日本的前前后后》、张保宁《〈藤野先生〉与日本的藤野严九郎研究》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先发个感慨:藤野先生后来的结局,真的让人唏嘘。有时候,历史就是这样爱开玩笑,喜欢给人留遗憾。
说起《藤野先生》,应该是鲁迅最广为人知的回忆性文章。
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医专的老师,根据《藤野先生》的记述,正是因为在仙台发生了“幻灯片”事件,鲁迅才最终决定弃医从文,走向了了改造中国人灵魂和思想的道路。
在鲁迅的这篇文章里,藤野先生完全是一位好老师的形象,他不但不歧视中国人,相反,还给予鲁迅很多无微不至的关怀,比如不断帮助鲁迅修改讲义等。
那么,有很多八卦的人,在学完这篇文章之后,就会产生一个疑问:藤野先生后来的命运是什么样的呢?他的结局又是什么呢?
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先从藤野先生的生平开始讲起。
藤野先生,原名藤野严九郎,他于1874年出生在敦贺县(现在的福井县芦原町下番)。藤原先生的祖上从江户时代开始,就以行医为生。
藤野先生所生的年代,日本开启了明治维新运动,全国上下都开始向西方学习,以求通过西方的科学技术称霸亚洲。不过,在藤野先生年轻的时候,维新的变革还没有彻底传入很多偏僻的地区。
因此,藤野先生小的时候,仍旧上的是日本私塾,学习汉学、练字和算盘等。后来藤野先生对以鲁迅为代表的中国学生产生好感,恐怕就与这个经历有关。
小学毕业后,藤野先生进入了名古屋的爱知县立医学校。毕业后,藤野先生留在了学校的解剖室。在这期间,藤野先生还去了东京帝国大学(现在东京大学)医学部进修。
从东京帝国大学进修结束后,藤野先生就职于仙台医专。1904年9月,鲁迅从东京弘文学院来到了仙台,1906年3月退学离开,也就是说,鲁迅在仙台只有一年半的事件,但就是这一年半,他与藤野先生之间的交往,影响了他的一生。
鲁迅离开之后,藤野先生的遭遇又如何呢?
就在鲁迅离开一年之后,1907年,东北帝国大学(现在的东北大学)与仙台医专合并,由于藤野先生的学术履历不光鲜,因此竟然与很多教员一起被学校辞退。
走投无路的藤野先生决定,自己开设诊所行医。由于藤野先生性格和善,在行医的十年里,藤野先生得到了很多村民的认可。
感觉日本人萍田忠卫在《乡土的藤野先生》一文所写,藤野先生喜欢抽“朝日”香烟,喜欢下围棋。虽然不擅长交际,但是他不收穷人的诊费,也不欺骗病人。
就是这样一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藤野先生,恐怕做梦都不会想到,他将因为一位学生而载入史册。此时的藤野先生,在他的记忆中,周树人的形象早已模糊,也逐渐的遗忘。
但是,对于鲁迅来说,他一直没有忘记藤野先生。
1934年,此时早已名满天下的鲁迅,得知日本岩波书店要出版日文版《鲁迅选集》。日文译者给鲁迅写信,询问他对所选篇目的意见。鲁迅回信说:“我看要放进去的,一篇也没有了。只有《藤野先生》一文,请译出补进去。”
由此可见,鲁迅一直对藤野先生念念不忘。就在同一年,鲁迅还在给友人的信中说,三四年前,他还托人去仙台打听过藤野先生,但无功而返。鲁迅说:“他已不在那里了。是否在世,也不得而知。倘若健在,已七十左右了。”
1936年夏天,鲁迅重病弥留之际,还曾问他的日本友人,是否有藤野先生的下落。日本朋友说,还没有找他。鲁迅悲伤的说,也许藤野先生已经不在世了吧。
后来,直到鲁迅去世,他都没有打听到藤野先生的下落,带着遗憾而终。
有时候,世界上的事情就是那么怪,仿佛老天故意要给人留遗憾。如果鲁迅再多活几年,也许他就能与藤野先生有联系了。
其实,早在1935年,藤野先生的长子藤野恒弥,就在福井初级中学的国语和汉语教师管好春那里,看到了日译本《鲁迅选集》。管好春对藤野恒弥说,这个写《藤野先生》的鲁迅,就是当年的留学生周树人,他写的很有可能就是你的父亲。
由此,藤野先生才知道,他当年的学生已经成为了大作家。后来,管好春还亲自去拜访了藤野先生,做了一次访谈。如果管好春能将这个访谈发表出来,鲁迅一定可以与藤野先生取得联系。
可惜的是,管好春并没有发表,就这样,鲁迅与藤野先生“擦肩而过”。
鲁迅去世后,福井的新闻记者坪田利雄等三个记者前去拜访藤野先生。当藤野先生得知鲁迅去世后,不禁感慨万分。
1937年,日本《文学向导》发表了藤野先生回忆鲁迅的文字。藤野先生说:“他大概曾到我家来辞别时,最后的会面是什么时候,却忘记了,一直到死还把我的照片挂在房里,真是让人欣慰的事,上面这样的情形,这照片照得什么样子,并在什么时候送给他的,也记不起了。”
“听说周君直到去世还想知道我的消息,如果我能早一些时候与周君联系上,周君该有多么高兴啊!”
然而,历史又与藤野先生开了一个玩笑。藤野先生一辈子都对中国心怀好感,但是中日战争爆发后,他的大儿子竟然被征召到中国,成为军医参加作战。结果,自1945年战争即将结束的时候,身染重病,死于广岛陆军医院。
1945年8月10日黄昏,藤野先生像往常一样去自己的诊所。诊所的房东看他脸色不好,就劝他在诊所里住下来。但是藤野先生却没有这样做,他要去好友土田家。就在途中,藤野先生一阵眩晕,栽倒在地上。从此,再也没有醒来。
转天8月11日上午十点,虽然经过医生的抢救和治疗,但还是没能挽回藤野先生的生命。最终,藤野先生因身体衰竭去世,享年71岁。
应该说,藤野先生算是善终了。如果没有鲁迅,他将是普普通通的一个日本人,反过来说,如果没有藤野先生,可能鲁迅也未必有后来那么大的成就。
藤野先生与鲁迅后来的命运,都让人唏嘘。
我们都在初中语文课本中看过鲁迅的《藤野先生》,印象中的他是“八字须、戴着眼镜”的黑瘦先生,被视为一个称职伟大的老师。其实藤野严九郎生前并不顺遂,在鲁迅离开仙台返回东京的第六年藤野先生就因为学历不够在帝国大学医科大学降职,后被解雇。藤野先生失业后一度任职于三井公司的慈善医院耳鼻喉科,1919年回故乡开设私人诊所。1945年日本投降前,藤野严九郎去世。但谁都没想到,这个默默无闻的普通日本人在死后因为曾经的学生鲁迅的一篇《藤野先生》摇身一变,成了解雇他的东北帝国大学(今日本东北大学)引以为自豪的人物。战争结束后,中日两国重修旧好,藤野严九郎被认为对中日友好做了贡献。1961年,藤野的家乡福井市为他建立了纪念碑;1983年,鲁迅故乡绍兴市和藤野先生故乡芦原市结为友好城市;1984年,藤野先生故居被改造成藤野严九郎纪念馆,他生前任教的东北帝国大学设立了“东北大学藤野先生奖”。
在鲁迅笔下,有很多虚构的名人,但是也有很多真的存在的人物,比如闰土,比如和他有过一段师生之谊的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是个日本人,叫藤野严九郎,家里世代行医,到了他这里,已经是第六代传人了。他在医学院里面做过学生,后来又给解剖教授做过助手,在京都的大学里学习一年的解剖以后,回到仙台任教。起初他只是一个讲师,后来被提拔为教授。而鲁迅则在他成为教授后的第二年去了那里,俩人由此结缘。
和那时候激进的侵略分子不同,藤野是平凡朴实的百姓,没有歧视他国之人的习惯。鲁迅在做他的学生的时候,受到了严格的要求,从他纪念老师的文中我们能够清楚地感受到,这位解剖老师是有多么严谨。在他的严格要求下,鲁迅在这方面的学习还挺不错,但是这段经历最能给他留下印象的,不是学到的知识,而是老师严格教学、做人的原则。回国后,他把老师的照片就挂在书桌对面,以此来敦促自己,要做一个勤奋的人。
鲁迅后来也曾想办法联系过藤野,但是藤野其实早已不在原来学校任教。在他离校后不久,学校就被合并了,但是老师因为学历不够,先被降为讲师,不久干脆遭到了辞退。后来为了维持家计,他不得已回去做了医生。鲁迅一直在找他,可是藤野早已不在学校,后来又退休去了乡下,他原本就不喜欢文学,所以对于中国新出现的这位巨匠,根本没有注意到,于是俩人再也没有机会见面。
直到鲁迅病逝以后,他的文章被翻译成日文,在日本流传,这才渐渐地被人传开,后来由藤野的侄儿把这个消息告诉他。起初侄儿只是抱着疑惑,却问那书中写得是不是他,藤野这才知道,原来自己只教了一年的那个学生,居然一直在中国挂念他。后来日本有媒体采访他,他专门为此说了很多话。
原来,鲁迅去那里学医的时候,当地只有他一个中国学生,那时候他的日语也不好,所以听课比较吃力,在奋力做笔记后,下课也要继续学习,这是藤野对他不多的印象之一。不过藤野也同时提到,对他的印象初次之位很少了,因为他的成绩应该不是很好,所以才记不太清。对于鲁迅为何如此挂念他,他也提出了一个看法。当时在学校里,也有一分同学仇视中国人,所以鲁迅在这里是寂寞的,而自己给他批改的几次作业,可能让他感觉到了鼓舞。其实当时藤野对鲁迅确实很友好,因为他从小就接受过汉语的教育,对中国人有好感。并且不无遗憾地说:如果早知道他这么想念我,我如果能够和他联系上,他就会高兴点。
可惜俩人终究是没能见面,鲁迅死后藤野才知道了这段不寻常的情谊,只能在感慨以后,对鲁迅的后人送上真挚的祝福。藤野72岁的时候去世,死在了日本投降的那一年,这段特殊的友谊就此结束了。
华裔女赌王就此没落,生前让所有 浓情端午粽飘香,青浦邀你“云体 上海:“云端”展现端午节文化内 “甜咸大战”!明星艺人们喜欢什 如何做一个男人喜欢的情人(如何 当你和你同时出现在同一个场景中 如何在昏暗的光线下设置快门速度 教育在生活中的价值是什么? 世上做坏事的人死后会面临什么因 拜登就任总统后的第一步是什么? 同意/不同意:人生最重要的目标 二战后,德国在调和分歧方面做得 亚伯·林肯恨白人吗? 一个编辑能把你的故事毁得有多严 现在的iPhone6还能坚持再用一年 曹操为什么不杀司马懿? 现在买房是不是最便宜的时候,现 我身边的农业银行营业厅关了,AT 欧洲媒体评选CBA最有实力球员, 荣耀play的6+128和荣耀8X的6+128 蚂蚁集团是科技公司还是金融公司 请问机友华为mate30P与华为mate3 听说老詹修剪一次指甲需要5小时 为什么说宝宝“一月睡二月哭三月 戴笠人称戴老板,这个是怎么叫出 没有工作能一次性补缴社保么? 我想知道定向师范生和免费师范生 肺癌引起的咳嗽是怎样的呢? 5000mAh电池的5G手机推荐吗?要 恒大亚冠表现“差强人意”,你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