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这个世界上为什么总是有那么多杠精键盘侠,对素不相识人也要恶语相向?

这个世界上为什么总是有那么多杠精键盘侠,对素不相识人也要恶语相向?

2020-10-26 00:33阅读(62)

这个世界上为什么总是有那么多杠精键盘侠,对素不相识人也要恶语相向?:为什么有那么多键盘侠?原因很简单:因为有了键盘!为什么有“杠精”,因为自古以来就有抬

1

为什么有那么多键盘侠?原因很简单:因为有了键盘!为什么有“杠精”,因为自古以来就有抬杠之人。也正是“素不相识”,他们才会“恶语相向”——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他们不敢。

互联网问世之前,公共舆论只能“见诸报端”,但“报端”不是谁都能上去的,现实生活中的不忿,更多流散于不超过20公里的街头巷尾,由于信息的不畅通,人们也不能知道更多的事情,获得更多的知识。即使人们有“兼济天下”的情怀,奈何方寸之地并无“用武之地”?。

互联网是个伟大的发明,同时也是个很矛盾的东西,一方面,它让这个世界的界限不再是坚硬的墙,而是通透的网。透过这张网,我们可以跟时代脉搏保持基本的律动,感知到芸芸众生心脏跳动的声音。虽然和交流者无法谋面,但无所不能的信息传递,至少让我们能够遥感到众生的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世界的风雨变幻和波诡云橘。

另一方面,互联网自从被发明出来的那天开始,就注定会是一锅成分复杂的“乱炖”,谁都可以往这口“锅”里加点东西。于是,这口“锅”每天都能为我们供应酸甜苦辣杂陈,赤橙黄绿错综的“一锅汤”,只要不往“锅”里下毒,这锅汤还是很有营养的。毫不夸张的说,互联网的包容性超越了人类有史以来的任何交流方式。在现实中,我们因互不干涉而保全自己。在互联网上,我们因相互妥协而保全社会——这也许就是社交媒体的正面意义。

自从有了“键盘”,腰不酸了,腿不困了,连上楼都在敲键盘,被老婆骂了,可以在网上诉诉苦,被朋友坑了,可以在网上找安慰,被领导骂了,可以在网上“骂领导”(尽管不是领导本人)。这只是生活中的“鸡毛蒜皮”,我们还需要“胸怀世界”,一机在手,仿佛就可以指点万里江山,打开键盘,眼前无疑于一副全球战略地图,唐宗宋祖,秦皇汉武,成吉思汗,凯撒大帝。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牛顿,卡夫卡,亚里士多德。

正常,我认为都正常,因为现实生活是个残酷的战场,人们不得不为三寸咽喉和五尺寝榻,浮沉于琐碎而真实的卑微,即使心中有一万个“草泥马”奔涌而来,但也不得不用同样数量的“我错了”来平衡憋屈。

但网络是个虚拟的江湖,它可以满足我们对精神世界的所有需求,可以暂时让我们回归一下本来的状态。

我们要知道,举凡在网上遨游的各色人等,多多少少都会有一点“武侠梦”(这可能是“键盘侠”的出处),因为,希望被人赞美,喝彩或奉承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我想不会有天生喜欢挨骂的人),无论是高级教授,战地记者,著名作家甚至于卖麻辣烫的,修自行车的,收地沟油的,都希望自己的言论能够得到网友的认同并渴望别人的点赞,反之则不爽——(我也一样)。

然而观念,学识,阅历各有千秋,思想,情操,胸怀良莠不齐,我们不能指望自己的观点能被所有的人接受,除非你的言论是被验证了千万遍,拿到联合国都无比正确的“正能量”——比如“我们要给残疾人更多的关爱”,或“粮食安全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这样的发言一定是满堂喝彩,但大多也都是随声附和——因为人们对没有争议的话题不感兴趣。

其实大部分网友还是比较理性的,他们只会进入自己喜欢的领域,留下自己的见解,发表自己的看法,即使是“舌战群儒”,也建立在“有理有据”的基础上,至少保持着张弛有度的君子之风——如此自律的人,相信在生活中也荒唐不到哪里去。

然而有一些人非常“轴”,他们只愿意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我曾经写过关于明朝的一件事,然后就遭到了一位网友的质问:“这都是你亲眼看见的?当时你在场?”。我说这是中国历史学界的共识。他说:“谁告诉你共识就一定是真实发生过的?”。我说很多历史文献上都有记载,他说:“那你把这些历史书上描述的截图贴出来”。我说你可以自己去图书馆看,他说:“既然是你说的,就必须为此负责,我为什么要自己去找书看?你贴出来呀!你贴出来呀!”,我说对不起,我没这个义务,他说:“看看看,我就知道你在瞎说,终于被我揭穿了吧!”——后面坠着几十个“嘲笑”的小脸蛋。

本着好奇,我非常“猥琐”的跟踪了一下他的留言,最后我释然了:因为他所有的评论都是这样,似乎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让他满意的事情。他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本来就是来“抬杠”的,也许这就是他上网的快乐,那么好吧,只要你高兴,随便您哪!

其实古代也有这样的“杠精”,比如我们熟知的“两小儿辩日”和著名的“濠梁之辩”,不过前者的辩论是对自然科学的蒙昧探索,后者是对动物感知系统的哲学思辨。注意:古人的抬杠通常都是“面对面”,他们敢于承担“抬杠”的后果,如果一个在山西,一个在岭南,这个“杠”显然也抬不起来。然而现在的网络世界不一样,即使你在美国或者巴布亚新几内亚,蠢蠢欲动的口舌照样能够越过高山大海,还能穿过人山人海。即使“输了”,他们也不会直接面对那一份尴尬——网上的“抬杠”几乎毫无成本。

我们相信这样的网友虽然让人无语,但却也没啥主关恶意,然而有些网友的评论,字里行间都侧漏出毫不掩饰的恶毒与野蛮,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咝咝袭来的杀气(即使他(她)跟你素不相识)。明明是货真价实的真实描述,当事人不但出具了各种翔实的资料,甚至恨不得掏心掏肺来证明,但到了他(她)这里,就成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一个巴掌拍不响”,“这背后指不定有啥见不得人的勾当”……即使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他(她)都能说出“活该”,“报应”,“某地发来贺电”,“这就是下场”……(这样的诅咒包括未满月的孩子)。隔着屏幕我都能看到一张被仇恨扭曲了的脸,手拿锋利的钢针狠扎一个小布人。

令人毛骨悚然的落井下石,让人后脖颈子发凉的幸灾乐祸,善良的网友甚至怀疑友爱和悲悯是否真的存在于人间?——但我们仍然愿意相信生活中的他(她)们并不是这样。

我不得不相信郭德纲先生对此类网友的精准剖析:他下班回家,看到媳妇和领导在一起,自己显然“不便久留”,于是,天生懦弱的他,茫然而憋屈的游走在寒气嗖嗖的大街上,侧目斜倪之处,似乎每一双眼睛都在嘲笑他的窝囊,一肚子“酸爽”无处发泄,然而幸好他还有手机,于是,网络将他所有的怨愤和卑微照单全收——他通过伤害别人而对等抵消自己的拧巴。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我们只能向这些不幸的人表示理解。

键盘上不乏智者,但也盛产“侠客”,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人的本性被华丽的文字遮蔽得严严实实。网络是个舞台,每个人都是演员,有些人是本色出演,有些人是临时客串,有些人是逢场作戏,但有些人是为了表演而表演。

这些人有个共同的特征:哪里有战争(或者好像有战争,甚至根本不可能发生战争),都能听到他们“奔赴疆场”的血誓之言,他们可以在想象出来的“战争”中,将自己塑造成一个“百战黄沙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英雄。在他们的世界里,没有“打打杀杀”不能解决的问题。然而常识告诉我们,战争并不是好事,大家都是爹生娘养长大,养家糊口度日的正常人,怕死是人的本能,谁愿意轻松面对血丝呼啦的战场?(而且是不存在的战场)。也许正应了一句话:没有危险的情况下,每个人都很勇敢。

其实,如果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踏踏实实工作,开开心心生活,遵纪守法照章纳税,就已经是个好公民了,不说别的,只要能够做到《小学生守则》上的条款,对国家和社会已经是很大的帮助了,如果真打仗,我们的国家军队难道是摆设?

其实我们能够理解这种装出来的慷慨激昂和装不了的趋利避害,或者说莫名其妙的虚荣——因为这里没人知道谁是谁,即使把天捅个窟窿,也不会有人找你修补。

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但其无可避免的包容性决定了这里不可能一尘不染(这也是世界的本来面貌),既然来到这里,就必须具备和网络同等的包容,我们也正是在这种人性的对照中,一点一点完善着自己的精神建设。

2

现实上比不过,只能付诸键盘。这就是阿q,打不过你,心里面骂你,心里就想儿子打老子。本质上就是现实世界的失败者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