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只怕老天留给“朕”的时间不多了!这是雍正帝在探望怡亲王胤祥时说的。

西北军事基本稳定,罗布藏丹增跑到了西藏躲了起来,据报:罗布藏丹增有与策零阿拉布坦勾结的迹象,不过有岳钟麒带着五万大军驻扎在天山脚下,把着西北大门,量他一时半会缓不过劲来。

这是雍正八年,大年刚过,有报说怡亲王胤祥的身子骨越来越差,这使雍正帝十分焦急,自打登基以来,怡亲王胤祥就没有闲着,雍正帝真怕失去他的这位十三弟。

雍正帝对儿子弘时的不解

通过一系列的努力,雍正帝的新政进行的比较顺利,首先李卫把浙江治理的风调雨顺,雍正帝正琢磨把他调到身边来,因为李卫是雍正帝信任的人。

田文静在河南搞的“士绅当差纳粮”也基本铺开局面,不过河南生员罢考一事让雍正帝十分放心不下,所以派“宝亲王弘历”前去查看,顺便到江南走走,体察一下民风。

最让雍正帝不得其解的是:宝亲王弘历在回京的途中遭到了暗算,幸亏提前有了预防才躲过了一次劫难。

这就成了雍正帝的一块心病,是谁干的,竟然敢对宝亲王弘历下手,看来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整顿旗务也是雍正帝推行新政其中一项重大举措,推行旗人自食其力,这是雍正帝的一项有悖祖制的大胆改革。


过去;八爷党是对雍正帝的新政“暗里”阻挠,但是在“整顿旗务”这件事上是明火执仗的反对。

宝亲王弘历被追杀,联想到整顿旗务的那次朝堂之上八阿哥及其一党突然的发难,要搞“八旗议政”,这不是公开向他这位“皇帝”挑战“皇权”吗?亏了那次“怡亲王胤祥”的救驾才平息了一场宫廷政变。

莫非这事与“弘时”有关联?想到这,雍正帝不敢往下想了,因为雍正帝就有弘时、弘历、弘昼,这三个儿子长大成人,如今都开府建衙,只是“弘历”已经封了“宝亲王”,他们当中有什么?

贤王胤祥说出了心里话

听说十三弟怡亲王胤祥恐怕不行了,雍正帝来到了怡亲王府,看到昔日叱咤风云的十三弟已经骨瘦如柴,想到自己已经五十三岁,不禁动容。

(雍正王朝剧及二月河作品有感)

眼看着十三弟胤祥就要撒手人寰,这位曾经对自己有擎天保驾之功的十三弟,雍正帝能说什么,只能安慰胤祥好好调养。

雍正告诉胤祥,已经拿定主意,相信弘历会把自己剩下来的事干好,意思在明白不过,就是定下来由弘历接班了!

不过胤祥的一句话让自己这位当哥哥的雍正帝吃惊:

胤祥说,皇上四哥,弘历要是不能顺利继位呢?

可不能让咱们这一辈人夺嫡的教训再发生了!

这就说明怡亲王胤祥知道其中的某一个秘密,雍正帝明白了,赶紧问:他是谁?

胤祥吃力的说道;我也是隐隐约约的有些担心,我观察,弘昼他不会,只是弘时,总感觉在他的身上有“八哥的影子”,但愿他不会!

胤祥瞪大眼睛看着雍正帝又加了一句:皇上要多留个心眼!

雍正帝更加吃惊了,难道自己经历过的兄弟相残又要发生在下一代身上?雍正帝心理有数了,不过雍正帝还是伤感的对十三弟道出了自己的心声:

不知上天会不会给“朕”更多的时间哪! 雍正帝需要一点时间。

在怡亲王府出来,雍正帝想到了自己夺嫡的经历,又想到了“弘时”近几年的所作所为,已经坐实了弘时与八爷党的勾结与追杀弘历等,雍正帝决定不能给弘历的接班留下后患,雍正帝要对弘时采取措施了!

(图片来自影视资料)

本文属于作者邸晓居「原创」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欢迎网友一起互动、评论、留言!

最佳贡献者
2

九子夺嫡,“孤臣”胜出,八爷一生,不落于人。《雍正王朝》中,胤禩与胤禛的争斗,并未随着皇位的归属而告一段落,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这不仅是两个男人之间的角逐,也是两个阵营的对垒、两条路线的争论,甚至还牵扯到下一代储位。胤禩将雍正的儿子弘时,绑上自己的战车。那作为父亲的雍正,又是如何得知儿子背叛了?

实际上,雍正对弘时的不信任由来已久。在“科场舞弊案”发生时,弘时一天到晚求着雍正,要杀张廷璐,就已经让雍正对其有所警惕了。但由于弘时是首次犯错,雍正也有爱子的私心,这事就不了了之了。

人都是有侥幸心理的,通过投机尝到一点甜头,投机心里就会越来越严重。弘时躲过一劫,一看没啥事,后面做的事也越来越猖狂。

雍正大力推行“新政”,但遇到清流的阻力,结果,弘时不仅不帮雍正,反而胳臂肘往外拐,站到了清流那边。“新政”是雍正的头等大事,即便是自己的“恩人”,在这个问题上犯错了也要清理。弘时在这个问题上的立场,对于雍正,已经约等于背叛了。但雍正依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是自己的亲儿子,还是想给机会。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小问题不改变就会越积越多,雍正的纵容反而害了弘时。歧路走到最后,弘时竟然踏上了胤禩的“贼船”。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一、毕竟是皇子,虽然不得宠,但夺嫡之心还是有的,只要有人鼓励一下,马上就会“振作起来”;二、老八想以弘时为牌,打击雍正。这种老江湖,深刻洞察人性,轻易就能钓到鱼。

这叔侄两虽然走到了一起,但在“八王逼宫”之前,雍正应该是没有察觉到弘时和胤禩结盟的。

一、胤禩要玩的“游戏”是一场阴谋,信息只能在小范围内共享,一旦泄露出去,后果不堪设想。以他的城府,肯定不会声张。雍正的情报网确实厉害,但胤禩多年来练就的反间谍能力也不会差,即便去到弘时府邸,完全可以做到神不知鬼不觉。

二、雍正如果知道弘时上了胤禩的“船”,他就不会通过弘时的条陈,更不会允许关外王爷带兵进京。

雍正真正感觉弘时不对劲,还是“八王逼宫”之后,胤祥提起的,“弘时身上有八哥的影子”。

“八王逼宫”那天,胤祥在上朝之前,被弘昼告知,丰台大营的兵权被铁帽子王接管了。于是,他赶紧跑到丰台抢兵权。在“抢”的过程中,双方起码都会出现言语上的摩擦。那几个关外的提督,肯定会像成文运那样,先亮出自己的身份,接着说自己如何如何取得的合法性。

因此,胤祥抢到了兵权,也就意味着他知道了弘时与胤禩的勾当。胤祥与雍正是绝对盟友,两人信息共享,再加上事关大清江山社稷,所以,他在临终前给雍正交代了对弘时的看法。

雍正知道不代表确信,他还是对弘时做了进一步的调查,比如,派遣弘时去查抄八爷府,顺便安插图里琛监视。结果在八爷府上,弘时就已经露馅,私下密会老八,对老八客客气气,你当图里琛不知道?

在弘时抄家的时候,雍正还特意召见了弘昼。弘昼的回答,虽未明说,但已经暗示了弘时的问题。后来,弘时准备杀隆科多灭口,结果隆科多大难不死,当着雍正的面将弘时给抖了出来。有了这两条线,雍正再怎么欺骗自己,也不得不相信弘时已经背叛自己。

秋媚说:没有帝王命,却偏要逆天改命,精神可嘉,勇气过人,但终究棋差一招。弘时一步错,步步错,走到后面已经没有回头路。

3

【坚持原创,杜绝抄袭,欢迎关注,为您解惑】

首先谢谢邀请@日尧居k古史 ,不胜感激!

历史上的弘时远没有他在《雍正王朝》里的表现突出,雍正四年就被削去宗籍,又被遣去同被削宗籍的胤禩当儿子,第二年就死了。电视剧里讲他争储的事件属于杜撰,最终因为雍正发现他的事迹败露,亲手杀了他。在《雍正王朝》里讲述弘时介入夺嫡之争的主要有三件事,但每一件都是大事。



第一件是雍正元年的科场舞弊案,弘时正是这场舞弊泄题的主谋,这也是弘时背叛雍正的开始。

弘时泄题的目的表面上可能是为了敛财,但羽菱君认为,他是有政治目的的。很大的可能就是为了效仿他的八叔廉亲王胤禩培养自己的门生,培植自己的党派势力,为他的争储建立基础。弘时非常清楚,按正常他是争不过弘历的,弘历的先天因素太优越了,在这种情况下,他想夺嫡只有先壮大自己的势力搏上一搏。雍正当时以为这场泄题是八爷党的阴谋,于是派遣廉亲王老八主审这个案子。老八查到主谋是弘时时,他自己也吓了一跳,但很快他就更加兴奋了,他知道弘时跟他是一路人,他重燃了扳倒雍正的希望,自己失去的也希望利用弘时重新拿回来。因此在看到这一点之后胤禩替弘时隐去了本案的真相。案后雍正没有追究贿买试题的事,只追究张廷璐为其他人提供的考生作弊的事情,可见雍正肯定知道是弘时干的,才没有扩大追查,因为此时的他刚继位,根基不稳,担心其他敌对势力借题发挥,授人以柄。但从这件事他开始防备弘时,不让他参与政务。



第二件事是整顿旗务,弘时受老八胤禩的指使彻底背叛雍正。

“整顿旗务”是弘时与八爷党结盟后策划的一场政变。廉亲王企图通过恢复“八王议政”的制度架空雍正权力,借机废掉雍正后推上弘时,自己效仿周成王之周公,顺治朝之多尔衮,行摄政之权。弘时在这场政变中充当的虽然是傀儡和利用工具的角色,但却是他为了皇位彻底背叛雍正,与雍正决裂的一次对弈。他被胤禩利用的同时其实他也是在利用胤禩,从他在整个政变表现出来的过程看,他对自己的谋划相当高明,进可一举获得皇位,退也可称自己是中了胤禩的圈套和诡计以保全自己。因此老十三才说他有老八的影子,雍正也说弘历不是他的对手。这场政变平息之后,雍正对弘时更加另眼相看,为了进一步试探他,牵出与八爷党的背后关联,命他查抄廉亲王府,抄老八的家。弘时抄家时内倨外恭,并擅自将胤禩府上家奴流放云贵,为的就是能继承八爷党的势力。但却在老八的煽动下,做出了第三件事。



第三件事就是暗杀弘历。这是弘时争取继承皇位主动权的最后一搏,也把自己送上了背叛雍正的不归路。

雍正去刑部看望隆科多,隆科多痛哭忏悔,并告诉雍正弘历有危险。雍正即刻派图里琛、李卫等保护身在江南体察风情的弘历,弘历侥幸脱俭,刘墨林却不幸身亡。李卫回京述职时,雍正坐实了此事系弘时所为,对弘时在这件事上表现出来的狠心,让雍正感到心寒和后怕。他能杀弘历就意味着必要之时也能弑君,这比之老八跟他夺嫡时的作为有过之而无不及。雍正对弘时是有防备的,但只是不让他继续参与政务,他万没想到弘时会直接对弘历动手,经历过夺嫡风波的他根本就想不到弘时会比他们更加狠毒,这是“玄武门之变”的重演。因此在李卫说先帝爷康熙过于仁慈的暗示下,加上老十三去世前的担忧,为了能贯彻自己新政的弘历顺利继位,雍正决定提前动手杀了弘时。



弘时争储之路虽然表现出来的只有这三件事,但每一件都是触动雍正政权的大事。像剧中雍正这样善断的帝王,他从一开始就知道弘时的作为,只是在开始自己皇位根基不牢的情况下不敢轻举妄动,也是为了给弘时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他对弘时是有防备的,从他听弘时提出整顿旗务时他的反应就知道,马上就问他是谁教他说的,但他也低估了弘时的野心和狠心,当他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马上就变防备为铲除,彻底的终结了又一轮的夺嫡之争。弘时最终为了自己的皇帝梦付出了行动的同时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是羽菱君,个人观点,为你解惑,不正之处,敬请指出,洗耳恭听,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4

@日尧居k古史 相邀!

弘时不是背叛雍正,而是在自己八叔胤禩的鼓动下,这个少年掩藏不住那颗骚动的内心,对皇位垂涎欲滴,开始重复自己父辈们的老路。

雍正帝胤禛是政治博弈的高手。他自己经历了手足相残后才得到皇位,自然不希望自己的儿子们重蹈覆辙。

弘历(即未来的乾隆)是他钦定的皇位继承人,按道理他的其他两个儿子弘时、弘昼不应该对皇位有任何的想法,偏偏这种事情就发生了。

雍正发现自己的儿子暗地里参与夺嫡,是在弘历体察一下民情回京的途中遭到了暗算才有所警觉,何况弘历的一番哭述更是坐实了弘时有夺嫡的心思!

雍正在想到整顿旗务的朝堂上,老八胤禩和他身后的势力突然发难,要搞“八旗议政”挑战皇权,让他想到了老八党扶持的背后应该就是弘昼、弘时中的一个,此时弘时已经让他暗中警惕!

让他最终对弘时产生杀心的还是他的终身追随者,怡亲王胤祥的一句话。

雍正在怡亲王府探视病重的老十三胤祥时,老十三的一句话让雍正帝吃惊:弘昼不会,只是弘时,总感觉在他的身上有八哥的影子,但愿他不会。皇上要多留个心眼!

雍正帝胤禛是什么人,我认为他是满清入关后智商、情商都是最高的一位,他自然不希望自己经历过的又在下一代身上轮回。

联想到弘时的所作所为,雍正已经下定了决心,为了国祚必须防患于未然,所以他才向自己的十三弟说了一句:不知上天会不会给朕更多的时间呐!

正是雍正的这个决心,弘时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

【我是江东汪郎,带给你不一样的历史视觉!坚持原创,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吧!】

5

雍正发现弘时是从十三爷胤祥临死的时候开始的。十三爷在临死的时候提醒雍正说要小心弘时,因为他身上有八爷胤祀的影子。这时候雍正开始慢慢的抽丝剥茧的调查弘时。

其实弘时在一开始的时候,属于逐渐培养自己势力范围时候,并没有露出多大的尾巴。即使科考舞弊案,张廷璐也守口如瓶,没有把幕后黑手弘时供出来。张廷玉其实大概清楚其中的来龙去脉,但是因为弘时是皇上的儿子,张廷玉可以说是心内滴血的把自己的弟弟送上了断头台。

但是科考舞弊案的时候,弘时被八爷硬是抓住了小辫子,并且鼓捣上了一条夺嫡不归路。丰台大营假传圣旨,八爷逼宫,他都亲自参与其中。八爷党失败后,他甚至亲口出卖了八爷胤禩,去抄了八爷的家。抄家期间,他又被八爷影响,下决心除掉弘历,并暗中派人秘密将隆科多灭口。

结果暗杀弘历时,刘墨林为救弘历死去,暗杀失败,并且后续灭口的被李卫擒拿,问出来龙去脉。雍正去看隆科多时,隆科多又供出弘时要于无形中杀死自己。这样弘时的劣迹,几乎完全被雍正知道。雍正在毒杀弘时的时候,历数弘时从科考舞弊案到暗杀弘历罪行,并且到了不得不杀的地步。

文/红雨说历史

6

“雍正帝如何知道的儿子弘时背叛了自己?”

这件事,是按照电视剧或者小说的逻辑说,还是按照历史事实来说——这是个问题。

如果按照前者,其实作品里已经交代的很清楚了,毋庸多言。

那就探讨一下实际情况怎么发生的吧。

第一,雍正的三儿子弘时,不是死于雍正八年,而是雍正五年。

《清皇室四谱》载:“雍正五年丁未八月初六日申刻,以少年放纵,行事不谨,削宗籍,死,年二十四。”

这说的是弘时,“死”,没详述,被雍正处死当无可怀疑。

第二,弘时被处死,是因为暗杀弘历,就是后来的乾隆吗,或者,还有其他重大罪行,请皇室档案并无明确记载。

上述《四谱》中,说到了弘时“少年放纵,形式不谨”,按照此等说法,应该罪不至死,就是说,大概到不了谋害亲兄弟的严重地步。可是,弘时又确实被处死了。

难道真如坊间流传的,这源于雍正的“刻薄寡恩,喜怒不时”么?

未必。

第三,从乾隆登基后的态度来看,应该没发生过弘时设计谋杀他的事情。

雍正暴亡于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凌晨子时。

乾隆于雍正十三年十月即位。即位后,他马上下谕旨说:“从前三阿哥年少无知,性情放纵,行事不谨,皇考特加严惩,以教导朕兄弟等,使知儆戒。今三阿哥已故多年,朕念兄弟之谊,似应仍收入谱牒之内。著总理事务王大臣酌议具奏。”

研究者几无人认为乾隆这是邀买人心之举,而确是发自内心。

如果发生过弘时谋杀弘历的事情,乾隆一是不会如此“念兄弟之谊”;二是即便做做样子,也不会登基立马下旨这么快。

第四,庄亲王允禄等给乾隆的奏复,大概是揭开谜底的一把钥匙。

《宫中档雍正朝奏折》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其曰——

“查:雍正四年二月ニ十八日奉旨,弘时为人断不可留于宫廷,是以令为允禩之子。今允禩缘罪撤去黄带,玉牒内已除其名,弘时岂可不撤黄带。著即撤去黄带,交与允裪,令其约束养赡。钦此。

臣等查三阿哥从前原因阿其那(允禩)获罪株连,与本身获罪撤去黄带者不同,今已故多年,蒙皇上笃念兄弟之谊,欲仍收入谱牒。于情理允宜。应钦遵谕旨,将三阿哥仍载入玉蝶。俟命下之日,交与宗人府办理可也。谨遵请旨。依议。”

这是说,雍正四年二月,雍正初置允禩等人之前,已将弘时过继给允禩;削宗籍,撤去其黄带,是因为受允禩牵连,而非弘时自己的罪过。

第五,还可以按照这一线索继续往前捋,可知,在初置允禩等人时,雍正曾对弘时“网开一面”。

雍正对自己的皇兄皇弟允禩和允禟处置极其严厉,毫不留情。连允禩的亲生儿子弘旺亦被“发往热河充军”,实际上是被长期监禁,直到乾隆登基后才重获自由。

但对弘时,雍正当时并未严厉处置,而是将其叫亲叔叔允裪“养赡”。

弘时当时已有三位妻子,并有子女。

第六,弘时被冷落及至被处死,或许与其立于允禩等人一边有关,但更根本的,是他对弘历继承大统形成威胁。

清史研究奠基人孟森认为,弘时之死,源于其对父王处置允禩等人不满。他说:“世宗处兄弟之酷,诸子皆不谓然。弘时不谨而有所流露,高宗谨而待时始发也。”

他说,弘时兄弟几个,对父王处置允禩等都有看法,但是清高宗乾隆谨慎,不到时候不说话,而弘时吃了不谨慎的亏。

这倒是与雍正说弘时“性情放纵,行事不谨”对上了号。

可是,这即便是一个原因,也不是主要的,最重要的,雍正还是不想因为弘时,干扰到弘历即位这件大事。

第七,雍正早早就拟好了即位密诏,而且有意培养弘历,这是从他登基就确定好的事情。

雍正元年八月,他登基不久,就把总理事务王大臣、满汉文武大臣、九卿等,召入乾清宫西暖阁,当面宣布要秘密立储。

他在面谕中说:“今朕储子尙幼,建储一事,必须祥慎,此时安可举行?”

他说:“向日朕在藩邸时,坦怀接物,无猜无疑,饮食起居,不加防范,此身厉害,听之于命,盖未任天下之重也。今躬膺圣祖付托神器之重,安可怠忽,不为长久之虑乎?”

其实,说白了,一是,雍正这是吸取了康熙在立储问题上犹豫不决而造成激烈宫斗的教训;二是,也是为防止允禩允禟等人有破釜沉舟之举。

立储几乎是公开的,但立的何人,却只有雍正一人知道。

弘时是雍正三子,前二子均早亡,他成为实际上的皇长子,而且,他的母亲李氏,又是雍正最早两个福晋之一,很受宠爱。

但后来,雍正经常派与小他八岁的十三岁弟弟弘历参加各种重要活动,大概这很使弘时不安,于是干出一些争储的事情。

第八,康熙早就看上了弘历,雍正立他为储,力保他即位,不惜除掉自己的亲生儿子,这可能才是这件事的根本原因。

康熙五十九年,康熙为刚成年的皇孙们再次进行册封。这年弘时十七岁,是雍正府中唯一的成年皇孙。但是,弘时在这次却没得到任何封赐。

这说明,康熙并不看好这个皇孙。

而在康熙六十一年三月十二日,离康熙帝的六十九岁寿辰还差六天,他到圆明园赏花,在百余名“弘”字辈的皇孙中,一眼看上了“雍亲王家老二”弘历。

在康熙生日,即“万寿节”后没几天,康熙帝再次来到圆明园,要走了弘历的生辰八字。

清宫档案记载,康熙在弘历生辰八字册页上批道:“此命贵富天然,这是不用说的。唯幼岁总见浮灾。”

大概正因如此,康熙将弘历接入皇宫,在自己身边养育。由这种待遇的,只有原来皇太子允礽的二子弘皙有过这样一段时光。

乾隆后来写过《纪恩堂记》,反驳了因为皇族喜欢他才传位给雍正的说法。这一点,绝大多数研究者都赞成。

但雍正也一定从父王那里感受到了弘历更适合即位这一点。

于是,他便早早立储,而且不惜把所有可能妨碍弘历即位的人物、势力,如允禩、允禟、其他兄弟,包括弘时,全都除掉。

雍正元年末,弘时一个当县官的师傅贪腐被查办,雍正谕旨里,还明显把弘时切割出来了,说明当时,尽管不立其为储,但也并无更多恶感。然后,一年左右时间,雍正就把弘时过继给允禩了,说明此时,他已感觉弘时有争储之意。再下一步,就干脆除掉了弘时。

对于皇权及继承权的护卫和争斗,就是这么残酷。

7

文/炒米视角

在问答讲《雍正王朝》的故事,没人讲得过@日尧居K古史老爷子。索性炒米也不讲这个故事的剧情了。对剧情内容只做必要提示。

炒米带你领略下故事背后的真实历史。



《雍正王朝》到了下半截,基本上将史实的时间脉络打乱了,譬如弘时根本没活到雍正8年,而是雍正5年8月就死了;生造了“恩科泄题案”;忽略了将弘时过继给允禩;生造了雍正为了给弘历铺路,逼死弘时;弘昼的”活出丧”其实是发生在弘时死后的次年,等等。

所以很多事件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而只是为了符合电视剧逻辑而光用其表,并无机理。

所以电视剧《雍正王朝》里的重头戏,就是”胤祥遗言”,是必然不存在的。


而且也是不可能存在的。胤祥在雍正继位后,参与了很多军国大事没错,很多政策的背后都有胤祥的影子。然而唯独议储是万万不能的。

首先,不存在事实基础,弘时死在胤祥前面;但这里毕竟是电视剧逻辑,假设了弘时在雍正八年还活着了,还干了很多污浊不堪的事情;

其次,就算仍然存在“夺嫡”的可能性,胤祥也不能说,这里最大的忌讳就是自古立储虽然名为国本天下事,然则实乃皇家私事。因为议储站队,血流成河的事情数不胜数。而雍正最忌讳的也基于此,不然就没有“秘密建储制度”的诞生。胤祥濒死之人,虽不为自己考虑,至少也要为后人考虑。而更荒唐的是雍正也绝对不会表明弘历就是自己的接班人,做得再明显,也绝对不会说。否则秘密建储制度就是一个笑话。

但真实历史更精彩!且听炒米给你分析!

实际上,在处理弘时的事情上,的确有为弘历铺路之嫌。不过手段比《雍正王朝》里父亲逼死儿子更精彩。雍正对弘时做了三件事情:

第一,赶出紫禁城;

第二,过继给允禩为子;

第三,削除宗籍。


看似处理手法很简单,但是比电视剧逼死儿子的剧情更符合伦理!

因为弘时已经娶妻生子了,雍正又不立太子,所以弘时不宜再住在紫禁城了,所以要将你搬出紫禁城;但弘历和弘昼还是可以继续住的,因为他们还没生孩子。

将弘时过继给允禩,表面是雍正更恩宠允禩,你看,你老婆生不出孩子,只有一个妾室生了一个弘旺,朕儿子多,分你一个。但对于弘时而言,自己突然就不是雍正的儿子了,不是雍正的儿子,自己就没资格参与储位竞争了,这才是真正的降维打击。

而通过处理允禩,实现对弘时的连带处理,至少表面看起来,弘时是受允禩连累,才被削除宗籍的。弘时你看你“父亲”犯事了,你受株连了,这要怪你怪允禩,不要怪朕哦!

什么叫处理复杂人事关系的技术手段?比起电视剧里给弘时泼脏水,弄个将死之人苦口婆心,来讲事实必然性,是不是更精彩?

8



电视剧说是雍正帝他舅透露的消息,因为这又是一场夺嫡阴谋!稻草王李卫,做了两次压垮人的稻草,一个是年羹尧,一个是弘时,留个悬念。先说夺嫡的主角——弘时、弘历。



弘历被定为接班人,弘时不服:我年龄比你大,个子比你高,体重比你重。哥重量级的高人大哥。哥都当爹了,你还是小童男。关键哥的妈比你妈高贵的多,位列第三。你妈可曾连庶福晋都不如的藩邸格格。不是公主,而是婢妾,整个一女仆。凭什么?如果宰了那小屁孩,岂不是完璧归赵!更何况,我爹偏心,我叔好,八贤王的八叔都支持我!



宝亲王弘历很危险,也很幸运。舅爷隆科多向雍正帝透露了小宝很危险。雍正当即派稻草王李卫、图里琛、刘墨林等火速救未来的乾隆。刘墨林牺牲了,弘历安全了,弘时曝露了。



回京后,雍正问李卫:阿卫,你怎么看?李卫说:"圣祖爷什么都好,就是太仁慈,明知八爷九爷十爷都不是东西,还一个一个亲王贝勒的封,把麻烦都留给主子您啦。"雍正一咬牙,一跺脚,对弘时说:“为了给弘历(乾隆)留下一个安定的基业,朕不能留你”。弘时的人生从此戛然而止。对于年羹尧,李卫对雍正说:“帝出三江口,嘉湖作场”,年羹尧玩完。稻草王真是名不虚传啊。

真实的历史比电视剧还精彩,结局也不同弘时不是雍正杀的,但不公正的待遇和惩治,基本使年仅24岁弘时逼死了。



弘时,时运不济啊!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没说立谁,但去祭拜康熙(景陵)让13岁的弘历去,而不让20来岁的弘时去,好强的信号!也许是个意外,弘时自我安慰。可第二年,还是弘历,他不能再自欺欺人了!于是做了他八叔的粉丝,想得是让他八叔给给力。虽然老八争位失败,但还没清算,亲随故旧,暗流涌动。两个失意的男人也就成了忘年交。而这时,雍正已经开始清算老八及其铁粉们,把儿子都勾走了。再不情愿,都不是晚上睡不好觉,而是白天都上不成班——弄得好是太上皇,弄不好是地下鬼!



弘时你不是世上只有八叔好吗?我要你八叔当你爸,不是娶你妈,是送你给他当儿!别坑你亲爹,坑你养父吧!然后雍正噼里啪啦一阵,老八之辈,也就阿其玛,塞思黑了。弘时,死的心都有,不用你赐,光气都能气死,更何况还逼个不停。雍正五年,弘时死,而他的儿子在雍正三年都夭折了。下场就是除宗籍、无封。为什么他一手好牌——四个二、双鬼,却败了呢?性格太直,脾气不好,没有城府,还争强好胜。这就如同四个二带对鬼,炸了别人一下,却让自己败得一无所有。

谢谢大家!

9


从老八从弘时府里出来那刻雍正就知道了,只不过雍正爱子心切,不愿意承认罢了。后来发现弘时越来越过分,还想杀亲弟弟弘历,雍正见事与愿违,干脆面对了这个事实,狠心赐死了儿子弘时。

接下来宋安之就着上期八王议政的分析说说关于雍正多会发现了弘时背叛了他的问题。

雍正王朝世界之中,粘杆处是一个神秘存在。在康熙时期匆匆出现了一次,由李三儿公子统领,在新立太子之时曾与其他大臣联名推荐了八阿哥胤禩,搞的康熙大为震惊。雍正时期再出现之时,已经是由图里琛统领,图里琛身为钦差负责山西诺敏案时曾亮出过这个身份。

这样的神秘存在,他的作用是什么呢?

粘杆处身为一个特务机构,自然是刺探情报,还有帮助皇帝干一些见不得光的事情,比如说杀人灭口之类的。

康熙时期残酷的九子夺嫡到了雍正年间虽然结束了,但是下一场更残酷的夺嫡已经开始了。那就是雍正帝的儿子弘时、弘历、弘昼的夺嫡之争,这场残酷的夺嫡以皇三子弘时被赐死,皇四子弘历胜出而结束。

弘时被赐死的原因就是背叛父亲和派人刺杀弟弟弘历。

那么弘时背叛父亲雍正是被多会发现的呢?

笼统来说,八王议政时雍正就已经怀疑上了弘时,后来随着老十三临终的劝告,还有弘昼刻意回避说弘时做了什么,真相已经渐渐的浮出水面。到了弘时意图杀隆科多灭口被雍正发现以后算是落了实锤。

其实深入来看老八胤禩在八王议政前夕,前往弘时府上密谋出来以后,雍正就应该知道了弘时的背叛,毕竟别忘记了粘杆处的存在。

但雍正并没有在意,或者说爱子心切不忍心惩罚不忍心承认面对罢了,但到了最后发现弘时是条毒蛇,为了夺嫡不择手段,只能狠心将其赐死了。

为什么呢这样说呢,宋安之来给大家说道说道。


在上期宋安之分析了邬先生若是在,会不会发生八王议政呢。认为在不在都会发生的,因为八王议政本就是雍正引蛇出洞之举,大家可以回顾一下老十三当时担心的说出老八可能有动作时,雍正毫不在意的说出让他去办翻不了天的。说白了八王议政就是雍正的一次钓鱼执法。

在回顾一下雍正赐死弘时关于科场舞弊案的那些话,雍正说到雍正二年的科场舞弊案就发现了弘时不对劲了,没想到弘时不只是将张廷璐推出去当替死鬼,还狠心的建议雍正将张廷璐抄家灭族。但当时雍正出于爱子的私心就没有追究。

这说明了两点,早在科场舞弊案之时,雍正就知道了幕后黑手就是弘时了,但追究是爱子心切所以没有深究。还有雍正的情报来源这么准确,肯定有着隐于暗处的粘杆处的功劳。

说到这里我们也可以整理出一个大概的轮廓,其实雍正登基后接手了粘杆处,情报来源还是很多很隐秘的,监视的对象都有儿子弘时,其他诸如老八胤禩这个政敌肯定少不了监视。由此知道了雍正二年科场舞弊是弘时所为,而八王议政本就是一场钓鱼执法,期间老八发动了那些大臣去见了谁,肯定被雍正密切监视着,自然知道老八去弘时府上密谋了,那么弘时的背叛自然清楚。

这时候的雍正开始像晚年的康熙一般,陷入儿子夺嫡的无奈之中,但总是爱子心切,所以并没有第一时间惩罚弘时,以为他也就这点水平了。但八王议政以后,老十三临终时提醒雍正弘时身上有着老八的影子,让他小心。雍正不由想起残酷的九子夺嫡,由此对于弘时开始重视起来,先是故意派弘时负责抄家老八等人,大家可以注意一下雍正当时看弘时的阴冷眼神,弘时身边当时跟着负责粘杆处的图里琛,他跟老八私底下见面雍正肯定知道了。之后雍正又问皇五子弘昼八王议政时弘时在丰台大营到底说了什么,弘昼假装糊涂说忘了,这种欲盖弥彰更是使雍正知道了弘时的不对劲。最后没想到弘时竟然丧心病狂的刺杀弟弟弘历,加上李卫说现如今闹成这般,就是因为康熙当年对儿子们太放纵了。雍正这位失望的父亲再也忍不住了,最后狠心赐死了弘时。

所以说雍正早就知道儿子弘时的背叛,其中神秘的只是出场了两次的粘杆处功不可没。而这位失望的父亲,在八王议政钓鱼执法以后,发现儿子弘时已经是无可救药了,只能狠狠心将其赐死了。

不得不说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的导演历史功底还是很不错的,对于各种说不清的历史还是有着自己的见解的。比如真实历史上弘时之死,今天还在争议是弘时自己郁郁而终,还是被赐死,为什么被赐死的呢。导演已经以剧情来展现了自己的另一种角度另一种看法了。

我是宋安之,主打历史文章和分析经典电视剧中隐藏的人生道理。故事在笔下,我们都在路上,茫茫人海中你我这么有缘分,正好让你看到我的文章,那么还请继续这种缘分,点个赞关注一下吧!

第152期宋安之独家雍正王朝分析到此为止!

下期再见!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觉得分析的还可以就点个关注呗~

10

电视剧《雍正王朝》当中,雍正为了确保他的四皇子弘历能够顺利继位,杀了他的另外一个儿子,三皇子弘时,雍正杀弘时的理由在他密裁弘时的时候就对他说的很明白:

你心狠手辣,我怕弘历斗不过你!

关于雍正的三阿哥弘时的心狠手辣,在电视剧当中最突出的表现就算是他密派杀手暗杀弘历以及排另外一批杀手在刺杀弘历的杀手完成任务后将他们解决掉

这样的操作,的确是心狠手辣。但是,弘时的阴谋其实是被雍正提前洞悉的,让雍正判断弘时要对弘历动手的是因为勾结八王爷允禩逼宫失败,已经被雍正圈禁宗人府的隆科多。而最先对弘时产生怀疑的是十三王爷怡亲王允祥。

在涉险平息了八王爷允禩勾结关外铁帽子王和隆科多(其实还有弘时)发起的“逼宫”政变之后,这位本来就身体孱弱的怡亲王允祥的病更重了,并且似乎是病入膏肓,命悬一线。

在这个时刻,怡亲王和来看望他的雍正之间,大约就是“无话不谈”也基本上抛开了“君臣之礼”而以“兄弟之情”坦诚相见,弥留之际的允祥,基本上是做到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允祥告诉雍正:成大事者选择替身为第一要务,意思说,你的新政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必须选好接班人。

雍正明确的告诉允祥:我心里有数,弘历会把这些新政办好。这就相当于确认弘历就是大位继承人。雍正的选择其实也算在情理之中,其实朝廷内外基本上对弘历继承大统有了一种共识。

但允祥却提出了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要是弘历不能顺利接班该怎么办?允祥这句话肯定是有所指,绝非“杞人忧天”和“空穴来风”。这一点雍正也很清楚,所以他也很干脆:你告诉我是谁?

允祥说出弘时的名字,其实是因为在八王爷允禩的逼宫事件当中,允祥对弘时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常怀疑的,但是他没有靠得住的证据,误传圣旨大约是唯一的漏洞,但是这个误传圣旨是弘时和弘昼共同造成的。允祥的怀疑更多的来自于允祥对这两位侄子的了解。当然也少不了允祥作为兼管刑部的铁帽子王手底下众多的耳目针对弘时以及八王爷允禩的情报收集。

对于弘时的图谋不轨,雍正也是深有同感,在逼宫之后他与自己的五皇子弘昼之间的交流过程中,尽管最终五阿哥弘昼也没有揭发他的三哥和他之间的关于误传圣旨的争论,但是雍正对这个聪明的深谙自保之道的儿子还是比较放心的。

雍正其实早就对他的三儿子所作所为有怀疑,但是总是还抱有一定的幻想,认为弘时可能会贪一些,自私一些,但是应该和“争储”没有关系,但是允祥的一番话还是让雍正不得不认真对待这个问题:上一辈夺嫡之争的教训,一定要在下一代吸取。

而促使雍正开始对弘时动手的事件就是弘时指使宗人府的看管隆科多的牢房看管用背麻袋的手段置隆科多于死地开始,感到自己正在被暗害,很快就会丧掉性命的隆科多,向雍正告发了像置他于死地的幕后主使就是弘时。

雍正的儿子要暗害勾结八王爷允禩试图逼宫政变,并已经关押的隆科多,这个弘历在逼宫政变当中的角色就已经很吓人了。

感到了威胁的雍正,第一时间派侍卫领班图理琛火速赶往两江总督李卫处保护四阿哥弘历,并让李卫带五百兵丁护送弘历回京。

也就是雍正的这个措施,挫败了弘时对弘历的暗杀,也获得了弘时安排暗杀弘历的证据。

俗话说,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让雍正确认他的三儿子弘时背叛自己的是弘时的综合表现,当然最直接的就还是弘时在“八王议政”逼宫事件当中反常的表现。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