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秦始皇虽然是中国第一个皇帝,但是年号却是从汉武帝时才开始使用的。

从汉武帝道清朝溥仪,年号在中国一直都没有中断过。

既然是年号,国家的议取自然是极为重视的,选择都是好词美字,是精挑细选的。

所以说每一个年号都是很好的。

但是要说哪一个年号最好,这必须要带有个人一定的主观色彩了,而且还很难取舍。

总体来说,我觉得北宋皇帝的年号整体上水平较高。

毕竟宋代文治搞的极好,除了宋太祖在年号出点糗,其他整体都好。

我觉得宋徽宗的年号很有意思,毕竟他是个艺术青年,在年号上还是很讲究“范”的。

宋徽宗在位二十五年,一共使用六个年号,分别是建中靖国、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

前两个年号带有时政色彩,建中靖国效仿的是宋太宗的“太平兴国”,徽宗和太宗都是以兄终弟及方式继位的。崇宁是“崇熙宁也”,表达他想效法父亲宋神宗进行改革。

除了这两个年号,我觉得政和、宣和都是极好的。

为何呢?听我慢慢道来。

政和者,取“庶政惟和”之义也。

政和,政通人和,寄予了宋徽宗的美好的希望。

政和之后是重和,本也是不赖的,但是因为和辽国年号犯冲,重和使用很短便改元“宣和”了。

宣和,有“疏通调和”之意。

宣和改,上自以常所处殿名其年,然实欲掩前误也。

不过考虑到后来发生的事情,有事后诸葛亮认为宣和不吉利。

自号宣和,人又谓“一家有二日”为不祥。

后来还真应了这个不祥之兆,宋徽宗后来退位,可不是一家有二日么。

历代年号都是美称,如永乐、康熙,连溥仪任伪满洲国皇帝,年号“康德”也是不错的。

以上仅是我一家之言,算是抛砖引玉吧。

最佳贡献者
2

中国历史上最好的年号应该首推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年号!


中国历史上中共有几百位皇帝,而明朝之前的许多皇帝一生之中可能拥有着多个年号,因此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年号可以说有数百上千个。那么这么多的年号之中有文雅的,有霸气的,有含蓄的,有吉祥的!其实中国古代皇帝在位期间取一个年号一方面表明自己的志向和美好愿景,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方便普天之下的老百姓记录历史年份和大事件。

为什么我会觉得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年号最好呢?首先“贞观”二字取自《易经》“天地之道,贞观者也”!说的其实就是天地之间的大道理。也就是天地之间万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自然规律讲究的就是一个正字。“贞”就是正,“观”就是示、显现的意思!

因此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二字实际上颇具道家文化的哲学思想和底蕴。同时唐朝贞观年间,中国历史迎来了崭新的一页和历史时期。李世民在位期间,也就是贞观年间。大唐王朝逐步的扫除了位于我国北方地区的威胁。消灭了游牧民族突厥和契丹对于中原王朝的野心和侵略意图。同时开创了万国来邦、天下太平的盛世局面!贞观年间的长安城一跃成为了当时世界范围内最大的都市。人口达到了100万之多!

经济、文化、思想、社会发展水平、贸易往来以及民族自信都达到了历史上的巅峰。中国周边的各个国家以及丝绸之路沿线的国家,纷纷来到大唐王朝学习借鉴。我们的邻国日本更是跨越大洋阻隔多次派遣遣唐使团来华。这是为何日本文化深受中国历史上的大唐文化影响。

另外唐太宗李世民在历史上也是少有的可以接受臣子对自己诤言直谏的君主。著名的诤臣魏征原本是唐太宗李世民竞争对手太子李建成的幕僚。但是唐太宗李世民在继位之后,依然能够对其惟以重任并且对于魏征直言相劝的许多建议。都能够虚心的接纳并且改正。这其实也印证了贞观二字追求的就是世间万物的大道理向世人展示!

除此以外很多人认为唐玄宗李隆基的开元年号不错,或者清圣祖玄烨的康熙这个年号不错。实际上这些年号确实也十分有来历。同时这些皇帝在中国历史上也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了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我还是更倾向于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年号!

3

首先,有一个问题需要说明一下,那就是秦始皇并没有年号。虽然秦始皇是中国古代第一个皇帝,而且貌似古代每一个皇帝都有年号,但是秦始皇他真的没有年号,而且秦朝接下来的汉初也没有年号。

年号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年号这个东西是汉武帝即位后才首创的,而第一个年号就是建元!此后也就形成了制度,一直到清朝灭亡都没有断过。

(汉武帝影视形象)

从汉武帝时期到元朝时期,这期间皇帝的年号不唯一,基本上是遇到“天降祥瑞”或者有内忧外患等要事、大事,皇帝一般都会改年号,但是也有不改的,比如说唐太宗李世民在位23年就用了一个年号—贞观!

到了明清以后,基本上都是一人一个年号,也就是一世一元制,比如说万历、康熙等等。当然这其中明英宗朱祁镇是一个例外,他因为曾先后两次登上帝位,所以有正统和天顺两个年号。

(明英宗朱祁镇画像)

那么从汉武帝到溥仪,产生了几百个年号,究竟哪个年号取的最好呢?这个问题应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下面我就发表一下我自己的看法,就当是抛砖引玉了。

隋炀帝—大业

估计我说到隋炀帝,很多人可能就有点反感了,这不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嘛!不说他真的是如此还是被后来的人抹黑了,但是他的志向在最初还是挺高的。

(隋炀帝影视形象)

公元605年,也就是隋炀帝即位的第二年,他下诏改年号为大业,从此这个年号就跟了隋炀帝13年多,一直到他被弑身亡。在那个喜欢改年号的年代里,10多年不改年号,隋炀帝对于这个年号的喜爱与执着可见一斑。

大业这个年号取自于《易经·系辞上》:“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其实理解起来也很简单,就是成就伟大的事业。隋炀帝以此为年号,就是表明了他希望完成与秦皇汉武一样的伟业的雄心壮志!在位十三年多,可以说是矢志不渝,只是路可能走偏了。

(秦皇汉武画像)

隋炀帝太着急完成自己的大业,因此他也就有点急功近利了,他在短短的十多年时间里干了可能需要几十年甚至一百年来干的事儿,修运河、巡张掖、三征高句丽(只要是有大局观的皇帝必须要征讨),这样做的后果就是过度透支国力,闹的国内民不聊生、民怨沸腾,最终导致国内的各种起义频发,他自己也被叛军所弑。因此,他的大业最终非但没有完成,反而落得了一个身死国灭的下场。

当然,除了大业以外,我觉得唐玄宗李隆基的开元,明成祖朱棣的永乐也取的非常好,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在这两个年号的时候都诞生了一个盛世,那就是开元盛世和永乐盛世!

4

我最喜欢的年号是充满大国气象的“洪武”。

公元1368年,四十岁的朱元璋在应天登基为帝。他亲自拟定年号为洪武,志在以洪大的武功,戡定乱世,还天下一个太平,非常具有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霸气!用作开国皇帝的年号,极其应景。

当时,虽然经过多年征战,朱元璋已经剿灭了一些强大的割据势力,比如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但蒙元政权还苟延残喘。

此时建国,正是大举北伐,加以天兵,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万事功业的绝佳时机。

把年号定为洪武,可以向全天下人表明自己的宏图大志,以及兵威强盛,不可阻挡!实相的速速归降,否则大军一到,秋风扫落叶,定令你身死国破。

明朝之前,各朝各代的皇帝都喜欢换年号,很少终生只用一个的,有的一年一换,有的三年一换。换得最勤快的就是一代女皇武则天,在位十五年,换了十三个年号,其中万岁登天只用了三个月,就又改为万岁通天。

而朱元璋开国之后,就一直使用洪武这个年后,没有更改过,直到驾崩,足足使用三十一年。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朱元璋本人对这个年号非常满意,也非常有感情。这个年号不仅是他个人奋斗史的一部分,也是整个大明王朝奋斗史的开端。

他时刻都在提醒自己,居安思危,不能忘本,虽然已经一统天下,但还是要时刻提防叛乱,时刻准备再次洪武天下!




5

【新锐历史】为你深入解读:

说起年号,脑袋里第一个蹦出的就是唐太宗的“贞观”,因为这个暑假全家去了一趟西安,亲身体会了一下长安的魅力,才深刻体会到“贞观之治”的伟大。

言归正传,“贞观”这一年号想要表达的就是堂堂正正的治理国家,反映了李世民治国理政的核心观点。

而李世民为政,确实也没有背离这个观点(虽说晚年有点昏聩,也情有可原),最终实现了“贞观之治”。这也是我为什么喜欢这个年号的原因。

那么历史上还有哪些有趣的年号呢,接下来咱们一起来看看。

一、年号制度的建立。

什么是年号呢?年号就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过去用于纪年的年号,往往也是重大历史变革的标志。

自汉武帝首次使用年号之后,历代帝王无不以年号彰显其“受命于天”的使命,宣示其治国理念,寄托国泰民安、江山永固等愿望。

据统计,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年号共有八百多个。

经研究发现,其中相当一部分年号都与《周易》有关,或直接源于《周易》的经传文本,或由《周易》的理念衍生出来。

按历史惯例,每逢新君登基或统治期间遇到祥瑞灾异、政局变化等都要改元,即启用新的年号。因事关重大,新的年号多由皇帝按自己的意思命名,或由大臣们先拟出几个名号,再由皇帝钦定。

如北宋熙宁末年,因王安石罢相,宋神宗决定从幕后走到前台,亲自出马主持变法。于是下令改元,命近臣先草拟名号。

近臣草拟了三个名号呈上去,分别叫“平成”、“美成”、“丰亨”,结果宋神宗均不满意,最终把新年号定为“元丰”。

二、历朝历代有趣的年号。

1、汉武帝提出中国第一个年号。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年号“建元”是西汉汉武帝刘彻的年号,总共使用了六年。《史记·孝武本纪》载:

“其后三年,有司言元宜以天瑞命,不宜以一二数。一元曰建元,二元以长星曰元光,三元以郊得一角兽曰元狩云。”

这就是建元年号的由来,建元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年号,自然意义重大,这是首开先河的大事。

2、“明章之治”。

汉明帝与汉章帝在东汉算是不错的皇帝,,但”明章之治”比起前朝的”文景”, “昭宣”就差了不少,时间也短一些。

至此,,汉朝的盛世算是结束,,中国进入了一个长达400年的混战时期.,基本没有盛世,。

虽在西晋有过短暂的统一发展期, 但西晋朝王朝极其腐败,,和现在有得比,,相信百姓的日子不会好过。

3、“开皇之治”。

隋文帝杨坚统一全国并迅速拔乱反正, 国家马上走上正轨, 而文帝厉行节约,,并以身作则,,实在是当今贪官的一面好镜子。

不过百姓日子虽然好过,但由于文帝猜忌心重,,大官反而提心吊胆,,过得很不踏实.。

4、唐太宗“贞观”年号意为以正道治理国家。

唐太宗从《周易》中取年号时十分注重其内涵,他在位期间只用了一个年号,这个年号就是人们所熟知的“贞观”。

“贞观”一词,出自《周易》“系辞下传”:“吉凶者,贞胜者也。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

这里的“贞”,其含义是“正”,天地之道,贞正守一,无私覆无私载,才能成其大观。

5、“洪武”。

洪武是年号名,共使用三次,洪武的含义是:洪大的武功。指政治军事上雄才大略的功绩。

元至正二十四年朱元璋即吴王位,在纪年上以至正二十七年为吴元年,次年朱元璋称帝,“洪武”成为明朝的第一个年号。

有明一朝在年号的制定程序上,通常是由翰林儒臣预先拟定几个备选方案,而后呈奏新君从中选择其一作为正式的年号。

唯独“洪武”是个例外,它是由朱元璋本人亲自创制的。

国初兵事正盛,与众多开国君主所取的年号一样,洪武便有张显武事之威的意思,从字面看亦不失淮右豪杰之气。

总结

综上所述,从秦始皇到溥仪,中国将近2400多年的封建历史,几乎每一个皇帝都有自己的年号,都想彰显其“受命于天”的使命。

从宋神宗的希望变法的成功,到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反映了封建帝王们的寄托国泰民安、江山永固等愿望。

当然了,相比其他的年号,我认为唐太宗“贞观”年号取得最好,毕竟大唐盛世最令人神往。

-END-

点击上方关注【新锐历史】,多平台认证优质作者,专注于历史领域,有趣有料有深度!

6

年号要说取得最好,咱也评不出来,毕竟在古代,年号是非常重要的,明清之前,那都是国家发生了大事才会改元的。但关于年号有很多有趣的第一,或许可以从中找个最好的。

第一个年号:建元

年号为汉武帝首创,结合武帝一朝的气象万千,这个年号非常形象的表述了汉武帝对于中国历史的贡献。(除了汉武帝,后世中前赵刘聪、前秦苻坚、南齐高帝萧道成、东晋康帝司马岳以及新罗法兴王和真兴王这几位也用了此年号)

第一个四字年号:太初元将

大家可能都以为年号都是两个字的,但实际上有四个字的年号。如太初元将,此为西汉哀帝刘欣的第二个年号,时间挺短,只有三个月左右,著名的断袖之癖就跟这位爷有关。(后世的四字年号还有汉光武帝的建武中元,后被其子东汉明帝沿用;北魏拓跋焘有年号太平真君;武则天有三个四字年号,分别是:天册万岁、万岁登封、万岁通天,听着就过瘾;北宋时,太宗赵匡义有太平兴国、真宗赵恒有大中祥符、徽宗赵佶有建中靖国)

第一个三字年号:始建国

想不到吧,年号还有三个字的。第一个是新朝王莽的始建国,意思很明白,开始建立国家,这也是王莽篡汉的第一个年号,确实是建立了自己的国家,王莽此人挺有意思,非常喜欢的一件事就是改名,如匈奴单于改为“降奴服于”,高句骊改成下句骊,改地名与官名也是常事,很有意思。(梁武帝萧衍有年号“中大通”“中大同”)

第一个五字和七字年号:始建国天凤与始建国天凤上戊

这个年号分为简称与繁称:天凤是简,五字七字是繁,与之用法一样的还有个地皇。大家猜猜这是谁的年号。这么诡异的年号很明显出自新朝新太祖王莽同学的了。

大家觉得哪个好听呢?

7

我个人比较喜欢明成祖朱棣的年号“永乐”,这基于我小时候看过的一部电视剧。大概是2005年左右,那时候穿越历史剧还是挺新潮的玩意儿。直道2010后看穿越的才多起来,直至现在电视剧基本上都有穿越的梗儿。这也可以看出来古代的意识束缚是很严重的,人是生而不平等的。


为什么是“永乐”?主要还是由于朱棣这个人。


我对朱棣的个人历史比较深刻的是他起兵清君侧,说直白一些就是和自己的侄子建文帝朱允炆争夺地位。以现代人的思维和看法很难去解读当年朱棣心中起兵的初衷,我只能从个人的主观臆想去勾勒一代君主的轮廓。我想建文帝若不“削藩”,朱棣可能也不会“清君侧”,至少没那么快。


雄才大略的人即便低调,眼里的光也会告诉你“非池中之物”。历史是过眼云烟,是非功过尽被时间掩埋,只剩下“永乐”两字。但愿,永乐。

8

简单来说,朱元璋的洪武。

“洪武”即“洪大武功”,作为历史上唯一一个由南向北建立大一统王朝的皇帝,尤其是称帝时明朝大军正在北伐元朝,取这么一个年号显然是为了彰显明朝的武力强盛,从事实来看,这个年号名副其实。

历史上年号的数量其实非常多,梁启超在《新史学?论纪年》中说:“以齐氏《纪元编》所载年号,合正统膺伪计之,不下千余。”加上年号取字大多非常讲究,所以好听、大气的年号数不胜数,洪武只是个人之见,更多的是因为洪武皇帝朱元璋本人的成就。

算起来,年号的诞生是晚于帝制的,王朗曾言:“古者有年数,无年号,汉初犹然。”可见秦始皇没有年号,汉高祖、汉惠帝、汉文帝等等也都没有。

那个时候,实行的是君主纪年法,新君即位后,往往会于次年改元,称元年,随着在位年数依次往后推,称二年、三年、四年。当君主去世后,纪年前面加上君主的谥号以作区分,比如《左传·隐公元年》,说的就是鲁隐公元年的事。

有一种情况叫“改元”,就是君主在即位若干年后再次改动元年,比如秦惠文王,他在即位十四年后称王,故而重新计算元年。

《史记·秦本纪》载:十四年,更为元年。

这种方式汉朝学会了呀,汉文帝、汉景帝都曾改元。

《史记·孝文本纪》载:十七年,得玉杯,刻曰:“人主延寿”。于是天子始更为元年。

为表区分,前一个元年称元年,后一个元年称后元,如汉文帝之后元年,如果前后称呼不同,可以加称呼,比如秦惠文君元年与秦惠文王元年。

汉景帝比父亲更进一步,改了两次元年,于是有元年、中元年和后元年,到了汉武帝这,改元次数更多了,上中下不够用了,可一元、二元、三元这也太难听了,怎么办呢?

《史记·孝武本纪》载:其后三年,有司言元宜以天瑞命,不宜以一二数。一元曰建元,二元以长星曰元光,三元以郊得一角兽曰元狩云。(有缺,元狩是汉武帝第四个年号,元朔才是第三个)

年号就这么出来了,汉武帝是年号的发明人与最初体验者,用过以后大家都觉得不错,就沿用了下来,一直到帝制被废除,年号才消失在我国的历史舞台,隔壁的日本则至今还在用。

两千多年间那么多年号,总有些是比较另类的。

第一,神兽类,因为改元往往是国家发生了大事或者祥瑞,神兽就是祥瑞,所以神兽类年号在历史上非常扎眼,比如上面的元狩就因为得了一只神兽,汉朝后面还有元凤、五凤、黄龙等年号,汉朝以后更是放飞理想,出现了白雀(后秦姚苌)、神龟(北魏孝明帝)、大象(北周静帝)等年号。

二,祥瑞类,除了神兽外,还有特殊星象、刻字、宝物等等也被列入祥瑞,比如上面的元光,而最受欢迎的估计是甘露了,这个年号汉宣帝用过,曹魏曹髦、东吴孙皓、前秦苻坚都用过。

第三,撞车类,这类年号在古代是有美好寓意的,但在现代,因为跟一些有名的名词撞在一起,显得比较特别。比如撞名企的嘉禾(东吴孙权),撞地名的大同(梁武帝、辽太宗)和保定(北周武帝),撞国号的大明(南朝宋孝武帝),撞名词的和平(北魏文成帝)、文明(唐睿宗)和中统(元世祖)。

第四,时代变化类,这类年号同样是古代美好现代变味的,比如晋安帝的大亨、梁简文帝的大宝,梁武帝的普通、大通、中大通、大同、中大同,武则天的如意、长寿、天册万岁、万岁登封、万岁通天、神功、大足等等,曾经高大上的词,在现代看来一股土味。

当然,绝大多数年号其实都是寓意美好的,古今皆然,比如汉之鸿嘉、永平、建安,隋之开皇、大业,唐之贞观、咸亨、咸通,宋之淳化、咸平、嘉定,元之延佑、至治、泰定,明之永乐、宣德、弘治,清之康熙、乾隆、嘉庆。

9

从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到最后的末代皇帝溥仪中华历史上一共经历了十三个朝代,共计四百多个皇帝。而从汉武帝开始,每个皇帝都拥有若干个不同的年号。其中,我认为“一代女皇”武则天的年号有三个“记录”一直没有被打破:最好,最霸气,最多。

最霸气,没有之一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性皇帝。也许是“阳气不足”,所以用年号的名字来凑。比如:强加“天后”的称号后,武则天称帝的第一个年号是“天授”。

天授:天授带给我们的第一个印象就是“天授神权”。因为武则天是历史上第一个正统的女皇帝,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以此来证明自己皇帝之位是上天授予,天命所归的。

证圣:武则天为自己加封号:“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再一次证明自己不输于任何一个“圣人”皇帝。

万岁登封:武则天派王孝杰征突厥。同年,突厥可汗请降。武则天大喜,登嵩山,封为“神岳”,改元“万岁登封”。

万岁通天:武则天铸成象征最高权势的“九鼎”按方位存入明堂。同时通天神宫建成,武则天再次大赦天下。改元,万岁通天。

神功:武周打败突厥和阿拉伯帝国,为了表彰自己的功绩,改元:神功。

寓意最好,显而易见。

历代帝王为自己所取的年号都代表最好的寓意。武则天更不例外。比如:如意;长寿;延载;长安。简单明了,显而易见。全部是大家喜闻乐见代表着美好的寓意。

好大喜功,年号之最。

武则天在位十五年时间,一共使用了十四个年号,差不多一年一个。这还不包括李显、李旦在位时,武则天“垂帘听政”时所用的几个年号。这在历朝历代的帝王年号数量中属于NO.1,无人超越。

综上所述,个人认为自秦始皇(其实是汉武帝)到末代溥仪,皇帝年号最好、最多、最霸气的当属“一代女皇”武则天。如有疑问,请举例指正。

参考资料:《新唐书》。

10

首位使用年号的皇帝是汉武帝,而非秦始皇。

咕嘟君有一个特别喜欢的年号,可惜的是,历史却给了他最差的评价。

年号作为帝制专制时代的产物,凸显出了每位皇帝执政的特色。年号作为皇帝的代名词,更多的则选用溢美之词,它们大多来自于四书五经等古代典籍,同时它们也被皇帝赋予了对国家的展望之情。

中国从汉武帝开始到清废帝结束,共有三百多位皇帝,每位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比如唐高宗李治在为三十四年,共使用过十四个年号。

要说在诸位帝王中,选一个最好的年号的话,我认为非隋炀帝杨广的年号“大业”莫属。

一般皇帝登基时所用的第一个年号,都是有大臣们草拟几个,然后由皇帝亲自敲定,而杨广的这个年号,则完全是他自己给自己选的。“大业”年号共使用了十三年,其名称来自《易经·系辞上》:“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可以看出,杨广想借年号之意,完成一个前无古人的伟业,而这副描绘着帝国大业的蓝图,在他心中已经存在好多年了。

为了这个帝国大业,杨广从做皇子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行动了。

一,统一全国

隋朝的统一离不开杨广的军功,开皇八年隋军大举进攻南陈,而此次平陈的主帅就是年仅二十岁的杨广,虽然此次杨广并没有军队的实际指挥权,但年纪轻轻就不畏前险,用于上阵杀敌,足见杨广少年英勇之气。

开皇九年,仅用一年时间就完成了平陈大业,可想而知,杨广在此次的战役中,并非最贵公子,而平南陈则是他此生大业的一个开端。

二,夺太子位

杨广这个人,从他做晋王的时候就能知道,此人若掌握了大权,天下必将风起云涌,他能为了太子之位,处处隐忍,能把自己的爱好藏得如此之深,而这一藏就是二十多年,试问,世间有如此大自制力的能有几人。

所以杨广这种人非常可怕,他就属于那种,为达目的可以放弃全部自我的人,这种人做事只有两个极端后果,要么成功要么失败。

可是纵观历史,人要想成大事,就必须要有强大的自控力和魄力,而失败的,反倒是那些瞻前顾后的人,所以杨广的骨子里就要求他这么做。

三、修筑大运河

隋唐大运河的修建,在后世的史书中都被评价为劳民伤财,认为大运河的修建完全是供杨广巡幸享乐的,可是这条运河真可谓“罪在当代功在千秋”。

首先,经过一百对年年南北大分裂,使得南方经济已经开始有超过北方的趋势,而且随着战乱,北方人口锐减严重,所以大运河的修建,方便了南北沟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稳定政权的作用。

其次,长安偏居西北,与东南地区相隔甚远,所以杨广便选择迁都洛阳,而大运河的中间段正好是洛阳,从而使得洛阳不单居天下之中,还成为了陆上和漕运的枢纽,如此一来对各地便更好的管控。

再次,在杨广的人生蓝图里,北击契丹东北征高句丽西南平吐蕃,都是他开疆拓土必须要做的事,而如果要向北作战,必定需要大量的后勤供给,而大运河的修建就是为了供给大军做的准备。

最后,历来有作为的君主,在功成名就之后,都会进行天下巡游,他们要亲眼看一看自己这一生的功绩成果,而大运河也能很方便杨广,通过水路南下北上,当然这最次要的一条,却背后是描写为主要的了。

四、开疆拓土

只要是一位有座位的帝王,他一定会对开疆拓土感兴趣的,秦始皇是、汉武帝是、唐太宗是、宋太祖是、朱元璋是、康熙是,所以心中有大业的杨广更是。

其实唐代之所以能有如此大的成就,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隋朝给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杨广先是出兵灭了吐谷浑、然后是大败契丹、向南又打到了越南,虽然征高句丽出兵了三次未能成功,但却在一定程度上,使高句丽元气大伤,并且给唐征高句丽留下了宝贵的作战经验。

隋炀帝杨广从他的执政风格来看,确实是个暴君,但是他却不是一个昏君,他知道这个国家未来的走向是什么样的,只是他过于自信和自我,在他眼里只有自己的大业没有人民的小业,所以他所做的一切都太急了,使得他最终脱离了人民群众,这也是他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

不过纵观杨广的一生,他所做的事却值得我们肯定,而他也确实把大业完美的融入到了血液中,所以我认为,杨广的年号大业,是所有皇帝中选择最好的一个。


以上是咕嘟君个人观点,对此你有什么新的看法,留言评论吧!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