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水镜先生司马徽,三国时期的名士,中国道家的代表人物,他曾经把徐庶徐元直、凤雏庞统、卧龙诸葛先生介绍给刘备:“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说刘备如果能得到这些人物,必成大事。

结果这几个人刘备都得到了,到最后也没有成大事。有人认为这一句话后面还有一句:“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则汉室难兴”,如果结合后一句话来看,也就很好地理解刘备没有成功复兴汉室的原因了。徐庶死在曹营,庞统死在落凤坡,而诸葛亮陨落在五丈原。

有人要问,司马徽为什么不直接把侄子司马懿介绍给刘备呢?难道他有私心?

这里有一种说法,说是司马徽眼光极为长远,看出司马懿未来可成大事,司马家必夺天下,但是当时司马懿成气候需要时间,所以他雪藏了司马懿,期待有一天司马懿一飞冲天。

这种说法实在是无稽之谈,且不说司马徽和司马懿之间到底是不是叔侄亲戚关系,还没有定论,就算是叔侄,司马徽的眼光看得也太远了吧,简直是超越时空。要知道,司马懿的爆发几乎是在他的晚年,司马徽的眼光真的有这么犀利?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不是真的。

那么回过头来再看,司马徽不介绍司马懿给刘备,到底为什么呢?司马徽介绍徐庶等人给刘备是发生在三顾茅庐之前,跃马檀溪之后,也就是大约公元207年左右,当时的司马懿在干什么呢?

当时的司马懿还是文学掾,说白了就是个门客,无职无权。和当时的徐庶、庞统、诸葛亮等人比起来,根本就是毫无名气。司马徽再傻,也不会傻到把一个没有任何名气的人介绍给刘备吧。

况且从地图上来看,司马徽久居河南,而司马懿的活动范围基本上是在北方一带,这完全是两个圈子里的人,没有任何的交集。司马徽也根本不了解司马懿的为人,他当然不可能随便乱介绍。

前面说过,司马懿年轻的时候根本没有夺天下的想法,是后来曹氏家族步步走向没落,才让他看到了希望,晚年大爆发。

还有一点,当时的司马家族在北方那是世家大族,司马懿的父亲叫司马防,在东汉末年的时候当过洛阳令、京兆尹,官做的比曹操还要大。而刘备呢,当时就像一个流浪汉一样四处奔走。

退一万步讲,司马徽把司马懿介绍给刘备,司马懿愿意吗?放着世家大族不做,偏偏跟着刘备到处跑,以司马懿的性格,不可能做得出这样的事情。他不可能为了所谓的“义”而放弃自己现有的富贵生活。

此外,历史上对于司马徽过于神话了,其实他也是一个有弱点的人,有一句成语您一定知道,叫“好好先生”,讲的就是这位天天只会说别人好话的司马徽。他不会坚持原则,也不敢得罪人,见谁都说好,遇到什么事都说很好。

建安十三年,曹操在兵占荆州后,想把他请出来重用,但是过了没多久,这位好好先生就病死了。因此,综合来看,司马徽不介绍司马懿是有原因的,并非他有私心,想为司马家日后的发达留下火种,他还没有那种神一般的预测力。

最佳贡献者
2

司马徽那是东汉末年名士,曾长期客居襄阳,与庞德公、诸葛亮、庞统、徐庶等人为友。

司马徽与庞德公亲如兄弟,他去庞德公家做客,即使庞德公外出,他也毫不避讳,跟在自己家一样。而庞德公的家人,也待之非常的恭敬,视其为尊长。

庞德公可是当时的名士,虽然躬耕山野之间,天下时事却是了然于胸,且精通医术,通晓奇门遁甲之术,颇有声名。庞德公数次为刘表所请,而不为所动。

当时,庞德公、司马徽和庞统等人的庭院,隔水相望,所以,常常荡舟涉水相聚,交往甚密。庞统与庞德公关系更加亲密,乃是庞德公的侄子。而另外一位大隐士诸葛亮的姐姐,则嫁给了庞德公的儿子。原来,他们两庞一诸葛,三人竟然都是亲戚。徐庶游居襄阳时,也是慕庞德公的声名,成为了他们的好友。

庞德公自己无心仕途,却希望徐庶、庞统、诸葛亮等人可以有一个好的前程。庞德公为了增加司马徽的声名,称呼司马徽为“水镜”,而司马徽则称庞德公为“庞公”。而更有名的“卧龙”、“凤雏”的称号,也皆由庞德公所起。

名号有了,下一步就是将“产品”推销出去了。庞德公先安排徐庶投奔了刘备,一探刘备虚实。再由徐庶将“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的招牌广告发放给刘备,给刘备先留下一个印象。当刘备偶然经过他们的隐居地时,司马徽适时出现,再次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和庞统。两大名士都推荐诸葛亮,这才有了刘备的“三顾茅庐”。

我们不妨思考一下,如果当时“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的广告,天下人皆知的话,那诸葛亮和庞统家的门槛,恐怕早就被人踩破了。但是,除了刘备之外,很少人去请他们,甚至庞统还要自己去投奔周瑜,这就说明这个广告就是给刘备量身定制的。庞德公的计划就是向刘备推荐徐庶、诸葛亮和庞统,司马徽自然会不遗余力了推荐三人给刘备了。

那为什么司马徽不向刘备推荐自己的“侄子”司马懿呢?

我们先要确定一下,司马徽和司马懿是不是叔侄关系。从史料上看,司马徽是颍川阳翟县人,即现在的河南禹州人。而司马懿则是河内郡温县人,即现在河南焦作温县。两地之间的直线距离很近,仅有不到200里的路程,但是还真没有确切的资料能够证明两人是叔侄关系。如果两人真的是叔侄关系,史料上应该会写是同一个地方的人吧。

司马徽之所以能够跟庞德公、诸葛亮等人聚在一起,因为他们当时都是布衣,而且都选择隐居在襄阳的山野之间。再看司马懿呢,那可是出身在一个世代为官的大家族呀。

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为京兆尹,这可不是一个小官了。司马懿的祖父司马儁为颍川太守,曾祖父司马量为豫章太守,太守是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绝对的省部级高官;其高祖父司马钧为征西将军,也是正规的重号高级将领。

如果司马徽是司马防的兄弟,史料上总该有个资料吧。那样子的话,司马徽应该投靠自己的兄弟司马防才是呀。司马防是东汉的正式官员,可以向东汉朝廷(实权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手中)推荐自己的儿子司马懿,也同样可以推荐司马徽。怎么看,也是司马徽可以借力司马懿的父亲,而司马懿并不需要借力司马徽呀。

更何况,司马懿的声名,相比司马徽更大,当时的尚书崔琰都夸赞司马懿聪明,做事果断,英姿不凡。曹操听闻了司马懿的名声,立刻派人去召司马懿。结果呢,司马懿还看不上曹操,装病不去。这怎么看都不需要司马徽的推荐呀。

反观当时的刘备呢?只是一个被打的到处乱窜,暂避荆州的所谓的汉室宗亲而已。以当时的刘备,想招纳司马懿到自己的麾下,恐怕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司马徽应该知道司马懿,但是根本就没见过司马懿,所以,他根本就没法跟刘备推荐司马懿。

假设司马徽和司马懿是叔侄,司马徽向刘备推荐了司马懿有什么用呢?当时司马懿应该在都城许昌,是曹操的地盘。而刘备和司马徽在襄阳,即使推荐了司马懿,刘备也请不到。既然如此,司马徽当人不会向刘备推荐司马懿了。

3

不知道哪本书记载了司马徽和司马懿是叔侄关系?不过确实有一种说法是司马徽和司马懿是叔侄关系,毕竟二人的祖籍都是河南,相距也不是很远,再加上“司马”这个姓氏本就稀少,如果追本溯源的话,说不定两人还真能攀上点亲戚什么的,但这都是后人的揣测而已,既然没有任何证据可以支持这种观点,所以两人叔侄关系不成立。

还有一点就是徐庶当年是自己投奔刘备的,并不是经由司马徽举荐,而且徐庶也曾向刘备郑重举荐过诸葛亮,虽然在司马徽之后,但刘备主要是因为徐庶的举荐才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那么当初司马徽向刘备举荐人才时,为何没有把司马懿介绍给刘备呢?毕竟当时的司马懿也早已闻名天下,才能与诸葛亮,庞统等人不分上下,按理说熟知天下大势,晓知天下人才的司马徽不应该会忘掉司马懿这个人才吧?既然知道司马懿这个人的存在,不介绍给刘备,连提都不提,那么原因只有一个—不想提!

怎么样?原因是不是很简单?没错,司马徽就是不想向刘备提“司马懿”这个人,原因有三:

1,司马懿不适合刘备。刘备投靠荆州刘表时,司马懿正在装病,为什么呢?因为他只有装病才能名正言顺的拒绝出仕,拒绝曹操几次让他出山任职的要求。想象一下,连当时实力最强大,识人用人也很厉害的曹操都被司马懿拒绝了,估计依附于刘表,没有一块属于自己土地的刘备更不可能入司马懿的“法眼”。可以这么说,此时的司马懿谁都不放眼里。

2,曹操的关系。曹操早就盯上司马懿这个家伙了,虽然司马懿装病,但曹操应该是知道的,否则曹操也不会在公元208年再次逼司马懿出仕,那一次曹操来了招狠的,司马懿如果不出仕就把他抓起来。所以即便是司马懿想要投靠刘备估计也实现不了,曹操应该已经暗中监视起司马懿了,想要从曹操手中夺走人才,难度相当困难!

3,司马徽与这些人的关系。这一点是比较重要的一点,前面说过徐庶曾向刘备举荐诸葛亮,而司马徽在那之前也向刘备举荐过诸葛亮,所以他们肯定是了解诸葛亮的,我们用正常人的思维来思考一下,假如领导让你推荐一个人担任某个职务,尤其是那种非常重要的职务,那么你推荐的时候首先会想到的是什么?肯定是找一个能力出众自己又很熟悉的人啊,对吧?

所以你推荐的这个人必须是你熟悉的你了解的人你才敢推荐。而那些你不熟悉的或者是只听过其名没见过其人的,你敢推荐吗?你会推荐吗?肯定不会的。

所以司马徽推荐人也是如此,那么这里就说一下这些人的关系,司马徽有一个很好的朋友,也是一个非常厉害的隐士叫庞德公,别的不提,就说水镜先生,卧龙,凤雏这些名号都是庞德公起的。庞德公有一个侄子叫庞统,后来庞德公把庞统介绍给司马徽,于是庞统就和司马徽认识了,而诸葛亮自叔父去世后,也一直隐居在襄阳,久而久之便与庞德公,黄承彦这些当地隐士熟悉了。后来诸葛亮娶了黄承彦的女儿,而庞德公的儿子也娶了诸葛亮的姐姐,所以诸葛亮和庞德公的关系也很好,诸葛亮每次拜访庞德公都行跪拜礼,据说诸葛亮临死前还大呼:“庞德公救我”!

而庞德公比司马徽年长几岁,所以这一群人里庞德公的声望是最高的,那么有了庞德公这层关系后,诸葛亮也顺利和司马徽认识了,于是年轻一代中,庞统和诸葛亮就成了这些长辈心中的“未来之星”,得好好培养,所以也有一说法是庞统和诸葛亮是司马徽的学生。

其实他俩到底是不是司马徽的学生已经不重要了,毕竟关系摆在那儿,两个晚辈成天混在这些长辈之间,受他们的熏陶,即便没有师生之名也早有了师生之实。

不得不说,不管是古代还是当今,在哪儿都得有关系!关系很重要!

所以司马徽和诸葛亮,庞统的关系这么好,对他们也都是知根知底,向刘备推荐人才首先想到的肯定就是他们啊。

至于“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得天下”这句话,我觉得更多的是为了增加向刘备举荐的砝码,让刘备更加重视他们罢了。

4

这个问题我从两个方面为您说明。

1、同样是姓司马,水镜先生司马徽和狼顾之鬼司马懿并不是亲戚,甚至二人就没碰过面,司马徽的大名我想司马懿知道,但低调的司马懿并不会让司马徽知道他。除了没交集之外,二人由于年龄段不同生活的环境也不同,等到司马懿初出茅庐时,司马徽都去世了,没人会拿死人来开玩笑吧。

2、徐庶,诸葛亮,庞统可以算是刘备生命中很重要的三个人,在刘备驻扎新野时,徐庶首先前来报到,当时徐庶也觉得刘备是潜力股,但一段时间后发现刘备成长的太慢,自己还得跟着他颠沛流离连个觉也睡不好,所以在徐母被曹纯的虎豹骑劫掠之后,徐庶就以保全母亲性命为由投奔了曹操,但才华一直得不到发挥的他恐怕也想找一个更大的舞台去表演吧。徐庶在临走之前向刘备推荐诸葛亮,说卧龙之才远胜于我,主公你得放下身段去请他啊,刘备得知这个消息自然欢喜无比,一方面诸葛亮确实有才,另一方面诸葛家的背景也是刘备所需要的,所以在刘备的诚意邀请之下,诸葛亮决定出山。出山后的功劳苦劳贡献我不必多说了,可以说诸葛亮是带着很大的遗憾去世的。而庞统除仕东吴,有人为人洒脱自然受到同僚的排挤,鲁肃就曾公开表示庞统言过其实,但诸葛亮认为庞统有大才,于是刘备把庞统招揽到旗下共事,也为刘备打下根据地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所以,司马徽只是对徐庶,诸葛亮,庞统有过赞赏,并没有直接介绍给刘备,徐庶进曹营后在颍川群杰的包围下也没什么突出表现,卧龙凤雏也没真正实现他们的人生目标。

5

司马徽跟司马懿恐怕八竿子还打不着,他怎能把司马懿介绍给刘备呢?

再说,司马徽即便把司马懿介绍给刘备,司马懿也不干哦。

司马徽(?-208年),字德操,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
司马懿(179年-251年),字仲达,司州河内郡温县孝敬里舞阳村(今河南省温县招贤镇)人。

司马徽祖籍在河南,司马懿祖籍在河北,从今天来看,距离也不是很远,但却有一定的距离。

祖籍是非常重要的身份标识,介绍历史人物,说完生卒年、名字,就该说祖籍。古人见面,先问贵姓,后问台甫,接着问祖籍。就今天的理念,祖籍也是必须登记的资料之一,是祖父一辈的居住地,三代之后才可以更改祖籍。不是说你一入城,你的儿子就城镇化了,他的祖籍还在农村老家那疙瘩。

这个问题,在古代更为严格。不管你在朝廷混得多好,一般没有特殊原因,退休之后,必须回原籍养老。这也是所谓的世家豪族的威望所在,七零八落,如何称作是世家豪族呢?

在这里不去考证,两司马家族的历史渊源,就事说事,从居住看,就不是一家人。不清楚题主从哪里淘换的这个问题,没有司马家族的族谱佐证,就有些扯淡了。

建安三年(198年),荆州牧刘表设立学校、学官,广泛寻求天下名士。此时,司马徽客居襄阳。

司马徽是名士,不轻易出仕为官,也算是隐士,但称不上真正的隐士。

既然不想做官的话,听说刘表招纳天下名士,司马徽跑到襄阳来干嘛呢?

司马徽认为刘表心胸狭隘,一定会谋害善者,所以缄口不言,不论时势。刘表就认为司马徽没啥本事,跟一般人没啥区别。

但司马徽绝不是甘于寂寞的人,大量的推荐人才,分别向曹操、孙权、刘表推荐了许多的人。

庞统先是跟从周瑜,后转投刘备;徐庶先从刘备,后投曹操,不要跟豹眼提曹操用计赚徐母一事,那是扯淡;诸葛亮自始至终跟随刘备。同时,荆州南阳人刘廙、襄阳人向朗都是司马徽的学生,刘廙在曹操那里混得都不错,向朗先追随刘表后跟从刘备;益州涪城人尹默、李仁也曾经跟随司马徽学习,后来都在益州牧刘璋那里做官。

可见,司马徽也想留下名声,史实也正如此。雁过留声,人过留名,这无可非议。

之所以没有推荐司马懿,可能因为司马懿压根不认司马徽这个叔。

198年,司马徽客居襄阳时,司马懿已经二十岁,是可以出来做官的时候了。就可能因为是两司马,司马徽无从推荐司马懿。

建安六年(201年),颍川郡的司马徽不推荐,河内郡就推举二十三岁的司马懿为计掾。当时曹操为司空,听闻他的名声,派人召他到府中任职。

司马懿看到汉朝国运已衰,不想在曹操手下混,便借口自己有风痹病,不能起居推辞。

曹操不信,就派人夜间刺探消息。司马懿躺在那里,一动不动,就像真染上风痹病一样。

208年,曹操为丞相,使用强制手段征辟司马懿为文学掾。曹操对去征召司马懿的使者说“若复盘桓,便收之。”

司马懿怕死,就被逼无奈出来做官了。

后世对司马懿评价不咋地,但由此看出司马懿是真不想做官,想做隐士。以后那些事,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哦。

不管司马氏给中国历史带来啥结果,对司马懿应该有个公允的评价才是。

也或许司马徽还真的推荐过司马懿,只是司马懿不想出来混;也或许司马懿真不想出来混,司马徽就没有推荐司马懿。

对于司马徽推荐诸葛亮,说什么“逢其主不逢其时”,尽管说法很多,但有一点,如果诸葛亮也真不想出来做官,那么,司马徽也不会推荐他,何苦让人家为难呢?

如果诸葛亮真不想出来,刘备也请不动哦。

三顾茅庐是真,但没有演义说得那么玄。

司马懿是曹操用刀逼着出来,把曹魏政权给剥夺了;诸葛亮被刘备的眼泪逼着出来,保了刘禅半代江山。

历史就是这样,许多事说不清楚。究竟当时发生了些啥,很多都是在演义,包括一些史书。不可不信,也不必全信。

司马徽与司马懿是不是叔侄,可以查阅司马氏家谱确证,但司马徽为啥不推荐司马懿这个问题,恐怕就没有那么简单,很可能死无对证。

6

  水镜先生司马徽,字德操,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为人清高拔俗,学识广博,以知人论世、鉴别人才的智慧闻名于世,受人敬重。

  东汉末年各地纷争,但当时荆州一带因为州牧刘表坐守多年、势力尚且深厚,地方不易夺取,加上刘表本人无纷争之心,所以成为了流民乃至名士投奔隐遁的去处。当时身处荆州、隐遁蛰世的名士就有尚且躬耕陇亩的诸葛亮、徐庶、还有采药的庞德公、庞统等人;又所谓人以群分,这些人都身怀才能,并非池中之物,所以相互往来频繁,几乎是形成了一个“名士圈”,庞统当时能以“凤雏”扬名,也正是因为当时在这个名士圈里有声望的水镜与之相谈以后,认证了其才能可嘉,这才声名鹊起。

  司马徽的评价归结起来,可以称“清雅”。此人平时与人为善,从不说别人短处,也不追求利禄,始终未出山做官,敷衍过刘表,然而学问上却精通道学、奇门、兵法、经学;种种而言,司马徽是一个秉持道家冷眼热肠、眼界广博、淡泊宁静的为人原则的人。这种不参与政治权谋、不角逐天下,甚至不为自己谋名利的名士,首先在举荐人才这件事情上,恐怕是不多考虑血缘亲疏的。

  另说,司马徽和司马懿,虽然同姓司马,但未必是叔侄,更可能素未谋面。

两人或许同出几百年前的一个家族,毕竟司马一氏来源特殊,并不常见。司马懿字仲达,生于179年,河内郡温(今河南焦作)人,正好与庞统同岁,而庞统的叔叔确实是庞德公,司马徽又小庞德公十岁,与庞德公兄弟相称,两司马确实差一辈。但两人在刘备举荐时相距两百里以外,古时已经是相当远的距离,所以很可能之前并无来往。唯一可能的是,司马懿在208年才被曹操召入府中当文学掾,而那年司马徽被曹操收揽任用,但也是在那一年病逝,时间很短,这是唯一有可能的交集。

  自然,人虽然未谋面,但那个时代也还有神交的可能。如果司马懿当时声名远扬到荆州也许水镜还可能了解一下,但不巧的是司马懿不是这样的类型。208年是赤壁之战发生的时间,当时出山也才一两年的诸葛亮早已闻名四方,然而司马懿被曹操辟入府中就低调太多了。出山之前,司马懿“伏膺儒教”,还由此借口是因曹操出身“赘阉遗丑”,一度拒绝曹操授予的官职,俨然一副不变通识时的酸儒模样,但看后来就能知道此人是最懂变通,也是最会演的。

若非眼见三足鼎立,魏国大势所趋,他还能继续装病装酸腐;若非眼见蜀军北伐时最怕坚守不战、耗损粮草,诸葛亮唯经不起一个“拖”字,他还能再让诸葛亮送几套女装过来;若非眼见魏文、魏明帝相继驾崩,司马氏资历、信任度都越发稳固、不可撼动,他还能跟曹爽装病、装疯再装几年。这人最无所谓的就是摸不着的所谓声名,即便外人成群地讥讽他什么畏蜀如畏虎、着妇人衣云云,能获实效就行。

  实效为何?功业利禄。

司马懿为曹魏重臣中第一高位,还是西晋高祖,将其人生追求完美落实,但无疑这和司马徽是完全沾不上边的。不论是视角、追求,两人都并非一路人,更何况刘备求才的时候,司马懿还在蛰伏之中,何来能让司马徽举荐的美名。司马懿真正的美名,出现在把一生大棋下完以后供人观瞻的千秋后世里。

  刘备管司马徽要匡扶汉室,成就大业的人才,以水镜的识人之能,恐怕也能看出来刘备是名声最光辉,但实际未必能成行的一主,跟着这样的人可以千秋流芳,但未必能成全自己。所以话说回来,其实即便延后一千多年来看,孔明可行,仲达不可。

7

这个问题有错误。虽然司马徽和司马懿同姓,但两人之间并没有交集,根本就不认识。

首先,两人不是亲戚。司马徽是颍川阳翟人(河南禹州),司马懿是河内温县人(河南温县),虽然按现在来说两人都是河南老乡,但在东汉时期司马徽是豫州人,司马懿却是司隶人。两人连老乡都不是,就更谈不上叔侄关系了。

其次,两人活动范围不同。司马徽早些时候在老家颍川,建安年间受到刘表的邀请而客居荆州,广交荆州名士,并在此定居终老,于赤壁之战前夕(208年)去世。

司马懿则长期在温县居住,低调为人。201年曹操请他出来做官,但司马懿嫌弃曹操是宦官之后,又看到曹操控制了东汉政府,便拒绝出仕。曹操虽然没有办法,但却派人监视司马懿的一举一动。

208年,忍无可忍的曹操强制征召司马懿出仕,他才去为曹操做事。而这时司马徽已经去世了。

由此可见两人的活动范围是不同的,彼此并不认识,司马徽不可能向刘备推荐司马懿。

那为何司马徽要把徐庶、诸葛亮、庞统等人推荐给刘备呢?

因为他们的关系非比寻常。司马徽在荆州时,和庞德公交好,经常去他家喝酒。庞德公有个侄子叫庞统。庞德公的儿子娶了诸葛亮的二姐。诸葛亮和徐庶是好基友。

庞德公是著名的人物品评家,他称司马徽为水镜,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也就是说,他们之间是一个小圈子,经常相互吹捧。

而刘备在荆州时则广招贤才,于是徐庶先来投奔,司马徽又把诸葛亮和庞统推荐给刘备。

8

这是一个让司马懿看了想打人的问题。

首先,司马懿早早就被曹操预定,他没机会为其它军阀效力了。

汉献帝建安六年(201年),刘备还在汝南打游击的时候,曹操就征辟了司马懿,让他到自己府中任职。但司马懿认为东汉朝廷被曹操控制,且曹操又是个阉宦之后,他不想屈节于曹操,就借口自己有风痹症,身体不能起居而不出仕曹氏。

曹操不相信,还派人去刺探消息,司马懿故意装病才躲过一劫。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征刘表期间再次征辟司马懿。这一次曹操对使者说,司马懿如果还和以前一样躺在床上装病,就把他抓起来,司马懿听说后非常害怕,这才惶恐不安的出仕,替曹操效力。

汉建安六年……魏武帝为司空,闻而辟之,帝知汉运方微,不欲屈节曹氏,辞以风痹,不能起居。魏武使人夜往密刺之,帝坚卧不动。……及魏武为丞相,又辟为文学掾,敕行者曰:“若复盘桓,便收之。”帝惧而就职。——《晋书·宣帝纪》

再看司马徽向刘备推举诸葛亮和庞统的时间,那已经是刘备坐稳新野之后的事了,也就是公元203-206年左右。

这时候的司马懿还敢跑去刘备那里,怕是他有十条命也不够曹操砍的了。

其次,司马懿出身于河内豪门,他连曹操都看不上,岂能瞧得起刘备?

根据史料记载,司马懿祖上是楚汉时期被项羽分封为殷王的司马卬。彭城之战后,司马卬虽被杀,司马家也失去了王室身份,但司马卬的后人却在老家河内开枝散叶,传至东汉时,已然是当时的名门望族,有不少人都出仕做了高官。

比如,司马懿的四世祖司马钧做过汉安帝时期的征西将军,三世祖司马量做过汉顺帝时的豫章太守,爷爷司马儁做过颍川太守,父亲司马防做过京兆尹。就连曹操年轻时也都是承蒙司马防的举荐,才得以出仕为官。

试问,连曹操征辟司马懿,他都心高气傲的回拒了,刘备一个草根宗室出身的人,他怎么可能瞧得上。

另外,司马徽向刘备推举诸葛亮、庞统,属于典型的东汉末年品评名士大忽悠。东汉士族彼此推夸,月旦评,这是个风气。司马徽也只是帮着“拉皮条”而已。不能太当回事。

在当时那个年代,没机会出仕的读书人要想活下去(包括不想当小官的读书人),只有两条路:一是种地,二是找人炒作。

一般人都会选择前者,只有当靠种地实在过不了日子的时候,才会考虑去炒作自己,借名士的影响力,推销自己。

就拿庞统来说,他为刘备效力前,也先后为刘表、周瑜效力过,但没什么大作为。他后来能被重用,也是因为有鲁肃和诸葛亮的极力推荐才受到了刘备的重视。

先主领荆州,(庞)统以从事守耒阳令,在县不治,免官。吴将鲁肃遗先主书曰:“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诸葛亮亦言之於先主,先主见与善谭,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三国志·庞统传》

诸葛亮也一样,他其实也有机会为曹操、刘表效力,但是为他们效力,体现不出诸葛亮的能力,所以诸葛亮需要借名士的影响力来炒作自己。而司马徽就是扮演的炒作者的角色。类似于现在的大V。

而司马懿作为官宦世家出身,他其实不需要别人炒作。


第三,司马懿和司马徽也没什么关系。

前面说了,司马懿出身河内司马氏,虽然他的这一支族人没有人拜过相,没人担任过三公级别的高官,但是相比于做官很难,必须要靠立军功才能入仕的普通豪族来说(比如张郃),他们家族也算是累世为官了。

也就是说,司马懿在当时,是个比较有社会地位的人。

再看看司马徽。据史料记载,他不是河内司马氏出身,而是颍川阳翟人氏。颍川郡和河内郡之间,隔了两百多里地。



当然了,从地理上看,河内郡和颍川郡都属于今天的河南省管辖,两百多里地,也不算隔得太远。所以单凭老家不是一个地方就说司马懿和司马徽没关系,这也很牵强。

但是,从司马懿和司马徽的行事作风和史料中对司马徽的记载来看,司马徽的祖上并无太多记载,并无势力可言。而且他生平好儒学,颍川的学术气息不是一般的浓。所以他应该跟武将辈出的河内司马一族,是没什么交集的。

我个人觉得,司马徽就是一个隐士,他或许跟司马懿在几百年前是一个祖宗,但就以当时的情况来看,他俩不像是有什么关系的亲戚。不能因为他们都是一个姓,就强行套关系。如果这样也行的话,蜀汉的张飞、曹魏的张辽、东吴的张昭,岂不是也可以随便拉关系了。

9

我们先来看看司马懿与水镜先生司马徽是不是叔侄关系。司马懿是河内郡温县人,司马徽是颍川郡阳翟人,三国时期,谯沛出武将,颍川出名士,除了刚刚说的司马徽,还有荀彧、荀攸叔侄,钟繇钟会父子,徐庶,郭嘉,陈群等人。

也就是说司马懿与司马徽两人的籍贯都不一样,那么两人肯定不同宗,连族子族叔的关系都不是,更不用说是叔侄关系了。

但说两个人完全没有关系也不对,司马懿的父亲叫司马防,祖父叫司马儁,是颍川太守,也就是说两家人可能存在一些交集,比如司马徽的亲戚拜访过同为司马家的司马儁,不过,这个也仅仅是一种可能性。

那司马徽为什么会出现在襄阳呢?这个和徐庶、诸葛亮都出现在荆州襄阳的原因是一样的,东汉末年,中原战乱,很多人就到相对安定的荆州,司马徽的家族显然也是这个时候到荆州的。

假设司马徽与司马懿存在一定的亲戚关系,那么司马徽还会介绍给刘备吗?其实也不会,主要有以下三种原因。

第一,司马懿生于公元179年,诸葛亮生于公元181年,司马懿比诸葛亮大两岁,但是诸葛亮出山是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8年,而司马懿出山是在建安十三年,而其实在建安六年的时候曹操就征召司马懿,但是司马懿装病拒绝出山,也就是说司马懿这个时候是不想出山的。

第二,诸葛亮的父亲死得早,是由他的叔叔诸葛玄带大的,但是诸葛玄带他们到荆州之后,不久就死去了,而诸葛家称不上士族,所以需要司马徽的介绍,而司马懿则不同,河内望族,他的父亲就是京兆尹,曹操还是司马防推荐入仕的,司马懿根本不需要司马徽介绍。

第三,最根本的原因是,河内郡是在曹操的地盘里,即使司马徽向刘备介绍了司马懿,刘备显然也没那个胆子到河内郡去请贤,另外,即使刘备不管几顾司马家,司马懿也不会帮他的,毕竟刘备实在没有什么实力。

10

这的确是一个好问题啊,但是却把关系搞错了,首先水镜先生原名是司马徽,姓司马,名徽,而司马懿虽然也是姓司马,但是司马懿并不是司马徽的侄子,两个人甚至没有任何的交集,所以根本就不存在什么水镜先生推荐了卧龙凤雏和而不推荐自己的侄子司马懿,司马懿身后的司马家族在当时是名门望族,而司马徽在三国中的记载较少,也许可以扯上关系的就仅仅只是同姓吧。



其次还有一个错误,徐庶并不是水镜先生推荐的,而是当时刘备屯驻新野的时候自己投奔而来的,后来因为曹操抓了徐庶的母亲要挟徐庶,迫于无奈忠孝不能两全,最后徐庶选择了孝,去了曹营之后,徐庶的母亲非但没有高兴,反而是觉得自己的儿子糊涂了,后来便自杀了,而徐庶去了曹营之后也没有给曹操献过一个计策,一句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名句说的就徐庶。



而徐庶知道自己此去估计是回不来了的,于是便向刘备大力推荐诸葛亮,后来水镜先生也多次和刘备说卧龙凤雏得一便可以安天下,这才有了后来的刘备带着关羽张飞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事情,得到诸葛亮的刘备的确是如鱼得水,后来凤雏又加入刘备的阵营,但是最后刘备还是没有得到天下,那是因为水镜先生说的得一便可安天下的后面还有一句话,便是“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则汉室难兴”,其中一个叫法正,在刘备拿下蜀地之后不久便去世了。



那么最后来说说司马懿吧,对于司马懿这个人在历史上有很多评价,好的也有坏的也有,对于军事能力上的评价,很多人说他只是知道守,而不知道攻,但是这正是司马懿的厉害之处,如果真的和诸葛亮打司马懿估计很难打赢,但是如果司马懿以不变应万变,恰恰是上策,而事实也证明司马懿胜了,其次从司马懿的综合实力上来看,他并适合刘备,而刘备估计也不太喜欢这样的臣子。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