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很多人认为古代作战就是近距离刀剑对砍的肉搏,弓箭是无关紧要的。

其实,并非如此。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大家看过电影《投名状》吗?

庞青云为了破太平军的200支洋枪,采用敢死队突击的亡命打法,损失很大。

用刘德华的话来说,就是:人都死光了。

远程武器在古代战争中,是必不得可少。

如果别人有弓箭兵,你没有,你要么认定被动挨打,要么就得向刘德华他们一样,用特殊手段来克制敌人的远程武器。


古代作战多采用阵法,人海战术较多。而步兵的阵型前进速度是很慢的,而且走十几步往往就要停下整队,然而再前进。

弓箭采用高仰角的非精确射击,射程可以高达150米,甚至更远。

大家可以算一算,敌人从150米外走到你的面前,需要多少时间。

在这段时间内,你的弓箭手采用连珠箭,可以射出大量的箭,造成敌人的惨重伤亡。更重要的是,这会导致敌人阵型的散乱以及士气的下降,之后的短兵相接就是你的步兵占优势。

至于很多人说,弓箭一箭射不死人。

其实,在战场上未必要一下把人整死才行,射伤往往更厉害。

比如关羽中了一箭,箭伤久治不愈,被迫请华佗治疗。

为啥?当年没有抗生素,受了外伤以后很容易感染。

而中医不能做截肢手术,所以往往危及生命。

关键,受伤以后你不能作战,却要有人照顾、医治,折腾很长时间,花费很多军队资源才死。

相比起来,还不如一箭被人射死算了。

另外,弓箭如果射中人体的要害,重要器官、动脉,还是可以一箭致命的。

毕竟箭头比子弹头要大很多,一旦射入人体破坏就很严重。

至于电影里面的重铠甲,对不起小兵们是没资格穿的。小兵们的衣甲非常简单,甚至没有衣甲,是对付不了弓箭的。


所以,古代弓箭是极其重要的。

最佳贡献者
2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来个假设。

假设你是一名士兵,穿盔甲,戴头盔,持盾牌,拿长枪,走上战场,列成队形,好了,你准备完好,等待对方向你军攻击了。

然后对方如下图这样操作的。

在两三百米远的地方,敌对阵型进行七次轮射,万箭齐发。

然后你就看到这样的场景。

此时此刻,你是如何想的?

想躲?督战队在后面拿着刀看着你,你一跑,结果就是以扰乱军心为由,就地正法。

靠盾牌盔甲防护,硬抗,有效,但是实际效果并不完美。

依照古代制式盔甲,并不是全防护的,身体裸露部位大于防护部分。

如下图。

一名普通士兵,穿这种盔甲来防护,你说你现在在想什么?

刺猬?差不多吧。

千万别谈什么明光铠,除了元帅,亲王等,不是什么人都能轻易配备的,首先昂贵的价格就是第一个拦路虎。

你根本无法配备,就算配备,也不能做到完全防护,还特别重。

因为弓箭所用的箭头,有很多不同的制式,有专门破甲用的破甲箭,重箭,有带回钩的箭头,让人中箭难以取出的。

还有抹有毒药的毒箭。




防不住全身,但是致命之处有重甲保护,没事!

你错了,以古代的医疗技术,治箭伤,极易发生感染,很容易截肢,感染死亡等。

面对敌兵的狂妄,你的指挥官击鼓,命令全军冲锋。

敌军正面部队又是几轮齐射,骑兵从左右两翼包抄过来,不跟你对砍,就是不停的射箭。

到了这个时候,你还敢说弓箭瞄不准,射不死,易消耗这样的话吗?

你现在想要的就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了。

用弓箭和对方对射,才是王道。

弓箭作为远程武器,非接触战中的作用是无法取代的


就算是现代化热兵器,在火绳枪时代也是无法取代弓箭的作用,直到燧发枪出现,射速变快,才慢慢淘汰了弓箭。

匈奴纵横东西方的时候,号称控弦之士几十万。

他们之所以强大,一是马,二是弓箭。

蒙古人东征西杀的时候,用蒙古复合弓,在运动战中,歼灭了多少国家的军队。

不是说这些国家没有弓箭部队,他们也有,但是看谁射的更准,技术更好,战略战术更先进。

这其中不可缺少的就是弓箭技术的升级。

世界历史上有很多出名的弓箭,如蒙古复合弓,英国长弓,这些都是对敌之时的远程杀器。

统一中原的秦朝,所使用的秦弩,就是弓箭的改良制作而成的。

3

题主太低估弓箭的威力了!在古代,弓箭绝对是一件致命武器!就算是到了火器出现的初期,弓箭的穿透力也比火器弹丸大。蒙古帝国时,蒙古骑兵能够横扫欧洲,弓箭是立了大功的。

我们先来说说弓箭的制作。

武器的更新升级,源自于战争的需求。我国到战国时代,战争全面升级,不再是之前“点到为止”的“君子之战”。为了有效的杀伤敌人,各国开始装备更具杀伤力的武器。

此时,弓箭的制作工艺已经非常负责,需要“六材”(干、角、筋、胶、丝、漆)才能制作完成。弓的骨干以柘木为最好材料,而最差的是竹材。北方弓箭多用木,南方多用竹。所以,北方弓箭比南方要好。

同时,由于每种材料耗费周期较长。所以,一张弓制作下来,需要三年以上时间!

第一年的冬天,用未干透的木头制作弓干。

第二年,在弓干上粘贴筋丝和角,增加韧性。贴完筋丝以后,在冬天上漆。此时上漆可不是刷一遍就行了,要等晾干以后,反复刷漆,形成保护膜。

第三年春天,才能给弓上弦。一副弓箭才算完成。

就算弓箭完成了,日常也要维护保养刷漆。古代,一张硬弓的拉力可以打到70公斤。士兵可以使用弓将箭射到大约150米的距离,这个距离也就是古人所说的一箭之地。

而且,古代很多弓箭手是“职业”的。经过专门训练的,虽然不能说人人都有百步穿杨的技术。但是,百步射中靶子还是可以的。

上面说的是弓,下面,我们说说“箭”。

我国从商朝时,就已经使用青铜箭头。春秋战国时,三棱式镞盛行,威力大。而且,在这之后,箭簇就开始使用铁制的。

后来,随着全金属盔甲的出现,箭头开始使用钢铁箭镞。箭簇更硬,穿透力比以往更强。

其实,不管士兵的防御盔甲如何发展。当时的弓箭,都能保证对当时的护甲有十分之三以上的穿透率。再加上,很少有军队有钱给所有士兵穿上全金属盔甲。就算是敌人都是重甲骑兵,那也可以射马啊!所以,弓箭在集群使用时,其杀伤力非常恐怖。

弓箭如此费时费工,为何古代还要大量制作?

因为好用,杀伤力大,威慑力大!

大家设想一下,一般弓箭的“一箭”距离大约是150米。敌人从进入弓箭射程,再到与我军短兵相接,至少有20秒的时间。这段时间内,一个训练有素的弓箭手至少可以射出3支箭!

设想下,正当你冲锋时,迎面天上飞来数千支利箭。就算是穿不透胸甲,射到身上也很疼的。况且,古代铠甲防护能力真没那么高,最多只护住胸和头部。其他部位就听天由命了。。。总之,射不死你,也把你吓尿了。

弓箭是纯手工制作,瞄准确实困难。但是,用来集群速射时,我军根本不需要高超的瞄准技术,只需靠“箭雨”来片杀伤敌人就行。所以,只要有钱,古代朝廷就可以给所有士兵配备弓箭,远了拿箭射,近了用刀砍。

这种战法,蒙古铁骑也使用过。蒙古骑兵,每人都有弓箭。为什么蒙古人能横扫欧洲。就是因为蒙古骑兵马跑得快,射箭技术好。他们的牛角复合弓射程以及穿透力非常强,敌人多的时候,蒙古人就边撤边射箭。等敌人疲惫或者逃跑时,蒙古人又骑马追着射。就是依靠这种战法,蒙古铁骑横扫欧洲。

而且,弓箭的穿透力确实比初期的火枪要好。大家想一下,把一个小铁球扔100米需要的动能大,还是把一支箭射出100米需要的动能大?而且,箭头在射中目标后,后面的箭杆也会对箭头传递一个冲击力。所以,弓箭的威力不容小觑。

总之,弓箭主要用处是集群射击,压制敌人阵型,不需要士兵都是神箭手。同时,就算是敌人又胸部铠甲防护,但是,也不可能防护到所有部位。只要射中人体任何一个部位,都会削弱对方战斗力。而且,古代装备的弓箭,其穿透力能保证穿透十分之三以上的护甲。


(文|勇战王聊历史)

4

古代打仗时是在冷兵器时代,那么主要的作战方式就是短兵相接,在敌我身体素质,作战能力相差较大的时候。弱势的一方必会造成很大危险和伤亡。 弓箭就变成了一种很好的选择。这也是弓箭可以相传至今的重要原因。

弓箭有一下几种优点

1.弓箭制作工艺复杂,在选材用料极为讲究,古代人对弓箭的制作也有书籍为准。比如沈括的造弓,还有现在的北京聚元弓。均对制作工艺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因为制作工艺材料不同,弓箭也分为多种,鸣镝箭,风羽箭等等。工艺复杂。

2.弓箭的准度,弓箭的准度并不差。它与箭后面的羽毛有很重要的关系,羽毛的使用于选择使得箭有了很高的速度和平衡性。但同样要进行长期的训练,一个优秀的弓箭手完全可以做到百步穿杨。现代用弓箭狩猎就是很好的证明。

3.弓箭的威力,弓箭的威力最重要的就是弓的强度与箭头。越强的弓箭射程越远威力越大。后来发明的弩箭射程达到450米左右,在古代来说是很有威力的存在了,还可以在箭头处加上毒药或者火油等等,适合一些特种作战。

4.箭虽然相对于其他武器消耗多一些,但是它却在各种形式的作战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且弓可以重复使用,箭也可以战场回收使用,避免了一些浪费。

因此弓箭的出现与传承是必须的。

5

谁说的?

射不死,你试试?

弓箭瞄准确实不易,但射不死的言论纯粹是扯淡。蒙古骑兵纵横欧亚大陆,靠的是什么?快马、弯刀,还有弓箭。后金建立大清,靠的是什么?还是快马、弯刀,还有弓箭。

如果射不死人,弓箭早就退出历史舞台了。如果没有热兵器的出现,弓箭到目前,仍然会是主流武器。

弓箭致死率不低

春秋战国时期的《考工记》中有“弓人为弓”一篇,对制弓技术作了详细的总结,当中认为制弓以干、角、筋、胶、丝、漆,合称“六材”为重要。

各个原材料准备良好,加上耐心细致的工匠,就有了制作好弓的必要条件。

弓箭分为软弓和硬弓,软弓好操作,但是射程较近,威力较小,被广泛应用在骑兵上,射程在50-150米之间不等;硬弓,对臂力要求高一些,射程远,威力较大,大多射程在150米-220米之间。

除了弓箭外,还有弓的“亲戚”弩弓,这非常厉害,当然厉害的不是小弩弓,而是那些大弩弓,比如“诸葛连弩”,那威力大得吓人,至少500米以上的射程,无论你穿任何盔甲,射程内来个对穿问题不大。

被弓箭射中后,如果是在要害处,有死无生。就算射中非要害处,一个处理不好,就会感染、发炎,导致死亡。春秋战国以前,人们打仗还讲究一些,不屑用什么毒箭。但后来,就不一样了,一是直接使用毒箭,二是用粪水浸泡箭头,这和毒箭无异。如果中了毒箭,或者中了粪便箭,那死亡率就大幅度提高了。

大家熟知的故事,就是《三国演义》中的关羽中了毒箭,被华佗刮骨疗毒,神医华佗曰:“此乃弩箭所伤,其中有乌头之药,直透入骨,若不早治,此臂无用矣。”华佗说轻了,如果不管,何止胳臂无用,生命也会堪忧的。

有人会说:“你忘了有盔甲这事吗?”当然,没有忘。在古代,盔甲制造非常不容易,成本比较高,一般普通士兵要么没有盔甲,要么就是只有简单少量的防护。这就导致,弓箭有了充分发挥的余地。

一般的战争,大多先是弓箭开道,压制对方,其后冲锋,战场厮杀。可以说,弓箭就是军队的第一选择,虽然弓箭价格也不低,但相比兵士的生命,弓箭的重要性还是要低。

总体来说,弓箭射中后的致死率并不低,两军对垒,弓箭开道,刀剑近战,这就是一种组合的方式。如果弓箭真是鸡肋型的存在,那么早就会消失在历史当中了,而不是到了近代火器发明后,弓箭才逐渐退出军事舞台。

弓箭的缺陷不少,但在古代,还是没有取代的远程武器

被热兵器淘汰,这说明弓箭的缺陷不少,但最重要的理由绝不是射不死人。

首先,弓箭射中目标不容易,特别是马上射箭,更是难以射中,毕竟,在高速移动中,难以达成。就算是步兵射箭,静止情况下,也是非常不容易,除非是那种神箭射手,但是神箭手是稀缺的,不是大量存在的。

其次,弓箭的发射频次实在是低,射箭、取箭、拉弓再射,这个时间不短,相对而言,步枪的射击频次要比这高得太多。想一想,你一箭出去,没有命中目标,你着急要发第二箭,对方已经射了好几枪了,这怎么办?如果不死,就是把弓箭换了。

但是,我们要看到的是,虽然弓箭缺陷不少,但在遥远的古代,人们哪有选择?远程攻击,最好的攻击方式,就是弓箭,没有其它。

因此,一个物品缺陷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所处的时代,有没有更好的替代品,如果没有,有缺陷的物品还会是主流,就像弓箭。

弓箭,在热兵器出现之前,是最重要的远程攻击武器,根据使用者不同,弓箭的规格不同。在热兵器大范围普及之前,弓箭就是打仗的第一攻击武器,虽然瞄准不易,但射中后的致死率并不低。

6

1、弓箭瞄不准?

微微一呵……

各国历朝历代都有出色的神射手故事。就算不说古代的那些能人异士,现代的奥运会同样还有弓箭射击项目。

提问的题主难道孤陋寡闻到这种地步?

2、弓箭射不死人?

这个问题要从两方面讨论。

对于无防护的目标,一把40磅~50磅的传统弓,配合猎箭头,30米内只要有效击中躯干部位,致死率相当高。因为猎箭头是两端开刃的宽箭头,击中之后无异于一把刀子插入身体,只要捅破内脏、切断大血管,无论人兽,都会在很短时间内死亡。

而古代的战弓普遍80磅以上,而且箭头会沾一些毒药、粪水、尸汁之类的脏玩意,射入人体之后可以提高致死率。

至于有防护的目标,不可否认,弓箭的作用就会大大降低。

在这里有个小故事,中国传说中的夏朝与东夷人的战争不断。东夷人个个都是牛X的射手,汉字“夷”就是一个人背着一把弓的形象。而夏朝的第七代皇帝姒杼在水边看乌龟的时候得到启发,发明了“甲衣”,由此破解了东夷人的弓箭,战胜了东夷。将中国的势力拓展到东海边。

由此可见,盔甲、盾牌都是抵御弓箭最有力的工具。

明代也有一个特例,那就是郑成功的“铁人军”,这是他组建的超级重装步兵。挑选身强力壮的士兵,全身用铁甲武装,只留下两个眼睛。郑成功的这只“铁人军”在明末抗清战争与收复台湾战争中立下了巨大的功劳。

《台湾外记》卷四记载:“二月,挑选各提督壮勇者为亲军,厦门港筑演武亭操演。各以五百觔石力能举起遍游教场者五千人,画样与工官冯澄世,监造坚厚铁盔、铁铠及两臂、裙围、铁鞋等项,箭穿不入者。又制铁面,只露眼耳口鼻,妆画五彩如鬼形,手执斩马大刀。每人以二兵各执器械副之,专砍马脚,临阵有进无退,名曰铁人。”
《明季南略·卷十一》:“兵驰骑突前,郑兵严阵当之,屹然不动;俱以团牌自蔽,望之如堵。大兵三却三进,郑阵如山;遥见背后黑烟冉冉而起,欲却马再冲,而郑兵疾走如飞,突至马前杀人。其兵三人一伍,一兵执团牌蔽两人、一兵斫马、一兵砍人;甚锐,一刀挥铁甲、军马为两段。盖铸刀时,用铁匠百人挨递打,成此一刀;故锐特甚。”

(下图是荷兰人根据所见画的郑军铁人军士兵)

最后总结一下:

1、弓箭是远距离杀伤兵器,是冷兵器时代单兵远攻的唯一靠谱手段。(当然,单兵远攻的武器还有抛矛、投石、套索、飞镖等武器,但这些玩意要么不便于使用,要么训练成本极高,无法普及。)


2、弓箭的杀伤力很强,除非你全身披甲。但历朝历代,没有一只军队能做到全副武装。就算是秦始皇陵的兵马俑,前面好几排都是无甲的“炮灰兵”。(也叫轻兵、锐士)

3、弓箭让一部分胆气不足的人也成为了优质士兵。举个例子,让你拿根长矛去戳老虎,你是打死也不敢上的。但如果让你爬到树上用弓箭射老虎,大部分男人应该能做到吧?

4、为了抵御弓箭的盔甲,也成为了冷兵器时代的巨大负担。盔甲不仅昂贵,而且重量很大的盔甲会严重影响士兵的体力与行军速度。遇到意外落水,盔甲还会成为催命神器……(例如第三次十字军东征的巴巴罗萨大帝,就是一身重铠,结果意外落水身亡的)

7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入石棱中“哪里听来的弓箭瞄不准,射不死的谣言?

谁说弓箭射不死,射不准?

百步穿杨难道是假的?射中关羽手臂的那支箭难道是假的?秦始皇的箭阵难道都是用来唬人的?蒙古人马上弓箭难道是用来射死雕的?射死薛仁贵的难道不是箭是狙击枪? 庞统、钟会、徐晃、 张郃、孙坚: 乱箭射死。 典韦、 黄忠这些猛将不是被箭射死,难道是自己抹的自己脖子?

弓箭单兵作战,可以精确打击

弓箭这个东西是非常神奇的,单兵作战可以进行精确打击,瞄准目标,一击必中,在一定距离之下,一个好的弓箭手完全可以实现现代狙击手一样的杀伤力。这个我们可以从很多猎人使用弓箭打猎就看得出来了,一把好弓,一个好弓箭手,完全可以射杀猛兽。

团战,可以成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而合起来,它还可以作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尤其是两军对垒,敌军排列的整整齐齐,虽然士兵有盾牌和护甲,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配备,或者都是全身防护。所以不管是在安静排列,还是群体冲锋,一阵箭雨下来,大量士兵都能成为筛子,死的死伤的伤。即使无法团灭,也至少可以严重打击对方进攻的气势,或者将直接灭掉一批批出头鸟。

8

去过游乐场所的现代人,都对游乐场所的许多弓箭的摊位比较熟悉,再不济,每逢节假日,像一些步行街等街道上总会有许多放置弓箭和气球的摊位。

如果有人对此很有兴趣,上前一试。就马上会发现这些摊位上的弓箭命中率非常的感人,基本上那些摊位上说的10箭射中80环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弓箭的现代人、亦或是只对弓箭稍稍有所了解的现代人来讲,几乎是完全不可能的一件事,甚至说的十箭射中一两环三四环的也不是不可能。

我们可以看到弓箭的准确率是如此的低下,既然这样的话,那在古代,在那个营养普遍不良的古代,为什么那么多古代的军队还将弓箭作为军队打仗中的第一选择?这其中有什么不得不说的原因吗?除此之外我们还会有这样的疑惑,那就是古代的弓箭与现代的弓箭一样,是一种易损的物品,每次打完仗之后都有大量的箭头无法回收,从而成为报废品;而如果是在和平年间,其中最容易受损的其实还不是箭头,而是箭杆儿,由于本身本就是木质,随着时间的流逝,作为弓箭的重要组成,木制的箭杆会自然而然的被腐蚀乃至报废。

在这种情况下(弓箭准确率低下,且非常容易被消耗,成本过高),为何古代军队常备军当中必须要有弓箭手的存在呢?

难道说是因为弓箭这种战备物资可以造成大规模杀伤?可是我们不管是看古装剧还是看史书,又或者是看一些演义小说,几乎就没有看到说有一支军队是被弓箭射垮的。大部分情况下弓箭的存在在军队当中,并不是直接将对方军队进行大规模射杀,想想也对,毕竟弓箭的准确率如此低下,不可能对敌方军队进行百分百的大规模射杀伤害。如此说来,弓箭的存在也不是因为它具有大规模杀伤性伤害的这一特质。

我们观看古装剧或者一些史料再或者就是一些演义小说当中,弓箭常常被用于射住阵脚,那么这样的用途到底又有何作用呢?我们都知道在古代交战之前,双方军队会先进行放箭来确定对方针对自己的距离,这对制定下一步的战略作战很有作用,确定好比我双方的距离才可以制定相应的比较合理的作战方案。

而如果派遣军中斥候去探索敌我双方的确切距离,比较容易遭到敌人的针对性进攻。从而浪费我方军队的精锐斥候。对军中精锐的士气来说,这种行为是一种莫大的损失和浪费,而使用大规模攻击进行所谓的射住阵脚,就完美的规避了这一问题。

除此之外军队当中的弓箭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还具有一定的杀伤力——当面对的是暴民政权和农民起义军队的时候,面对缺乏甲胄保护的他们,弓箭的威力还是很强大的,就算没有将他们当场射杀,仅仅将他们射伤了,在医疗设备落后的古代对他们来说无异于死亡。

而针对于那些身披重甲士兵,在唐代军队流行破甲的弓箭,在与大唐之敌吐蕃交战过程中,唐军射出的弓箭都具有破甲的效果,至今在今天的西藏一带还能出土相关的箭头。

在军队当中还有一些弓箭,他们是由少数将军拥有的。这些弓箭往往势大力沉,一旦射出威力不可阻挡,常常用于狙杀敌人重要头目,能够在战场之上起到关键的转折作用。著名的陈永亮就是在与朱元璋交战过程中被一支利箭夺走了生命,然后陈友谅的军队就兵败如山倒了。

9

弓箭瞄不准,射不死,易消耗不假,但是并不能表明弓箭在战场上发挥的作用小。

弓箭是一种非常的古老的武器,是用竹子等物品制作成的。据说在黄帝时期就已经有弓箭了,黄帝在涿鹿打败蚩尤靠的就是弓箭,在春秋时期,弓箭成了战场上主力,位列兵器之首,宋襄公就是被弓箭射伤后致死的,射技成了六艺之一,贵族从小就开始学习射箭。

弓箭在春秋时期走上兵器之首,成为了战场上的首选武器,直到近代弓箭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火器成熟之后,弓箭的作用才减退。

弓箭是打仗利器,但是也有缺点,那就是瞄不太准,平时仔细瞄都瞄不太准,打仗起来更不要说了,但是这并不影响弓箭所发挥的作用,弓箭是一种远程打击武器,打击面积非常广,面对众多敌人,拿着弓箭一顿狂射,敌人大多非死即伤。

其次,有人说弓箭一般射不死敌人,尤其是穿盔甲的敌人,这也并不影响弓箭发挥它的作用,弓箭射不死敌人,但可以把敌人射伤啊,古代医药不发达,射伤之后伤口会感染,被感染的士兵无法上战场,敌军战斗力鄹减。况且古代,士兵都会在弓箭上涂抹毒液,这种毒液非常常见,那就是粪便,士兵们将粪便涂抹在弓箭上,被射伤的人定会被感染,最后搞不好还会爆发瘟疫。

易消耗也不是问题,弓箭和炮石差不多,射出去就没有,但是它们的作用达到了,它们都差不多是一次性打击,而且强国的后方有人专门造箭。

弓箭的威力其实很大,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利器就弓弩,它这个是箭的升级版。

清朝差不多是以弓箭得国的,当然火器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清朝在对准噶尔战争中,火器优势没有,准噶尔通过沙俄买了很多在当时比较先进的火器,噶尔丹和他的后代依靠这些火器与清军周旋。

但是这时候的火器也有缺点,就是射程不够远,需要装填,清军当时的八旗队伍还没有衰败,骑射能力非常强,在一次重要的战役中他们依靠弓箭将准噶尔打败(具体的战役我忘记了,大家可以去查查),乾隆时期,清军已经装备了大量火器、大炮,清军内部大多摈弃了弓箭,在平定大小金川的时候,因为地势崎岖,大炮拉不上山,贼军也躲在在山了,火器发挥不了作用,乾隆只好调派还拉得动弓的八旗军去,在这支部队的配合下,清军终于平定了大小金川。

在火器都产生这么多的时代,弓箭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在冷兵器时代,弓箭肯定是战场上的第一选择。

10

我是日航君,为您解答。

这个问题确实很有意思,因为确实练习弓箭是非常麻烦的事,而且弓箭的命中率不高,但是除了几个神射手如黄忠、养由基、李广外,普通士兵是不需要百发百中的箭术的。他们只要能把箭射出去就行了。为何弓箭是古代打仗第一选择?下面请听日航君分析。

一、弓箭方阵

一般来说,打仗时使用弓箭方阵是不需要瞄准的。因为一百个人一起射箭,就有一百支箭,这就是密密麻麻一大堆,看着都令人害怕。一千个人就是一千箭……以此类推。

因此古代弓箭都是呈方阵射出,并不需要瞄准,只要射出去就行,“量变引起质变”,那么多支箭,总会射到人的,因此这也就是打仗的首选的原因。

古代弓箭方阵是什么样子呢?

差不多是这个样子,如此多的人一起射出箭,对敌人不论是杀伤还是震慑力都是非常强的,往往可以给予敌人以巨大的杀伤。

被古代弓箭方阵射到的人是什么样子?我想看过电影《英雄》的人,不会忘记最后李连杰饰演的剑客“无名”被射死的那一幕。

密密麻麻的弓箭直接射出了一个人型。虽然里面有着电影的加工,但是我们也可想而知这种弓箭方阵的威力。

我们能说这些秦军射击的时候没有瞄准吗?不能,他们只是这个庞大方阵里的机器部件,忠实地执行着自己的职责。可以说,这个庞大的弓箭方阵,就是一个绞肉机。

二、弓箭的杀伤力

可能受到影视剧以及现代观念的影响,我们认为弓箭的杀伤力不过了了,随便中了几箭休息一下就可以接着上,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弓箭的杀伤力远比我们想象的大。

弓箭杀人,分两方面,一方面是在战场上杀人;一方面是在战场下杀人,这是怎么个说法呢?

在战场上杀人,我们很清楚,那就是弓箭把人射死了,或者是导致人在战场上失血过多而死。如下图就是一位被蒙古骑射手一箭封喉的欧洲骑士。当然能做到一箭封喉的毕竟是少数,大部分人都是身中多箭而死。

有人会说了,士兵身上不是有盔甲吗?盔甲正好可以护住要害,射到一些手啊,脚啊,可能死不了的。诚然,士兵的铠甲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防护,如一些精锐士兵例如说金兀术的“铁浮屠”等,都是依靠重甲达到刀枪不入的效果。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普通士兵装备不起重甲;一方面普通士兵的体力也无法承担起重甲的重量。因此普通士兵只有部分铁甲、棉甲、纸甲等,虽然可以为他们提供一定的防护,但是没法帮助他们刀枪不入。

另外就是弓箭在战场下杀人了。战争过后,士兵都需要疗伤。但是被弓箭伤到的士兵,因为古代医疗技术有限,往往会感染上破伤风或者是其他一些并发症,导致身死。另外,在拔箭的时候,也会因为种种原因导致失血过多而死。

还有一些箭头,本身设计得就是三棱形状,导致伤口难以缝合,最终会大出血而死;另外,还有一些箭头上涂抹有毒药,会毒死士兵。

因此综上来看,弓箭凭借着方阵与自身的杀伤力确实威力惊人。在火枪刚刚发明出来不成熟的时候,往往弓箭的杀伤力还要超过火枪很多,因此在古代打仗,弓箭往往是第一选择。

文:日航通鉴 图:来自网络与站内,侵删

我是日航君,热爱历史的历史学生,希望与你一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点我关注,看更多好文章,增长历史知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