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没有普通话,山西人关羽与河北人张飞怎么交流?安徽人鲁肃和山东人诸葛亮又该如何唠嗑?还有包头的吕布和甘肃的董卓,究竟是如何吵架?
但是,谁跟你说三国没有普通话的!
任何一个朝代,都有自己的官方语言(普通话),我们当下的普通话,来自清朝的北京官话。但这种北京官话,和北京胡同里下层百姓喜欢说的北京话,其实是两回事。后者是胡同音,前者则是整个大清朝廷自上而下,即皇帝与臣子沟通的语言。而既然这是官方场合必须使用的语言,你不论是哪一省的人,都要听得懂、说得溜这种语言,因为你要做官。
清朝推行普通话,一是八旗子弟与汉人的沟通需要,二是科举考试的需要。而这,又决定了清朝能否打破满人和汉人的巨大隔阂,能否将汉人中众多的优秀人才取为己用,更标志着清朝的统治是否成立。
所以,在大清国的科举考试里,必考项目八股文和试帖诗,都要求汉语用韵,而这就意味着参加考试的人,一定会说官方语言,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搞清楚那些文字的正统读音,从而实现与官场甚至皇帝的对话。
也因这个缘故,在清朝,你会说北京官话,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优势,哪怕你不做官,也会给人一种非凡夫俗子的感觉。
而回到题目所问的三国时代,当时没有科举考试,是不是就不需要普通话了呢?当然不是,东汉三国实行的是征辟制,但征辟上来的人才,也一定要会说汉朝的官话,即洛阳话——“洛语”。
东汉末年的曹操、孙权、刘备这些人,虽然来自不同地域,但显然都会说这种汉朝的普通话。曹操是宦官家族的后代,与皇帝关系密切,所以虽然他的籍贯是安徽,但他的洛阳话却说得很溜。孙权的父亲孙坚,是武将出身,又来自南方,洛阳话就差一些,但也一定要会。因为军队里通行的,也是洛阳话。如果将军是南方人就说南方话,那你让军队里的北方人如何听从你的命令?
甚至是颇有些底层路线的刘备,其实也说的是汉朝官话“洛语”,而且很早就会说。也只有这样,他才能顺利地和山西人关羽、河北人张飞沟通,才能三顾茅庐,说的话山东人诸葛亮都能听懂,才能和江东的妹子孙尚香说几句情话。
事实上,当时的洛阳话,是亚洲东部区域的一种通用语言,不光是汉人说这个,就连胡人的上层,也基本度都会说。整部三国里唯一有沟通困难的,大概就只有南蛮的阿会楠董荼奴这些货了吧(相对而言,更为汉化的孟获是会说一点洛阳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