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传国玉玺这东西应该是真有,但啥时候没了这事就不好说了。

在豹眼看来,恐怕没有经历千年,传国玉玺存世的时间并没有多久。后世那些所谓的传国玉玺,应该不会是原来的那个,恐怕都是赝品。

01

传国玉玺的由来,及第一次丢失的经历

据说秦始皇称帝后,命人用和氏璧镌刻了这个传世玉玺。其方圆四寸,上钮交五龙,正面由玉工孙寿篆刻、丞相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虫鸟篆字。

秦朝以此作为镇国之宝,把它看作“皇权天授、正统合法”的信物。

但传国玉玺横空出世之后,由于其非凡的象征意义,就开始了传奇而血腥的经历。

据传说,前219年,秦始皇乘龙舟经过洞庭湖时,风浪大作,龙舟似欲倾覆。秦始皇将传国玉玺抛入湖中,说来也怪,湖水霎时风平浪静。

八年后,有人持玉玺站在华阴平舒道中,对始皇侍从说:“请将此玺还给祖龙(秦始皇)。”言毕,不见踪影,传国玉玺重新归于秦朝。

这些事都没有确切地记载,都是在传说。

在豹眼看来,纵然是秦始皇也可能会迷信,把玉玺抛到湖中也是很可能的。但是再得到这个东西就真的是传说了。恐怕传国玉玺从这一刻开始,就再也没有面世过。

之所以有这个传说,估计这东西是真的丢失了。否则,在秦始皇还活着的时候,不会出现这样的故事。

至于失而复得,很好理解。这么神奇的宝物,秦朝又是受命于天,始皇还要把帝位传承万世,没有这个信物不好跟世人交代哦。

那就再找人刻一个呗,反正也没有几个人见过原来的老物件。和氏璧没了,那就换一块别的石头,差不多大小就行了,仅此而已。

这事指定是这么干的,不用教都会。

还有个例证就是,对于和氏璧究竟是啥材料制作的,没有定论。有认为是和田羊脂玉,有认为是夜明珠,也有认为是陕西蓝田玉。近年有专家研究认为是月光石,产于神农架地区等等。

和氏璧最后也没有了下落,恐怕还真就是做成了那个投到洞庭湖中的传国玉玺。

02

传国玉玺的传承与最终丢失

秦末战乱,刘邦率先进入咸阳。秦朝子婴就把这个象征皇权的传国玉玺献给了刘邦。刘邦打败项羽,建立汉朝,佩带此传国玉玺登基,号称“汉传国玺”。

刘邦也没见过这玩意啊,他无法鉴宝,不清楚真假。就算刘邦看出来是假的,因为真的丢失了,但刘邦绝不会说这就是假的。真假无所谓,它仅仅就是一个信物,证明刘氏江山受命于天,刘邦的皇权是天授,这就足够啦。

刘邦知道他是个假的,还会到处宣扬这不是真的,挖地三尺也要把真的给我找到。没人会那么傻吧,刘邦更不会。

从此之后,就以假传假,也就没有人对个这玉玺提出质疑。同意的道理,之后的持有者明知道它是假的,也不会说破,没有例外。

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命其弟弟王舜逼迫太后交出玉玺。太后舍不得,一怒之下将玉玺掷于地下,摔坏了一角。王莽命人用黄金修补,于是,留下了瑕痕。

东汉末年,十常侍作乱,东吴孙坚率先攻入洛阳,在宫中一口深井中打捞出一个宫女的尸体。宫女的脖子上系着一个锦盒,打开一看居然是传国玉玺这个宝贝。

孙坚立马跑到了江东,准备做皇帝啦。孙坚之所以这么拼命,就是想有一天把这宝贝拿出来示人。命中无有莫强求,否则,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不久,孙坚就挂了。其子孙策为了替父报仇,就用这个宝贝作抵押向袁术借兵。这就到了袁术的手中,袁术也就称帝了。把玩了两年多,也玩不下去了,就想把这宝贝献给仇敌袁绍。袁绍自然很高兴,派兵援救袁术北上。不想被曹操得知,派遣刘备、朱灵带领大军,半路截胡啦。

据说这宝物就重新回到了献帝的手里。估计刘备可能见过,感觉是不错的玩意,从此之后,一门心思要匡扶汉室,其实是在惦记着这个东西吧。

曹丕接受献帝禅让,就在传国玉玺的肩部镌刻上“大魏受汉传国玺”。司马氏接受曹魏禅让,也照葫芦画瓢,刻上了几个字,究竟刻了啥,不得而知。

五胡十六国时代,玉玺被石勒得到了,在玉玺的右面加刻了“天命石氏”。

这些看上去都是些儿戏,如此珍贵的宝物,岂能如此亵渎,要不他们都不得善终呢?

看来这些,都是传说,不足为信。

03

最终的悬案

隋朝一统后,玉玺就到了隋宫。隋朝灭亡后,萧皇后就带着这个宝贝逃到了漠北。唐朝李世民派人去寻找也没找到,就命人做了几个类似的玉玺,凑合着用。

后来萧皇后回到了中原,就把传国玉玺交给了唐朝宫室。

唐朝末年,战乱四起,你抢我夺,最后后唐末帝李从珂怀抱玉玺,登上玄武楼点火自焚,从此玉玺不见了下落。

到了北宋哲宗时期,洛阳一个农夫在李从珂自焚的地方,挖出了一方玉玺,献给了朝廷。经过当时十三位大学士依据前朝记载,多方考证,认定为始皇所制作的传国玉玺。

可惜,靖康之难时,又被金兵掳走了,从此了无踪迹。

元末明初,传说元顺帝携带着传国玉玺又逃到了漠北。朱元璋远征,想把这玩意找回来,但无功而返。

后来,一个陕西人声称得到了传国玉玺,要献给孝宗皇帝,但孝宗认为这是个假的。

到了清朝初期,紫禁城一共收藏了玉玺39方,其中就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玉玺。但经过乾隆皇帝的鉴别,发现这个玉玺完好无损,就断定是赝品。

看来只有乾隆是个实在人,其中的猫腻就不必多说了吧。

但这事也不好说,说不定这个完好无损的,还真就是秦始皇投到洞庭湖里的那个,也不是没有可能。

就这个假的,也有人惦记。

末代皇帝溥仪被冯玉祥驱逐出宫,此宝物不见了踪影。

据说袁世凯称帝时,用官帽、金钱拉拢溥仪的堂兄溥伦,偷偷把它偷了出来。但袁世凯只做了83天皇帝就驾崩了。

看来这个假的威力也不小哦。

总之,在豹眼看来,所谓的传国玉玺是真有此物,秦始皇不管用啥材料做一个这样的玉玺,并不困难。但在其投入洞庭湖之后,这个玉玺也就寿终正寝啦。

从此之后,历朝历代就开始了造假的运动,直至乾隆鉴定是个赝品为止。

大家想象一下就可以明白,没人见过的东西,说啥样就是啥样。比如宋哲宗时期,从李从珂自焚的地方挖出了玉玺,这更扯淡。

多少人挖了几百年都没有挖出,最后让他给挖出来了。再说,既然能挖出来,就要证明他是真的。宋哲宗费了这么大的劲才挖出来,谁还敢说是假的。说不定就是那十三个大学士去埋上的,也不是不可能。

不过,这宝物的魅力,也就在于没有活人真见过,这才有文章可做,好玩这就在这里。

最佳贡献者
2

玉玺在封建社会里是最高权力的象征,拥有玉玺几乎可以号令天下,为争夺玉玺曾掀起了多少场血雨腥风,许多人是志在必得,然而这样一件宝物在历史上也是几经沉浮,在经历了千年之后竟神秘地失踪了,这是为什么呢?


所谓传国玉玺就是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为了显示权威,命令李斯所铸造的那尊玉玺,用来表达至高无上的皇权和君权天授的权威性,为此李斯还在上面亲笔刻下“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传国玉玺作为一尊巨大的玉玺,那必然是一块整玉雕刻而成,而用来雕刻的玉石也是相当有来头的,正是当年名震九州的和氏璧。

无论是乱世还是盛世,传国玉玺不知道易过多少次霸主之手,总能完好的传承,因为在大家眼里这就是无价之宝,人们对他怀有敬佩之心,都尽心保护,唯一一次受伤是拜王莽所赐,篡位的王莽因为没有发号施令的玉玺,就派人向孝元皇太后王政君逼要,皇太后很生气,用玉玺砸王莽手下的奴才,玉玺掉落到地上碎了一个角,王莽得到了这至高无上的护身符,于是找高人用黄金修补了玉玺的缺角,这玉玺就成了金镶玉。


三国初期,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东吴孙坚带兵攻破洛阳城,在一口枯井中宫女脖子上的匣子里得到了传国玉玺,要不是孙坚找到,恐怕这传国玉玺就不见天日了。

直到曹操统一了北方,这传国玉玺才再次回到汉献帝手中,而曹操及后来的司马家族也都通过暴力手段拥有过传国玉玺。


隋炀帝的老婆萧皇后在隋朝灭亡后带着玉玺逃往突厥,经过一番周折后完璧归赵,李世民开心的不得了。

要知道玉玺去哪儿了,就要弄清楚玉玺最后时刻在谁的手里。

据史书记载,玉玺最后是被后唐皇帝李从珂抱着自焚的,以后就杳无音信了。

唐末天下大乱,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相继建立,传国玉玺再一次经历天下之乱,后唐皇帝李从珂被后晋大兵包围,李从珂遂与后妃于天星楼自焚而死,据说李从珂当时携带者传国玉玺,可是大火过后人们从灰烬中却不见玉玺的踪影,从此人间蒸发。


那李从珂为什么要自杀呢?这都是石敬堂给逼的,儿皇帝石敬堂勾结契丹人篡夺李从珂的江山,并用燕云十六州作为敬契丹人的报酬,李从珂是石敬堂的小舅子,被妹夫夺了江山,李从珂吃了哑巴亏,索性连同玉玺同归于尽,石敬堂非常懊悔,亲自拣了李从珂的尸骨厚葬。

说这玉玺被烧了,那修补的一角总还在吧,看来似乎是被石敬堂给顺手牵羊了,当时国内动荡不安,契丹更是虎视眈眈,石敬堂怕招来横祸,活该石敬堂点背,做了六年皇帝就挂了,当事人一死,契丹找机会灭了后晋,石敬堂的王朝昙花一现,契丹灭后晋肯定也是奔着玉玺来的。


在宋、辽、金三国抗衡的时候,辽国肯定不敢说自己拿走玉玺,后来蒙古灭了宋,成吉思汗纵横天下,玉玺在他眼里只不过是一块石头,成吉思汗传位给窝阔台,而其他三个儿子也是野心勃勃,如果把玉玺给了窝阔台,那就是给了一颗定时炸弹,说不定哪天就被兄弟给黑了。

成吉思汗也逃不过一死,蒙古人都是密葬,不给后人盗墓机会,目前还没有挖到元朝的墓,正是因为流传蒙古皇帝不用陪葬品的说法,成吉思汗也不用害怕有人盗他的墓,用玉玺陪葬是最安全的,成吉思汗的墓也是简简单单的,埋下以后用战马踏平,和其他帝王一样把知道秘密的人全部杀掉,这世界上就没有人知道墓地的具体位置了。


其实最信服的说法,这个玉玺就是随着李从珂一起烧掉了,如果真的被后人得到了,他也没必要掖着藏着,这种身份象征的东西,他肯定要拿出来显摆显摆。

后面的皇帝没办法,只好自己刻个高仿品,将就着用,你也刻,我也刻,就这样留下了一堆的高仿品。


皇权早就没有了,传国玉玺的下落也是个迷,这一切都不重要了,就让它和那个腐朽没落的时代一起消失吧。



3

悦读文史,我是子彧。

传国玉玺本为荆山璞玉,自秦始皇刻字定玺后,成为中华正统所在。为历代王朝所追捧,意义非凡。

往往王朝混乱,它就演变出离奇的故事和传说,等到王朝一统,又离奇出现。最后一次彻底消失,不再有人相信,应当是在元朝。

子彧就给大家分享一下,传国玉玺的传奇故事。

一、荆山璞玉为何成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的开始,就透着传奇的味道。

楚君蚡冒(春秋初年)时,楚人卞和在荆山之上发现了一块美玉,便将它献给楚君,然而楚君找人鉴定,却说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于是楚君将卞和砍去左足。等到楚武王即位后,卞和再次献玉,武王还是不信,卞和又被砍去右足。

楚文王即位后,卞和抱着玉在荆山上哭了三天三夜,眼泪渗出血。文王派人询问,这才叫人剖开石头,果得美玉。楚王将之打磨成璧,后世便将之命名为和氏璧。

实际上一开始的故事就充满着不合理性,一块石头,在青铜时代,又不花钱,要剖开不是很容易的事吗?还要鉴定?

只不过为了说明此玉之精美珍贵罢了。到了战国时期,此玉辗转到了赵惠文王的手中,演绎出了“完璧归赵”的精彩故事。最后,赵国灭亡,此玉终于还是到了秦王嬴政的手上。

而正是秦始皇嬴政赋予了这块玉神奇的魔力。他做什么了呢?

实际上他也不过是刻了几个字而已。

不过,他刻的这几个字十分不寻常。他命李斯刻下了小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传说秦始皇巡查天下,经过洞庭湖,波涛不止,秦始皇投此玉玺于水中,波涛遂止。后数年,有人跪在路边,重新像秦始皇献上了这块玉玺。这个故事,是秦对它的再一次加持。

秦末,秦王子婴素衣、献玉玺于刘邦,以示投降。献上玉玺也成为后世投降的一个标准手段之一。鸡贼的刘邦肯定没有把玉玺给项羽,而是自己藏起来了。后来成为汉朝皇帝的专用印章,世代传递。

经过秦始皇、和汉朝皇帝们的加持,这块玉正式成为我们所知的“传国玉玺”。从此这块玉,成为正统王朝的象征之一,后来东晋和唐朝初年,因为没有这块玉,被讥笑为“白板天子”。

对这块玉来说,它的传奇之旅即将开始。

二、传国玉玺的那些离奇故事

从汉到唐,玉玺经历了不平凡的传承,也惹出了许多瞠目结舌的故事。

西汉末年,王莽篡汉,想要得到这块传国玉玺。太皇太后王政君不愿意给,王莽强要,最后王政君将之抛于床板下,折了一角。王莽得到玉玺,喜不自胜,连夜请了工匠,将缺的一角用金子补上。从此,传国玉玺就成了不完美的金镶玉了。

然而,这个经过加持的玉玺也挽回不了王莽的命运。后来玉玺从王莽到更始帝刘玄、刘玄到赤眉军,赤眉军败,刘恭又献于汉光武帝刘秀。

和平的王朝能带给玉玺安定的生活,然而到了东汉末年,玉玺又重新开始了它的传奇故事。

东汉少帝时,宫中大乱,少帝和刘协出逃,玉玺不知所踪。孙坚率军入洛阳,传说枯井中竟然冒着幽光,于是孙坚打捞,得传国玉玺。然而并没有留下福报,孙坚却因此而死。孙策以此换来兵马,玉玺落入袁术手中,袁术竟然悍然称帝。可见此玉玺的魅力。袁术败亡,想将玉玺给他的兄长袁绍,半路被曹操邀击,玉玺落入曹操手中。

魏晋相传,西晋末年,晋怀帝被前赵俘虏,玉玺落入前赵手中,又从前赵到后赵石勒。后赵皇帝石虎还在上面刻了天命石氏几个字。

而渡江而去的东晋司马氏王朝,因为一直没有得到玉玺,被讥为白板天子。不久后,终于等到了机会,继后赵的冉魏求援于东晋,晋将趁机将玉玺骗来,快马送入晋都健康,结束了东晋白板天子的时代。

经晋到南朝宋齐梁陈,一路传递。然而,有玉玺加持的南朝还是止不住的衰亡了。南陈投降,玉玺进入隋宫。隋灭,玉随隋炀帝皇后萧氏入突厥。

李世民得不到玉玺,刻了好多方玉玺,聊以自慰,但是总觉得没有玉玺用着爽。

终于,李靖率军败突厥,萧氏回归,李世民终于拿到了梦寐以求的玉玺,终于摆脱“白板天子”称号的唐太宗高兴地不得了。


三、玉玺消失的都很有灵性

从唐到清,玉玺一次次“灵性的”消失,终于让这块玉失去了它的独特魔力。

唐末,玉玺从唐到后梁,又从后梁到后唐,终于石敬瑭反唐的时候,唐末帝李从珂自焚,却带着这传国玉玺一起消失了。

石敬瑭以其卖国行为被后世广为诟病,而这玉玺,好像也消失得十分灵性。

这一消失就是一百多年,北宋哲宗时,有人竟然向汴京献上这块玉玺。宋廷找了许多人鉴定最终,对外宣称说是真的传国玉玺,然而真的假的谁知道呢?

靖康之耻,玉玺也一并被金国虏去,却再次消失于历史的视野中,南宋一朝都是白板天子,或许宋明理学对正统的加持也与此有关把。

这不是玉玺的第一次全面消失,同样,也不是最后一次。

因为元帝国统一后,竟然又有人拿着一块玉号称传国玉玺公然在大都售卖,被丞相伯颜购得。

然而,此时的玉玺还有多少含金量,谁也不得而知了,同时玉玺的正统象征地位也早就随着玉玺的数次消失而淡化了。

历史记载,元曾经将很多玺印磨平,重刻。因此,即使这一方玉玺是真的,那么也可能遭此磨难。

当然,即使如此玉玺的传说还在继续。传说明廷朱元璋和朱棣十多次北伐的一个目的之一,就是对蒙古穷追猛打,以期夺取传国玉玺。然而,朱氏大明最终还是没能拿到这个传说中的玉玺。

清皇太极的时候,败蒙古林丹汗,传说林丹汗献传国玉玺于皇太极,但是这块玉玺真的假的,连清朝皇帝们自己也不信了。

因为,清朝时期,不时传出有人拿着传国玉玺在大街上售卖。乾隆帝买了很多,最终一块都不是真的,气的乾隆皇帝刻了无数个印章来代替。

多有疏漏,欢迎指正。我是子彧,期待你的关注!

4

一块和氏璧,半部中国史,传国玉玺的前世今生

通过现象看本质,传国玉玺其实就是一个印章,这和卫生检疫部门在白条猪身上加盖的合格猪肉印戳是一个物事,所不同的则是传国玉玺可以管天下“合格猪肉”。

在封建时代,传国玉玺是最高权力的象征,是皇权传承的纽带,谁拥有了它,就拥有了睥睨天下,指点江山的勇气。正是因为传国玉玺上负载的这些东西,让无数人为之竞折腰,也正是它所承载的东西无比珍贵,最终却是不能承受之重,导致了这一块绝世美玉湮灭在了历史长河之中。

传国玉玺的前世今生,都充满了传奇。它的前世是大名鼎鼎的和氏璧,而它的问世之路却充满了坎坷。

传国玉玺怎么来的?

战国楚国人卞和发现了一块璞玉,本着土地里挖出来的东西都属于国家的精神,卞和将它献给了楚王。楚王命令自己的御用工匠来鉴定,结果专业认定是一块大石头,楚王勃然大怒,大王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卞和失去了左脚。

但是他并不死心,不久楚王更新换代了,楚王2.0依然认定这是块石头,于是他的右脚也没有了。

但他仍然没有放弃,不久楚王又更新换代,楚王3.0上台了,卞和又又又把这块宝玉献给了楚王。楚王有感于卞和的坚持,他命令人把璞玉破开,果然得到一块绝世美玉。为了纪念卞和的坚持,这款美玉被命名为了和氏璧。

这个故事我们在感叹楚王更新换代速度之快的同时,也不得不吐槽一下,古今砖家都是一个样,术业不专攻,最后我们还要向卞和表示最崇高的敬意,他的执着让我们感动。

绝世美玉和氏璧的价值几何呢?

我们通常用价值连城来形容一件东西价值之高,而和氏璧的官方牌价是15座城池。为了这一块美玉,战国时期唯二的超级大国秦国和赵国险些擦枪走火,这才引出了千古绝唱完璧归赵,渑池会,负荆请罪三部曲。相信这个故事不需要我再赘述了。

又过了近百年,秦王扫六合,统一寰宇,拿着曾祖父秦昭襄王一辈子得不到的美玉和氏璧,志得意满的秦始皇为了宣示自己的皇权让丞相李斯亲手在和氏璧上刻上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从此和氏璧的身份发生了变化,他成了无数野心家魂牵梦绕的传国玉玺。

200年以后,传国玉玺再一次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著名疑似穿越者王莽依靠着出神入化,比肩奥斯卡影帝的演技夺取了汉朝天子的皇位。

为了宣示正统他派人向自己的皇太后王政君逼要传国玉玺,已经出离愤怒的王太后,甩手便将传国玉玺砸出,玉玺掉落在地上,碎了一个角。

王莽得到了朝思暮想的护身符,连夜找人用黄金修补了玉玺缺损的一个角,我想08年奥运金牌金镶玉,可能就是向这件事情致敬!

传国玉玺历经千年为何神秘失踪?

不得不说,和氏璧是命运多舛的。到了隋朝末年,被六位帝王级人物爱慕的著名萧皇后抱着玉玺和小儿子逃到了突厥。最终又上演了一番完璧归赵的戏码,美人和美玉尽入李世民彀中。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传国玉玺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直到后唐李从珂称帝,被著名的汉奸石敬瑭包围,李从珂和他的家人在天星楼自焚,从此传国玉玺人间蒸发。

也许是玉玺自己的选择,他不愿看到中华民族两次亡国的惨状,选择追随最后一任主人,共赴黄泉,从此哥不在江湖,江湖上却有哥的传说。

和氏璧或者说传国玉玺承载着卞和的坚韧、蔺相如的机智,秦始皇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的豪情壮志,王政君的愤怒,天可汗的意气风发,李从珂的心灰意冷,每一个故事都可歌可泣,真是一块和氏璧,半部中国史。  

5

说起著名的传国玉玺,大家都知道是由和氏璧雕刻而成的。其实在正式的秦、汉文献中,都找不到这个说法的任何记录,直到唐朝,文献中才出现传国玉玺是由和氏璧雕刻而成的记载。张守节《史记正义》引北魏崔浩之言,称“李斯磨和璧作之”;梁肃《受命宝赋》和杜光庭《录异记》都主张此说,称李斯命咸阳玉工孙寿将和氏璧精细研磨,雕琢为玉玺。


其实,玉玺是御玺的误称,正确、专业的称谓是:宝玺。仅从材料上讲,明朝宝玺基本上均是白石、青田石、寿山石。清朝宝玺,材料有玉质、栴檀香木、鎏金、骨质、水晶、石质、竹制、瓷质等等。


那么,和氏璧本身就是我们通常认为的“玉”吗?


据史书记载:和氏璧出自荆山。春秋时,楚人卞和在山中得一璞玉,献与厉王。王使玉工辨识,云为石也。王怒,以欺君罪刖卞和左足。后武王即位,卞和复献玉,仍以欺君罪再刖右足。及文王即位,卞和抱玉坐哭于荆山之下。文王遣人问询,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文王使良工剖璞,果得宝玉,因称和氏璧。威王时,相国昭阳灭越有功,王以此和氏璧赐之。旋昭阳在水渊畔大宴宾客赏璧,是时有人大呼:“渊中有大鱼!”众人乃离室临渊观之,回席后和氏璧竟不翼而飞。当时疑为门人张仪所窃,于是拘仪而严加拷问无果。张仪受此凌辱,怀恨在心,便一气之下,离楚入魏,再入秦,秦惠文王后元十年(前315),拜为秦相,乃游说诸国联秦背齐,复以使节身份入楚,瓦解齐楚联盟。后拘怀王,克郢都,尽取楚汉中之地,终于得报此仇。但从此荆山再也没有产玉记录。现代有人在湖北保康发现一种叫“荆山玉”的杂质较多的玉石,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玉形象相差甚远。


和传国玉玺的身世一样,它的经历也非常的扑朔迷离。


传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南巡行至洞庭湖时,风浪骤起,所乘之舟行将覆没。始皇抛传国玉玺于湖中,祀神镇浪,方得平安过湖。《史记?秦始皇本纪》也记载了类似的传说:始皇三十六年,有使者夜过华阴平舒道,一人持璧拦使者,说“为我遗滈池君”。据鉴别,这块璧是八年前秦始皇南巡洞庭、封湘山时,遇风暴投入江中的和氏璧。


秦末战乱,刘邦率兵先入咸阳。秦亡国之君子婴将“天子玺”献给刘邦。刘邦建汉登基,佩此传国玉玺,号称“汉传国玺”。


到了西汉末期王莽篡权,皇帝刘婴年仅两岁,玉玺由孝元太后掌管。王莽命安阳侯王舜逼太后交出玉玺,遭太后怒斥。太后怒中掷玉玺于地时,玉玺被摔掉一角,后来用金补上去。


王莽败亡后,玉玺最终落到汉光武帝刘秀手里,并传于东汉诸帝。东汉末年,十常侍作乱,少帝仓皇出逃,来不及带走玉玺,返宫后发现玉玺失踪。旋“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孙坚部下在洛阳城南甄宫井中打捞出一宫女尸体,从她颈下锦囊中发现“传国玉玺”,孙坚私自收起玉玺,并未拿出。不料孙坚军中有人将此事告知袁绍,袁绍闻之,立即扣押孙坚之妻,逼孙坚交出玉玺。后来袁绍兄弟败死,“传国玉玺”复归汉献帝。


三国鼎立时,玉玺属魏,三国一统,玉玺归晋。晋怀帝永嘉五年(公元311年),玉玺归前赵刘聪。东晋咸和四年(公元329年),后赵石勒灭前赵,得玉玺;后赵大将冉闵杀石鉴自立,复夺玉玺。


到南朝梁武帝时,降将侯景反叛,劫得传国玉玺。不久侯景败死,玉玺被投入栖霞寺井中,经寺僧将玺捞出收存,后献给陈武帝。


隋唐时,“传国玉玺”仍为统治者至宝。五代朱温受禅代唐后,玉玺又遭厄运,后唐废帝李从珂被契丹击败,持玉玺登楼自焚,玉玺至此下落不明。


一般来说,后唐李从珂之后,传国玉玺就已经失踪,之后的都是伪造的。


据野史记载,传国玉玺传到十六国时期,在冉魏灭亡的时候,东晋、燕、后秦各得到了一块,都自称是真的,其中东晋的这一块,一直传到后唐李从珂自焚。后来宋朝建立后,一农民在李从珂的废墟中找到这个玉玺,献给宋。后来,到了金,然后到了元,最后被元顺帝带到北元。明成祖朱棣灭北元后,传国玉玺就此消失。

6

历朝历代都有自己的传国玉玺,题目中所说的应该是从秦朝传到五代十国时期的秦汉传国玉玺吧。

史书记载,秦始皇嬴政统一中国后,命丞相李斯用赵国的和氏璧镌刻了传国玉玺,玉玺底座用小篆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

此后,传国玉玺便被视为王朝正统的象征,无数英雄豪杰奋起而争之。秦亡,楚项羽与汉刘邦争霸,刘邦胜,玉玺最终便落入汉高祖刘邦之手。自秦朝以来,传国玉玺经历了汉、魏、晋、宋、齐、梁、陈、隋、唐等朝代,至五代后唐时期(公元10世纪左右)失传,前后传国共1100多年。

关于玉玺的故事,其中还有一个小插曲,说的是公元9年,西汉王朝外戚大臣王莽篡位。王莽原本是汉元帝皇后王氏的侄子,以外戚身份夺权称帝,历经数位皇帝。在王莽篡位后,派人前去抢夺玉玺,当时已经身为太皇太后的王氏猛然将玉玺砸在地上,使得传国玉玺的一侧缺了一角,后来被王莽用纯金给补上了,所以传国玉玺又有“金镶玉”的美称。

从秦朝以来,传国玉玺一直正常地流传了一千多年,直到唐末五代时期彻底消失于世。唐朝灭亡后,中国进入了五代十国大分裂时期。公元937年,后唐末帝李从珂携带传国玉玺自焚于洛阳。士兵打扰战场时,把洛阳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有找到玉玺的下落,此后传国玉玺便不知所踪了。

后晋、后周、北宋等朝代为了显示自己的正统,碍于情面,只好自己亲力亲为地动手制作了所谓的“高仿”传国玉玺,用以掩人耳目。

我们熟知的宋元明清等朝代均是自己“伪造”的传国玉玺,其中既有在上面雕刻“皇帝钦崇国祀之宝”的,也有雕刻“皇帝之玺”的,还有雕刻“承天受命之宝”的,都不是秦汉传国玉玺上用小篆字体雕刻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不过,玉玺毕竟是正统的象征。在皇帝的授意下,从宋朝开始就不断用“农民”声称意外发现了传国玉玺,然后再向天子献上玉玺,事后证明这都是掩人耳目的障眼法,目的只是欺骗老百姓。

对于秦汉传国玉玺的去处,人们也是众说纷纭,或许它至今仍然常埋于地下,或许已经流失到异国他乡了。

7

传国玉玺是皇权的象征,若是按文物的价值来算,它应该是最贵重的一个物件了。当然了这个传国玉玺,现在已经流落到了哪里,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了。

不过通过历史上留下的蛛丝马迹,我们还是可以寻找到一些线索的。

至少,我们可以追溯到这个玉玺,是什么时候丢失的。可以肯定的说,明清两朝的时候,玉玺就已经失传了。

末代皇帝溥仪,他就说过关于这个玉玺的事情。

整个大清朝,都是没有玉玺的。而且清朝入关之后,在宫殿里在明朝皇室的子孙后代当中,搜寻过很多次玉玺的下落。

可是,从来都没任何线索。

后来才得知,原来大明建立的时候,也是没有这个传国玉玺的。也就是说明清两个朝代,是没有传国玉玺的。

即便有的话,也不是当时的那一块和氏璧制成的,这样的产品应该算是一个赝品。

事实上清朝的时候,一直到乾隆统治的时期,他还在找这个玉玺的下落。当然了最终也是没有任何结果的。

那么这个玉玺,是什么时候丢失的呢?

我们从秦始皇开始说起吧,毕竟这个玉玺的发明者是秦始皇。

玉玺的前身,是一块宝玉,叫做和氏璧。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和氏璧就落到了秦始皇的手里,他就把和氏璧制成了玉玺,赋予了玉玺皇权的特征。

以后无论谁当皇帝,都会找到玉玺,然后他的皇位才有可能被认可。

秦始皇之后,就是秦二世。秦二世被奸臣赵高杀害,然后子婴又杀了赵高,玉玺就到了秦王子婴这里。

秦朝结束之后是汉朝,玉玺是子婴交给刘邦的。当时,刘邦先入关中到达咸阳的,子婴就投降了刘邦。

刘邦打败项羽后就建立了大汉,玉玺在他子孙手里一代传给一代。西汉末年发生了一点变故,王莽篡权的时候,玉玺摔掉了一个角,王莽用金子把玉玺给补全了。

玉玺就成为了金镶玉的,王莽的新朝是被刘秀给推翻的,刘秀建立的东汉玉玺就落到了他的手里。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孙坚在讨伐董卓的时候,捡到了玉玺。他把玉玺交给自己妻子没多久就死了。

孙坚死后玉玺就被袁术抢走了,袁术拿到玉玺就想当皇帝,曹操开始讨伐他,袁术被曹操打败,把玉玺给了哥哥袁绍。

袁绍和曹操打仗,被曹操打败。

玉玺就到了曹操的手里,然后曹丕得到玉玺开始称帝,后来司马家篡权了.......,就这样,不管谁当皇帝,他们都是先要得到玉玺的。

传着传着,玉玺就传到了蒙古人建立的元朝手中。我们都知道朱元璋建立大明,就是夺了蒙古人的江山。

但是,朱元璋并没有得到玉玺,也就是说玉玺被人家蒙古人带到了大漠当中,然后就是至今都没有下落了。

8

传国玉玺是皇帝吃饭的家伙,可以说这个东西比皇帝的命都重要。它当然是不可能神秘的失踪的了,既使是失踪,也是某一个皇帝的原因。

传国玉玺也只有在一个朝代灭亡的时候,才有可能丢失。当然了它的丢失,也同时代表着拥有玉玺的这个皇帝被踢下了台。

那么,历史上的传国玉玺到底是何时丢失的呢?

其实从浩繁的历史资料中,我们还是可以追踪到一些线索的。

本来传国玉玺的前身是和氏璧,它的发现者就是战国时期的卞和。卞和是楚国人,他把和氏璧献给了楚王。

后来楚国为了和赵国交好,把和氏璧给了赵国,秦国想要赵国的和氏璧,因为蔺相如的出现,秦王没有得逞。这也就是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

不过,最终和氏璧还是到了秦国,因为秦始皇统一了天下。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他就把和氏璧制成了玉玺,从此,玉玺就是皇权的象征了,以后无论是谁,只要是当皇帝都是需要先得到玉玺的。

秦始皇死后,玉玺就到了篡夺皇位的秦二世手里,秦二世被赵高杀了,然后玉玺就到了秦王子婴这里。

后来,刘邦带领着他的军队来到秦的都城咸阳,子婴就投降了刘邦,然后玉玺又到了刘邦这里。

刘邦打败项羽之后,他就当了皇帝。

到了西汉末年,王莽篡权的时候,玉玺又发生了变故。

当时的外妻派王莽,逼迫自己的姑姑王政君把玉玺交出来。王政君就把玉玺给扔到了地上。

这一扔玉玺就摔掉了一个角,王莽把玉玺又给补上了一块金。这时候玉玺就成为了金镶玉的。

再就是刘秀建立的东汉,玉玺再次回到刘秀的手里。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董卓开始乱朝政。孙坚和曹操一起到朝中讨伐董卓,在讨伐董卓的时候,孙坚捡到了玉玺。

因为孙坚是袁术的部下,所以最后玉玺被袁术讨要走了。袁术想要称帝,被曹操给打败了。

玉玺就到了曹操的手里,曹操给了儿子曹丕,后来曹丕开始称帝......,一直到元朝建立,这个玉玺都还是在使用。

到了明朝推翻元朝的时候,玉玺就没有了,也就是说这个玉玺,很有可能被元朝的最后一个皇帝,给带到了大漠。

到如今为止,一直都没有听说过这个玉玺的下落。

我们都知道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皇帝是溥仪,溥仪说过清朝是没有传国玉玺的,既是是有也是一个赝品,并不是和氏璧制成的那一个。

事实上何止是清朝没有玉玺,整个明清两朝,都是没有玉玺的。

9

传国玉玺简介

一般认为,在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奇案是:武则天无字碑之谜、宋太祖死因之谜、明建文帝下落之谜以及传国玉玺下落之谜。传国玉玺又叫作“传国玺”,始于秦始皇时期终于大元逃往蒙古或终于后唐亡国,历经了千年的风风雨雨,最终淹没在历史舞台中。那么传国玉玺又有怎样的传奇故事和未解之谜?本回答将一一道来。

传国玉玺祥述

  • 传国玉玺究竟是不是和氏璧制作而成?

答:成谜,未知。

传国玉玺是那种玉制作而成有两种说法:一是《资治通鉴》所说为和氏璧(后人推测为南阳独山玉可能性大)做成:

“赵高令子婴斋戒,当庙见,受玉玺。即以卞和玉所刻的传国玺”

二是《资治通鉴》的矛盾记载以及《玉玺谱》上关于玉玺材质是蓝田玉的记载:

《资治通鉴》:“高祖入关,得秦始皇蓝田玉玺,螭虎钮,文曰:受天之命,皇帝寿昌。”
《玉玺谱》:“传国玉玺是秦始皇所刻,其玉出蓝田山,是丞相李斯所书,其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持有蓝田玉观点最早为汉人所提出,相关支撑书籍有东汉班固的《汉书》、唐代房玄龄的《晋书》、唐杜佑的《通典》等;持有和氏璧观点的最早为晋人所提出,代表书籍为陈寿《三国志》、唐张守节的《史记正义》、清代张廷玉的《明史》等。

  • 传国玉玺究竟什么时候失踪的?

答:有两个版本,前面都一样,后面有出入。

这两个版本关于传国玉玺在后唐灭亡之前的流传记录都是一致的:

秦始皇下令制作传国玉玺之后,秦朝经历二世而亡,子婴向刘邦在咸阳投降,刘邦楚汉争雄后夺得帝王宝座,将传国玉玺视作国宝,代代相传;

西汉末年,王莽专权,王莽篡位向皇太后索要玉玺,皇太后一怒之下把玉玺扔到地上,摔掉一角;

后东汉初年辗转为军阀刘盆子所得,刘秀击败刘盆子后传国玉玺再次归汉;

东汉末年,各路诸侯讨伐董卓,孙坚侥幸所得玉玺,袁绍知道后扣押了孙坚妻子,从而获得了玉玺,后袁绍为曹操所败,玉玺再次回到汉献帝手中,曹魏代汉后,曹丕获得玉玺;

司马氏受禅,获得玉玺并建立晋朝,并由西晋传到东晋;

刘裕废东晋立宋,开启了宋、齐、梁、陈时代;隋朝建立后,玉玺为杨坚所得;

隋朝灭亡后,玉玺一度随萧皇后到突厥之地,唐太宗迎回萧皇后并获得玉玺,并逐代流传。

故事开始出现分歧:

版本一是公元唐朝末年后唐主李从柯与曹太后、刘皇后在亡国之际等玄武楼带传国玉玺自焚而死,玉玺不知所踪。

版本二是在北宋哲宗时期有农夫在耕田时发现了传国玉玺(此处不知是否为赝品)并上交朝廷,并由13位大学士考证就是传国玉玺,但朝野始终有人怀疑真伪。

北宋为金所破,传国玉玺也被掠走,不知所踪;

公元1294年,传国玉玺突然出现在集市,为伯颜所得,从此落入大元;

公元1368年,朱元璋南京称帝,建立大明,后驱逐大元北逃蒙古,后又遣徐达深入蒙古追击,希望获得传国玉玺,未果。至此,传国玉玺不知所踪。

综上,无论是那个版本,传国玉玺流传都在千年以上,它所代表的意义远远大于了它本身的价值,不知所踪后历朝历代也曾发现过很多赝品,但真正的传国玉玺始终未能找到,倘若有一天,传国玉玺真能被发现,这将会是史学界的一场饕餮盛宴。

文燕山史话

10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件独一无二的无价之宝,它作为开疆拓土、驰骋天下的印迹,作为执国理政、养民生息的法物,更作为江山一统、万世无穷的凭证,一直传承了1600 余年,这就是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与和氏璧

和氏璧到底有多珍贵?

普遍认为,传国玉玺就是和氏璧,第一个拥有者就是卞和。卞和是春秋时期楚国人,他在荆山上砍柴,看见有凤凰栖落,偶然发现了这块石头。“彩凤栖玉”的传说,使卞和成为这件宝物的主人。

那时候的人老实,好不容易捡个宝贝,但自家不留,就拿去献给国君。当时的国君其实是酋长,叫芈熊眴,不识货,一看竟有人敢送石头骗我,暴怒,拉出去就“刖”。

刖刑又叫剕刑,是古代五大肉刑之一,简单说就是砍脚。酋长说你欺骗领导,这个罪不得了,卞和为这次献玉失去了左脚。公元前 704 年,楚王国建立,芈熊眴的弟弟芈熊通即位,为楚国第一任国王,也就是楚武王。卞和心里痛,明明是块好玉,怎么就欺君了呢?现在既然建国了,就当是给国庆献礼,一定要国王还我清白!于是卞和第二次送玉进宫,楚武王面对这块朴素的石头同样不识货 :你弄虚作假、屡教不改……来人,拉出去,“刖”!于是,卞和又失去了右脚。

等到第二任楚王,也就是楚文王羋熊赀继位,卞和的好运来了。楚文王没有主观臆断,而是派人前去查问,卞和于是把自己的冤屈一股脑儿倒出来:“我不是为我的双脚悲哀。明明是一块璧玉,却把它当作石头 ;明明是一片忠心,却被认为奸邪。”楚文王务实,也不多言,只命专家凿石验证。最后,石破天惊!一块天赐的传奇美玉终于横空出世。楚文王于是将这块玉石命名为“和氏璧”。

这是一个凄美的血泪故事。卞和当年哭玉的地方,人们把它叫做“抱玉岩”。这之后,和氏璧被楚国奉为国宝,从不轻易示人。那么,和氏璧到底珍贵到什么程度?史载不多,只说它很神奇,冬暖夏凉,晚上发出五彩光可当灯用,还能去尘辟邪。

秦始皇命丞相李斯刻印作玺

公元前 333 年,楚灭越,楚威王将和氏璧赐给有功的相国昭阳。一天,昭阳游览赤山,大宴宾客,就把和氏璧拿出来在众人面前炫耀。可一眨眼工夫,和氏璧竟不见了,正在楚国留学的张仪成了嫌疑犯。张仪是魏国人,相传与苏秦同为鬼谷子的学生,学习纵横捭阖的政治谋略,为楚所留。那是个无法无天的时代,说你偷就是你偷,不承认就“笞”。

“笞刑”就是抽鞭子。侥是如此,张仪还是拿不出和氏璧,最后只好放他回家。回家后,老婆见他皮开肉绽,不禁哈哈大笑:“你平时不是饱读诗书吗,怎会受这般羞辱?”张仪答非所问 :“你看我舌头还在不在?”老婆一诧:“舌头在啊!”张仪说:“行了!”

张仪一生,驰骋战国,能言善辩,全靠这一张嘴。虽说挨了打,却促成了他入秦为相。此后,苏秦南北合纵死帮六国,张仪东西连横神助秦国,二人联袂演绎了一段惊心动魄的合纵对抗与连横和解,这都是和氏璧的功劳。再后来,楚国上赵国提亲要求结盟抗秦,定亲之物就是和氏璧。而赵国蔺相如出使秦国,又演绎了一出完璧归赵的千古绝唱……

传国玉玺的传承史

秦统一中国后,和氏璧成为镇国之宝。秦始皇既立大国,自称“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遂命丞相李斯刻印作玺。

咸阳的玉工孙寿,奉旨成为这枚国玺的制作者。制作完成的这枚国玺,上雕螭龙,方圆四寸,跟一般家庭用的小饭碗差不多。秦始皇亲自拟定印章内容:“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意思是上天所授,长寿昌盛。内容既定,秦始皇就安排丞相李斯 :你的字写得好,就由你来写。

秦始皇统一中国,制定了“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的三同政策,其中,“书同文”,就是统一文字。李斯奉命进行规范,制定出了秦国官方标准文字“秦篆”,后世称作“小篆”。李斯的篆文是很了得的,史称“利落瘦挺,圆融峻整”。不过,李斯在传国玉玺上所书的篆文与现今不同。《玉玺谱》载 :李斯篆文,以鱼鸟刻之,故后世称作鱼鸟篆文。这些文字圈圈扭扭,果有鱼虫鸟迹之形,今人见了,还当是外星文字。

传国玉玺千年后失踪

皇帝专用的传国玉玺,得有专人管理。备受秦始皇宠信的宦官赵高,就专管这个。秦始皇属于走走族,一生出游无数,到处立碑炫耀,所以每次出门,玉玺都得带着。皇帝前面走,赵高就跟在后面拎着,皇帝一声吆喝,他立马就能拿出来。

沙丘之变,赵高假传圣旨逼杀长子扶苏、大将蒙恬,拥秦二世胡亥继位。接着,赵高逼胡亥自杀,想自立为王,天天就把传国玉玺背在身上。然而赵高只是个宦官,没人响应,无奈之下只好立扶苏之子子婴为王,交出了传国玉玺。但赵高没想到,子婴却是胆大心细,施计诛杀了他。

次年秦亡,子婴封存玉玺向刘邦投降。刘邦知道传国玉玺的价值,所以鸿门宴就偷偷藏着,只带了另外两件礼物去糊弄项羽。刘邦建立西汉王朝,把传国玉玺作为国印,随身佩带,号称“汉传国玺”。西汉两百年大朝昌盛,传国玉玺一直珍藏于长乐宫,一传九代,直到西汉末年。

西汉始初元年(8 年),蓄意篡权的王莽逼迫孝传国玉玺失踪之谜元太皇太后王政君交出掌管的玉玺。王政君是王莽的姑妈,当时被气得手直发抖,奋力将传国玉玺掷在地上。王政君当年已 79 岁高龄,但胳膊肘硬朗,她这一摔,一下就将这稀世之宝摔在地上崩碎了一角。王莽得到后既高兴又心痛,就用黄金补上,这是传国玉玺留下的唯一瑕痕,后世便把传国玉玺称为“金镶玉玺”。

新地皇四年(23 年)9 月,玄汉政府军攻入未央宫,王莽逃入太液池中的渐台被人杀死,传国玉玺遂入玄汉政府。更始帝刘玄不久兵败,传国玉玺落到建世帝刘盆子手中。东汉建武三年(27 年)2 月,刘盆子向刘秀投降,传国玉玺回归东汉。

东汉东平六年(189 年),十常侍作乱,胁迫汉少帝刘辨逃离京城,及至董卓进京,传国玉玺下落不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交待过传国玉玺的下落 :先被破虏将军孙坚所获,后被袁术所得。后来,穷途末路的袁术吐血而死,原广陵郡(江苏扬州市)郡守徐璆搜寻到传国玉玺,上交东汉中央政府。当时丞相曹操正把持朝政,得到传国玉玺后欣喜若狂,竟想把自己的位置让给徐璆,足见对传国玉玺的狂热崇拜。

再后来,传国玉玺成为曹丕的宝物,曹丕这个皇帝是夺来的,怕后人不认他,于是命人在传国玉玺上刻下七个大字 :“大魏受汉传国玺”。然而世事难料,曹丕政权只存在了短短的 45 年,就被“司马昭之心”给掏空了。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夺取曹魏政权,建立西晋,传国玉玺进入两晋时代。

太平之世,传国玉玺平安无事 ;朝代更叠,这宝贝就灾难频频。两晋时期,北方十六国乱成一锅粥,今天你抢过去,明天我又抢回来,不断上演“奇兵夺宝”,传国玉玺最终为东晋所得。

本来东晋得到传国玉玺,一切就该归于平静。不料,当时那些北方短命政权,认为只要拥有传国玉玺,就可以当真龙天子,于是假冒伪劣的传国玉玺开始频现于世。既有前燕的无玺假冒型,又有前秦的将计就计型,还有西燕、后秦的仿冒自制型。

其实,传国玉玺一直在东晋,直至东晋灭亡,传国玉玺才进入南北朝。尽管此后传国玉玺又多次易手,但最后还是为北周所得,北周大将杨坚灭陈,统一中国,传国玉玺于是入隋。

传国玉玺传到隋唐,见证了三百年辉煌盛世,后虽历经武则天篡唐建周和安史之乱,仍然安然无恙。唐天祐四年(907 年),朱温篡唐建立后梁,传国玉玺遂入五代十国。后唐清泰三年(936 年),唐末帝李从珂的一把大火,彻底将传国玉玺烧进了永恒。

至此,号称天下神玉的和氏璧,在历经 1600 余年的雪雨风霜之后,终于失传,有史为证 :“自秦始皇后,历代传受,至唐末帝自燔之际,以宝随身焚焉。”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各界对传国玉玺十分关注,史学家们研究不辍。1989 年,陕西蓝田县玉石厂科技人员按图索骥,历时三载,复制出这枚传奇的传国玉玺。

据专家介绍,和氏璧乃玉石中的“柱长石”,能耐 1300℃的高温,一般大火焚化不了它。换句话说,当年唐末帝李从珂登楼自焚,传国玉玺虽然失踪,但极有可能未被焚毁,只是一时不知去向何处。说不定哪一天,冥冥之中,这方牵动世人的传国玉玺,还会神奇地重现人间,震惊世界!

总结而言,传国玉玺失传原因有:

第一、传世时间长,中间难免会出现意外

第二、历经战火,能够传一千多年,实属不易了

第三、唐末,人为的损坏(当然这个只是历史记载而已)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