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隔三差五就能吃上一次鸡或猪肉。为什么?
因为那时的社会几乎都是半牧半农状态,大家都有田地开恳,即使有封建地主屯田霸地,一些荒地野边的勤劳朴实的农民会去种植收割的,鸡、猪、羊等这些牲畜也会饲养的,因此在吃鸡、猪肉上是不必犯愁的,再说那时的市场价格也没有绝对的价格标准,以物换鸡、肉都可以,或一斤也值不了几文钱。
我想也就是逢年过节的时候能吃上一顿肉或鸡,穷苦人可能几年也吃不上一顿肉或鸡。
这个可以这么估计。
一、无论穷富养猪羊鸡鹅还是容易的。
1、那时的中产及以下家庭,除了乞丐,绝大多数人都住的是茅草屋和窑洞。篱笆墙圈的院子及房子周围就可搭猪圈、羊舍、鸡鹅架就在猪圈羊舍上方。南方住竹楼的是上屋下圈。
有的中产院子一亩到几亩。
2、关键在于人勤不勤。因为这些家禽家畜要吃大量的草,需要主人干农活闲余时间和家里非劳动力去割。
必须清楚,那时的十几岁人就干农活了,无论是打工,还是自干。
当然,那时荒地较多,还有路、渠旁是拉绳放羊的好地方。
山区的地方更大更广。
3、只要人勤,一年养两头猪,一至两头羊,二十个上下鸡鹅是毫无问题的。这是起码的数字,大院子养一百鸡鹅松松的。
南方也有养鸭的。
也就是说每年出二三百斤猪肉,羊奶或羊毛,二百斤鸡蛋鹅蛋,是中肯的估计。
二、那时的农业税是比较重的
1、明清的国家税收主要来自于农业,是按田亩数量和等级,一般为10%的税收。另外还有盐税、茶税等等。
盐是家家都吃的,那时饮茶的人也相当的多。因而变相为人头消费税了。
2、农民最难的一般是欠收年和国家对内外战争时的加税。
还有另一势力与朝廷拉锯地区。那往往是交双份税的。
佃农难的是地租市场价格高时的欠收年。
3、农民交税的方式是粮食、棉花等国家收的农作物,也可以以傜役相抵。
三、农民需要去农贸市场卖猪、蛋及奶、毛等
1、置办吃穿住等用。
2、积累娶妻费用等。
我从以上罗列分析推测,正常的年份,不仅仅是富户,只要是勤恳的人人均一年吃几十斤肉十斤鸡鹅蛋,少儿有羊奶喝,是没有问题的。
一旦遇天灾人祸,就不敢保证了。一些遇人祸的家,一些懒汉,一些低能人,一些好赌者等,就不敢保证了。
这些都是你们想象的,实际谁也说不准,
明清时期我就不清楚了,七十年代特别清楚,我家乡的农民一年几乎过年才吃几只鸡,有的几乎一年连一只鸡都吃不上,不信问问老人家,原因不想一一道来,说来也是心酸的泪。
明清有的农民生活,吃肉的时候也不少,因为到处修的坟墓很多,少肉吃,少饭吃,就没有人修得起坟墓?还有房子也建不起,这两样都要的是吃的?
[流泪][流泪][流泪]八十年代想吃肉[擦汗][擦汗]条件差一点的单职工,大年三十吃一次。鸡蛋过生日有一个。你说呢?农村人大山里没被抢有一机会整野味尝尝。
这个问题没有什么相关资料,更没有讨论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