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邀请
萨尔浒之战满洲以少胜多,这是没问题的。因为计算努尔哈齐起兵前满洲人口的论文很多,在知网等正规资料库里都能找到。
理论上,八旗一个牛录编300丁,按照《八旗通志》给的数据,努尔哈齐有12万壮丁,根据三丁抽一的原则可以抽4万丁用于作战,紧急时刻可以动员三分之二的壮丁披甲从征。
但是这仅仅是理论上,实际上八旗大部分牛录都不足额,绝大多数牛录都不足百丁,只有极少数的牛录满编,我估计也就是努尔哈齐亲自指挥的15牛录亲兵是满编的。
而且皇太极继位后整编八旗,一牛录以200丁定编;清军入关后再次整编八旗,一个牛录以100丁定编。由此可见,八旗在早期从未达到理论上的那个理想状态。
那么萨尔浒之战满洲能投入多少兵力?这需要看一下张士樽先生的考证。全文太长,我就不贴了,直接贴一下考证结果。
努尔哈齐起兵之前,八旗在编的总人口一共只有十七八万人,这个数据还是把奴仆加上的结果。根据丁口比一比五的比例,壮丁总数也就三万多,顶破天四万多,不会超过五万。
不过萨尔浒之战关系到国运,我估计努尔哈齐会把所有的壮丁都投入到战斗之中,不排除那些虎逼老娘们也提着刀上去了。(入关前曾经有几个满洲妇女提着刀一顿乱砍,吓跑了偷袭的三百明军,后来长毛攻打江宁,大量得满洲妇女也上城作战,射杀了不少长毛,看来东北老娘们比老爷们彪悍是有历史原因的。)如此说来,满洲四万多对明军十万多,明军有绝对的兵力优势。
其实从军事指挥的角度来说,十万多部队兵分四路是正常的,因为一是因为那时候没有无线电没有雷达,十多万大军不利于将领的指挥;二是分兵只要配合好,同样可以战胜敌人。但是明军很没有配合可言,而且被歼灭的三路明军没有一路坚持超过一天的时间,都是在一天之内被歼灭,导致明军丧失了机动的空间和时间,最后只能讲李如柏这一路撤出战场,还被几十个虚张声势的八旗斥候吓得自相践踏,踩死了不少自己人。
另外,明军士兵在战斗力和战斗意志上不如满洲,军械也没有满洲精良,甚至明军枪炮齐鸣都打不死人,因为明军疏于训练且火器劣质,根本打不死人,只有几个倒霉蛋的头盔和面甲被穿透,结果仅仅是破相而已。
而且,这一战明军被斩首五万多人,可谓损失巨大,满洲的损失从来没有准确记录,向来是几百人不等,根据稻叶君山的分析,满洲最大的损失也不到两千人,这也是一个非常漂亮的交换比。而且此战明朝彻底丧失了辽东的主动权,之后八旗兵席卷辽东,努尔哈齐迁都沈阳并改名盛京。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