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国民党军中一个团,营,连都是什么编制,有副职吗?

国民党军中一个团,营,连都是什么编制,有副职吗?

2020-10-25 04:31阅读(71)

国民党军中一个团,营,连都是什么编制,有副职吗?看了好多书,却没有明白国军中的基层部队编制,比如老兵说国军里没有副连长,可是孟烦了就是副连长,这个有根

1

这个问题特别复杂,因为“国民革命军”的部队编制经历了多次改动和变化,作战序列里又分为嫡系和杂牌,编制更是不能统一而显混乱,也只能大概说明一下。在黄埔党军建立之初,其基本编制受苏联军制影响,以“三三制”为原则(装备训练也是苏式的),比如1925年8月第一军正式组建时,即下辖三师九个团,团以下仍然以“三三制”为基准分设三营、营辖三连、连辖三排直至各步兵班。



这个期间由于军职设置也模仿苏俄,所以连队是有“副连长”以及“副排长”职务的,同时还特别设置了各级政治指导员和党代表。比如黄埔一期的杜聿明毕业后,最先就是分配到第一军的前身:教导第1团,在该团第一营第三连当见习官兼军需上士,不久晋升为第二排“副排长”,后来又辗转回到老家陕西,在国民二军高桂滋团的补充营担任“副营长”兼第一连连长。


从1928年起由于跟苏联彻底翻脸,以及军阀混战的不断进行,蒋军以及各地方实力派军队的编制堪称五花八门,根本没有一定之规,所以也没有讨论的必要。直到1930年中原大战结束,蒋军用武力压服各地方实力派以后,开始进行陆军编制整理工作,此时已经从“师俄”开始向“师德”转变,步兵师开始实行两旅四团标准的“方块师”,基层军制也有所调整。




根据《民十九年陆军暂行编制表》的规定,步兵师又分为甲、乙、丙三类,步兵团则下辖三个步兵营,每个步兵营下辖三个步兵连和一个机枪排,而步兵连则下辖三个步兵排和一个供应班。那么连级部队军官配置情况如何呢?全连共有军官5名,军士16名和士兵145名,总计166名官兵。


重点在这5名军官的职务上,其中有三名少尉军官是步兵排长,一名是连长,而另外一名是连部“教官”(平常训练部队的),所以在这一时期,蒋军确实没有了副连长的职务,不过这名教官也等于是连长的助手,所以也经常被称为“连副”,但其实跟副连长的职务还是不能划等号的,毕竟名不正言不顺,而“副排长”干脆不是军官编制,是以资深军士担任。




到1936年开始进行“调整师”的编制设置时,根据“民国25年陆军整理草案”的规定,每个步兵团辖步兵三营、通讯一连、重机枪一连、迫击炮一排,而步兵连的额定编制为:全连官佐5员、军士14名和士兵147名。故而可以发现,尽管连以上编制有所调整,但步兵连的规模、官兵额定设置的变化不大,仍然是一名连长一名教官和三名排长,未设副连长职务。


这一时期蒋军的军职设置也借鉴了一些北洋军制,为了安置整编后裁汰下来的大批编外军官,开始在团以上单位设置“附员”,比如之前专门介绍过的中校团附李天霞、谢晋元,上校师附张灵甫等等,其中在团级设置中校和少校团附各一人,但不设专职副团长。不过呢,那个中校团附由于衔级较高,一旦团长不能视事基本就是他接管部队了,所以经常被称为“团副”,注意是俗称而非官称。




这个编制一直延续到抗日战争爆发,经过一年多的实战检验后,蒋军也开始对编制进行检讨和调整,在1938年底的第一次南岳(衡山)军事会议上,将原有的兵团、军团、旅三级建制全部裁撤。同时考虑到战争时期各基层军事主官经常阵亡或者负伤的情况,而又没有“法定继承人”不利于作战指挥,团以下单位遂开始设置专职副职,于是有了副团长、副连长等职务。


其实在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蒋军再次整编时也进行了相当的编制和职务调整,如果展开的话那就没头了,以后再介绍。至于问题描述中所提到的情况,其实哪个都没有错,抗战老兵说没有副连长,那是因为抗战初期确实没有;而《我的团长我的团》那是什么时间?中国远征军踏出国门的1942年以后,所以烦了当个副连长也很正常。


研究这个问题不能以静态模式,因为蒋军的编制和配置,始终在发生变化。《我的团长我的团》里面阿译原来是少校营长,后来的职务是什么?炮灰团副团长嘛!


2

编制都不一样的。

以团为例,黄埔军校教导团是蓝党第一支自己掌握的党军,1924年11月20日成立,何应钦任少将团长,王登云任党代表,团副王俊,参谋长朱荣。

黄埔时期的何应钦:

教导团辖3营,营辖3连,连辖3排,排辖3班大约26~30人,团直属有特务队,卫生队、侦查队、通讯队、辎重队、两个机关枪连,合计兵员1000出头。营连只有主官和党代表。

1928年后,蓝党与苏联交恶,逐步废除三三制的编组原则,取消副职,转向德式编制。同时也开始如同北洋一样在主官身边设附员,如步兵团和骑兵团最多有中校附员、少校附员、上尉附员、中尉附员四人。但通常只是中校和少校团附各一。

德械师:

附员不是副职,也不是副官。大体应该理解为司令部附属的待命军官,如中校团附就可以在作战时代理中校营长,但中尉团附显然是不能临时代理营长的。比如张灵甫出狱后担任王耀武的51师上校附员,后面淞沪会战305团团长阵亡,张灵甫才接任团长。这和中校团附临时代理营长是一个意思。

伴随蓝党军队的扩张,1935年开始逐步进行正规化整编,团被赋予两个标准,一是20个连的甲种团近3000兵员。二是9连的乙种团略超过1000兵员。而此时的旅大多就是一个甲种团和一个乙种团合编,加直属队不足5000。

军队编制装备增加,主官参谋长两个人显然很难兼顾全面工作,副职需求也出现了。由于后期的中央军校毕业生不能如黄埔前5期一样快速晋升,较多需要完善履历,这给副职设置带来了可能。此后副团长,副营长,副连长都有不少,但副排长很少,一般是资深军士担任排附,履行副排长责任。比如1946年74军改为整编74师,就有副师长蔡仁杰、副参谋长李运良、51旅副旅长皮宣猷等多个副职人员。

整编74师副师长蔡仁杰:

所以,多数时候,附员略低于副职,但也可以担任副职,比如四行战斗的谢晋元,他是团附而非副团长也非团副。不过似谢晋元这样的情况属少数,毕竟团附相当于营长,实际担任副团长是特殊情况。

谢晋元将军:

3

国民革命军的叫法才对吧??怎么能叫国民党军呢??当时我们的八路军新四军也是国民革命军序列!简称国军!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