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111国道,过了开鲁县东来,如果你开车一路向东,基本上就是东北口音了。开车从东来往西走,口音就和普通话很接近,基本上就是普通话了。

因为通辽一部分地区和辽宁省、吉林省一些地区接壤,所以口音基本上是东北方言。虽然有些旗县的口音大致相同,但是发音和音调也有所不同。

比如开鲁县,口音和奈曼相近,但是开鲁偏向东北口音,而奈曼旗接近普通话,一直到赤峰市的敖汉旗,特别相近。再往西走,一点点就有些内蒙西部口音掺杂。

乍一听口音都差不多,但是细听,确实有所不同的地方。而且地形地貌不同,黑土地和沙土地上的人性格也有细微差别。

通辽不是大部分地区都有一种东北味,而是一部分地区确实和东北口音相似。应该是吃喝口味和东北差不多,猪肉酸菜炖粉条,猪血肠炖大白菜……

如果说通辽地区农村,生活习惯以及其他各个方面,和东北地区哪个省相近,我认为是和吉林省比较贴切。

但是口音不是这样,你到奈曼和开鲁,或者是赤峰的敖汉东部,以及辽宁省朝阳北票,口音基本上就是普通话发音。

最佳贡献者
2

以前是归吉林市管理

3

通辽口音有一种东北味这就对了,因为内蒙古部分地区也属于东北地区。另外,通辽曾经划给归吉林省管辖,后来划回给内蒙古了。

4

以前归吉林,哲里木

5

距离比较近

6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通辽市科尔沁区及周边地区坐落在西辽河冲积平原上,地下水属于东北辽河水系,从小生活在西辽河平原上,喝着辽河地下水,所以口音也就成了东北味。

7

因为通辽最开始属于辽宁。而且挨着黑吉辽,很多人口都是那边的。其实通辽蒙族特别多。

通辽市的前身哲里木盟建置始于清初,其地域北由索岳尔济山以南的洮尔河、嫩江流域起,南至乌哈那德山的东西辽河流域和养息牧河,西起乌哈那山,东至松花江、伊敦河。

春秋战国时代(约前771年至前476年),这里居住着东胡、室韦等游牧部落。

战国时期,燕长城以南归燕国的辽东郡和辽西郡管辖。

秦代,东、西辽河一带隶属于辽东郡和辽西郡,嫩江流域仍由东胡人驻牧。

西汉时期,游牧于嫩江流域和东、西辽河流域的主要是东胡人的后裔鲜卑人和乌桓人,东、西辽河以南部分地区归玄菟郡、辽东郡、辽西郡管辖。

东汉时期,嫩江流域隶属于夫余,燕长城以南隶属于东汉的辽东郡、辽西郡。三国时期,鲜卑人大规模内迁,东、西辽河流域隶属于东部鲜卑的慕容部。

西晋时期,嫩江流域为夫余国属地。东晋十六国时期,燕王慕容的势力达东、西辽河流域。北部隶属于契丹。

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北部隶属于契丹,南部隶属于室韦。

唐代,在契丹地设饶乐都督府,后设松漠都督府;在室韦地设室韦都督府。

唐末,嫩江流域部分地区归渤海夫余府管辖。辽代,嫩江流域和东、西辽河流域归上京道和东京道管辖。

金代,嫩江流域和东、西辽河流域归上京路临潢府及东北路招讨司、咸平路咸平府管辖。

元代,嫩江流域和东、西辽河流域归辽阳行省开元路、中书省泰宁路和宁昌路管辖。

明代,嫩江流域和东、西辽河流域隶属于兀良哈三卫(即朵颜卫、夫余卫、泰宁卫),归大宁都司管辖。

明成祖时,成吉思汗胞弟哈布图哈撒尔后裔奎蒙克塔斯哈喇部游牧于嫩江流域,称嫩江科尔沁,并很快控制兀良哈三卫之地。

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奎蒙克塔斯哈喇后裔奥巴率科尔沁部归附后金。

清崇德元年(1636年),在科尔沁部设科尔沁右翼中旗、科尔沁右翼前旗、科尔沁右翼后旗、科尔沁左翼中旗、科尔沁左翼前旗,在郭尔罗斯部设郭尔罗斯旗。

顺治五年(1648年),在扎赉特部设扎赉特旗,在杜尔伯特部设杜尔伯特旗,析郭尔罗斯旗为郭尔罗斯前旗、郭尔罗斯后旗。

顺治七年(1650年),在科尔沁部设科尔沁左翼后旗。至此,哲里木盟共辖10旗。科尔沁6个旗受盛京(奉天)将军监督与节制,郭尔罗斯前旗受吉林将军监督与节制,郭尔罗斯后旗、扎赉特旗、杜尔伯特旗受黑龙江将军监督与节制。

清朝后期,蒙地放垦,并实行划界分治。嘉庆五年(1800年),在郭尔罗斯前旗长春堡设长春厅(1825年移驻宽城子)。道光元年(1821年)改设分防照磨。光绪十五年(1889年)厅升府。1913年府改县。嘉庆八年(1803年),在科尔沁左翼中旗招垦设梨树城(俗称买卖街)。光绪四年(1878年)改设奉化县治。1914年改为梨树县。嘉庆七年(1802年),在科尔沁左翼后旗常突额勒克招垦。嘉庆十一年(1806年)设昌图理事通判厅。同治二年(1863年)改为边海抚民同知。光绪二年(1876年)升为昌图府。道光元年(1821年),科尔沁左翼中旗招垦于八家镇。同治五年(1866年)八家镇归边海抚民同知。光绪三年(1877年)改设怀德县。道光七年(1827年),在郭尔罗斯前旗设龙湾乡。光绪八年(1882年)在龙湾乡设农安分防照磨。光绪十五年(1889年)改设农安县。咸丰元年(1851年),科尔沁左翼中旗放荒于郑家屯。光绪六年(1880年)设郑家屯主簿。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在郑家屯设辽源州。1913年改为辽源县。光绪六年(1880年),在科尔沁左翼前旗康家屯放荒。1913年设康平县。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在科尔沁左翼中旗周边村设四平站,隶属于昌图府。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在科尔沁左翼前旗及土默特左旗交界处的横道子设彰武县。光绪三十年(1904年),在扎赉特旗莫勒红岗子设大赉厅。1913年厅改县。光绪三十年(1904年),在科尔沁右翼前旗双流镇设洮南府。1913年府改县。光绪三十年(1904年),在科尔沁右翼前旗洮儿河北的白城子设靖安县,在七井子设开通县。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在科尔沁右翼后旗洮儿河南的钱家窝堡设安广县。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在郭尔罗斯后旗设肇州直隶厅,后改为肇州县;将郭尔罗斯前旗沐德、怀德二乡划出,设德惠县;在杜尔伯特旗设安达厅,后改设安达县;在杜尔伯特旗东集镇设林甸县;在科尔沁右翼中旗设醴泉镇,宣统元年(1909年)改为醴泉县,后改为突泉县。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在郭尔罗斯前旗设长岭县。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在科尔沁右翼后旗查干淖尔设镇东设治局,宣统二年(1910年)改设镇东县。

民国二年(1913年),在科尔沁左翼中旗采哈新甸双山镇设双山县,后与辽源县合并为双辽县。民国三年(1914年),在科尔沁左翼中旗巴林太来设通辽镇,后改为通辽县。民国四年(1915年),在科尔沁右翼中旗所置的醴泉县析出开化县,后改为瞻榆县。民国十七年(1928年),在郭尔罗斯前旗设乾安县。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科尔沁右翼前旗、科尔沁右翼中旗、科尔沁右翼后旗、科尔沁左翼前旗、科尔沁左翼中旗、科尔沁左翼后旗、扎赉特旗隶属于伪兴安省的兴安南分省。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伪兴安南分省改兴安南省,归蒙政部管辖,通辽县、库伦旗划归兴安南省,郭尔罗斯前旗归吉林省管辖,郭尔罗斯后旗归滨江省管辖,杜尔伯特旗归黑龙江省管辖。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兴安南省改称兴安南地区,隶属于兴安总省。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0月,科尔沁左翼中旗、科尔沁左翼前旗、科尔沁左翼后旗成立三旗联合办事处。中国共产党辽北省委指派辽源专署接管通辽县。12月,科尔沁左翼三旗隶属于兴安南地区。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月,通辽、开鲁归辽西省管辖。4月,撤销兴安南地区,成立哲里木省。6月,哲里木省改称哲里木盟,由辽吉省代管。1947年5月,扎鲁特旗划入哲里木盟。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6月,辽吉省改为辽北省,哲里木盟隶属于辽北省。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9月,奈曼旗和库伦旗划归哲里木盟。此时,哲里木盟管辖通辽县、开鲁县、科尔沁左翼中旗、科尔沁左翼后旗、科尔沁左翼前旗、扎鲁特旗、奈曼旗、库伦旗。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3月,科尔沁左翼前旗建制撤销,所辖地区划入科尔沁左翼后旗、库伦旗、彰武县。4月,哲里木盟划归内蒙古自治区。

1951年7月,析通辽县城关区设通辽市,为盟政府所在地。

1953年3月,哲里木盟建制撤销,所属各旗县市归内蒙古东部区行政公署管辖。

通辽夜景

1954年4月,内蒙古东部区行政公署撤销,哲里木盟建制恢复,管 辖范围与撤销前相同。

1958年10月,通辽县建制撤销,并入通辽市。

1964年12月,通辽县建制恢复,与原通辽市分开。

1965年10月,科尔沁右翼中旗由呼伦贝尔盟划归哲里木盟。

1969年7月,哲里木盟划归吉林省。

1979年7月,哲里木盟复归内蒙古自治区。

1980年7月,科尔沁右翼中旗划归兴安盟。

1985年11月,霍林郭勒市成立。

1986年7月,通辽县建制撤销,并入通辽市。

1999年1月13日,国务院国批准撤销哲里木盟和县级通辽市,设立地级通辽市。

8

兴安盟的科尔沁右翼中旗,原先归吉林省白城地区哲里木盟管辖,后又划归内蒙古,兴安盟复建,从哲里木盟划归兴安盟管辖。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