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题目太大,且并没有设定年代。我们以最具代表性的战国七雄为例,简单说一下他们的分布。

齐楚燕韩赵魏秦,其中韩赵魏被称为三晋,原本是老牌强国晋国分裂而来。

韩国初期建都阳翟,灭亡郑国以后迁都新郑。主要是现在河南、山西。

赵国都城邯郸,其势力范围较为宽广,在今天河北、内蒙古、山西一代。

魏国作为战国首霸,都城在大梁,也就是今天的开封,即便是今天也是兵家必争之地。最强势的时候甚至打的秦国不敢动弹,史称魏霸西河。势力范围包含今天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安徽的相当一大部分。

剩下四国基本就是东西南北分界线。

齐国是周王朝东部分界线,都城在临淄,势力范围大致为山东、河北两地。

秦国为西部分界线,都城咸阳,势力范围主要是今天陕西、四川、重庆、甘肃。

楚国是南部分界线,势力范围主要是湖北、江西、安徽、河南、江苏、广西、广东。

燕国是北部分界线,势力范围在今天的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辽宁。

最佳贡献者
2

夏朝(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夏朝都城几经变更,传说,夏朝的第一个国王禹,始都阳城,后迁阳翟。夏王朝的第三个帝王太康(启之子)都斟。具体位置不明确。 商朝(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都城在毫,今河南商丘北。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迁都到殷,今河南安阳。还有商朝早期的都城“毫”一直有争论,影响较大的说法一种说在今天的郑州,还有一种说是在今天的河南省偃师县。 西周(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都城在镐京,今陕西西安西。 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都城在洛邑,今河南洛阳。东周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都城在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3年),都城在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 东汉(公元25年—220年),都城在洛阳,今河南洛阳东。 三国(公元220年—280年),魏的都城在洛阳,今河南洛阳东;蜀的都城在成都,今四川成都;吴的都城在建业,今江苏南京。 西晋(公元265年—316年),都城在洛阳,今河南洛阳东。 东晋(公元317年—420年),都城在建康,今江苏南京。 南北朝(公元420年—589年),南朝经历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都城都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北朝的北魏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公元 493 年,迁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东魏的都城在邺,今河北临漳西南;西魏的都城在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北齐的都城在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北周的都城在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 隋朝(公元581年—618年),都城在大兴,今陕西西安。 唐朝(公元618年—907年),都城在长安,今陕西西安。 五代(公元907年—960年),梁、汉、周的都城在今河南开封;唐的都城在今河南洛阳。 北宋(公元960年—1127年),都城在东京,今河南开封。 南宋(公元1127年—1279年),都城在临安,今浙江杭州。 辽朝(公元907年—公元1125年),名义上的都城在上京临潢府,在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 西夏(公元1038年—公元1227年),的都城在兴庆府,在今天的宁夏银川。 金朝(公元1115年—公元1234年),最初的都城在上京会宁府,在黑龙江的阿城。中期迁都中都,在今天的北京。晚期迁都南京,在现代的河南开封。 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都城在大都,今北京。 明朝(公元1368年—1644年),都城在应天,今江苏南京。 清朝(公元1644年—1911年),初期都城在盛京,今辽宁沈阳。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后,顺治帝迁都京师,今北京。

3

我是五味谈,我来回答希望能帮助你。

在中国古代一些大的分封国想必大家都知道吧。今天我就不说这些大国啦,给你们分享一些小的分封国在今天中国的具体位置吧。

在我国春秋时期,从周朝分封下来的小的分封国就有上百个。这些小分封国大的二三十里,小的没有一个县城大。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些出名的小国吧!

鲁国

在泰山以南,略有今山东省南部,兼涉河南、江苏、安徽三省之一隅。

巴国

巴国,在中国先秦时期位处中原西南面的一个国家。始于先夏时期,于夏初加入夏王朝,成为其中一个诸侯国,灭于战国秦惠王时期。

蔡国

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国君为姬姓。周武王弟叔度(姬度)后裔,前447年灭于楚国。建都于蔡,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河南驻马店市上蔡县一带。

陈国

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国君为妫姓。舜后裔,建国君主陈胡公妫满。建都宛丘(今河南淮阳附近),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河南东部和安徽一部分,灭于楚国。公元前479年,楚灭陈。

曹国

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伯爵,国君为姬姓。周文王子曹叔振铎(姬振铎)后裔。建都陶丘,辖地大致为现在的定陶附近。公元前487年,宋国灭曹。

邓国

在现在的河南邓州。子姓。建于商朝武丁王时期,春秋时为楚国所灭。邓国灭国后,其国后人以国名为姓,是为邓姓

代国

是十六国时期鲜卑拓跋氏在初期建立的政权。魏晋时期鲜卑拓跋部原游牧于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一带。曹魏甘露三年(258年)大人拓跋力微徙居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北),召集诸部,确立了在部落中的大酋长地位。力微卒,诸部离叛。晋元康五年(295年)力微子禄官统部,分国人为中、东、西三部,自领东部。永嘉元年(307年)禄官卒,其弟猗卢总领三部,有骑士40余万。永嘉之乱后,中原纷扰,晋并州刺史刘琨表请封猗卢为代公,后进封代王。以后数传至拓跋什翼犍。什翼犍曾为质子在后赵都襄国(今河北邢台)生活多年,深受汉文化影响。咸康四年(338年)即代王位,置百官,制法律,由部落联盟最终转变为国家形式。代建国三年(340年)定都云中盛乐宫,后又在故城南筑盛乐新城,发展农业。建国三十九年(376年)前秦苻坚发兵击代。什翼犍兵败奔逃后被杀。代亡。

霍国

是中国西周至春秋时期的一个诸候国家,位于现代的山西霍州一带,周武王时,封叔处于霍,是为霍叔,此即霍国之始,管蔡之乱后,霍叔被废为平民,但霍国仍被保留下来由霍叔之子继位,一直到春秋时代,前661年被晋国所灭。

江国

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国家。始祖玄仲为伯益之子,伯益佐禹治水有功,其子启即位后封玄仲于江地(今湖北江陵),公元前623年,江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晋国

周代诸侯国名,原名唐。在今山西省南部。到前403年晋国大夫韩虔、赵籍、魏斯三家自立为诸侯,晋国被分裂为韩、赵、魏三个诸侯国家。晋国国都为唐(今山西翼城),晋献公迁都绛(今山西翼城东南),别都为曲沃(今山西闻喜县东)。

莒国

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国君为己姓,建国于前1046年,建国君主是己兹舆期。公元前481年,莒郊公亡国。

蓼国

位置在河南固始县东北,都城为现安徽霍邱城关附近。(蓼 古蓼国之都。在今河南唐河县南。蓼为已姓国,祝融的后裔。周时居此。春秋时期灭于楚,改称湖阳。汉置湖阳县,属南阳郡。郡该地后世有湖阳城。古蓼国之都。在今河南固始县东北。蓼为偃姓国,皋陶的后裔。或说为姬姓国,高阳氏才子庭坚的后裔。)

杞国

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国君为姒姓。禹后裔,建国君主杞东楼公。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河南杞县,灭于楚国。公元前445年,楚灭杞。杞国实在太小,连史书对杞国也不愿多提。

权国

在现在的楚国附近。建于商朝武丁王时期,春秋时为楚国所灭。权国亡国后。楚文王设县于权国。命权国国君管理。

宋国

是中国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国君子姓,位于现在河南商丘一带。

滕国

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国君为姬姓,前1046年立国,前414年被越王朱勾践所灭。

感谢阅读!

4

晋国在山西,齐国和鲁国在山东,燕国在北京河北一带,楚国在湖北湖南,宋国在河南,吴国在江苏;越国在江苏;赵国在河北;秦国在甘肃陕西四川一带;

5

燕:

都城蓟(天津蓟县),疆域在今天的河北北部、北京、天津、辽宁南部,内蒙部分地区,后来拓展到朝鲜半岛。

赵:

都城邯郸(河北邯郸),疆域包括河北中南部、山西北部、东部、河南北部、山东西部等的部分地区。

齐:

都城临淄(山东淄博),疆域包括山东大部、河北东南部(一小块),江苏北部,安徽北部等的部分地区。

魏:

都城安邑,后迁大梁(河南开封),疆域包括山西南部(一小块)、河南中部、东部、安徽西北部。

韩:

都城平阳(山西临汾),后迁至新郑(河南新郑),疆域包括山西中部、河南西部,陕西东南部。

楚:

都城郢(湖北荆州),后迁至寿春(安徽寿县),最大时疆域包括湖北、湖南、江西、贵州部分、重庆、河南南部、安徽中南部、山东西南、江苏南部、浙江北部。

秦:

都成雍,商鞅变法后迁至咸阳。疆域包括陕西大部、山西西南(一小块)、河南西部(一小块)、甘肃东南部、四川部分。

战国(前403年-前221年)是我国继东周列国以来的又一个诸侯割据的时代。其与春秋在历史上并无明确的界限,只是依照今天的习惯,以“三家分晋”(前 403年)为起始标志,到前二二一年秦统一六国这一段时间称为战国时期

到了战国时期,中国的局面已发生了变化:其中,诸多中小诸侯国家已被吞并,余下的秦、楚、燕、韩、赵、魏、齐七国成为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家,它们通常被后人称为“战国七雄”。

秦国在春秋末期是力量较弱的国家之一,所以秦统治者一直力图改变这种局面。前三六一年,秦孝公下令求贤,魏国人商鞅应暮入秦,自此,秦国进入了其快速发展的阶段。商鞅在十年的时间里通过实行 组织民户、奖励军功及变领主制为地主制等一系列政治经济的改革,使秦国国富民强,成为战国第一大国。但商鞅的变法遭到了其他旧势力的反对,至秦惠王即位,商鞅便被施以车裂之刑,而他所设立的新法却广泛被秦人接受, 成为此后秦国政策的基础。就在商鞅变法的同年,秦国灭蜀,至此,秦国北有上郡,南有巴蜀,东有黄河与函谷关,地势宜首难攻故而被称为“天府雄国”。加之商鞅变法所创造的经济政治条件,使之完全具备了统一全国的条件。

韩原为晋国韩氏家族,在“三家分晋”之后才成为独立的诸侯国家。它东临魏国,西靠函谷关,占据军事要道,故而连年争战不断。公元前三五八年,韩昭侯使用法家的申不害为相,执行苛刻政治,使韩的 国力暂时得到加强,但没过多久便又陷入衰落。所以韩国也六国中是最早被秦消灭的国家。

魏国与韩国相同,也是由晋分裂出的国家之一,并且在三个国家之中实力较强,加之魏文侯时的“李悝变法”,使其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很快强大起来。前三四四年,魏惠王将国都从安邑迁到大梁(今河 南开封),从而使魏国达到鼎盛时期。前三五四年,魏国发兵攻打赵国,齐国派救兵援赵,击败赵国。后来,齐国以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以“增兵减灶”之计在马陵之战中彻底击败了魏国,使魏国从此一蹶不振,再无精力与其他六国交战,直至其被秦国灭亡。

赵国是“三家分晋”所形成的第三个国家,它都于邯郸,与齐、燕相临。战国后期,赵国因有名相蔺相如、大将廉颇等大臣忠心为国,使赵国颇为强大。而有关廉颇、蔺相如二人“完璧归赵”和“负荆请罪”的故事也被后人传为佳话。 在廉颇、蔺相如辅佐的十年中,强秦一直未敢对赵国用兵,直至前二六零年,秦大将白起用离间计使赵王弃用廉颇而用赵括为将,才于长平击败赵军,杀其士卒达四十万。使秦以此为契机,逐步消灭六国,统一天下。

燕国原是北方的一个小国,因其远离中原,使之得以相对安宁,并无太多战事。所以春秋末期燕国已成为北方的大国。至燕太子丹的时代,太子因见秦国强大,早晚会对燕国的统治不利,于是谴刺客荆轲刺杀秦王,不料, 荆轲被秦王斩于殿上。太子丹行刺未果,反而使秦王对燕深恨不已,秦王赢政于前二二六年功下燕都蓟(今北京)了,消灭了燕国。

齐国是六国中比较强大的国家,因其远离秦国,故而一直未与秦国有正面冲突。前三一四年,齐宣王趁燕国内乱之际,出兵攻占了蓟城,但在燕国人民强烈的反抗下,不得不又退兵回国。而燕昭王为报一箭之仇,任乐毅为大将, 联合三晋、秦、楚等国大举伐齐,联军只用半年时间便攻占了齐国除莒和即墨两城外的大部分国土,险些亡国。此后,齐国大将田单以此两城为基础,以少胜多,大败燕军于城下,才使齐国免遭亡国之祸。但在这五年的战争中,齐国损失惨重,而使其强国地位一直未得到恢复。

战国时期虽连年征战,但这丝毫未影响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此间,中国古代思想文化达到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高峰,其中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老子、庄子、列子为代表的道家;韩非为代表的法家;墨子为代表的墨家等理论最为后人推崇。 这些学派的出现使战国的思想界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而这些理论不仅对当时的政治经济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其深远影响一直流传至今,成为中国思想史上不可磨灭的一页。

公元前二三零年,秦王赢政开始了他统一全国的征程,在九年的时间里,秦先后消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并于前二二一年统一了全国。至此,中国长达近六百年的分裂局面才得以结束,秦王朝的统治正式开始。

6

我们了解一下战国七雄的位置,战国七雄也是周朝的各个分封国中的几个,虽然后来韩赵魏三家分晋,但也不影响大体的位置分步。

1秦国:疆域包括现在的陕西大部、山西西南(一小块)、河南西部(一小块)、甘肃东南部、四川部分。2齐国:都城临淄(山东淄博),疆域包括现在的山东大部、河北东南部(一小块),江苏北部,安徽北部等的部分地区。3韩国::都城平阳(山西临汾),后迁至新郑(河南新郑),疆域包括现在的山西中部、河南西部,陕西东南部。4赵国:都城邯郸(河北邯郸),疆域包括现在的河北中南部、山西北部、东部、河南北部、山东西部等的部分地区。5魏国:都城安邑,后迁大梁(河南开封),疆域包括现在的山西南部(一小块)、河南中部、东部、安徽西北部。6楚国:都城邯郸(河北邯郸),疆域包括现在的河北中南部、山西北部、东部、河南北部、山东西部等的部分地区。7燕国:都城蓟(天津蓟县),疆域在现在的河北北部、北京、天津、辽宁南部,内蒙部分地区,后来拓展到朝鲜半岛。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