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该怎么说呢?

古语: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也就是说,一个人没有长远的目光,就必会被眼前的事情利益所困扰。

赵高就是这样,他一个阉人,想获得秦王赢政的情睐就必须尽阿谀奉承、拍马溜须之能事,而正直之人是不耻于和赵高这样的小人为伍,若蒙毅保扶苏上位,赵高就是死路一条,所以赵高必须灭了扶苏,拥胡亥坐上皇帝保座,赵高才无性命之扰。

顺利的拥胡亥上位杀掉扶苏一干人后,又觉的李斯等人碍眼,该是除掉李斯,大权独揽的时候了,于是杀掉了李斯,至于全国各地的反秦浪潮,只精于宫庭斗争的赵高不懂,也不知道该怎么应对,更拿不出一个通盘的镇压计划,而有本事的人又几乎被他杀光了,所以赵高对全国的乱局,重新复辟的六国,实在是无能为力,也只能谎报军情,瞒一天算一天了。

最佳贡献者
2

赵高据记载为赵国宗室,幼年受腐刑入宫为太监,后为报复故意亡秦,但这只是一家之言并不足信,

宦者令并不是宦官,而是掌管刑律的官员,精通秦律的赵高深受始皇帝倚重,将爱子胡亥交给赵高教导,秦始皇沙丘突发重病,他下旨调走支持扶苏的蒙毅,立十二岁的胡亥为太子,命赵高李斯辅佐。

始皇死后,三人秘不发丧,星夜赶回咸阳,路上赵高李斯商议后绞诏杀死扶苏蒙恬,然后才放心的让胡亥即位,随后赵高利用胡亥对自己的信任开始大权独揽,而旧六国的反秦势力开始蠢蠢欲动,

随着大泽乡起义开始,天下又开始纷乱,但赵高不以为意,他一心排除异己,先杀死秦国宗室,后屠戮不服从自己的大臣,李斯也被构陷而被屠三族,此时张楚大军逼近函谷关,赵高才慌忙派了从无带兵经验的章邯带领二十万骊山囚徒前去平乱,

章邯连战连胜,立下大功,又遭到赵高嫉恨,不久他围攻赵国巨鹿时被楚军打败,赵高借此机会下旨要严惩章邯,逼得他投降项羽,大秦自此大势已去,

二世渐渐长大,不在愿受赵高摆布,赵高命人杀死二世,让他做替罪羊,他自己和楚军谈判自立为王,不成想他新扶立的秦王子婴却趁他不备突发政变,杀死赵高,重新夺回大权,但此时刘邦的楚军以兵临城下,子婴只有开城投降,从附庸立国到统一天下历时六百年的秦国,被赵高胡亥只用了三年就弄得灰飞烟灭。

3

赵高并没有主观想要秦朝灭亡,只是醉心于权利!

公元前210,秦始皇驾崩;赵高联合李斯,篡改继位诏书,并设计杀害原本继承人公子扶苏,然后伪造诏书,支持秦二世胡亥继承大位!

赵高、李斯,一方面担心公子扶苏继位,对他们人身安全造成威胁,一方面也担心自己的权利受到威胁。始皇帝刚统一六国不久,秦朝兵锋正盛,赵高、李斯等人,都没有想过秦朝会在短期内就走向衰亡,他们要的只是自身的绝对安全、手中的绝对权利。

正因为秦朝的强大,赵高等人,也是为所欲为,肆无忌惮的蒙蔽秦二世胡亥,比如朝堂“指鹿为马”,更是直接或间接的耗损秦朝的元气。

赵高等人,只是醉心于权利,没有长远的国家战略眼光,在他的眼中,只要活着的时候可以为所欲为即可,哪管世道的洪水滔天;赵高的所作所为,加速了秦王朝的崩溃,放在历史的长河中来看,也可能没有赵高,还会出现另一个导致同样结果的赵高。

4

赵高的目的是为了掌权。秦始皇有好多个儿子,他之所以扶上了胡亥就是因为胡亥太没本事,太好控制了。然而一旦战事起,皇帝和手下的大将能臣一定会连成一片,这么一来赵高就大权旁落了,所以他极力阻止让皇帝知道战事,这样才能让他自己大权独揽

5

赵高不想妲己,他才不是个随便陪皇帝睡觉的人。

秦朝灭亡对赵高好处大了去了。

留名千古不说,还能该换身份;秦朝不亡,赵高永远是太监;赵高当年是要把秦国皇帝当投名状献给反王的人,人家就指望着当关中王呢。

6

历史上宦官当政都是如此。太监本身并没有什么见识,喜欢的也是那种溜须拍马之徒,最忌讳那些有本事的人,担心独揽大权的地位受到挑战,因为他的基础太脆弱,上位不是靠战功学识,人心不服。这样的人如何守护国家?太监又比较敏感,疑心重,你稍微有点战功他就惦记上你了。注定不可能对政权有帮助的。

也有据说赵高不是秦国人,而是赵国的皇室宗亲,因为赵国被灭,赵高不得不去秦始皇身边做太监,于是后来赵国故意祸害秦国,导致秦国灭亡!

7

复仇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