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智囊团仅仅是参谋,不是最终的决策者。曹操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聪明人也有其固执所在,当曹操最终决定了,智囊团也无能为力。

需要说的是军事上两大谋主荀彧、贾诩。在赤壁之战后,曹操说悔不听奉孝之言,这里说的奉孝就是荀彧。荀彧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但是身体非常不好,在赤壁之战荀彧去世了。而贾诩这个人利害之处在于看透人心,但是因为是后来到的曹操那儿,所以非常低调、不着重表现自己。

最佳贡献者
2

曹军在赤壁之战的大败,非智囊之过,乃曹操之失。


《三国演义》本非正史,书中关于赤壁之战的文字,对曹操的智囊团的描述都是只言片语,而大量的篇幅都是描写孙刘两家的文臣武将的计谋,这与作者罗贯中“扬刘抑曹”的写作思路有关,更是为营造诸葛亮的主角光环。

实际上曹操的智囊团,在曹操攻袁绍,灭吕布。逐张绣,取荆州的系列重大行动中都有卓越的表现,有的甚至可以说是,决定了局面。

就如随曹操同下江南的谋士荀攸,就曾为曹操献奇计十二次,计计有效,如曹操征伐吕布时,出计水淹邳州城,活捉吕布;官渡之战中,又献计除掉了颜良和文丑等,有“谋主”之称。

难道到了江南,众智囊因水土不服,就智商归零了。在赤壁之战就没有提过一点合理化建议吗,也看不透孙刘设的计谋?

其实不是,在出征前,曹操的谋士荀彧就建议过如何取下荆州,《三国志·荀彧传》记载:“会表病死,太祖直趋宛、叶如彧计,表子琮以州逆降。““太祖虽征伐在外,军国事皆与彧筹焉”。

还有贾诩,在曹操占领江陵以后,就其水路进攻东吴提出过想法,《三国志·贾诩传》记载:曹公入荆州,降刘琮,欲顺江东下,以取孙氏。贾诩言于公曰:“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闻,兵势盛矣!若因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江东可以不劳众而定也。”

那为何曹操的智囊团在赤壁之战集体消失了?这与曹操有莫大的关系。

未能知己知彼

曹操之所以能扫平北方诸侯,那就是对北方对手做了充分的了解,并根据自身情况加以应对,才能打出以少胜多的“官渡之战”,才可以屡战屡胜。

而进攻江南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攻荆州时,曹操及手下人都认为,搞定荆州起码得几年时间,因为刘表有十多万部队,而且经营数十年,地盘广阔,实力雄厚。没想到刘表不争气的儿子刘琮闻曹操大名,吓得赶紧举荆州数百万众归降,曹操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

曹操向来讲究兵贵神速,如今轻易得了荆州,更兼自己本身实力雄厚,又收编了荆州的水军,认为可以一鼓作气,拿下江南半壁。就忽视对孙刘军事部署的情报收集。

而对手却“知己亦知彼”,《三国志·赤壁之战》有: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散,闻追豫州,轻骑一百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

过于自负而骄

曹操在称霸北方之后,又轻易拿下了荆州,这时候的他,踌躇满志,对江南之地志在必得,感觉自己马上能一统天下了,任何的消极言论都听不进去,曹操的性格,谋士们都知道,知道如果现在进言也得不了好,《三国演义》就写到过一件事:曹操赤壁大战前,大宴众将,酒后横槊吟了首诗,诗中有句:“对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结果有个不识时务的刘馥,说这几句诗有不吉之言,曹操大怒,手起一槊,刺死刘馥,此刻的的曹操已经自负到了极点了。


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众多,其中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古语曾言“谋事在天,成事在人”,曹操在这一战中“天时、地利、人和”皆失,失败是必然的,赤壁之战时谋士能起到的作用就不大了。

由史鉴今,在现代的管理中,如果决策者在决策时过于的自我,不利用好自己的智囊团,曹操的赤壁之败的故事,未尝不会重演。

图片部分来自网络,侵联删除

3

三国中最强大的智囊团非曹操莫属,但是赤壁之战曹操依旧惨败,主要缘于曹操的智囊团根本就没有跟着曹操去进行赤壁之战,有的甚至已经病故,这才有了曹操几乎独自面对赤壁之战的尴尬,具体分析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荀彧等人留守后方

赤壁之战前,曹操刚统一北方,继而南征荆州,这个计策是曹操早期的著名谋士荀彧提出的,可是荀彧提出了计策却没有跟着曹操去荆州,他去哪了?《三国志.荀彧传》里面说“长居中持重,太祖虽征在外,军国事皆与彧筹焉”

意思就是曹操出兵在外,荀彧就和萧何一样,担任着留守后方的重任所以没有和曹操一同去荆州。

此外还有荀攸,这是曹操真正的谋主,基本常伴曹操左右,但是赤壁之战前一年刚被曹操任命为中军师,主要负责处理刑狱方面的事物,这次也被留在了后方。

剩下的刘晔,司马懿没有赤壁参战的记录,很大可能性也被安排在了后方,还有个谋士蒋济,担任的是扬州别驾,在淮南智退孙权,所以也不在曹操身边。

二、意外离世的谋士

曹操阵营中还有两位谋士过早的离世,一位是郭嘉,一位是许攸。这两人的智谋郭嘉三国的评价非常高,许攸有点被黑化了,但是也是非常有计谋的一个人,官渡之战他就占了很大的功劳。

曹操赤壁失败后就曾经感叹“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可惜郭嘉去世前就曾担心南方的疫病,说过“吾往南方,则不生还”,结果还没等到这场战役郭嘉就英年早逝了。

许攸是嘴巴太臭,有水平但不会为人处事,被许褚一生气给杀了。

这两位本来有可能跟着曹操南下的谋士也因为不同原因没有跟在曹操身边。

三、留在荆州的谋士

曹操开始其实没打算跟孙权打,但是征讨刘表的时候,刘表死了,刘琮投降了,一下子顺利的有点过头了,刘表什么实力,起码和袁绍差不多呀,又是水军,和孙权也是势均力敌的水平。

结果幸福来的太突然,这下不仅出乎曹操的意料,曹操的另外两个谋士程昱,贾诩也没有想到,尤其贾诩在曹操占领江陵之后还曾建议曹操不要顺江南下和孙权打起来,结果曹操没听。

这两个谋士应该是征讨荆州的时候跟在曹操身边的,但是赤壁之战的时候就没有和曹操一起了,不然以这二位的高龄赤壁惨败估计很难全身而退(赤壁之战的时候程昱67,贾诩61了。)

总结:赤壁之战曹操虽然惨败,但是没有任何关于他主要谋士阵亡的记载,相反在以后的历史中曹操的主要谋士依旧活跃,侧面说明了一统北方之后曹操把一部分谋士放在了镇守后方的位置上,攻占荆州继而南下的时候,一些谋士因为水土不服或者年龄原因也没有跟着去,加上郭嘉许攸这样的谋士因为各种原因离世,造成了赤壁之战曹操身边没什么重要谋士的现象。

4

你这是上帝视角,知道最终曹操输了,所以就认为谋士应该知道会输,

问题是,当时就没有人认为曹操会输。

曹操下战书给孙权,或者说是招降书,长史(相当于丞相)张昭带着文武百官劝孙权投降。

《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五·汉纪五十七·孝献皇帝庚》:是时,曹操遗权书曰:“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权以示臣下,莫不响震失色。长史张昭等曰:“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拮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

看到没,东吴丞相带着文武百官劝孙权投降,如果不是鲁肃坚决支持孙权,东吴就没有了。

谁能想到,曹操最后输了?

曹操的谋士也想不到,

为什么《三国志》中没有记载劝说曹操的记录呢?

这就是当谋士的好处了。

谋士出谋划策,主公采纳了,成功了,谋士的功劳,大书特书。

谋士出谋划策,主公采纳了,失败了,为尊者讳,史书不记载,

谋士出谋划策,主公没有采纳,成功了,谋士不担责,史书不记载。

谋士出谋划策,主公没有采纳,失败了,史书大书特书,如果采纳了谋士的建议,怎么会失败?最典型的田丰、李密。

赤壁之战有没有人劝说曹操不要打?估计是有的,但是声音不大,而大多数人,是劝说曹操可以打的,并且认为会马上摧枯拉朽般的统一天下,

只是最后失败了,于是为尊者讳,谋士的建议没有记载。

《三国志》中曹操赤壁大败后说的一句话:“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意思就是所郭嘉若在,曹操就不会落到今天这个地步。

品味一下曹操的话,意思是只有郭嘉会劝他不要打,还是只有郭嘉劝得住他?

当然,这句话只是曹操为了甩失败的锅才说的,并不是易大师吹捧的郭嘉是三国第一谋士。

5

曹操的智囊团中,荀彧、郭嘉、程昱、贾诩、荀攸五大谋士都可以称之为“算无遗策”,郭嘉由于已经在赤壁战前去世,我们就来看看剩余四人在赤壁之战中的表现。 先说荀彧。荀彧字文若,史书上说他有王佐之才,这点丝毫不假,曹操曾形容荀彧为“吾之子房”,认为他就象辅佐刘邦统一天下的张良一样。荀彧对曹操的统一事业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其擅长战略分析,大局观最好。另外荀彧人品好,又善于举荐人才,也是他受到人们尊重一个原因。著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就是出自荀彧的谋略。公元208年,曹操南下征讨荆州,想灭掉刘备、孙权一统天下,曾征求荀彧意见。《三国志·魏书》记载,荀彧是同意曹操南征的。他说:“今华夏己平,南土知困矣。可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他提出的理由与曹操自己是不谋而合的,同时他建议了曹操的行军路线以及速攻战略部署。应该说,荀彧的这一看法有着充足的理由,其战略决策也有依据,曹操南征、讨伐刘备的闪电攻击成功也证明了荀彧的意见是不错的。如果没有诸多偶然因素让曹操败于赤壁,荀彧的谋略必然成为天下统一的首功。而且由于荀彧没有随军出征,因此,赤壁之战中荀彧是没有责任的。 再来看看程昱。程昱也是曹操军中优秀的人才,其优势是善于审时度势,随机应变。对形势的判断颇有见地。而且其还能统兵打仗,很有勇略。袁绍南侵时,程昱只领七百士兵守邺城,曹操欲给他增兵二千,程昱不接受,说不增兵,袁绍必轻视而不会攻打。增兵反而会引绍攻打,必能攻下,袁绍果然没有攻打,曹操于是说:“程昱之胆,过于贲、育。”曹操南征告捷收编荆州兵力后,刘备向孙权求救。当时曹军中很多人认为孙权一定会杀掉刘备,但程昱却说:“孙权新在位,未为海内所惮。曹公无敌於天下,初举荆州,威震江表,权虽有谋,不能独当也。刘备有英名,关羽、张飞皆万人敌也,权必资之以御我。难解势分,备资以成,又不可得而杀也。”孙权果然和刘备联合起来。史书上没有更多记载这位智者在赤壁之战中的表现,《三国演义》小说中倒是两次提到了程昱的过人之处,一是劝谏曹操防备孙刘联军火借风势烧船,但曹操认为冬天没有东南风而没有听取。二是在黄盖率领战船来投降处看出了破绽:粮在船中,船必稳重;今观来船,轻而且浮,来船必诈,且休教近寨。这两点都说明程昱的细心之处。但是曹操却没有听取其防备火攻的合理建议,招致大败。如果从《三国演义》上来看,程昱在赤壁之战可以说完全尽到了一个谋士的责任。 荀攸在曹操的众多谋士中,地位仅次于荀彧,也是贡献最大的之一。他在辅佐曹操过程中,多次使曹军绝处逢生或出奇制胜,成为曹操行必求计的重要谋士。此人言行谨慎,可以为人师表。《三国志》和《资治通鉴》中都没有记载荀攸在赤壁中的所作所为,《三国演义》中提到,他其实赞成程昱劝曹操防备火攻的建议,但因为曹操的“冬天没有东南风”的说法也合理,所以没有再说别的。 贾诩曾先后投靠过董卓、李傕、张绣,后来才投奔了曹操。在前三个势力里,贾诩的表现都是出色的,他善于在绝境中用奇计,每次都可以保自己一方平安无事。此外,他的战略大局观也很不错,劝张绣投降曹操这一点就可以说明——尽管这一点曾被人攻击为人品有问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贾诩是曹操南征的反对者,如果曹操听了贾诩的,可能就不会有赤壁之败了。《三国志·魏书》记载,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太祖(曹操)破荆州,欲顺江东下。诩谏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士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太祖不从,军遂无利。可以说,贾诩的建议是最稳妥的方法,统一北方后应该适当休整,等基业稳固后再图南方不迟。我们可以设想到贾诩做出这个建议的依据:北方连年征战,曹操虽然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但是长期的战争是以民力凋敝、国家财政枯竭作为代价的,而且士兵们也十分疲惫。从后来赤壁之战前周瑜分析曹操“士兵久疲”判断以及瘟疫流行的状况,兵力的疲惫已经被敌我双方阵营中的有识之士都意识到了。从战略上,曹操如果采用贾诩的建议,一来可以休整民力,加强备战,二来可以坐观孙权刘备之间的争斗,待时机成熟再行动不迟。 所以说,赤壁之战中曹操的谋士们依然很优秀,只不过曹操被以往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已经听不进去合理的建议,犯下了连续几个错误,最终在赤壁饮恨而归。




6

很多人都会说因为郭嘉的死导致曹操赤壁之战成功率降低,但我的观点认为成败不在一个谋士

一、人和

人们都说,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其实是过度神话了此人,首先看能力,曹操集团,一直是由曹操本家的武将带兵的,甚至于曹操本人,而郭嘉的作用就是审时度势在幕后帮曹操出谋划策,但仅限于军事行动,而刘备集团就不一样了,前期诸葛亮可能也没怎么带兵,但此人与郭嘉不一样的一点就是全才,他不是谋士,他是政治家,看东西的角度和高度不一样,而且能力极强,蜀国打仗的后勤,人事管理,内政,外交系统,都有诸葛亮的影子,赤壁之战首先在士方面和曹操集团勉强持平

了,又加上孙权方面也不差,曹操方面的军队多为陆军,刘表的水军曹操多疑不敢乱用

二、地利

地理方位,刘表在荆州经营时,大力发展水军,而后来的孙家在荆襄之地更是盘踞多年,早就对地形熟的不能再熟

三、天时

曹操对赤壁发起总攻为十二月份,潮湿阴冷,北方人军队受不了,而且又有风,被诸葛亮借到,就惨了

7

荀彧

荀彧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风,然机鉴先识,未能充其志也。《三国志 魏书十》

自迁帝西京,山东腾沸,天下之命倒县矣。荀君乃越河、冀,闲关以从曹氏。察其定举措,立言策,崇明王略,以急国艰,岂云因乱假义,以就违正之谋乎?诚仁为己任,期纾民于仓卒也。及阻董昭之议,以致非命,岂数也夫!世言荀君者,通塞或过矣。常以为中贤以下,道无求备,智算有所研疏,原始未必要末。斯理之不可全诘者也。夫以卫赐之贤,一说而毙两国。彼非薄于仁而欲之,盖有全必有丧也,斯又功之不兼者也。《后汉书卷七十 郑孔荀列传》

荀令君之仁,斯可谓近世大贤君子矣。荀令君仁以立德,明以举贤,行无谄赎,谋能应机。孟轲称“五百年而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命世者”,其荀令君乎!《荀攸传》注引《傅子》

彧德行周备,非正道不用心,名重天下,莫不以为仪表,海内英隽咸宗焉。前后所举者,命世大才,邦邑则荀攸、钟繇、陈群,海内则司马宣王,及引致当世知名郗虑、华歆、王朗、荀悦、杜袭、辛毗、赵俨之俦,终为卿相,以十数人。取士不以一揆,戏志才、郭嘉等有负俗之讥,杜畿简傲少文,皆以智策举之,终各显名。《荀彧传》注引《彧别传》

曹操曰:“二荀令之论人,久而益信,吾没世不忘。”《荀彧传》注引《彧别传》

曹操称“荀令君之进善,不进不休。”《荀攸传》注引《傅子》

司马宣王常称书传远事,吾自耳目所从闻见,逮百数十年间,贤才未有及荀令君者也。《荀彧传》注引《彧别传》

钟繇以为颜子既没,能备九德,不贰其过,唯荀彧然。或问繇曰:“君雅重荀君,比之颜子,自以不及,可得闻乎?”曰:“夫明君师臣,其次友之。以太祖之聪明,每有大事,常先咨之荀君,是则古师友之义也。吾等受命而行,犹或不尽,相去顾不远邪!”《荀彧传》注引《彧别传》

陈群与孔融论汝、颍人物,群曰:“荀文若、公达、休若、友若、仲豫,当今并无对。”《荀彧传》注引《荀氏家传》

荀攸

曹操:孤与荀公达周游二十馀年,无毫毛可非者。

曹操:荀公达真贤人也,所谓“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孔子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公达即其人也。

傅子:荀令君之仁,荀军师之智,斯可谓近世大贤君子矣。孟轲称“五百年而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命世者”,其荀令君乎!

曹操:荀令君之进善,不进不休,荀军师之去恶,不去不止也。

陈群:荀文若、公达、休若、友若、仲豫,当今并无对。

曹操:公达,非常人也,吾得与之计事,天下当何忧哉!荀攸专

曹操:军师荀攸,自初佐臣,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皆攸之谋也。

曹操: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甯武不能过也。

陈寿:荀攸、贾诩,庶乎算无遗策,经达劝变,其良、平之亚欺!

贾诩

陈寿:荀攸、贾诩,庶乎算无遗策,经达劝变,其良、平之亚欺!

程昱

陈寿曰:程昱、郭嘉、董昭、刘晔、蒋济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虽清治德业,殊于荀攸,而筹画所料,是其伦也。

郭嘉

陈寿曰:程昱、郭嘉、董昭、刘晔、蒋济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虽清治德业,殊于荀攸,而筹画所料,是其伦也。

个人认为此5人荀彧和贾诩并列第一,2人都是三国时期一流军师,才智不相上下,2者才智所表现的才能不一所以不好评论。荀彧善内政,乃曹操手下第一内政高手。贾诩善计谋,乃曹操手下第一心计谋士,其阴险无人出其左右,而且是个会自保的人。荀攸和排第2,曹操攻打张绣,吕布,袁绍等强敌时,荀攸都在他身边为他出谋画策,并每每成功.可见他精通谋略,但是把他放在贾诩之后,并不是说他的谋略不及贾诩,而是其心不歹于贾诩。程昱,他也是个很厉害的谋士并且还会带兵,曾于东阿率领民众抗击黄巾,就是他未在曹操集团时的战例,并在吕布举兵来侵时和荀彧保住3城,他的谋略只是稍逊色于文若。郭嘉就是第3了,按照程昱、郭嘉、董昭、刘晔、蒋济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虽清治德业,殊于荀攸,而筹画所料,是其伦也。此中排列可看出他在程昱之后,他被称之为鬼才,会看清时势并准确判断。排在最末,是因为他没有军事才能,没带过兵,也没有过战绩,未死之前谋略方面的功绩在也没有前4者大。但是他深知曹操之心,受到曹操极大的赏识 。

8

首先我们看一下曹操的谋士,郭嘉、荀彧、荀攸、许攸、司马懿、等等,可以说曹操手下谋士众多。他这么多的谋士,为什么在赤壁之战的时候人都不见了。

据《三国志.荀彧传》记载:天子拜太祖大将军,进荀彧为汉待中,守尚书令,常居中持重,太祖虽征伐在外,军国事皆与荀彧筹嫣。说白了,曹操就把荀彧比作张良,萧何,他在外面打仗,后勤工作治理国家就把重任交给了荀彧,赤壁之战的时候,之所以没有让荀彧参加,就是让荀彧在后方支援,让荀彧给他提供粮草,看家护院,等后勤工作。再说荀彧之前也劝说过曹操,让他不要伐吴国。谁让曹操挟天子一定诸侯?他就是二把手,和一把手没什么差别,曹操要伐吴谁拦得住?所以赤壁之战的时候,曹操把荀彧留到了后方。

那我们来看一下荀彧的侄子荀攸,据三国志荀攸传记载:建安11年,也就是赤壁之战上一年,寻优转为中军师,那中军是什么意思呢?

中军师就是,现在管刑法的,如果谁犯了王法他就是刑法官,还记得当时曹操的马车失控了,马车跑到小麦地里面去了,当时曹操就说了,我也犯了王法,要要斩首示众,结果当场的荀攸就说了,主公不能死,还和曹操一起唱了一首戏,聪明的荀攸很会圆场,最后曹操就割发为首。所以荀攸当时也没有在赤壁之战。

司马懿,刘話、等人当时是出任扬州别驾。

赤壁之战的时候,司马懿他们也没有在曹操身边,那个时候有荀彧,荀攸叔侄二人,司马懿的才华其实还没被曹操发现。所以当时曹操地盘也是非常大,所以要很多的人来管理,这也导致了赤壁之战的时候死士某不够多,就剩下蒋干等人,一群乌合之众。

还有两位能人异士已经去世了

第一位是郭嘉,据三国志郭嘉传记载:后太祖征荆州还,于巴丘遇疾疫、火烧连环船,叹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在这里可以看出来,曹操还是非常想念郭嘉,在赤壁之战时候遇到疾病,然后又火烧连环船。如果是郭奉先在的话,也不至如此。由此可见,郭嘉在的话也不至于,兵败赤壁。有句话说: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其实郭嘉也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一个人。

还有一位就是许优,许攸也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在官渡之战的时候,他就弃袁绍投奔曹操,最后许攸酒醉之后,大骂曹操后来被徐储给砍了,其实都是曹操死要面子活受罪,官渡之战没有许久的话,他根本或者是一时半会儿拿不下袁绍。

所以赤壁之战曹操的谋士,有的是公务走不开,还有都死的死伤的伤,这也是导致了赤壁之战失败的原因之一,但不是说这是赤壁之战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9

用《三国演义》来说正史,本来就是有点风马牛不相及,要了解曹操赤壁战败的真实原因,就要读正史《三国志》或者其他史料。

赤壁之战曹操是败了,但是诸葛亮既没有智斗周瑜,也没有草船借箭,也没有借东风,周瑜的苦肉计倒是真的,然而铁索连环是曹老板自己亲自拍板决定的事情,根本没人给他献计。赤壁之战时,诸葛亮还是主管后勤,主抓政务,并没有太多参与到军事斗争中,丞相的才华真正施展是在刘备夷陵之败之后。诸葛亮赤壁之战前期倒是出使东吴了,但仅限于给孙权分析了当前的形式,把刘备趁机包装了一番,并没有实际太大的帮助。东吴决定打这一仗,是孙氏不得不为之,鲁肃和周瑜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决定跟曹魏开战后,孙权给了周瑜东吴一半的兵力3万去打赤壁之战。

曹操呢,此时也不是80万人,80万只是号称。曹老板在北征辽东时,此时北方诸侯尽灭,也才能带出去10万人,此时收复了刘表的部众,也就不到5万人,加起来也最多不超过15万人。但并不是说这15万人就都能投入战斗,曹操的兵常年在北方战斗,大部分是步兵,北方人,从来没有经历过水战,曹操再傻也不可能派这些人去跟东吴打水战。所以曹操赤壁之战时,能依靠的只是新归顺的刘表的水军,这样算下来,曹操在兵力上并不占太大优势。而且由于刘表的长子刘琦手握荆州大约三分之一的兵力,也算在刘备这边,所以曹操在夺下荆州后并没有必胜的把握,这也是曹操为什么不能快速发兵攻占东吴的原因。

停下来的曹操在洞庭湖练水军,造船。但是,发生了黑天鹅事件。荆州发生了瘟疫,这对于水土不服的北方士兵来说尤其要命,史料没有记载东吴和刘备军营的情况,但应该是被控制住了。加上东吴夜袭小分队经常骚扰对岸的水军营帐,曹操为了确保军心,保存战斗力,下令船只铁索连环。

《三国演义》极度贬低这一点,说曹操中计了云云,后世之人也觉得曹操此举愚蠢。但是细细分析,曹操此举并没有错,也没有犯军事常识性错误。来看看详细:

赤壁之战发生在208年的冬季,要知道此时曹操的军营在西岸,周瑜在东岸,冬季是不会刮东风的,也就是说曹操在下令前早就盘算过对方火攻的可能,但是并没有认为会发生这种可能,一旦周瑜火攻,冬天的西北风只会让周瑜自己吃亏。所以《三国演义》才会有借东风,才会有“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说法。黄盖诈降,如果没有这一波东风相助,是起不到决定性作用的,因为你投降不可能带太多人太多船,一旦进入对方船群中,铁索连环的船上如履平地,对方士兵很快就会把你包围灭掉。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当时周瑜真的得到了一股东风,黄盖的一把火烧上了岸,曹操不得不撤退。时也命也,曹操不该统一天下!

10

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通过赤壁之战击败曹操,孙权和刘备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值得注意的是,在赤壁之战时,虽然郭嘉这位顶级谋士已经病逝了,但是,曹操依然拥有四大谋士。那么,问题来了,赤壁之战时,曹操的四大谋士为什么没有发挥作用呢?

首先,对于曹操来说,之所以能够击败袁绍、袁术、吕布、马超等诸侯,离不开众多谋士的辅佐。一般来说,曹操手下的谋士中,以荀彧、荀攸、郭嘉、程昱、贾诩这五人最为出名,也即曹操手下的五大谋士。不过,赤壁之战发生于公元208年,而郭嘉已经在公元207年去世了。由此,在赤壁之战时,曹操最多拥有荀彧、荀攸、程昱、贾诩这四大谋士。在赤壁之战时,这四大谋士之所以没有发挥较大的作用,也即没有帮助曹操拿下胜利,是因为这四人主要是北方人士,也即长期活跃在中原地区,对于水战、水军等都是非常熟悉。

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贾诩(xǔ,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人;程昱(yù)(141年—220年),字仲德,兖州东郡东阿(今山东东阿)人;至于荀彧、荀攸这两位谋士,都是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由此,对于这些北方中原人士,自然不擅长水战,对于水军交战的策略和手段,也知之甚少。所在,在初次交锋失利后,曹操不得不把水军“引次江北”与陆军会合,把战船靠到北岸乌林一侧,操练水军,等待良机。而对于这四大谋士,也没有什么较好地计策。

再者,在曹操的谋士中,荀彧主要承担着曹魏后方的治理工作,也即居中持重达十数年。由此,在赤壁之战时,荀彧没有跟随在曹操身边,对于周瑜、诸葛亮等人的计谋,自然很难及时掌握了。更为关键的是,在发现曹操有篡夺东汉王朝大权的意图后,荀彧已经和曹操貌合神离了,所以最后落下了忧郁病逝的结局;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下令论功行赏,表示担任中军师的荀攸不在经常随军征战,而是为曹操留守后方,掌管刑罚之责。由此,荀彧、荀攸这叔侄二人都没有跟随曹操征战赤壁。

最后,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占领荆州,想乘机顺江东下。贾诩劝阻,说应该安抚百姓,等待时机,曹操不从,结果在赤壁之战中大败而归。至于程昱,也表达了孙权将和刘备联合的观点,也即在赤壁之战劝诫曹操需要当心。不过,对于志得意满的曹操,因为顺利拿下荆州等缘故,所以对于谋士们的劝谏也不太放在心上了。换而言之,曹操在赤壁之战前的自信甚至说自负,促使手下的谋士很难提出什么逆耳忠言,即便提出了,也很难被曹操所采纳。综上,在赤壁之战时,因为以上几个原因,曹操手下的四大谋士没有发挥明显的作用,促使曹操被孙权和刘备击败。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