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姜维九伐中原,他的开路先锋是廖化。
常言道:“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说的就是这段历史。
其实,魏、蜀、吴三国之中,蜀汉综合实力最弱。与魏国绵长的边境线相比,蜀国的兵力处于劣势。迫于多方面压力,姜维延用诸葛亮的战略,以攻为守,主动出击,尽最大努力来维持蜀汉政权。此时,蜀国五虎上将已逝,总体兵力没有优势,在缺兵少将的情况下,姜维用自己的智慧,支持蜀汉政权,达到了在近二十年的战争中,以少抗多,以弱对强,取得胜多败少的结果,较好地维护边境安全。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常言道:“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说的就是这段历史。
其实,魏、蜀、吴三国之中,蜀汉综合实力最弱。与魏国绵长的边境线相比,蜀国的兵力处于劣势。迫于多方面压力,姜维延用诸葛亮的战略,以攻为守,主动出击,尽最大努力来维持蜀汉政权。此时,蜀国五虎上将已逝,总体兵力没有优势,在缺兵少将的情况下,姜维用自己的智慧,支持蜀汉政权,达到了在近二十年的战争中,以少抗多,以弱对强,取得胜多败少的结果,较好地维护边境安全。
第一次北伐:洮西之战
247 年,陇右地区的羌胡叛魏降蜀,姜维兵出陇右接应,与雍州刺史郭淮、讨蜀护军夏侯霸在洮西展开战斗。胡人首领白虎文、治无戴等人率领部落投降姜维,姜维把他们迁徙到蜀国境内。郭淮向羌胡余党进攻,叛乱平息。
第二次北伐:麹山之战
249 年,姜维进犯雍州,依靠麹山修筑两座城池,派牙门将句安、李歆驻守, 并召集羌胡进攻魏国郡县。征西将军郭淮和雍州刺史陈泰率兵抵御。陈泰说:“这两座城池虽然坚固,但距离蜀国道路险远,十分依赖后勤补给。羌人厌恶姜维劳役繁重,必然不肯依附他。我们只要围城,可兵不血刃获得胜利,他们虽有救兵,但山道险阻,不会前来。”于是郭淮派陈泰进兵包围二城,切断粮道和水源。
句安、李歆出城挑战,陈泰按兵不动。城内将士饥渴不堪,仅靠残余的一点粮食和融化的雪水度日。姜维率兵前来救援,与陈泰相遇。陈泰说:“用兵之道贵在不战而使人屈服。如今扼守牛头山,姜维没有了退路,就会成为我们的笼中之鸟。”陈泰命令诸军各自坚守营寨,不与姜维交战,并派人向郭淮报告, 让郭淮快速向牛头山进军,截断姜维退路。郭淮采纳了这个意见,进军洮水。姜维害怕,迅速撤兵。句安、李歆孤立无援,终于投降。
南安太守邓艾说:“敌人撤军不远,或许还会再来,应该把各部军队分开驻守,以备不测。”于是魏军留下邓艾的部队,驻扎在白水以北。过了3 天,姜维派遣将领廖化在白水南岸面向邓艾的部队逼近。邓艾对将领们说:“姜维如今突然返回,而我军人少,按照兵法他应该渡河来战,但是他们却不筑桥, 这是姜维让廖化牵制住我们,使我们不能返回,姜维必定从东面袭取洮城。”洮城在白水之北,离邓艾驻地60 里,邓艾当天夜里就秘密出兵直奔洮城,姜维果然渡河而来,但邓艾率先占据了洮城,因此得以守住。姜维无奈,只能退军。
第三次北伐:西平之战
250 年,姜维再次出兵西平,无功而返。
第四次北伐:南安之战
姜维是陇右人,对陇右地形十分熟悉,在羌胡等少数民族中也有一定影响力,但是每次姜维准备北伐时,蜀汉丞相费祎给他的兵力不超过一万人,费祎说:“我们这些人比诸葛丞相差得远了。丞相尚且不能平定中原,更何况我们呢? 所以我们不如先保国治民,谨守住自己的国土,至于建功立业扩大疆土,那就要等待有才能的人去干了。我们不要寄希望于侥幸,把成败系于一举,如果不能如愿以偿,后悔就来不及了。”等到费祎死后,姜维有了更大的自主权。
253 年,姜维率兵将数万越过石营,围攻南安狄道县。司马昭令郭淮、陈泰率领关中全部军队,去解救狄道的围困,陈泰行军至洛门,姜维粮尽撤军。
第五次北伐:陇西之战
254 年,姜维进攻陇西郡,魏国讨蜀护军徐质与之交战,斩杀蜀国荡寇将军张嶷。蜀军进围襄武,与徐质交战,徐质兵败被杀。
第六次北伐:狄道之战
255 年,姜维又准备北伐,征西大将军张翼在朝廷上劝谏他:“现在我们国家弱小人民劳苦,不该穷兵黩武。”姜维不听,率领车骑将军夏侯霸以及张翼共同进军。八月,姜维到达罕县,并向狄道进军。
征西将军陈泰命令雍州刺史王经进驻狄道,等待陈泰军队到达,再把东西兵力合在一起进军。陈泰军队驻扎在陈仓,听说王经遭到蜀军阻击,被迫渡过洮水。陈泰认为王经不坚守狄道,必然是有其他变故,就率领各军去接应他。此时王经正与姜维在洮西交战,结果大败,又率领万余人返回保卫狄道城,其余的兵士全都四散奔逃,被杀者以万计。张翼对姜维说:“我们可以适可而止, 不必继续进军了,如果再向前进军,也许就会毁掉这次大胜,变得画蛇添足了。”姜维大怒,不听张翼的意见,进军包围狄道。
陈泰进军至陇西,诸将都对陈泰说:“王经刚刚打了败仗,蜀国将士士气正旺盛,而将军您率领的是临时杂凑起来的军队,一旦失败,陇右就会丢失。您不如先占据险要之地以求自保,等待敌人出现漏洞,然后再进军救援。”陈泰说:“姜维带领轻装军队深入我境,正是想与我们交锋,希望可以一战而胜。王经应该坚守不出,挫败敌人的锐气,但现在竟与敌人交战,使敌人的计策得以实现。赶走王经,姜维应该步步为营,但姜维却围攻狄道,使兵力受挫于坚固的城池之下,锐气耗尽仍竭力拼命攻城。兵书上说,制作大盾牌和攻城的战车, 3 个月才能完成,堆积土山攻城,也要3 个月。围攻城池对于轻装远来的军队是十分不利的。如今姜维孤军深入,粮草接济不上,这正是我军迅速前进消灭敌人的时机,所谓迅雷不及掩耳,就是这个道理。敌军不可纵容,围城不可持久。你们怎么能说这样的话!”
陈泰随即秘密进军,夜里到达狄道东南的高山之上,突然举起众多火把, 同时击鼓吹号。狄道城中的将士们见救兵来到,士气大振。姜维没想到救兵突然到达,陈泰居高临下与姜维交战,姜维败退。陈泰又领兵扬言要截断姜维退路,姜维十分惊恐,率兵逃走。狄道城中的将士得救出城,王经感叹地说:“我们的粮食已不足10 天所用,如果不是救兵迅速赶到,全城之人就要遭到屠杀,我们也要丧失一州之地了!”
第七次北伐:段谷之战
256 年,姜维再次率兵出祁山,听说邓艾已有防备,撤兵返回,与邓艾争夺险要之地未能成功。当天夜里,蜀军渡过渭水向东而行,邓艾又与姜维在段谷交战,将姜维击败,蜀军士兵四散奔逃,伤亡惨重。蜀人因此而埋怨姜维,姜维上书谢罪,自求贬职,刘禅命他改任卫将军代行大将军的职权。
第八次北伐:骆谷之战
257 年,诸葛诞起兵淮南,姜维听说魏国分出关中的兵力去支援淮南,想乘虚攻向关中地区。姜维率军数万出骆谷,与司马望、邓艾相持,姜维多次挑战,司马望、邓艾坚守不出。第二年,姜维获悉诸葛诞失败,退兵成都,重新担任大将军。
第九次北伐:洮阳之战
262 年,姜维再次准备出兵北伐,右车骑将军廖化说:“兵不止,必自焚, 说的就是姜维。智谋超不过敌人,力量也小于敌人,而用兵没有满足的时候, 将何以自存?”姜维入侵洮阳,邓艾与之交战,击败姜维,姜维撤兵驻扎沓中。
姜维身受重任,连年兴兵,但没有建立什么功绩。黄皓在朝内当政,与右大将军阎宇交情深厚,暗地里想废掉姜维而树立阎宇。姜维知道后,就对刘禅说:“黄皓奸诈巧伪专权任意,将会败坏国家,请杀了他!”刘禅说:“黄皓不过是跑腿的小臣,以前董允也对他恨得咬牙切齿,我常常为此遗憾,你何必介意他!”姜维见黄皓广结党羽,害怕自己言语有失,说了几句谦恭话后离开。刘禅命黄皓到姜维那里谢罪,姜维更加疑虑恐惧,请求到沓中屯田,不敢再返回成都。
姜维北伐,从247 年开始, 到262 年结束,前后9次,历时16 年。历次战绩, 大胜1 次,小胜2 次,大败1 次,小败2 次,打平3 次,没有占到任何便宜。与魏国相比蜀国弱小,与强国拼消耗对弱国十分不利,因此,总体上说,姜维九次北伐是失败的。
姜维九伐中原,以攻为守,以小撼强,数次与强大的魏军相战。姜维虽得诸葛信赖和后主器重,一腔护蜀之志忠心可表,但怎奈连年伐魏征战,弱小的蜀国财力难于支撑,最后不得不以失败告终。九伐中原的时间情况如下:①公元238年,姜维和蒋琬率偏师出陇西,在南安与魏军形成拉锯战。②公元244年,姜维和费祎出兵兴势,王平袭击魏将曹爽,大败曹爽。③公元247年,姜维出陇西,与魏将郭淮击战,夏候霸大战洮西。④公元249年,派廖化作先锋去洮西,双方相持不下。⑤公元250年,与羌胡为辅,与郭淮战于洮西,战至平手。⑥公元253年,费袆遇刺被害,出兵包围南安,粮尽而退。⑦公元254年,出陇西狄道,斩魏将徐质。⑧公元255年,与夏候霸出狄道,战王经于姚西,王经退守。⑨公元256年,姜维再次出兵,蜀将胡济失期不至,被邓艾所破断谷,死伤惨重。
谢谢问答的邀请,我是浮沉的历史,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一下。
所谓姜维九伐中原只是小说《三国演义》的说法,真实历史上的姜维前后一共只进行了六次北伐。其中延熙十年和延熙十二年的两次对曹魏的战争,姜维统帅一支规模并不大的军队,并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北伐。
在蒋琬和费祎主政期间,姜维北伐的愿望始终无法达成,一直要到费祎死后无人能够压制姜维,其才有机会大展生手进行了六次北伐曹魏的战争。
延熙十六年(249年)夏,姜维开始第一次领导蜀汉军队进行北伐战争,这一次蜀汉虽然集结了数万大军,但是雷声大雨点小,因魏军主力来援和粮食耗尽等原因无功而返。延熙十七年(250年),姜维进行了第二次北伐,这次蜀军击退魏军抢走了魏国三个县的老百姓。延熙十八年(251年),姜维在魏国降将夏侯霸的帮助下全歼了王经麾下数万魏军,但是在魏军主力的增援下,姜维再次被迫退兵。
延熙十九年(252年),姜维第四次大举北伐,此次北伐由于蜀将胡济的失约,姜维所部被魏军打的大败,损失十分惨重。延熙二十年(253年),姜维趁诸葛诞叛乱的机会,第五次攻打曹魏,但依旧是无功而返。五次北伐严重消耗了蜀国的国力,为蜀汉最终的灭亡埋下了伏笔。景耀五年(262年),姜维最后一次北伐还是以失败告终,一年后蜀国被魏国所灭。
有关姜维的这几次北伐,史书没有记载蜀军的先锋是谁,以精炼著称的《三国志》是不大会记载记载这种细枝末节的事情。除了在第三次北伐中,有魏国降将夏侯霸的引导外,其余的那几次应该都是没有引路将领的。
大家都有听过“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这句古话吧。姜维九伐中原时,蜀国已经人才愈发凋敝,前期在蜀营之中默默无闻的小将廖化如今也要充当先锋。
想当年蜀国建国时,可是拥有着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这五位鼎鼎大名的“五虎上将”。还有魏延、李严、陈到等二等战将。
那时的廖化不过是前将军关羽帐下的一个小小的主簿,三国演义记述关羽是在“过五关斩六将”时结识了廖化。可惜蜀国的二代战将,关兴、张苞二将全都英年早逝,人才可以说是青黄不接。
诸葛丞相大小事物又都要事必躬亲,使得蜀国的人才因得不到锻炼,而无法成长。后期唯一拿的出手的人才姜维也还是从魏国俘虏来的外援。而经他亲手调教出来的学生马谡,却因失街亭而被他挥泪斩杀了。所以说诸葛丞相对蜀国后期人才的培养可以说是一片空白,所以致使廖化这样的在前期默默无闻的小将也要去充当九伐中原时的先锋。
诸葛亮死后,姜维九伐中原之前,蜀国是由蒋琬和费祎相继执政了近20年,这两个人执政期间更多的是休养生息,并没有发动大规模战争,因为蜀汉在诸葛亮多次北伐后,已经被消耗过度,经济实力远不如魏国,吴国。
蒋琬是诸葛亮多次北伐的后援保障,诸葛亮也非常重用蒋琬,对其一路提拔到丞相留府长史,加抚军将军,负责兵员和粮饷供应。诸葛亮死后,蒋琬任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旋受命开府,加大司马。没有明确丞相封号,但行丞相事,总揽国事。蒋琬在诸葛亮死后也总结了多次北伐的经验教训,一是路途遥远,道路险峻,不利于粮草和新兵的后续运输供应,二是进攻方略过于保守,进攻方向被敌方熟知并准备充足,难以攻克,耗费巨大。蒋琬改变了主攻方向,将西出汉中为东出汉中,将攻坚战改为奇袭战(由此可见当初魏延建议走子午谷奇袭长安的策略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计划沿汉水东下夺取魏兴、上庸等郡。但遗憾的是还来不及实施,蒋琬便已身患重病。
其次,费祎在诸葛亮死后先是任后军师,再任尚书令,最后迁任大将军,录尚书事,封成乡侯,执行休养生息政策,为蜀汉国力的恢复尽心竭力。并力劝姜维暂不北伐,说:我等不如丞相亦已远矣;丞相犹不能定中夏,何况是我等呢!不如保国治民,敬守社稷,以其功业等待有能者去继承,不要以为希冀侥幸而决成败于一举。若果不如其志,悔之无及。
姜维在诸葛亮死后是真正领军的武将,与蒋琬费祎既互为肱骨之臣,实则地位比蒋琬费祎要低,诸葛亮死后,蜀汉国事相继由蒋琬费祎董允掌握,军权实际上归姜维所领,但受制于蒋琬费祎等。姜维先是被任命为右监军辅汉将军,封平襄侯,238年,蒋琬任命姜维为营司马,率领偏军多次西入羌中作战,240年,姜维攻打陇西,被魏将郭淮击退,243年姜维升任镇西大将军,领凉州刺史,246年,姜维再次攻打陇西,击败魏将郭淮夏侯霸。247年,姜维升任卫将军,与大将军费祎共录尚书事。费祎负责内政国事,姜维负责平定夷族起事。后姜维击退郭淮夏侯霸,降服雍州凉州等地羌胡族并将其迁入蜀汉。249年,蜀汉朝廷使姜维假节,姜维率军出西平,不克而还。姜维自以为熟知西方风俗,文武双全,所以想拉拢羌、胡为蜀汉所用,这样就可以控制陇西,每当姜维想兴兵前往,却遭费祎制裁,使姜维率领的军队不超过万人。250年,姜维再次攻打西平,俘虏魏将郭循,253年春,郭循刺杀费祎,姜维才重启了北伐之路,九伐中原,后邓艾由景谷道偷渡,攻至绵竹,击败诸葛瞻,刘禅开城投降,敕令姜维投降,北伐大业再次以失败告终。但姜维尚未死心,假降钟会并劝说其陷害邓艾,谋反魏国,但事情败露,姜维钟会等被杀,邓艾被田续杀害。
延熙十年(247年),姜维升任卫将军,与大将军费祎共录尚书事。同年,雍州(治长安,今西安西北)、凉州(治姑臧,今甘肃武威)等地区的羌胡族人背魏降蜀。姜维率兵出陇右(今甘肃陇山、六盘山以西)接应,与魏雍州刺史郭淮、讨蜀护军夏侯霸战于洮西(洮水以西)。胡族首领白虎文、治无戴等率部降蜀,姜维将其迁至蜀境。未迁走者皆为郭淮击平。 (此次兵力对比不详,但我个人认为姜维刚升任卫将军,下属兵力也就二三万人,魏国雍州的兵力估计也大致如此,双方相差应该不多。)
延熙十二年(249年),朝廷授予姜维符节。秋,姜维督军进攻雍州(今陕西关中及甘肃东部),依傍曲山(今甘肃岷县东百里)筑两城。姜维熟悉陇西风俗民情,欲诱羌胡归蜀,以控制该地区。派牙门将句安、李歆等人驻守,并联合羌胡人进攻附近各郡。魏军则以征西将军郭淮与雍州刺史陈泰统兵抵御。郭淮采取围城打援策略,命陈泰讨蜀护军徐质,南安太守邓艾进围曲城(今甘肃岷县东漳南),切断交通及水源,曲城蜀军困窘不堪。姜维被迫领兵救援,进至牛头山(甘肃岷县东南,洮河南岸),为陈泰军所阻。姜维闻郭淮率军进逼洮水,企图切断退路,迅速率军撤回。而句安、李歆等人因孤立无援,最终降魏。郭淮又西击羌人各部,留邓艾屯白水(今甘肃白龙江)北岸,以防蜀军反攻。姜维闻讯后,令廖化驻军白水南岸牵制邓艾,自率重兵奔袭洮城(今甘肃临潭西南)。后为邓艾所识破,并于当夜抢占洮城,姜维只得撤军退走。
(这场战争我没有查详细资料,不过由于姜维的职位没有多大变化,而且当朝官员对北伐的支持力度不够,应该也只限于三四万人,而魏动员多名大将和雍凉两州兵力,大致可达十万左右,当然这也是我的推测。)
延熙十三年(250年)十二月,姜维再次出兵陇右(今甘肃陇山、六盘山以西),联合羌人,攻魏西平未克,俘魏中郎将郭修而还。(此次有偷袭性质,魏国应该没有动员大量兵力,姜维大概也不会带兵超过一两万)
延熙十六年(253年)春,三月,吴太傅诸葛恪再次兴师攻魏,发兵20万进攻淮南。姜维也乘机率数万人出石营(今甘肃省西和县西北),经董亭(今甘肃省天水市西南),包围南安,魏雍州刺史陈泰率军解围,进至洛门(即洛门聚,今甘肃甘谷西)时,姜维因久攻南安不克,军粮已尽,撤围退走。 (此次交锋姜维可能动员了全部10万左右的军队,魏受吴的牵制,恐怕也大致相当。)
延熙十七年(254年),姜维主持蜀国内外军事。六月,姜维率军攻魏,李简献城降,姜维占狄道(今甘肃临洮)。十月,姜维率军进围襄武(魏陇西郡治,今甘肃陇西南)。魏将徐质反击,蜀前军荡寇将军张嶷战死。姜维率军继至,击败魏军,斩杀徐质。魏军撤退,姜维乘胜进击,破河关(今甘肃临夏西北)、临洮(今甘肃岷县)等县,并迁河关、临洮、狄道三县民入川,率军撤回。(此次也是带有突袭性质的,姜维可能仍带兵不过5万)
延熙十八年(255年)七月,蜀卫将军姜维乘魏大将军司马师病亡之际,督车骑将军夏侯霸、征西大将军张翼等数万人攻魏。八月,到达枹罕(今甘肃临夏东北),遂向狄道(今甘肃临洮)进军。魏征西将军陈泰命雍州刺史王经率所部进驻狄道,待他率主力自陈仓(今陕西宝鸡东)到达后,再钳击蜀军。王经不俟陈泰军至即擅击蜀军,姜维率军先后故关(今甘肃临洮北)、洮西大败王经,魏军大部伤亡或逃亡,损兵数万,王经只残部万人还保狄道。姜维乘胜围狄道城。魏大将军司马昭命长水校尉邓艾出任安西将军,与陈泰并力抗击蜀军,并遣太尉司马孚为后援。陈泰与邓艾军会合后,分三路进至陇西,避开蜀军,出其不意地绕过高城岭(今甘肃渭源西北),进至狄道东南山上,燃火击鼓与城内联络,守军见援军至,士气大振。姜维即督军沿山进攻,被魏军击退。这时陈泰扬言截断蜀军退路,姜维遂于九月二十五日撤军退走钟堤(今甘肃临洮南)。 (这是影响最大的一次,不过战果寥寥,姜维大概动员了全国兵力10万以上,魏应该比蜀多点,但应该不过15万)
延熙十九年(256年)正月,姜维在驻地被后主封为大将军。六月,姜维与镇西将军胡济约定在上邽(今甘肃天水)会合。七月,姜维率先出兵祁山,闻邓艾有备,乃改从董亭(今甘肃武山南)攻南安(今甘肃陇西东南)。邓艾军抢占武城山(今甘肃武山西南)据险拒守。姜维见地利已失,强攻难克,乃夜渡渭水东进,沿山进取上邽。两军战于段谷(今甘肃天水西南)。胡济失期未至。蜀军交战不利,士卒溃散,死伤甚众。百姓因此埋怨姜维,而陇山以西的地方也趁机骚乱起来。姜维败归,谢过引责,自请贬为后将军,行大将军事。 (参照我上面的推测吧。)
延熙二十年(257年)五月,魏将诸葛诞联合东吴在淮南起兵反司马昭。司马昭调关中兵力东下讨伐诸葛诞。姜维乘机攻魏秦川(渭水流域)。十二月,姜维率兵数万出骆谷(今陕西周至西南),到达沈岭(今陕西周至南)。当时,魏在长城(今陕西周至南)积存大量军粮,且防守薄弱。闻姜维至,众皆惶惧。魏征西将军司马望和安西将军邓艾恐姜维袭夺长城,立即合军据守。姜维军进至芒水(今陕西周至黑水),依山为营。司马望、邓艾军近水筑寨。蜀军多次挑战,魏军坚守不出,两军长期对峙。景耀元年(258年)三、四月间,姜维闻诸葛诞败亡,遂引军而还。并再次被任命为大将军。 (与上面相同)
景耀五年(262年)十月,姜维起兵再度攻魏,攻入洮阳境。魏征西将军邓艾率兵迎战。邓艾抓住姜维悬师远征,战线长,给养困难,难以持久的弱点。抢占有利地势,在洮阳以东的侯和(今卓尼东北)设阵,以逸待劳,阻击蜀军,双方激战后,魏军发起反击,蜀军大败,损失严重。姜维只得退往沓中(今甘肃舟曲西北)。此后,蜀军实力大减,转为被动防御态势。 (同上)
蜀中无良将,廖化作先锋。诸葛亮六出祁山均是无功而返,姜维九伐中原纯属耗费钱粮。战争不但是人才的较量,更是综合国力的比拼。三国初期曹操占天时、孙权占地利、刘备占人和,这才形成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势。三国中以蜀汉实力最弱,三国后期蜀国五虎上将接连逝去,与魏、吴抗衡的人才优势已不复存在,虽诸葛孔明在世穷尽其智也难以撼动实力强大的曹魏政权。后诸葛亮时代,姜维无论军事才能还是权力地位都远不及诸葛亮,九次伐魏只是回光返照而已,蜀汉政权的灭亡只是时间问题,用谁为将也无力回天。
跟随姜维北伐的将领主要有: 蒋琬、费祎、夏侯霸、廖化、张翼、张嶷等人
主要带路人是大魏降将夏侯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