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胡适曾经写过一首名叫《我们三个朋友》的诗,有几句是这样写的“雪全消了,春将到了,只是寒威如旧。冷风怒号,万松狂啸,伴着我们三个朋友”,其实这首诗中的另外两个主人公是一对夫妻,男的是胡适好友任鸿隽,女的是胡适的红颜知己陈衡哲


陈衡哲是民国时期名符其实的才女,是中国第一位女教授,新文化运动中最早的女学者、作家、诗人,中国第一位公派女留学生,中国第一位女博士,她才华横溢,是具有独立思想的知识女性。

陈衡哲与胡适的相识,是在美国,两人都是当时的美国留学生,二人都是才华横溢之人,一来二去的也就相互结识了,胡适非常欣赏这位学识渊博的中国女孩,二人三天两头地通过书信交往,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理,就这样二人在大洋彼岸慢慢地心生情愫,胡适用才华俘获了这位年轻才女的芳心,而胡适也非常欣赏陈衡哲,并且将其引为知己。


为什么两个相互欣赏的才子佳人往往都不能开花结果呢?此时的胡适虽然是未婚青年,但是已经与江冬秀有了婚约,要是在当今分了便罢,可是过去的婚约都是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胡适也如此,只能听从父母的安排,回国和江冬秀完婚,于是这样一段令人羡慕的才子佳人之间的爱情佳话戛然而止,陈衡哲伤心欲绝,只能祝福这位红颜知己,事实证明,他们也做了一生的红颜知己,再美的爱情终究敌不过柴米油盐。

虽然陈衡哲没能和胡适在一起,但是她遇到了自己近乎完美的丈夫,他就是胡适的好朋友任鸿隽。任鸿隽任《留美学生季报》主编时读到陈衡哲“莎菲”的投稿,对其文笔激赏不已,后来二人通过书信交谈甚欢,任鸿隽向陈衡哲大胆表白了爱慕之心。陈衡哲虽然有心里有胡适,但是奈何胡适已有婚约,只好把爱放在心里,选择了爱自己同时对自己来说对的那个人即任鸿隽。因为胡适的原因,陈衡哲回国后做了北京大学的教授,成为了中国第一位女教授,并与同年和任鸿隽完婚!


陈衡哲爱着胡适,她又忠于自己的婚姻。任鸿隽与胡适是同窗好友,他们二人又都爱着陈衡哲,三个朋友之间的友谊,来源于爱情,却也超越了爱情。三人之间的爱已经超脱了简单的男女之爱,更多是精神上的人扶持和信任!

最佳贡献者
2

作为中国的第一位女教授的陈衡哲,出生于江苏武进的一个书香门第。她的祖父当过杭州知县,父亲是举人出身。在她从小的时候父亲就开始教他《尔雅》、《黄帝内经》等古籍;而她的母亲庄曜孚是和吴昌硕、齐白石齐名的书画大家,所以她年幼的时候对中国的文学和艺术都有所了解。

陈衡哲13岁那年告别父母,去了舅舅身边接受教育,学习了很多的西方文化,在这些文化理念的灌输下,她做出了一个大胆的举动,提出了解除婚姻的想法。原来在陈衡哲很小的时候,她的父母就给她定下了一门亲事。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陈衡哲誓死反对包办婚姻,不愿意和自己的未婚夫完婚。等到陈衡哲18岁那年,自己直接就把这门亲事退了。

陈衡哲在24岁的时候取得了清华大学在上海招收留美学生的资格,获得了出国深造的机会。出国后的陈衡哲去了美国的瓦沙女子大学、芝加哥大学攻读西洋史、西洋文学,对西方的科学和文化很了深刻的了解,先后获学士、硕士学位。回国后受蔡元培的邀请,成为北京大学世界史教授,中国第一位大学女教授。

在美国的这些年,她遇到了一个让她心动的男子,他就是胡适。那时候的胡适是《留美学生季报》的总编辑,在好友任鸿隽的推荐下,开始了与陈衡哲通信。那时候两个人在信中谈文学、谈人生、谈国家的未来,彼此之间产生了好感。留美学生在讨论中国文学的改革时,经常发生激烈的争辩,即使两个人私交再好,在文学立场上也是各不相让的。当胡适倡导白话文的时候,在整个文化界引起了轩然大波。那时候没有人看好他,此时的胡适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尴尬境地。

当时的陈衡哲虽然从来不参与辩论,却接连发表了许多的白话诗文,在行动上给予胡适鼓励和支持。胡适后来再后来回忆这段时光的时候,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她对于我的主张的同情,给了我不少安慰与鼓励,是我最早的一个同志。”

由于长时间的书信来往,两个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正当准备有进一步发展的时候,胡适接到了家中的来信:家中已经为他定好了亲事,让他尽快回去完婚。胡适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由母亲抚养长大成人,他对自己的母亲十分孝顺,只能听从母亲的意愿回国结婚了。当陈衡哲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情十分复杂,胡适对于她而言,既是朋友又是知己,当胡适选择结婚的时候,两人的关系只能永远停留在朋友上。

和当时的众多悲惨的女才来说,陈衡哲的命运是比较幸运的。从小就受到新式教育的她,有了追求自由和幸福的权力,虽然没有能够和胡适在一起,却成为了胡适一生难忘的红颜知己。之后也收获了自己的爱情,嫁给了中国近代科学的奠基人任鸿隽。

3

她虽然是个新女性,但她婚后却做了贤妻良母,她曾经为教养孩子而辞去了自己的职务,她认为母职是无法取代的,她认为贤妻良母的责任,不比任何职业卑贱。所以她为了 家庭牺牲很大,虽然她是个教授,虽然她很有才,但她也爱自己的老公和家庭,这样的她还是让我非常的敬重的,我觉得作为女人无论怎么选择都不算错,只要她认为这样好就行了。事实上她也过得很幸福,她的老公一直非常的爱她。其实这样就够了!

4

胡适的红颜知己,其中有一位是中国的第一位女教授的陈衡哲,她出生于江苏武进的一个书香门第,祖父当过杭州知县,父亲是举人出身,,而她的母亲庄曜孚是和吴昌硕、齐白石齐名的书画大家,所以她年幼的时候对中国的文学和艺术都有所了解

陈衡哲很小的时候,她的父母就给她定下了一门亲事,但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陈衡哲誓死反对包办婚姻,不愿意和自己的未婚夫完婚.等到陈衡哲18岁那年,自己直接就把这门亲事退了.

陈衡哲在24岁的时候取得了清华大学在上海招收留美学生的资格,获得了出国深造的机会.出国后,陈衡哲去了美国的瓦沙女子大学、芝加哥大学攻读西洋史、西洋文学,先后获学士、硕士学位.回国后受蔡元培的邀请,成为北京大学世界史教授,中国第一位大学女教授

在美国,她遇到了一个让她心动的男子,他就是胡适.那时候的胡适是《留美学生季报》的总编辑,在好友的推荐下,开始了与陈衡哲通信.那时候两个人在信中谈文学、谈人生、谈国家的未来,彼此之间产生了好感.当時胡适倡导白话文的时候,在整个文化界引起了轩然大波.那时候没有人看好他,此时的胡适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尴尬境地.

陈衡哲虽然从来不参与辩论,却接连发表了许多的白话诗文,在行动上给予胡适鼓励和支持.由于长时间的书信来往,两个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正当准备有进一步发展的时候,胡适接到了家中的来信:家中已经为他定好了亲事,让他尽快回去完婚.胡适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由母亲抚养长大成人,他对自己的母亲十分孝顺,只能听从母亲的意愿回国结婚了.当陈衡哲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情十分复杂,胡适对于她而言,既是朋友又是知己,当胡适选择结婚的时候,两人的关系只能永远停留在朋友上.

而同時,胡適好友任鸿隽在见到陈衡哲后,可以说是一见钟情,就对陈衡哲展开了追求可,陈衡哲开始并没有答应任鸿隽的追求,可能是因为她更欣赏胡适,可這時胡适当时已经有了妻子江冬秀,这也让陈衡哲很痛苦很无奈,这可能就是别人说的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遇见对的人,只会让你感到无奈又遗憾,据说因为这样陈衡哲还生了一场大病,最后她还是嫁给对她一往情深的任鸿隽,她对胡适的感情也转变成了友情,她们成了一生的朋友,陈衡哲把胡适的照片挂在客厅,而胡适的女儿名字叫“素斐”, 和陈衡哲笔名“莎菲”的英文名谐音. 后来胡适的女儿素斐在五岁时,因为疏忽没有照顾好不幸夭折,女儿的离去让胡适夫妻伤心不已,一直走不出失去女儿的痛苦,这时候陈衡哲把自己女儿送到了胡适夫妻身边,让自己女儿做胡适的干女儿,来缓解胡适夫妻的痛苦.

在胡适女儿夭折之后,陈衡哲又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那就是在她人生事业最辉煌的时候辞职回家专心教育孩子,回归家庭当一名全职妈妈,她的这个决定让很多人难以理解,特别是那些接受了新教育的学生,大家都认为她是一个杰出的作家,各方面都很出色,又是中国第一位女教授,这样放弃一切,只为了回家带孩子太浪费才华了,可陈衡哲对自己的决定坚定不移,她提倡女性思想的解放,提高自身素质,有主见,有理想,男女平等,要让女性得到社会的认可,不是让女性以自我为中心,对家庭,孩子、丈夫、置之不理,这样太偏激了,她提倡女人无论选择做什么,都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不管事业还是家庭,都能处理的很好,如果必须要在事业和家庭中做出选择,那就因人而异了,对陈衡哲来说对孩子的教育更重要,她认为一个家庭不能没有母亲,孩子更需要妈妈的陪伴,她是一个教授,一个作家,可她更是一名母亲,她要为孩子的教育负责,她不能让胡适女儿的不幸,在发生在自己孩子的身上,她要回归家庭.

可以说陈衡哲是个幸运的女人,她和任鸿隽结婚40年,任鸿隽对她始终如一,至始至终只爱她一人,理解她,宠爱她,做她坚定的依靠,家庭幸福美滿.陈衡哲每一次选择都证明了她是一个极其聪明又有远见的女性.



5

胡适因年轻漂亮,赢得了很多女士的青睐,他的婚外恋女人数不清,有的短期就偃旗息鼓,有的亲密接触就离开了,唯有对曹成英最痴情,怀孕后,想结婚,被江冬秀一把菜刀各自东西。

作为胡适一个男人不守规矩,经常出轨,不得不引起江冬秀的气愤,要不是江冬秀管教严格,胡适早就插上翅膀胡适一辈子花在女人身上的时间太多,飞向年轻女人的被窝,学术平平。人格低下,品行不端,最后守着江冬秀老老实实,这就是女人的力量。

6

陈衡哲原来是一位不婚主义者,为了理想和事业,曾决心不结婚。这显示了她作为一个独立女性的人格追求。

但爱情来得太猛烈了,1919年任叔永第二次到美国向她求婚,面对这来自三万里的诚意,她才定了婚。

陈衡哲有子女三人,都很成才,这一方面是基因良好,二是因为她的教育。抗战期间,无论到哪里,她都把子女带在身边,悉心教导。不仅是学习,更是做人。再加上良好的家风,子女都很成才。长子任以都,获美国哈佛大学学位,在美国任大学教授;三子任以安获美国地理学博士学位,也在美国任大学教授;次女任以书毕业于美国瓦沙女子大学,解放后回国,在上海外语学院任教授。

7

话不多述,直入主题。符合题主条件的应该只有曹诚英,中国第一位农学女教授,然而说如何经营事业与家庭可能不太妥,毕竟真的拿出来说,应该算一个反面教材吧。事业上的女强人,感情中的失败者。

身陷情障,将最好的青春与精力用在了最错的地方。

首先在事业上曹诚英确实有所成就,作为我国的马铃薯专家,特别在那时底层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时代,马铃薯的改良以及推广,的确救人无数,可惜,身陷情情障,命运多舛,时至今日,谈到曹诚英更多能想到她是一只苦鸳鸯,我想这是对于一个从事科学研究人的极大侮辱。作为农学领头人,甚至可以说是国内农学开辟者,到最终只落下个痴情人的评价,可悲,可叹,可惜。

亦兄亦父亦友亦夫,被感情焚烧的一干二净。

接着在经营家庭方面,曹诚英与胡适之间远远算不上是一个家,可是话题在此,也只能说一说了。曹诚英与胡适之间的情感纠葛可以说是杂乱无比,彼此之间产生情愫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那他两的感情到底有多乱呢?第一,曹诚英是胡适三嫂的妹妹,小了胡适十一岁,亦兄;

第二,曹诚英就读于胡适母校,且是都是农科,彼此也有学术交流等等,亦友;第三,曹诚英赴美期间胡适一直有资金支持,心理辅导,甚至抗战爆发后也一直没有停止,亦父;第四,与胡适有夫妻之实却无夫妻之名,亦夫。如此多的情感交织,产生了一份至死不渝的爱情,可惜的是,没有天时、地利、人和任何一点占有优势,感情最终沦为悲剧的养料。


曹诚英算是一个悲剧人物了,遇到胡适是她的不幸也是她的幸运。总之,佳人已逝,缅怀足矣。

8

胡适的红颜知己陈衡哲于1914年凭借自己的努力考进了清华留美学堂,成为中国第一位留美女学生,在美学成归来后被蔡元培邀请到北大任教授,主讲西洋史,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应五四运动成为继鲁迅之后的第二位用白话文写作的学者,被誉为“现代中国第一才女”。在感情上,历经波澜后与任鸿隽走到一起,也总算收获了自己的幸福。

9

胡适的红颜知己,其中有一位是中国的第一位女教授的陈衡哲。

陈衡哲(1890—1976),笔名莎菲(SophiaH.Z.Chen),祖籍湖南衡山,1914年考取清华留美学额后赴美,先后在美国沙瓦女子大学、芝加哥大学学习西洋史、西洋文学,分获学士、硕士学位。

  1920年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讲授西洋史;1920年9月27日与任鸿隽结婚;后任职于商务印书馆、国立东南大学、四川大学;著有短篇小说集《小雨点》、 《衡哲散文集》、《文艺复兴史》、《西洋史》及《一个中国女人的自传》等;建国后任上海市政协委员,1976年去世。

  陈衡哲是我国新文化运动中最早的女学者、作家、诗人,也是我国第一位女教授,有“一代才女”之称。迷恋一个不婚主义者

出生于书香世家的陈衡哲,是个坚定的不婚主义者。看到身边太多女子一生被家庭捆绑,她不愿走旧式女子的老路。

她为了推掉包办婚姻,和父亲对峙几天几夜,以至于绝食昏迷。她一个人到上海读书,只身奋斗10年之久,像一棵倔强的小树,孤独又顽强地成长。

24岁那年,她考取清华大学留美学生资格,远赴美国深造。她像男儿一样畅游四方,醉心书海,这才是她想要过的生活。

她宁愿孤独一生,也不愿在琐碎的婚姻里蒙上灰尘。身边不是没有追求者,只是她的心从不向任何人敞开,直到遇见任鸿隽。

他们的相遇,是世间最普通的才情相吸。那时,任鸿隽是《留美学生季报》的总编辑。在众多稿件中,他被一个署名莎菲的作者所译的故事吸引,那曼妙的文笔,让他连声称赞。

文章很快刊登出来,任鸿隽也顺势向莎菲约稿,从此,两人开始了书信往来。单纯的以文会友,彼此都不知道对方是男是女,年龄几何。但他们很快就有了见面的机会。

暑假时,任鸿隽和几个朋友相邀郊游荡舟。这一次,他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名叫陈衡哲。这个娇小玲珑的女子,举止大方,对任何事物都有独到的见解,而她的笔名恰恰就叫莎菲。

任鸿隽对她一见倾心。陈衡哲也欣赏任鸿隽的才情与风度,但仅仅是欣赏,只把他当朋友,不曾有其他想法。

小心维护爱的萌芽

很多人都知道,陈衡哲是不婚主义者,任鸿隽也知道。所以任鸿隽的追爱之路,艰难而漫长。

那时,任鸿隽就读的学校,离陈衡哲的住处有3个小时的车程。每逢周末,他就叫上两人共同的朋友胡适,一起去找陈衡哲。

强拉一个第三者进来,自然有风险,可唯有这样,才能不让她有心理负担,他才可以一次又一次地要求见面。

除了见面,三人间更是书信往来不断。任鸿隽最开心的事,就是收到陈衡哲写给他的诗。虽然不是情诗,却足以让他欢呼雀跃,在灯下一字字抚摸,一遍遍默诵。

那段三人行的日子,甜蜜而纠结。世上大概没有谁,能像任鸿隽这样,用如此奇特的手段,小心维护一段爱情的萌芽。

两年之后,任鸿隽回国,两人从此天各一方。他依然只是她众多朋友中的一个,而她依然是他心口的朱砂痣。她的一颦一笑,像烟火一样灿烂,牢牢吸引着他的目光。

一年后,他终于鼓起勇气远渡重洋,大胆求婚。他的求婚别具一格,没有天长地久的承诺,只是告诉她:他愿意做一道屏风,站在她与社会之间,为中国培养一位天才女子。

他果然是这世上最了解她的人。这样的情话,最让陈衡哲动容。只有他,知道她不婚,却依然做尽种种努力;只有他,看到了她的理想,也愿意为她的理想付出。

这一次,陈衡哲的心完全敞开。她早就动心了,既然他消除了她的所有顾虑,不婚的誓言还有什么好坚守的呢?

好的爱人催化出更多可能

相识4年后,陈衡哲终于在30岁那年,和任鸿隽携手步入婚姻殿堂。

可孩子的出生,让陈衡哲陷入了生活的琐碎,几乎将她的所有节奏打乱。短暂的恐慌过后,她找到了解决之道。

她辞去教职,专心写作,在带孩子期间,完成了很多重要著作。而这一切,自然也得益于丈夫的支持与包容。

任鸿隽任四川大学校长时,她因为文章太犀利,被人攻击、谩骂,连带着任鸿隽也受牵连。那些文章,友人看了都觉有失偏颇,他却不曾指责她半句。他始终站在她那一边,任她在文字的海洋里恣意驰骋,从不做丝毫阻挠,哪怕因此影响仕途。

这些攻击,让陈衡哲对四川颇有怨言,她要求任鸿隽辞去校长职务,他便不顾众人挽留,毅然辞职。只因他承诺过,要做一道屏风,给她一方天地。外人说他怕老婆,他只是微微一笑。

婚后的生活,终于让陈衡哲对事业与家庭有了重新思考,她在两者之间找到了最好的平衡点。她可以一边带孩子一边读书,可以趁孩子上学时,钻进书房里写作,更可以在孩子长大后,重新执教。很多时候,任鸿隽想插手家务,都被她赶开。她知道他比她更忙。

她成了贤妻良母,也成了著名的学者、作家。曾经她那么担心,怕一入婚姻深似海,从此学问是路人。而事实上,她什么都没耽误。

好的爱情,好的爱人,是一道催化剂,可以让人生幻化出更多可能性。任鸿隽于陈衡哲,恰恰就是那个好的爱人。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