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长枪上的“红缨”其实有一个专用称号,叫做“血挡”,看到这个名字,估计大多数人就知道它的基本用途了,牙刷是用来刷牙,血挡是用来挡血的。

假如没有这个配置,光溜溜的一杆长枪,“噗”地一下扎进敌人的身体,恰好捅断一根主动脉,一拔枪喷自己一身血,好多血还会顺着枪头流满枪身,枪身变得黏糊糊滑腻腻的,这仗下一步还怎么打?

枪头下方有了这红缨后,就好办了,“噗”地一下扎进敌人身体的同时,红缨随着惯性呈伞状散开,即使对方的血喷得很凶,也能挡得住,更可以阻止血液顺杆流的到处都是。

做成红色的缨穂,是为了跟血液的颜色保持一致,清洗不清洗都是那个色。

红缨枪上的红缨还有其他作用:

一、阻隔。

当扎入敌人身体时,能起到阻隔作用,枪头扎进去,对手基本没有战斗力了,不用连枪身一并扎的太深,拔都不好拔,扎到红缨所在的位置,足矣。

二、晃眼。

一簇鲜艳的红色在对手眼前不停晃悠,会极大的分散对手注意力,为自己争取到一招制敌的机会。

三、训练。

自己训练时,根据红缨的飘动幅度、方向、花型,可以知道自己的手法、力度到位与否,以便及时纠正改进。

四、平衡。

适当增加枪身空气阻力,保持枪身稳定平衡性。

五、装饰。

好帅,好帅。

最佳贡献者
2

古代长枪,乃战场上的杀人利器,即使枪头处的几撮毛,那也不是随意为之,而是有其特定的切不可替代的功效。(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就说这古代长枪上的“红樱”,其实主要起“过滤”的功用,就跟滤芯差不多,不过它可不是用来过滤空气的,而是被用来过滤人血,在战场上,你杀我我杀你,刺进身体的兵刃就像一个导管,鲜血很容易顺着枪杆外流。

如果放任不管,最后流到握枪人手的位置,滑不溜秋,那仗都没法打了,这“红樱”穗,就是起到隔断血液下流,并借助持枪人挥舞长枪的力量,把血液甩出去。

其实长枪上的“红樱”本不是红色,而是白色,凡是见红的,基本上都是久经沙场的,是杀过人的,用鲜血染红了!


但是“红樱”也不光是有过滤作用,也有迷惑敌人的作用,那就是红色容易让人产生光晕,从而分散对手的注意力,以达到最大的杀伤效果。也有一些在“红樱”上藏刀子的,这样的话不止枪尖碰不得,“红樱”也成了不可触碰的杀器。

当然,不止枪头上有文章,在长枪尾部同样是别有洞天,那就是后面缠绕的布条,电视剧里演的都是又长又蓬松,一晃呼凌凌,那纯粹就是为了个好看,真是的用途其实是用枪托的布条把枪缠在手上,这样打斗的时候不容易脱手。

因此,古代的长枪作为杀人利器,枪身上下绝不会有无缘无故的什么“配饰”出现,久战沙场,有这种扯蛋的闲工夫,还不如怎么研究研究如何才能保证自己不被杀呢!

3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科技战争!在二战开始后的短短几年时间内,各国军事科技的变化可以用突飞猛进来形容。到了战争末期,天上飞着喷气式战斗机,海里游弋着巨大的航空母舰,陆地上是披着厚重装甲坦克。每个国家用尽一切力量,发展自己的武器。以步枪为例,战争刚开始的时候,各国都装备单发手拉步枪,如德国的毛瑟步枪;而战争进行到一半,美国已经开始大面积装备半自动步枪M1加兰德;到了战争末期,德国已经装备了非常先进的全自动步枪STG44。这一切不过在短短的6、7年完成。

而今天要说的这种武器,根本无法同上面任何一种武器相比。它是中国人几千年之前的老祖先,使用的武器!没想到在几千年后的抗日战场上,它仍然成为我们的杀敌利器,这种武器就是红缨枪。下面就听萨沙来说一说。

红缨枪的历史

红缨枪就是枪、长枪,是中国传统的冷兵器,也是所谓十八般兵器的一种。

早在原始社会,中国人的祖先就已经开始使用枪矛这类的兵器。人将竹子或者木头的一头削尖,用来刺杀敌人和猎物。这种长兵器虽然极为粗糙,却非常的实用,等于有效延长了人双臂的距离,杀伤力也相当的强,也就一直流传下来。

在历代农民起义中,缺乏武器的农民也用这种粗糙的武器。谓揭竿而起,也就是这个意思,将木棍一头削尖,就成为了致命的武器。

至于红缨枪的历史也不短,明确在历史资料中有记录是在东汉时期。2000多年来,红缨枪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变化。抗战中使用的红缨枪,跟东汉时期是基本相同的。

在中国古代,枪和矛是军队中主要的近距离作战工具,任何一场战争都绝少不了他们的影子。大家都知道的赵子龙七进七出长坂坡,赵云使用的就是枪。宋代杨家将的英雄们,也以枪作为主要的武器。大家都以为关羽用的是青龙偃月刀,实际关羽用的也是长枪,他干掉颜良并不是砍倒,而是刺于马下。实战中,长枪远比大刀要有效得多。

中国历代军队中,对枪和矛都有一整套使用战术和相应的枪法训练,中国人对枪矛的使用技术是世界一流的。

宋军的运气很差,他的三个对手也就是辽国、金国、蒙古国可谓当时世界上最强悍的三大军事力量。以宋军之虚弱,仍然对峙了百年之久,甚至最后和蒙古人的鏖战也有40多年之久。

由于北方的马场都被异族控制,南宋时期宋军的骑兵已经很少,只得以步兵为主。

金军蒙古军和宋军的作战,基本必须击破宋军的枪阵。一杆长枪已经不容易对付,现在长枪如林就更难对付。宋军依靠枪阵保住自己的领土,枪阵也成为宋军主要的杀手锏。

名著《水浒》中,李逵救宋江时候,曾经拿着两把板斧四处砍杀手持短兵器的军民,无人能挡,杀人极多。一同救人的晁盖对李逵很放心,根本没有阻拦。为什么?李逵武功很厉害,他的板斧对于朴刀、匕首、腰刀这种短兵器是丝毫不落下风的。比较好的武器,加上武功的高超,李逵自然是立于不败之地的。

不过,一旦发现宋军出动枪阵,晁盖就赶忙让李逵撤下来。为什么呢?这是因为长枪对于短兵器有着绝对的优势,尤其是长枪如林的战阵,对于单个步兵具有极大的杀伤力。李逵就算再有功夫,遇到这样的枪阵也很难保住性命。

枪阵和枪的威力可见一斑。

著名的电影《勇敢的心》里面,装备低劣的苏格兰起义军用长木制成的长矛,击溃了英格兰人称雄英伦半岛几个世纪的重骑兵。在此次战役的前哨战中,100多名英格兰重骑兵被打死,而苏格兰长矛兵仅6人阵亡。

除了军事作战以外,枪矛对民间习武者也有极大的影响。枪和矛外形相似,主要区别在于矛一般很长,很重,枪杆多用硬木或者金属制成,非有很大臂力不容易使用,基本都用在军事作战中。

而枪的重量较轻,长度较短,很适合普通练武者和老百姓防身使用。

由于枪的长度较长,它是最难练的兵器之一,有百兵之祖的称呼,也有枪似游龙,非苦练不能掌握的古话。宋军当年有大量如《水浒》开篇的王进,后来的林冲这样的禁军枪棒教头,他们主要就是教授枪法的。

而民间也有打虎将李忠这样的大量武师,专门教授枪的功夫。

------------------上图的赵子龙和下图的林冲都是武功高手,擅长使用长枪。以短兵器对长枪,很难有胜算的,哪怕是李逵这样的高手。

一般认为,枪只要下苦工去学习,一旦练成就基本无人能敌了。普通兵器很难有枪这样的长度,在兵器上大大占了劣势。而和枪差不多长的矛、长斧、大刀、长叉之流都比较笨重,远不如枪这样灵活。

所以,民间高手中练枪的很多。比如《水浒》中武功最高林冲,他的武器就是一杆红缨枪。在山神庙,林冲不费吹灰之力就杀了差拨、陆虞侯、富安,他用的就是红缨枪。之后林冲每次上阵也都是用枪,几乎从无败绩,扈三娘也是这样被他抓过来的。

红缨枪的特点

红缨枪最大的特点可谓就是这个红缨。很多朋友奇怪,红缨枪为什么要加上一个红缨呢?并不是为了好看,主要是以下两个原因。

1是为了防止滑手。

一旦枪刺中敌人要害,喷溅出来的鲜血几乎都会从枪头流到枪杆上,在沿着枪杆往下淌。

人的鲜血又是很滑的,一旦沾到兵器上都是相当的滑手。长杆的兵器本来就比较滑,如果再溅上鲜血,就几乎让使用者抓不住枪杆,严重影响接下来的的格斗。

从实战角度考虑,就在枪头加上了一个红缨,让血顺着红缨流到地上,不会再顺着枪杆流。

最初这个红缨也不是红色的,更多时候是找到什么就用什么,白色、黑色、灰色,五颜六色什么颜色都有。

2后来在实战中发现,如果集团作战时候同意在枪头使用红色的缨子,可以导致敌人视觉上产生比较严重的混乱,更有相当程度的威吓作用,能有效挫伤敌人士气。

日本武士在作战时候也会穿上颜色鲜艳的盔甲,戴上狰狞的面具。有的朋友很奇怪,觉得穿的这门鲜艳不就是被敌人当靶子打吗?

日本古代的弓箭性能非常差,火枪是日本战国时期才开始流入中国的(中国明朝),日本的武士并不惧怕远程武器,所以穿着鲜艳并没有什么问题。他们这样穿,主要也是用绚丽的颜色恐吓敌人, 和红缨枪其实是同一个意思。

这也可谓是最早的精神战。

以上说了这么多,都完全是针对古代来说。自从进入了火器时代,尤其是燧发枪大量装备部队一来,冷兵器就逐步被淘汰掉了。

火绳枪时代,欧洲很多国家还让大量长矛手配合,到了燧发枪时代,长矛手基本都被淘汰,长矛转变为燧发枪上的刺刀了。进入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随着重机枪,各种口径火炮、坦克、飞机的出现,冷兵器肉搏更是不常见了。虽然战争中还有波兰骑兵这种挥舞马刀作战的部队,但这些部队往往配备大量重武器,骑兵也多以下马作战为主。这些部队多作为奇兵使用,很少和敌人正面硬碰了。

一战如此,二战更是一个现代化的时代。称雄欧洲的德军在实战中很少有冷兵器的作战,世界第一军事强国的美军更是极少有拼刺的场面。著名连续剧《兄弟连》 那么多剧集中,仅有军士大牛一个人在近战中刺死了一个德军,还有一个美军新兵用刺刀误伤了他们军官,其他再无一个肉搏战。大牛之所以肉搏,只是因为被包围在德军后方,根本不敢开枪,只能拼刺刀。除此以外,就没有看过任何一场肉搏!

没想到的是,在八年抗战战场,忠勇的中国健儿们依然拿起祖先的武器,和凶恶的日寇血战到底。

------------------------无论中国外国,长矛阵都是冷兵器时代的重要作战方式。大家可以看到,在长矛阵中使用短兵器,基本等于找死。

抗战中国军对红缨枪的使用

抗战中,国军一方使用红缨枪并不多,因为他们多是正规部队。中央军和大部分地方军阀军队受到的冷兵器训练都是拼刺刀,而西北军之流的军阀部队,近战则是靠大刀。红缨枪这种东西不是正规的训练项目,自然不会大规模去用。

国军用红缨枪的,主要是一些特殊的部队,就比如台儿庄战役中配属给西北军孙连仲的110师的武术大队。

100师也是一支正规军,他们也没有受到过任何红缨枪的训练,这只武术大队完全是一个意外的结果。

该师战前在河南驻扎扩军,在当地群众的强烈要求下,也收编了河南民间相当常见的红枪会武装。

红枪会,就是著名的义和团演变而来。自从八国联军杀入北京以后,河北的义和团大多逃往四方。逃到山东、河南的义和团规模最大,力量也最强。慈禧迫于列强压力宣布剿灭义和团,这个义和团随之以红枪会的形式出现。

清末中国大乱,民国初期又是军阀混战,河南不但遭受各种自然灾害,政府的苛捐杂税,更被战火波及,人民财产生命都得不到保证。

官府靠不住,红枪会就成为类似于意大利黑手党的地方力量,迅速发展起来。

他们开始以村镇为单位,后来逐步发展到乡甚至县。

红枪会逐步成为河南农民自发的农民武装,平时防匪防盗,战时保境安民,甚至敢于和军队作战,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历史上各派军阀、国民政府,甚至日本人和共产党,都曾经争取过红枪会的支持。小说《平原枪声》里面的八路军游击队队长二虎,就是红枪会出身的一个人物。

到抗战爆发以后,红枪会之流的地方武装也热烈的要求参战。

国军110师也就是吸收了他们中间的精干力量,编组了一支500人的武术大队。

这些红枪会的战士们并非正规军,他们并不擅长射击、投弹,对各种战术也基本不懂。如果让他们跟随正规军一同进入阵地作战,怕是起不到什么作用。

不过,他们也有自己的特点。

一是每个人都是常年练武的健儿,长则练功10年以上,都很有一些武功。这些拳脚兵器功夫,是仅仅受过1年多军事训练的日军所远远比不上的。

二是他们的武器一半是红缨枪,这个武器在近战中远强于日军。红缨枪一般最短也有2米,而日军三八式步枪加上三零式刺刀最长不过1.5米,兵器上相差半米之多。一寸长一寸强,实战中哪怕长0.1米也是致命的,别说半米这种长度了。

武装到牙齿的日军做梦也没想到,他们居然也有兵器落后于中国人的时候。

三是红枪会会员笃信宗教,这种精神催眠相当可怕。当年义和团团丁喊着刀枪不入,拿着大刀长矛向着武装到牙齿的八国联军。

现在的红枪会战士,也丝毫不比他们差。这些战士相信作战前念咒语,就可以刀枪不入,所以他们作战非常勇猛。一旦念上咒语就如同鬼神附体,冲锋时候根本不怕死,完全是拼命。这种势头连号称武士道的日军也深为胆寒,很多日本老兵都认为:同红枪会战时作战是侵华中最可怕的记忆之一。

鉴于他们的特点,110师师长张轸决定,将武术大队单独使用,以最大程度发挥他们的威力。

这500人的武术大队配有200把红缨枪和200把大刀,另外还有板斧、匕首等冷兵器,当然,其中也有人擅长玩手枪。

一开始的战斗中,110师主要安排红枪会的会员执行零散的骚扰和偷袭任务,不让他们和日军正面相碰。

毕竟110师有1万多人,也有大量枪械,正规作战轮不到用冷兵器的红枪会。

在这种作战中,让红枪会几百人拿着冷兵器去对付日军,怕是连一个小队(排)都对付不了。

日军一个小队一般也有2挺轻机枪,2个掷弹筒(轻型迫击炮),还有几十个步枪兵。他们的火力很强悍,让着500人的红枪会战士正面冲锋,怕是不用10分钟就能被日军打光。

好钢一定要用在刀刃上!

武工大队一直在等待机会,终于机会来了。

----------------日军三八式步枪加上刺刀,长度是很长的。但再长也长不过红缨枪!

3月24日夜晚,武工大队和110师656团,奉命偷袭日军控制的临城车站。武工大队以仅有的两挺强机枪掩护压制日军火力,500多人飞速的挺着红缨枪举着大刀冲入车站。

日军根本没有预料到国军敢于夜袭,完全措手不及,武术大队瞬间冲到眼皮底下。在这么近的距离,日军已经无法开枪。日军三八式步枪穿透力太强,近距离绝对不允许开枪,不然极容易误伤自己人,日军只能挺起刺刀迎击!

对于近距离的拼刺,日军是很有信心的。日军是二战中最为注重拼刺训练的军队,每个步兵都要经受严格额刺杀训练,部队里面也有大量的刺杀教官,刺杀的考核是日军中的重要项目。

一般日军普通士兵经过1年多的训练,都有相当不错的拼刺能力。而国军新兵往往仅仅受过3个月左右的训练,有的甚至不到1个月,根本无法同他们相比。

为什么?拼刺这种东西就像练字一样,绝对无法速成。平时一定要严格的长期练习,实战之前还有做针对性训练(训练时候大多用木枪),真正打仗之前还要过心理关(日军让新兵刺杀国军战俘和平民过心理关)。

不但,国军士兵不是日军的对手,就连身材高大魁梧的苏军和美军也不是他们对手。

诺门罕战役中,曾经有日军和苏军意外近距离遭遇的战例。双方几十人肉搏拼刺的结果是,日军伤亡人数仅为苏军十分之一,甚至有一个日军士兵连续刺死刺伤10个苏军的战例。

而太平洋群岛争夺战中,很多日军自杀式冲锋,只要能够冲到美军身边,美军一般就不是对手。后来美军被迫发明了疯狂射击的战术,就是一旦日军冲到近距离,所有人全部卧倒,朝着任何能动的物体射击,尽量避免和日军拼刺。

只有国军的西北军近战训练时间较长,很多超过1年,可以和日军正面对抗。但日本人却又占了上风,为什么呢?他们的刺刀很长,长达1.5米,而西北军的大刀能有多长,了不起半米而已。

以短兵器对付长兵器,是吃大亏的作法,非到万不得已不能使用。

当年李小龙拍摄精武门,用双节棍对日本倭刀以后,对朋友们说:倭刀很长,双节棍太短,以后尽量不要用这么短的兵器同长兵器对抗,因为兵器上的劣势太大了!

李小龙都这么说,道理就是这样。

兵器上的优势,让日军占了大便宜。

此时遇到武术大队,日军就处处占了下风。

日军训练是不错,可他们训练不过1年时间,远远比不上这些学了好几年甚至十几年功夫的红枪会战时,拼刺技术上,日军明显逊了一筹。

更惨的是,日军的武器也不如红枪会。

日军三八式步枪加上三零式刺刀,本来是二战所有刺刀中最长的,西方人戏称这是可以发射子弹的长矛。

红缨枪长度普遍超过2米,比日军刺刀长过了半米,在肉搏中占尽了优势。

日军和红枪会的战士面对面,同时刺向对方。日军身体被戳穿,而他手中的刺刀离红枪会战士还有好远的距离。

这样,车站外双方拼刺的结果可想而已。骄傲的日军在拼刺中大败,死伤殆尽,余下没死的也狼狈逃入车站。

日军经历此次拼刺以后,被红枪会战时大大的吓住了。他们不再敢近战肉搏,转而固守一些房屋,向外疯狂开枪扫射。

红枪会的战士们却非常勇敢,他们冒着日军枪林弹雨,冲入日军射击死角的车站墙下。但他们却发现车站的门窗都被日军堵起来了,实在无法进入。这种情况下,勇敢的战士们居然用红缨枪朝日军枪眼中乱捅,这也捅死了好几个。

此次大反击中,红枪会也冲在前方,吓得日军到处鼠窜!日军中一时流传长矛比刺刀厉害的说法(日本人认为红缨枪就是长矛),这种说法流传了很久。

当时的110师副师长也遇到一件吃惊的事情,他在这个红枪会武功大队中,居然发现了一名女扮男装的女孩。她也拿着红缨枪和男人们一起冲锋!

担任110是656团团长的廖运周(后来在徐蚌会战中投共)发现这个女孩以后,她一再恳求不要将她揭穿,她也要杀敌报国。廖运周只得替她保密,她随后也参加了肉搏战,真是现代花木兰啊。

-------------------日军新兵必须完成严格的刺杀训练,这是日军士兵考核的关键内容。所以抗战初期,日军士兵拼刺能力是很强的。国军红缨枪的枪法,源自中国传统武术,套路简单,却非常实用。直到今天,民间也有很多红缨枪的高手。当时使用红缨枪的基本都是非正规部队,大家可以看看最下面的图,民兵的武器乱七八糟,有三八式,老套筒,冲锋枪,大刀,土枪和红缨枪。

八路军的使用

八路军使用红缨枪的理由同国军一样,是环境逼迫的。

当时八路军扩张太快,仅仅一年之内就从4万人发展到16万人。可惜人多了,武器弹药却增加不了。国民政府自己也缺乏弹药,不可能给他们多少补充。就算国民政府提供武器弹药,很多深处敌后的八路军也无法得到。

这种很多新兵拿着清朝末期的老式步枪作战,而且每个人只有几发子弹。这样不要说打仗,就连训练也不够。抗战中期八路军单兵战斗力下降很快,这主要是训练出了问题。日军士兵一年训练要射击1800到2000多发子弹,日军认为如果达不到这个数目,就不能算是士兵,不能上战场。

而八路军呢,很多部队实弹射击居然不到20发,这样训练出来的新兵,射击技术可想而知。

射击技术不高,只是其中一方面原因。相比日军装备的大量机枪、掷弹筒、步兵炮、山炮野炮,八路军几乎只有步枪、轻机枪、手榴弹而已,一个团往往只有一门迫击炮,这个团还是主力团哦。

八路军远程火力根本无法和日军相比,要想获胜就只能在近距离作战。

所以八路军作战多采用近距离伏击或者近距离的夜战,近战为主,一般不到200米内不开枪。

在这种打法中,也就有可能发挥红缨枪的威力。

因为200米甚至100米的距离,八路军从开始冲锋到开始肉搏,一般也就是几十秒时间,双方有枪也来不及开火。

八路军地方武装一些部队没有步枪,只好装备红缨枪大刀之内,他们作战也只能用这样的武器。

没想到,红缨枪又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在1938年3月的神头岭伏击战中,八路军第386旅新建部队由于步枪数量严重不足,很多连队完全是用红缨枪装备起来的。八路军的红缨枪和红枪会的大同小异,长度一般在2米左右,枪身由白蜡树杆制成,韧性很好,不容易折断。

枪头为铁制,一般打磨的非常锋利,可以轻松刺穿人体。

八路军一个团兵力包围黎城内约300人的日军,优势日军进入伏击圈。八路军另外2个团的兵力在通往黎城的神头岭附近埋伏,等待伏击日军。

日军果然中计,迅速从潞城、涉县抽调500多人救援黎城,结果在神头岭中伏。

八路军首先用迫击炮,机枪猛烈开火,然后步兵迅速冲锋,接着再近距离投掷大量手榴弹,然后冲入日军群众肉搏。

据当时日料记载记载,遭到伏击的日军在这狭窄的地形上,基本排不成战斗队形,既没有地形地物可利用,也无法发扬火力,双方短短几分钟内就展开了白刃战。在这种近距离作战,被日军称为长剑的红缨枪发挥了巨大的威力。虽然这些八路军新兵,在武术上远远不及八路军战士,但他们人数占绝对优势,往往都是几个人对一个日军。日军再好的拼刺技术,在数杆红缨枪的四面刺杀下,也绝对不是对手。

八路军宣布:日军被伏击的454人,399人战死,被俘8人,几乎全军覆没。

1939年2月的第二次长生口战斗中,叶成焕的第772团,在白刃战中再次伏击日军一部,并俘虏了一名被红缨枪刺伤的日军士兵。

日军一般极少被俘,偶尔因为受伤被俘一般也是极为傲慢凶悍,对国军八路军甚为无理。但此次这个日军却输得心服口服,他说:你们的武器配备比我们好,“长剑”好厉害。

虽红缨枪在抗战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毕竟它是中国陆军装备低劣,不得已而为之的手段。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用几千年前老祖宗使用的红缨枪,对付现代化的日军,是一种极大的悲哀。

到了抗战后期,红缨枪开始逐步退出抗战舞台。到了解放战争时期,随着解放军和国军装备的改善,红缨枪完全推出战场,基本只有维持地方治安的民兵或者儿童团才使用这种武器了。

红缨枪的历史,还是很值得我们回忆的。大家要记住,无数先烈们手持着红缨枪,向日军炽热机枪火力冲锋的场景,那是多么的需要勇气。敢于这样冲锋的人,又是多么的英勇啊!

在当年,红缨枪也是普通中国民众抵抗日军的一种象征。就如同这首《红缨枪》中唱到:

你愿做牛马?你愿做猪羊?不愿意!不愿意!!

--------------------红缨枪是抗战中,中国人不屈不饶意志的象征。人们宁可拿起古代的红缨枪去对付装备坦克飞机大炮的侵略者,也不愿成为奴隶。试问,拿着红缨枪向敌人的机枪阵地冲锋,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但老萨希望这样的事情不要再发生,我们不能永远落后于敌人,不能让我们的子孙后代,继续拿着红缨枪同武装到牙齿的敌人作战。

红缨枪,红缨枪,

  红缨红似火,

  枪头放银光。

  拿起了红缨枪,

  去打那小东洋!

小东洋!

  小东洋是个横行霸道的恶魔王,

  他有一个大梦想,

 想要把中国来灭亡。

  老乡!老乡!

  你愿意做牛马?

  你愿意做猪羊?

  不愿意!不愿意!

  拿起了红缨枪,

  去打那小东洋!

  山沟里,山顶上,

  游击战争干一场!

  打东洋保家乡,

  不让(那个)鬼子再猖狂!

  打东洋保家乡,

  不让(那个)鬼子再猖狂!

4

长枪上的红缨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放血防滑,二是装饰慑敌。放血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枪头部分的血槽和红缨来实现,以增大对敌人的杀伤力,同时防止血液对枪杆造成打滑。装饰作用则是通过统一的红缨来增强军容军貌,以增加对敌人的威慑!

正所谓削木为枪,长枪就是木制或竹制枪杆加上金属制成的尖锐枪头做成的兵器!当枪头刺入人体后,人体会大量流血,如果血流到枪杆上,则不利于士兵握紧长枪。如果长枪上有血槽则可以加速敌人流血,而红缨可以让血不顺着枪杆流,以加强士兵的突刺数量。

整齐划一的装备会给敌人一种心理上的威慑,可以让敌人未战心先衰!刀剑如丛林,枪戟如麦芒,统一的装备,统一的战术动作,会爆发出惊人的威力!让敌人从心里害怕与之对敌!

5

废话不多说,直接奔主题,说长枪上的红缨有什么用,最大的一个用处就是可以吸取枪尖上的鲜血,防止敌人的鲜血流到枪杆上导致使用者因为手滑不能很好的完成穿刺动作。

中国长枪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而红缨枪的历史也不短,根据古代的绘画以及军事著作来看,红缨枪最晚成型在宋代,而晚唐时应该就已经出现。这么看来的话,红缨枪使用的历史应该也是超过1000年了。

至于为什么会突然有这种设计,估计和唐末军阀混战,而中原和南方军阀缺少骑兵,因此更倚重重步兵。而为了减少战损,将军和藩镇领主们很注重在武器方面的革新,因此这种新出现的红缨枪就入了大家都法眼。

首先枪上的红缨就是鲜红色的,因此沾了鲜血,也不会看着扎眼。而且枪上的红缨除了可以擦血,还可以干扰敌人的视线。上下翻飞的红线团可以扰乱敌人的视觉感管,从而得到更大的杀伤敌人的机会。

所以说古人是很智慧的,不会平白无故的设计一些没用的东西。

6

如果有细心的观众在看古装剧的时候就会发现,古人拿的长枪上面都有红缨,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并不是现代人编造的,更不是为了装饰好看。古代是冷兵器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得心应手的武器,其中长枪是很常见的一种冷兵器,很多武将都使用长枪。

在古代长枪上面就有红缨,并且古人是专门这样做的,并不是为了好看,首先红色一直都是一种挑衅的颜色,在战场上面红色具有一种气场,输人不输阵,当然这种作用其实微乎其微,如果对方因为这个就吓到,那也没有打的必要了。

第二个作用,声东击西,双方打斗起来,红缨不停的摆动,会干扰对方的视线,时间久了对方可能会被严重干扰,更容易被己方刺中。第三个原因,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原因,红缨是用来吸血的,如果刺中敌人,势必会有血顺着杆流下来,这样便不好握住武器,有了红缨便不一样,红缨直接将血吸走,不会干扰使用者。

根据史书记载,东汉的时候就已经有了红缨枪,当时的目的就是让红缨阻止血流下来。所以说古人是非常聪明的。在举个例子,大家经常看到古人拿的大刀上面有铁环,这个也不是用来装饰的,古人在刀背上装铁环,可以增加武器的重量,这样劈砍效果更强。

顺势劈出去的时候,这些环的重量也会因为惯性向刀尖去,这样杀伤力更大,同时如果对方的刀砍了下来,这些铁环还可以勾住对方的刀,不让对方的刀下滑,以免伤到自己,当然这种武器一般都是民间私自打造的。红缨枪上面的红缨也是非常好用,所以千百年来,人们都要在自己的长枪上面挂一个红缨。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7

枪是人类战争史上的重要武器,无论冷兵器时代还是热兵器时代,虽然两个“枪”完全不是一种东西。

长枪可以说是冷兵器中的“帅哥”,其帅有三:使过的人里有很多英雄,而且多属于比较儒雅的这种,而非莽撞、粗野的那类,赵云、岳飞、杨业都是用枪的,演义传奇里的林冲、杨家将也是耍得一手好枪法;枪耍起来潇洒,枪是一件技巧性很高的兵器,但一旦练好却会兼具威力和魅力——因为它长,可以扩展攻击范围,也可以延长手臂使一招一式得到舒展从而形成招式之美,因为它兼容了棍和剑,所以功能兼容二者,操练方式也兼容了二者;枪外形好看,冷兵器里其实是分“阶级”的,像刀这种就属于底层用的,而剑、枪则精英得多,核心的原因当然是掌握的难易,外在的原因也跟外形有关,刀一眼看去就是杀人器,毫不掩藏而且除了杀人也没什么用了,剑和枪则内敛得多,清清瘦瘦颇有君子之风,不杀人的时候,剑还能佩能舞,枪也可以耍得像舞一样,这里枪之帅的另一个因素就是枪头后的那簇红缨。

所以红缨的第一个作用已经出来了,就是为了帅,是一种美观的考虑。

但作为兵器,光有颜值是不行的,华而不实还不如烧火棍,更不要说为了装饰反过来却损害杀伤力,那就是耍帅遭雷劈了。因此红缨一定是有实用价值的。

最大的用处就是“吸血”。枪的致命攻击力在于刺杀,枪头刺入肉体后,血必然会顺着枪杆流下来,那么流到手握处就会打滑,再等血开始凝结之后又会变得粘黏,这都会影响操作。加了红缨,血就会被截流,一部分被吸收,一部分随着接下来的挥舞会甩出去。

所以有一种说法是,红缨最初不是红的,被血染过以后才变红。不管这个说法靠不靠谱,顺着想想,一杆红缨枪是不是也能让敌人感觉此枪应该杀过很多人,从而心生惧意呢?

红缨还有迷惑之用。不断挥舞戳刺的长枪会带动红缨翻飞,如一朵盛放的红花,在它的掩护下,枪头变得不够明显,从而增加了对手防守的难度。

最后红缨还有助于用枪者判断力道。枪有长杆,杆又有柔韧性,手握一端有时不容易把握出枪力度,这时红缨的存在就为此设置了一个参照物,因为红缨会因挥动方式和力量的不同产生不同的动态。

8

谢邀:

先说,枪上的红缨可不是顺便放上去的,更不是用来装饰的。(当然不排斥确实有装饰的作用。)

首先,对于一个兵器来说,它是需要练习的,而红缨就是很好的纠正器。

由于惯性的原理,红缨会向发力的反方向飘动,这时候,就能看出来练习的方向是不是对。

其次,到了实战之中,红缨又可以及时的吸收刺出来的血液,不让其留到下方,导致手滑从而影响发挥。

试想一下,在作战中,长枪这种刺击兵器必然昰不断朝着地方得要害进攻,如果没有红缨遮挡吸收,这些血液就会大量溅射到自己身上并顺着枪头流到枪杆上,导致枪杆打滑影响使用。

当然第三还有迷惑敌人的作用,除了初期的坚硬枪杆,到了后期,更是使用了具有弹性的材料,如白蜡杆。

除了扎、刺、抨、拦、拿、扑、点等这些用法外。又有了挞、缠、圈、拨、舞花等等,配合红缨更可以迷惑敌人。在交战中,用不断挥舞戳刺得长枪带动枪上得红缨来回晃动,并用其鲜艳得红色,分散敌方注意力.

总而言之,红缨绝非普通装饰,而是大有作用的枪本身一体之物。

9

红樱原型就是屌丝。

理解这个并不难,只要你了解认知了古文化的几大核心内容就能明白古人的思维方式。

人类文明开启时也是人类系统认知和解读世界的最初形式。故萨满最早是朴素的科学意识,是在认知自然过程中逐步走向了一个固定的结论模式。这很容易理解,当人类找到食物资源充足的伊甸园时,人类停下追逐猎物的脚步,有了时间、精力和脑力认知世界时,肯定就诞生了朴素的科学意识。所以人类必然会把太阳放在一个核心位置去认知,其次是月亮,还有风雨雷电、洪水、万物。对于人自己,不就是食色性也和生娃娃嘛。这些肯定会作为一个核心去认知河解读。我有一篇专门置顶的文章解读过八扎这个词,可以去看一下。八扎就是附会交配、生殖、吞食、捕猎的,因为交配和生殖都需要把腿张开,吞食和动物捕猎都是如此,要张嘴。所以这个字就是附会八扎,汉字应该是八挓这个词。喇叭、大八扎都是指张开口子。古人认知世界肯定做不到认知到真相,于是广泛附会就成了古文化的一个主要模式。为何早期会存在人面神兽兽首人身,就是因为什么解释不了自然现象,于是广泛地开启了附会万物的模式。于是一个民系与某个动物有关联就会进行附会。比如苗蛮是养狼养狗人,于是狗头神、狼头神就代表了早期的苗蛮。黄种又是以牛为代表的,所以全体黄种都是牛郎,所谓郎就是谐音狼,因为是称牛郎的主要是养狼人苗蛮后裔。

生殖文化在人文角度是非常重要的,今天的人自以为是污蔑生育。实际上生育在东西方文化占有非常重要的比重和地位。中国沿海支存在断发纹身文化,断发就是要剃秃顶,我们考察台湾原住民、印尼等都能发现早期是剃秃顶的,与犹太人一致,起源地在古中国沿海支含米特,也就是说大禹夏人是剃秃顶的。这个文化就是附会乌龟的男性生殖器。我配几张图一看就明白了。

珞巴人

中东犹太人

最后一张是贵州芭沙人,他们时大禹离开四川时遗留下的那部分,后来逃到贵州混入苗族,但风俗还保留着并全体姓衮。

这是沿海支,内陆支虽然不剃头,但保留着发髻也是男性生殖器龟文化。苗族傣族汉族都有发髻。而且汉族得鬓角也犹太一样都是要长长地留着,这是为了体现这个符号,就是龟的侧面,也是卓玛、桌子、安卓的原型,你家的供桌就是这个造型。古代的祖器之一也是这个造型。而且还圆周率派的原型,是张天师比划出的摇滚手势。犹太里也有这个符号。

有一种青铜酒器爵上有两个长钉,就是代表乌龟侧面的两条腿。甲骨文里这个符号很多,只是你不知道罢了。比如祖字金文上就植入了,侧面的两个长钉就是乌龟的侧影。

英语乌龟读驮特司,就是指驮着男性生殖器的神兽,也就是乌龟驮着的中国碑。所有的碑都是男性生殖器。古埃及的方尖碑是指乌龟背上的花纹,也就是中国古代玉圭的造型,也是宝剑和领带的造型。没想到吧,领带的原型竟然是指

实际上远古生殖器文化在今天你是拒绝不了的,比如女性生殖器文化是玉璧,由玉璧衍生出来的字母O以及西方语言里大量的比特,都是指男女生殖器。荷兰地名最粗俗,阿姆斯特丹、鹿特丹,特是,指屌。手镯、戒指、玉环都是女性生殖器。西方秘密组织里大量存在M符号,这个符号就是女性张开腿的造型,可以是交配,也可以是生育。而且是汉语发音,阿母。这个符号在中国和日本也有。日本军服上就有。骷髅会用人和腿摆出一个M。

当你发现文化里大量存在生殖文化,甚至时无孔不入时,红樱还难理解吗?如果你认为还难理解,那我把新西兰毛利人的武器贴出来给你看看。然后殷的本意是正在生育圣子,也是楚人自称俄原因。

毛利人的武器,毛利人是黄种人O系与C系矮黑混合构成的。近代则融入了很多英国血统。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