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家长在家如何给孩子早教?

家长在家如何给孩子早教?

2020-10-23 19:04阅读(60)

家长在家如何给孩子早教?不想带孩子去早教班,那么在家里如何给孩子早教呢?:最好的早教活动首先要提到的是,孩子成长中的第一任老师,也就父母的教育至关重要

1

最好的早教活动

首先要提到的是,孩子成长中的第一任老师,也就父母的教育至关重要,哈佛儿童发展中心在其最新的早起大脑研究综述中明确指出,每天与宝宝来回往复的互动,宝宝会对照家长的咿咿呀呀、以及所展现出的表情和手势会很敏感,会开始模仿,而成人对孩子的表现积极的回应,这对于塑造宝宝大脑结构的所有体验中是最重要的。所以对于宝宝早期教育来说,父母担任最重要的角色,平时可以按照以下几条进行合理的教育。

1 和宝宝聊聊天

听起来是很简单,但是有些父母觉得和婴儿聊天是在自言自语,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宝宝是可以通过家长的语气、声调来感知的,小宝宝都是模仿大人的行为,所以和宝宝互动时,家长要用亲昵的表情和语调,也要笑出来,如果母乳喂养的时候,宝宝吃奶时,注意和宝宝的眼神注视,这个时候是增进亲子关系最佳的时机。多花点时间和宝宝说说话,告诉宝宝你今天的计划,或者你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刚开始的时候宝宝可能没什么反应,但是宝宝是在安静的聆听,在学习。

2 散散步

出门去散步不仅能让宝宝呼吸新鲜的空气,还能让宝宝接触大自然,增强免疫力,扩大视野。平时可以用前置的婴儿背带,和宝宝最近的接触,更容易展开对话。遇到什么就跟宝宝聊什么,日常聊天尽量生活化。

3唱唱歌

平时可以给宝宝唱唱歌,或者是深情款款,亦或是表情可爱,不要担心唱的不好听,唱出来就好了,偶尔的忘词和跑调,宝宝也不会表现出嫌弃,相反宝宝会马上变成你的粉丝,更加的喜欢和你在一起。

4模仿

最开始可以对着宝宝伸舌头,慢慢的你会惊喜的发现,宝宝会模仿你,接下来家长可以根据宝宝的月龄,试着做一些动作,比如翻身、拿捏等,或者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不久你就会发现,好多的行为宝宝真的都学会了。

5按摩

按摩是你和宝宝保持身体接触的好方法,几乎每个做过按摩的人,都会觉得做完之后很放松,不过除了放松,按摩也是小宝宝感受世界最重要的一部分,此外,给宝宝按摩也是一种真正能增强关系的体验,可以买一本于按摩方法的书籍来学习。

6阅读

可以和宝宝一起看看绘本,讲讲故事,和宝宝一起阅读的过程,就是为了宝宝学习和娱乐量身定做的,在这个过程中宝宝和你近距离接触,能听到你的声音,也能看到图片和颜色,有助于宝宝语言和情感的发育。

PS:我们都希望自己给宝宝最好的,但是也要避免过度刺激,也就是说,不建议日程中安排过多的唱、读、散步、和交谈,实际上每天生活中的简单活动(比如换尿片、喂奶、洗澡、换衣服),已经给予宝宝很多激动同时又富有意义的场景、声音、气味。所有这些新鲜有爱的事情累计起来就已经很多了,所以,记得让自己和宝宝都适当的休息一下,宝宝也需要时间来消化复习这些事情。

2

想要在家早教,对家长的动手能力,孩子需要掌握的知识了解程度这两点的要求都是非常高的,这里,我先建议家长们去看一看我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这上面明确规定了学龄前的儿童,在这一阶段,需要掌握哪些知识。

数学为例,从指南上,可以看出早教关键在于对孩子思维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的培养,并没有要求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就提前学习系统数学知识,这也是很多家长的一个早教误区,这里我就不过多叙述。

今天主要根据孩子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推荐一些可以在家里就能完成的早教游戏,以游戏的形式,给孩子早教。


1、认识数的概念

家长可以在积木上贴上数字,让孩子使用手指,逐一点在积木上,

家长在一开始的时候,可以在一旁唱数1、2、3、5。。。后期让孩子自己进行唱数的动作。

2、认识几何图形

材料:纸盒、图钉若干、橡皮筋若干

方法:

将图钉等距离的固定在纸盒上,孩子通过将橡皮筋套在图钉上,勾画出不同形状的几何图形,通过孩子自己创造,发现不同的几何图形特点

比如,正方形的四条边长度都是相等的,三角形也可以被分为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3、比较的概念

方法:让孩子比较邻近的两株花、两棵树;让孩子自己比较屋子里不同东西的高矮

妈妈和宝宝比较高矮:

I.妈妈站在地面上和宝宝比较高矮。II.让宝宝站在椅子上比较高矮。III.妈妈和宝宝都站在椅子上比较高矮,引导孩子发现必须站在同一高度比较高矮。

4、体积的概念

材料:面粉250g、盐80g、塔塔粉30g、食用油30g混合

加入250g开水搅拌成棉絮状,不烫手了直接用手揉,干湿自己感觉可以多加点面粉或者水,揉好分成几团各加几滴食用色素揉好就可以了。

方法:自制橡皮泥,让孩子自己用手创造不同的形状,理解立体几何的概念,从二维认知转变为三维认知。

5、空间认知

拼图的优点在于,孩子在组合一副拼图时,需要考虑这一块拼图,能不能与周边的拼图组合起来,

孩子甚至还需要考虑,是否需要旋转拼图,变化角度再去拼接。

玩拼图,不仅能提高孩子的空间认知能力,同时还能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以及推理能力,可谓一举三得。


以上就是我分享的一些适合在家给孩子早教的游戏方法,我也写过这类文章,各位家长可以关注我的头条号进行查看。

3

有研究表明,0-3岁是人脑发育的黄金期,这段时间内,给宝宝进行早期教育及智力开发对于其日后的智力水平有重要影响。对这一时期的宝宝进行智力开发及行为培养被称为“早教”。由于对于早教的认识不足,有些爸爸妈妈听到这个词便嗤之以鼻,认为早教就是提前教宝宝认字唱歌背唐诗;也有些爸爸妈妈则过分“迷信”早教的作用,认为能够培养出“神童”。这两种想法都是不正确的。

早教,首先是对宝宝的感官功能的开发,这一过程自宝宝出生时便开始了。妈妈给宝宝看一些颜色鲜艳的卡片,可以帮助开发视觉;经常跟宝宝说话,给宝宝唱歌,让宝宝听广播和音乐,有助于宝宝的听觉发育;带宝宝外出感受大自然的气息,则对提升宝宝的嗅觉能力有好处;将不同质感的玩具塞进宝宝的手中,能够开发宝宝的触觉。这些感官能力的先期培养对于宝宝的成长至关重要。

感官功能获得开发的同时,宝宝的大运动、精细运动、社交能力的培养也不可忽视。妈妈帮助宝宝练习俯卧抬头;跟宝宝一起做游戏玩玩具;带宝宝认识新朋友等,这些都能够起到早教的作用。

请点击下方 崔玉涛育学园“查看官方网站”,了解更多知识。

4

早教,其实有多个方面,家长完全可以在家里把这个事情做好,只要有一定的时间和精力。

1、孩子的自理方面,习惯的养成

需要培养孩子独立完成自己的事情的习惯,这一点非常重要,大部分家长可能都不是很重视,但是,这对于孩子以后的学习非常有益,希望您能重视。

2、基础的知识积累,必备的基础

我们给孩子做早教,一方面是为了给孩子更多丰富的刺激,发展孩子的大脑,另外一方面是为入学做准备,让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识,方便以后上课的时候,思维和见识都足以应对。

比如:

语文方面的积累,包括认字,您可以做字卡,也可以通过亲自阅读来完成。慢慢练习一些拼音和写字。同时,适当的听广播故事也是非常有益的,因为这锻炼了孩子的听力,同时,广播故事里面的发音一般都比较纯正,能够让我们的孩子有一个好的发音。

数学方面的积累,涉及到基本的数数,加减,以及数的分解。一开始,完全可以跟孩子游戏的方式来启蒙,可以用小玩具,画画的方式来建立数字的概念。一般,学前如果能够对这些有足够的认识,一年级的学习就非常轻松了。

3、孩子的心理建设,健康的心理

家长自己给孩子做早教,最好的地方,就是能够及时察觉孩子的心态变化,可以帮助自己的孩子建立一个积极正向的学习态度。当然,我们也会面对一些困难,比如孩子会比较依赖我们,不大愿意学习之类的困境。

遇到这种情况,我建议您利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不要拘泥于一种方式。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及时的调整方法。

总的指导思想,就是游戏的心态,日积月累的精神,循序渐进的原则,我相信,只要有耐心,一两年的时间,可以让孩子有个非常好的学习效果的。

我是翼翔老师,喜欢教育。

如果喜欢我的分享,可以点击关注我哟!

5

父母如何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

1、多接触大自然,让孩子感受生活的丰富有趣。

让小孩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大自然,好处是很多的。首先,大自然里有充足的空气、阳光,有可供小孩活动的广阔天地,因此有利于小孩身体各器官的健康成长。由于小孩在自然环境中心情特别愉快,这对脑的发育也有积极作用。

其次,大自然中到处都是知识,小孩在接触大自然的过程中,会看到许许多多的新鲜事物,例如花的开放,树的落叶,太阳的出没,星星的隐现,等等,从而提出一个又一个奇怪的问题来寻求解答,这就促进了他的好奇心、求知欲,使他扩大了眼界,增长了知识。这对儿童智力开发是必不可少的。

2、讲故事、做游戏、听童谣让孩子爱上学习

讲故事可以增强孩子记忆力和激发想象力。现代社会让很多父母在“事业、理想”与“家庭、孩子”中挣扎,总是在“想陪”与“没时间陪”的无奈中纠结,身心疲惫、倍感焦虑。很少有妈妈能保证自己有足够时间给孩子高质量陪伴。斯托纳建议妈妈,应该忘记一部分家务活,跟孩子一起做游戏,带孩子到公园或者其他地方尽情玩耍。而且有很多方法可以帮助妈妈做家务,最好的方式是让孩子参与。

3、培养阅读习惯,让孩子知道学习最有效的途径。

之前上海有一位5岁小朋友的“豪华”简历,刷爆朋友圈。小朋友文史艺数体全面发展,做过20多本思维书,年阅读量500本,每周写3篇英语日记,

他简历最后五页罗列了全年的英文数目,令网友目瞪口呆。

很多人表示大人也不会读这么多书。可见,小朋友的阅读潜力非常大,父母为之付出很多努力。

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的确非常重要,喜爱读书的孩子更爱动脑思考问题,将来上学后学习能力也会更强,相对来说情绪更为稳定,个性较为冷静,能自我约束,知识面宽广。如果父母帮助孩子从幼儿开始喜欢读书,孩子上了学有一定识字量后,就可以自己独立阅读大量书籍,获取更为丰富的知识,这对于孩子将来的成才及各科学业成绩,都至关重要。要让孩子喜欢上看书,挑选非常重要。选书时注意两个原则,一是根据孩子所处的年龄段,二是要根据孩子的兴趣。因为婴幼儿的生活经验有限,角色、背景和题材都应该是他们生活中常见的。挑选绘本应切合儿童生活的题材,采用朗朗上口、简练易懂的文字,这样孩子才容易接受。

4、父母言行给孩子做榜样

孩子的天性就是模仿。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模仿对象。你若想让他读书,自己就要先读书,尤其是在他面前读书。孩子的读书习惯不能靠刻意培养,而要提供给他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言语身教,身体力行。

培养孩子性格最好的时间是幼儿期。因为幼儿期是一生中生理、心理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为幼儿塑造性格没有专门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需要担负起培养孩子的重任。斯托纳认为,一个孩子未来最重要的品格基础源于母亲,每一个母亲都能影响孩子的敏感思维,可以产生正面影响,也可以产生负面影响。

6

我曾经在早教公司待过两年,模式了解一些,效果也是可以看得见的。但是如果我是家长,参加几节课后估计再参与的热情就不多了,何况课时费那么高?

也许我是属于爱折腾的人,我在困扰中认识了一群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问题但不想把孩子送去早教中心的父母,在上海学前网的支持下,由我牵头成立了家长互助会。遗憾的是成立不久我就因为工作需要和即将进入青春期的女儿返回老家。

虽然我离开了,但一直关注着,希望这个组织能够成长为一个值得推广的家长互助组织,无奈我的心血似乎变成了一些早教中心的招生目标……

一直到现在,我都认为家长自发组织的互助活动会对孩子的发展会更有积极意义,也更容易体现出“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

现在孩子需要交往,需要玩伴,如果孩子能有几位固定的玩伴,以家庭的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在一起有目的地活动、玩耍、交流,为他们提供一些玩具或图书,为他们准备几个游戏,孩子们和家长都一定可以在游戏中获得快乐、获得成长。

7

日常生活中,可以播放适合婴幼儿喜欢听的音乐或童话故事,但不要刻意去让孩子回答所听的…

8

言传身教

家庭教育对早期教育有重要影响,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尤为重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是众多育儿专家及教育专家都强调的方法,但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的原则是什么很多父母并不清楚,大J在《跟美国幼儿园老师学早教》里进行了总结。

1、父母需要言传身教的原因

孩子最初的认知好比一张白纸,通过对外界的探索和交流,慢慢将自己的理解映射到白纸上,形成最初的认知。最初的认知无疑是简单的,任何打破认知的行为都会令孩子产生疑惑。

80、90后的父母越来越注重孩子的素质培养与规则意识,经常会给孩子设立规则。规则设立后的情形呢?要求孩子做到自己并不做到。

多让孩子运动少接触电子设备对宝爸宝妈一定是耳熟能详的观点,于是很多父母就直接给孩子立了规则——每天只能玩XX分钟的手机。少了玩手机这项娱乐活动,意味着孩子花在其它娱乐活动上的时间增多,需要父母陪伴的时间就会增多。热衷于追剧、玩游戏的父母此时却不适应,可能带孩子出去活动也是抱着手机玩,做不到每天只能玩XX分钟的手机。

约束孩子和父母的规则不一样,孩子自然就很疑惑,到底什么才是对的;对遵守规则的意识自然也就无法建立起来。德沃拉·海特纳在《孩子,别玩手机了》中就直白的指出过,父母要和孩子一起遵守电子设备的使用规则,让孩子了解到,是你在管理电子设备,而不是电子设备在控制你。

2、言传身教的原则

言传身教这件事说简单也简单,父母只要按照自己制定的规则和孩子一起遵守即可;说难也难,要坚持改变已养成多年的习惯其过程绝不轻松。

《跟美国幼儿园老师学早教》里大J分享了一个她言传身教的小技巧,这个规则是不是必须,这个规则她自己能不能做到。这样既能在最大程度上给孩子自由,又能最大程度的减少自己的改变习惯痛苦,是个一举两得的方法。我将小技巧运用到与孩子的相处中发现自己确实还是会想玩手机,但是坚持了几天后孩子对手机的兴趣有所减少。

孩子天性爱模仿,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只要坚持遵守给孩子制定的规则,自然也能引导孩子遵守规则。


多陪孩子玩

玩耍是孩子童年必不可少的娱乐活动。和父母玩能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和同伴玩能培养社交能力;自己玩能锻炼专注力,玩耍对孩子来说可谓好处多多。

1、多让孩子进行“体验式”玩耍

玩耍分两种——疯玩和玩中学。随着父母对早期教育的重视,如果没有掌握好玩与学之间的平衡,很容易走向填鸭式学习的极端。“体验式”玩耍则刚好能平衡玩与学之间的关系,保证了孩子玩耍学习两不误。

感官对孩子的认知起着重要的作用,父母可以在与孩子玩耍中充分利用感官的作用,让孩子在触摸中认识事物、加深对事物的认识,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在利用感官和孩子玩耍的过程中父母还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孩子思考,将自己的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述出来(关于思维能力在书评《育儿大V告诉你,学龄前培养3种能力、1种意识,孩子受益无穷》中有提到过,有兴趣的可以点击查看)。这样做的确会给自己增添很多麻烦,但正是因为这些麻烦的行为,能让孩子以后更好的掌握学习能力。

2、及时调整陪玩计划

玩耍还有计划?对,你没有看错,想要给孩子良好的教育你就得做个陪玩计划表。《跟美国幼儿园老师学早教》里提到,游戏分为动作类、操作类、角色扮演类、创造力类、学习类五种,每种游戏对孩子能力的培养侧重点不点。再结合学龄前孩子的大脑有1000亿个神经元,其中77%都位于大脑皮层,这个区域是负责处理语言、数学、记忆、注意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理论依据,可以得知神经元接收到的良性刺激越多,越容易获得较快发展。

大J在书中分享了她对小D游戏制定的计划表,从图中可以看到,小D每天都有运动类和学习类游戏的时间,剩下3类游戏根据小D能力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分配,每两周进行调整。

大J的陪玩计划表是个参考,其中反射出的最为重要的是对小D的爱与关心。每个孩子的发展情况并不一样,对于陪玩计划表,家长不能照搬,应该结合自己小孩的实际情况制定、调整,保证孩子的能力均衡发展。

多和孩子说话

有些父母很疑惑为什么我家孩子发声挺早,说话就那么晚呢?还有些父母会疑惑为什么我家孩子说来说去就只会那几个词?碰到这种情况首先需要排查一下自己平日与孩子的交流是否足够多。想学好一项技能,重要的是先输入,以输入带动输出,最后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学说话当然也绕不开这个过程,父母平时有技巧的和孩子说话对孩子的语言启蒙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针对孩子的兴趣说

很多父母都知道要和孩子多说话,但说什么却让他们很头疼,毕竟自己懂的孩子不懂,孩子懂的没法说出来,父母压根不知道他们懂什么。

解决说什么的问题其实很简单,孩子对什么感兴趣就说什么。如果孩子对某个玩具感兴趣,就以这个玩具为切入点,然后从玩具的颜色、形状等方面关注其它同类型的事物,这样一来从一样物品扩充到另一样物品,能说的内容就相当多了。

2、扩充自己的词汇量

解决了找话题的问题,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说的内容。同样是说一件物品,说的内容对语言启蒙起到的促进程度也不同。美国曾经做过一项调查,发现中低收入家庭的孩子4岁时比高收入家庭的孩子平均少听3000万字,这3000万字的差别在日后的语言发展和学习表现上就会有所体现。

回想一下,和孩子介绍一件物品时你的说法是不是简单的告诉孩子这是什么?对一个物品的描述可以从名称、触感、颜色、形状、用途等多角度描述,通过多维度的描述,父母对孩子说的词语自然而然的就多了起来。如果你还是不知道怎么做,通俗点说就是多和孩子说说形容性和描述性词语。

3、鼓励孩子和自己沟通

相信大多数父母和我一样,和孩子噼里啪啦说了很多,看孩子没有反应,就自顾自的继续说,完全没有给孩子一点回答的机会。其实,不是孩子没有反应,而是孩子需要处理信息的时间比父母要长,给父母回应的时间就会更长。

解决这个现象的方法很简单,就是说完后耐心等待孩子给回应,尝试将话语多重复几次。孩子的回复也许并不如你的意,但也是在传达他的感受,尝试与你沟通。

高质量陪伴

现今的快节奏生活让很多父母都说忙于工作陪孩子的时间有限,但真正的高质量陪伴并不是以陪伴时间来衡量的,而是以孩子的感受来衡量的。

亲子畅销作家叶萱在《和孩子一起玩,是最好的陪伴》中提到,呆哥一年在家的时间非常有限,但叮咚姐弟仍然非常喜欢和呆哥一起玩。曾经我带孩子去上早教班的体验课,老师的话语让我记忆犹新,放下手机,和孩子一起玩。那节课里,孩子有很多事情第一次做,我没有用手机记录下来,但孩子的开心还是印在了我的脑海里,他的笑容也比以前更大。究其原因,是孩子感受到了父母是在用心陪伴。

1、眼到

高质量陪伴的第一步就是要能看到孩子的行为。现在很多家长带孩子出去玩,都是坐在玩手机,让孩子自己去游乐园玩。

不讨论孩子在人多场合可能做出的错误行为,潜在的危险也不少,家长玩手机,婴儿游泳时溺水的新闻我现在想起来还胆战惊心。

如果将父母这个角色看成一份职业,那么注意孩子的举动就是父母的职责。

2、心到

高质量陪伴仅仅眼到还不够,还要心到,能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接纳孩子的行为和情绪。

孩子对情绪的感知非常敏感,父母是否在用心陪伴,他们轻易就能感觉出来。

大J和老公在陪伴小D时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放下手机,如果有紧急情况需要使用手机也会先向小D道歉,然后尽快处理完来陪小D。

放下手机难吗?对于习惯了手机不离身的80、90后来说确实很难,那么先从5分钟开始再慢慢延长时间呢?把难度降低等习惯了再提高是不是也没那么难了?

我们需要一份工作尽可能的给孩子提供好的物质条件,或许每天能陪伴孩子的时间不长,但用心陪伴,让孩子感受到爱,富足孩子的精神生活,却是每个家长在短暂的陪伴中能做到的事。


以上内容总结自大J《跟美国幼儿园老师学早教》

9

摇动摇篮的手,可以摇动世界!孩子的未来,从家开始!

婴幼儿教育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占有重要地位,出自天性本能的玩耍是生命之初认知世界最重要的学习过程,有目的地加以引导就可以把自发的玩耍变成智力开发!教育不是学校的专利,而是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的。

家是我们温暖的港湾,更是孩子成长的天地,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妈妈也需要明白“爱”的真正含义。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怎样才算尽职尽责?

一.适应儿童的环境,是早教的基础

“孟母三迁”的故事,我们再熟悉不过了。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妈妈要给孩子预备适应的环境、充足的时间和足够的机会,让孩子练习,完善刚刚开始的每个活动。

例如,婴儿刚学会爬,就要给他预备一个宽敞、安全的场地,把地板打扫干净。冬天怕凉,客房一块地毯等。

早教从这个时候开始,父母可以放一些颜色鲜艳的玩具如球等,吸引孩子爬过去。经过反复不断地爬,使孩子的身体更强壮,四肢更灵活,协调能力不断加强。

自然地,孩子就会飞跃到下一个阶段。

二.给孩子提供适合年龄段的安全玩具

玩具时孩子的天性,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更是他们学习的过程,孩子通过玩,为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目前市面上孩子的玩具琳琅满目,花样百出。有的很有创意,也有很多是商业化的。说道孩子玩具,如果家长知道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稍加用心就可以用自家日常生活用具,包括包装盒、奶粉瓶、矿泉水瓶等废品,为孩子设计经济实惠、孩子喜爱的玩具。

妈妈要了解孩子的特点,开展活动,促进孩子身心发展。

三.在家早教离不开绘本

绘本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可以培养孩子的情商、语言等各种各样的技能。

总之,在家早教父母切记不要拔苗助长,孩子还没站稳就别急着让孩子走路,不要拿自家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较。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生物钟,妈妈要有一颗平静的心,跟着孩子的步伐,在确保孩子安全的情况下,让他尽量去观察、去感受。

10

其实,爸爸妈妈每天花点时间陪孩子玩,就是最有心的“早期教育”了。

因为,游戏,是童年最重要的“工作”啊。

我们来看看,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最喜欢爸爸妈妈怎么和他玩?

0-12个月:

宝宝能做什么?

几个月大的宝宝,已经很会用身体去探索这个世界了。他们通过自己的感官来发现和学习。宝宝的眼睛、耳朵、鼻子、手、嘴,都是孩子探索环境的“工具”。

所以,小宝宝很喜欢盯着婴儿床上方挂着的玩具,很喜欢听妈妈说话、哼唱儿歌,喜欢把手指、玩具都放到嘴里尝一尝……这都是孩子探索的方式。

宝宝在学什么?

通过这些探索方式,宝宝能学习和理解什么是“因果关系”。

比如“因为摇了一下,铃铛就会响”;

“因为按了一下,灯就亮了”(所以孩子都喜欢玩手机、遥控器,是有原因的)。

同时,孩子也学会了交流和沟通学会了交流和沟通。

通常在宝宝8个月达的时候,就已经学会用“注视”、“手势”、“面部表情”、“声音”等方式和爸爸妈妈“说话”,这都是宝宝在“告诉”爸爸妈妈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想法、自己对什么感兴趣……

爸爸妈妈如何提供帮助?

陪不到一岁的孩子玩,我们甚至都不需要用到玩具,让孩子把爸爸妈妈当“玩具”就好了。

我们可以模仿宝宝的声音,也鼓励宝宝学我们的声音,给宝宝唱歌,给宝宝描述刚刚发生的事情……即便宝宝并不会真的“说话”,也别忘了多和宝宝“交谈”。

同时,为了让孩子拥有更丰富的感官体验,那么,对于孩子把任何玩具都往嘴里塞的行为,我们就得淡定的接受了。

当然,为了孩子的安全,我们要注意只给孩子提供卫生的、安全的、不易引起窒息和吞咽风险的玩具。

12-24个月

孩子能做什么?

这时候孩子的体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已经渐渐学会了站立、行走、攀爬、跳跃……

除了大动作之外,孩子的精细动作也更有进步了,小宝宝的手指更灵活,能做出更复杂一些的动作,比如按按钮、翻书、捏橡皮泥……

而且孩子很喜欢研究空间、玩具和一些日常用品,很想弄清楚这些东西是怎么工作的,所以,孩子很可能喜欢做重复的事情,比如,一遍又一遍地把垃圾扔进桶里,再一遍又一遍地拿出来。

孩子在学什么?

首先,孩子的玩法,可以帮助他们学习到一些新的概念。

比如,孩子什么是上和下、什么叫满和空;什么是里和外、什么是高和低……

其次,孩子“高超”的模仿能力也开始显现出来了,他会假装打电话、模仿妈妈炒菜的样子之类的。孩子通过“模仿”,能学习到很多新技能。

再次,孩子的语言能力也更有进步,可以说出单字或者短语。

这些“新技能”,给孩子带来了更大的自信心,觉得自己可以做很多事情,于是,孩子也渐渐“不听话”了,想要“自己来”、希望“自己可以做更多“。

爸爸妈妈如何提供帮助?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会有自己的喜好。

有的孩子喜欢比较活跃的游戏,比如攀爬、跑跳;

而有些孩子更喜欢安静一些的活动,比如搭积木、听音乐。

而我们大人怎么陪孩子玩呢?

最好是:跟随孩子的步伐,在安全的情况下,让孩子来决定玩什么。

24-36个月

孩子能做什么?

最大的变化是:孩子已经可以更自如地发挥想象力了。

他们会很喜欢玩假装游戏,自己扮演一个角色。比如假装自己在开小汽车、假装自己在做饼干、假装自己在吃饭……

甚至,孩子还会为自己正在做的游戏、正在涂鸦的画编出一个故事来。

假装游戏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它能帮助孩子缓解不好的情绪。

比如,今天孩子去医院打预防针了,他很害怕医生,哭得很厉害。

但回家后,孩子可能会自己来扮演医生,给泰迪熊打针,这个时候,孩子对“医生”就没那么害怕了。

其次,孩子正在培养更多、更成熟有效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桌子太高了够不着怎么办——搬个凳子过来垫脚;

水洒到桌子上了怎么办——拿张纸巾过来擦擦。

孩子在学什么?

快3岁了,孩子开始对小伙伴有兴趣了,开始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

“一起玩耍”,对孩子的学习如何交流、分享、解决冲突等能力,都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爸爸妈妈如何提供帮助?

陪快3岁的大宝宝玩,我们可以:

1、帮助孩子拓展想法。

比如问问孩子,“你觉得你的小狗狗在想什么?”“积木好好的,怎么就倒了呢?”

2、帮助孩子拓展新词汇

比如,这两块积木看上去很像,因为它们的“长度”是一样的;

这里的草长得很“茂密”。

3、帮孩子把握难度,让孩子时刻处于“挑战区”

如果孩子显得有点无聊,可能是这件事太简单,做起来没意思,自然不够专心。但如果小朋友在显得特别焦虑特别担忧,那可能这件事情太难了,孩子可能直接放弃,更不想玩下去。

所以,爸爸妈妈可以观察宝宝的反应,适时帮孩子提升一点难度,或者降低一点目标,提供一点帮助,让孩子时刻处于“挑战区”,才会越玩越有兴趣。

对孩子来说,“玩”之所以这么重要,是因为“玩”是现实生活的练习。“玩”给孩子提供了学习和练习新技能的机会。

更重要的是:玩耍带来快乐,而爸爸妈妈,是这快乐中最重要的部分。

最后,来张表格总结一下——0-3岁陪玩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