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的孩子学习感到吃力,怎么办?:我是小学老师。去年正好接的就是一年级的教学任务。下面我就我班里小孩子的情况来谈谈这个问题。新一年级招生时,进行了简
我是小学老师。去年正好接的就是一年级的教学任务。下面我就我班里小孩子的情况来谈谈这个问题。
新一年级招生时,进行了简单测试的。题目就是幼儿园老师提供的,无非就是涂一涂、画一画、连一连等等幼儿园小朋友常见几种题型。就这样的考试,也分出了三六九等。分到我班里有几个分数特别低孩子。试卷上基本没有做对几个题。因此对他们有了印象,所以在上课时屡屡对他们进行关注。发现他们接受新东西时的确很慢。
一年级数学前三个单元还不是太明显,学习的是10以内的数读与书写。因为大部分孩子在幼儿园里对于数字掌握程度已经超过了20。所以开始时,先认识1到10的数字不是很困难。
接着学10以内数的合与分,因为是实物教学。摆花片也好,其它学具也好,虽然比别人慢一点,但是还能勉强跟上速度。
后来脱离了实物,过渡到用加减法来表示合与分的关系。就慢了好多。很多孩子对于10以内的数的加减法都能做到不假思索张口就说的程度。这三个孩子都是悄悄的数手指头才可以计算出来。速度又慢了很多。
课程进入到20以内的加减法时,加法运用的是凑十法。考试的时候凑十法会有专门的题型测试,可是凑十法他们学的很费劲。每天都会单独给他们进行练习。最后马马虎虎学会了。
学到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运用的是破十法。
在别的孩子轻而易举学会的知识里,他们学的好辛苦。反复练习了很多次才学会。但是只要出的题稍有变通,他们就会做错,属于练习的多死记硬背过的,不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在做应用题题型时,有特点的题型能够知道用加减哪种运算方法。比如:
这里面的求一共是多少?或者求剩下多少?能够弄的清楚加减。
像上面的就闹不清楚,该用加法还是减法了。
还有钟表题。就会看整点。半时和约几时都会出现错误。
题主所问孩子学的很费劲咋办。真的没有啥好办法。我和这几个孩子的家长天天微信私信交流,希望老师和家长一起努力,不要把孩子丢在起跑线!孩子在学习的旅途中没有开始跑,就被丢在了起点,这不是我所愿,家长更是心焦。后来我们约定每个知识点在学校里我负责,每节课都单独给他们“吃小灶”,回家家长负责,每天学的新知识力求能够当天搞明白,重点内容要搞明白,先要他们做对,然后在提高速度。
可是也不是所有家长都有耐心。其中有一个配合了几天就灰心了,发来私信说说拜托老师多照顾着点。要是孩子能赶上班里普通孩子的水平,老师就不会在单独找家长了。这孩子去年过年考试不及格。班里100分的23名同学。另两个家长一直配合的孩子考试时都考了80多分,马马虎虎也算过关吧。
现在那个不及格的还是不及格。另两个考七八十分时候多,偶尔也能考一两回90多分。基本能跟上进度。我看他们也自信了很多,最近还跟我说也想过年要奖状。我许诺给他们,如果过年考试90分以上就他们发大红奖状。看他们又努力了很多。
所以我的建议就是家长配合老师,对孩子多加辅导。不然孩子跟不上节奏,每每测验都是垫底,这样会给他的心理造成压力,不自信,给自己打上学习差的印记,学习没有乐趣,对于以后的成长很不利。
再就是孩子刚进入一年级学习,学习时感觉很困难,并不是都是因为智力因素而学不会,很多是不知道怎么学?上课不在状态,所以老师和家长首先要培养孩子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勤学好问,课下积极主动的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其次就是要培养孩子多读书的好习惯。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学习差的孩子大多不喜欢阅读,理解能力很低,致使做数学题时不明白题意,也是造成学习起来费劲,分数低下的一个原因。
你想要孩子学业走的长远那就从现在开始吧!不要思考太多,你需要的是帮助孩子成长的实际行动!
这是我的拙见,也不知道能否得到大家的肯定?如果友友们有啥意见或者建议请留言,我会虚心接受的。头条教育是促进我成长的一个好平台!
感谢今日头条!
学习最可怕的是放弃。孩子放弃,家长放弃,老师放弃。这个放弃,就是遇到学习困难时产生的。不管原因出现的困难,放弃就是停止了学习。教育最重要的是相信量变到质变的哲学信念。孩子不懂,大人必须有这个信念。这个信念能带动孩子起飞,这是最关键的问题。
如果学前没有学过一年级的知识,那么上一年级的时候普遍会觉得有点吃力。但是这个不一定是坏事,在我看来反而是一种必要的磨炼。
我的孩子幼儿园期间没有学过拼音、识字写字和计算,所以在上一年级的时候刚开始会遇到一些小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实际上是被允许的,也是孩子学习过程中的一笔财富。如果家长善用这些问题,那么反而可以锻炼孩子的学习能力。
我的家长群中有上千名一年级的家长,大家普遍的反应就是孩子刚上一年级的时候有点吃力。但是,实际上只要家长稍加辅导,孩子就很快可以赶上来,而且会越学越有信心。反而是一些原本知识储备比较好的孩子,家长本身期望比较高,一旦没有考到100分,孩子和家长都不满意。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粗心,计算慢,写字不好等等,其实都是刚上学的孩子必须要经历的。这个过程一定要耐心,需要家长帮助孩子度过难关。
其实不怕困难,因为孩子需要体会到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和作业的关系,这样孩子才能集中注意力到课堂上来。
那么,家长需要给孩子做哪些准备呢?
1、行为上面的准备
孩子上课需要遵守纪律,能够安静,不插嘴,不走神。这些都是家长平时需要重点培养孩子的,这些比给孩子学很多知识更重要。
2、心态上的准备
孩子刚学习的时候,多少还是有新鲜感的,但是一段时间之后,会觉得学校上课枯燥无味,不愿意学习。遇到这种情况,家长需要调整孩子的心态,不能什么时候都顺着孩子。我们可以接纳孩子的现状,但是也要让孩子看到自己更好的一面。所以家长有必要给孩子一个规范,一个榜样,让孩子养成学习的好习惯。
3、如果孩子遇到困难,家长需要适当地帮忙
孩子刚上学的时候,可能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在大人看来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可是对孩子来说可能却是大事。所以说,家长跟孩子维持好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才会告诉你,你才能很好的把握孩子的学习情况。
一年级的学习问题,无非就是几个:
识字、写字、拼音,计算,读题,看图写话,阅读等等。这些问题绝大多数都是记忆性的,没有太多需要思考的地方。但是题目不要求思考,并不代表孩子就要死记硬背。我们要在平时培养孩子独立做题的能力,要让孩子习惯去面对陌生的问题。这种能力需要慢慢培养,也是家长平时需要重点关注的。
去年教一年级,今年教二年级,根据我班情况来说一下这个问题。
孩子学习吃力,作为老师或家长首先要分析原因,才可以对症下药。我觉得除了一个人智力因素外,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理解问题,二是习惯问题。
说说理解问题。孩子们的理解能力是不同的,有的理解的慢。理解快的孩子,你说几句,他就懂了;理解慢的孩子,你说十句他还不懂。对于理解慢的孩子,要有耐心,要细心,不能操之过急。有时这些孩子很难转过弯来,家长要先放下这件事,过段时间可能转过弯来。
习惯问题。好习惯成就好人生。同样,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好的保障。学习习惯很多,听课习惯、提问习惯、做笔记习惯……
孩子理解能力是能提高的,孩子的好习惯是可以培养的。孩子学习吃力,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孩子理解能力,是可以改变的。
才一年级呀,亲!担心太早了,漫长的学习生涯才刚刚开始,这样很容易焦虑的!
一年的课程没有特别复杂的内容,一般智力的孩子都可以跟得上,感到吃力可能有以下两点原因:1、幼儿园时生活比较轻松,不能适应小学的生活习惯,不会听课;2、上小学前没超前学课本内容。
基于第一点,可以和老师沟通孩子的情况,和小朋友们相处怎么样,上课时是否认真听讲,能否跟住老师,如果上课溜号请老师帮忙提醒一下。
对于第二点,如果没有提前学课本内容,确实要比其他孩子要落后一些,尤其男孩,对语文不敏感,拼音和生字经常出错,我的孩子小时候也是这样,这种情况可能要一直持续到三年级。没有办法,第一遍学和第二遍学的结果肯定不一样,也有些老师看多数孩子都会,讲的再快一些,这样就更感觉更难学了。这种情况只能在家多练习,多认字,要经常复习以前学过的内容,慢慢会好一些。
其实一年级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只要不落下太多都没问题,升到初中和高中,你会发现好多小学一般的孩子变成尖子生了,所以一年级时,成绩不那么重要,学习习惯才是最重要的。
以上,由“疯狂家长联盟”解答,不足之处,请大家补充,谢谢!
孩子的教育应当避免一刀切,了解清楚幼小衔接到底衔接什么才是保证孩子能顺利过渡的关键!针对“幼小衔接到底该衔接什么”的问题,如果我们在街上做个随机的采访,我相信,你肯定会得到许多五花八门的答案:
①当然是要让孩子学好数学计算,加减乘除都接触,越多越好;
②肯定是要让孩子多识字,认字多了到了小学理解能力就强;
③英语,现在到了小学才学英语就已经太晚了;
④啥都不学,孩子在幼儿园就应该痛痛快快的玩!
到底哪种答案正确呢?显然,没有一种是全面的,没有一种是站在孩子科学发展角度去考虑的,这些答案都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孩子的入学准备需要准备的内容与孩子的年龄特点相互协调统一的问题!那么在去小学化的大背景下,孩子的入学准备到底该如何做,该准备什么呢?
首先我们要摈弃的一个误区,那就是许多家长认为给孩子选择幼儿园一定要选择那些有识字、算数和英语的,教的越多的越好,因为这样孩子进入一年级才能更快的适应,那我们不妨分析一下,下面的这些现象算不算是真正的适应了呢?
1、进入小学以后上厕所,闹肚子不知道主动跟老师说;上课老师讲解的问题自己没有听懂,课下却不好意思问老师或同学;集体活动轮到自己发言,总是张不开嘴;
2、老师每次布置了作业,总是记不住,不是记错就是漏记或不记;
3、老师说了两句,或者跟同学之间有点小摩擦,就依靠哭来解决,没有其他办法;
4、每天早上起床以后不是找不到红领巾就是忘记了带铅笔盒,放学以后经常出现把作业或教材忘带的情况,每次都要返回再去取,但是屡教不改;
上面这些现象如果发生在自己家孩子身上,您觉得这算适应吗?所以提到一年级学习吃力的问题,其实我想说的是,学习是一个综合性的行为,绝对不是学知识那么简单,围绕着学习这个核心,我们需要为孩子准备的东西实现是太多太多:
语言沟通能力涵盖的内容非常的广泛:能说、敢说、会说!
第一能说,这一点基本上所有孩子都是具备的;
第二敢说,这就有区别了:
比如说孩子到了大班就应当具备敢于站在众人面前大方介绍自己的能力,但是现实当中我们发现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做到这一点,有的孩子到了大班,跟别人打招呼依然会躲在父母的屁股后面,感到不好意思,当然这并不代表孩子有什么问题,只能说这样的孩子锻炼的机会太少,家庭环境的氛围没有起到足以引导孩子敢说的作用,能提升,但是需要时间;
第三会说,就更不一样了:
我们经常看到有的小朋友年龄不大,但是跟我们交流起来却毫无违和感,甚至思维转换、语言技巧方面都毫不逊色于成人,“人小鬼大”,非常机灵,这样的孩子人见人爱,当然也会得到老师和同学的青睐,进而强化孩子学习的自信!
提到数学,很多的家长立刻就想到了四则运算,加减乘除,按照规定,幼儿园只能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但是实际当中,很多的超前学习的幼儿园远不止这个程度!在此我想说的是,超越了孩子年龄范围和接受程度的学习都将在将来被证明是无效行为,为什么这么说呢?
幼儿园阶段,孩子在数学方面需要掌握的不是运算能力,因为就敏感期来讲,孩子的数学逻辑敏感期是6岁以后的事情,超前学习太多太难的数学计算,除了打消孩子的积极性以外,没有任何的好处!那我们这里讲的数学准备又是指什么呢?
1、数与量的对应问题:
很多的小朋友看着教材上的图示,能够轻松的数出图上有几只羊,有几个苹果,但是当我们把实际物品摆在桌子上让他来叙述的时候,有的小朋友却不能有效的说出来,原因就在于这个里面孩子对于数与量的把握是分离的,单纯的教材或板书,孩子根本体会不出数与量的对应,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让孩子动手操作,通过实操了解对应关系,比如我们可以拿着7根筷子摆在桌面上,左手拿一根皮筋,右手把筷子一根根的捡起来同时口中要数着数,最后攥到手中,把这7根筷子用皮筋捆在一起,告诉孩子这才是7,这个里面孩子就能清楚,原来把7根筷子放在一块这个整体才是7,这叫数与量的对应!
2、数学的前经验,比如排序、配对和分类:
不要小看这些概念,这可是整个的小学和中学,不管是代数还是几何当中几乎经常出现和用到的概念,掌握了这些基本的原理,孩子在将来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能把操作过的过程从脑海当中提取出来作为前经验,想象一下,当年你在学立体几何的时候,为什么头脑当中对于几何图形感觉那么的抽象,那就是因为我们接触的太少,实践的太少的缘故!正确的做法就是利用家里面的日用品,比方说大小不一的扣子、瓶子盖,让孩子进行排序和分类,当然随着年龄的增大,内容越丰富,越好,比如差别比较细微的,区分稍微有难度的物品等等!
进入小学与幼儿园的一个关键区别就在于,小学里面不会再像幼儿园那样,不管是吃饭还是睡觉都有人照顾和关心,进入小学以后孩子的各种行为都要学会自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上要有一定的主动性,要学会主动学习、提前预习、按时复习,而这些都是学习品质的范畴!
对于孩子一年级学习吃力的问题,我们不能仅仅把关注点落脚在学习这两个字上,而应当围绕学习,去思考外围的工作是否充足,孩子在与学习相关的各种习惯、品质、情感等方面的准备是否到位,是否能做到有效的沟通,是否能做到良好的适应等等都将直接或间接决定未来孩子进入小学后的学习与生活!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当我们把着眼点放在开端这个关键点的时候,我们其实离成功就不远了!
我觉得还是要根据自家的实际情况来分析这个问题。如果大人有足够的时间来陪护,那么就在刚入学的过程中同步辅导;如果大人没时间或者辅导不了,直接给孩子报个假期衔接班也未尝不可。下面我们就分析一下这两种情况的利与弊。
家长同步辅导不同于先修,属于课后的查漏补缺,不会影响孩子课上的听课状态。时间一般是孩子放学后,写作业的过程中,或许写完作业后根据孩子的作业质量来有针对性地补习。
但是家长的辅导并不有利于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自己家里孩子往往比较随意,专注力不强。很多时候坐不住,小动作比较多。例如一会儿吃点零食,一会儿喝点水,一会儿上个卫生间。这些问题会比较容易被家长忽视。
衔接班一般非常注重对孩子专注力的培养,十分钟到十几分钟到二十几分钟,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能够安静的坐下来。
衔接班老师的讲课比较规范,知识和小学对接容易。正如很多家长所担心的,孩子早早的就先修完了小学的课程,上学之后他就会认为自己都会了,上课听课就不会非常认真,容易养成骄傲和自以为是的心理。
如果咱家孩子是那种特别爱动爱闹,根本坐不住的孩子,我建议送ta去幼小衔接班锻炼锻炼,起码先让孩子能坐住了,在此基础上再学点知识。
如果孩子比较安静听话,如果时间允许,我觉得在自己家里自己辅导就可以。
总结:适合孩子的就是最好的。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每个孩子的情况不尽相同,所以不可一概而论。不能让我们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需要我们家长做一个有智慧懂孩子的人。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您!
初入一年级时学习感到吃力是很正常的,尤其是在幼儿园阶段没抢先学过知识的孩子。我不是一线教师,但是家里有个二年级的大宝和一个幼儿园中班的孩子。我可以从家长的角度说下怎么解决或避免这个问题。
大宝小宝都是公立园就读的,没有抢先学过小学知识。大宝公立园毕业就直接上了公立小学,入学时拼音认不全,数字写反,大字不认几个。入学第一次拼音听写得了十分(满分一百哦[捂脸]),老师让家长自己问问孩子什么情况,不用问我都知道什么情况,大宝都不懂什么是听写啊!联系老师说明情况,表态会尽快赶上,当天晚上开始恶补。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中等偏下,寒假自行先预习了下册教材,第二学期开始整数了。
这期间不怕孩子成绩不好,也不怕孩子说累,最怕打击孩子自信心。大宝曾经问过我“妈妈,我是不是比别人笨?”这个追赶的过程千万别埋怨打击孩子,孩子起步比别人晚不是孩子的错,是大人的选择,既然是大人替孩子选择的,大人就得承担起责任。多鼓励孩子,和孩子阐明他现在比别人成绩差一些的原因,讲明现在努力来得及,家长会帮助他快速赶上,而且只要努力,他还有超过别人的可能。
每一次的考试测验,大宝都需要家人的认可,信心是一点点建立起来的。建立起信心就好说,孩子就会明白他不笨,他也可以很优秀。
其实一年级的孩子每个孩子学习都吃力,因为只是从零到有,都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有的人可能认为学习知识内容简单,不应当是这种情况。
我们知道万事开头难,这一点也体会在一年级的学习上,当我们拥有了一年级的基础知识之后,我们再学习其他的年纪就会顺理成章的完成。
如果一年级的孩子学习的确吃力,但是成绩能够跟得上的话,我想家长还不应当担心,而应当积极主动的放松孩子的心情,如果有时间的话,带领孩子放松一下,散散步,爬爬山,上游乐园都可以。
但是如果孩子学习很吃力,并且成绩不是很理想的话,那么家长可以适当的让孩子晚上一年学,或者想办法休学一年。
拉弓射箭的是每个人都知道,退一步是为了把弓箭射的更远,我想一年级也可以使用这个原则。
我上学期就带一年级,一年级的孩子学习感到吃力怎么办?这个孩子再开学已经要读二年级了。家长可以这么做:
1.利用好暑假,把一年级的知识再重新巩固一遍。每天读一读,记一记,报听写。
2.提前预习二年级的课程,注意了,只学生字词,因为低年级孩子学习吃力就是因为生字词掌握的不好。
所以提前把生字词学完,开学跟着老师上课绝对不会再感到吃力了。前提条件是,真的学会。可以试听淘淘老师预习课。
3.每天增加阅读,阅读就读阅读理解,要求孩子指读,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
4.每天写一篇字,就写一年级二年级课本上的生字。既能巩固识字,又能练习书写基础。
最后,学习吃力就要想办法去补救,方法有很多,家长最重要,家长没有恒心,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