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之前支持美国出兵推翻利比亚和伊拉克的两国人民,他们在本国属于什么阶层?

之前支持美国出兵推翻利比亚和伊拉克的两国人民,他们在本国属于什么阶层?

2020-10-23 15:31阅读(68)

之前支持美国出兵推翻利比亚和伊拉克的两国人民,他们在本国属于什么阶层?穷人还是富人?:感谢邀请。其实,11年被国内一部分人以及整个西方国家追捧的“阿拉伯

1






感谢邀请。其实,11年被国内一部分人以及整个西方国家追捧的“阿拉伯之春”波及国家,包括利比亚、叙利亚、埃及、突尼斯、也门,以及情况略略不同的伊拉克都可以放在同一个问题角度下来说明。从2011年年初,波及整个中东北非地区的“阿拉伯之春”发生后,我实地经历了埃及穆巴拉克政权的倒台,利比亚卡扎菲从强势到被反对派拖出当场杀死,叙利亚从“中东旅游天堂”到“内战地狱”的全过程,与这些国家的政府及反对派政治组织和反对派武装人员进行了深入的接触,因此有机会认识他们,了解他们的想法,调查他们的背景,从而对中东北非这场持续到现在的动荡有所感受:

1、推翻中东北非多个国家政权的骨干力量是受过教育,失业或者无业,聚集在城市边缘,熟练运用网络的青年阶层:在开罗的解放广场,我与穆斯林兄弟会青年组织的负责人对话,他告诉我说,其实运动之初并没有什么领袖:“是网络让我们先形成统一的思想与理念,然后在短时间内就可以聚集百万之众,然后再产生领袖。这与互联网时代之前的变革fjtb不一样:之前是先有领袖再有革命,现在是先有纲领接着革命,然后才产生领袖。”激起这些青年人上街就是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对穆巴拉克儿女腐败的强烈不满,以及穆巴拉克执政数十年不满意的“求变”心理。再加上这些受过教育,回不去故乡或者不愿意回农村的青年聚集在城市郊区,他们想往城市生活,希望有变革让他们有机会,因此,当外力稍加辅助,青年人的情绪就会被刹那间点燃;在利比亚,当石油换来的财富其实被悄悄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卡扎菲所承诺的“免费教育,免费分房,免费医疗”在现实中荡然无存,大量的青年毕业就失业,而卡扎菲又到非洲各国甚至世界到处撒钱时,邻国突尼斯的变化迅速波及利比亚,所以当卡扎菲仍上电视许诺说:我们马上给青年分房子,甚至排队作秀说他也需要银行给贷款买房时,班加西的青年人告诉我,简直是污辱青年人的智商!在叙利亚阿勒颇,当地的大学生与我彻夜长谈,他讲到“不起事,注定100%失败;起事,50%成功,50%失败,所以不如搏一把。”当他参加反政府活动被警方逮捕并且殴打之后,他决定拿起武器参加反对派阵营。

2、主导反政府武装的往往是当地的社会精英阶层。比如说利比亚反对派核心人物就是卡扎菲曾经的“革命兄弟”,包括利比亚特战队司令。我在班加西前线采访他时,他告诉我说,尽管他们卡扎菲的“革命12兄弟”,但现在决定站在卡扎菲的对立面,领导青年人“革命”。在利比亚,许多的中产阶级因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对卡扎菲几十年执政的“疲劳”,所以在美欧决定推翻卡扎菲政权时,中产阶层成了推翻政府的中坚。他们为青年人的“革命”出钱出主意,比如说在班加西反对派总部,我看到以媒体人、大学老师、公司经理为主的宣传机构的负责人;在埃及反对派与政府对峙关键的时候,给反对派送水送食物的也是中产阶级;在叙利亚,反水的政府军中级军官,公司的经理构成了自由军的主要力量。他们都坚信“未来会更好”,期待着变革为他们带去的“革命红利”。

然而,事实却是异常残酷的,“开罗革命”后的三年,我到埃及时,从出租车司机到大学教授,他们反思这个国家动乱后是如何摧毁作为国家经济基础的旅游业的,对恢复期待遥遥无期;在叙利亚,包括自由军高级将领在内为持续六年的血腥内战都感到后悔,但“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可言”;突尼斯,也门,伊接克的今天让中产阶级成了最大的受害群体。这个结果不能不令人深思。事实上,埃及回到了军人强权时代,也门与叙利亚内战结束无期,利比亚国家分裂成三个部分……

2

谢谢邀请。

战争很少是因为某种单一考量。美国打伊拉克、阿富汗,有没有基于意识形态的考虑?有没有想要推翻糟糕的政权推进民权的考量?大概是有的。

但是,为什么是伊拉克、阿富汗?为什么不是索马里?为什么不是津巴布韦?美军在索马里阵亡的人员还不到伊拉克的零头,为什么就立刻放弃了索马里?

如果美国这么在意国家体制,为什么美国一直和君主独裁国家沙特阿拉伯交往甚密?埃及军政府上台为什么不会导致美国的抵制和制裁?

更进一步问,为什么美国当年颠覆智利民选政权扶植独裁者上台?为什么美国当年颠覆伊朗民选政权扶植独裁者上台?

可见,意识形态、民主自由,并不是美国对外行为的主要考量。自身利益才是其首先考量的问题。

————————————————————————————————

分析了这些大体的情况以后,我们回头再来看看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具体情况。

这两者又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说阿富汗。

911以后,美国立刻要求塔利班交出本拉登,并驱逐基地组织。塔利班则回应说,仅在美国拥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本拉登是元凶的情况下才会递解。而本拉登则宣称他与911无关。于是美英联军于10月7日发动了进攻。

总体上说,这是美国在受到攻击时的一个决定。在做出决策时,未必有非常强烈的其他考量。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不符合美国的地缘战略考量。

阿富汗素有帝国坟场的“美誉”,英国、苏联都曾经入侵过阿富汗。这个地方,虽然本身非常贫瘠,却处在接近欧亚大陆中心的位置。因此地缘战略价值非常高。对于美国来说,这是在伊朗旁边插下一根钉子,在中国背后打入一个自己的行动基地,在俄罗斯最为重视的中亚地区放置一个能够释放自己影响力的灯塔。这次对美国来说也是个不错的机会。

美军自然势如破竹。只不过随后的占领并不顺利。美国之前其实很少碰到极端宗教主义。这类思潮大致可以分类为极端民粹主义。极端民粹主义对民众的发动能力是极其强大的。与极端民粹主义的对抗,是很难胜利的。最终只有三种,要么是用经济手段实现普通人的良好生活,拖垮极端民粹主义生存的土壤;要么是自告失败,退出战场;要么,是实施大屠杀,杀光所有敌对平民。

现代国际社会,实施大屠杀已经不可能了。因此可行的道路只有前两条。美国极力想促成第一条道路,但是至今仍不成功。美国无法从这里撤军的主要原因是,扶植的本地政权恐怕不具有可持续性。次要原因可能是不想放弃在这个地区施加影响力的一个支点。另外,如果现政权崩溃,阿富汗也会重新变成一个恐怖分子的天堂。中、俄也不想这种事情发生,毕竟自己家门口出个恐怖分子巢穴不是什么好事。所以尽管这两国和美国处于竞争关系,这两者也没有在阿富汗给美国下绊子。中国反而还积极在阿富汗投资,除了经济利益之外,可能也希望能稳定当地形势。

——————————————————————————————————

伊拉克战争就是另一回事了。

在911之后,布什等人很快就开始考虑进攻伊拉克。伊拉克和基地组织实际上没有联系。萨达姆是偏向世俗的、反对政教合一的一个领导人,他天然与基地组织代表的极端原教旨主义者相互看不顺眼。要把他和基地组织联系起来,是非常困难。

其实,看看美国政府对武力进攻伊拉克和阿富汗时的态度,就可以发现美国的思路。

在进攻阿富汗前夕(9月30日),美国新保守主义在政府的代表人物之一,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曾经提出,美军并不擅长钻山洞抓恐怖分子,因此觉得应该拓展思路,寻找武力打击之外的解决阿富汗问题的办法。换句话说,在拉姆斯菲尔德看来,即便已经有了对阿富汗开战的理由,也不应该开战,而应该试试其他解决方案。

而在伊拉克问题上,拉姆斯菲尔德却在2001年11月专门写了一篇报告,提出美伊战争的设想。在报告中,有整整一个章节讲述该如何为美伊战争寻找理由。

拉姆斯菲尔德对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的这种迥异的态度,从侧面体现出新保守主义者关注的重点。进攻阿富汗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打击911的元凶,而进攻伊拉克,才是地缘战略的真正需要。

1951年默罕默德-摩萨台当选伊朗首相,他推行的油田国有化政策侵犯了美国的利益,因此1953年被美国颠覆。美国扶植了巴列维独裁政权,维持对伊朗石油的控制。结果最终伊朗推翻了巴列维政权。从此伊朗自然和美国冲突不断。萨达姆趁伊朗革命之际想要控制一片有争议的油田,两伊战争爆发。美国由于和伊朗的关系,自然是大力支持伊拉克。在战争中,伊拉克耗尽了资金,并欠下巨额外债。伊拉克试图说服科威特取消债务,未果。伊拉克试图说服欧佩克提升油价,却被以科威特为首的一些国家否决了。在此过程中,美国无疑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困境中,伊拉克开始考虑攻击科威特。此时美国与伊拉克仍然关系良好(长达十年的紧密外交关系,伊拉克也是当时接受美国援助第三多的国家),而萨达姆对美国探听的口风则有互相矛盾的情况。然而萨达姆反美的言论日益增加,还用化学武器威胁以色列。有人认为,此时美国已经开始考虑要算计萨达姆,因此放出了美国不反对萨达姆入侵科威特的信息。也有人认为美国内部有着不同看法,这都反映到了萨达姆那里,而萨达姆自我催眠,以为美国其实是不会反对的。

总之,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然后海湾战争。

对于美国来说,石油产区的稳定,以及有效地控制,是极为重要的。

首先,美国经济受石油影响非常明显。如果中东不稳定,影响了产油,进而导致石油价格大幅上涨,那么美国的经济将遭受重挫。仅仅由于伊朗一国的石油输出中断,就导致了1979年石油危机。可以想象这个区域对美国经济的重要性。经过了19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美国逐步开始加强对中东产油国的控制。而伊拉克则已经成为一颗定时炸弹。

因此,海湾战争中,美国当然想要一次性解决伊拉克,但是欧洲盟国却不赞同。老布什在为当时决策辩解中说,继续进攻伊拉克本土可能造成联盟解体和更多的生命损失。如果不厚道的揣测一下,恐怕法国在阻止美国继续进攻时出了很大的力。要知道后来石油换食品的过程中,法国获得了伊拉克出口原油的15%,仅次于俄罗斯的30%。美国有可能认为制裁和颠覆也能解决萨达姆,因此并未一意孤行。

随后,就是长期的制裁。然而伊拉克并没有在制裁中倒下,反而在石油换食品中越活越旺。萨达姆将大量石油卖给了中法俄,还掉了一定的外债。虽然经历了无数次的核查,但是美国仍然不放心。伊拉克恰恰坐落在几个主要产油国中间,其军力仍然足以威胁周边产油国。因此美国对萨达姆政权仍然耿耿于怀。从1991年开始,美国就不断试图颠覆萨达姆,或煽动叛乱。但是始终都无法成功。

尤其是,2000年,萨达姆与欧洲合作,开始用欧元为石油计价,并接受欧元作为石油结算货币。这已经挑战了美国的最大的底线。

到2001年时,911给予了美国政府一个开战的机会。五角大楼甚至有一个“特殊计划办公室”(Office of Special Plans),专门为寻找对伊开战的借口而收集情报。遗憾的是,没有任何情报能说明萨达姆与基地组织有任何联系。最后美国情报机构不得不自欺欺人地搞了个“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幌子,给予布什当局开战的理由。最后证实,当时的情报都是虚假的。即便不是刻意造假,情报人员也是在上级强大的“激励”下选择相信一些单方面的信息。

总之是开战了。美军还是势如破竹,然后还是被极端信徒炸得欲仙欲死。

然而,伊拉克比阿富汗的最大优势在于,伊拉克有油田。因此,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有一个可持续的金来源。这就导致,美军在伊拉克可以更容易采用前述第一条道路来赢得对极端民粹主义的战争。很大程度上,这一点使得美军可以撤出伊拉克,但却还不能撤出阿富汗。

战争的结果使得伊拉克对周边国家失去威胁。而且原油开采也很大程度上要用于偿还外债、修复民用设施等等。可以说短期内,伊拉克对中东局势已经没有大的威胁了。

有的人认为美国入侵伊拉克单纯是为了石油。实际上伊拉克石油出口之中发往美国的并不多。2012年,伊拉克输出石油中仅有12%是卖给美国的。对于美国来说,重要的并不是伊拉克出产的石油。毕竟1990年代中,美国几乎没有收到多少伊拉克出产的石油,而经济发展也很好。美国更看重的是中东的稳定和可控。

中东的稳定,能够保证美国经济的稳定。中东可控,就保证了石油美元的地位。只要石油基本只能用美元来买,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就不会遭到颠覆,美国就仍然可以利用美元和通货膨胀来从全世界“收税”。中东地区可以说是美国经济的最重要的基石。伊拉克战争,正是保证这一基石稳固的重要举措。

至于利比亚,美军并不唱主角,那是欧洲国家的动作。美国自己其实没出多少力。此处就不说了。

————————————————————————————————

从美军角度讲,长期干占领军的活儿,导致美军训练、作战风格和装备,都越来越倾向于治安,而不是战略决战。在以色列、二战日军等等诸多军队的例子上都可以看出,长期担任治安军的角色,将导致军队与正规军作战的能力大幅下降。很多花费甚巨的装备(比如反伏击车),其实是单纯的治安装备,在真正的大国战场上没有什么价值。

因此,这两场战争,实际上削弱了美军的作战能力。

————————————————————————————————

那么有人说美国给这些地区带来了民主。我认为这种民主是比较难以持久的。

现代民主有两大基石,一个是人口众多的中产阶级,二是林立的资本势力。中产阶级是发动民主改革的生力军,也是维护投票制度有效性的生力军。富豪阶层人太少,而贫困阶层由于生活所迫,对自己下一步的生存极度关心,而不可能有足够的精力和视野去为政务投出理性的一票。没有强大的中产阶级,就没有有效的民主制度。印度的民主制度从来无法控制腐败,也不能改进司法体系,就是因为太多的选民都是贫困人士,由于他们一直要担心明天晚上的晚饭如何解决,就会轻易地接受贿选,放任任何有资本的政治势力上台,胡作非为。(这其实也是为什么贫富分化会伤害民主制度的原因。)

林立的资本势力,是民主延续的最终保障。当军事或政治人物企图颠覆民主制度,转向专制时,中产阶级是没有能力阻挡的。只有资本势力能够运用金钱,组织反对派,打击对手。而民主又是林立资本的势力之间最有效的议事、妥协途径,因此资本势力对民主有着本质的需要(少量的资本势力会走向寡头政治,而不是民主)。因此林立的资本力量是维护民主体制最重要的力量。

没有强大的中产阶级和林立的资本势力,无论当时有多么想要一个民主体制,最后都要沦于失败。没有强大中产阶级的,其民主制度就会像印度一样缺乏实际的政治效用(但是由于印度有着林立的资本力量,因此这个贫弱的民主制度却不会垮台)。没有林立的资本力量,民主制度很快就会走向寡头政治,甚至独裁。

从这个角度看,伊拉克可能建立像印度一样破败的民主,而阿富汗,脱离了美国支援,恐怕没有长久维持民主的可能性。

—————————————————————————————————

最后,为什么石油美元对美国那么重要。这是因为现代国家都免不了要用到石油。这是一个经济运行的必需品。买石油必须用美元,那么美元自然就会成为国家交易通行的货币。如果仅储备人民币,是买不了石油的,而又没有什么只能用人民币买的必需品。因此显然储备美元更方便。

一个国家要获得美元,一般要把东西直接或间接卖给美国。要是美元花光了,买不了必需品了,经济就会受到重挫。为了避免国际支付危机,各个国家都要储备美元。这个储备,随着美国通货膨胀和贬值,是会相对变少的。尽管有美国国债可买,但是那个利率并不高,总的来说,储备在贬值。因此,这些储备最后能够买回的货物,比起当年卖给美国的货物,就缩水了很多。正是利用这种世界货币的地位,美国能够像收税一样,从世界各国获取利益。这就是世界霸主的红利,也是支撑美国经济发展的极端重要的因素。这个因素的存在,完全基于美国掌握中东,强制把石油交易限定在美元之内,这样一个现实。再考虑到石油价格稳定对经济稳定的重要作用,美国对中东的高度重视,也就完全不奇怪了。

伊拉克接受欧元作为结算货币,也许是美国下定决心消灭萨达姆的重要原因。而伊朗和委内瑞拉先后接受非美元货币作为结算货币,美国对这两个国家的敌意在一定程度上就来源于此(当然,这也是他们对美国敌对态度的反击)。话说美国早已把这两个民选政府国家打成独裁专制国家,可能也是为未来在适当时机下动武做好了舆论准备。

3

在利比亚战争,伊拉克战争时期,带头开始推翻萨达姆,卡扎菲的中坚力量只有一种人,那就是年轻人。这些年轻人基本上都受过教育,能够熟练使用互联网,接触到了西方的新思想。而且这些年轻人基本上处于无业状态。最典型的就是利比亚,在卡扎菲末期,年轻人毕业就是失业,失业率高达百分之50。因此这些年轻人,面对自己现实状况很不满意,他们希望改变自己的状况,因此,在西方的鼓动下,他们通过网络聚集,高喊“自由民主”,担当起了西方的代理人,拿起武器推翻自己的国家。

杀死卡扎菲的年轻人甚至只有19岁,是一个长期无业的青年。而且,这些青年都认为自己是在革命,当萨达姆被杀,卡扎菲被杀,他们走上街头欢呼雀跃,高喊“伊拉克自由了”“利比亚自由了”,他们在推翻国家后,期望的是新的生活。那么为什么是年轻人起来反抗呢?主要是因为,利比亚,伊拉克长期的独裁统治,使得社会阶层利益固化,年轻人很难找到工作,更加没有机会向上流动,而且如伊拉克后期,因为长期的经济封锁,使得年轻人失去了生存能力,非常困苦。

而卡扎菲后期,年轻人基本找不到工作,他们成为无业游民。而没有工作,也就是没有生存基础,于是他们带头推翻国家。但是,当他们在西方武装下,拿起武器对抗政府,并最终推翻国家后,满心期望的社会变革,经济条件改善,新的国家并没有出现,尤其是所谓的“自由了”更加没有实现。不光国家土崩瓦解,四分五裂,战乱不断。失业率比以前更加严重,年轻人不光生存状况比以前更差,而且现在连安全保障,连基本的生存的环境都没有。

随时都可能失去生命,因此,现在革命后,最惨的也就是这一群年轻人。因为政权更替后,原来的精英阶层并没有变,只是换了一个领袖,而且还加了个美国老大。不光比以前更加腐 败,而且更加无法生存。因此,所谓的革命变成了扰乱国家,而这些人现在也在反思,在后悔。因为在卡扎菲,萨达姆时代,暂时的失业会慢慢改变,国家稳定条件下,只要几年,经济就能恢复。但是,现在国家连稳定都做不到,更何况是经济了。

探究问题真相,揭秘背后故事,欢迎关注头条号〔历史真相背后〕,给您不一样的精彩

4

从电视、报章媒体新闻检索发现,之前支持美国出兵推翻本国政府的利比亚、伊拉克两国人民,多是失业中青年。除个别抱有目的的煽动者(可能)较富有外,其余多是温饱者。1.动乱战前两国,国民生活水平相对较好,社会福利惠及普遍。可以说,很“穷”的人可能不存在。2.这两国都是中东石油富国,然而除石油工业外,很少有其他工业,因此,会有相当部分“失业者”。3.中东地区,吸引大批西方美欧的就业者,其媒体网络发达,并常常发布推崇西方民主及生活方式。4.这两国领导人(萨达姆、卡扎菲)都有较强反美欧行为。美欧煽动“阿拉伯之春”行动后,大肆宣扬当局腐败,利用青年易激动本性,鼓动不明真相的青年民众起来反抗。待形成效应后,再发动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造成当前局势。当许多青年发现“梦想会变成迪拜,结果却变成阿富汗”时,现实已成定局。

5

利比亚和伊拉克,虽说被美帝推翻。美帝确实有狗拿耗子,多管闲事。最后只会制造麻烦。十几年,中东动荡不安,美帝确实是罪魁祸首。

不过利比亚和伊拉克当时在强人统治下,独裁专制,腐败盛行,民间怨言颇多,加上美帝推风助浪,民间所谓民主派到处煽风点火。支持美帝出兵的大多都是底层人民,本来无一物,想改变命运。更多的是卡扎菲和萨达姆的反对派。这些人才是主力。

历朝历代,老百姓有饭吃,一般不会造反,平时大多是看客,看个热闹,不会真造反啦。老百姓一亩三分地,老婆热坑头就够了,谁愿意提着脑袋造反?

6

我感觉这两国的“带路党”都是那些自诩小资,自由的“意见领袖”,和咱们的大V一样的。

现在的社会,明星效应将个人利益放大N倍,往往将个人所代表的利益领驾驭国家民族利益之上。往往是这些人对现实不满,言必说欧美如何如何好,我们如何如何差。也正是这些人有更多机会接触到欧美思想,推崇欧美所谓“普世价值”。

7

关于之前支持美国出兵推翻利比亚和伊拉克的两国人民在本国出于什么阶层这个问题其实地一分为二去看——因为利比亚和伊拉克国内反对派的领导层和基层骨干力量来自于不同的阶层。

利比亚和伊拉克国内反对派的领导层主要出自地方部族势力或本身就出自政府体系内部,多是在政府内部的政治权力斗争中的失意者——比如利比亚反对派核心人物就是卡扎菲曾经的“革命兄弟”利比亚特战队司令。这些人支持美国推翻本国政权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自己能得以成功上位,问题在于这些人要成功上位就必须拉拢一批支持者,那么作为其支持者的反对派基层骨干又来自什么阶层呢?

其实反对派基层骨干主要来自两大阶层:一个是绝对的赤贫阶层;另一个是受过一定教育,思想较为西化,但被排斥于国家体制之外的青年精英阶层。前者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尽管美国人扶植的新政权未必能改善他们的生活境遇,但他们对之前的旧政权早已失望透顶——也就是说尽管新政权未必能带来新希望,但在旧政权身上人们已看不到一丝一毫的希望;后者具有极其强烈的改造国家的渴望——他们坚信自己的国家应当按自己所设想的那套理念发展才是最好的,然而在现实中他们却无法践行自己的理想,不仅无法践行,而且他们还必须面对阶层固化、贪腐横行以及高失业率等客观现实问题,这些问题在网络信息时代会以极快的速度迅速扩散发酵,最终诱发群体性的大规模反对抗议浪潮。

8

利比亚人均GPD约1.4万美金,在世界上排名50位左右。(备注:中国GPD为4千多,排名一百位左右。中国GPD最高的城市上海也没有利比亚高。)但是贫富差距很大,穷的穷死,富得富死,贫富差距是社会动荡不安的隐形炸弹,终于在美国北约等国家的挑拨和暗中扶持下,挑起了内战

9

明知是美国佬要控制这两个国家的石油,哄抢他们的财富,结果却偏要相信美国佬是“人权卫士”,是民主的旗子。结果,现在两个繁荣稳定的国家被美国佬随便一个借口,打得稀烂,死伤无数无辜贫民……。所以,这两国那些激进的人都是一群被美国忽悠的激进蠢猪!

10

中小知识分子和野心家,中小知识分子很容易被西方舆论利用变成美分,咱们国家也一样,只是现在国家强大了,知识分子自信了,美分变少了。

还有一大批野心家,他们看的清楚但是为了洗钱,夺权,不管人民死活,国家存亡,和被洗脑的中小知识分子一起鼓动普通人,传播西方民主那一套。

土耳其政变就是军队野心家和美分中小知识分子发动的,后来失败了,艾尔多安杀了十万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