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皇族是怎样划分等级的?:清朝的皇族与明朝、乃至中国历史上的很多朝代都不一样,并不是一个整体,也就是所谓的爱新觉罗家族。而是在整个爱新觉罗家族的基:
清朝的皇族与明朝、乃至中国历史上的很多朝代都不一样,并不是一个整体,也就是所谓的爱新觉罗家族。而是在整个爱新觉罗家族的基础上,根据血缘亲疏又进行了二次划分,将皇族分为了宗室和觉罗两个部分,即常说的黄带子和红带子。
宗室,即所谓黄带子,指的是清显祖塔克世的直系后裔,也就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及其弟弟舒尔哈齐、穆尔哈齐、巴雅喇的后代(雅尔哈齐绝嗣,即便有所谓后代,也是过继其他几位的儿子所生)。这些人属于皇族里的第一阶层,以金黄色(皇帝为明黄色)腰带加以区分,因此也被称为黄带子。
觉罗,即所谓红带子,指的是清景祖觉昌安兄弟六人(也称“六祖”),除了塔克世系(宗室)以外的其他后裔。这些人属于皇族里的第二阶层,以红色腰带加以区分,因此也被称为红带子。
实际上,除了“六祖”后裔,爱新觉罗家族还是有一些零散的远支存在的,但是这些人因为血缘过于疏远,并没有被清王朝认可为皇族,而没有被纳入宗室、觉罗的范畴,这些人的地位基本上与旗下的平民无异。除此之外,清朝中前期又规定:被革除宗室者及其后裔也以红色腰带加以区分,称为革除宗室红带子,待遇参照觉罗,但是姓名附于玉牒宗室卷之后,不列入玉牒觉罗卷。被革除觉罗者及其后裔以紫色腰带加以区分,称为革除觉罗紫带子,待遇比觉罗低一些,但是仍然高于旗下的普通百姓,这些人的姓名附于玉牒觉罗卷之后,仍然被认可为皇族成员。
清朝的宗室拥有诸多特权,俸禄也比其他贵族、官员优厚许多,即便是地位最低、没有爵位的“闲散宗室”,在乾隆年间起也被赏穿戴四品武职顶带袍服。而且,宗室还享有独立的封爵系统,也就是说这一套爵位只有宗室才能获得,觉罗也无法染指!此外,宗室爵位又有入八分和不入八分之别,所谓入八分指的是享有八项礼仪性待遇,即朱轮、紫缰、背壶、紫垫、宝石、双眼、皮条、太监,不入八分者不能拥有这八项礼仪性待遇。在封爵的同时,入八分者还会被拨给数量不等的牛录,即所谓的旗份,不入八分者只有爵位、没有旗份。而这些拥有旗份的入八分宗室王公们,就是人们常说的大、小旗主。
入八分者为: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入八分镇国公)、奉恩辅国公(入八分辅国公)。
不入八分者为: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和一至三等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以及奉恩将军,没有爵位者称“闲散宗室”。
这其中不入八分辅国公及以上爵位为超品,即在正一品之上。镇国将军为正一品、辅国将军为正二品、奉国将军为正三品、奉恩将军为正四品。可见,即便是爵位最低的奉恩将军,其品级也是正四品,而这个品级在清朝对应道员、略高于从四品的知府,可见宗室的地位和待遇还是相当高的。
同样姓爱新觉罗的觉罗们就没有这么优厚的待遇了,他们并没有专门的爵位,和在旗的、不在旗的其他官民一样,必须有卓著的功勋才能被授予爵位,而且授予的并不是宗室爵位,而是另一系统,即所谓的功臣爵位,也就是公、侯、伯、子、男、轻车都尉、骑都尉、云骑尉、恩骑尉那一套,没有卓著的功勋是得不到爵位的。而且,这些人也没有宗室那样可以直接安排工作的特权,除了有“荫”者,都必须老老实实走科举之类的途径(后来的捐纳也算是一个途径)。当然,毕竟是爱新觉罗家族的自家人,觉罗在政治待遇、司法待遇和生活待遇等方面还是有相当多的特权的,只是要比宗室差一些。至于那些比觉罗血缘更加疏远的爱新觉罗家族成员,就只能跟旗下的普通老百姓一样了……
皇族向来是清朝社会中的一个特殊阶层,他们在清初的建国大业中征战沙场、冲锋陷阵,辅佐君主开疆拓土,是清朝皇家管辖全国的重要保障力量,因此自顺治入关以来,历代皇帝都对皇族的管理十分重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深入了解这个已经逝去的特别的群体。
皇族按理来说只要和皇帝们有共同祖先的,都可以算作是皇族成员,关键是要看从哪一辈开始论,显然不能扯得太远(比如说如果从北京猿人那儿开始论起的话,那么全天下人都是皇族了),所以清朝就规定了皇族身份只能从太祖皇帝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那一辈人开始算起。
由此就可以分成两条分支,一条是塔克世那一系,他的子孙后代叫“宗室”,系黄带子来彰显他们地位的高贵特殊,所以宗室别名又叫“黄带子”;另一条是塔克世的兄弟那一系,他们的子子孙孙则叫“觉罗”,他们的血缘离皇室又疏远了一些,身份比宗室也要略低,只能系红带子来显示他们与平民的不同之处,因此觉罗又俗称“红带子”。
宗室之内男子按照爵位高低又分有十二等级,从上往下分别是: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 女子也有八个不同级别,以上往下各为:固伦公主、和硕公主、郡主、县主、郡君、县君、乡君、六品格格。
皇族们依仗着祖先的这条大腿,一出生就注定与常人不同,他们享有入仕当官、司法豁免(皇族犯法不能够直接按照《大清律》依法办理,只能够送往皇家专用法院“宗人府”办理,其结果也大多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俸禄优厚等等。
清朝皇族虽然在前期立下汗马功劳,对稳固王朝统治起到了不小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皇族人数的陡然上升(顺治时期只有一千多皇族,到道光年间的时候皇族人口已经膨胀到了三万人之多),这个群体的消极性也日益凸显了出来:优厚的待遇使得这些天朝贵族们早已失去了祖先锐意进取的豪情壮志,反而对奢华的糜烂生活推崇备至,听曲遛鸟、游手好闲已经成了他们的生活常态。
一、皇族之所以一步步走向腐败堕落,与清朝对他们采取的“包养”政策有很大关系,作为皇家的龙子龙孙,天生就拥有诸多常人所不具有的特权,即便他们违反了法律也不受国法制裁,甚至连死刑都给免除了,大不了也就是被判处“流刑”发配到边疆充军,这无疑提供给了他们为所欲为的客观条件。
二、皇族成员都不需要工作,整天无所事事,他们既不用像老百姓那样劳作,也不必参军领饷,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寄生虫,长此以往的话会让他们习惯于坐享其成,哪里还有半点上进心呢?因此他们无能、腐化堕落那是必然的趋势。
三、皇族人受教育程度低导致他们精神境界不高,大家别以为皇族成员出身高贵就一定才学出众、品略非凡,其实清朝的教育严格也仅仅只针对皇子,目的是把皇帝的教育从娃娃抓起,至于那些一般的皇族,其教育统治者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流于形式罢了,这才导致了有清一代三百年间才出了崇琦这么一个旗人状元。俗话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此话虽然有些夸张,但是充分显示了读书学习的重要性,而失去了良好教育的皇族,又怎么能奢望他们能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呢?因此他们停留在物质享受这个低水平的状态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正是因为皇族弊端太大,嘉庆、道光两代皇帝才一直在严惩他们中的一些典型(如嘉庆朝的敏学),以为这样就能杀鸡儆猴、杜绝后患,但是却没有触及最根本的体制问题,因此最终也只能是治标不治本,忙的不亦乐乎效果却不甚明显。
据史书上记载,在顺治年间,爱新觉罗氏的男丁共有958人,等到清朝灭亡时,其男丁加起来共有27884人。
这些新觉罗氏的男丁,共同构成了大清朝的皇室成员,也就是俗称的皇族。那么,在这些皇族成员中,又是如何来划分等级的呢?
最初,在皇太极时期,清廷是按照血缘关系的远近来进行划分,他将皇族划分为宗室和觉罗两个等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黄带子和红带子。
宗室:简单点说就是指努尔哈赤和他几个亲兄弟的直系后裔,这些人属于皇族里的第一阶层,平常他们腰间都会系金黄色(皇帝为明黄色)的腰带加以区分,因此宗室又被称为黄带子。
觉罗:简单点说就是努尔哈赤父亲的六个兄弟的直系后裔,也就是努尔哈赤叔叔伯伯们的直系后裔,这些人属于皇族里的第二阶层,以红色腰带加以区分,因此又被称为红带子。
当然,除宗室和觉罗外,爱新觉罗家族还是有一些零散的远支存在,但这些人因为血缘过于疏远,并没有被清王朝认可为皇族,因而没有被纳入宗室、觉罗的范畴,这些人的地位基本上与旗下的平民无异。
后来,等到康熙时期,他又对皇族进行了第二次等级划分,他给自己的嫡系子孙起名时用了特定的字,其中最常见的是这样几个:“胤、允、弘、永、绵、奕、载”,后来一共扩充到26个字。
也就是说,以康熙皇帝位界限,凡是他的直系后代,其名字中都会带有这些特定的字,他们被称为近支宗室;至于非康熙直系后代的人,不允许在名字中带有这些特定的字,他们被称为远支宗室。在这种背景下,皇族就被划分成为三个等级:近支宗室、远支宗室、觉罗。
在清朝,宗室拥有诸多特权,俸禄远比觉罗、其他贵族、官员优厚许多,即便是地位最低、没有爵位的“闲散宗室”,在乾隆年间起也被赏穿戴四品武职顶带袍服。而且,宗室还享有独立的封爵系统,也就是说这一套爵位只有宗室才能获得,觉罗也无法染指!
这一套爵位,共有十二个等级,也就是传说中的铁帽子王、亲王、世子、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和奉恩将军。
这十二个爵位,除铁帽子王可以世袭罔替外,其他都是降级世袭。也就是说,如果父亲是郡王的爵位,那等儿子继承时,该爵位就自动降一级变成贝勒,以此类推,直到没有爵位。
至于觉罗,就没有这么优厚的待遇,他们并没有专门的爵位,并且他们和其他官民一样,必须有卓著的功勋才能被授予爵位,而且授予的并不是宗室爵位,而是另一系统,即所谓的功臣爵位,也就是公、侯、伯、子、男这一套。
从努尔哈赤以13副铠甲起兵,到满清定鼎中原,皇室发挥着主导作用。满清皇室,也就是所谓的爱新觉罗家族,入关前,他们冲锋陷阵,建功立业;入关后,他们成了一群既得利益者,退化为社会寄生虫。顺治十八年,皇室男丁有958人;到清朝灭亡后的1915年,这一数字上升为27884人。
觉罗,指的是努尔哈赤的叔父、伯父们的后裔,以红色腰带加以区分,因此又被称作红带子,这些人是皇族里面的第二阶层。
宗室,努尔哈赤本人以及亲兄弟(舒尔哈齐、穆尔哈齐、巴雅喇)的后裔,以黄色腰带加以区分,因此又被称为黄带子,这些人是皇室的第一阶层。
后来康熙给自己的子孙后代起名字时用特定的字,也就是“钦定字辈”,只有康熙的直系后裔才能使用。由此,又在无形中延伸出近支宗室与远支宗室。
康熙的皇子一般使用“胤”字。胤禛登基,为“避圣讳”,皇子都改用“允”字。雍正八年,怡亲王允祥去世,念其劳苦功高,特别批示恢复“胤祥”之名。“允”字以下,依次为“弘、永、绵、奕、载”。
被革除宗室的人员及其后裔以红带子加以区别,称为革除宗室红带子,待遇上与觉罗一样,但是姓名附于玉牒宗室卷之后,不列入玉牒觉罗卷。
被革除觉罗的人员及其后裔以紫色腰带加以区别,称为革除觉罗紫带子,在待遇上比觉罗低一点,但是仍然高于普通旗人,这些人的姓名附于玉牒觉罗卷之后,仍然被认可为皇族成员。
清朝宗室享有一套独立的爵位授予体系,觉罗也望尘莫及,有入八分和不入八分之别。
入八分指的是享有八项礼仪性待遇,即紫缰、双眼、太监、背壶、朱轮、紫垫、皮条、宝石,不入八分者不能拥有这八项礼仪性待遇。
入八分者爵位级别由高到低依次为: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入八分镇国公)、奉恩辅国公(入八分辅国公)。
在封爵时,入八分者还能拥有数量不等的牛录,即所谓的旗份,不入八分者只有爵位、没有旗份。
不入八分者爵位级别由高到低依次为: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和一至三等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以及奉恩将军,没有爵位者称“闲散宗室”。
镇国将军之上爵位都是所谓“超品”,镇国将军及其以下的四等分别等同武一品到武四品。即使地位最低,没有爵位的“闲散宗室”,到了乾隆时也被赏穿戴四品武职顶带袍服。
清朝宗室爵位等级看似很多,但相比明朝,实际拥有爵位的成员占爱新觉罗总成员数的比例并不高。这主要是因为清朝吸取明朝的经验,防止宗室爵位泛滥增加朝廷负担而实行的世爵降等制度。亲王的儿子袭爵时,自动变为郡王,再下一代就是贝勒,依次递减,到辅国将军这一爵位时便不再递降。
值得一提的是,还有少数不降等的爵位继承,比如清朝开国时的八大功勋卓著的王爷,雍正的的得力干将怡亲王,晚晴时的恭亲王、庆亲王、醇亲王。这十二位世代相传的王爷也被称为“铁帽子王”。
相信熟悉清宫电视剧的朋友们对于清代皇族的等级多少有一些了解,比如什么亲王郡王呀,贝勒贝子呀,那么,清代皇族的具体等级是怎样划分的呢?
图/紫禁城
血缘划分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爱新觉罗氏在满洲时期实际上是一个不算太大的姓氏,顺治十八年的时候,这个姓氏一共只有男丁958人。但经过长期的发展,到了清朝覆亡后的1915年,男丁数目已经上升到27884人。
清代的皇室划分的第一种方法是按照血缘进行划分,先是要划分为宗室与觉罗。简单来说就是以清太祖努尔哈赤为界,太祖本人及太祖亲兄弟的后裔,都被称为宗室,允许系黄带子,因此又被称为黄带子。而太祖叔父和伯父的后裔,则被称为觉罗,允许系红带子,因此又被称为红带子。
第二次划分是从康熙皇帝开始的,他给自己的子孙后代起名字时用了特定的字,也就是“钦定字辈”,康熙皇帝的“钦定字辈”经过后来的不断增补扩充为26个字。而且官方规定只有康熙皇帝的后裔中才能使用。所以这就在宗室中划分出了近支宗室和远支宗室。
图/康熙帝
爵位划分
我们前面说的什么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其实都是爵位,这是大众所熟知的区分爵位最为明显的方法。
清代贵族的爵位大致可以分为: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与奉恩将军等。从镇国将军以上皆是没有品级的,也就是所谓“超品”。镇国将军以下的四等分别等同于武一品到武四品。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在清代的宗室内部,拥有爵位的比例实际并不高,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爵位的世袭降等的缘故。就是假如爸爸是亲王,在儿子承袭他的爵位时,要降一级承袭,从亲王依次递减,直到没有爵位。
当然,也有不降等的爵位继承,除了八个在开国时立下赫赫战功的王爷外,还有雍正帝的得力助手怡亲王,清末的醇亲王、恭亲王和庆亲王。这些不降等的亲王也被称为“铁帽子王”。
图/初代怡亲王 胤祥
参考资料
橘玄雅:《清朝穿越指南》
天聪九年,皇太极下诏“宗室者,天湟(皇族、宗室称天湟)之戚,不加表异,无以昭国体,甚或两相诋毁,詈及祖父,已令系红带以表异之。又或称谓之间尊卑颠倒,今复分别名号:遇太祖庶子,俱称‘阿格’;六祖子孙,俱称‘觉罗’。”。
自此清朝皇族分宗室和觉罗两个“等级”,“宗室”为大宗,“觉罗”为小宗。
“宗室”一脉出自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他的直系后裔为大宗,束金黄带,也就是我们熟知的“黄带子”。
“觉罗”一脉出自努尔哈赤的伯、叔、兄、弟,他们的直系后裔为小宗,束红带,也就是我们熟知的“红带子”。
当然清制定“革退宗室者系红带,革退觉罗者系紫带。”,也就是说系红带的,也有可能是被革退宗室的皇族。
同时“宗室”和“觉罗”虽都为皇族,但显然“宗室”无论是在地位、权势、俸禄上都要比“觉罗”高了许多。比如从清朝的12位铁帽子王全为“宗室”,而没有“觉罗”一事就可以窥知一二。
再如在对待闲散宗室和闲散觉罗一事上,也可看出“宗室”与“觉罗”的区别。清制定凡是闲散宗室男性,十岁开始,每月由宗人府发二两银子,从二十岁开始,每月由宗人府发三两银子,同时每年给米给米四十二斛二斗。凡闲散觉罗男性,从二十岁开始,每月由宗人府发二两银子,同时每年给米二十一斛二斗。
此外,清朝的皇族除了通过血缘来定等级外,还用爵位来定等级。
乾隆十三年将授予宗室觉罗爵位定位十四等,即和硕亲王、世子、多罗郡王、长子、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三等)、辅国将军(三等)、奉国将军(三等)、奉恩将军。
其中和硕亲王、世子、多罗郡王、长子、多罗贝勒、固山贝子等六等爵位一般只授予皇子,也就是“宗室”一脉,“觉罗”一脉几乎从未获得过这六等爵位。
同时不入八分辅国公以上爵位为“超品”品级,他们能享受六种特殊的待遇,即朱轮、紫缰、背壶、紫垫、宝石、双眼、皮条、太监。其中朱轮就是坐的车子可用朱红漆轮子、紫缰就是驾马可用紫色缰绳、背壶就是车上可带暖壶、紫垫就是可用紫色的做垫、双眼就是可戴双眼花翎、皮条就是可用皮鞭驱赶挡路的人、太监就是可以用宦官。
而之后镇国将军分为一等、二等、三等等三个等级,除在俸禄上有区别外,都视为一品武官。辅国将军分三等,视为二品武官。奉国将军分三等,视为三品武官。奉恩将军视为四品武官。
同时在奉恩将军下还有闲散宗室和闲散觉罗,自乾隆四十七年开始,乾隆钦赐闲散宗室、觉罗着四品顶戴、武职补服,但却不给实职。
当然以上的爵位仅对男性而言,对女性却有着另外的爵位。清朝宗室之女爵位分为固伦公主、和硕公主、郡主、县主、郡君、县君、乡君、六品格格等8个等级。
其中固伦公主、和硕公主一般仅给予皇女,也就是“宗室”,“觉罗”女子几乎不可能获得。而之后亲王嫡女可封“郡主”,郡王、世子嫡女可封“县主”,贝勒嫡女和亲王侧室所生之女可封“郡君”,贝子嫡女可封“县君”,镇国公﹑辅国公嫡女和贝勒侧室之女可封“乡君”。公以下爵位所生嫡女俱为“六品格格”。
以上就是清朝皇族的具体等级,当然有疏漏之处,这个请多担待。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的一个封建王朝,我们都知道清朝是爱新觉罗氏建立的,而封建王朝的统治,则非常的依赖宗族这种古老的亲缘关系,因为这和皇室血脉延续是有直接关系的,爱新觉罗氏也不例外,但是即便在清朝,也并非所有爱新觉罗都是皇室宗亲。我们今天就说说清朝皇室是如何进行划分的。
我们先从爱新觉罗氏的发家史开始说,清朝是女真族建立的政权,可能我们会认为爱新觉罗氏是一个比较大的姓氏,然事实上,在清朝建立前几十年,这都还是一个人丁稀少的姓氏,我们今天看清宫剧,常听说将犯人发配至宁古塔,宁古塔就是爱新觉罗氏的发源地,从公元1583年,努尔哈赤成为建州女真部首领起,经过了三十多年的努力,公元1616年,建立后金。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位,公元1635年,皇太极决心继承努尔哈赤的遗志,入主中原,也是在这一年皇太极将爱新觉罗氏的宗族关系彻底的捋了一遍。他规定从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繁衍出来的这一脉为大宗,这一支的所有直系子弟均被称为宗室。塔克世的父亲觉昌安,兄弟一共有六人,他们繁衍的后代就是非塔克世的子孙们,属于远亲,被称为觉罗。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大清,再一次做了规定,凡是宗室的子弟,要在服饰上系一条金黄色的带子,表明身份,而觉罗则系红色带子表明身份。
爱新觉罗·皇太极
既然要体现身份,所以平时的待遇自然也是不一样的,但是清朝也和其他朝代一样,嫡长子,长子才有袭爵位的权利,宗室子弟不干活,清政府也发俸养活他们的,所以这样一来,除了长子以外,其他的大多数人基本上就成了闲人。但是由于宗室的身份,自然是不愁繁育后代的,所以到了乾隆年间宗室的人数已经多达几万了,养这些闲散人员每年就要花费上百万两银子。所以才有后来说的清朝是养这些八旗子弟养垮的。
宗室和觉罗
清朝的宗室爵位也被称为宗室觉罗世爵,由清朝宗人府来管理的,主要就分为了十二个等级,我们熟知的有亲王,郡王,贝勒,贝子,这四种爵位通常只册封给皇子们,所以一般的宗室就别想这个了,之后是公爵,分为了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虽然不及亲王,郡王这一等,但是也属于超品爵位了,这之后便是普通的宗室爵位,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这四个爵位又各细分了三等。
醇亲王奕譞
宗室不只是男子可以吃空饷,女子也一样,当然她们是不可能抛头露面的,按照高低等级,清朝女子宗室分为了八个等级,分别是固伦公主,和硕公主,郡主,县主,郡君,县君,乡君,六品格格,不同于男子宗室,世袭递降,女子宗室只延续自己一代,俸银男女的差距也很大,就比如和硕亲王,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和硕公主,俸银却只有300两、禄米300斛,差距三十多倍,显然的重男轻女。
清朝宗人府
我是玄坤,一个热爱并不断学习历史文化的求学者,每天一点分享,期待着朋友们的关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学习,感谢各位阅读!
清朝皇室爵位分为十二个等级,各等级名字如下:
1、第一级:和硕亲王
2、第二级:多罗郡王
3、第三级:多罗贝勒
4、第四级:固山贝子
5、第五级:镇国公
6、第六级:辅国公
7、第七级:不入八分镇国公
8、第八级:不入八分辅国公
9、第九级:镇国将军
10、第十级:辅国将军
11、第十一级:奉国将军
12、第十二级:奉恩将军
爵位等级规定:亲王的一个儿子封为亲王,其余儿子封为郡王。郡王的一个儿子封为郡王,其余儿子子封为贝勒。贝勒之子封为贝子,贝子之子封镇国公,镇国公之子封辅国公,辅国公之子授三等镇国将军。
扩展资料
清朝爵位世袭,分为降等世袭与世袭罔替。降等世袭,即每承袭一次要降一级,但降级若干次(亲王降至镇国公,郡王降至辅国公,贝勒降至不入八分镇国公,贝子降至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公降至镇国将军,辅国公降至辅国将军)后便不再递降,以此爵传世。
世袭罔替的王爷有礼、睿、豫、肃、郑、庄、怡、恭、醇、庆这十位亲王和顺承郡王、克勤郡王。亲王和郡王世袭罔替本质上都是一样的,级别是一样,但是后代的袭爵待遇不一样。
满清皇室爵位是这样的: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
清初诸王都是因军功受封,功劳大的被封为“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后代袭爵没有变化都是原始的王爵。
没有世袭罔替待遇的,就按照清朝的袭爵制度“递降袭爵”,如果没有特殊的功劳受到皇上的再次嘉奖,每传一代爵位就下降一级,直到亲王降到镇国将军、郡王降到辅国将军为止不再下降。
那些因系“天潢近支”而封世爵的皇子王孙,称为“恩封诸王”。
早在大清入关前,皇太极就规定,努儿哈赤父亲塔克世的直系后代,都是宗室子弟,系黄带子。
而其他的旁支,则为远支觉罗,系红带子。
到了乾隆时期,这些皇亲就比较多了,皇室供养,也比较有压力,于是就又一次划分,搞一个“近派宗支”,有专门的赐名,针对和皇上血缘关系近的爱新觉罗宗室。如康熙时设定的胤、弘、永三辈,就是皇室近支的专用名号。
清代的皇室封爵分为十二等,即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
一般来说,会随着世代相传,爵位一级一级往下,除了大清的十二家世袭罔替的王爵,就是俗称的铁帽子王。
以最下等红带子觉罗为例,凡男孩出生,便记入家谱,领红带子一条,入贵族行列,然后每年年初就可以凭这个红带子,领取24两白银的俸禄和21石2斗的粮食,结婚时,朝廷要赏赐白银20两,死的时候,也要给30两的治丧之费。要知道,当时汉人百姓最普通三口之家,一年的衣食住行花销基本就是10两左右。
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关注@历史宝藏。
请允许我也来回答。
清代皇族成员的等级制度很是复杂,就内部关系而言,既有等级在顶层的皇室成员、宗室王公,又有社会最低层的卑贱奴仆。在这天壤之别的等级之间,又分为若干不可逾越的等第差别。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代皇族成员的等级地位,与皇帝亲疏关系的不同,出身的嫡庶,其等级地位显示出四个层次:
有爵宗室;闲散宗室和觉罗;革除宗室红带子和革除觉罗紫带子;包衣奴仆。在某些层次内部又有多级别的等第关系。
有爵宗室,指的是受封过的宗室成员。
男性宗室封爵有功封和恩封之分。功封指立功受封,如清初的八个“铁帽子王”,都是为清朝开国立下开创之功而被封的,其子孙世袭罔替,代代承袭王爵。恩封,指的是没有功绩的皇子,但到了一定年龄后,也都封爵。他们是皇帝的嫡系。
亲王
男性宗室封爵等级为十二等,第一等是和硕亲王,依次是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入八分镇国公、入八分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
爵等级之间的差异,决定了在政治地位、经济待遇等第之间的严格区别。如穿戴的服装帽子、出行时的警卫人员、住宅的规划、应分的庄园、上朝的班次、婚丧的仪式等等都有严格的规定。甚至王府、贝勒府前的下马桩高度、行马的块数及大小,都得按等级递减,如果爵位降袭,就必须更换或者撤去。
郡王
爵等级的高低,在工资待遇上相差非常大。亲王年俸银万两,米万石。而奉恩将军年薪只有110两银子,55石米。两者相差近百倍。
女性所封称位,其等级排列如下:
已故皇帝的遗孀:太皇太后、皇太后、皇贵太妃、贵太妃、太妃、太嫔等。
皇帝的妻室:皇后、皇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
皇后
有爵男性宗室的妻室:福晋(为皇子、亲王、郡王的正室,又称妃)、侧福晋(又称侧妃);夫人(贝勒以下至辅国将军的正室)、侧夫人;淑人(奉国将军的正室);恭人(奉恩将军的正室)。
皇女:固伦公主,皇后所出;和硕公主,妃嫔所出及皇后所抚育宗女。
公主
格格:王公之女。又分为和硕格格(亲王福晋所出,又称郡主);多罗格格(郡王福晋所出);郡君(贝勒嫡夫人、亲王侧福晋所出)等。
后宫中,太皇太后、皇太后和皇后的位分最高,也是女性地位最高者。清代太皇太后仅有一位,即孝庄文皇后,顺治帝生母,康熙即位后,尊太皇大后。
格格
皇后号称“国母”,居中宫统率内庭十二宫。如果皇后驾临某宫,其宫居住的妃嫔要和皇帝驾临一样,须在本宫门外恭立等候,皇后驾回,须送于本宫门外。
女性名位之间的差异,最明显的体现,是在冠服與车和经济待遇上。如皇后和太皇太后、皇太后的冠服、與车规制相同。她们的舆轿称凤舆,赤金顶,16人抬;皇贵妃以下称翟與,素金或铜质涂金顶,8人抬。
皇后生子女,赏银千两,皇贵妃仅500两,贵人得百两,依次递减。
从王公与后妃的朝冠冠顶东珠数量的多少,可以看出身分地位等第的髙低。
亲王至镇国公、辅国公东珠数按等依次是:亲王10颗、郡王8颗、贝勒7颗、贝子6颗、镇国公5颗、辅国公4颗。
妃嫔们:皇贵妃、贵妃12颗、妃11颗、嫔10颗。
由此规定可看出,皇贵妃、贵妃的身分地位高于亲王,妃大致同亲王而在郡王之上。
公主的身分与亲王平等,高于亲王的福晋。她们如与亲王、郡王路遇不用让道,互让或尊长在先。
皇族中,身分地位最高者都是皇帝的直系亲属。男姓中,皇帝之下,皇子居首;女性中,皇帝的母、后最高。
再简要说一下闲散宗室和觉罗的身分地位。
闲散宗室指未受封爵的宗室。觉罗指皇族远支。
闲散宗室和觉罗对于一般旗民及非贵族官僚而言,具有特殊的贵族成分:他们的腰间系有皇族的特殊标记,即金黄腰带(宗室)、红腰带(觉罗)。他们在外的身分地位还是比较高贵的,如果路上遇到一品大臣大学士、尚书等高官,闲散宗室成员就不用下马礼让,而各走各的。
可是在本家族中,他们却是低贱之輩,路遇辅国将军以上有爵宗室,就得下马让道候过。清初中期,闲散宗室、觉罗的处境形同奴仆,他们依附于有爵王室。一般的觉罗都在王府包衣佐领下当差。
闲散宗室也有一些待遇:可以不用乡试,直接以举人资格参加会试,一经通过,即可上任做官,不用等候;有救济金可领,10岁时每月领二两银子,至20岁增至三两。
觉罗考试与普通人无异,救济金到20岁时才月领二两银子。
革除宗室红带子、革除觉罗紫带子,指的是宗室、觉罗被开除皇族宗籍贬为庶人,而又给予红带紫带为标记的这些人。他们是皇族内部权力斗争的产物,输的一方因罪正法,黜为庶人,如同一般旗人,没有什么特权。
包衣奴仆指的是宗室王公犯罪,子孙降为奴仆,他们是皇族中最低贱的人,也是社会中处在最低阶层。
清代皇族的等级划分及其等第差别关系,实在太复杂,恐怕三天三夜也讲不清楚,但仅从上述中可以看出,皇帝的至尊身分起着主导作用,皇权决定一切!
华裔女赌王就此没落,生前让所有 浓情端午粽飘香,青浦邀你“云体 上海:“云端”展现端午节文化内 “甜咸大战”!明星艺人们喜欢什 如何做一个男人喜欢的情人(如何 当你和你同时出现在同一个场景中 如何在昏暗的光线下设置快门速度 教育在生活中的价值是什么? 世上做坏事的人死后会面临什么因 拜登就任总统后的第一步是什么? 同意/不同意:人生最重要的目标 二战后,德国在调和分歧方面做得 亚伯·林肯恨白人吗? 一个编辑能把你的故事毁得有多严 现在的iPhone6还能坚持再用一年 曹操为什么不杀司马懿? 现在买房是不是最便宜的时候,现 我身边的农业银行营业厅关了,AT 欧洲媒体评选CBA最有实力球员, 荣耀play的6+128和荣耀8X的6+128 蚂蚁集团是科技公司还是金融公司 请问机友华为mate30P与华为mate3 听说老詹修剪一次指甲需要5小时 为什么说宝宝“一月睡二月哭三月 戴笠人称戴老板,这个是怎么叫出 没有工作能一次性补缴社保么? 我想知道定向师范生和免费师范生 肺癌引起的咳嗽是怎样的呢? 5000mAh电池的5G手机推荐吗?要 恒大亚冠表现“差强人意”,你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