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有人说五代十国是中国最黑暗的历史之一,你怎么看?

有人说五代十国是中国最黑暗的历史之一,你怎么看?

2020-10-22 22:01阅读(64)

有人说五代十国是中国最黑暗的历史之一,你怎么看?:首先谢谢悟空邀请。说五代十国是中国最黑暗的历史之一是一代史学大家钱穆。但我个人认为中国历史最黑暗的时

1

首先谢谢邀请。

说五代十国是中国最黑暗的历史之一是一代史学大家钱穆。但我个人认为中国历史最黑暗的时刻是两两晋南北朝。唐朝是是中国封建历史的巅峰,但到五代十国对比唐朝落差太大。士大夫不值钱,钱穆才认为五代十国是中国最黑暗五代十国最大害处就是武人乱政,实际上,就是唐朝藩镇割据延续。直到北宋建立才算结束了割据时代。五代十国存在时间并不长。五代十国是从907年到979年 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七十多年的时期。五代是指907年定都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朝代(正统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以公元907年,朱温篡唐建后梁开始,直到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篡后周建立北宋,五代结束。十代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许多割据政权,后逐渐被灭。这五十多年堪称军阀军阀时代,也是由于此,给北宋的政治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代十国时间虽然不长,但给社会造成的损伤却是巨大的,所以赵匡胤在登基以后才有,我宁可天下文官都贪污也胜过武将造反、整个五十三年间,天下更易五代九姓十四帝,这种大王旗的变换频率,千古以来所未曾见。亲身经历过五代乱世的赵匡胤可以说是感同身受。有五代第一明君之称的周世宗柴荣做过屠城之事。柴荣当皇帝以后,曾亲率大军猛攻南唐楚州。守将张彦卿誓死抵抗,城破之后全部战死,无一人生降者。由于伤亡过重,柴荣命令屠尽城内所有居民,以泄泄心头之很。赵匡胤奉命屠城的时候,在一个巷口边看见一个已被砍掉脑袋的年轻女人卧在道边,怀里的婴儿还在幸福的吸吮着母亲甘甜的乳汁。赵匡胤恻然动容,下了停止杀戮的命令,把这个婴儿抱回军中抚育。这个巷子里所有的居民,因为那个断了头还在哺育自己儿子的女人,更多的是赵匡胤的良知,而得以保全性命,免受屠灭之灾。所以后来人民们把这条巷起名叫“因子巷”此巷至今还在,此事又是何等的骇人听闻。

所谓“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这是五代时期武将的“豪言壮语”。这句话的威力,和陈涉的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几乎具有同等的魔力。这在封建士大夫看来简直就是大逆不道,五代的战乱,乱世不如狗。而一旦将将皇帝的神圣外衣剥褫干净,所谓“天子,原来也不过如此,什么天命。不过如此。如果说,南北朝时期,衣冠南渡,东晋正统还在,尚有一丝文明气息的话,那么,五代则是礼乐人理全部崩坏。完全是武人当道,南北朝时期,就算石虎这样的暴君,都知道要靠儒家文人当家理政,起码在面子上给一些儒生面子,而五代十国的军头们真觉得儒生百无一用。还有一点就是我们写历史的特点,就是后面的朝代如果推翻前朝,必须黑一把前面的朝代。而五代十国皇帝犹如走马灯,都是篡位登基,后面的不黑一把前面的,在法统上就无法当皇帝,五代史越抹越黑也是正常。但武人乱政四个字肯定是跑不掉。

五代时期,最值得称道的地方就是对外强悍,中原地区如此之乱,契丹不敢犯边一步 ,李存勖掌控河东。杀得契丹人头滚滚。数十年不敢侵犯河北一步。后来好不容易出了一个石敬瑭,耶律德光入主中原,但随即就狼狈逃窜,临死之际哀叹,想不到中原之人如此难治,耶律德光大概想错了,他以为中原地区的人人都是石敬瑭呢。五代十国的开国“皇帝”都是武将出身,一身军功和本事那是实打实干出来的,是真能打,所以养成了谁也不怕的性格。也就此形成了五代十国的混乱,武夫秉政,改朝换代犹如儿戏,都是二世而亡,以下克上比比皆是。这其中最关键一点是,士大夫丧失了话语权。武人不善于给自己脸上贴金,也是五代不为后世所喜的一个主要原因。从北宋欧阳修以后,几乎所有史家都认为五代十国是乱世。欧阳修曾说:“五代是干戈不息、乱贼横行的世道,礼崩乐坏,三纲五常灭绝,前朝的制度文化都消失殆尽了。”

但总体来数,五代十国比起晚唐已经好一些。所谓篡位不过是换个大旗而已,同理,魏晋比起汉末也好一些。国家战乱受伤害的都是底层百姓。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的你关注点评。

2

我认为五代十国时期确实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历史之一,甚至可以将“之一”去掉。五代十国有多乱?乱到连历史书都不学,学者也不愿意研究。

作为历史上有名的乱世之一,五代十国以其混乱无序而闻名于后世。

五代之前,盛唐以其统一的辽阔疆域和强盛国力而闻名于世。即便到了今天,外国的华人聚集区也被称为唐人街,足见唐朝大一统时期的荣耀辉煌。

然而自唐朝之后,中原大地上硝烟四起,各个政权起起落落,如同走马灯般换个不停,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朝依次粉墨登场,被后世称为五代。

而中原以外的地区,还有诸多林立的小国,其中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国,则被后世史学家们统称为十国。

同为乱世,春秋战国的五霸七雄们虽然也是彼此攻伐,混战不休,但也能做到守土尊礼,保一方百姓安定。

五代十国时期则是烽火连天,一派混乱无序的景象—政权更迭频繁,大国勾心斗角,小国朝不保夕。

一、藩镇割据埋祸根

五代十国如此混乱局面的形成,由很多复杂的因素导致,然而追根溯源,则是唐代藩镇割据埋下的祸根。

《旧唐书》记载,藩镇亦称方镇,由节度使掌管军政大权,是天宝年间唐玄宗为防止异族来犯所设立。玄宗时期共设立了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称为天宝十节度。

然而设立藩镇固然能抵御外敌,但从长远来看却是弊大于利。因为各个节度使掌管一方军政大权,若是中央朝廷没有管制的能力,则是养虎为患,遗祸无穷,导致节度使据地自专各自为政,肆意破坏法度的情形层出不穷。

自唐中期开始,节度使兼管地方民政、财政权,渐渐形成了可以与中央朝廷对抗的割据势力,甚至威胁中央政府的统治。

譬如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便是最先按捺不住向朝廷叫板,公然发动叛乱。中央政府措手不及,玄宗也只得外逃入蜀躲避。

即使后来叛乱被平息,皇帝重回宝座,但藩镇割据的局面依然没有改变。唐朝后期,各个节度使阳奉阴违,虽然没有公然发动叛乱,但都在自己辖区内做起了土皇帝。中央政府无力管辖,即便想要削藩,也是有心无力。

若是说藩镇割据是五代十国局面形成的根本因素,那么黄巢起义便是这一局面形成的最终导火索。

公元878年,继王仙芝领导的起义失败后,黄巢组织农民发动了唐末声势最浩大的一场农民起义。虽然这场农民起义以失败告终,但它成了压倒腐朽唐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史书有言: 唐代自从唐肃宗以来,藩镇遍布,久成分裂之势,然而中央政府犹有表面上的名分,黄巢起事后则情形骤然改变。

黄巢起义之后,唐王朝再也无力维持名义上的统治,各地藩镇纷纷自立为王:宣武节度使朱温废唐哀帝,自立为帝,建立后梁;河东节度使李克用之子李存勖自立为帝,建立后唐……五代十国战乱不休的局面开始形成。

著名历史学教授张国刚曾说:五代的历史,仍然明显地受到唐代藩镇割据的影响。五代十国时期的各个政权,与唐末的各个藩镇之间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而五代十国祸乱不休的根源便是的唐末的藩镇割据。

二、异族为祸中原乱

中国历史上有句话叫做“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按照今人的看法,此语有些过于偏激,毕竟人的好坏善恶与种族无关,不能一棒子打到一堆人。

然而古往今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局势若是有外族的插手,则必然会增加许多纷乱争斗。与之相同,五代十国时期之所以如此混乱,与众多外来异族的参与干涉难脱干系。

正所谓内争必有外患,强盛一时的唐王朝忽然之间分崩离析,必然引来许多异族的虎视眈眈:西有吐蕃,南有南诏百越,而北方的契丹族则是异族里最为强大的一个。

唐中期时,契丹曾和安禄山交过几次手,虽有过几次胜仗,但苦于唐朝强盛的国力,契丹始终被御于国门外。

而到了唐末,前面说过,各地节度使各自为政,唐王朝已经是名存实亡,契丹开始蠢蠢欲动,希望借着各藩镇混战之际能谋得些渔翁之利。

耶律阿保机成为契丹首领后,契丹战士们更是摩拳擦掌,想要南下掠夺一番。然而阻隔在他们面前的还有一道天堑,那就是幽州。

幽州古称燕云十六州,又称幽蓟十六州,其地理位置大概在今天的河北一带。由于中间有太行山、阴山等山脉阻隔,加上唐朝时期的加固,幽州可以说是抵御外敌的一道坚实堡垒。有幽州阻挡,契丹族想要南下掠夺,也只是痴人说梦。

然而日防夜防,家贼难防。卖国贼的存在让这一切成了现实。后晋皇帝石敬瑭不顾廉耻自称“儿皇帝”,亲手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致使契丹铁骑可以毫无阻碍的越过幽州,奔驰南下,在中原大地掀起了一片腥风血雨。

除了契丹吐蕃等族,五代十国时期还有诸多少数民族登上中原大舞台。譬如羌族、匈奴、鲜卑、柔然、沙坨等。

在今天看来,这些曾经的异族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然而在当时汉夷分明的情况下,这些进军中原的少数民族像是倒进油锅里的一盆水,让原本就动荡不安的中原之地变得更加沸腾。

三、礼乐崩坏尚武力

《三国演义》里刘备认为天下祸乱的根源在于人心丧乱,欲取天下必要先取人心。刘皇叔虽然权谋武艺并不过人,然而这番想法却是十分有理。

中国历史几千年,历经商周至明清等诸多封建王朝,历朝历代所真正奉行的并非法律条文,而是礼仪道德。即便是有如《唐律疏议》、《宋刑统》、《大明律》等诸多法典条文,其立足的根本也是传统的道德而非公正的律法。

自孔子创立儒家思想以来,经过汉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伦理道德便是历朝历代维护统治所奉行的正统思想。

然而帝王们大肆推崇三纲五常、君权神授这些思想道德伦理,并非真正相信这些,只是为了借此用作维护统治控制思想的愚民政策。

说白了,在封建农业社会,只要广大的下层农民们要听话守规矩,好好种地干活,自然国泰民安,动乱息止。而让这些农民听话的方法就是让他们接受道德伦理的约束,即要尊长爱幼,侍父奉君。

细观历史上的诸多盛世譬如文景、开元、康乾等等,其繁荣兴盛都离不开思想上的统一。

而道德崩坏,思想的多元则是乱世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周朝末年,礼乐崩坏,宗法不复,百家思想争鸣,迎来了春秋战国的大变革时代;汉末分三国,传统儒学被挑战,佛学兴起,玄学道教的老庄思想占主导,使得魏晋南北朝纷乱数百年。

与以上两个乱世相同,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也与思想文化有关。然而所不同的是,春秋战国与魏晋时期的文化思想是多元化的,各种学说虽然冲突不断,但却是欣欣向荣。而五代十国时期的文化却是极度衰弱,与之相对的,是对武力军事的崇拜。

欧阳修曾说:“五代是干戈不息、乱贼横行的世道,礼崩乐坏,三纲五常灭绝,前朝的制度文化都消失殆尽了。”

五代时期各个政权的统治者们不受儒家传统伦理道德的约束,不明礼乐,轻视文人。他们在意的是武力,是军事。

《旧五代史·史弘肇传》里记载,当时人们认为平定祸乱,安定百姓,只有用刀剑拼杀,文人的礼仪教化不管用。正是这种传自少数民族的尚武风气盛行,让五代十国的中原秩序混乱,战乱不休。

因为五代时期尚武风气太重,宋朝建立后大改风气,重文轻武,武官受文官节制。这导致了宋朝军队积弱,战斗力低下,最终被蒙古骑兵所灭。极度尚武或是崇文都是极端,治国安民都不可取。

四、纷争缭乱蕴变革

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十分混乱,乱到史学家们也很少去专门研究。因而对五代历史的介绍大多附在隋唐史之后,往往是蜻蜓点水般的一带而过,缺少系统的介绍。

其实五代虽乱,却是乱中有变。各个政权混乱地彼此攻伐间包含着社会结构的大变革。所谓不破不立,在这一场旷世少有的大纷乱之后,迎来的是宋元明清几个世纪的辉煌。

3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五代十国其实没有南北朝那么夸张。

五代十国的时间只有70年,南北朝则有170年,差了整整100年。

但五代十国之所以黑暗,关键在于它并不存在一个南朝。

在南北朝对立时期,北朝胡人无论再乱,再滥杀,好歹南朝汉人政权是比较稳定的。

而五代十国时期,并不能在南朝。


南方也乱成一锅粥,分为:前蜀、后蜀、南吴(杨吴)、南唐、吴越、闽国、南楚(马楚)、南汉、南平(荆南)。

而北方的混乱更是不用说了。

五代的皇帝没有几个是善终的,不是被人篡位害死,就是直接被迫自杀而死。

以五代第一个朝代后梁为例,第一任皇帝朱温被儿子篡位杀死,第二任皇帝被弟弟朱友贞逼死,第三任梁末帝朱友贞被后唐大军攻破都城时,被迫自杀。


看看,三个皇帝都不得好死。

皇帝尚且如此,普通老百姓可想而知。

而且,北方的五代还存在一个真空时期,根本没有正经的政府。

就是后晋最后一个皇帝不愿意对契丹自称儿皇帝,契丹大军将后晋消灭,随后在北方打死杀戮、掠夺。

汉人忍无可忍,纷纷起来反抗,契丹人站不住脚,加上传染病流行,被迫回到北方。

但此时后晋已经灭亡,北方就没有政权了。


这种情况下,刘知远才建立后汉,结束了北方的无政府主义。

看看,就乱成这样。

五代十国末期,中国人口已经有很大恢复,但最乐观估计为2500万。

而之前的唐代鼎盛时期,中国人口高达8050万。

也就是说,五代十国的人口只有前朝的百分之三十左右。

4

这个历史时代不止最黑暗之一,还是整个汉民族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第一方面,从秦始皇建立的郡县制中央政府制度到清朝灭亡,差不多有2000多年。恰巧可以分为前1000年和后1000年,从秦始皇统一到唐朝的安史之乱爆发刚好1000多年,这1000年,由汉民族建立政权是强盛的积极进取的。秦汉400多年大一统,把匈奴打到西迁,魏晋南北朝400多年大分裂,由于三国时期人口大量减少,所以从北方游牧民族迁移内地填充,短暂被游牧民族统治了中原地区,最后还是汉民族融合他们,掌握政权。隋唐到安史之乱之前大一统200多年,完全征服了游牧民族,大唐时期是汉民族达到了全盛时期,日本有遣唐使,到现在国外的唐人街等,唐朝对世界影响非常深远。从安史之乱后到清朝后1000年,汉民族是保守的,时长被外族入侵统治。从五代十国,北方辽国已经建立,到宋被辽金威,在被元朝统治,短暂的明朝强盛,也被北元满清威胁,最后被清朝统治。特别是燕云十六州被石敬瑭送给辽国,在到明朝徐达攻陷元大都,长达500多年被北方外族所统治。现在才有崖山之后无华夏,明亡之后无中国论调出现,所以五代十国是整个汉民族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这里强调下中国不是单单指汉族人,只是前1000年汉族人掌握政权对整个中国做的贡献最大,后期虽然被少数民族统治一段时间,但汉族人还是中国的主体。

第二方面,前1000年,秦国创建三公九卿中央政府制度,国家民族形成。汉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举孝廉,建立了士人政府,把西域今天的新疆纳入中国版图,解除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魏晋南北朝时期,东吴和东晋开发江南,隋唐一统,实行三省六部制,科举考试等等都一直是积极进步的。后1000年,宋朝重文轻武,虽然知识分子地位提升,严格来讲他并没有实现真正统一,而且从建国到最后灭亡版图一直在被侵蚀,元朝是我们被北方游牧民族征服了,我们一直在消化如何融合他们。明朝更是废除宰相,更集权制度,建立特务机构锦衣卫,东厂,西厂。到了清朝也是被外族所统治,也在消化如何融合,不断的汉化,学习汉文化,所以基本后1000年都是维持前1000年所进取的成果。

第三方面,其实五代十国,是唐朝经过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的沿袭。安史之乱到唐亡已无法恢复到之前,藩镇擅权先后约一百四十年,开始河朔三镇到结束,国门之外皆为强敌。
唐代藩镇、其出身多是行伍小卒,本无教育、亦无野心、并不懂如何创建像样的政治规模,只是割据自雄。因为科举制度的设立,有地位、有志气的士人,全离开他们的故土,走向中央去。都是不知道任用士人、只在农民中挑选精状训练成军队,剥削农村来供养军队、层层驾驭、黑暗势力、亦维持到百年之久。除非农村破产,这个武装统治势力,还可存在。因其辖地之小、故不感觉要政治人才。更不感觉要文化势力,因此变成一个不关重要的地位,这全是一百五十年武人与胡人兵权统治之所赐,导致宋朝的政策变成了重文轻武,为了统治内部,而只能受外部长期威胁。
江南为财赋所出,肃、代中兴,即靠东南之财赋,自此唐政府始仰仗东南财赋维持,至元和,东南财赋始重。大时代没落之大骚乱,即在中部发动而蔓延遍及于南部。王仙芝先发,历五年,王铎斩之亦亳州,次为黄巢,和王仙芝同理,以贩盐为生,王死黄巢继续统其众,破东都、攻潼关、陷京师,黄巢骑士数十万,国号大齐,数十州人大饥荒,吃俘虏,先后凡七年,又次之为秦宗权,每指乡聚,曰:吃其人、可以吃饱众人,先后凡五年。
是当时中国黄河流域民众疾苦之加深,黄河流域民众,经黄巢、秦宗权大乱之后,继续还是经受武人、胡人不断争夺,横征暴敛,水深火热,几乎难于想象,难于形容,在政事极端无望之下,有一个张全义,在政事极端无望之下,还有一个冯道,历事五朝八姓十一君,死年73,亦以道能周旋有所存济也,其对耶律德光曰:此时百姓,佛出救不得,唯皇帝救得。论者谓道一言免中国人于夷灭,世运即此。民生间,直是中国有史以来未有之惨境。

总结:中国2000年的郡县制中央集权政权,经过几个大动乱时期,秦末大乱,短短几十年就又统一于汉朝,东汉末年到三足鼎立也就几十年,西晋统一更是没有付出多大的代价就统一,东晋时期也只是北方中原短暂的内乱,后形成南北朝,到了隋统一,也没有付出什么代价,隋朝末年到唐朝统一也就几十年时间,后面的宋,元,明,清都是直接继承大一统。唯独安史之乱到宋朝建立,有一百五十几年地方战乱不断,四周强敌环伺,导致了后面的宋辽,宋金,元、满清等长期被外敌欺压、侵扰、统治的后果。不止影响当时百姓,更是影响后面1000年中国的统治。也因为慢慢消化周围的民族才有到清朝大一统,也奠定了我们今天中国的版图。

5

说五代十国是最黑暗的时代那是不知道东晋十六国时期,如果五代十国时期是一个黑夜的话,东晋十六国时期就是长夜漫漫看不到哪一天才是光明。五代十国从朱全忠篡夺皇位到赵匡胤的陈桥兵变,总共七十二年,之后迎来了宋代的繁盛,东晋十六国从刘渊灭亡西晋到鲜卑拓拔部统一北方,总共一百二十三年。之后仍是南北朝分裂时期。从时间长度上你就知道五代十国还不算是最差的。

从政治角度观察两个时期的异同

东晋十六国时期形成的根本原因,还是西晋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造成的。西晋武帝司马炎在统一三国后采用了郡国并行制度,分封了大量的藩王,司马氏家族开始了内斗的阶段,司马炎在位时期作为领导核心还能压制住诸侯王,而它的傻儿子司马衷上位后,中央开启了内斗,皇后贾南风长袖善舞拉一派打一派使得中央陷于斗争之中,诸侯王压力顿时消失。中央与地方权力之争也开始蔓延,虽然贾南风死于赵王司马伦之手,但是局势早已失控,于是司马氏家族内部的八王之乱开始了。皇族内部斗争,一方面战争不断,老百姓苦不堪言,另一方面为魏晋以来长居中原的各个异族开始聚集力量反抗汉族政权,于是匈奴、鲜卑、羯、氐、羌五族势力染指中原,自刘渊建汉自立开始,五胡乱华时代开始了。这一时期传统中国的外戚干政、藩王作乱、异族入侵等政治弊端全部都有,世家大族开始衣冠南渡,而寒族地主开始组织力量防备入侵,最底层的农民流离失所,或逃或亡只为活下去而已。甚至前秦苻登领兵作战不备粮食,把百姓绑起来当做军粮,号称“两脚羊”;再有冉闵在邺城屠戮异族杀人无数;到鲜卑拓拔部统一北方之前的这一百二十三年间,战争不断。谁会希望生活在这样的时代呢?


五代十国时期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唐代节度使制度的广泛应用,就此形成了百余年的藩镇割据时代。而这一时期主要是军阀之间争夺地盘的战争,相对来讲,这一时期异族入侵的情形较弱,辽朝虽然吞并了幽云十六州,但是尚未完成对该区域的整合,与五胡乱华时代已经汉化的五胡各民族相比危害较轻。而战争的主要交战区域集中于中原地区,各个政权相互交替,各个军阀建立的军政府执掌政权。对于底层民众而言,虽然饱受战争之苦,但是人民不需要像五胡乱华时代进行大规模的迁徙。从后周政权开始,统治者开始反思军阀割据原因,进行了部分政治改革,后周政权转换成宋政权的过程中甚至并未经历大规模的战争,宋朝在统一的过程中消灭南方各个割据政权也基本上是压倒性优势,之后的汉族农耕区域迎来了宋代的经济文化大发展。相当于黑暗向光明的过渡,基本上还是优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


从经济文化角度观察两个时期的异同

西晋灭亡后,中原地区的地方豪族开始了大规模的迁徙,北方的农业生产因战乱而被大规模的破坏,经济文化一度中断,这一时期的人民活下去就是他们最基本的愿望,更别提有什么其他的进步了,中原豪族迁往江南,江南迎来了经济上的大发展,但是由于政治上门阀势力的阻碍,东晋政权趋向自保,满足于南方相对安定的生活。门阀掌权的时代,人民生活更加艰难,政治上的进步乏善可陈。经济虽然有所发展,但是南方士人延续了魏晋玄学的风气,文化上一片衰败之象。


五代十国基本上延续了唐末藩镇割据的政治局势,主要变化来自于中原核心区域的统治者相互更替,对于各个地方割据政权来说,经济的破坏相对较小,这可以从继承五代的宋代时期繁华的社会生活可以看出。藩镇割据对于文化上的影响尚未到达全面破坏的地步,这一时期的儒生虽然很少在政府中任职,但是可以在尚未破坏的地方教授儒学传承文化。光辉灿烂的宋代文化正是从这一时代延续传承而来。


东晋十六国时期表现为外戚干政、诸侯割据、异族入侵等几个方面,是各族对抗、融合、再对抗、再融合的一个过程,这一时期的人民生活很悲惨,而五代十国主要是藩镇割据,军人干政,异族入侵因素较小,这一时期的人民相对来讲也很悲惨,相对而言,无论是从持续时间长度还是从社会影响方面来看,东晋十六国都要比五代十国更为黑暗,说五代十国是最黑暗的时代

恐怕是不对的。

6

我是白龙赤子,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五代十国,出现过一些在历史上重要的人物,比如政治家柴荣、画家顾闳中。但是,如果你还要罗列几个这个时代厉害的人物,恐怕就很难了。五代十国不光缺少自己时代的代表人物,它的社会风气也差到了极致。的确,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黑暗时代。

五代十国,总共持续53年,在中华大地上出现了大大小小十几个政权不等。北方有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和北汉,南方有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和南平。战争此起彼伏,政权不断更迭,改朝换代的速度惊人。夺权者凶神恶煞,儿子杀老子的情况更是屡见不鲜。衡量一个时代的好坏,对于普通人生活的考察是至关重要的。在这样时代中生活的普通老百姓,早上吃完饭可能下午就要走上躲避战争的路程。第二天醒来,自己家养的鸡啊猪啊的可能就被人抢走了,何谈幸福?温饱都得不到保障。

另外,在五代十国,出现了一些毫无底线的人物,比如朱温、石敬瑭等等。朱温作为后梁的开创者,理应被人们所尊重。但是,姑且不论他的篡位夺权,朱温在做人方面也有很大的问题,甚至是禽兽不如。朱温将自己的儿子派出打仗,竟霸占儿媳,此种行为,历来被后人所不齿。并且,朱温没有一丝的愧疚之情,最后也被自己的儿子所杀。可谓是“因因果果,循环不停”。众所周知,石敬瑭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后,给宋代历史造成了空前的边疆危机。但是割地卖国求荣还不算,这个石敬瑭还有更无耻的一面,他还认比自己小十几岁的辽太宗耶律德光为干爹,真是够了。可见,这不是个人现象,而是五代十国整个社会的道德标准都是很低下的。

五代时期,没有出现过伟大的思想家,这是让人惊奇的。中华文明五千年,各个朝代都出现过伟大的思想家、文化巨人。如西周之周公,春秋战国之诸子百家、汉之董仲舒、唐之韩愈、宋之朱熹、明之王阳明等等。每个朝代都可以拿出伟大的思想人物出来,而五代十国有谁呢?拿宋代来讲,跟宋朝根本就没法儿比,宋朝刚开始就有“宋初三先生”、邵雍的出现,对五代十国构成碾压之势。

结语

五代十国的黑暗,并不是当时出现的,而是唐末以来世风日下的一个总的反映。众所周知,自安史之乱以后,唐朝始终陷入不死不活的状态,很难出现像贞观时期、开元时期那样繁荣的局面。当时,虽然韩愈站出来说,需要恢复以前美好的社会,但那始终只是一个梦。韩愈去世以后,唐末再没有出现过这样的公共知识分子和政治家,社会陷入黑暗的边缘。漆黑的夜晚,没有人站出来点燃一支蜡烛,直到宋朝的建立。

7

谢邀。唐朝是是中国封建历史的巅峰,但到五代十国对比唐朝落差太大。五代十国最大害处就是武人乱政,实际上,就是唐朝藩镇割据延续。

五代十国存在时间并不长。五代十国是从907年到979年 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七十多年的时期。五代是指907年定都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朝代(正统王朝),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

五代十国时间虽然不长,但给社会造成的损伤却是巨大的,整个五十三年间,天下更易五代九姓十四帝,这种大王旗的变换频率,千古以来所未曾见。

所谓“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这是五代时期武将的“豪言壮语”。只重武不重文的时代,尚有一丝文明气息礼乐人理全部被武夫们示为大逆不道,认为,儒家文人当政百无一用。

五代十国皇帝犹如走马灯,都是篡位登基,后面的不黑一把前面的,在法统上就无法当皇帝,五代史越抹越黑也是正常。

所以,几乎所有史家都认为五代十国是中国最黑暗时期之一,欧阳修曾说:“五代是干戈不息、乱贼横行的世道,礼崩乐坏,三纲五常灭绝,前朝的制度文化都消失殆尽了。”




8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五代对于文人、世家而言确实是最黑暗的时代。比汉末、隋末都要黑暗的多,这是中国唯一一个武官彻底打压文官的时代。尤其是士族阶层遭到了毁灭性打击,整个社会显得风气堕落、唯利是图。

五代间的政治首领们眼光短浅,却又凶悍残暴,这一切使得他们之间的战争显得格外血腥和残酷。

政治上,就是对政权、对集团、对上司的效忠度大为降低,各政治团体内部的互相倾轧、互相警惕、互相背叛层出不穷,“有奶便是娘”是五代十国时期一个很明显的政治特点。

不过这个黑暗时期,中国经济和社会依旧在缓慢前行。

首先,南方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经济重心继续南移。五代十国时期,南方地区的战乱相对较少,人们有着相对安定的生产环境;北方人民因为战乱频繁,纷纷南下,给南方带去了充足的人口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五代时期南方的发展不仅体现在水利灌溉发达,农作物产量提高,各种经济作物种类繁多上,还体现在手工业的发展上。当时蜀锦、吴绣等纺织品驰名全国,南唐是全国的茶叶生产中心,而成都、金陵则是印刷中心。农业、手工业的发展进一步刺激了南方商业的发展。

其次,民族间交往增多,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沙陀、党项、契丹等族的南迁,确实给中原百姓带来了深沉的苦难,不过也给中原王朝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再次,五代十国的纷乱局面为后来的统治者上了生动一课,为中国的政治制度提供了足够的反面教训。五代以后,统治者吸取教训,大力约束军阀势力,发展文官政治,来控制武官割据倾向。这种通过“笔”来约束“刀”的做法,是中国古代最稳定的政治制度框架构成部分。

总之,五代十国的历史在某些方面是有些倒退,但这也是之后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顶峰的基础。

9

五代十国的出现,绝不是历史偶然。

从表面上看,五代十国的历史混乱黑暗、攻伐不休,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较短的大分裂期,但是如果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五代十国实质是皇权体系从崩溃到重建的过程,同时也是佛教与儒道博弈、士族门阀与庶族地主斗争的决胜阶段。所以,无论是从政治结构还是从意识形态角度看,五代十国都是中国历史上的分水岭、是不可或缺的过渡期。唐末的动乱分裂、不可避免,既躲不过、也非历史偶然因素造成。



中国自秦始皇之后,实行中央集权,皇权处于政治核心地位,可以说,从秦始皇到清乾隆帝这段时间,中国的政治史就是一部加强皇权、寻找更加稳定社会制度的历史。每一次动乱,都伴随着皇权体系的再平衡,如此反复,只有五代十国这次分裂动乱,让中国经历了一次脱胎换骨,从此,中国由开放逐步走向封闭、由多元逐步走向单一、由活跃逐步走向僵化,直至鸦片战争爆发。



三国历史为中国人所熟知,其中的历史人物声名远播海内外,其中两位还被后世当权者神化美化,但是三国仅仅是东汉皇权旁落、官僚豪族内斗的历史,没有划时代的意义,五代十国则不然。

经过魏晋南北朝的长期动乱之后,中国重新归于统一,但是,隋唐统一局面的出现,仅仅是胡人汉化的历史演进结果,隋唐两朝仍然没有解决皇权体系内的不稳定因素,一个是世家豪族与庶族地主阶层的矛盾,二是佛教与儒道思想之间的矛盾,三是军权与皇权之间的矛盾。皇权要想稳定,必须要有一个阶层的拥护,并且有与之配套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思想文化。



世家豪族长期把控政治资源,必然与逐步崛起的庶族地主阶层产生矛盾,也会与皇权产生矛盾,世家豪族的内聚性强,是游离于皇权体制外的人身依附关系,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自己的派系势力,各自为政、朋党盛行,严重威胁皇权、破坏大一统局面,所以,世家豪族必然会在皇权和庶族地主阶层的夹击下灭亡。完成这一过程的不是唐朝皇帝、也不可能是唐朝皇帝,因为唐朝本身就是关陇贵族集团起家,世家豪族一直伴随唐王朝,科举制度也不完善,而且唐朝科举不是主要的选官途径。唐朝皇帝如果敢动世家豪族的利益,那就是给自己制造麻烦,引火烧身,所以,为了延续安定的局面,皇帝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能过一天是一天。



五代十国的乱世,给了皇权和庶族地主夹击世家豪族的机会,这些轮流登场的皇帝与旧时的世家豪族已经没有什么利益关系了,自然下得了手,较为完备的科举选官制度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皇权有了拥护自己的阶层——庶族地主,同时,皇权也找到了与之配套的政治制度——科举。

唐朝非常开放多元、文化艺术辉煌灿烂,历朝历代,没有可与之比肩者,但是,过分的开放包容也会带来相应的问题,那就是意识形态混乱,臣民的价值观念不一致,政治思想不是全国一盘棋,这是分裂动乱的根源之一,同样也会给皇权带来麻烦。所以,皇权为了追求稳定,必然会打压外来宗教势力以及异端思想文化。唐朝时期,佛教很盛行,但是到了宋朝时,佛教便没落了,再也没有兴起过。经历五代十国,皇权找到了与科举制度配套的价值观念、思想文化——内圣外王、忠孝礼仪。



皇权解决了阶层、制度、文化三个层面的问题之后,变得异常稳固,拥有皇权的人,不管他能力如何,都能吼住局面。所以,皇权也就解决了军权割据的弊病,当军权游离于皇权之外,仍然能够有效掌控军权,即使领兵统帅造反,也无法成功。

唐朝时期存在危害大一统格局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指望唐朝皇帝解决,是不可能的,所以必然发生动乱,经过五代十国的涤荡之后,世家豪族退出历史舞台、佛教没落、科举制度与庶族地主结合、忠孝礼仪占领价值观念制高点,古代中国开始走向没落,但是,皇权稳固了。这是皇帝最乐于见到的局面,他不会关心在意老百姓过得自由不自由、快乐不快乐。

10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960年,后周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篡后周建立北宋,五代结束。

而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余个割据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十国。

为什么说很多人一致很多次都提到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最黑暗的时期,之一都不用?

因为五代对于文人、世家而言确实是最黑暗的时代 比汉末 隋末都要黑暗的多 这是中国唯一一个武官彻底打压文官的时代 文人成了万无一用的垃圾 。

鲁迅有诗云“城头变幻大王旗”,然而区区五十三年间,天下更易五代九姓十四帝,这种大王旗的变幻频率,千古以来所未曾见,简直是骇人听闻。

另外,五代的战乱,将皇帝的神圣外衣剥褫干净,所谓“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这句话的威力,简直不逊于陈涉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以往高高在上、神圣威严的皇帝,原来也不过如此,什么天命,什么天子,都挡不住丘八手里的那把刀。——这对于那些传统士人来说,更是天塌地陷一般的大恐惧。

正因为以上两点,所以很多学者会认为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