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第一,劝阻的并不是只有一个大臣。
赵云也劝阻过。刘备没听。诸葛亮可能劝阻过,也可能没有劝阻。但他的心里肯定是反对讨伐东吴的。
诸葛亮后来曾经说过,假如法正还活着,一定能够劝阻主公讨伐东吴,就算不能劝阻,也能让大军安然无恙。
从这段话可以反推,当年有很多人曾经反对刘备讨伐东吴,只不过都没有说服刘备。
第二,讨伐东吴也是正确的战略选择。
俗话讲,柿子专捡软的捏。兵法讲,避实击虚。打仗当然要先打弱的再打强的。
当时的情况是,魏国国力强盛、军力强悍。蜀汉讨伐魏国,难度可想而知!刘备久经沙场,清醒的认识到,以蜀汉一州之地,完全不可能打败魏国!只有进一步发展壮大,扩大地盘和实力,才有可能打败魏国。
相对来讲,东吴实力要弱的多。整个东吴一共十万军队,但是面积太大,防线太长,就在荆州的军队不超过五万。刘备举全国之力,以压倒性的兵力攻打荆州,完全有可能夺取荆州。从而彻底扭转蜀汉与东吴之间的国力对比。也为关羽报了大愁。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顺溜而下,吞并东吴,与曹魏划江而治,平分天下。那时候就可以大举北伐,与曹魏一决雌雄了!
比所谓“先南后北、先易后难”之策!
当年宋太祖赵匡胤,定的就是这个策略,这才一统天下。
刘备讨伐东吴的策略没问题。问题是仗没有打好!如果他打赢了夷陵之战,夺取了荆州,那天下的大势又将发生颠覆性的变化。
第三,刘备不怕东吴翻脸
刘备清醒的认识到,东吴是阴险的小人。与东吴的联盟脆弱而危险。一味的妥协退让,只会让东吴更加猖狂,而不能让联盟更加巩固。只有既拉拢又斗、争,才能在斗、争中求团结。
刘备知道,就算自己夺取了荆州,东吴也不敢和自己彻底翻脸。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强敌曹魏。东吴别无选择,必须联合刘备。
所以,讨伐东吴,夺取荆州,对刘备有百利而无一害。
最后,刘备恨透了东吴。
东吴曾经两次背信弃义,偷袭荆州!而且都是在刘备集团发展的关键阶段。两次偷袭,都给刘备造成了极为惨重的损失。
刘备恨透了孙权,一定是要报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