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觉得如果扶苏登基的话,秦朝应该不会灭亡,或者说不可能历二世而亡,公子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皇位的第一继承人,秦始皇也一直把扶苏当作接班人来培养的。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当时天下经历了六国兼并战争,秦始皇又搞修长城和阿房宫这些大工程,百姓要承担沉重的徭役,还有严厉的刑法。

如果扶苏登基后,肯定会休养生息,扶苏素来仁义宽厚,肯定会减轻百姓的负担,修改严厉的刑法,只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就算六国贵族想复辟也掀不起多大的风浪,何况还有蒙恬等名将,分分钟就能镇压了。秦朝灭亡直接的原因就是胡亥加赵高这种绝配组合把秦国七代明君辛苦打下的江山两三下就给败完了。

扶苏也是可惜啦,历来被史学家同情,扶苏本来是一双好牌给打烂了,当时和蒙恬在北方手握三十万大军,赵高和李斯的一封诏书一来让他自杀,他就真的傻傻的自杀了,蒙恬拦都拦不住,本来有军队在手,南下直接就可以继承皇位。他就是太仁义,太孝顺了。

最佳贡献者
2

秦朝灭亡和继位者的关系不是很大!

就算是扶苏公子继位,那帮六国贵族还是会造反的!

秦朝的灭亡属于一口吞下一个胖子,消化不良又吐了出来。



毕竟秦朝十年就统一了六国,可是春秋战国的局面持续了五百年之久。

正所谓欲速不达,缓而图之!

因为秦朝虽然灭了他们的国,却没有消灭他们上流阶层的力量。

不过公子扶苏如果继位,那么陈胜吴广起义的口号就不一样了。

3

俗话说知子莫若父,但有的时候儿子却琢磨不透父亲的心思。扶苏是秦始皇钦定的继承者,由于政治阅历的缺失,不但阴差阳错地和帝位失之交臂,还白白葬送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最终扶苏的人生悲剧,也影响了秦朝的国运,也铸就了秦国二世而亡的历史悲剧。
(扶苏剧照)

那么如果扶苏即位,秦朝会不会灭亡呢?答案是肯定的,但不会灭亡的如此之快,因为每个人封建王朝都摆脱不了从兴盛到灭亡的历史桎梏,只有国祚的长短之分,没有长盛不衰的神话。

首先,秦国灭亡的根本原因就是赵高乱政,而皇帝胡亥从胡作非为到不作为,最后沦为赵高玩弄于鼓掌之间的傀儡。如果扶苏即位,首先除掉的就是赵高,原因就是蒙氏兄弟(蒙恬、蒙毅)容不下奸诈的赵高。早在秦始皇健在的时候,赵高就因犯罪差点被蒙毅铲除,后来由于秦始皇的偏袒,赵高免死,但从此与蒙毅结下仇恨。这也是在扶苏死后,胡亥本想释放并重用蒙氏兄弟而赵高执意痛下杀手的原因。如果扶苏即位,赵高必死,秦朝就避免了奸臣当道的出现。
(胡亥剧照)

其次,如果扶苏继承大统还会重用丞相李斯,因为李斯不但有治国安邦的雄才大略,也有守土安疆的施政抱负,还有济世为民的仁爱之心,更有对抗外侵的御敌良策。关键一点,李斯没有和扶苏及蒙氏兄弟之间存在历史过节,所以用起来不会心存芥蒂,而且得心应手。还有一点,蒙氏兄弟是秦朝的中流砥柱,一文一武,张驰有道,并且对秦朝忠心耿耿。如此一来,尽管扶苏为政举措先天不足,但一个良好的环境会让他得到历练,并且逐渐走向成熟,直到成为从容不迫、独挡一面的帝王。所以,最终秦朝也会摆脱二世而亡的悲剧和束缚。

感谢朋友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4

作为一代君王,必须拥有:清醒+果断+勇敢,公子扶苏的表现合格吗?

清醒分析

当扶公子听到父亲秦始皇在巡游路上驾崩的消息,他首先应该清醒的分析形势对他是否有利:秦始皇驾崩,第一时间知道的人是跟随在身边的胡亥,近水楼台先得月,失去了天时;自己远在千里之外,在第一时间赶不到,失去了地利;弟弟的老师+亲信赵高在跟前,自己亲信却在外面征战,失去了人和。第一步棋输了。

果断出击

判断失去优势后,应该果断的采取措施,外面的局面已经失控,那么应该立即回都城掌控朝政,把握大局,把留守宫廷的大臣们团结起来,或组织自己的力量,果断反击,抢先争取主动,,朕就就是这样的汉子,你们再牛也在外面飘却吧!

勇敢抗争

虽然弟弟有老师宦官赵高的支持,丞相李斯也不是自己的人,但自己却拥有当时最勇猛的大将军蒙恬兄弟的支持,真的干起来,枪杆子里出政权,孰胜谁负很难说,一道假遗诏谁会相信!

是个怂人

但事实是公子扶苏是扶不起来的阿斗,一见假遗诏立弟弟为君,脑子先灌了浆糊,不知道如何是好;收到让他自杀的圣旨后,更是吓破了胆子,认为大势已去,没有勇气去面对事实,自杀了。从以上表现看,公子扶苏就是个百无一用的怂人,没有继承秦始皇的血统,虽然处理一些事务可能还到位,但根本没有运筹帷幄的高素质,就是当了二世,也和胡亥一样是个傀儡,只不过是玩木偶的人变了,也许是李斯,也许是蒙氏兄弟,好不到哪去。

不管是胡亥,还扶苏,大秦天下都不会牢固。

大家觉得我分析的如何,一起来讨论。

5

回答这一问题之前,我们要先搞清楚秦亡国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按照人们通常的认识,秦灭亡的原因既有内因、又有外患,具体来看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秦法

商鞅所制定的秦法,是帮助秦大出东方一统天下的根基,可以说没有秦法就没有秦国。但是秦统一天下之后,秦法也要顺势应时,做相应的完善修改,但此时秦国已经没有人能完成这项工作了。法家大师韩飞子本来可以成为最佳人选,但其为李斯所害,秦因此失去了的最后机会。

刘邦一统天下,建立西汉王朝之后,萧何主导对秦法进行了修订,制定了汉律。当时刘邦攻占咸阳时,萧何最先做的就是到秦国家图书馆里去收集法律文件,成为了西汉制定法律文书的依据。汉初三杰之一的萧何的能力便体现于此,他不仅仅是伯乐和后勤部长那么简单。

赵高

赵高做为赵国宗室后裔,在秦灭亡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始皇帝在沙丘突然暴毙,不得不说可能和赵高有一定的关系。

鼓动李斯和自己合谋,拥立秦二世胡亥,下诏赐死扶苏,杀死蒙氏兄弟,逼反秦最后的良将章邯,直到最后杀死胡亥和自己被杀,赵高的双手沾满了鲜血。

复辟

六国的复辟势力,才是导致秦灭国的最大外因。尽管秦一统天下,但六国的实力尚存,这些旧贵族们一直蠢蠢欲动,只是慑于始皇帝的强势而不敢发作。

始皇帝在沙丘去世之后,胡亥不问政事,宠幸赵高,杀死李斯,导致朝政紊乱,国内无良臣,外无名将。陈胜、吴广起义只不过是导火索,真正的杀招是项羽和刘邦。

儒者扶苏,王者刘邦

扶苏有儒者之风、仁者之心,但却没有铁腕的手段,没有深邃的心机。这就注定了扶苏并没有成为守业之君的能力,况且这个业并不好守,而是需要杀伐决断的勇气。

超级英雄只存在影视剧和小说之中,没有个人的英雄,只有集体的智慧。刘邦的成功就在于他不是一个人的成功,所有跟随刘邦出生入死的兄弟,无论是沛县的旧部,还是汉初三杰,抑或陈平、英布、彭越等人,都求仁得仁,而刘邦则一统天下。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6

谢谢邀请!历史无法改变,人生没有假如,这是一个没有正确答案的问题,只能就个人看法简单的说一下:

相对胡亥而言,公子扶苏宽厚仁爱,可能更适合做一代君王。扶苏上位后,可能会对臣民施加更多恩惠,而不是横征暴敛,官逼民反。阶级矛盾或许会有缓和的趋势。

中国老百姓的忍耐性应该是很强的,只要有口饭吃,不被逼到绝路上,一般不会以命相博,谋反朝廷的。


再说被灭的六国,如果扶苏继位,即使有些王亲贵族想谋反,也不一定会得到响应,没有广大人民的支持,终将不成气候。

7

如果扶苏继位,秦朝至少不会在扶苏手上就灭亡,但在几世皇帝灭亡就不好说。

其实秦法严苛,修建长城与阿房宫,六国贵族蠢蠢欲动等这些原因都是秦朝灭亡的直接表象原因,深层次是经过几百年的战国战乱时代,人民越来越期望美好安稳的生活与现实的苛政秦法,四处徭役与战争的之间矛盾造成的。谁能作为这个国家社会的中间调和人员,那就是扶苏。

为什么呢?

1.秦始皇作为秦朝创立者,文治武功非常了得。而历史上评判扶苏的性格及特点作为一个守成的国君来说,是有能力而合格的。

2.在国都咸阳当皇太子时期:各种思想与行为都是以诸子百家为集合却与始皇帝的法家治国理念是刚好相反,故更加符合当时社会环境的真正要求。

3.虽六国灭亡,但六国的贵族并没有完全消亡,虽焚书坑儒,但并没有把所有的诸子百家的思想进行扼杀。秦始皇时期的法家治国思想已经走完它的使命,如果真的是扶苏继位,那么法家思想及其他思想兼容并蓄。直到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才真正确定儒家思想为正统思想,汉朝初年都是黄老学派作为主导地位,这就可以证明这一点。

4.故扶苏做皇帝之后,对于诸子百家的思想将会更加宽容,确保社会的统治阶层的支持。他也将会停止长城与阿房宫的修建,进行全天下的修养生息,确保社会底层的人民得到安定生活,因为从春秋战国年代几百年,社会底层人民都渴望一个和平与安稳的社会,成就幸福安稳的美好生活向往。但实际上,始皇帝并没有做到这点,可能扶苏能够做到。

5.扶苏继位后,军队体系有蒙恬大将军支持,军队掌控在自己手中,按照蒙家的传承绝对不会出现分封诸侯的模式。

6.李斯及赵高体系的官僚将会被大清洗,一代新人换旧人,给予新朝新气象,减少门阀对国家干预影响。

7.但始皇帝并未做好这方面的收尾工作,而扶苏这人是个“慈不掌兵”的典型,但他偏偏是“慈”系列的人,忠君爱国的他无法起兵造反,故只能自杀以证明清白。

如果扶苏继位,可能就没有刘邦啥事情了,即使有,那也是别人的事情。

个人意见,请关注并评论,谢谢。

8

历史很难做假设,但我个人觉得,秦在扶苏手上灭亡的可能也不小,因为从《史记》所载扶苏与胡亥的较量可以看出,扶苏尽管可能会是一个仁君,但肯定不是一个能干的人,在嬴政已经耗尽民力,并使天下人随时可能起事的情况下,以他的能力能够稳定局面的可能性不大。另外,我们必须补充一下,关于嬴政准备立扶苏为继承人的说法实际不一定靠得住,根据近年来的出土资料,实际上,胡亥可能就是真正的继承人,关于扶苏的情况可能是后来起义者编造出来的。

9

秦始皇三十七年七月,秦始皇开始第五次巡游天下,也是最后一次,而且他就死在巡游途中。

秦始皇车驾在回咸阳的途中,在平原津(今山东平原)停住了,因为始皇帝染上重病。秦始皇最终在弥留之际,做出帝国继承人的决定,让扶苏继承帝位。

命运最捉弄秦始皇。赵高、李斯勾结起来达成了帝国后事的共识:矫诏令扶苏自杀,立幼子胡亥为继承人,这就是史称的“沙丘之谋”。

在接到“秦始皇”让扶苏自杀的诏书,便准备自杀。

蒙恬等就劝扶苏不要自杀,等核对圣旨真伪再做决定。但是扶苏没听蒙恬劝告,直接拔剑自刎死了。

小编不得不说以公子扶苏的这个智商,就是他坐上皇位,秦朝估计也估计也没有几年的国运。

首先李斯,赵构的这份矫诏有很多的疑点。

一是北部军镇守边疆,关系国家安危之大事,皇帝突然让两个最高将领自杀说不通,而且这一纸诏书还不是始皇帝亲笔诏;

二是有前车之鉴,当时的人都知道魏公子信陵君窃符救赵,杀大将晋鄙夺取军权的事情,信陵君用的正是诈托王命的招数。

可以说只要公子扶苏请求复核,胡亥、丞李斯、赵高三人组就兜不住了。

而且就算诏书是真的,你公子扶苏是不是也应该做一下垂死挣扎。可是公子扶苏就是这么“二”,扶苏没有选择复核,拔剑自刎而死。

公子扶苏的表现说实在的一点都不像是一名帝国皇位继承人和一名政客该干的。很难想象在皇族那种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环境里长大的公子扶苏,性格会是这样子的,简直颠覆了小编对于皇子的认知。很多人都说公子扶苏这样是受到儒家学说的影响,可就算公子扶苏喜好儒学,也不应该这么草率的就自杀(比书呆子还呆),可见公子扶苏是一个过于感情用事的人。不得不说秦始皇不喜欢公子扶苏还真是有原因的(感情用事的人是成不了帝王的)。

要知道在中国历史上的统治者之间争权夺利的是非常血腥的,有多少的枭雄为了权利落得个身首异处。这些人的出身,相貌,年龄等等都不尽相同,但是有一点可以说是一样的——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不死心。不到最后一刻那些枭雄是不会放弃的,只要有一线生机他们都要也要挣扎着去抓住。

很多人认为,如果公子扶苏继位,秦朝就不会灭亡。

但是小编认为这是一个伪命题。秦朝灭亡的种子其实从它崛起的时候就埋下了,就在商鞅变法的时候!商鞅变法内容不少,但主要是重新分配利益,利益跟军功挂钩,而且不能继承,所以变法成功后秦国最具侵略性,这是真正的狼入羊群,吃完只看狼有多饿。然而这种制度在帝国统一后有严重弊病,军方仍然会不满足的继续扩张,自己家打完了就到外面打,可以说打仗才是动乱之源。从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开始,秦国便进入了一种机械网络式的统治结构。历经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等几代君主的发展,这一统治结构已经发展到了顶峰。秦始皇继位之后,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到秦始皇去世时秦朝的统治结构已经接近于崩溃的边缘。

以公子扶苏在“沙丘之变”中的表现来看,姑且不说扶苏有没有这样大的影响力,单从有没有这样的能力,这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请注意,陈涉世家的那句话“天下苦秦久矣。”不要说,扶苏无力力挽狂澜。即使秦始皇还活着,农民起义还是会爆发。再加上蠢蠢欲动的六国贵族们,在农民起义爆发之后,这些贵族们也随之呼应。

即便是扶苏不死,扶苏顺利继位,他有能力废除推行了几代的秦法吗?带领秦朝逐步走向正规。如果没有能力改革制度,那该来的还是会来,换谁都没用。

很明显公子扶苏没有这样力挽狂澜的能力。

10

秦朝名亡于胡亥,实毁于秦法。胡亥只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秦法严苛,因天雨误期,至亦死,不致亦死,没给大家留下活路,最终登高一呼,揭竿而起。

秦国成一统中国,成万世大业的基础是推崇法家思想,遵循法治。在已成定制的国家制度面前,即使是皇帝本人也不能朝令夕改,皇帝本人也要遵循。所以在荆轲刺秦王时,文武百官只能眼睁睁看着,无秦王命令,他们都不敢救上前捉拿刺客,事后,秦王还不能治任何人的罪,反而进行了加赏,可见秦法之严。

苛法成就了秦王朝,也毁了秦王朝。即使扶苏登基,以一己之力很难改变法家把持朝政的现状,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秦朝命运。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