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英国殖民印度近200年,临撤出还分裂印度,印度人为何不恨英国?”——这个问题虽然存在普遍误解造成的硬伤,但仍然算是问得比较好。确实,独立后的印度统治阶层对英国统治并无太多仇恨。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还击战之前,周恩来总理访印,就注意到在独立15年后的印度总理府内仍然挂着英属印度殖民地末代总督的画像;直到现在,印度社会对英国的评价仍然比较好,去英国留学、移民仍然是印度大众向往的事情。为什么会这样,我在2015年出版于中国发展出版社的专著《大象之殇:从印度低烈度内战看新兴市场发展道路之争》和其它一些文章中讲的一部分内容可以为此提供解释:

首先,这个问题本身存在硬伤,即声称“英国殖民印度近200年,临撤出还分裂印度”。因为英属印度殖民地解体的根本动力来自该殖民地内部不同民族、宗教群体的努力追求,并不是英国主动制造的。且不提原来与中国有宗藩关系的缅甸追求独立天经地义,就是印巴分治、英属印度殖民地穆斯林独立建国,本身也是英属印度殖民地伊斯兰教团体早在19世纪就明确提出的奋斗目标,且其要求的领土范围也与后来的巴基斯坦差不多。



其次,统一的印度国家本身就是英国征服的产物,英语是印度通用语言,把印度这个国家粘合起来了。在英国征服之前,世界上不存在“印度”这个国家实体,“印度”只是个地理、文化概念,是一种文化和民族集合体,印度本土民族历史上从未建立过统治当今印度全境的统一国家,几个盛大王朝延续时间很短,动辄相隔几百年,统治地域也远远没有囊括印度半岛,只相当于我国南北朝、甚至五代十国。如果没有英国把南亚次大陆一大批王国、不同民族捏合到一起,根本就没有现代的统一印度国家。即使在英国撤离之后,印度也没有任何一种本土语言能够取代英语的国家通用语言地位,印度政府数次企图在全国推广使用印地语,都以惨败而告终。

第三,英国统治印度期间,对印度社会进步做了不少事情,而且许多进步单靠印度社会自身是做不到的:如大面积禁止寡妇殉葬等陋习;如废除伊斯兰教法统治,引进实施英式法治;如在停滞在中国战国之前的分封制的南亚次大陆引进实施了郡县制和现代文官制度;……印度精英还是承认这些历史事实的。


(英属印度殖民地总督寇松)


第四,英国统治下印度教徒的国内地位提高了很多。英国征服之前,统治今日印度很大一部分国土的莫卧儿帝国等伊斯兰国家以波斯语为官方语言,大量使用中亚、西亚等外国穆斯林为官也不任用本国印度教徒,印度教徒备受歧视压迫(《大象之殇:从印度低烈度内战看新兴市场发展道路之争》第四章中有详细描写)。英国征服后,印度教徒取得了与穆斯林平等的地位,其经济、文化才干得到相对较好发挥,经济等各方面地位在相对平等竞争下迅速、全面、大幅度超越穆斯林。很多印度精英因为这一点内心对英国怀有感激之情。

第五,在英帝国内部,印度人的地位仅次于欧裔白人,高于其它所有种族;印度人借力英帝国体系在世界各地大面积扩散移民,且在中国等众多半殖民地国家取得特权地位,在香港、上海都很明显(大象之殇:从印度低烈度内战看新兴市场发展道路之争》第九章中有较详细描写);……对这些,不少印度精英心里有数。




简要讲就是这几点。印度历史上长期被外来统治者统治,英国当属对印度带来进步、利益最大的外来统治者。如果想详细了解,欢迎阅读《大象之殇:从印度低烈度内战看新兴市场发展道路之争》全书。

最佳贡献者
2

印度人中也有人痛恨英国的殖民统治,但人数的确不多,声音也不大。这其中的原因主要和印度的历史有关。在英国殖民者到来之前,统治印度的是突厥蒙古世系的莫卧尔帝国。再之前统治印度北部特别是西北部的是德里苏丹国,统治南部的是一些地方王公。伊斯兰教传入印度以来,印度一直处于异民族异宗教的统治之下,对于相当多的印度教徒来说,英国人和莫卧尔帝国都是外来统治者,但至少英国人会修铁路,而莫卧尔帝国奥朗泽布的恐怖记忆始终没有消散,宁愿要英国人也不要莫卧尔帝国是十九世纪很多印度人的普遍心态,不恨英国人是有原因的。不仅如此,还需要看到,英国人撤走时虽然造成了印巴分裂,但就给印度的土地和在南亚次大陆的地位仍然远远高于莫卧尔人来之前的印度教徒统治,印度人从英国人手里继承了那么大一笔财产,恨从何来呢?

3

印度人为何要恨英国,感激英国还来不及呢!以下“大正”就说一说自己的理由:

1、印度在英国人殖民之前就是个地理名词,印度次大陆上有无数大大小小国家,谈何分裂印度。

英国人最早在17世纪初就来到印度开始殖民贸易,花了两个多世纪时间,通过多种手段才把整个印度地区统一起来,形成英属印度殖民地。印度次大陆上的多如牛毛的邦国,全部被纳入英属印度殖民地的麾下,这才有了今的天印度国家。印度在漫长的历史中一直都是分裂状态,只有英国殖民者才这么有耐心统一印度次大陆多个势力,把不同民族和语言的邦国捏合在一起,可以说,印度的再生父母就是英国殖民者,至于说分裂印度,这就很可笑了,分裂出去的巴基斯坦根本就没有属于过今天印度国,印度人又有什么理由恨英国的?反而应该感激英国人才有了印度的今天。

2、印巴分治的锅不能让完全让英国背。英国在撤出英属印度殖民地前,搞了一个“印巴分治方案”,也称“蒙巴顿方案”,由于印度地区复杂的宗教文化关系,搞出来一个妥协最大化的方案。毕竟印度地区境内的穆斯林和印度教更趋于分家,方案已经有很大限度的偏向印度,所以才导致穆斯林和印度教徒势如水火,为印巴战争埋下了祸根。这些反而表现出英国人作为宗主国的无能为力,印度人却因为方案受益颇多,最终导致印巴分治还是地区复杂的宗教关系,英国人完全背锅确实有点冤枉。

3、英国殖民者给印度留下丰厚的家底。

印度殖民地是英国最重要一块殖民地,所以英国殖民者大肆建设和经营印度,为印度带来了工业化,培养很多印度精英,印度国创始人和精英都是英国人培养的。1947年,印度取得独立,在之后的几年里,凭借着英国人在印度留下丰厚家底,在世界上实力排名十分靠前,在国际上十分有影响力,还倡导不结盟运动。由此可以看出,印度根本不会恨英国人,反而感激英国殖民者让印度半岛实现统一,以及重塑了印度文明。

4

小玥来回答,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英国的长期稳定殖民造就了现在的大印度。

2、印度的中上阶层大部分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就过得不错,算是殖民统治的二腿子吧。3、印度之前的精英分子恐怕大部分也是留学英国回来的,有认同英国的潜质。

4、实际生活中,和底层人日常接触的是管家,地主,小官员之类的“自己人”,没有一定文化水平又没有接受过教育,其实未必能看到殖民统治的危害。现在印度人的文盲率比较高,中上层也不会去向下灌输仇英思想。

5、印度底层的人一边被地主压迫,一边被宗教控制,但是他们连地主和宗教都不怨恨,甚至趴在那里祈求得到可怜,怎么可能去怨恨遥远的英国人。

6、英国确实给印度修了大量的基础设施,比如很长的铁路线。据说到现在为止,印度的铁路大部分都是英国殖民的时候修的。

7、抛开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仅就个体的生活体验来说,被殖民统治是未必会更差。在亚非拉的很多地方,殖民统治者是要比原统治者好很多的。

8、爱恨从来都是由利益在背后驱使的,看建国后的国际关系变化大致上也能看出来,利益相向的时候由恨转爱,利益相背的时候就由爱转恨。

5

关于印度人不恨英国人的这种说法,其实都是后知后觉,以今人之眼光来看前人之事迹,用结果来反对过程。印度人在英国将近200年的统治时期,其实一直没有放弃过抵抗,但是都以失败告终,只有和平抗争手段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印度人在独立之后,在辗转回看这个国家的历史时,才发现英国人给自己留下不仅仅是被殖民的屈辱,更重要的是实现了国家的近代化。

(英国殖民者与印度土邦王宫)

英国人让印度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人口众多,领土空前广阔,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具有影响力的大国。

印度在历史上从来就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偶尔出现一个较大的王国或者邦国,但是无法维持太长的时间就会解体,分崩离析。原因就在于印度这个国家内部长期处于自然经济,民族众多文化又多元,这样的结果就是,不同地方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不足,基本处于地方自治状态。这种情况以至于在印度今天,国内都无法实现一个真正统一的全国市场,邦与邦之间互设口岸,执行不同的税制,严重影响到了印度经济的发展。英国人的之所以能够征服印度这么大片的殖民地,主要就是因为印度本身的松散,各个土邦之间互相征伐。英国人利用了这一点,分化瓦解,逐个击破最终完成了对于印度的整体的占领。政治上的一统,加上近代民族国家思想观念的传入,成就了今天印度这样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印度历史主要时期变化)

英国人给印度发展奠定了基础,帮助印度实现了国家的近代化。

英国殖民者,将印度变成了他的殖民地,印度成为了英国重要的原材料供应地和商品倾销市场,但是现代商品经济和政治制度却深深的扎根印度。英国为了方面自己的殖民活动和统治,在印度建立了近代化的铁路、城市、港口码头等基础设施,而且还配套建立起了医院、学校、警察等系统。这使得印度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印度的社会精英和土邦王宫也见识到西方的先进,逐渐接受了英国的近代化。英国在满足自己的经济利益的同时,并不过度干涉印度本身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但是英国当局建立的现代的政治、法律等制度却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这也是印度今天自夸的最大资本,称自己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政治国家。

(孟买)

结语关于印巴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分裂几乎是一个历史的必然,即便是当时没有分裂,那么日后可能会演变为更大规模的内乱和内战,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前文也提到了印度是一个自然经济为主的国家,土邦之间的关系相对独立,文化的差异性比较大。尽管印度社会上层受到西方教育,具备了民族国家的意识,但是印度的广大的民众并没有这么高的觉悟。唯一能整合不同民族和地区的人形成一个统一观念,只有宗教能够办到。印巴之间宗教意识完全不同,而且矛盾很深,仇杀不断,能够分开是一个最好的解决办法。关于宗教问题至今仍然是印度国内的一个不稳定因素。

(印度与巴基斯坦国旗)

本文图片来自谷歌图片,感谢提供,欢迎大家批评指正留言点赞!

6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在之前的文章中,“静夜史”曾经以印度为例,分析为什么殖民地不仅不恨宗主国,还对宗主国感恩戴德,今天再补充如下:

1、英国人帮助印度完成了统一

1947年,英国撤出印度,结束了对印度长达200多年的殖民统治。而在英国撤走之前,英国驻印度最后一任总督蒙巴顿提出了印巴分治的方案,即“蒙巴顿方案”。

至此,英属印度分裂为印巴两个国家,东部的缅甸独立建国。

看似英国将印度分裂了,实际上英国是将印度统一了。

在英国人到来之前,印度不是一个国家的名字,而是一个地理概念,泛指南亚次大陆北部地区。

历史上,南亚次大陆不断被来自中亚、西亚等地的民族南下侵略,其中雅利安人、波斯人、希腊人、突厥人以及蒙古人都曾是南亚次大陆北部的主人,他们建立了贵霜帝国、孔雀王朝以及莫卧儿帝国等盛极一时的政权。

大航海时代到来后,首先是葡萄牙人达伽马到达南亚次大陆沿岸,随后葡萄牙南亚次大陆沿海建立殖民据点,随后是荷兰、法国,然后是英国。

相比于先前只是建立殖民据点的帝国,英国的统治力度明显要大,特别是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实现了技术的飞跃,因此具备了从沿海到内陆渗透的可能。

在殖民者深入内陆之前,印度各地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王公,就类似于我国古代西南地区的苗疆部落,因为没有强有力的中央政权,因此他们各自为政。英国人到来之后,开始各个击破,最终取得了整个南亚次大陆的统治权。

相比于印度本土衰微的力量,英国人的统治明显要更有力,这让具有数千年分裂基因的印度从此成为一个整体。

等到“蒙巴顿方案”实施后,伊斯兰教和印度教分别独立建国,引发了印巴之间的人口大迁徙,人口的迁徙使印度的民族混居状态得到改善,印度教统治下的地区凝聚力增强,印度真正成为一个国家。

2、说不怨不恨的,是印度的上层人

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后,消灭了印度原有的哈拉巴文明,创造了影响深远的吠陀文明。吠陀文明的典型特征,就是种姓制度,这一制度将南亚次大陆的社会分成明确的四个阶层,是血统论为基础的社会体系,因此非常稳固,影响了南亚次大陆数千年。

最初的种姓制度并非是划分阶级及人的高低贵贱的,是为了确保本身雅利安人的执政权和保持各种工作都有一定的人数,类似于元明时期的“诸色户计”制度。然而随着外来伊斯兰教征服者统治印度,种姓制度为了政权需要历经多次调整,终于开始成为社会阶层区分的制度。

英国侵入印度后,为方便统治印度,将种姓制度继续固化,种姓制度成为阶级森严的阶序体系。

英国人进入印度后,利用东印度公司,一方面,分化瓦解印度人,让印度自己人打自己人。另一方面,通过收买、分化、攻击的方式,将大量土邦王公降伏,获得了统治印度的同盟。

在英国撤销东印度公司后,英国开始向印度派遣总督,这时的英国,为了减小统治成本,充分和印度的王公们合作,共同构成了统治印度的上层力量。

作为既得利益者,印度的几百个土邦的王公们不仅没有收到英国人的打压,反而能够作威作福,享受英国殖民者带来的先进科技,比如汽车,火车、大学高等教育等。

这些都让印度上层王公没有怨恨英国人的理由。

在英国人撤走之后,虽然印度被印巴分治,但是对于上层王公而言,他们的生活并受到太大影响,独立后的他们仍然是印度的统治阶层。

而作为印度的统治阶层,他们有对外发生的权利,因此,对英国人充满感激的上层人士,当然说不出血海深仇的话来!

3、英国为印度带来了文明

虽然是文明古国,但在英国人到来之前,印度的文明程度相当落后。

莫卧儿帝国统治下,虽然北部勉强得到统一,但是内部仍然是帮派林立,土著王公自立为王,没有先进的意识,最后面对西方的新技术浪潮时,远远地被甩在了身后。

而英国人给印度带来了什么呢?

首先,英国在印度构建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铁路系统,印度独立前,铁路总里程数达到6万公里,位列世界第一;

其次,依托孟加拉,建立起世界上最大的黄麻生产基地,这里生产的黄麻享誉世界,并为英国的纺织工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同时印度也建立起了加尔各答等黄麻纺织中心,到二战前,印度几乎已抛弃了传统的手纺工艺。

再次,英国出于和我国竞争的需要,在印度大面积种植茶叶,到19世纪末,印度的茶叶产量已经超过我国,成为茶叶的主要出口国,英国人撤出印度后,印度的茶叶生产,仍然是印度的重要支柱之一。

另外,英国人还在印度建立了具有英国特点的文官和法律制度。在英国人的主持下,印度出现了现代法院,实行了较为人道主义的法律,比如1850年,政府颁布《排除种姓无能力法》,压制种姓制度;1872年颁布《特别婚姻法》规定,禁止童婚和多妻制,虽然效果虽然有限,但也是印度文治的一个巨大进步。

英国人走后,给印度留下了这些文明的遗产,这是印度发展的重要基础,并且让大部分印度人都因此而受益,因此他们没有理由痛恨英国!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一枚酷爱历史的妹纸,期待关注!

7

这个问题只对一半,当年的英属印度被称为“英国王冠上最耀眼的宝石”,英国殖民印度数百年的历史事实。然而历史上根本就没有“印度”这个国家,英国人到来以后才将作为文化地域的印度统一在了一起,所以“英国分裂印度”又从何谈起呢?

1608年英国人来到印度以后,以各种手段不断蚕食印度半岛,最终统治了整个南亚次大陆。英国在印度疯狂掠夺,将各个土邦的财富洗劫一空,为了完成原始资本积累,大规模推广棉花与罂粟种植,造成印度历史上多次大规模饥荒,死伤无数。

然而如今的印度人,对英国人的感情还比较深厚并不反感,为何呢?

第一,英国人帮助印度完成了真正的统一。

历史上的印度与希腊一样,只是地域文化概念而不是真正的国家,历史上的孔雀王朝、莫卧儿帝国等都没能完成大一统。英国人的到来,将各个土邦摧毁,建立了真正统一的印度。

第二,印度人对外敌入侵习以为常,而英国人对印度的统治相对“文明”。

历史上的印度半岛屡屡被外敌入侵,从雅利安人开始,阿拉伯人、波斯人、廓尔喀人等不断侵入,而相对于曾经的入侵者英国人真是要“文明”太多。印度早就已经习惯了,而英国入侵以后,虽然对底层非常残酷,而对于印度高种姓人群相当拉拢,英国文明在印度广泛推广开来。

如今的印度广泛使用英语,大量的制度都来自于当年英国殖民时代,而印度总统产生以前,作为英联邦成员的印度,都是奉英国君主为元首。

8

众所周知,在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世纪第一的军事帝国。在全球各地都有它的殖民地,领土上空随时都有太阳照耀,也因此被称之为“日不落帝国”。今天的印度就曾是它的殖民地。殖民向来是入侵的代名词,英国殖民印度少不了扫杀抢掠。但是为什么200年之后印度的大部分人不恨英国甚至还有些向往呢?

首先我们要从英国殖民印度之前说起,在英国人踏入印度半岛之前,其实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印度国”,南亚次大陆很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诸侯混战甚至是部落冲突一直都是南亚的主流。历史上印度半岛也从未有如今印度这般地域广阔的国家。是英国的殖民帮他们收拾了局面,统一了印度半岛并确立了近代化格局,这也是当今印度能够存在的很重要的一个基础。下图是英国人控制下的大印度区域。

另外一方面,英国的统治给印度带来了先进的科技与文化。科技方面当时英国是走在世界前列,殖民印度以后,在印度建立了许多先进的工厂,使印度有了一定的技术储备。文化方面,最经典的例子大概就是英语在印度的流行。这为印度统一的维护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英国还废除了印度的很多封建陋习,比如著名的妇女集体殉葬。

如此来看,印度对英国确实不该有什么深仇大恨。换个角度来看,印度或许还应该多感谢英国才是。没有英国,就不会有现在还算大一统并称霸南亚的印度国家。我们平时看待问题,确实不能够光看一面。不能简单认为殖民是坏的,是邪恶的。很有可能,从历史进程角度,从人类发展角度,它是积极的。

9

我的意见就是看任何事情不能够有统一的观点去看,如果看任何事情都是一棍子打死的话,你会发现这个世界根本就行不通。

印度他恨英国人吗,肯定是恨的呀,殖民地时期,英国从印度身上刮了多少油水,给印度带来多少苦难,这一点印度自己心里是有数的,而且印巴分治虽然说这是由于宗教上的客观原因导致印度和巴基斯坦如今的分裂,但是事实上完成这个行动的人然还是英国人,印度没有不恨英国人的理由。

可是问题是,现如今印度跟英国有相当吃得开,印度一共拥有过四艘航空母舰,其中两艘就是向英国人买的,与此同时,英国在殖民地时期大力地推进了印度的本土的近代化和工业化的建设,时至今日,就连印度自己都说不清楚他们对英国人到底是怀有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好多次英国阅兵式尚未看见一些印度的老兵会穿着英国殖民地时期的那种军装出来表示自己的荣耀,这样的情况让人不得不怀疑印度到底恨不恨英国。

大家还记得麦哲伦吗?现如今,麦哲伦在印度尼西亚群岛上面,在他曾经登陆的地方数有一个石碑,石碑的一面歌颂着麦哲伦开辟全球大航海时代的功绩,但是另外一面却是歌颂着当地的土著的首领,击退殖民者攻击的丰功伟绩。

殖民地本身建立在了当地人民的血和泪之上才建设起来的,(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问答)殖民者毫不夸张的说,他们就是一群吸血鬼,只不过这群吸血鬼在吸血的时候通过给你的身体放血,让你明白了什么是现代化,什么是近代化,什么是工业化,这是他给你带来好处,但是疼痛不能忘记,如果光记得好处不记得疼痛,你这个人,别人抽你100遍,把你家给烧了,你仍然还不记得疼的话,你只会被这个人无穷无尽的被欺骗。

无数次的殖民地,然后到民族独立这一条过程都是当地民族明白的殖民者对于他们的欺骗,对于他们的掠夺,对于他们的那种贪婪才结竿而起,选择反抗,为什么?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我们不是天生的奴隶,我们生下来就是要用自己的手去创造财富的我们创造出来的财富不是专门贡献给某一个人的事,给我们自己为了美好的明天去奋斗的。

殖民者的出现和封建主义一样,不断地剥削着底层劳动人民,他们奋斗出来的血和汗榨干他们每一滴血,所以印度仇恨英国来自于他殖民地时期的那种无法无天,胡作非为,还有烧杀劫掠,印度他现在不是喜欢英国,它是一种认同,认同的是全球工业化,全球化的时代之下,英国在全球化里面所扮演地位以及他推动全球化的那种作用。

现如今,脱离了全球化,哪个国家的经济都可能遭受重创,你说的白一点儿,你去看一下现在的朝鲜脱离的全球化无法赶上工业化的车轮,就只有被别人甩的后面的料,包括他跟美国谈判,他必须得低下身子,放弃核武器才能够博得美国人的欢心,谁,如果是因为国家仇恨而抛弃了全球化,谁就得为这个国家接下来百年之内所遭受到的民族苦难负责。

综上所述,伤疤可以结疤,但是不能忘记,牢记国耻,奋勇向前,迎接全球化,这一点我的印度是表示欣赏,虽然说过程有点夸张。

10

中国的教科书都说,印度的分裂是“印巴分治”造成的,但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以下陈述我的理由。需要强调的是,这不是我的观点,而是历史事实。

印度被称为“英国女皇皇冠上的宝石”,是大英帝国在亚洲最大的殖民地,从1757年到1947年受英国殖民统治长达190年,曾经为英国创造了极大的财富。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就从印度征调了150多万士兵和价值两亿多英镑的各种物资。但作为英国殖民地的印度,为什么在英国结束殖民统治后,迅疾爆发民族和宗教冲突兵,最终分裂为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三个国家?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在印度民族独立运动中,同时存在着分别代表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传统、凝聚两大宗教信徒的两面旗帜,即甘地主义和真纳主义。这两面旗帜曾经引导印度取得独立,同时也在独立后使印度走向分裂。

甘地坚持印度的统一,并把语言文字,民族感情和民族团结,视为统一印度的三个阶梯。但真纳主张建立伊斯兰自治,主张建立“巴基斯坦”(巴基斯坦源于波斯语,意为“圣洁的土地”或“清真之国”)。1940年3月23日,真纳领导的穆斯林联盟在拉合尔年会上通过了建立巴基斯坦的决议。同年,真纳在一次演讲中重申:“世界上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止巴基斯坦的建立。”

英国最后一任总督蒙巴顿到达印度后,经过调研发现,双方矛盾已经如水火不容,面对不分治即内战的局势,才提出了通称“蒙巴顿方案”的“印巴分治方案”。至于说为什么“不恨印度”,原因也很简单:印度的近代化和工业化,是如何实现的?这和日本人为什么不恨美国人是一样道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