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棺材在地下,为什么地上还要堆一个小土堆呢?

棺材在地下,为什么地上还要堆一个小土堆呢?

2020-10-22 08:33阅读(80)

棺材在地下,为什么地上还要堆一个小土堆呢?:百姓墓地上的小土堆,称为坟头,或封土;而皇帝墓地上的大土堆,则称为“宝顶”。那么,墓地上为何要筑起这个大、

1

百姓墓地上的小土堆,称为坟头,或封土;而皇帝墓地上的大土堆,则称为“宝顶”。那么,墓地上为何要筑起这个大、小土堆呢?

周武王为比干筑坟头,鸣不平

牧野之战中,周武王姬发以5万精锐,大破商纣王帝辛的70万大军,纣王逃回朝歌,拿着宫中珍宝与自己皆焚鹿台。随后,周武王在百姓们的欢迎下进入朝歌城中。但是,当他得知比干是个爱国的大忠臣,因直言劝谏纣王,而被剖心杀害。因此,周武王认为比干含冤而死,深为他鸣不平,这才命人在“穴地为墓”的比干墓地上筑土为坟,以表示为忠臣鸣不平。

反过来,也就是说,埋骨之处没有筑起土堆,就代表生前没有冤屈。

孔子祭祀父亲,引领筑坟文化思潮

据《礼记》记载,孔子3岁的时候,父亲便撒手人寰。后来,孔子逐渐长大成人,就想着前去祭祀父亲的在天之灵。于是,他凭着以前的记忆寻找父亲的埋葬墓地,可是辗转数月之久,这才好不容易找到。因此,注重礼教的孔子,表示每一年都会来祭祀父亲。为了防止父亲的墓地被荒草覆盖,难以寻找,随在父亲的墓上筑土为坟,以为标记。

这一做法,既切合天下百姓民心向孝的情感寄托,又非常方便后世子孙祭祀。因此,筑土(或砖石)为坟的墓葬形式便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后来,又逐渐发展到坟头边立碑、植树记念。

《水浒传》中记载:大路上有一乘轿子,七八个人跟着,挑着两个盒子,去坟头化纸。

后来的坟头,也代表着后世子孙兴盛,更代表这是有主的坟墓,别人不得来动先人骨骸,否则定会拼命。反之,坟头消失,则表示子孙不继。如:夭折的小孩子,坟头就非常小,不久便会消失。

坟头的其它含义

一是安全。有这么多的土堆压在上面,更有利于保护先人的骨骸,以保证人行永安于地下。

二是排水。有利于排走墓地的雨水,防止先人坟墓遭到水淹。

坟头为何有大有小

《周礼·春官》记载:以爵为封丘之度。

也就是说,古代坟头大小是按照官爵等级大小来定的,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春秋战国时期,坟头各诸侯王的坟头已大成了山丘,如:赵武灵王的赵丘、燕照王的昭丘等。还有后来历朝历代的皇王陵,更是越建规模越宏大。但是,普通百姓的坟头,依旧只能是个小土堆,因为这也符合自己的身份和条件。

图片来源网络

2

棺材在地下,上面还堆一个小土堆。是因为这样更明显,让人一看就知道是坟墓。

假设,那些棺材下葬了,然后不在棺材上面堆小土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可能有些人会以为这是一块普通的平地,毫无顾忌的就走过去了。这样岂不是很不尊重已经埋葬的人吗。

其次,没有小土堆这个标识,万一人家要在这上面盖房子怎么办?现在有很多这种情况,打地基的时候一挖就把人家的坟墓给挖出来了。

这样岂不是很尴尬,被挖了坟墓的人又倒霉,挖出坟墓的人又不开心。总之就是一个大问题。

如果有了这个小土堆,大家就不会不知道这个代表什么,肯定会心怀敬畏的敬而远之了,这样大家都不会尴尬。

而且有了小土堆,这个坟墓会更坚固,要知道三角形得结构是最稳定的,这个小土堆不容易坏,那地下的棺材就更安全了。

要是没有这个小土堆,就表面那层土,万一被雨水冲刷掉了怎么办?那岂不是光天化日被暴晒了。

而且古代的人有这个说法,就是地上为阳,地下为阴。棺木埋在地下就是另一个世界,而小土堆在上联通着上面的世界,这样就可以和亲人在同一个世界了。

其实说来说去,最重要的还是三角形得结构更稳定。看看埃及的金字塔就知道了,这样能减少棺木的腐蚀和损坏,古人又不笨,这样对墓葬好,这个习惯就保留到现在了。

不过现在和以前又不一样了,大部分地区都实行殡葬改革了,除开了山区和以前的坟墓,现在其他地方很少会有这种小山堆了。

3

坟墓,是一个组合词组。却是两个意思。地下叫“墓”,地上叫“坟”。

墓,是墓库、墓葬、收藏之意。坟,是土加文。文是表述、描述、指意会意。“土”、“文”就是这个土有独特的含义。

远古之人死了人,挖坑。画卦,铺草,尸体放在草上。上面盖树枝或者草。后来圣人发现尸体会被野兽拖走。就发明棺椁埋于土下,就有了“入土为安”的说法。

那么,地面上没有标记,后人会不记得具体位置,就有了堆土为坟,坟字不就是一篇文章么?

堆土为坟,又根据不同身份,形状不一样,到后世皇帝建造陵墓就更讲究了。在此不细说了。

现在常见的百姓冢(坟墓)有立碑的,不立碑的 。各地风俗不同。

所以,为什么要堆土堆呢?就是标记。免得找不到,就尴尬了。

4

棺材在地下为什么堆个土堆,这题尼采来回答。

便于以后区分

做个标记但是堆个土堆往往还不够,一些人会在上面栽树更加方便以后辩这个地下是棺材。这个栽树也有名堂,穷人栽柳树,盗墓贼看着柳树就没啥心思了。富人栽松柏,但是我觉得聪明人都会种柳树,一个面子问题,总比自己被的墓被扒了好呀。

堆土有保护作用,有寓意

棺材埋在下面,上面的土当然越厚越好,一来可以防范棺材被雨水冲刷泥土时暴露在外。二来这泥土寓意深长,为什么电视剧里面古人去坟前祭拜会在上面加把土?我觉得这个土对于死者是活着的人给予的“礼物”,告诉他我来了,我来看你了。类似于请安!

最重要的是土越厚,有些盗贼就会不耐烦再深挖下去。从远的想这拖延了他们挖掘工程,也是一种保护作用吧。

身份的象征

普通百姓是土堆,而富人和做官的坟更是讲究,他们的是用水泥或者砖头砌好的,这样雨水也不会让泥土冲下去,看起来更加美观!

5

其实这叫做封土堆,一般的坟墓都有这样一个土堆,坟墓的档次等级不一样,所以封土堆的大小也不一样,并不是所有的坟墓都用土来做封土堆的,像古代一些皇亲国戚,甚至会做山上挖洞,用山来做自己坟墓的封土堆,这些只有国力强盛的朝代才能做得起,而普通的百姓的坟墓都是低矮的封土堆。

封土堆其实本身运用在帝王和地位很高的人的坟头,普通百姓的坟头其实并不能叫做封土堆,只能叫做土包,为什么坟墓上面都要做一个土堆起来,其实这要从《礼记》中去看,在周朝的时候这种习俗其实已经形成,推土成包为坟,葬而无坟为墓,也就是说在东周以前墓葬是没有封土的。

封土的来源其实跟孔子有关系,当年孔子藏下父母后多年有去祭拜,当多年后他去祭拜父母的时候竟然找不到自己父母具体埋在哪个位置,后来通过当年参与埋的人好不容易找到了地方,孔子为了以后方面找到,所以用推起土包来做自己父母坟墓的记号,为了方便以后寻找,也有传说在孔子之前就有坟墓推土了,但是孔子的这个故事比较符合实际。

《周礼》记载,等级不一样封土的高度也不一样,这是在统治者之间流行的等级制度,当时并没有涉及到贫民当中,真正的封土大规模出现那是在战国时期,普通百姓坟头推土的大规模普及其实也是在战国以后的事情,其实最初的普通百姓坟墓使用封土包,意思就是为了方便辨认,其实就是做为一种记号而已,并没有太多的其他意思。

当然其实封土的好处还有一些,比如说挖坑埋人的时候,肯定会多出很多泥土,而且普通百姓埋死人其实挖坑也不是很深,如果只是填平的话,那棺材会离地面很近,很容易就挖到了棺材,这种情况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用多出来的泥土堆起来形成土包坟头,既可以防止轻松挖到,又可以起到辨认作用,防止别人误挖,还可以把那些多余的泥土利用,不至于因为四周因为多余的泥土堆积而导致中间的埋人处积水,土堆起来可以让积水流到其他地方。

6

土葬是我国流传已久的民风民俗,亲人去世,装入棺材入殓后,举行悼念仪式,棺材入土,最后用黄土封堆,成为一个三角形的墓堆形状,这种形式,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广为流行并传世至今。

用黄土封棺,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和意义的,首先,这是一个标志,为了寄托哀思,我国历来都有扫墓祭祀的传统,每到这个时候,亲人们都能根据土堆找到去世先人的埋葬之地,另外墓地大都处于耕地之中,不管处于谁家的地块,人们在耕作的时候,都会下意识的避开墓堆,以免破坏墓堆的形状,这是出于对死者的尊重和敬仰。墓土成堆,还告诫大家在修房盖屋的同时,注意此处是有去世的先人的,可以选择另择墓地,重新安放遗骸,避免与其后人发生冲突。

还有一点,墓堆大都采用三角形的形状,这是因为三角形最具有稳定性,下面安放棺材,用黄土封堆的时候,土堆都高于地块且要呈三角形,这样土堆不易坍塌,这也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著名的埃及金字塔,也是三角形的形状。这种方式,能使得墓堆更具有稳定性,更长久。




7

人死后会怎样? 古时的人们似乎通过墓葬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

现在虽然有其他丧葬方式,但土葬是我国十分普遍的一种丧葬民俗。

中国是个农耕历史悠久的国家,人这一生乃至逝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与土地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们坚信着安土重迁,入土为安的原则。

古时人们认为人是有灵魂的,身死而灵魂未亡。那意味着灵魂从这个世界进入到另外一个世界,而这其中坟墓中的土作为一种媒介在连接天界、现世与地下冥界中,有其特殊意义。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相关的一些名词与概念。

棺材:通常是在葬礼中用来盛载遗体的空匣子。

坟墓:埋葬死人之地。筑土为坟,穴地为墓,通称“坟墓”。《管子·九变》:“大者,亲戚坟墓之所在也。”

坟:本指高出的地面的土堆,表示地隆起的土堆,即化冥钱的土堆。后来专指坟墓。郑玄注:“土之高者曰坟。”

墓:《礼记·檀弓上》:“古也墓而不坟。”“墓”则是平的坟墓,本义是上古期间掘塘穴葬棺木,盖土推平,不堆土不植树者称墓。今通称坟墓。

封土墓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

其实远古时代,埋葬死人时是既没有棺材,也没有坟丘的。

据考证,石器时代,人们大多挖个竖条的坑,将逝者埋葬,甚至也有和亲人合葬,一个氏族部落,整齐排列合葬的情况。人死埋葬,一土填平。这种方式“不封不树”的就叫做墓。

坟墓的构造与形式自然是多种多样的,但我们最常见的是土坑式,用木棺和用土制的坟丘。穴地挖出墓室,放入灵柩与葬品,再将土堆成坟丘的这种方式叫做封土墓。

孔子说:“吾闻之,古也墓而不坟。今丘也,东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识也,于是封之,崇四尺”

加上按照《礼记·王制》的记载推测,当时平民可能是只墓而不坟的。

依据考古发现,封土墓大量出现是在春秋晚期。如孔子之父早卒,墓而不坟,后母死,通过问别人,找到父亲的墓,其父母才得以合葬,才开始有坟丘。

这一做法,既切合天下百姓民心向孝的情感寄托,又非常方便后世子孙祭祀。

因此,筑土(或砖石)为坟的墓葬形式便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后来,又逐渐发展到坟头边立碑、植树纪念。

为什么会出现大量封土墓呢?

这主要和当时的社会变革密切有关。

  • 根源在于当时宗法制遭受破坏,公墓无法继续,家族观念增强,封土墓的大小成了身份地位的象征,一些官僚与富民为了彰显权势与财富而建封土墓。

  • 当时世卿世禄制度废止,社会较混乱,人口结构也有所变化,新的等级制度的需要。

  • 清明扫墓,寄托哀思,表示对死者的尊重与敬仰,这是生人与死人的连接。墓上封土,有助于做标志以辨识逝者埋葬地,便于祭祀与扫墓活动的进行。

  • 挖墓穴的土,不易回填,加上建墓工程的需要,能更好地保护灵柩,耕种与起新房时不会破坏到,以免冒犯他人。

  • 可能与当时人们的灵魂观念认识的转变及社会风俗的发展变化有关。古代魂魄思想的生死观念与特殊的思想信仰。造墓者重视天界,现世与地下冥界的连接,认为人死后灵魂升天成仙。

这虽是一种生命的结束,但也是另一种文化的开始。

总论

坟墓之所以是如今我们所普遍看到的这样,是人们自古流传的传统习俗与长期的经验,信仰等综合形成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变迁,坟墓的形式有了众多变化,但其包含的人们古朴的文化信仰,灵魂崇拜,能给死者带去安宁,给生者带来慰藉的这一点并没有太大的改变。

由此可见,这也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一种宝贵的精神文化与物质财富。

8

导语:婚丧嫁娶皆有形制,棺材深埋地下,上面垒上黄土或者石块,这到底是为了保护棺材,还是为了做标记呢?


土之高者曰坟,葬而无坟谓之墓。原来关于那一抔小土丘,古人早就已经规定好。

生老病死,是人都会经历的,而死则是这一过程的终结,所以死是一件大事。因此围绕着死这件事,古人制定了一套礼仪制度,今天所说的便是墓葬之封土

在中华文化里,谈到死,相信很多人观念里都会有四个字,入土为安因此,在中华文化的大部分时间里,人们更多地选择土葬,棺椁深埋地下,上面填以泥土,多数时候,我们所看到的坟墓都是垒出地面的土丘。这个小土丘在不同的阶层,叫法也不一样的。

  • 老百姓的坟头,帝皇的封土,都是一抔土,代表的却是不同身份。

说到封土,在东周以前,是没有这样的做法的,周公制周礼后才出现了类似封土的形制,根据周礼所规定的,老百姓的叫坟头,甚至连坟头都没有。帝皇陵墓上盖的土则叫封土,毕竟规模巨大。

说到封土墓穴,秦始皇陵墓的封土规模可谓是世界闻名了,秦始皇继位的第二年就开始征召民力修建陵墓,前后花费38年时间,40万民力,打造出了一个巨大的陵墓以及封土。

以土盖棺材,所起的作用无非是标记先辈的埋葬地方罢了。

古代人认为在庙堂祷告得不到先辈的启示,要到先人的墓穴前去才有效。可是,有些人埋葬时间长了,子孙后代都记不得埋在哪里了,怎么办?我们的孔老夫子想出来一个办法,那就是做标记,埋好棺材后,在棺材上面堆石块、种树、埋土,这样就好找了嘛。所以,封土之最大作用,则是尊崇孝道,方便子孙祭奠先辈。至于帝皇那些庞大的封土堆,除了这个作用,更多地是封建享乐主义作祟,想着死后继续耀武扬威罢了。

我是@小稗官 ,希望有不同意见留言交流。

9

我是长安视界,我来回答:

乡间的坟墓,地上的棺材,为什么要在地上盖一小堆土呢?

每个地方都有着独特的文化和人类历史,农村地区也是如此。虽然许多人对农村地区持鄙视态度,但这并不妨碍农村人的发展和农村人民的优越感。事实上,如果我们走在农村的道路上,也许我们能感受到自然的魅力,但也能感受到农村的好处,此时可以放下一切预防措施和紧张局势,使整个身体都能放松。

事实上,另外,人们也会有紧张和恐惧,不是农村环境更可怕,而是因为农村的一些田地或荒地会有一些土壤坟墓。因为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仍然保留着一些传统的墓葬模式,所以也留下了大量的土葬产品,如果经常生活在农村,你就会知道,暴露在地表的土堆并不存在棺材,但棺材都埋在地下。在这一点上,有些人很好奇,因为棺材埋在地下,为什么会露出地面上堆积如山的泥土呢?是不是太吸引人了?

事实上,农民这样做是有原因的。如果把这些棺材埋在地面上和看上去平平或其他地方没有什么区别,那么当人们穿过这些地方时,他们会肆无忌惮地走过去,这显然是对那些死去的人的不敬。用这些小堆土的标志,人们意识到这是一个坟墓。有了这些标志,人们在挖掘地基时不会感到尴尬,因为他们内心深处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毕竟,许多人害怕它,并远离它。

事实上,农民们也用这一小堆土来使坟墓更加稳定。众所周知,三角形是最稳定的形状。如果你只把坟墓弄平,它就有可能在太阳、雨、风和雨的过程中倒塌,从而暴露在外面,既可怕又与死者相撞。

当然,也有一堆土可以更好地识别,这样当亲戚们崇拜他们的坟墓和烧掉纸时,他们就可以一目了然地找到他们所爱的人的坟墓。事实上,可以追溯到历史上,我们会发现在孔子之前已经有了一座坟墓,在孔子为他的父母建了一个墓地之后,就有了这样的延续。所谓坟墓,是指突出的意思,因为坟墓是凸出的,所以在孔子之前就已经有了墓地,孔子为父母建了一个墓地以后,就会有这样的延续。所谓坟墓指的是突出的意思,因为坟墓是突出的.那么,有一堆土是有道理的!

玉浊清觉得,有时候他要欣赏这些古人的智慧,即使今天的葬礼变了,也改变了相关的丧葬形式,但追根溯源,仍然是感伤和难忘的,不知这种埋葬方式是否还保存在你居住的地方。

同意请点赞。

欢迎关注长安视界。更多纪录片、知识推送给您

10

人死如灯灭,这个道理大多数人都懂,所以现在的人对死后火化的抵制情绪也没过去那么强烈了。这也是社会的进步,人们觉悟的提高。要说,人死后,入土为安,棺村埋在地下,留不留坟头,无论是从风水,还是对尸骨的保存,效果是一样的,为什么会在上面堆一个小土堆呢?其实,这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留一个比较明显的标记,便于后人祭祀可以准确地找到目标,同时,还可以防止别人误挖自已的祖坟,破坏先人的尸骨,使人有一种精神情感寄托的地方。也有人还是迷信风水,不愿意在自己祖先的坟墓上再葬坟和栽树种植物。所以,有人说,祖坆和老屋。是农村老人两个精神的寄托的地方。

还有一种观念,认为坟墓就是死者房屋,也叫“阴宅”,隆起土堆是为了防止雨水冲刷,浸泡棺材,以免造成棺材和尸骨在短时间内腐烂。古人都认为,死者的尸身和棺村保存的时间越长越好。冋时屋进水,就没法住人,阴宅也是一样的道理。这就是农村葬坟喜欢选择比较干暖的地方的原因。

在农村,人们尤其重视自家的祖坟,这种不忘祖先,感恩戴德的行为也是一种传统美德。修坟墓,竖坟面立碑既是为了做标记,也包含有一些炫耀的成分。自古以来,那些修豪华坟墓的不是那些人丁兴旺,子孙繁衍的。就是那些家庭豪富、在朝廷或地方为官的。真正的穷人,连衣食都不得温饱,那还有闲钱去从事厚葬修坟,不过是草草掩埋,堆一坵荒土,垒几块乱石。以便自已的后人能找到祭祀的目标。每年给扫扫墓,添添土。也间接证明此坆有后。不过待到后人有发达的,也会重修先人的祖坟,再立墓碑。

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河南周口市的平坟运动,一夜平掉数万座坆墓,引来网上热议。后来被叫停。最后又有不少的坟墓被重新恢复。可见那个小土堆在人们心目中抹不去的地位。